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舫录 卷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 卷七 李斗

◎城南录

瓜洲在大江北岸,康熙间,总河于成龙请瓜洲仪征口交江防同知管理。

赵总河世显请于息浪庵护城堤埽工。

雍正间,江溜北趋,嵇总河曾筠于瓜洲沿江抛填碎石,增修埽工。

高总河晋以瓜洲城郭并无仓库,沿江一带,多系空旷,原非尺寸必争之地。

不如将城收小,让地与江,不致生工,今因之,故于新港口收江。

南巡至此,乃出扬郡;回銮至此,乃入扬郡。

而炮台口之柳城,已成废隍,今呼为"鬼脸城"。

御制诗注云:"蔡宽夫诗话,润州大江本与扬子桥对岸,瓜洲乃江中一洲耳。"

李绅诗"扬州郭里见潮生"。

白瓜洲以闸为限,潮遂不至扬州。

夫唐时扬州尚见潮,何况于汉。

著述家迁就枚乘赋语,俱以"曲江观潮"为是杭非扬,且谓广陵旧治甚大,钱塘当在所辖之内者,与刻舟胶柱之见何异。

既为之辨,复作诗云:"江里洲传瓜字曾,广陵潮昔有明征。 开元以后襟喉要,干道之间城堡兴。 占地其来亦已久,让川虽妥卒何能。 去年异涨坍沙碛,幸保安然惕倍增。"

吴园即大观楼旧址,楼在瓜洲城南隅。

顺治间,海舟入犯,毁于火。

康熙间,防江郡丞辽东刘藻治城堞,增置楼橹斥堠,别择地建大观楼,王文简为之记。

而大观楼旧址,则为歙人吴氏别墅,赐名锦春园,及"竹净松蕤"扁。

园门外石为岸,中建御书楼,楼前为东暖房,后有梅花厅、渔台、水阁、江城阁、桂花厅,皆绕池四面,楼左建宫门,中为前正房、后正房、后照房,皆仿坐落做法,吴氏名家龙,子光政同建。

