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五百二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五百二十 李焘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符三年正月尽其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五百二十

帝号 宋哲宗

年号 元符三年"庚辰,1100"

全文

春正月戊辰朔,不受朝。

己巳,故蕃官皇城使、果州防御使李藺□纳支赠客省使,皇城使、贺州刺史李世恭赠引进使,雄州防御使、西京左藏库副使乌当,供备库副使色明魏釗並赠客省使,內殿承制王吉赠皇城副使,李世恭子良嗣为左班殿直,並以青唐死事故也。

"魏釗子孙恩泽,在四月二十五日。 "皇城使、昌州刺史种朴特赠雄州防御使,母封永嘉郡太君,录其后十资,赠卹加等。

"种朴传当別修,实录即於二年十月二十一日朴战没时立朴传,殊草略。 "

辛未,詔以服药不视事三日,自五日为始。

今月五日紫宸殿宴辽国使副可罢,仍就驛赐宴。

六日辽国使副辞於门外。

壬申,太常寺言,景灵宫大定殿將毕工,依例奉安神御。

詔奉安使行礼,车驾及皇太妃、太妃、皇后更不亲诣。

癸酉,礼部言:「近以天下解发并免解举人有不到京者,尝申请纳卷引保,各展限十日。

今將限满,尚有千余人未到。

闻远方举人正值雪寒,道路难阻,乞特展限锁院五日。

其未锁院以前,並许纳卷引保。

」从之,仍特展七日。

"新无。 "

乙亥,詔十一日、十二日不视事,景灵宫朝献,尚书左仆射章惇等分诣行礼。

吏部言,都大并河埽使臣兵士及修河物料,虽许不拘常制抽差取射者,並听本监与转运\外丞司执奏占留。

从之。

丙子,宰臣执政官入內东门问圣体。

丁丑,景灵宫大定殿奉安太宗皇帝御容。

三省、枢密院诣內东门问圣体,至申时,入对於福寧殿。

上著帽,背坐御座,神色安愉。

諭惇等曰:「医者云:『胃桩未生,饮食不进。

』外事更处置。

」惇等曰:「已祷\宗庙社稷,今更於文德殿设醮祈请。

」是夕,三省、枢密院俱宿禁中。

戊寅,三省、枢密院诣內东门入问圣体,上坐榻上,神采光泽如常。

曰:「服丹砂数粒,桩犹未生,不冠勿怪。

」惇等擬例肆赦,上可之。

遂大赦天下,应合牵復、□用、量移、移放人,並依赦格,疾速检举施行。

"曾布日录:十二日早聚,因言昨日已肆赦,及添入□用、牵復、量移等,当须奉行。 因又言,布尝于上前云:「编敕刺配法中,亦分广南及远恶处为两等。 今在远恶处者纵未可徙內地,且移广南一善郡,亦稍慰人心。 公等不可不以此奉行。 」觽皆许肯。 章惇云:「子开、致远等皆当復职。 」十一日宣赦毕,赴內东门。 布云:「赦文中不曾及责降、编管、安置人等如何?」惇及许將皆云:「自有赦格。 」布云:「外人安知赦格?上服药,如此欲以召欢声和气,何须更尔闭藏?」惇云:「非闭藏,要添入即添。 」遂贴麻添入应合牵復、□用、量移、移放人等,並疾速检举施行【一】。 "

