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五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五 李焘

起讫时间 起太祖干德二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五

帝号 宋太祖

年号 干德二年"甲子,964"

全文

春正月【一】,"王称【二】东都事略:辛巳詔曰:箕子之陈八政,食为之首。 夷吾之述四民,农居其一。 今土膏將起,勾萌毕达,平秩东作,乃其时也。 诸州长吏等所宜敦率劝课,俾民力耕,谨视游惰,勿令废业,厚生务本,副予意焉。 "

癸未,幸迎春苑宴射。

甲申,宰臣范质为改卜安陵使。

上以选人食贫者觽,詔吏部流內銓听四时参选,仍命翰林学士承旨陶谷等与本司官重详定循资格及四时参选条。

乙酉,吏部尚书张昭请依三祖庙礼例改明宪皇后諡为昭宪,从之。

回鶻遣使来贡。

丁亥,祠部郎中、知制誥、充史馆修撰南阳张澹责授左司员外郎。

以祕书郎、直史馆张去华为右补闕,赐袭衣、银带、鞍勒马。

先是,去华上章诉居官久次,且言澹及祠部员外郎、知制誥卢多逊等文字肤浅\,愿得校其优劣。

上即詔澹等与去华偕试讲武殿,命翰林学士承旨陶谷、知制誥高锡等考之。

澹所对策不应问,故责。

澹、锡素不相能,锡因教去华訐其短,又与谷共党去华而黜澹。

朝议薄去华轻躁,自是凡十六年不迁。

去华,谊之子也。

"谊,初见晋天福二年。 僧文莹玉壶野史称殿中侍御史师颂亦不中选,时号「拣停殿院。 」然实录、正史皆不载也。 "前开封户曹参军桑塤挝登闻鼓,诉吏部条格前后矛盾,己当为望县令,乃注中县。

詔集三署官议於尚书省,以塤所诉为是,擢殿中丞。

塤,维翰之子也。

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再表求退,戊子,以质为太子太傅,溥为太子太保,仁浦为左仆射,皆罢政事。

先是,宰相见天子必命坐,有大政事则面议之,常从容赐茶而退。

自余号令除拜,刑赏废置,但入熟状,画可降出即行之。

唐及五代,皆不改其制,犹有坐而论道之遗意焉。

质等自以前朝旧臣,稍存形跡,且惮上英武,每事輒具札子进呈,退即批所得圣旨,而同列署字以志之。

尝言于上曰:「如此,则尽稟承之方【三】,免妄误之失矣。

」上从之。

由是,奏御寖多,或至旰昃,赐茶之礼寻废,固弗暇于坐论矣。

后遂为定式,盖自质等始也。

"此据王曾笔录。 "然质在相位,所下制敕,未尝破律。

命刺史、县令,必以户口版籍为急。

使者按民田及狱讼,皆召见,为述天子忧勤之意,乃遣之。

时号贤相。

己丑,內殿起居无宰相,太子太师侯章为班首。

章,榆次人,累任方镇,所至贪暴,既罢节鉞,常怏怏不乐。

一日,於朝堂纵言及晋、汉间事,坐有轻章者,章厉声曰:「当北主疾作,將议北归,乃有上书请避暑嵩山者,此岂忠信之人乎?我虽麤人,以战斗取富贵,如此諛佞,未尝为也。

」坐有臱色。

"章,初见天福元年。 "

庚寅,以枢密使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宣徽北院使、判三司上党李崇矩【四】"崇矩,初见广顺元年。 "为检校太尉、"案宋史宰相表作检校太保。 "充枢密使。

上既除普及崇矩,乃无宰相署敕,上时在资福殿【五】,普因入奏其事,上曰:「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普曰:「此有司所行,非帝王事也。

」乃使问翰林学士讲求故实。

陶谷建议,以为:「自古辅相未尝虚位,惟唐太和中,甘露事后数日无宰相,时左仆射令狐楚等奉行制书。

今尚书亦南省长官,可以署敕。

」竇仪曰:「谷所陈非承平令典,不足援据。

今皇弟开封尹、同平章事,即宰相之任也。

」上从仪言。

壬辰,詔曰:「先所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六】、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三科,並委州府解送吏部,试论三道,限三千字以上【七】。

而自曩及今未有应者,得非抱倜儻者耻肩於常调,怀讜直者难效於有司,必欲兴自朕躬乎?继今不限內外职官、前资见任、布衣黄衣,並许诣閤门投牒自荐,朕当亲试焉。

丁酉,命开封尹光义为改卜安陵使、兼辖五使公事。

己亥,以枢密承旨王仁赡为左卫大將军、充枢密副使。

庚子,改清源军为平海军,命陈洪进为节度使,其子文显为副使,文顥为南州刺史【八】。

洪进每岁贡奉,多厚敛於民,又籍民貲百万以上者,令入钱补协律、奉礼郎,而蠲其丁役。

子弟亲戚,交通贿赂,二州之民甚苦之。

"案薛应旂续通鑑作一州之民甚苦之。 "