三汊河在江都县西南十五里,扬州运河之水至此分为二支,一从仪征入江,一从瓜洲入江。

岸上建塔名天中塔,寺名高寺,其地亦名宝塔湾,盖以寺中之天中塔而名之者也。

圣祖南巡,赐名"茱萸湾",行宫建于此,谓之塔湾行宫。

上御制诗有"名湾真不愧"句,即此地也。

高寺大门临河,右折,大殿五楹,供三世佛,殿后左右建御碑亭,中为金佛殿。

殿本康熙间撤内供奉金佛,遣学士高士奇、内务府丁皂保,赍送寺中供奉,故建是殿。

殿后天中塔七层,塔后方丈,左翼僧寮。

最后花木竹石,相间成文,为郡城八大刹之一。

是寺康熙间赐名高寺,并"晴川远适"、"禅悦凝远"、"べ荫轩"三扁;及"龙归法坐听禅偈,鹤傍松烟养道心"一联,"殿洒杨枝水,炉焚柏子香"一联。

碑文一首,俱载郡志。

今上南巡,赐"江月观"扁,及"潮涌广陵,磬声飞远梵;树连邗水,铃语出中天"一联。

敕赐"关帝庙"扁、"气塞宇宙"扁、天中塔"云表天风"扁。

舟行至此,金山在望。

御制诗"金山不速客,暂尔隐江烟"谓此。

行宫在寺旁。

初为垂花门,门内建前中后三殿、后照房,左宫门前为茶膳房,茶膳房前为左朝房。

门内为垂花门、西配房、正殿、后照殿,右宫门入书房、西套房、桥亭、戏台、看戏厅。

厅前为闸口亭,亭旁廊房十余间,入歇山楼;厅后石版房、箭厅,万字亭、卧碑亭。

歇山楼外为右朝房,前空地数十弓,乃放烟火处。

郡中行宫以塔湾为先,系康熙间旧制。

今上南巡,先驻是地,次日方入城至平山堂。

御制诗有"纡棹平山路"句,诗注云:自高寺行宫策马度郡,至天宁行宫,易湖船,归亦仍之。

以马便于船,且百姓得以近光,谓此。

盖丁丑以前皆驻跸是地,天宁寺仅一过而已。

迨天宁寺增建行宫,自是由崇家湾抵扬,先驻天宁行宫,次驻高行宫。

由瓜洲回銮,先驻高行宫,次驻天宁行宫。

是地赐有"邗江胜地"、"江表春晖"、"罨画窗"三扁;"众水回环蜀冈秀,大江遥应广陵涛"一联,"碧汉云开,晴阶分塔影;青郊雨足,春陌起田歌"一联。

东佛堂,"法云回荫莲花塔,慈照长辉贝叶经"一联。

西佛堂,"塔铃便是广长舌,香篆还成妙云"一联;"绿野农欢在,青山画意堆"一联。

"罨画窗"本避暑山庄内扁额,因是地相似,故以总名名之。

诗云:"虚窗正对绿波涯,名借山庄号水斋,却似石渠披妙迹,水容山态各臻佳。"

寺僧照月,守戒律,阐宗风,足不履限,胁不至席,化千人,主席十数年如一日,后示寂于华山律院。

同时常州无锡南禅寺僧静荪,号雪舟。

幼时能诗,与吴门王西庄、王兰泉、吴竹屿、钱辛楣、赵损之、曹仁虎、王文莲七子游;中年遍参知识,主南禅讲席。

三千戒子,八百付法。

著《禅宗心印大悲忏观注》,时人谓之南静北照。

二僧皆非常人,故能继临济正法眼藏。

自塔湾河道至馆驿前,南岸有洋子桥、文峰塔、智珠寺、福缘庵,北岸有龙衣庵、五里茶庵,河道纡折。

南巡多由塔湾船桥渡至北岸御道,至安江门,故是地陆路多胜迹。

馆驿,前扬州皇华亭也。

郡中沿运河之城门,为便益、东关、缺口、徐宁、钞关五门,皆无皇华亭。

至钞关二道沟,下馆驿前,乃建马头邮亭,为来往长宫候馆,额曰"春满江城"。

亭后大路入南门,此依省、郡、州、县古制皇华亭在朝阳门之例。

郡城北来之客,多于北桥设松亭彩楼,谓之马头差,平时送饯,皆于是地。

若南巡时,则于是地备如意船。

安江门在旧城正南,即南门,嘉靖《维扬志》谓之镇淮。

城外有子城,子城中有隍,通响水桥,上建头钓桥。

钓桥之外,又有子城,子城中有隍,通二道沟,上建二钓桥。

《嘉靖维扬志》云:"南门月城三重,余皆二重"是也。

响水桥即古市河闸,在西半铺。

两岸植木为弋,中实砖石,上为衡木,加厚版,又石屈铁键之。

液Й埴之左右广袤二十余丈,中为闸,下置版蓄水,水与版齐。

版满水概,即以泄水。

河出头钓桥分二支:一从南水关出北水关,一沿城出西门头钓桥,入转角桥,与保障湖通。

二道沟制法与响水桥同,即古城河闸水出二钓桥,会于市河,于古渡桥入砚池。

池南有屿,池北皆芦苇,深处与花山涧、保障湖通,出南红桥,汇为巨津。

郡志云:"湖自南门古渡桥北抵红桥,西绕法海寺。"