罢宣德门观灯。

"布录十一日,合添入。 "枢密院言,湟州王厚保明蕃酋洛□并小首领畼鐸□等与多罗巴人会战,夺还所掳汉人户及生擒蕃贼\获马旗等,乞优与推恩。

詔洛□与东头供奉官,差充本族都巡检;畼鐸□、鈐令结篤、臚令结、角蝉並与三班借职,仍各赐银帛有差【二】。

枢密院言:「郎阿章元係河州蕃官,累立战功,兼昨收復邈川等处,有功未赏。

本无背汉之心,止因前经略使措置乖方,致令逃背。

已令河州存恤其家。

及溪巴温、多罗巴虽曾拒官军,久未出汉,亦已累行招诱。

」詔令胡宗回誊写蕃字,选差人齎付晓諭,若能翻然改图归顺,依前降指挥除授官职。

郎阿章当议并未赏功绩优与迁补【三】;多罗巴亦当优补名目。

"青唐录全录此。 "己卯,上崩於福寧殿,寿二十有五。

"王称东都事略云:殯於殿之西阶。 "夜漏未尽,宰臣、执政会门下省,黎明诣內东门,宣召入会通门,至福寧殿。

皇太后坐殿东,垂帘,宰臣、执政至帘前,皇太后哭諭宰相章惇等,惇等皆哭。

皇太后曰:「邦家不幸,太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

」惇厉声曰:「在礼律,当立同母弟简王。

」皇太后曰:「神宗皇帝诸子,申王虽长,缘有目疾。

次即端王当立。

」惇又曰:「论长幼之序,则申王为长;论礼律,则同母之弟简王当立。

」皇太后曰:「俱是神宗之子,岂容如此分別?於次端王当立。

兼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又仁孝,不同诸王。

"据曾布日录,先帝,谓哲宗也。 旧录误以为神宗,今改之。 "於是知枢密院事曾布曰:「章惇未尝与觽商量,皇太后圣諭极当。

」尚书左丞蔡卞曰:「当依圣旨。

」中书侍郎许將亦曰:「合依圣旨。

」惇默然。

既承命,退至蜯前,都知梁从政等白召五王问疾。

章惇曰:「且召五王来看。

」诸王寻至內东门。

是日端王偶在假,皇太后再遣中使召王,且戒使者,若王復辞,即扶持上马以来【四】。

俄顷王至,独召入,於福寧殿东起居讫,升殿。

惇等从至寢阁帘前,皇太后諭曰:「先帝无子,端王当立。

」王对曰:「申王,兄也。

」固辞。

久之,皇太后曰:「申王有疾,王次当立,王不须辞。

」王又辞再三。

太后再三宣諭,惇等进曰:「天命所属,大王当上为宗庙社稷大计,不当辞。

」徽宗乃即皇帝位。

宰臣等称贺毕,召翰林学士承旨蔡京於內东门幕次草遗制进入。

久之,上命中使宣辅臣面諭,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皆奏曰:「陛下圣德谦挹如此,不知皇太后圣意如何?」上曰:「適恳请已许,及遗制未下,可添入。