壬寅,敕赵普监修国史。

先是宰相兼职,皆內降制处分【九】,今止用敕,非旧典也。

国朝因唐及五代之故,命相分领三馆,首相为昭文馆大学士,其次为监修国史,其次为集贤院大学士。

甲辰,詔曰:「廷尉断狱,秋曹详刑,斯旧典也。

唐长兴初,始立大中小事之限,而周广顺之制,不许中书专决,品式具在,固可遵行。

比年以来,有司废职,具狱来上,烦於亲览。

自今诸道奏案,並下大理寺检断,刑部详覆,如旧制焉。

其两司官属善於其职者,满岁增秩,稽违差失者,重寘其罪。

乙巳,禁民越诉。

上幸玉津园宴射。

赐京城役兵姜茶。

丁未,詔州县官有昏耄篤疾不任从政者,令判官、录事纠举,与长吏同署,列状以闻。

判官、录事之能否,则委长吏察焉。

先是,詔诸县令尉,非公事无得輒入乡村,及追领人户,节级衙参。

於是,又申明之,判官、录事察其违者劾罪以闻。

"先詔乃建隆四年五月十七日,然实录、新旧会要並不载也。 "是月,昭义节度使李继勋、兵马鈐辖康延沼、马步军都军头尹勋等帅步骑万余攻辽州,北汉马军都指挥使郝贵超领兵来援,战於城下,贵超大败。

刺史杜延韜"延韜,未见。 "危蹙,与拱卫都指挥使冀进,"进,未见。 "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侯美,未见。 "籍部下兵三千人举城来降。

延沼,延泽弟也。

北汉寻诱契丹步骑六万入侵,继勋復与彰德节度使罗彦緓、西山巡检使郭进、內客省使曹彬等领六万觽赴之,大破契丹及北汉军於辽州城下。

"本纪不言北汉诱契丹,止言契丹六万骑来援。 刘筠传又不载契丹来援事,契丹及李继勋传则皆云北汉诱契丹也,今从之。 契丹传乃以曹彬为武怀节度,今不取。 新、旧並无此【一○】,不知的是何时,今附见。 杜延韜以辽州降,李继勋即遣慕容延忠入奏,二月戊子朔延忠到闕,今於正月末书其事。 "

二月戊申朔,翰林学士竇仪等,上新定四时参选条件:「诸州印发春季选人文解,自千里至五千里外,分定日限为五等,各发离本处,及京百司文解,並以正月十五日前到省【一一】,余季准此。

若州府违限及解状內少欠事件【一二】,不依程式,本判官罚直,录事参军、本曹官殿选【一三】。

诸州员闕,並仰申闕解条样,以木夹重封题号,逐季入递送格式,其百司技术官闕解,亦准此。

季內不至及有漏误,诸州本判官以下罚直、殿选,京百司本官奏裁。

诸司归司官合格日,四时奏年满,俟敕下,准格取本司文解赴集【一四】,流內銓据状申奏,依四时取解参选。

」从之。

是日,幸教船池,遂幸相国寺。

癸丑,遣给事中刘载賑陕州饥民。

命右神武统军陈承昭【一五】帅丁夫数千凿渠,自长社引潩水至京,合閔河。

潩水出密之大騩山,歷许田,会春夏霖雨则大溢害稼。

及渠成,民无水患,閔河之漕益通流焉。

甲寅,杜韜等七人"案杜韜疑即杜延韜,脱去「延」字。 "至自辽州,上赦其罪,赐分物有差。

及杨璘至自府州,亦如之。

唐主上表谢示諭陈洪进事,乙卯,詔答之。

丁巳,安陵隧道坏,役兵压死者二百人,命瘞之,赐其家钱帛。

壬戌,詔自今藩镇带平章事求休退者,每遇朝会,宜令缀中书门下班。

先是,安远节度使、兼中书令王晏为太子太师致仕,上欲优其礼,故降是詔。

丁卯,詔曰:「周广顺中,敕:『应出选门州县官,內有歷六考【一六】,□朝散大夫阶,次赤令,並歷任曾升朝,及两使判官、诸府少尹,罢任后及一周年;曾任两蕃营田判官、书记、支使、防御团练判官,罢任后及二周年:並与除官。