自雍正十年长白尹制府浚市河时,博陵尹太守复浚保障与炮山通,使古炮山河襟带蜀冈,绕法海寺,汇于古渡桥;又于南红桥西浚深,会市河于转角桥。

至是炮山、保障、市河皆通。

贾人鸣榔,游人鼓,纷纭争渡,款乃相闻。

是河南水关一支,过利济桥、新桥、太平桥、通泗桥、文津桥、开明桥,奎桥,凡七,出北水关会于外隍。

北水关终年不启,南水关尚以时启闭,水关内萍藻《片半》合,稿刺不开。

门洞上水气郁蒸凝结,而垂如檐溜钟乳。

画舫入门,抵利济桥辄止;而城南游人,间有于此上画舫者。

南门关帝庙在子城内,有周将军灵异最著。

慈溪县成衣王某者,妻为狐夺,王患之,羽士理醮无所应。

王苦之,挈妻移居三元庵,狐寻至,为祸愈烈。

适张真人舟过运河,王控狐,真人可其请,狐知之,以酒肉钱帛赂王,王为之求免,不许。

命法官于中埂街备法坛,又命王于家急备银炭二百斤,大铁火盆一,蜡烛二百斤,沉檀五十斤。

次日法官以小圆镜一,径三寸,小铜剑一,长五寸,命王供于庭中。

几上香置铁盆,实以炭。

将午,法官至,书符于炭上,令王守炭,自往法坛。

自是每日中,法官来于炭火上书符而去。

狐又以金赂王,王复为之求免,真人怒,命鞭之,王忽自伏地上如笞状,起立跛一足。

是夜城中十二门齐噪,城楼上有一黑物长四尺许堕地匿去。

至暮,狐来曰:"南门周将军于城上遍插旗帜,我不得出,奈何?"及第六日,法官四十余人来至庭中,围立火盆步罡斗,焚符无数。

第七日令王妻出房,诸法官移火盆剑镜入房,法官递更书符,羽士林东等七十余人齐奏法曲。

至夜半,诸法官鹄立房中,若有所待。

一法官忽杖剑出房,若接引状,复至房,诸法官齐书符,移火入瓦罐中,火焰出罐口丈余,焰中作狐语。

法官乃以泥封罐口,贮南门子城内周将军足下。

知己食在头桥上,宰夫杨氏,工宰肉,得炙肉之法,谓之熏烧,肆中额云"丝竹何如"。

人皆不得其解,或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语解之,渭其意在觞咏。

或以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语解之,谓其意在于肉。

然市井屠沽,每藉联扁新异,足以致金,是皆可以不解解之也。

南门马头在响水桥下,市河出头钓桥北岸,循城南岸。

沿中埂下岸,至古渡桥,复西折入西门。

画舫于此,分上下马头:在头钓桥内者,为南门上马头;头钓桥外者,为古渡桥下马头。

篙师沙户,皆江船浜中人,故此二地多摇船。

明月楼茶肆在二钓桥南,南岸外为二道沟,中皆淮水,逢潮汐则江水间之。

肆中茶取于是,饮者往来不绝,人声喧阗,杂以笼养鸟声,隔席相语,恒以眼为耳。

草草馆在中埂上岸,本南门草厂。

瓜洲人め载江芦,谓之芦商,其船谓之柴め,至此为柴め马头。

先驳运上岸,地名贮草坡,坡上为南门街之西,多屋舍以寓芦商,即是馆也。

贮草坡豆腐干姚氏为最,称为"姚干"。

中埂在南门街之西。

江北无高山峻岭,公安曾氏曰:"水里龙神不上山",故堪舆家于郡中多用平洋法。

间有土阜高隆,则为平洋中真龙。

如北柳巷之龙背,钞关之埂子上是也。

埂子上即上埂,中埂气脉与埂子上不断,街口建九峰园枋楔。

秀野园酒肆在砚池北,对岸为扫垢山。

春暖莺飞,禽声杂出,湖外黄花烂缦,千顷一色。

"砚池染翰"在城南古渡桥旁。

歙县汪氏得九莲庵地,建别墅曰南园。

有"深柳读书堂"、"谷雨轩"、"风漪阁"诸胜。

干隆辛巳,得太湖石九于江南,大者逾丈,小者及寻,玲珑嵌空,窍穴千百。

众夫辇至,因建"澄空宇"、"海桐书屋",更围"雨花庵"入园中,以二峰置"海桐书屋",二峰置"澄空宇",一峰置"一片南湖",三峰置玉玲珑馆,一峰置雨花庵屋角,赐名九峰园。

御诗二,一云:"策马观民度郡城,城西池馆暂游行。 平临一水入澄照,错置九出古情。 雨后兰芽犹带润,风列梅朵始敷荣。 忘言似泛武夷曲,同异何妨细致评。"