」遂诣帘前具陈上旨。

皇太后曰:「为皇帝再三恳请,然皇帝年长聪明,不须更如此。

」辅臣皆曰:「愿为国大计,勉从皇帝所请。

」乃呼閤门、御史台追班宣遗制;宰臣再升殿,奠茶酒讫,移班诣东序,贺皇帝即位。

又奉慰讫,宰臣、亲王、嗣王、执政皆升殿号泣,上慟哭久之;又慰皇太后於帘前,復位,哭,乃出。

"旧录云:己卯,上崩於福寧殿,寿二十有五。 是日,宰臣、执政黎明诣內东门,宣召入会通门,至福寧殿。 皇太后坐殿东,垂帘,宰臣、执政至帘前,皇太后哭諭章惇等以大行皇帝升遐,惇等皆哭。 皇太后宣諭曰:「邦国不幸,大行皇帝久望有子,今却无子,天下事,须早定。 」宰臣章惇厉声曰:「在礼律,当立同母弟简王。 」皇太后曰:「须立端王。 神宗皇帝诸子,申王虽是长,缘有目疾,次即端王,当立。 」惇又曰:「论长幼之序,则申王为长,论礼律,则同母之弟简王当立。 」皇太后曰:「俱是神宗之子,莫难如此分別,於次端王当立。 」於是知枢密院曾布曰:「章惇未尝与觽商量,皇太后圣諭极当。 」尚书左丞蔡卞曰:「皇太后为宗庙社稷大计诚\是,当依圣旨。 」中书侍郎许將曰:「合依圣旨。 」皇太后又曰:「神宗尝有圣语云:『端王有福寿,又仁孝,不同诸王。 』」於是惇等承命。 退至蜯前,都知梁从政等白召五王问疾。 章惇曰:「且召五王来看。 」卞斥惇曰:「太后圣旨已定,更有何擬议。 」於是諭从政等召诸王皆至內东门,唯端王得入。 会今上是日在假,皇太后再遣中使召今上至福寧殿东,起居讫,升殿。 惇等从至寢阁帘前。 皇太后諭今上曰:「先帝无子,端王当立。 」今上曰:「申王,兄也。 」固辞。 久之,皇太后曰:「申王有疾,次当立,不须辞。 」今上又辞再三,太后再三宣諭。 惇等进曰:「天命属大王,当上为宗庙社稷大计,不当辞。 」今上即皇帝位,宰臣等称贺毕,召翰林学士蔡京於內东门幕次草遗制进入。 久之,今上命中使宣辅臣面諭,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皆奏曰:「陛下圣德谦挹如此,不知皇太后圣意如何?」今上曰:「適恳请已许,及遗制未下,可添入。 」遂诣帘前具陈上旨,皇太后曰:「为皇帝再三恳请,然皇帝年长聪明,不须更如此。 」辅臣皆曰:「愿为国大计,勉从皇帝所请。 」时所命中使□靖方谓蔡京曰:「元祐祸乱,前事未远,岂可更为?且长君不当如此。 」京以语辅臣,而惇等不果諫,乃呼閤门御史台追班宣遗制。 新录辨曰:自「时所命中使」至「惇等不果諫」四十二字,岂有新帝即位,初出命令,而中官与翰林学士毁讟如此?不可以训。 今尽刪去。 旧录云:哲宗皇帝十岁即位,上则太母称制,外则奸臣迷国,內则阿保临察,虚路寢而居崇庆殿东数楹,语、默、作、止,必以闻。 弃逐股肱耳目,左右护卫之臣,悉用先帝所仇,天下寒心。 帝蒙养沈潜,足不踰閫,见无礼者漠然若无见,问则不答,盖不言九年。 及亲政,睿智濬发,追保佑之功,永怀而不忘;悼先烈之坠,当寧而流涕【五】;定国是之论,堲谗而不惑;正诬詆之罪,必罚而无赦。 片言以难壬人,坐筹而却大敌。 运\量酬酢,渊默雷声,主威以立;蒐兵选將,开辟境土,武功以昭。 左右仆御,不见喜慍之色。 逮凭玉几,神宇泰定,若脱敝屣。 呜呼!非天下之至明,孰能与此者?高宗之亮阴,宣王之復古,何以尚兹?崇寧元年三月,今上皇帝顾谓三省官曰:「西京宝庆殿成,宜以蔡確配食。 確於哲庙有功。 方皇太后当从神宗灵驾西行,確密上文字,属內臣阎守懃奏太后,请留保护。 太后以故輟行,晨夕常与之俱,食以铜匕箸,饮水亦为之亲尝。 」其年八月,又宣諭:「是时奸臣诚\有异意,朕亦亲闻皇太后德音,神考寢疾,太后令守懃諭確弟硕,使確辅立哲宗。 徐王数留禁中,不肯出,魏王牵臂引去。 確母入禁中,皇太后使諭確,外託主兵官燕逵并知开封府蔡京。 及哲宗即位,髃臣多言废立,太后云:『章疏已焚之。 』所须衣物,或哲宗自买。 朕时尚幼,哲宗最友爱,时召至阁中饮食,皆陶器而已。 」臣等恭惟哲宗嗣位之初,奸臣无礼若此。 盖睿明渊默,足以有临,终不能睥睨云。 