诸色选人过三选以上,及未成资考丁忧,课绩官无选可减者,令於南曹投状,准格敕考较无违碍,並与除官。

自恐亏损年限资序,愿归选门者亦听。

如曾任推、巡、军事判官並诸色出选门官,並据见任官选数□理,先次□官。

其昭雪官依例刑部检勘送銓』。

准元敕资□注擬。

戊辰,以巩县令兼安陵台令。

以辽州降兵分隶效顺,余为怀恩军。

甲戌,唐主遣使修贡,助安陵改卜也。

吏部尚书张昭与翰林学士承旨陶谷同掌选,谷诬奏左諫议大夫崔颂以所亲属给事中李昉求东畿令,引昭为证。

上召昭面质其事,昭知其不直,於上前免冠,抗声言谷罔上。

上不悦。

三月丁丑朔,昉坐责为彰武行军司马,颂为保大行军司马。

昭遂三上章请老,乙酉,以本官致仕。

昭为吏部尚书领选事,凡京官七品以下犹属銓,及昭致仕,始用它官权判,颇更旧制,京官以上无选,並中书门下特除,使府不许召署,幕职悉由銓授矣。

"此据会要,然建隆初薛居正已权判流內銓矣。 当考。 "

辛巳,幸教船池,赐水军將士衣有差。

还,幸玉津园宴射。

辛卯,以襄州阴城镇为光化军。

乙未,北汉耀州团练使周审玉等四人来降。

各赐分物有差。

以审玉为汾州团练使,改名承□。

"实录於七月戊戌乃除承□汾州,今併书之。 "

丁酉,遣左拾遗梁周翰等驰驛分诣五岳祈雨。

詔文武臣寮奉使出外及受代归闕,所经州县无得輒借官军部送,并津置行李,违者重寘其罪。

初,唐废永通大钱,更用韩熙载之议,铸当二铁钱。

熙载由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充铸钱使。

宰相严续数言铁钱不便,熙载爭於朝堂,声色俱厉。

左迁祕书监,不逾年,復拜吏部侍郎。

是月,始用铁钱,擢熙载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

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出境,輒以铁钱十易铜钱一,官不能禁,因从其便。

官吏皆增俸,而以铜钱兼之,由是物价益贵至数倍,熙载颇亦自悔。

"熙载拜户部侍郎,充铸钱使,十国纪年及朔记在建隆元年二月末,拜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在此年六月,今并书於此。 "

詔诸道骑兵颇为长吏役使,失於教习,自今禁止之。

权知贡举陶谷奏进士合格者八人。

夏四月丁未朔,以前博州军事判官颖贄为著作佐郎。

贄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科,策试称旨故也。

"贄,未见。 "

戊申,詔诸州长吏视民田旱甚者即蠲其租,勿俟报。

令河中府发廩賑飢民。

乙卯,改葬宣祖昭武皇帝、昭宪皇太后于安陵,孝明皇后王氏、孝惠皇后贺氏祔葬。

上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

」乙丑,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並本官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厅上事【一七】,殿廷別设塼位於宰相后,敕尾署衔降宰相数字,月俸杂给皆半之,盖上意未欲令居正等与普齐也。

"此据太祖新录、百官表、大事记。 太宗实录云:普在相位几十年,独断政事,太祖疑其专恣,欲用薛居正、吕余庆为相。 普恶其与己同列,但令参知政事,於宣徽厅赴上,位在丞相后,但奉行制书,不得预奏事,以明其异等。 中书印唯宰相得知,事无大小,尽决於普,居正等恐慄备位而已。 太祖患之,会为赵玭所訐,卢多逊又旦夕攻之,雷有羈讼中书不法事,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 按置参政乃陶谷议,且此时太祖方独任普,未始厌其专恣也,今不取。 太祖新录竇仪传:太祖屡对大臣称仪有执守,欲用为相,赵普忌仪刚直,遽引薛居正参知政事。 据此,则居正乃普所引,非太祖意也,足明太宗实录所书非实。 然新传谓普抑仪,旧传亦无之,恐普未必然也。 史臣李沆等曰:案唐故事,裴寂为仆射知政事,杜淹为御史大夫参议朝政,魏征为祕书监参豫朝政,萧瑀为特进参议政事,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幽求为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然並宰相之任也。 又高宗尝欲用郭待举等参知政事,既而谓崔知温曰:「待举等歷任尚浅\,未可与卿等同名称。 」遂令於中书门下同承授进止平章事。 以此言之,平章事亚於参知政事矣。 今谷不能远引汉御史大夫亚相故事为对,翻以参知政事为丞相下一等,谷失之矣。 议者惜之。 "

丙寅,前泰州刺史赵玭为左监门卫大將军、权点检三司。

玭,澶州人也。

"玭,初见显德二年。 "

丁卯,詔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范阳刘光义领兵赴潞州,备北汉也。

己巳,命转涇州粟三万石,以賑灵武飢民。

"新、旧录又于十一月丁酉重载此,今不取。 "

先是,追册孝惠皇后,止就陵所置祠殿,荐以常食,及孝明皇后崩,乃议別庙之制。

壬申,祔二后神主,同殿异室,孝明居上,孝惠次之,从太常博士和峴之议也。

令诸司府寺卒吏年老者听以子弟代。

永州言诸县民畜蛊者三百二十六家,詔本州徙穷僻处,无以充役,乡里勿与婚姻。

溪、□、奖等州民相攻劫,遣殿直牛允"允,未见。 "齎詔諭之,乃定。

"此据会要及正史,並在此月。 "

