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 卷三 人物部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夜航船
《夜航船》 卷三 人物部 张 岱

帝王【附后妃、太子、公主】天皇始称皇,伏羲始称帝,夏、商、周始称王。

神农,母安登感天而生,始称天子。

文王始称世子。

秦始皇始尊父庄襄王为太上皇。

周制称王妃为王后。

秦称皇帝,遂称皇后。

汉武帝始尊祖母窦为太皇太后。

魏称诸王母为太妃。

晋元帝始称生母为皇太妃。

当□《礼记》:天子当□而立。

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

门屏间。

皇帝

古或称皇或称帝。

秦始皇自谓德过三王,功高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命曰制,令曰诏,自称曰朕。

古者称朕,上下共之。

咎繇与帝言称朕;屈原曰"朕皇考"。

至秦独以为尊。

山呼

汉武帝登嵩山,帝与左右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后人袭之,遂名"山呼"。

大宝

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神器

天下者,神明之器也。

《王命论》曰: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龙飞

新主登极曰龙飞,取《易经》"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盖干九五为君位,故云。

《华林集》:"位以龙飞,文以虎变。"

虎拜

群臣觐君曰虎拜。

《诗经》:"虎拜稽首,天子万寿。"

谓召穆公虎既拜,受王命之辞,而祝天子以万寿也。

如丝如纶

《礼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注:纶,绶也。

言王言始出之,小如丝;群臣举之,若绶之大。

故皇帝之言谓之纶音。

皇后之命又曰懿旨,懿,美也。

元首

《书经》:"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言君乃臣之元首,臣乃君之股肱,君明则臣自良。

麟趾龙种

《诗经》:"麟之趾,振振公子。"

唐诗:"元师归龙种。"

俱誉宗藩也。

玉牒

帝胄之谱名玉牒。

韩文:"明德镂白玉之牒。"

又宗人府曰玉牒所。

邦贞国贰

《礼记》:"一人元良,万邦之贞。"

太子之谓也。

高允曰:"太子,国之储贰。"

日重光

崔豹《古今注》:汉明帝为太子时,乐人歌《诗》四章以赞美之,其一日重光,其二月重轮,其三星重辉,其四海重润。

逍遥晚岁

《唐书》:高祖谓裴寂曰:"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亦善乎?"

女中尧舜

高琼赞宋宣仁太后曰:"笃生圣后,女中尧舜。"

县公主

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承王女、宗女者封仪宾、封郡马。

官家

李侍读仲容侍真宗饮,命饮巨觥。

仲容曰:"告官家免巨觥。"

上问:"卿之称朕何谓官家?"对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称官家。"

县官

《霍光传》称天子为县官。

华祝

尧观于华,华封人曰:"嘻!请祝圣人多富、多寿、多男子"。

陛下

陛,阶也。

天子必有近臣,执兵器陈于陛侧,以戒不虞。

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义也。

上书亦如之。

乘□握符

《东都赋》曰:"圣王握干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干符,赤伏符也。

坤珍,洛书也。

皇图,图谶也。

帝文,天文也。

行在

蔡邕《独断》谓天子以天下为家,车舆所至之处,皆曰行在。

谓行幸之所在也。

天潢

《曹固表》:"王孙公子,疏派天潢,宜亲宗室,强干弱枝。"

警跸

唐太宗即位,数骑射,孙伏伽谏曰:"天子禁卫九重,出也警,入也跸。"

警,戒肃也。

跸,清道也。

璇宫椒房

帝少昊母星娥处于璇宫,以椒涂壁,取其温和,以辟恶气。

一曰取椒实繁衍之义。

黄帝立四妃,夏增三三,为九嫔;殷增三九,为二十七世妇;周增九九,为八十一御妻。

魏明帝置淑妃,宋武帝置贵妃,隋炀帝置德妃,唐置贤妃,汉武帝置婕妤,汉元帝置昭仪,汉光武置贵人,晋武帝置才人。

前星

《晋书·天文志》:"心三星,天王正位也。 中星曰明堂,天子位。 前星为太子,后星为庶子。"

少海

《山海经》:"元皋之上,南望幼海。"

注:幼海,即少海也。

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

青宫

东明山有宫,青石为墙,门有银榜,以青石碧缕,题曰"天地长男之宫"。

故太子名青宫,又曰东宫。

公主

天子嫁女,不亲主婚,命同姓诸侯主之,故称公主。

若诸侯,则自主之,故称翁主。

娶公主者,曰尚。

娶翁主者,曰承。

周始称公主,汉始称姊妹长公主,武帝始称姑太长公主,唐宪宗始称王女县主,睿宗始封女代国。

秦以后始称尚主,舅姑下于妇。

王始制坐受妇礼。

魏始拜尚主者驸马。

驸马都尉本汉武帝置,掌御马。

女官

周始制女史,佐内治。

汉制女官十四等,数百人。

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

宗室

周公始置中士奠世系。

唐玄宗始诏李衢、林宝撰玉牒百十卷。

宋真宗始崇皇属籍。

周始建宗盟,选宗中之长为正。

唐宗室始期亲加皇属,外任不著姓。

宋神宗始换授,始外官加姓,始诏宗室应举。

五行迭王

太昊配木,以木德王天下,色尚青。

炎帝配火,以火德王天下,色尚赤。

黄帝配土,以土德王天下,色尚黄。

少昊配金,以金德王天下,色尚白。

颛顼配水,以水德王天下,色尚黑。

建元

古者只有纪年,未有年号。

汉武帝建元元年,后王年号盖始于此。

帝王改元亦未曾有。

秦惠文十四年更为元年,是为改元之始。

黄帝始制国号加有字,汉加大字。

汉文帝始制年号用一字,武帝始用二字。

国祚五帝:伏羲一百一十五年。

神农一百四十年,传七世,共三百七十五年。

黄帝一百年。

少昊八十四年。

颛顼七十八年,帝喾七

十年。

帝挚九年。

帝尧七十二年。

帝舜六十一年。

三王:夏禹十七世,共四百五十八年。

商汤二十八世,共六百四十四年。

周三十七世,共八百七十三年。

秦三世,共三十九年。

西汉十一世,共二百三十一年。

东汉十四世,共一百九十六年。

蜀汉二世,共四十四年。

晋四世,共五十二年。

东晋十一世,共一百五年。

前五代共一百六十九年。

唐二十世,共二百九十年。

后五代共五十六年。

北宋九世,共一百六十八年。

南宋九世,共一百五十五年。

元十世,共八十九年。

皇明国祚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乐二十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年,正统十四年,景泰八年,天顺八年,成化二十三年,弘治十八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四十五年,隆庆六年,万历四十八年,天启七年,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二年。

历朝御讳太祖元璋,惠宗允,成祖棣,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景帝祁钲,宪宗见济,孝宗佑樘,武宗厚照,世宗厚,穆宗载,神宗翊钧,光宗常洛,宗由校,思宗由检。

前五代

南朝宋刘裕八世,历六十年。

齐萧道成七世,历二十三年。

梁萧衍四世,历五十七年。

后梁萧昭明太子之子三世,历三十三年。

隋杨坚四世,历三十九年。

北朝元魏拓跋十二世,历一百四十九年。

西魏拓跋修四世,历二十四年。

东魏拓跋善见一世,历十七年。

北齐高洋魏丞相高欢之子五世,历二十九年。

后周宇文觉魏冢宰宇文泰之子五世,历二十六年。

后五代

梁朱温二世,历十七年。

后唐李存勖本姓朱邪氏,沙陀人,先世事唐,赐姓李四世,历十四年。

后晋石敬塘二世,历十一年。

后汉刘初名知远,三世,历四年。

北汉刘崇,高祖之弟四世,历三十年。

后周郭威,邢州人,传内侄柴荣,三世,历十年。

"五胡乱华"