新录辨云:此论止是盛誉绍圣权臣能力排元祐,未尝发明哲宗圣德,与祖宗实录末卷体制不同。 其间託为徽宗训辞,尤非恭顺,事皆诬詆。 今刪去前项四百八十一字【六】。 新录別修云:上聪明睿智,见於夙成。 自初即位,甫十岁,而临朝尊严,左右仆御莫能窥其喜慍。 天资好学,在宫中博览髃书,祖宗宝训、实录,皆详阅数四。 居常渊默不言,及侍臣讲读,则反覆问难,无倦色。 事宗庙尽孝,每荐享,必自庙门降輅,步至斋宫,虽盛暑,却繖扇不御。 至神宗室,未尝不涕泗霑裳。 奉三宫,竭诚\均礼,友爱诸弟,无间言。 宣仁升遐,奸人肆为诬谤。 上曰:「先后,妇人之尧、舜也。 」於社稷大计,圣意素定,特髃小窃有窥度尔。 用事者假继述以胁持上下,言官请诛旧臣无虚日,上独罢激怒迎合之尤者,以警其余。 尝语辅臣:「绍圣以来,论熙、丰善政、元祐弊事者,皆今日云尔,昔日寧有是言乎?」常宠銟宗室,王公耆寿而贤者,俾判大宗正事,以惇□九族。 有灾异,輒责躬罢宴游,以砥天戒。 雨暘小差,必曲加询访,唯恐病民。 若嘉雪应时,则喜动顏色。 其忧民恤农如不及。 有司请復免行钱,上曰:「须从民愿,勿强也。 」又命减□剩,曰:「朝廷安待此以佐邦用邪?」京师浚湟,役兵冒寒,遣使特加给赐。 常戒密院省边事,曰:「举动不可不审,当以生灵为意。 」每行,见昆虫螻蚁,未尝践履,盖仁厚出於天性云。 尤善知人,灼见是非邪正,以照临百官中外,罔有遁情。 如谓「嘉问、居厚辈诚\不可用」,「留邢恕於朝,置周秩言路,必无安静之理」,皆切中隱慝。 蔡卞荐常立为侍从,上曰:「立詆神考,而卿荐之何也?」顾丞相惇曰:「卿未见其语乎?」命中使就史官取立父秩行状,指「涂炭」、「必败」等语示之。 惇、卞皆顿首谢,立坐是斥去。 一时权臣欲遣使岭表置狱,连逮元祐之臣,欲尽诛之以快己意,率罢使不遣。 惟一人英断是赖,用能致十有六年之间,天下晏然,民用康乂。 追配祖宗,殆无愧辞。 呜呼盛哉!绍兴四年三月壬子,今上皇帝顾谓宰臣朱胜非等曰:「神宗、哲宗两朝史录,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当重別修定。 著唐鑑范祖禹之子名冲者,已有召命,可促来,令兼史事。 」臣胜非奏曰:「神宗史缘添入王安石日录,哲宗史经蔡京之手,议论多不公。 今蒙圣諭,命官刪修,足以昭彰二帝盛美,天下幸甚。 」十八日丙申【七】,新除宗正少卿兼直史馆范冲辞免恩命。 臣胜非奏曰:「冲谓史馆兼修神宗、哲宗史录,而其父祖禹当元祐间任諫官,后坐章疏议论,责死岭表;而神宗实录又经祖禹之手,今既重修,则凡出京、卞之意及其增添者,不无刪改,儻使冲预其事,恐其党未能压服。 」上曰:「以私意增添,不知当否?」臣胜非曰:「皆非公论。 」上曰:「然则刪之何害?纷纷浮议,不足卹也。 」臣胜非曰:「范冲不得不以此为辞,今圣断不移,冲亦安敢有请?」上復愀然谓胜非等曰:「此事岂朕敢私?顷岁昭慈圣献皇后诞辰,因置酒宫中,从容语及前朝事,昭慈谓朕:『吾老矣,幸相聚於此。 他时身后,吾復何患!终有一事当为官家言之。 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求之古今母后之贤,未见其比。 因奸臣快其私愤,肆加诬谤,有玷盛德。 建炎初,虽尝下詔辨明,而史录初载,未经刪改,岂足传信后世!吾意在天之灵,不无望於官家也。 』朕每念及此,惕然於怀,朝夕欲降一詔书,明载昭慈遗旨,庶使中外知朕修史之本意。 」臣胜非进曰:「圣諭及此,天下幸甚。 」臣等仰惟神宗、哲宗两朝实录,以今上皇帝圣意先定,宰臣悉加刪修,故具载圣语於篇末云。 邵伯温辨诬云:初,哲宗升遐,钦圣后曰:「吾每念宣仁后乃心朝廷,而卒陷小人谤议。 盖缘神宗寢疾之际,用故事,自大臣请立哲宗为皇子也。 」於夜半自禁中立上皇,髃臣不知,明日垂帘问章惇曰:「先帝无子,神宗诸子,先帝兄也,当谁立者?」惇曰:「以礼律推之,同母弟简王当立。 」简王与哲宗皆钦成皇后生,於上皇为弟。 