詔尚书省集台省官、翰林学士、祕书监、国子司业、太常博士等,详定內外髃官相见仪,颁行之。

"此据礼志,附见四月。 "

五月丁丑朔,詔以旧安陵下宫为奉先资福禪院,詔奉宣祖、昭宪皇后铜像。

屯田员外郎、知制誥高锡以弟铣应进士举,属之开封府推官河南石熙载求首荐。

铣辞艺浅\薄,熙载弗许,锡深衔之,累於上前言熙载裨赞无状。

上谓皇弟开封尹光义曰:「当为汝择人以代熙载。

」光义曰:「熙载居官恪勤,此必高锡譖之也。

」上感悟,將罪锡而未有以发。

会遣锡使青州,私受节度使郭崇赂遗,所过恣其凶率,又尝致书澧州託刺史求僧紫衣,为人所告,下御史府按得实,责授莱州司马。

辛巳,宗正少卿赵礪坐赃,决杖除籍为民。

"案宋史及薛应旂续通鑑皆作宗正卿赵礪。 "

癸未,幸玉津园宴射。

六月己酉,以皇弟开封尹、同平章事光义兼中书令,山南西道节度使光美同平章事。

庚戌,皇子德昭为贵州防御使,时年十七。

前代皇子出閤即封王,上以德昭未冠,特杀其礼,非旧典也。

辛亥,以前武寧节度使郭从义为护国节度使。

从义先自徐州入朝,"从义本出沙陀,初见干祐元年,无爵里。 "上召使击毬殿庭。

从义易衣跨骡,驰骤击拂,曲尽其妙,將因是以结主知。

及罢,上召赐坐,谓曰:「卿此技诚\精绝,然非將相所为也。

」从义大臱而退。

从义家累鉅万金,仆童千人,□马千余匹。

五代以来,节度使富强者,輒怀跋扈之志,上威德震耀,觽始绝望。

从义移镇河中,常郁郁不乐,谓僚佐曰:「从义齷齪藩臣,摧颓如是,当为英雄所笑矣。

」"击毬事当检,从义自徐州入朝时即载之。 宝训载此事则云自护国入朝在干德中。 未知孰是。 "乙卯,以刑部侍郎、权知凤翔府刘熙古权知秦州。

州接戎境,多被寇害,熙古至,諭以朝廷恩信,取其酋豪子弟为质,戎人不敢犯法。

左仆射王溥数劝其父宿州防御使祚"祚,初见显德四年。 "请老,祚不得已乃上章,且意朝廷未之许也。

己未,以祚为左领军卫上將军致仕。

祚大骂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

」大梃击之,亲戚劝解,乃止。

庚申,幸相国寺,遂幸教船池、玉津园。

御史台、太常礼院奏:「东宫三师官一品,仆射二品,若百官上表,未知何人为首。

」詔两制议之。

戊辰,翰林学士竇仪等奏:「仆射师长百僚,东宫三师臣子之官,当以仆射为表首。

」从之。

"此段表疏或可详载,须更检照后例。 "

辛未,以左羽林军大將军杜审进权知陕州,仍命殿中侍御史阎丕通判州事。

"丕,未见。 "

是月,河北、关西诸州蝗。

释北汉军俘千人,赐衣履,分隶畿县民籍。

七月辛巳,幸玉津园。

还,幸新池,观习水战。

己丑,詔阶、成二州並直隶京师。

庚寅,中书门下上重详定翰林学士承旨陶谷所议少尹幕职官参选条件:「应拔萃判超及进士、九经判中者,並入初等职事,判下者依常选。

初入防御团练军事推官、军事判官者,並授將仕郎,试校书郎。

满三周年得资,即入留守两府节度推官、军事判官,並授承奉郎,试大理评事。

又三周年得资,即入掌书记、防御团练判官,並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

满二年得资,即入留守、两府、节度、观察判官,並授朝散大夫,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