一云:"观民后辔度芜城,宿识城南别墅清。 从目轩窗饶野趣,遣怀梅柳入诗情。 评奇都入襄阳拜,笔数还符洛社英。 小憩旋教追烟肪,平山翠色早相迎。"

注云:"园有九奇石,因以名峰,非山峰也。"

砚池即南池。

志云:"元丰七年,诏京东淮南筑高丽馆,以待朝贡之使,废于建炎。 后郡守向子固于绍兴间重建,扁其门曰‘南浦’,以为迎饯之所。"

或曰:今之"春满江城"距南池不远,疑南池即南浦。

志又曰:"南池距九莲庵不远,南池即莲花池。"

又志载:"磨剑池西有隋铸钱监。"

或又曰:今南池距钞关不远,南池即磨剑池。

三说皆无所征。

《平山堂图志》云:"隔岸文峰寺有塔,俗称“文笔",故称南池为砚池。

汪氏因于南园题曰‘砚池染翰’。”

九峰园大门临河,左右子舍各五间。

水有系舟,陆有木寨系马。

门内三楹,设散金绿油屏风,屏内右折为二门,门内多古树。

右建厅事,名曰"深柳读书堂"。

堂前构玻璃房,三四折入"谷雨轩",右为"延月室",其东南阁子,额曰:"玉玲珑馆"。

是屋两面在牡丹中,一面临湖。

轩后多曲室,车轮房结构最精,数折通御书楼。

楼右为雨花庵,庵屋四面接檐,中为观音堂,右为水廊,廊外即市河。

楼前门上,石刻"砚池染翰"四字。

门外石版桥,过荷塘至堤上,方亭颜曰:"临池",东构小厅事,颜曰"一片南湖",至此全湖在目。

旁为"风漪阁",左有长塘亩许,种荷芰,沿堤芙蓉称最。

最东小屋虚廊在丛竹间,更幽邃不可思拟。

阁后曲室广厦,轩敞华丽,窗棂皆置玻璃,大至数尺,不隔纤翳。

窗外点宣石山数十丈,赐名"澄空宇"扁额,厅右小室三楹,室前黄石壁立,上多海桐,颜曰"海桐书屋",屋右开便门,门外乃园之第二层门也。

深柳读书堂联云:"会须上番看成竹"杜甫",渐拟清阴到画堂"薛远"。"

堂前黄石迭成峭壁,杂以古木阴翳,遂使冷光翠色,高插天际。

盖堂为是园之始,故作此壁,欲暂为南湖韬光耳。

旁有辛夷一树,老根隐见石隙,盘踞两弓之地,中为恶虫蚀空,不绝如缕,以杖柱之,其上两三嫩条,生意勃然,花时如玉山颓。

雨轩种牡丹数千本,春分后植竹为枋柱,上织芦荻为帘旌,替花障日。

花时绮牖洞开,联云:"晓艳远分金掌露"韩琪",夜风寒结玉壶冰"许浑"。"

轩旁为延月室,联云:"开帘见新月"李端",倚树听流泉"李白"。"

东南构玉玲珑馆,联云:"北榭远峰闲即望"薛能"。 南园春色正相宜"张谓"。"

辟"┇"字径,开"川"字畦,朝日夕阳,莲炬明月,最称佳丽。

花过后各户全扃。

雨轩旁多小室,中一间窗牖作车轮形,谓之"车轮房",一名"蜘昧网"。

御书楼即雨花庵旧址,楼右开门,嵌"雨花庵"旧额石刻于门上。

中供千手眼准提像,昏钟晓磬,园丁司之。

雨花庵门外嵌石刻曰"砚池染翰"。

联云:"高树夕阳连古巷"卢纶",小桥流水接平沙"刘兼"。"

门前石版桥三折,桥头三人立,其洞穴大可蛇行,小者仅容蚁聚,名曰"玉玲珑",又名"一品石"。

《图志》云,相传为海岳庵中旧物。

赵云崧诗云:"九峰园中一品石,八十一窍透寒碧。"

盖谓此也。

园中九峰,奉旨选二石入御苑,今止存七石。

高东井文照《九峰园诗》云:"名园九个丈人尊,两叟苍颜独受恩;也似山王通籍去,竹林惟有五君存。"