汉刘渊,匈奴人也;后赵石勒,武乡羯人也;后秦姚弋仲,赤亭羌人也;前秦苻洪,氐人也;后燕慕容垂,鲜卑人也。

总曰"五胡乱华"。

蜀汉之继东汉,非特名义而已,实炎祚之正统也。

按《异苑》记:蜀有火井,汉室之盛则赫炽。

桓灵之际火势渐微,孔明窥而复盛。

至景曜元年,人以烛投之而灭,其年蜀并于魏,是亦一征也。

年号

西汉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大初征和后元昭帝始元元凤元平宣帝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元帝初元永先建昭竟宁成帝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哀帝建平元寿平帝元始孺子婴居摄初始东汉光武建武中元明帝永平章帝建初元和章和和帝永元元兴殇帝延平安帝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顺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冲帝永嘉质帝本初桓帝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灵帝建宁熹平光和中平献帝初平兴平建安后汉昭烈帝章武后帝建兴延熙景曜炎兴

西晋武帝

泰始咸宁泰康惠帝永熙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兴光熙怀帝永嘉愍帝建兴东晋元帝建武大兴永昌明帝太宁成帝咸和咸康康帝建元穆帝永和升平哀帝隆和兴宁帝奕太和简文帝咸安孝武帝宁康太元安帝隆安元兴义熙恭帝元熙南北朝

宋武帝永初少帝景平文帝元嘉孝武帝孝建大明废帝景和明帝泰始泰豫苍梧王元徽顺帝明齐高帝建元武帝永明明帝建武东昏侯中兴梁武帝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简文帝大宝元帝承圣敬帝绍泰太平陈武帝永定文帝天嘉天康临海王光大宣帝太建后主至德祯明

隋代

隋文帝开皇仁寿炀帝大业恭帝义宁

唐代

唐高祖武德太宗贞观高宗永征显庆龙朔麟德干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曜永淳弘道中宗嗣圣神龙景隆睿宗景云太极玄宗开元天宝肃宗至德干元上元宝应代宗广德永泰大历德宗建中兴元顺宗永贞宪宗元和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宗太和开成武宗会昌宣宗太中懿宗咸通僖宗干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昭宗龙纪大顺景福干宁光化天复天昭宣帝天

后五代

梁太祖开平干化均王贞明龙德唐庄宗同光明宗天戌长兴闵帝应顺潞王清泰晋高祖天福齐王开运汉高祖干隐帝干周太祖广顺世宗显德恭帝显德

宋太祖

干德开宝太宗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真宗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干兴仁宗天圣明道景宝元康定庆历英宗治平神宗熙宁哲宗元绍圣元符徽宗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钦宗靖康南宋高宗建炎绍兴孝宗隆兴干道淳熙光宗绍熙宁宗庆元嘉泰开熙嘉定理宗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开庆景定度宗咸淳恭宗德端宗景炎帝祥兴元世祖

至元成宗元贞大德武宗至大仁宗皇庆延英宗至治泰定帝泰定致和明宗天历文宗天历至顺顺帝元统至元至正

陵寝

盘古青县女娲阌乡伏羲陈州神农曲阜黄帝中都少昊曲阜颛顼高阳帝喾滑县高阳氏东昌华胥氏蓝田帝尧东平帝舜永州大禹会稽夏太康太康成汤偃师太甲济南殷中宗内黄商高宗西华周文武成康咸阳威烈王河南昭王少室秦始皇骊山汉高祖长陵咸阳文帝西安武帝兴平景帝咸阳宣帝长安光武原陵孟津明帝洛阳照烈成都隋文武功晋元帝江宁晋十一帝陵上元吴大帝钟山吴景帝太平齐高武明丹阳梁武简文丹阳陈文帝武功陈高祖高要隋炀帝扬州唐高祖三原太宗九山宪宗满城宣宗景阳中宗偃师西魏武帝富平石勒顺德宋太祖昌陵太宗熙陵真宗定陵仁宗照陵,俱巩县南宋高、孝、光、宁、理、度会稽宋三陵钦陵、庆陵、安陵,保定宋端宗山徽宗五国城辽太祖宁远卫明洪武皇帝孝陵,江宁永乐长陵洪熙献陵宣德景陵正统裕陵成化茂陵弘治泰陵正德康陵嘉靖永陵隆庆昭陵万历庆陵泰昌定陵天启德陵崇祯思陵,俱顺天天寿山建文君自滇还,迎入南内,号老佛,卒莽西山。

碑曰"天下大师之墓"。

仪制

黄屋左纛

黄屋,黄盖也。

左纛,以牦牛尾为旗纛,列之左也。

羽葆

聚五采羽为幢,建于车上,天子之仪卫也。

九旗

画日月曰常,画蛟龙曰。

通帛曰旃,杂帛曰物。

画熊虎曰旗,画鸟隼白,画龟龙曰。

金羽曰,析羽曰旌。

卤簿

车驾出行,羽仪导护,谓之卤簿。

卤,大盾也,所以捍蔽,部位之次,皆著之于簿。

五兵盾在外,余兵在内。

以大盾领一部之人,故名卤簿。

髦头

武祖问髦头之义,彭权对曰:"《秦纪》云:国有奇怪,触山截水,无不崩溃,惟畏髦头。 故使武士服之,卫至尊也。"

传国玺

秦始皇以卞和玉制传国玺,命李斯篆文。

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相传卞和玉制为三印,一传国玺,一天师印,一茅山道士印。

十二章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者绘之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之于裳,所谓十二章也。

华虫,雉也。

宗彝,虎。

藻,水草。

黼,若斧形,取其断也。

黻,为两巳相背,取其辨也。

皇后六服

衣音挥。

色玄,刻绘为。

从王祭先王之服。

亦音。

揄狄揄音遥。

色青,刻绘为揄。

从王祭先公之服。

阙狄色赤。

刻绘为之。

从王祭群小祀之服。

鞠衣色黄。

告桑之服。

展衣色白。

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

衣色黑。

进御见王之服。

九门

天子一关门,二远郊门,三近郊门,四城门,五皋门,六库门,七雉门,八应门,九路门。

丹墀

《西京赋》曰:"右平左,青琐丹墀。"

注:天子赤墀列为九级,中分左右,有齿介之,右则平之,令辇得上阶也。

尺一

天子诏曰尺一。

汉制:简一尺一寸。

中行说教匈奴以尺二简报汉。

金根车

天子所乘之车曰金根,驾六马。

有五色安车,有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为五时副车。

鹤禁

太子所居之宫,白鹤守之,凡人不得辄入,故曰鹤禁。

九府圜法

圜法,即钱法也。

天子九府,曰泉府、大府、王府、内府、外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钱帛之府也。

五库

天子五库,曰车库、兵库、祭器库、乐器库、宴器库。

黼□

天子坐,则黼□列在后,如背负之也。

黼□,形如屏风,画斧而无柄,设而不用,取金斧断割之义。

象魏宫门双阙悬法象,其状巍然高大,曰象魏。

列土分茅

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封诸侯,各以其色与之,帱以黄土"黄取王者覆被四方之义",苴以白茅"白茅取其洁也",归而立社,谓之列土分茅。

枫宸

汉宫殿前多植枫树,故曰枫宸。

一名紫宸。

罘罳"音环思"注:罘罳,伏思也。

君退至内廷,思维机务,故曰罘罳。

金马

汉武帝得大宛马,以铜铸其像,立于署门,名金马门。

《扬雄传》:"历金马,上玉堂。"