钦圣后曰:「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 」惇復曰:「当立长。 」谓申王於上皇为兄。 钦圣后曰:「相公岂不知申王病废,不可以视天下?申王有目疾。 」惇尚欲有言,枢密使曾布厉声曰:「章惇听皇太后处分。 」帘卷,上皇已立。 惇皇恐下殿。 后以为臣不忠,贬雷州司户参军。 蔡惇直笔:哲宗少年,乃染疾咯血,而极讳病。 二三年间,咯唾不能进唾壶,只使左右內侍以帕子承唾。 唾皆有血,內侍隨唾入袖,不容人知,无敢泄其病证。 国医诊\视,不许言气虚弱,养成瘵疾,终不可治。 至元符三年正月十三日暴崩【八】。 偶钦圣宪肃皇后在侧,钦成继至,乃号叫哲宗求一言,已不应。 钦圣遂曳退曰:「他已说与我了。 」徐问其言,钦圣乃曰:「教我后要立端王。 」钦成俛首而去。 寻宣召亲王、宰执问候,令宰执由垂拱殿入禁內东门,传宣令端王先入。 顷召宰执至福寧殿下,禁庭肃然。 章惇等再拜陞殿,叩帘欲入。 內侍曰:「皇太后在此。 」惇却立。 钦圣遂发哭,曰:「天下不幸,早来官家忽然上仙。 官家无子,当立谁?」惇对曰:「臣按礼与律,当立嫡。 」钦圣曰:「老身无子,先帝诸子皆庶,谁是嫡?」惇对曰:「当议亲。 」曰:「谁是亲?」惇对曰:「同母为亲。 」曰:「相公既要立简王,今申王处长,以病不可当天下。 老身已得大行言,合立端王。 」知枢密院曾布喝曰:「章惇不得辞说,一听皇太后圣旨。 」钦圣曰:「端王已在此。 」令卷帘,时王已即位,是为太上皇帝。 蔡惇直笔又云:钦圣宪肃皇后,宰相向敏中之曾孙,虞部郎中经之女也。 神宗在潜邸,选封潁国夫人。 治平四年春正月,立为皇后。 哲宗即位,为皇太后。 哲宗暴崩无子,钦圣定册立太上皇帝。 上皇以章惇怀异意,虞天下未信服,恳请母后听政。 仍作哲宗遗制:「端王某可於柩前即皇帝位,请皇太后垂帘听政。 」钦圣令举慈圣光献皇后故事,遂独御內东门小殿,见宰执奏事。 首下手书,候哲宗祔庙毕撤帘。 初政下詔求言,除去党籍,召用故老大臣,復进忠良,相韩忠彦,罢黜章惇、蔡卞。 一时轻躁险薄之徒,相次斥逐,朝廷清明,四方安肃。 至哲宗灵驾发引,钦圣下手书付三省、枢密院,更不候祔庙罢垂帘,更不预事,时元符三年七月也。 明年正月十三日崩,钦圣所召故老忠良隨而引去。 其后遭奸臣谤讟,变乱邦政,二十余年,卒致覆亡之祸,岂不哀哉?曾布日录:正月戊辰朔,拜表於东上閤门,又拜牋于內东门。 辛未宅引,是日御药刘友端传宣三省、枢密院,罢初五日紫宸宴。 上自十二月苦痰欬吐逆,既早膳,至晚必吐【九】。 又尝宣諭以腰疼,便旋中下白物。 医者孔元、耿愚深以为忧,以为精液不禁,又多滑泄。 至是友端亦云:「疾势虽向安,然未愈。 」壬申,聚都堂,同列皆以上疾为忧。 又传宣,五六七日权不视朝三日。 癸酉,押北使朝辞宴於都亭驛,是日北使止门辞受书,巳时赴坐,未时罢,酒十二行。 甲戌宅引。 乙亥英庙忌。 自是寒惨微雪,又传宣十一日酌献差宰执,十日奉安大定神御,前后一日皆不坐【一○】。 乙亥,余率三省求对,问圣体。 晚,遣刘友端传宣以未可相见。 友端云:「自初六日晚再吐,疾势未退。 」且云难言,又泣下。 丙子宅引,早出。 巳午间得御药院申,上吐泻未已,桩气微弱。 仍云因大病后失將理,积久伤气。 即时驰白三省,约聚都堂,未时再上马入內,又闻中批付三省,在京寺观作祈禳道场七昼夜。 夔方以大定奉安致斋,余等皆以简招之,遂来都堂,同赴东门,请入问圣体。 御药刘瑗、刘友端、苏珪同传宣,云服药渐安,十一日决于內东门小殿中相见。 再请对,不许,遂退。 夔即惇也。 丁丑五鼓,同三省赴景灵,前导太宗神御赴大定,至午时奉安。 退,得中批付三省、密院,以復冒大寒,臟腑为梗,久未痊平,令四京诸路降德音。 御药又申,上桩气小弱。 余谓上服药久[一一],方春发生,何惜一赦!及检至和三年仁庙大赦,觽皆然之,遂至內东门求对。 须臾宣召福寧东閤中,见上著帽,背坐椅子,但云:「臟腑久不能安,服硫黄硃砂皆未效。 