石版桥外湖堤上建方亭,额曰"临池",联云:"古调诗吟山色里"赵嘏",野声飞入研池中"杜荀鹤"。"

亭前为园中舣舟处,有画肪名曰移园,为汪氏自制。

砚池例备水围。

先下水网,用三桨船,分左右翼,方舟沿岸棹入合围。

拊鸿,御缴,水鸟群飞,鸟枪竞发,堕羽歼鳞,不可胜计。

平时土人取鱼,亦往往在是。

临池亭旁,由山径入,一石当路,长二丈有奇,广得其半,巧怪岩,藤萝蔓衍,烟霭云涛,吞吐变化,此石为九峰之一。

旁构小厅,额曰"一片南湖";联云:"层轩皆画水"杜甫",芳树曲迎春"张九龄"。"

是屋窗棂,皆贮五色玻璃,园中呼之为"玻璃房"。

"一片南湖"之旁,小廊十余楹,额曰"烟渚吟廊"。

联云:"阶墀近洲渚"高适",亭院有烟霞"郭良"。"

其东斜廊直入水阁三楹,额曰"风漪",联云:"隔岸春云邀翰墨"高适",绕城波色动楼台"温庭筠"。"

是阁居湖北ぞ,湖水极阔。

中有土屿,松榆梅柳,亭石沙渚,共为一邱。

其下无数青萍,每秋冬间,艾陵野凫,扬子鸿雁,北郊寒雅,皆觅食于此。

风雨时作激涌,状如下石。

钟山对岸,南堤涧中,飞动成采,此湖上水局最胜处也。

高东井诗云:"芦芽短短钓船低,向晚浓烟失水西。 半晌风漪亭上立,无情听杀郭公啼。"

风漪阁后东北角有方沼,种芰荷,夹堤栽芙蓉花。

沼旁构小亭,亭左由八角门入虚廊三四折,中有曲室四五楹,为园中花匠所居,莳养盆景。

"烟渚吟廊"之后,多落皮松、剥皮桧。

取黄石迭成翠屏,中置两卷厅,安三尺方玻璃,其中或缀宣石,或点太湖石。

太湖即九峰中之二峰,名之曰玻璃厅,上悬御扁"澄空宇"三字,及"雨后兰芽犹带润,风前梅朵始敷荣"一联,"纵目轩窗饶野趣,遣怀梅柳入诗情"一联,"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一联。

石工张南山尝谓"澄空宇"二峰为真太湖石。

太湖石乃太湖中石骨,浪激波涤,年久孔穴自生,因在水中,殊难运致。

惟元至正间吴僧维则门人运石入城,延朱德润、赵元善、倪元镇、徐幼文共商,迭成狮子林,有狮子含辉吐月诸峰,为江南名胜。

此外未闻有运致者,若郡城所来太湖石,多取之镇江竹林寺、莲花洞、龙喷水诸地所产。

其孔穴似太湖石,皆非太湖岛屿中石骨。

若此二峰,不假矣。

海桐书屋联云:"峭壁削成开画障"吴融",垂杨深处有人家"刘长卿"。"

室后二峰屹立,至是九峰乃全。

是本九莲庵故址,九莲本名"二分明月"。

庵为宏觉国师木陈建,取唐人"古渡月明闻棹歌"句,自入园中,庵遂不复重建。

汪玉枢,字辰垣,号恬斋,歙县人。

早岁能诗,山林性成。

南园之盛,由恬斋始也。

康熙间,王躬符曾于是园征《城南宴集诗》,为吴泰瞻、梁嘉稷、汪洋度、张师孔、费锡琮、王棠、张潜、颜敏、费锡璜、萧、闵奕佐、刘珊、闵奕佑、程元愈、汪荃、陈庭、陈于堂、程启、王朝、汪天与、汪涵仙、汪艾、卞恒久、张曰伦、程钟、李潞、王文著、汪玉树、费轩、费继起、汪兼、王文枢、王文奎、唐继祖、汪汉倬,暨恬斋计三十六人,各赋七言古诗一首,镛州廖腾奎序其事,一时称为胜游。