金马,翰林官称玉堂金马。

黄牛白腹

公孙述废铜钱置铁钱。

蜀中童谣曰:"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言王莽称黄,述自号白。

五铢,汉钱也。

言天下当复还刘氏。

两观

古者帝王每门树两观于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

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观远,故谓之观。

琼林、大盈

唐德宗起琼林、大盈等库,以储私钱。

陆贽谏,不听。

后朱之乱,罄于兵火。

泽宫

天子习射之地。

泽,取择贤之义也。

水晶宫

大秦国中有五宫殿,皆以水晶为柱,故名水晶宫。

桥门

汉明帝幸辟雍,冠带缙绅之人,环桥门而观者,以亿万计。

虎闱

晋武帝临辟雍,立国子监以育士庶,名之曰虎闱,又名虎观。

石渠

汉施雠,甘露中拜博士,与五经诸儒,论异同于石渠阁。

凤诏

后赵石季龙,置戏马观,观上安诏书,用五色纸,衔于木凤口而颁行之。

凤五色漆画,脚皆用金。

紫泥

阶州武都紫水有泥,其色紫而粘,贡之,用封玺书,故诏诰曰紫泥封。

黄麻

敕书旧用白纸,唐高宗以白纸多蠹,改用黄麻。

拜除将相,其制书皆用黄麻。

黄麻者,以黄蘖染纸,取其辟蠹也。

内官

成周始为寺人。

秦始皇初立中车府,置令。

魏文帝置殿中制监。

隋置内侍省,始以监为太监,加少监、监正。

秦六局,置尚衣、尚冠等官。

仪仗

神农始为仪仗,秦汉始为导护,五代始为宫中导从。

黄帝制钺,秦始皇改为即斧。

晋武帝制干枪,元帝加仪刀、仪、斑剑。

黄帝制麾、制曲盖。

吕尚制华盖。

黄帝始警跸。

周制鸣鞭。

黄帝制旗,天子出,大牙建于前。

周制:树旗表门。

陶始备岳渎、日星、龙象、大神诸旗。

尧始制车驾,周改鸾驾。

晋文公制左右虞侯掖驾。

汉武帝飞驾前。

周公始制属车悬豹尾。

唐始加豹尾于卤簿。

周公置记里鼓车。

隋文帝制行漏车。

秦始皇兼车服始饰器为金根车,上施华盖相风鸟,制辟恶车前导,更定大驾、法驾。

周制:步辇以人组挽。

秦始皇去其轮为舆,以人荷。

汉制后宫羊车以人牵。

宋制檐子以竿牵。

汉制皇屋。

宋制棕榈屋,即逍遥车。

汉武帝制十二障扇。

唐玄宗制上殿索扇,阎则先奏,以宦官升陛执扇。

戒不虞

《汉官仪》:属车八十一乘,作三行。

《尚书》:"御史乘之。"

最后一乘悬豹尾于竿,豹尾过后,执金吾方罢屯解围,所以戒不虞也。

名臣六佐

伏羲六佐:金提主化俗,鸟鸣主建福,视嘿主灾恶,纪通主中职,仲起主陵陆,阳侯主江海。

六相

轩辕六相:风后、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鸿。

得六相而天下治。

八元

元善也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八恺

恺和也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音皑、音稠演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天下谓之八恺。

四凶

帝鸿氏有不才子曰浑沌即兜,少昊氏有不才子曰穷奇即共工,颛顼氏有不才子曰杌即鲧,缙云氏有不才子曰饕餮即三苗,谓之四凶。

五臣

舜有臣五人,禹、稷、契、皋陶、伯益。

九官

舜命九官,禹、契、稷、伯益、皋陶、夔、龙、垂、伯夷。

十乱

武王有乱臣十人,太公望、周公旦、召公、毕公高、闳夭、散宜生、南公适、荣公、太颠、邑姜。

八士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四皓

东园公"姓辕名秉字宣明"、绮里季"姓朱名晖字文季"、夏黄公"姓崔名廓字少通"、角里先生"姓周名述字元道",隐于商山,谓之商山四皓。

淮阳一老

汉应曜,隐于淮阳,与四皓并征,曜独不至。

时人语曰:"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三良

秦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虎。

秦穆公死,命以为殉,国人为赋《黄鸟》之诗以哀之。

十八元功

汉高祖封功臣十八人,萧何为首,曹参次之,其下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苏欧、周昌、于护、蛊达。

麒麟阁十一人

汉宣帝以夷狄宾服,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共十一人,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

其次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云台二十八将

汉光武思中兴功臣,乃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位次以邓禹为首,次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姚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后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共三十二人。

马援以椒房不与。

十八学士

唐高祖以秦王世民功高,令开府置属,秦王乃开馆于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使库直阎立本图像,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凌烟阁二十四人

唐太宗图其功臣于凌烟阁,长孙无忌、赵郡王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秦叔宝,共二十四人。

三君

"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窦武、陈蕃、刘淑,为三君。

八俊

"俊者言一世之英也"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魏朗、赵典、朱富,为八俊。

八顾

"顾者能以德行引人者也"郭泰、范滂、尹勋、巴肃、宗慈、夏馥、蔡衍、羊陟,为八顾。

八及

"及者言使人之所追从者也"张俭、翟超、岑、范康、刘表、陈翔、孔昱、檀敷,为八及。

八厨

"厨者能以财救人者也"度尚、张邈、刘儒、胡毋班、秦周、蕃响、王章、王考,为八厨。

八友

齐王之子开西邸延宾客,范云、萧琛、任、王融、萧衍、谢、沈约、陆,并以文学见称,故曰八友。

浔阳三隐

周续之入庐山,事远公;刘遗民遁迹匡山;陶渊明不应诏命。

人称"浔阳三隐"。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为竹林七贤,日以酣饮为事。

颜延之作《五君咏》,独述阮步兵、嵇中散、刘参军、阮始平、向尚侍,而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

竹溪六逸

李白少有逸才,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隐于徂徕山,终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虎溪三笑

惠远禅师隐庐山,送客至虎溪即止。

一日,送陶渊明、陆静修,与语道合,不觉过虎溪,因大笑。

世传《三笑图》。

何氏三高

梁何胤二兄求、点,并栖遁世,谓何氏三高。

或乘柴车,或蹑草履,恣心所适,致醉而归。

时人谓之通隐。

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

荀氏八龙荀淑,颍川人,有八子,俭、绲"音魂"、靖、焘、汪、爽、肃、敷。

县令范康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遂署其里为高阳里。

时人号荀氏八龙。

河东三凤

薛元敬与收及族兄德音齐名,世称河东三凤。

收为长雏、德音为,元敬年少为□雏。

马氏五常

马良字季常,兄弟五人,并有才名。

时人语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香山九老

白乐天、胡杲、吉、郑据、刘真台、卢慎、张浑,年俱七十以上。

狄兼谟、尹卢贞未及七十,白香山重其品,亦拉入会,日饮于龙门寺。

时人称香山九老。

洛社耆英

文潞公慕香山九老,乃集洛中年德高者为耆英会,就资圣院建大厦,曰耆英堂,命闽人郑奂画像其中,共十二人,文彦博、富弼、席汝言、王尚恭、赵丙、刘况、冯行已、楚建中、王谨言、张问、张焘、王拱辰。

独司马光年未七十,潞公用香山狄兼谟故事,请温公入社。

白莲社

远公与十八贤同修净土,以书招渊明。

答曰:"弟子嗜酒,许饮即赴矣。"

远公许之,遂造焉。

勉令入社,渊明攒眉而去。

谢灵运求入莲社,远公以灵运心杂,却之。

建安七才子

徐□、陈琳、阮、应、刘桢、孔融、王粲,皆好文章,号建安七才子。

兰亭禊社

王右军兰亭修禊,与孙绰、许询辈四十二人,大会于此。

是日不成诗,王大令辈一十六人,各罚酒三觥,如金谷酒数。

西园雅集十六人

苏东坡、王晋卿、蔡天启、李端叔、苏子由、黄鲁直、晁无咎、张文潜、郑靖老、秦少游、陈碧虚、王仲至、圆通大师、刘巨潜,李伯时画《西园雅集图》,而米元章书记其上。

四杰

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号为四杰。

铛脚刺史

唐大鼎守沧州,郑德本守瀛州,贾敦颐守冀州,皆有治名,故河北称为铛脚刺史。

易水三侠

燕丹送荆轲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而歌,宋如意和之。

《国策》、《史记》俱无如意名。

陶靖节《咏荆轲》诗,有"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与《水经注》俱有之。

五马

南齐柳元伯之子五人,皆领五州,五马参差于庭。

殷文圭启云:"荀家门内罗列八龙,柳氏庭前参差五马。"