满一周年,入同类职事、诸府少尹。

又一周年,送名中书门下,仍各依官阶分四等。

已至两使判官以上,次任即入同类职事者,加检校官,或转宪衔。

观察判官著緋十五年者,赐紫。

每任以三周年为限,闰月不在其內。

每一周年,校成一考。

其常考,並依令录例,书「中」、「上」,如经殿罚,即降考一等,若校成殊考,南曹上其功绩,请行酬奖。

或考满未代,更一周年与成第四考,隨府罢者不在赴集【一八】。

其奏授职事,书校考第,出给解由,並准新条,以备他年参选。

若两任以上不成资,但通计月日及二周年,许折一任成资,及敕替省员,则取本任解由赴上,不得即给以公凭,並非时赴集。

其自以事故不得资,停罢及违程不请告身,一任者二周年赴集,併两任加一周年,併三任者不在赴集限。

若今任有下考者,殿一年入同类官,如经恩得雪者免殿。

如罢任后出给解由,每违一季殿一年,违两季以上者殿二年。

丁忧服闋及非考满去任者,並同罢任。

如无解由或省校考牒,並殿一年。

或失坠文书而给得格式公验者,免殿降。

准格停及使闕人三周年赴集【一九】。

其特敕停任【二○】及削官人曾经徒、流不以官当者,並经恩后本职年限赴集,仍於刑部请雪牒。

如无员闕愿入州县官者,將一周年月俸比校,如有不同,即上下不过十贯者,听与注擬。

至防、团判官以上入州县官,罢任后止理本职事年限赴集。

其诸府少尹考第,亦以三周年为限。

」从之。

自是銓选渐有伦矣。

辛卯,詔翰林学士承旨陶谷及殿中侍御史內黄师颂等四十三人,各举才任藩镇通判者一人。

甲午,令藩镇无以初官为掌书记,须歷两任有文学者乃许奏辟。

乙未,幸北郊观稼。

始於江北置折博务,禁商旅过江。

詔諭唐主,恐其挟中国之势,有所侵扰也。

"国史李煜传乃云今年以江南洊饥,始开过江折博樵采之禁。 与实录异,盖误也。 "

是月,唐主封长子仲寓为清源公,次子仲宜为宣城公。

詔吏部南曹,自今常调赴集选人,取歷任多课绩而无闕失,其人材可副升擢者,具名送中书门下引验以闻,当与量材甄奖。

上虑銓衡止凭资歷,英俊或沈於下僚故也。

"选举志在四年,今从故事,新、旧录並无之。 "八月戊申,詔百官內殿起居日,两省、御史台官分班於殿庭东西,相向而立,金吾將军各在本班之上。

故事,台省官、金吾將军俱为侍从班,每內殿起居,横行立於一品之前。

上因见太子太保王溥在拾遗、补闕之后,谓左右曰:「溥,故相也,那得尔。

」遽命分之。

乙卯,幸造船务,又幸玉津园。

庚申,以迎鑾镇为建安军。

辛酉,初令京师、建安、汉阳、蘄口並置场榷茶。

自唐武宗始禁民私卖茶,自十斤至三百斤,定纳钱决杖之法。

於是令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

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八贯加役流。

主吏以官茶贸易者,计其直五百钱,流二千里,一贯五百及持仗贩易私茶为官司擒捕者,皆死。

"自唐武宗以下至皆死,並据本志,当在此年,今附见榷茶后。 "

先是,文武官辞见及谢正衙,御史台报閤门,方许诣內殿。

是月,上召关南兵马部署燕人张仁谦访边事,连值正衙无班,未得入对。

上怪问之,有司以故事对,上意不平,因詔自今见谢辞,先赴內殿对,后赴正衙,受使急速者免衙辞。

初,库部员外郎王貽孙、周易博士奚屿同考试品官子弟,翰林学士承旨陶谷属其子戩於屿,戩诵书不通,屿以合格闻,补殿中省进马。

俄为人所发,下御史府按之。

九月甲戌朔,屿坐受请求,责干州司户参军。

貽孙不知觉,责赞善大夫。

谷夺两月俸。

貽孙,溥子也。

癸未,权知贡举卢多逊言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周显德之制,定发解条例及殿罚之式,以惩滥进,詔颁行之。

"显德二年詔书,旧史有之,通鑑弗著。 "

戊子,南面兵马都监、引进使丁德裕与潭州防御使潘美、朗州团练使尹崇珂、衡州刺史张勋帅兵攻郴州,克之,杀其刺史陆光图及招討使暨彦贇,余觽退保韶州。

崇珂,相州人也。

初,內常侍、禹余宫使邵廷琄累言於南汉主曰:「汉承唐乱,居此五十余年,幸中国多故,干戈不及,而汉益骄於无事,今兵不识旗鼓,而人主不知存亡。

夫天下乱久矣,乱久必治,今闻真主已出,將尽有海內,其势非一天下不能已,请飭兵备,不然,悉內府琛宝遣使通好也。

」南汉主懵然莫以为虑,恶廷琄言直,深恨之。

及是始惧,思廷琄言,乃以廷琄为招討使,领舟师屯洸口。

廷琄,循州人也。

"九国志廷琄传言王师乘胜克连州,刘鋹惧,始用廷琄。 按他书皆不然,今不取。 "

永安节度使、赠侍中折德扆卒。

丙申,以其子御勋为本州团练使,权知府州。

太子太傅、鲁国公范质寢疾,上数幸其第临视,恐益为劳,乃令內夫人问讯。

质家迎奉器皿不具,內夫人奏之,上即命翰林司赐以果黙、酒器,復幸其第,谓曰:「卿为宰相,何自苦如此?」质对曰:「臣曩在中书,门无私謁,所与饮酌,皆贫贱时亲戚,安用器皿!因循不置,非力不及也。

