医学源流论 卷下·考试医学论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医学源流论
《医学源流论》 卷下·考试医学论 徐大椿

医为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

至宋神宗时,设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生,皆分科考察升补。

元亦仿而行之。

其考试之文,皆有程式,未知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也。

故当时立方治病,犹有法度。

后世医者,大概皆读书不就,商贾无资,不得已而为衣食之计,或偶涉猎肆中,剿袭医书,或托名近地时医门下。

始则欲以欺人,久之亦自以为医术不过如此。

其误相仍,其害无尽,岐黄之精义几绝矣!若欲斟酌古今考试之法,必访求世之实有师承,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之医。

如宋之教授,令其严考诸医,取其许挂牌行道。

既行之后,亦复每月严课,或有学问荒疏,治法谬误者,小则撤牌读书,大则饬使改业。

教授以上,亦如《周礼》医师之有等。

其有学问出众,治效神妙者,候补教授。

其考试之法,分为六科。

曰针灸,曰大方,曰妇科,曰幼科兼痘科,曰眼科,曰外科。

其能诸科皆通者,曰全科,通一二科者曰兼科,通一科者曰专科。

其试题之体有三:一曰论题,出《灵枢》、《素问》,发明经络藏府、五运六气、寒热虚实、补泻逆从之理。

二曰解题,出《神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药略》,考订药性,病变制方之法。

三曰案,自述平日治病之验否,及其所以用此方治此病之意。

如此考察,自然言必本于圣经,治必遵乎古法,学有渊源,而师承不绝矣。

岂可听涉猎杜撰,全无根柢之人,以人命为儿戏乎!医非人人可学论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衣食之计耳。

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

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

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搜罗广远,非渊博通达之人不可学也;凡病之情,传变在于烦刻,真伪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学也;病名以千计,病症以万计,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

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

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通人之识,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方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

若今之学医者,与前数端事事閜反。

以通儒毕世不能工之事,乃以全无文理之人,欲烦刻而能之。

宜道之所以日丧,而枉死者遍天下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