玉枢年七十,尝于易松滋抱山堂中作重九会,有"北雁去来霜鬓攵,黄花开谢故人稀"句,比归,无疾而终,社中谓为诗谶。

子五:长德,字愚谷;次长仁,字梅谷;长馨字树谷;潢字秋明;长丰字宪度。

孙宝光,字峙山,俱工诗。

又裒集《恬斋遗诗》若干首,杭世骏为之序。

愚谷、梅谷、树谷曾与王藻、陈皋、张士科暨世骏七人为《砚池联句》,诗载《道古堂集》中。

是园前为九莲庵故地,庵为转运何胃所建。

转运字谦之,浙江山阴人。

幼熟南河,好善乐施,官至河南总督。

子裕城,字福天,官巡抚。

孙钟,字立斋,官同知;铣字慎斋,官郎中,字朗斋,官知州。

金字纯斋,官中书。

其族元锡,字梦华,工诗,博考金石文字。

癸丑秋,曾员外燠,转运两淮,禊是园,为吴人翰林锡麒、吴退庵□□煊、詹石琴孝廉肇堂、徐阆斋孝廉嵩、胡香海进士森、吴兰雪上舍嵩梁、吴白厂明经照。

丹徒陆晓山绘图。

转运序云:"莫春禊,厥事尚已。 若乃鲁都作赋,公干称二七之祓;曲水侍宴,谢眺有濯流之词。 前代益罕闻之,今世无复行者,岁在癸丑,符兰亭之年;序维上秋,落淮南之叶。 下官系出先贤,志希风浴,矧兹淮海之会,兼有林谷之胜。 公事方暇,素商届节,不有嘉集,曷申雅怀?乃以七月朔越三日,会宾客于邗水之上,秋禊是举。 于时水天一色,风露满衣,羽觞浮而荷气香,斗槎泛而银河近。 忆仙人之鹤驾,悲帝子之萤光。 鲍赋斯成,牧诗载咏,自有禊事以来,未闻盛于此日者也。 古用上巳,今行始秋,用陈洁清之义,匪泥祓除之旨。 与斯会者,咸绘于图,凡八人。 序之云尔。"

转运莅扬州,旦接宾客,夕诵文史,部分如流。

觞咏多暇,著有《邗上题襟集》,《秋禊诗》载其中。

至于北郊诸名胜,转运燕游唱和,如《十一月望日黄建斋邀游平山堂夜饮湖上即席和韵奉答日蜀冈探梅用昌黎人日城南登高韵》、《康山留客》诸诗,皆传诵一时。

甲辰,管松干珍巡视南漕,驻扬州。

谢未堂司寇、秦西岩观察、沈既堂转运、吴杜村翰林、赵云崧观察公宴是园,各赋诗以纪其胜。

管公有"雨师若为淮山石,洗出芙蓉九点青",一时传为名句。

南门外城脚,草生时,为放马牧马之地。

古渡桥北路,昔为市河,西岸有影园,今城湖中长屿。

东岸由南门大街财神庙巷,为静慧园大路。

出坛巷过美人桥,至南红桥,接扫垢山大路,至西门大街,凡此皆南湖两岸也。

古渡桥以石为之,狭小不通画舫,往来惟渔艇而已。

《天禄识余》云:"扬州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号九桥,不通舟,不在二十四桥之数。"

此类是也。

古渡禅林在湖中长屿上,为金山下院,诗人仪育与徐晁玖、陈仲公结社于此,谓之"二分明月社",育为文跋其事。

御舟水室在古渡禅林后堤,庋屋水上,一舟庋屋五楹,龙凤各二舟,庋屋四层。

两旁用红黄竹席围之,以避风雨,名曰"藏舟浦"。

此内河御舟,与外河马头备用如意船有别。

是舟用四桨,船首刻龙凤,布云母,或庋板屋飞庐,翠帏羽盖,或用厂船。

其余随从船,或六桨、八桨、二桨、八舻,谓之官船。

二桨即今划子船,谓之差船。

差后各归工次,谓之园船。

惟御舟入藏舟浦,有官司之。

自是而北,则西城外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