」质性卞急,以廉介自持,好面折人,不能容人之短。

尝谓同列曰:「人能鼻吸三斗醋,斯可为宰相矣。

」五代以来,宰相多取给於方镇,质始绝之。

所得禄赐,篃及孤遗,食未尝有异品。

疾革,戒其子旻以毋请諡,毋刻墓碑。

辛丑,卒。

上甚悼惜之,赠中书令,賻绢五百匹,粟麦各百石。

后因讲求辅弼,谓左右曰:「朕闻范质居第之外,不植资产,真宰相也。

」太宗亦素重质,尝对近臣称累朝宰相,以为循规矩、重名器、持廉节,无出质之右者,其所不足,但欠世宗一死耳。

冬十月癸卯朔,以张勋为郴州刺史【二一】。

勋性残忍好杀,每攻城邑,但扬言曰:「且斩!」颇有横罹锋刃者。

初赴衡州,州民皆涕泣相谓曰:「张且斩至矣,吾属何以安乎?」

戊申,周纪王希谨卒,世宗之第三子也。

"希谨,初见显德末。 "

有司言十道图无全、邵二州名及其望。

壬戌,詔並为中州。

改广德殿为崇政殿。

是月,唐宣城公仲宜卒,封岐王,諡怀献。

仲宜早慧,昭惠后周氏甚爱之,因伤悲得疾。

十一月,唐昭惠后殂。

先是,蜀山南节度使判官张廷伟"廷伟,未见。 "说通奏使、知枢密院事王昭远曰:「公素无勋业,一旦位至枢近,不自建立大功,何以塞时论?莫若遣使通好□门,令其发兵南下,我即自黄花、子午谷出兵应之,使中原表裏受敌,则关右之地,可抚而有也。

」昭远然其言,劝蜀主遣枢密院大程官孙遇、兴州军校赵彦韜及杨蠲等以蜡弹帛书间行遗北汉主【二二】,言已於褒、汉增兵,约北汉济河同举。

遇等至都下,彦韜潜取其书以献。

有穆昭嗣"昭嗣,未见。 "者,初以方伎事高氏,於是为翰林医官,上数召见,问蜀中地理,昭嗣曰:「荆南即西川、江南、广南都会也。

今已克此,则水陆皆可趋蜀。

」上大悦。

后数日,上得彦韜所献书,览之笑曰:「吾西討有名矣。

」乃并赦遇、蠲,使指陈山川形势、戍守处所、道里远近,画以为图。

"五代史、实录皆言孙遇为边吏所获,盖因詔书也,其实不然。 "

甲戌,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按宋史作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 "武信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大名崔彦进副之,枢密副使王仁赡为都监;寧江"案宋史作江寧"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案宋史作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 "內客省使、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

合步骑六万,分路进討。

给事中沈义伦为隨军转运\使,均州刺史大名曹翰为西南面转运\使。

"翰,初见显德元年。 王仁赡以枢密副使为行营都监,在节度使下,盖此时西府品秩殊未崇也。 "上以西川將校多北人,赐詔諭令转祸为福,有能乡导大军,供餼兵食,率觽归顺,举城来降者,当议优赏。

行营所至,毋得焚荡庐舍,殴掠吏民,开发邱坟,剪伐桑柘,违者以军法从事。

命八作司度右掖门,南临汴水,为蜀主治第,凡五百余间,供帐什物皆具,以待其至。

乙亥,全斌等辞,宴於崇德殿,赐金玉带、衣帛、鞍马、戎器有差。

上出画图授全斌等,因谓曰:「西川可取否?」全斌等对曰:「臣等仗天威,遵妙算,剋日可定也。

」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史延德"延德,未见。 "前奏曰:「西川若在天上,固不可到,在地上到即平矣。

」上嘉其果敢,慰勉之。

又谓全斌等曰:「凡克城寨,止藉其器甲、芻粮,悉以钱帛分给战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

」甲申,文思使常岑决杖黥面,配沙门岛,副使宋延思决杖,配隶陈州,坐监主自盗,为部曲所告也。

壬辰,畋近郊。

丁酉,太常礼院言:「上辛,祀昊天上帝,五方帝从祀。

伏缘明詔別祀赤帝为感生,用符火德。

一日之內,两处俱祀,且祭有烦数之禁,况同时並祀,在礼非宜。

其昊天从祀神位,请不设赤帝坐。

」从之。

又言:「周文王庙旧以师鬻熊、太公望並配。

今太公別封武成王,春秋行释奠之礼,但请以师鬻熊配。

」从之。

壬寅,遣作坊副使魏丕如江南弔祭。

蜀主闻有北师,以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左右卫圣马步军都指挥使赵崇韜"崇韜,初见显德二年,庭隱子,庭隱见长兴二年。 "为都监,山南节度使韩保正"保正,初见干祐元年。 "为招討使,洋州节度使李进"进,初见显德二年。 "为副招討使,帅兵拒战。