窦氏五龙

宋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

父禹钧在周为谏议大夫,五子曰仪、俨、侃、、僖,相继登科。

时人谓之窦氏五龙。

又曰燕山五桂。

汉三杰

张良、韩信、萧何。

程门四先生

谢良佐、游酢、吕大临、杨时。

四贤一不肖

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谓之四贤。

高若讷谓之一不肖。

睢阳五老

宋冯平与杜衍、王焕章、毕世长、朱贯,咸以耆德挂冠,优游桑梓间。

暇日宴集,赋诗云:"醉游春圃烟霞暖,吟听秋潭水石寒。"

时人谓之睢阳五老。

昭勋阁二十四人

宋理宗宝庆二年,图功臣神像于昭勋阁,赵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载、潘美、李沆、王旦、李继隆、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陈康伯、史浩、葛、赵汝愚,凡二十四人。

二十四孝

大舜耕田,汉文尝药,曾参啮指,闵损推车,子路负米,董永卖身,剡子鹿乳,江革行佣,陆绩怀橘,山南乳姑,吴猛饱蚊,王祥卧冰,郭巨埋儿,杨香虎,寿昌寻母,孟黔娄尝粪,老莱戏彩,蔡顺拾椹,黄香扇枕,姜诗跃鲤,王裒泣墓,丁兰刻母,孟宗泣竹,庭坚涤皿。

三珠树

王勃六岁能文,与兄、竞爽。

杜易简奇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勃凡命草,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加点窜,人谓之腹稿。

北京三杰

唐富嘉谟与吴少微、魏谷倚者,并负文辞,时称"北京三杰"。

天下文章浮俚不竞,独少微、嘉谟本经术,雅厚雄迈,人争慕之。

号吴体。

五子科第

黄汝楫,方腊犯境,汝楫出财物二万缗,赎被掠士女千人。

夜梦神告曰:"上帝以汝活人多,赐五子科第。"

其后子开、阁、闶、闻、□,皆登科。

四豪

列国赵平原君胜,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魏信陵君无忌,称"四豪"。

张氏五龙

南北朝张镜与严延之邻居,延之每酣饮,喧呼不绝,而镜寂无言声。

一日与客谈,延之从篱落取胡床坐,听辞言清远,心服之。

谓客曰:"彼中有人"。

自是不复酣叫。

镜兄弟五人俱名士,时号"五龙"。

河东三绝

唐徐洪,蒲州司兵参军。

时司户韦善判,司工李登善书,洪善属辞,号"河东三绝"。

兖州八伯

羊曼,祜从孙,任达嗜酒,与阮放等八人友善,时称阮放为宏伯,郗鉴为方伯,胡毋辅之为达伯,卞壶为裁伯,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刘缓为委伯,而曼为踏伯,号"兖州八伯",又号为"八达"。

五忠刘

□,崇安人,其先自京兆徙闽,子孙仕宋,得谥"忠"者五人,世号"五忠"。

刘氏以学士使金,金人留之,自缢,谥忠显。

长子子羽官枢密,首荐吴、吴可大用,中兴战功居多,子羽之力也。

九牧林氏

唐林披,官太子詹事。

子九人,俱刺史,号"九牧林氏",而藻、蕴尤知名。

八子并通籍

明许进仕至吏部尚书,谥襄毅。

子诰南,户部尚书,谥庄敏;赞,大学士,谥文简;论,兵部尚书。

其八子并通籍,海内莫京焉。

一门仕宦

宗资,南阳人,世居宛。

一门仕宦,至卿相者三十四人,东汉时无与比者。

附:奸佞大臣历代奸佞

夏帝启元年,有扈氏无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启征之,大战于甘,灭之。

夏帝相权归后羿,为羿所逐。

羿臣寒浞杀羿自立,而弑帝相。

相后缗,有仍国君之女,方娠,奔归有仍,生少康。

夏之旧臣靡举兵杀浞而立少康焉。

周成王幼,周公摄政。

管叔、蔡叔、霍叔流言曰:"公将不利于孺子。"

既而与武庚同反,周公乃作《大诰》,奉王命以讨平之。

吴太宰伯嚭,受越赂,而许越行成,复谗杀伍员,以亡吴国。

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三分晋地。

田氏伐姜而有齐国,皆周天子坏礼,而宠命之也。

秦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烧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可。"

遂坑儒四百六十余人。

始皇崩于沙丘,赵高与斯诈为遗诏,废死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二世。

高恃恩专恣,恐斯以为言,族诛斯,而自为丞相。

及章邯军败,恐罪其身,乃与其婿咸阳令阎乐,谋弑二世于望夷宫,立子婴为秦王。

子婴与其子二人刺杀高,夷其三族。

楚项王将丁公逐窘汉王彭城西,短兵接,汉王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乃还。

汉王即帝位,丁公谒见。

帝以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

遂斩之。

汉田为丞相,骄侈极欲,金玉、妇女、狗马、声乐、玩好,不可胜计。

入奏事,所言皆听。

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人主。

上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尝请考工地为宅,武帝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稍退。

赵人江充初为赵敬肃王客,得罪亡,诣阙告赵太子阴事。

太子坐废,上召充与语,大悦,拜为直指绣衣使者,使督察贵戚。

近臣与太子有隙,因言上疾,祟在巫蛊。

于是上以充治巫蛊狱。

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

持太子甚急。

太子发长乐宫卫卒收捕充等,斩之。

太子亦自经。

后武帝感田千秋言,族灭充家。

汉昭帝初,左将军上官桀亦受遗诏辅少主,其子安有女,即霍光外孙,安因光欲内之,光以其幼,不听。

安遂因帝姊盖长公主内入宫为婕妤,月余立为皇后,于是怨光而德盖主。

知燕王旦以帝兄不得立,亦怨望,乃令人诈为燕王上书,欲共执退光。

书奏,光不敢入。

上召光入,免冠顿首,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无罪。

将军调校尉未十日,燕王何以知之?是时帝年十四,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

后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

会盖主舍人知其谋以告,捕杰安等族诛之。

盖主亦自杀。

汉元帝以史高领尚书事,弘恭、石显典枢机。

萧望之等建白,以为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之义。

由是大与高、恭、显忤。

恭、显因奏望之与周堪、刘更生朋党,请召致廷尉。

上初不允,强而可其奏。

望之饮鸠自杀。

上闻之惊,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狱,果然杀吾贤相!"

汉成帝委政王凤,悉封诸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列侯。

谷永阴欲自托于凤,乃曰:"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志,无重合安阳博陆之乱。"

以推颂之。

时上书言灾异之应,多讥切王氏专政所致。

上亲问张禹,禹曰:"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新学小生乱道误人。"

戴永嘉断曰:"王氏代汉,始于杜钦、谷永,成于张禹、孔光,终于刘歆。 此数子皆号称儒者,以贤良直谏为名,以通经学古为贤,假托经术,缘饰古义,以售奸邪,以济谀佞,依凭宠禄,以苟富贵,相与误国如此,曾鄙夫小人不若也!"