」觽勉上以灼艾,上云:「合灸即须灸。 」余云:「一日不可缓,须今晚便灸。 」上云:「只今便灸。 」又问德音,遂言至和大赦,不若更一赦为便。 上云:「甚好。 」余云:「已与三省草定进入,送学士院次。 」又乞下五岳四瀆等处遣长吏祈禳。 从之。 遂退。 以翌日酌献为名,三省俱宿禁中。 戊寅,同三省赴景灵,分诣酌献。 退,赴內东门问圣体。 传宣以夜来灼艾倦乏,未可相见。 遂退聚都堂,暂归。 是日四御药皆来传宣云:「夜来达旦,灸百壮,臟腑减一次,亦累进粥。 然初灸二十五壮方知痛,五十壮已后痛甚。 医者云桩气未生,舌强微喘。 」约三省至未时再上马赴都堂,再诣內东门求对。 未上马间,御药院又申:「即日已进硃砂七返丹,及其他补助阳气药不少,然自汗促喘,未得桩顺。 」遂促三省上马驰诣都堂,至內东门。 须臾召见,上坐御榻上,顶白角冠,披背子,拥衾而坐。 上虽瘦瘁,面微黑,然精神秀峻,真天人之表。 是时喘定汗止。 先是,已同三省进余所服伏火硃砂二十粒,大理少卿周鼎七返金液丹。 上云:「硃砂等皆服,喘亦渐定,卿等但安心。 」又问除斋醮外,有何礼数?余曰:「至和中,曾於奉宸库支钱设大会。 」上云:「甚好。 」退,见医官但云:「喘汗定,乃乍静,桩气大段亏减,药无不供进,未有效。 」遂各赴本省宿。 是日,觽白上云:「臣等礼当逐日入问圣体,得至御榻前一见已幸,不烦更起坐及加冠服。 」上云:「礼终不可闕。 」觽云:「君臣义均父子,乞不须如此。 」五鼓,得御药院申:「医官四更诊\,桩气愈微细,自汗不止,不宜更有增加。 」遂起聚仆射厅。 黎明,角门开,诣內东门求对。 己卯,至內东门,寻便宣召至会通门,见都知梁从政云:「已不可入。 」至福寧殿东蜯,立庭下,垂帘,都知已下云:「皇太后已坐。 」再拜起居讫,升殿,太后坐帘下,微出声发哭。 宣諭云:「皇帝已弃天下,未有皇子,当如何?」觽未及对,章惇厉声云:「依典礼、律令,简王母弟之亲,当立。 」余愕然未对。 太后云:「申王以下,俱神宗之子,莫难更分別。 申王病眼,次当立端王。 兼先帝曾言端王生得有福寿。 尝启云,官家方偶不快,有甚事?」余即应声云:「章惇並不曾与觽商量,皇太后圣諭极允当。 」蔡卞亦云:「在皇太后圣旨。 」许將亦唯唯。 夔遂默然。 是时都知、押班、御药以下百余人罗立帘外,莫不闻此语,议定遂退。 梁从政引坐於慈德宫南廡司饰閤前幕次中,殿廷上下有哭者,从政等呵止之,令未得发声。 余呼从政,令召管军及五王。 从政云:「五王至,当先召端王入。 即位讫,乃宣诸王。 」少选,引喝內侍持到问圣体牓子,云:「诸王皆已来,惟端王请假。 」遂諭从政速奏皇太后,遣使宣召。 久之未至,余又督从政再奏,遣皇太后殿使臣往趣召,从之。 余又再召都知已下諭之云:「虽已闻皇帝大渐,然宰执未曾亲见,乞入至御榻前。 」从政云:「是,是。 」得旨,令引入,开御帐,见大行已冠櫛小敛讫,寢以衣衾。 从政等令解开覆面帛,见大行面如傅粉,余等皆哀泣,但不敢发声。 左右近习呜咽,涕酒榻上。 两老戋坐於左右,都知以下送余等降蜯。 余谓从政等曰:「適来帘前奏对之语,都知已下无有不闻。 」从政唯唯。 余又顾押班冯世寧等,云:「总闻得。 」余又谓:「端王至,便当即位。 帽子、御衣之类必已具。 」从政云:「已有。 」再聚幕次中,议草遗制,制词皆二府所共草定,然未敢召学士。 须臾报端王至,遂宣入至殿廷,余等皆从行。 端王回顾宰执,侧立,揖甚恭。 又躬身揖都知已下,至殿阶,引喝揖躬起居讫,帘卷升殿。 余等皆同升,至寢阁帘前,皇太后坐帘下,諭端王云:「皇帝已弃天下,无子,端王当立。 」王踧踖固辞,云申王居长,不敢当。 太后云:「申王病眼,次当立,不须辞。 」余等亦云:「宗社大计,无可辞者。 」都知已下搴帘,引端王至帘中,犹固辞。 太后宣諭云:「不可辞。 」余等隔帘云:「国计不可辞。 」闻帘中都知以下传声索帽子,遂退立庭下。 少选,卷帘上顶帽,披黄背子,即御坐。 二府都知以下各班草贺讫,遂发哭。 再奉慰讫,退,赴会通门外幕次,召学士承旨蔡京至,相对慟哭,遂草定遗制。 