蜀主谓昭远曰:「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

」昭远好读兵书,颇以方略自任,始发成都,蜀主命宰相李昊等饯之城外。

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小儿,取中原如反掌耳。

十二月癸卯朔,泉州陈洪进遣使朝贡。

庚戌,畋阳武县。

自申师厚逃归,朝廷不復疆理凉州,於是蕃部首领数十人诣闕请帅。

丁巳,以供备库使麴彦饶为河西节度使。

"师厚,见广顺元年,彦饶未见。 "

以西川用兵,赐归、陕州民今年秋租已输者籍之,充来年之数。

辛酉,王全斌等攻拔干渠渡、万仞、燕子等寨,遂取兴州,败蜀兵七千人,获军粮四十余万石,刺史蓝思綰退保西县。

全斌又攻石图、鱼关、白水阁二十余寨,皆拔之。

甲子,唐主遣使来修贡。

辛未,畋北郊。

蜀招討使韩保正闻兴州破,遂弃山南退保西县。

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以先锋至,保正懦,惧不敢出,遣兵数万人,依山背城,结阵自固。

延德击走之,追擒保正及其副李进,获粮三十余万斛。

"九国志言保正弃兴元,保西县。 王师进攻西县,遂擒保正。 十国纪年并实录载保正被擒处则三泉也。 国史保正、进传与九国志同,今从之。 "崔彦进与马军都监康延泽等逐北过三泉,遂至嘉川,杀虏甚觽。

蜀主烧绝栈道,退保葭萌。

刘光义等入峡路,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杀其將南光海等,死者五千余人,生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弘等千二百人,夺战舰二百余艘,又斩获水军六千余觽。

初,蜀於夔州□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癔具。

光义等行,上出地图,指其处谓光义曰:「泝江至此,切勿以舟师爭胜,当先遣步骑潜击之【二三】,俟其稍却,乃以战棹夹攻,可必取也。

」光义等未至□江三十里许,舍舟,前夺浮梁,復引舟而上,遂顿兵白帝庙西。

蜀寧江节度使太原高彦儔,"彦儔,初见显德二年。 "谓副使赵崇济、"崇济,未见。 "监军武守谦"守谦,未见。 "曰:「北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当坚壁待之。

」守谦曰:「寇据吾城下而不击,又何待也?」戊辰,守谦独领麾下千余人以出,光义遣马军都指挥使陵川张廷翰等引兵与守谦等战於劕头铺,守谦败走,廷翰乘胜登其城,彦儔整觽將出斗,而廷翰等已入其城中矣。

彦儔力战不胜,身被十余创,左右皆散去。

彦儔奔归府第,判官罗济"济,未见。 "劝彦儔单骑归蜀,彦儔曰:「我昔已失秦川,今復不能守此,纵人主不杀我,我何面目见蜀人乎?」济又劝其归降,彦儔曰:「老幼百口,俱在成都,以一身偷生,举族何负?今日止有死耳。

」即解符印授济曰:「君自为计。

」乃反拒其户,整衣冠,望西北再拜,登楼,纵火自焚。

后数日,光义等得其骨於灰烬中,以礼葬之。

"九国志云:王师坏门而入,彦儔挺剑拒之,杀十余人,乃登楼,纵火自焚而死。 十国纪年亦云,今不取。 "

王全斌以蜀人断栈,大军不得进,议取罗川路入蜀。

康延泽潜谓崔彦进曰:「罗川路险,觽难並济,不如分兵修栈,约会大军於深渡可也。

」彦进遣白全斌,全斌许之。

不数日,阁道成,遂进击金山寨,又破小漫天寨,而全斌亦以大军由罗川至深渡,与彦进会。

蜀人依江而阵,彦进遣步军都指挥使张万友"万友,未见。 "等击之,夺其桥。

会暮夜,蜀人退守大漫天寨。

明日,彦进、延泽、万友分兵三道击之。

蜀人悉其精锐来拒,又大破之,乘胜拔其寨,擒寨主义州刺史王审超、监军赵崇渥及三泉监军刘延祚。

都统王昭远、都监赵崇韜引兵来战,三战三败,追奔至利州北,昭远等遁去,渡桔柏津,焚浮梁,退保剑门。

壬申晦,全斌等入利州。

获军粮八十万斛。

"九国志、十国纪年、蜀檮杌皆言蜀人虽烧栈道,而江水浅\涸,岸路平阔,王师皆徒步而进,与国史不同,事恐不然,今不取。 新录载大漫天之战,全斌禽其寨主王审超、监军赵崇渥、三泉监军刘延祚。 全斌本传乃云赵崇渥逃出,復与三泉监军刘延祚及王昭远等来战。 按明年正月己丑,实录书军前部送大漫天寨主王审超、监军赵崇渥,则似同时执获也。 今从新录。 刘延祚又不知究竟,当考。 "詔西川行营所克復州县,偽署將士有窜匿者,限一月於所在陈首,释其罪。