汉平帝五年五月,策命安汉公王莽以九锡。

十二月,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

帝有疾,莽作策请命于泰,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莫敢言。

已而帝崩,群臣纪逡、郇越、郇相、唐林、唐遵、扬雄、谷永、刘歆、孔光等奏太后,请安汉公摄皇帝位,诏曰:"可。"

寻即真天子位。

定号曰新,僭位十八年,汉兵杀之。

汉章帝宠任窦宪,宪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田园,寻以争权刺杀都卿侯畅。

窦太后使击匈奴赎罪,以致兄弟专权。

和帝与中常侍郑众密求故事,勒兵收捕,迫宪自杀。

窦氏虽除,而寺人之权从兹盛矣。

汉安帝崩,阎太后临朝,欲久专国政。

与阎显等定策,立幼年济北惠王子懿,未几,薨。

中常侍孙程、王康等十九人,谋迎济阴王即皇帝位,是为顺帝。

诛阎显,迁太后,封孙程等皆为列侯,世称十九侯。

汉顺帝崩,太子炳立,才二岁,梁太后临朝,在位一年。

征渤海孝王子缵即位,年八岁,生而聪慧,尝因朝会,目梁冀曰:"此跋扈将军。"

冀闻恶之,置毒于煮饼而弑之,在位一年。

冀迎蠡吾侯志即帝位,是为桓帝。

梁冀一门,前后七侯、三皇氏、六贵人、二大将军,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

冀专擅威柄,凶恣日积,威行内外,天子拱手,不得有所亲与。

桓帝不平,乃与中常侍单超、徐璜等议,诛杀之。

封单超等五人为县侯,世谓之五侯。

是时梁氏虽除,五侯肆虐,贤人君子忠愤激烈,卒成党锢之祸矣。

汉桓帝无子,窦太后立解渎亭侯苌之子宏,是为灵帝。

时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共相朋结,谄事太后,太后信之。

陈蕃、窦武疾焉。

会有日食之变,武乃白太后诛曹节等,太后犹豫未忍。

曹节召尚书,胁使作诏板,拜王甫为黄门,令持节捕收武等。

武不受诏,执蕃送北寺狱杀之。

王甫将虎贲、羽林等合千余人围武,武自杀。

宦官愈横流毒。

缙绅、忠臣、义士骈首就戮。

灵帝崩,皇子辩即位,何太后临朝。

中军校尉袁绍劝太后兄何进悉诛宦官,进白太后,不听。

绍等又为画策,召四方猛将,使并引兵向阙,以胁太后。

进然之。

召董卓将兵诣京,卓未至,进为中常侍张让等矫诏所杀。

袁绍闻进被杀,乃勒兵捕诸宦者,无少长杀尽之。

张让势迫,遂将帝与陈留王协出谷门。

让投河而死。

董卓至,以王为贤,废帝而立陈留王协,是为献帝。

董卓擅政,浊乱宫禁,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卓。

卓遂迁都以避,乃烧焚宫庙官府,劫迁天子入都长安。

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使吕布诛卓,百姓歌舞于道。

王允欲悉诛卓党,卓部将李、郭汜等攻长安,杀王允。

杨奉、韩暹奉车驾至雒阳。

曹操劫迁于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杖杀伏后,久蓄无君之心,畏于名义,欲学周文王,以欺后世。

子丕始篡位,奉汉帝为山阳公,汉室遂亡。

蜀汉宦官黄皓便辟佞慧,后主爱之。

初畏董允,不敢为非。

允卒,而陈代允为侍中。

与皓相表里,皓始预政。

魏司马昭大兴入寇,姜维奏: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

黄皓信巫鬼,谓敌终不自致,启帝寝其事,群臣莫知。

邓艾果冒阴平险僻而入,汉兵不意魏兵卒至,百姓扰扰。

谯周劝帝出降,国遂亡。

魏曹爽用何晏、邓□、丁谧之谋,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

司马懿称疾,不与政事,阴与其子昭谋诛爽及晏□、□□等,而自操国柄。

懿卒,以其子师废大将军。

师废主芳,迎立高贵乡公髦。

师卒,封其弟昭为晋公,加九锡。

魏主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自出讨之。"

遂拔剑升辇,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鼓噪而出,为昭党贾充、成济刺殒于车下。

追废髦为庶人,迎立常道乡公璜为主。

昭卒,子炎嗣晋王篡位,奉魏主为陈留王。

自懿及炎,其弑逆不道,比操之处献帝尤甚,人谓之"天报"。

孙吴孙琳废主亮为会稽王,迎立琅琊王休。

休殂,侄皓立。

皓骄愎残虐,深于桀纣,降于晋,封归命侯。

贾充谓皓曰:"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也?"皓曰:"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

充默然深愧。

晋世祖后父杨骏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世祖崩,惠帝立。

贾后凶悍,欲干预政事,而为骏所抑,遂构骏以谋反,杀之,废太后。

寻贾后毒杀太子。

赵王伦、孙秀等起兵杀后,赵王篡位。

齐王等起兵讨伦,杀之,乘舆反正。

齐王既得志,骄奢擅权,中外失望。

河间王、成都王颖等,起兵讨齐王,杀之,以颖为太弟。

河间王将张方废太弟颖,更立豫章王炽为皇太弟,是为怀帝,后为刘聪所执而遇害。

东晋王敦与刘隗、刁协构难,欲除君侧之患。

上疏罪状,举兵据石头,吾不复得为盛德事矣。

元帝命刁协、刘隗、戴渊帅众攻石头,协、隗俱败。

帝令公卿百官诣石头见敦,以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

吕猗说敦收周、戴渊,杀之,不朝天子,竟还武昌。

明帝元年,敦疾甚,司徒导率子弟为发哀,众以为信死,于是腾诏下敦府,列敦罪恶。

敦见诏甚怒,而病转笃,不能自将,以兄含帅众五万,奄至江宁。

明帝帅诸军袭击,大破之,敦寻卒。

敦党悉平。

乃发敦瘗出尸,跽而斩之。

晋成帝二年庾亮以苏峻在历阳终为祸乱,下诏征之。

峻不应命,知祖约怨望,与其连兵讨亮。

率众至蒋陵,攻青溪、卞壶死之,因风纵火烧台省,亮奔走浔阳。

峻兵入台城,府藏一空。

温峤、陶侃、郗鉴等起兵讨峻。

峻闻四方兵起,逼迁帝于石头。

侃等攻峻,杀之,祖约奔后赵。

晋帝奕五年,大司马桓温阴蓄不臣之志,尝抚枕叹曰:"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及枋头之败,威名顿挫,郗超谓温曰:"明公不为伊、霍之举者,无以立大威权。"

温然之。

遂诣建康,宣太后令,废帝奕为东海王,立会稽王昱,是为简文帝。

温卒,使弟冲领其众。

冲既代温居任,尽忠王室。

晋烈宗时,南郡公桓玄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

朝廷疑而不用。

年二十三,诏拜太子洗马,后出补义兴太守,郁郁不得志,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遂弃官归。

后篡安帝位,登御坐,而床忽陷,群臣失色。

殷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

玄大悦。

后为刘裕破斩之。

刘宋徐羡之、檀道济等废宋王义符,寻弑之。

太子劭弑君义隆。

寿寂之弑君业。

萧道成弑苍梧王,昱弑顺帝。

齐西昌侯鸾弑君昭业,迎立昭文,寻复废为海陵王,而自即位,是为明帝。

太子宝卷立,为萧衍所弑。

梁武帝为侯景所饿死。

简文帝纲为侯景所弑。

世祖绎降魏被弑。

敬帝为陈霸先所弑。

隋杨广杀兄谋为皇太子,后弑父坚而自立。

后巡狩扬州,天下兵起。

内史侍郎虞世基以帝恶闻贼盗,诸郡县有告败求救者,世基辄抑损不以闻。

由是盗贼遍海内,陷没郡县,帝皆弗之知也。

后为宇文化及所弑。

隋晋阳宫监裴寂与晋阳令刘文静等谋,夜醉李渊,以晋阳宫人侍渊,劫渊起兵。

唐太宗尝止树下,爱之,宇文士及从而誉之不已。

太宗正色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知佞人为谁。 意疑是汝,今果不谬!"