京亲书讫,召都知进入,催閤门御史台退百官班。 是时,未宣遗制,嗣君宫中人已来,引喝內侍云:「皇后已在內东门,候得旨宣入。 」须臾,姬侍从入者四十八人,会通门犹一一点数放入。 移刻,都知刘友方、梁从政至幕次中宣諭云:「皇帝有指挥事,召二府入对。 」遂同入,立庭下。 上御坐,宣名奏万福讫,升殿。 上密諭章惇,语声低,同列皆不闻。 余云:「臣等皆未闻圣諭。 」惇云:「请皇太后权同处分事。 」上亦回顾余等云:「適再三告孃孃,乞同听政。 」余曰:「陛下圣德谦挹,乃欲如此,然长君无此故事,不知皇太后圣意如何?」上云:「皇太后已许,適已谢了,乃敢指挥。 兼遗制未降,可添入。 」余等遂奉詔而退,召蔡京及呼梁从政取遗制重修写讫,又呼从政等进入,及指示以所添一节,从政等色皆骇愕。 遂呼班,班入慟哭,福寧几筵內道场之类皆已具,班定,乃引班。 宰臣升殿受遗制,西向宣读讫,降蜯。 宰臣烧香,奠茶酒讫,又再拜。 方宣遗制时,止哭,然上下內外慟哭声不可遏。 移班诣东序,贺皇帝即位。 又奉慰讫,宰臣、亲王、嗣王、执政皆升殿慟哭,上亦掩面号哭。 是日,余不觉与亲王同升殿,又方号泣,与三省分班东向立。 退,乃见亲王在侧。 宰执皆奏,上以社稷大计,乞少抑圣情哀泣。 又降蜯慰皇太后讫,復升殿,至帘前与亲王等分立。 又奏皇太后,已得圣旨,於遗制中添入「权同处分军国事」。 太后云:「官家年长聪明,自家那裏理会得他事。 」余等云:「皇帝宣諭,云太后已许,已谢了。 」太后云:「只为官家再三要如此,只管拜。 」余云:「已降遗制,愿上体国计,勉徇皇□所请。 」遂退。 是夕,锁院降登极赦。 先是,大行服药,得旨:以十二日午时,宰臣诣中太一宫、集禧醴泉观开启祈祷\道场烧香。 又得旨:十一日酉时,大庆殿道场设醮,亦宰执烧香。 遂议定:夔与余烧香於中太一宫;中书,集禧;左辖,醴泉。 至十一日晚,得御药院申,大行疾势有加,夔遂云:「惇更不赴太一宫,只就大庆烧香。 」觽相目,辖云:「若不去时,大家不去。 」觽皆称当。 夔亦云:「好!」遂入奏,大庆改用午时开启。 余先已语中书云:「此公多计数。 」已而果然。 及俱不出,其谋\已沮。 然未知其意,又以大行未卜疾势如何,未敢启口。 然余窃计之,万一有变故,唯端王年长,当立无疑。 至是日早聚仆射厅【一二】,余遂云:「天下事无大小,然理在目前,但以大公至正之心处之,无不当者。 」冀同列默喻此意。 及至帘前,遽有简王之请,兼厉声陈,唯恐觽不闻。 及长乐宣諭,觽议称允,渠亦更无一言,但奉行而已。 余语中书云:「尝言其多计,果然。 但谋\事簄率,初欲独留,意欲专此事。 及仓卒,又不谋\於觽,遽发此言,殊可骇也。 本欲贏觽人,及今如此,所谓还著於本人也。 」辖亦以为然。 余又云:「渠之言如此,祸將奈何?」辖云:「此固不足论,但於简王有不安尔。 」退,赴资善堂。 晚,復入福寧临,同百官自垂拱入。 是夕宿资善堂,通夕不能寢。 廷臣哭多哀,惟简王哭甚哀,睦王未尝有泪,左辖等皆讶之。 自是日赴朝晡临。 徽宗实录:元符三年正月己卯,章惇等既於帘前承命立端王,退至轩陛,內都知梁从政等白召五王问疾。 惇曰:「姑召五王观之。 」蔡卞面折之曰:「皇太后圣旨已定,復何议?」於是諭从政等以问疾为名召诸王,诸王皆至內东门云云。 谨按曾布元符三年四月甲辰日录:是日,布及许將、蔡卞同呈正月十二日时政记,至「章惇曰,姑召五王观之,蔡卞面折曰,皇太后圣旨已定,復何议,皇太后云:「不闻卞有此语。 」卞遂云:「如此乞削去。 」皇太后云:「不当入【一三】。 」布退,具以白上。 然则当日时政记固已削去卞语矣【一四】。 蔡京修哲宗实录,贪天之功,輒以私意增入。 绍兴改修哲宗实录,亦不暇考正。 徽宗实录更因二录,皆非当日实事。 就令卞果有此语,且不须更召五王。 今五王並召,足明卞初无此语。 合依钦圣宪肃皇后圣旨削去十六字不入。 "詔入內內侍省使臣四十人被甲守內东门,殿前诸军指挥使六十人坐甲於內东门之外,增新旧城守门卒,皇城司并诸门各增亲从官。