是月,京师大雪,上设□帷於讲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视事。

忽谓左右曰:「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將帅冲犯霜霰,何以堪处!」即解裘帽,遣中黄门驰驛齎赐全斌,且諭诸將,以不能篃及也。

全斌拜赐感泣。

先锋都指挥使、凤州团练使张暉,督兵开大散关路,躬抚士卒,且役且战,人忘其劳,至青泥岭,病卒,詔优恤其家。

是岁,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筦榷之课【二四】,除支度给用外,凡緡帛之类,悉輦送京师,官乏车牛者,僦於民以充用。

赵普之谋\也。

"此据本志。 然与明年三月詔书相重,或明年詔书乃申此令耳。 "

以齐州防御使李汉超兼关南兵马都监。

汉超,云州人也。

"汉超本传为齐州防御使即兼关南都监。 按新录汉超为齐州防御使在建隆二年秋七月,不书其兼关南都监也,不知传何以即言之?徐鉉所为汉超德政碑云建隆二年为齐州防御使,干德二年乃兼关南兵马都监,当得其实,故附见此年之末。 鉉碑又云开宝二年赴京师,其冬復为关南都监,而本传不载,今亦略之。 "

北汉主四遣使诣契丹贺正旦、生辰、端午,契丹皆执其使不报。

"此据九国志。 然诸书多言北汉引契丹兵入侵平晋军,辽州之役,契丹兵皆在焉。 而遣使修好,輒被执,岂虽执其使,犹借其兵乎?当考。 "

注释

【一】春正月按宋大詔令集卷一八二、宋会要食货一之一六及宋史卷一太祖纪均载正月辛巳詔諭郡国长吏劝农之事,其文与本编注引东都事略略同。

循本书例,「正月」下当有闕文。

【二】王称原作「王偁」。

按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五谓东都事略撰人当是王称,后人误改为「王偁」,考覈详审。

今从改。

下同。

【三】则尽稟承之方「承」原作「呈」,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以下简称编年录"卷一改。

【四】判三司上党李崇矩「三司」原作「二司」,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五七本传改。

【五】上时在资福殿「资福殿」原作「资政殿」,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一、续通鑑卷三改。

【六】经学优深可为师法「师」原作「相」,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会要选举一○之六改。

【七】限三千字以上「千」原作「十」,据同上书改。

【八】文顥为南州刺使「南州」原误作「海州」,阁本同。

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则作「南州」。

按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九三陈洪进传均作「漳州」,本书卷六载,干德三年九月甲午,「詔南州復为漳州」。

於时,漳州当称南州也。

纪事本末是,今据改。

【九】皆內降制处分「降」原作「出」,据宋本及编年纲目卷一、宋史全文卷一改。

【一○】新旧並无此「新旧」下当有脱文。

【一一】並以正月十五日前到省「正月」原作「五月」,各本同。

按通考卷三八选举考此句作「並以正月十五日前到省」。

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载四时参选之制,有「並以四孟月十五日前达省」之文。

本编上文明言「春季选人文解」,则此句「正月」正属春季孟月,而「五月」非孟月,可证作「正月」为是。

「正」误作「五」,盖由於字形相似。

今据通考改。

【一二】及解状內少欠事件「少欠」原作「欠少」,据宋本、宋撮要本及通考卷三八选举考乙正。

【一三】本判官罚直录事参军本曹官殿选阁本同,同上书均作「本判官、录事参军、本曹官罚直殿选」。

按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作「本判官罚五十直,录事参军、本曹官各殿一选。

」【一四】准格取本司文解赴集「集」字原闕,据通考卷三八选举考、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补。

【一五】右神武统军陈承昭「神」字原闕。

按宋会要职官三三之六云:「旧制,左右羽林、龙武、神武为六军,各置统军。

」宋史卷二六一本传亦谓承昭「歷左右神武统军」。

今据补。

【一六】內有歷六考「歷」原作「十」,据宋会要职官五九之一改。

【一七】止令就宣徽使厅上事「徽」下原有「院」字,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编年录卷一刪。

【一八】隨府罢者不在赴集「府」原作「有」,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一九】准格停及使闕人三周年赴集「三周年」,宋本、宋撮要本均作「二周年」。

【二○】其特敕停任「其」原作「及」,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二一】以张勋为郴州刺史「郴州」原作「彬州」,据宋本及宋史卷二七一张勋传改。

【二二】以蜡弹帛书间行遗北汉主「遗」原作「遣」,各本都作「遗」,今据改。

【二三】当先遣步骑潜击之「遣」原作「进」,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二改。

【二四】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筦榷之课「榷」原作「权」,据阁本、活字本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