唐太宗太子承干,喜声色田猎,所为奢靡。

魏王泰多艺能,有宠于上,潜有夺嫡之志。

太子知之,阴养刺客纥干、承基等,谋杀魏王泰。

会承基坐事系狱,上变,告太子谋反,敕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废为庶人,侯君集等皆伏诛。

乃立晋王治为皇太子。

唐高宗欲立太宗才人武氏为后,褚遂良固执不可。

上问于李,曰:"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许敬宗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立一后,何预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遂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命李赍玺绶,册皇后武氏。

唐武太后因宗室大臣怨望,欲诛戮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

胡人索元礼因告密擢为游击将军,令按制狱。

元礼性残忍,推一人,必令引数十百人。

又周兴、来俊臣之徒效之,纷纷继起,共撰《罗织经》数千言,教其徒网罗无辜。

中外畏此数人甚于虎狼。

后周兴罪流岭南,在道为仇家所杀。

索元礼为太后杀之,以慰人望。

唐侍御史傅游艺,上表请改国号曰周,太后可之。

乃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为周。

以豫王旦为皇嗣,赐姓武氏。

游艺期年之中,历衣青绿朱紫,时人谓之四时仕宦。

唐杨再思为相,专以取媚。

司礼少卿张同休,易之、昌宗之兄也,尝召公卿宴乐,酒酣,戏再思曰:"杨内史面似高丽。"

再思欣然起为高丽舞,举座大笑。

唐中宗使韦后与武三思双陆,而自居傍,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

武氏之势复振。

唐中宗宴近臣,国子祭酒祝钦明自请作八风舞,摇头转目,备诸丑态。

钦明素以儒学著名,卢藏用语人曰:"祝公五经扫地矣。"

唐杨洄又谮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潜构异谋,玄宗召宰相谋之。

李林甫对曰:"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预。"

上意乃决,废瑛、瑶、琚为庶人,赐死城东驿。

大理卿徐峤奏:今岁天下断死刑五十八人,大理狱院由来相传杀气太盛,鸟雀不栖,今有鹊巢其树,于是百官以几致刑措,上表称贺。

上归功宰辅,赐李林甫爵。

晋国公牛仙客、豳国公落华阳曰:"明皇一日杀三子,而李林甫以刑措受赏,谗谀得志,天理灭矣!安得久而不乱乎?"唐安禄山为虏所败,张守奏请斩之。

上惜其才,敕令免官。

张九龄固争曰:"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 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有后患。"

上曰:"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

竟以为节度使,出入禁中。

因请为贵妃儿,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不之疑。

时委政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排抑胜己,口有蜜而腹有刀,养成天下之乱。

禄山以林甫狡猾逾己,亦畏服之。

及杨国忠为相,禄山视之蔑如也。

由是有隙。

然禄山虽蓄异,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而后作乱。

会国忠欲其速反以取信己,言于上,数以事激之,禄山遂反。

唐肃宗张后,初与李辅国相表里,专权用事。

晚年更有隙,欲杀辅国,废太子。

内射生使程元振与辅国谋,迁张后于别殿,寻杀之。

丁卯上崩,代宗即位,恶李辅国专横,以其有杀张后之功,不欲显诛之。

夜遣盗入其第,窃辅国之首及一臂而去。

唐代宗宠任程元振。

吐蕃入寇,元振不以闻,子仪请兵,元振不召见,致上仓卒幸陕州。

吐蕃入长安,剽掠府库市里,焚庐舍,京师中萧然一空。

上发使征诸道兵,李光弼等皆忌元振居中,莫有至者。

中外切齿莫敢言。

太常博士柳伉疏其迷国误朝,上以元振有保护功,但削其官爵,放归田里而已。

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专典禁兵,宠任无比,势倾朝野。

上令元载为方略。

擒而缢杀之。

元载自诛鱼朝恩,上宠用以为中书侍郎,专横无比。

寻赐自尽。

有司籍载家财,胡椒至八百石,他物称是。

唐德宗悦卢杞,擢为门下侍郎。

杞欲起势立威,引裴延龄为集贤直学士,亲任之。

谮杀杨炎,独擅国柄,浊乱朝政,以致有姚令言、朱之叛逆。

出幸奉天,复攻围奉天经月。

李怀光倍道入援,败于醴泉。

引兵遁归长安。

怀光数与人言卢杞、赵瓒、白志贞之奸佞,且曰:"吾见上,当请诛之。"

杞闻而惧,奏上,诏怀光直引兵屯便桥,与李晟刻期进取长安。

怀光自以数千里竭诚赴难,咫尺不得见天子,怏怏引兵去。

后上从容与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其奸邪,朕殊不觉。"

泌曰:"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 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

唐宪宗疑李绛、裴度俱朋党,而于李吉甫、程异、皇甫则不之疑。

盖绛、度数谏,吉甫、异、顺从阿谀,而不觉其欺也。

范氏曰:汉之党锢始于甘陵二部相讥,而成于太学诸生相誉。

唐之朋党始于牛僧孺、李宗闵对策,而成于钱徽之贬。

皆由主德不明,君子小人杂进于朝,不分邪正忠谗出黜陟之,而听其自相倾轧,以养成也。

唐穆宗时,李逢吉用事,所亲厚者,张文新、李仲言、李续之、李虞、刘栖楚、姜治及张权舆、程昔范,又有从而附丽之者八人,时人目为八关、十六子。

有所求请,先赂关子,后达逢吉,无不得所欲也。

唐文宗时,李德裕、李宗闵各有朋党,互相济援。

上患之,每叹曰:"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唐文宗九年,初,宋申锡获罪,宦官益横,上内不能堪,与李训、郑注谋诛之。

训、注因王守澄以进,先除守澄,则宦官不疑。

乃遣中使李好古就第赐鸩,杀之。

守澄出葬水,郑注请令内臣尽集水送葬,因阖门令亲兵斧之,使其无遗。

训与其党谋曰:"如此事成,则注专有其功,不若先期诛宦者,已而并注去之。"

壬戌,上御紫宸殿。

韩约奏;左金吾厅事石榴树,夜有甘露。

先命宰相两省视之。

训还奏非真。

上顾仇士良,帅诸宦者往视。

至,左仗风吹幕起,见执兵者甚众,诣上告变。

训遽呼金吾卫士上殿。

宦者扶上升舆,决后殿罘,疾趋北出。

卫士纵击宦官,死伤者十余人。

训知事不济,脱走。

士良等命禁兵出,杀金吾吏卒千六百余人、诸司吏民千余人,王涯、贾、舒元舆皆收系,斩之。

明日,训、注皆被杀,族其家。

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唐僖宗专事游戏,以宦官田令孜为中尉,政事一委之,呼为阿父。

唐昭宗为散骑常侍郑綮为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綮好诙谐,多为歇后诗,讥嘲时事。

上以为有所蕴,命以为相,闻者大惊,堂吏往告之。

綮笑曰:"诸君大误,使天下更无人,未至郑綮。"

吏曰:"特出圣意。"

綮曰:"果如是,奈人笑何?"既而贺客至,綮摇首言曰:"歇后郑五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累让不获,乃视事。

未几,致仕去。

唐昭宗二年,王行瑜、韩建将兵犯阙,称韦昭度、李溪作相不合众心,杀昭度、溪于都亮驿。

李克用举兵讨行瑜,斩之。

唐昭宗以崔胤为相。

胤与上谋诛宦官,宦官惧。

中尉刘季述、王仲先等阴谋废立,乃引兵哭入宣化门。

季述乃扶上适少阳院,以银挝画地,数上罪数十,锁锢之,矫诏立太子裕。

胤密遣人说神策指挥使孙德昭,擒述等斩之,迎上复位。

胤以宦官典兵,终为肘腋之患,乃称被密诏命朱全忠以兵入讨。

全忠遂发大梁。

中尉韩全诲闻之,劫帝幸凤翔。

朱全忠进攻凤翔,李茂贞出战,屡败。

储峙已竭,上鬻御衣及小皇子衣于市以充食。

茂贞请诛韩全诲等,与全忠和,并杀宦官七十余人,奉车驾还长安。

复以崔胤同平章事。

胤复奏剪宦官之根。

朱全忠以兵驱第五可范以下数百人于内侍省,尽杀之。

出使者诏所在收捕诛之,止黄衣幼弱三十人,留备洒扫。

寻全忠密表崔胤专权,诛之。

迁上至洛阳,使蒋玄晖弑昭宗,而立昭宣帝以篡之。

周太师冯道卒。

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为人清俭宽容,人莫测其喜愠,滑稽多智,浮沉取容。

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人皆以德量推之。

周恭帝元年正月,陈桥兵变,拥赵匡胤还汴,自仁和门入。

时早朝未罢,闻变,亲军指挥韩通谋率众御之,军校王彦升逐焉。

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彦升所害,妻子俱死。

将士拥范质、王溥等至,匡胤流涕而言六军相迫之由,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环挺剑厉声曰:"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

质等相顾,不知所为。

溥降阶先拜,质不得已亦拜,遂奉匡胤入宫,召百官至。

晡时班定,犹未有禅诏,翰林承旨陶谷出诸袖中,遂用之,以登极。

宋太宗七年,贬秦王廷美为西京留守。

初,昭宣太后遗命太祖传位于太宗。

太宗传之廷美以及德昭。

及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殁,廷美始不自安。

柴禹锡因上变以摇之,帝意不决,召赵普谕以太后遗旨。

普对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廷美遂得罪。

开宝皇后宋氏崩,群臣不成服。

翰林学士王禹对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坐谤讪,责知滁州。

宋真宗之相吕氏曰:"景德以前多君子,祥符以后如王钦若之闭门修斋,丁谓之潜结内侍,雷允恭与钱惟演擅权于外,而冯拯、曹利用相与为党,陈尧叟之附和天书,皆小人也。"

宋仁宗谓辅臣曰:"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

王曾对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永同恶,时称五鬼,奸邪伪,诚如圣谕。"

宋仁宗朝,国子监直讲石介以韩琦、范仲淹等同时登用,而欧阳修、蔡襄等并为谏官,夏竦既罢,乃作庆历圣德诗,有曰:"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

大奸,指竦也。

初,介曾奏记于富弼,责以行伊、周之事。

夏竦怨介斥己,欲因是倾弼等。

乃使女奴阴习介书,习成,遂改"伊、周"曰"伊、霍",又伪作介为弼撰废立诏草,飞语上闻。

弼与仲淹惧。

适闻契丹伐夏,遂请行边。

介亦不自安,乃请外,得濮州通判。

宋杜衍好荐引贤士,群小咸怨,御史中丞王拱辰之党尤嫉之。

衍婿苏舜钦时监进奏院,循前例祀神,以伎乐娱宾。

拱辰闻之,欲因是倾衍,乃讽御史鱼周询举劾其事,被斥者十余人,皆知名之士。

拱辰喜曰:"吾一网打尽矣。"

宋神宗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行新法,诏陈升之、王安石领其事,以苏辙、吕惠卿检详文字,章□为条例官,曾布检正中书五房公事。

吕诲疏安石十事,苏辙谏青苗法。

安石欲止。

会京东转运使王广渊乞留本道钱帛贷民获息事,与青苗法合,于是决意行焉。

及秀州判官李定被召至京,即谒安石。

安石立荐于上。

帝问青苗法何如,定曰:"民甚便之。"

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宋神宗罢曾公亮。

时人有"生老病死苦"之喻,谓安石为生,亮为老,唐介死,富弼议论不合称病,赵无如安石何,惟称"苦苦"而已。

刘深源曰:"王安石之进始于曾公亮,吕惠卿之进亦始于公亮。 盖曾公亮始欲结党以排韩琦,而不知小人易进而难退,变法之祸,公亮可逃其罪耶?"

宋邓绾通判宁州,知王安石得君专政,乃条上时事,且言陛下得伊、周之佐,作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成不世之良法。

复贴书安石,极颂其美,由是安石力荐于帝,而遂集贤校理,寻为侍御史判司农事。

乡人在都者,皆笑且骂。

绾曰:"笑骂从他笑骂,好官我还为之。"

宋王安石子,为人栗悍阴刻,无顾忌,性甚敏。

未冠,举进士。

与父谋曰:"执政子虽不预事,而经筵可处。"

安石欲帝知自用,乃以所作策论天下事三十余篇达于帝。

邓绾、曾布又力荐之。

遂召拜为崇政殿说书。

一日,安石与程颢语,囚首跣足,携妇人冠以出,问:"父所言何事?"曰:"以新法为人所阻,故与程君议之。"

大言曰:"枭韩琦、富弼之首于市,则法行矣。"

安石遽曰:"儿误矣!"

宋知谏院唐□,奏十二疏论时事,皆留中,不出。

于百官起居日扣陛请对曰:"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请一一陈之。"

遂大声宣读,几六七十条治要,以安石专作威福,曾布等表里擅权,天下但知惮安石威权,不复知有陛下;文彦博、冯京知而不敢言;王□、王韶曲事安石,无异厮仆;元绛、薛向、陈绎,安石颐指气使,无异家奴;张、李定为安石牙爪,张商英乃安石鹰犬;至诋安石为李林甫、卢杞。

神宗屡止之,慷慨自若,读已,下殿再拜而退。

安石讽阁门,纠其渎乱朝仪,贬潮州别驾。

宋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因荐韩绛、吕惠卿以自代,时号绛为传法沙门,惠卿为护法善神。

惠卿既得志,忌安石复用,遂逆闭其途,出安石私书,有"勿令上知"之语,凡可以害安石者,无所不用其智。

韩绛颛处中书,事多稽留不决,数与惠卿争论,度不能制,密请帝复用安石。

帝从之。

安石承命,即倍道而进,七日至汴京,惠卿寻罢。

宋以蔡确参知政事。

宰相吴充数为帝言新法不便,欲稍去甚者,确阻之,法遂不变。

确善观人主意,与时上下,以王安石谏,居大位,而士大夫交口笑骂,确自以为得计。

宋哲宗亲政,杨畏上疏,乞绍述先政。

初,吕大防称畏敢言,且先密约畏助己,竟超迁畏为礼部侍郎。

畏首叛大防,上言神宗更法,以垂万世,乞早讲求,以成绍述之道。

帝即询以故臣孰可召用。

畏即疏章、吕惠卿、邓温伯、李清臣等,帝深纳而尽用之。

遂引其党蔡卞、林希、黄履、来之邵、张商英、周秩、翟思、上官均等居要地,协谋朋奸,报复仇怨,罗织贬谪元宰执及刘奉世以下三十人有差,请发司马光、吕公著冢,斫棺暴尸。

帝问许将,将对"非盛德事",帝乃止。

又恐元旧臣复起,结内侍郝随为助,媒孽宣仁欲危帝之事,自作诏书,请废宣仁为庶人。

皇太后号位,为帝言曰:"吾日侍崇庆,天日在上,此语曷从出?且帝必如此,亦何有于我!"帝感悟,取、卞奏,就烛焚之。

明日,再具状坚请,帝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庙乎?"抵其奏于地。

宋徽宗复召蔡京为翰林学士。

先是供奉官童贯顺承得幸,诣三吴访书画,京谄附之。

由是帝属意用京。

会韩忠彦与曾布交恶,布谋引京自助,故有是命。

寻帝欲相京,邓洵武献《爱莫助图》,言必欲继志述事,非蔡京不可。

帝以图示温益,益欣然请相京,而籍异论者。

于是善人皆不见容。

复追贬元党,籍司马光等四十四人官,以京为尚书右仆射。

京籍元及元符末执宰司马光等、侍从苏轼等、文臣程颢等、武臣王献可等、宦者张士良等百二十人为奸党,请帝书之,刻石于端礼门。

又颁蔡京所书党人碑,刻石于州县。

宋徽宗垂意花石,以朱领应奉局花石纲。

凡士庶之家,一石一木稍堪玩者,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覆之,加封识焉,指为御前之物。

及发行,必撤屋抉墙以出。

人不幸有一物小异,共指为不祥,惟恐芟夷之不早。

又篙工柁师倚势贪横,凌轹州县,道路以目。

宋中书侍郎林摅于集英殿胪唱贡士姓名,不识甄、盎字。

帝笑曰:"卿误耶。"

摅不谢而诋同列,御史论黜之。

宋以王黼为少宰,加蔡京子攸开府仪同三司,二人有宠,进见无时,得预宫中秘戏。

攸尝劝帝以四海为家,遂数微行。

因令苑囿皆仿浙江,为白屋及村居野店,多聚珍禽异兽。

都下每秋风静夜,禽兽之声四彻,宛若山林陂泽之间,识者知其不祥之兆。

蔡攸权势既与父相轧,由是京、攸各立门户,遂为仇敌。

宋徽宗用童贯为检校司空。

贯与黄径臣、卢航表里为奸,进方士林灵素,大兴道教,纷创殿宇,每设大斋,费缗钱数万,谓之千道会。

道院上章,册帝为教主道君皇帝。

贯又荐李良嗣于朝,约女真攻辽,遂至二帝北狩。

金人奉册宝至,立张邦昌为楚帝,北向拜舞,受册即位。

阁门舍人吴革率内亲事官数百人,皆先杀其妻子,焚所居,举义金水门外。

范琼诈与合谋,令悉弃兵仗,乃从后袭之,杀百余人,捕革并其子,皆杀之。

是日风霾,日昏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

唯吴、莫俦、范琼等欣然,以为有佐命功。

宋高帝闻金粘没喝入天长军,即被甲乘骑驰至瓜州,得小舟渡江,惟护圣军卒数人,及王渊、张浚等从行。

汪伯彦、黄潜善方率同列听浮屠克勤说法,或有问边耗者,犹以"不足畏"告之。

堂吏大呼曰:"驾已行矣!"二人相顾,仓皇策马南弛,居民争门而出,死者相枕籍,无不怨愤。

司农卿黄锷至江上,军士以为左相潜善,骂之曰:"误国误民,皆汝之罪!"锷方辩其非是,而首已断矣。

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作乱,奉皇子魏国公即位,请隆太后临朝,尊高宗为睿圣仁孝皇帝,居显宁,大赦,改元。

张浚乃草檄声傅、正彦之罪,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吕颐浩合兵进讨。

傅等忧恐,不知所为,乃听朱胜非言,率百官请复帝位。

勤王师至北阙,苗、刘南走,擒诛之。

宋高宗以王德为淮西都统制,统刘光世军,郦琼副之。

琼、德不相下,列状交讼于都督府及御史台,乃召德还建康。

参谋吕祉密奏,乞罢琼兵柄。

书吏漏语于琼,怒以众叛降刘豫。

祉死之。

宋秦桧同宰执入见,独留不出,言于帝曰:"臣僚畏首尾,多持两端,不足与断大事。 若陛下决欲讲和,乞专与臣议。"

帝许之。

三日,桧复留身奏事,复进前说,知帝意不移,遂排赵鼎、刘大中,而一意议和,然犹以群臣为患。

中书舍人勾龙如渊为桧谋曰:"相公为天下大计,盍不择人为台谏,使尽击去,则事定矣。"

桧大喜,即擢如渊,劾异议者。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使可和。"

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遂讽张俊、罗汝楫、万俟等,矫诏杀飞于大理寺狱。

桧居相位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倡和误国,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

临终犹兴大狱,诬赵汾、张浚、胡寅、胡铨等五十三人谋逆。

狱成,而绘病亟,不能书,获释。

桧无子,取妻兄王焕孽子养之。

南省擢为进士第一,桧以为嫌,以陈诚之为首,以其策专主和议云。

后孙埙修撰实录院,祖、父、孙三世同领史职,前此未之有也。

宋孝宗立,以辛次膺同知枢密院事。

初,次膺力谏和议,为秦桧所怒,流落二十年。

及帝召为中丞,若成闵之贪饕,汤思退之朋比,叶义问之奸罔,皆为其一时论罢。

思退终身比于和议,恐不成,讽右正言尹穑论浚跋扈。

这浚请解督府去。

朝廷遂决弃地求和之议。

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思退奸邪误国,乞斩之以谢天下。

诏贬永州,忧惧而死。

宋宁宗即位,韩胄恃定策功,欲窃国柄,谋于京镗,引李沐为左右正言,奏赵如愚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乃出汝愚知福州,朝廷大权悉归胄。

御史胡乞禁伪学之党,胄复命沈继祖诬论朱熹十罪,藩职罢祠,窜其徒蔡元定于道州。

赵师、张釜、程松谄事胄,闻者莫不鄙之。

胄专政十四年,宰执、侍从、台谏、藩阃,皆其门庑之人,天子孤立于上,威行宫省,权震宇内。

其嬖妾张、谭、王、陈,皆封郡国夫人,号四夫人。

每内宴则与妃嫔杂坐,恃势骄倨,掖庭皆畏之。

胄力主恢复,以金人欲罪首谋,锐意出师,中外忧惧。

侍郎史弥远入对,力陈危迫之势,请诛胄以安邦。

皇后杨氏素怨胄,亦使荣王具疏。

帝乃命后兄杨次山与弥远共图之。

翼日,胄入朝,令殿前司夏震以兵三百,拥胄至玉津园侧,殛杀之,枭其首,并苏师旦之首,畀金人,金乃罢兵。

宋史弥远为相,权势熏灼。

皇子心不能平,尝书于几上,曰:"弥远当决配八千里。"

弥远闻之,大惧。

宁宗有疾,无子,弥远矫诏立沂王嗣子贵诚为皇太子,更名的。

帝崩,白后立的,称遗诏封济阳郡王,出居湖州,寻杀之。

弥远用梁成大、莫泽、李知孝为鹰犬,凡忤弥远意者,三人必相继击之。

由是名人贤士排斥殆尽,人目为三凶。

帝德弥远立己,恩宠终其身焉。

宋理宗用史嵩之开督府,竭国用,而无成功,论者甚众。

及以父丧去位,诏起复之。

太学生黄恺伯等百四十人上书谏,不报。

武学生刘耐知帝向意用嵩之,遂叛诸生而逢迎之。

时范钟领相事,讽京尹赵与逐游士。

诸生闻之,作卷堂文,以辞先圣。

嵩之自知不为公论所容,上疏乞终丧制。

宋度宗即位,以己为太子贾似道有功,加似道太师,封魏国公。

每朝,帝必答拜,称之曰"师臣"而不名,朝臣皆称为周公。

诏以十月一朝。

时襄樊围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台亭榭作"半闲堂",延羽流,塑像肖己于中,取宫人叶氏及娼尼有美色者为妾,穷奢极欲,日肆淫乐。

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所狎客戏之曰:"此军国重事耶?"又酷嗜宝玩,建多宝阁,一日一登玩,有言边事者,辄加贬斥。

丧师失地,殆无虚日,秘不上闻。

及鄂州既破,诏似道都督诸路军马,大溃,贬似道于循州安置。

监押官会稽尉郑虎臣至建宁开元寺,侍妾尚数十人,虎臣悉屏去之;压其宝玉,撤轿盖,暴行秋日中,令舁轿夫唱杭州歌谑之,窘辱备至。

至漳州木绵庵,虎臣讽令自杀,似道不从。

虎臣曰:"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遂拘似道之子于别室,即厕上拉似道胸,杀之,殡于庵侧。

元顺帝性柔少断,伯颜、哈麻相继弄权,朝政日紊,遂至于亡。

明代奸臣

明洪武朝,胡惟庸、蓝玉;永乐朝,纪纲;正统朝,王振;天顺朝,石亨、石彪、曹吉祥、门达;成化朝,汪直、王越、陈钺、戴缙,成化朝李孜省;弘治朝,李广、杨鹏;正德朝,刘瑾、陆完、江彬、许泰、刘晖、钱宁、张忠、朱泰;嘉靖朝,陶仲文、严嵩、严世蕃、丁汝夔、赵文华、鄢懋卿、罗龙文、仇鸾、陆炳;万历朝,庞保、刘戍;天启朝,魏忠贤、客氏、崔呈秀、田尔耕;崇祯朝,周延儒、袁崇焕、杜勋、马士英。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