命內侍省官四人各部亲从官四百人巡警禁中,差官十二人各將甲士二百人巡警皇城及新旧城,至成服而罢。

殿前副指挥使姚麟乞守內东门外,从之。

又差閤门通事舍人一人部禁兵五十人,於军器库前稽察。

至晡,百官入临,诸军指挥使以上临於宣祐门外。

自是朝晡临,自小祥至禫祭,朝一临。

军使押班帅其属哭於其营,三日止。

辅臣宿资善堂,宗室、遥郡刺史以上宿崇政殿门之外,至成服止。

是日,詔取前省內臣冯说赴入內省。

说先给事陈贵仪閤,尝抱上。

绍圣被逐,今復召入。

庚辰,大赦天下。

"实录前例,赦书条目並合具载,今录但载赦书首尾,余並削去,非例也。 当考详增入。 "

禁缘边毋得侵扰外界,务要安静。

曾布白上曰:「大行不幸弃天下,陛下入继大统,惟於事两宫当尽礼。

」上曰:「此固当尔。

」蔡卞曰:「天下大计已定,惟是先帝法度、政事当持守。

」布曰:「事止有是非,若所持守於公议为是,孰敢以为不然者。

詔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並依嘉祐、治平故事施行。

是日,三省、枢密院聚议,尚书左丞蔡卞曰:「都知等来太常计会仪范许与不许之类,先阅会要,见天圣、嘉祐垂帘故事,皇太后称『吾』,臣僚上表,答云『览表具知,所请宜不许宜许【一五】』及五日一垂帘同听政,臣僚起居皇太后讫,移班起居皇帝。

"皇帝坐在西,乃皇太后之上。 "皆天圣故事。

嘉祐末,英宗请慈圣同听政,五月同御內东门小殿垂帘【一六】,至七月十三日,英宗间日御前后殿,辅臣奏事,退,诣內东门帘前覆奏皇太后。

会要云:『皇太后勉徇上请,同听政,而未尝御前殿,百司亦不奏事,惟中书密院诣內东门小殿覆奏事而已。

明年手书还政。

』又故事,惟慈圣不立生辰节名,不遣使契丹。

若天圣、元丰则御殿垂帘,立诞节名,遣使与北朝往还,及避家讳等。

」曾布问同列,今日当如何处之?章惇以下皆曰,当具此二次故事稟旨。

布独曰:「不然,此事乃吾辈所当任,若稟上旨,恐难裁减;若稟长乐,亦难可否。

今上长君,岂可垂帘听政!正当从吾等请,如嘉祐故事施行,乃为得礼。

」觽皆以为当然。

卞徐曰:「卞犹疑之,天圣、元丰与今日,皆遗制处分,与嘉祐末英宗请听政不同,万一为他人议论,如此奈何?」布曰:「不然,今日之事虽载於遗制,实出自德音,又是长君,正与嘉祐事相似。

」觽以为当。

卞亦曰:「须如此讲议,乃说到道理处。

」遂同入札子,乞晚临讫奏事,退,诣帘前覆奏。

寻得旨,依奏。

"此奏亦布所草定,札子中所乞奏事次第,已如治平故事矣。 "晚赴晡临,遂至东序。

起居讫,升殿,上服浅\黄袍红带。

遂出嘉祐、治平故事"天圣故事更不將上。 "进呈,上曰:「恰一般。

」布遂指五月同御小殿,盖英宗方服药,恐未尝同坐;至七月御前后殿,即是英宗已安,日御前后殿,奏事,退,赴內东门覆奏。

今日正当用此故事。

又言:「虽遗制所载,实出自德音,正与治平事一般。

」又言:「章献时仁宗方十三,宣仁时大行方十岁,陛下岂可坐帘中?」上甚悦,曰:「事体虽当,然且更稟皇太后圣旨。

」布曰:「陛下长年,圣德谦挹,请皇太后权同听览;今故事如此,固当稟皇太后,然足以见圣意谦屈,曲尽事体。

」同列亦皆称贺。

及至帘前奏事,进呈嘉祐故事如前,太后曰:「相公等裁定。

」惇等皆曰:「须稟圣旨。

」太后又曰:「莫奏取官家指挥?」布曰:「適皇帝再三令稟皇太后圣旨,兼此事是皇太后身分事,皇帝实难裁处。

」惇亦曰:「是太后面分事。

」太后遂言:「皇帝长成,本不须如此,只为皇帝再三坚请,故且勉从。

非久便当还政,只如慈圣故事甚好。

」惇等皆称赞皇太后圣德谦恭,德音如此,实近世之所罕有。

布又曰:「既得旨,不御前后殿,惟三省、枢密院於內东门覆奏职事;则百司皆不奏事,臣僚不上表章,生辰不建节名,不遣使契丹,皆当如慈圣故事。

」太后曰:「已知。

」布又曰:「如此,便批圣旨施行。

」太后又宣諭曰:「皇帝所生陈贵仪,当追赠皇太妃。

」惇等愕然,方觉思虑所未及,唯唯奉詔。

又曰:「皇帝以申王是兄,欲优加礼数。

」惇等皆曰:「圣意如此甚善。

」又宣諭曰:「皇帝欲先次优与官封。

」惇等皆曰:「来日便进呈□院降制。

」太后曰:「好。

」又奏:「大行皇帝皇后当別建宫殿名号,容续具奏稟,缘不可居坤寧。

」太后亦曰「好。

」自初奏事帘下,见上只立於太后坐侧,及言申王事,又於椅子后附耳语,太后故又再宣諭。

是日,宰执各赐酒食,皆短表谢。

知客司白亲王以下皆用两表【一七】,曾布曰:「不须。

」盖已得旨也。

又谓同列曰:「奏事先奏皇帝,次覆奏太后,如今日所得指挥。

」遂为定式矣。

宣政使、莱州防御使、入內副都知□靖方,宣庆使、密州观察使、入內押班盖从熙为都大管勾山陵事,景福殿使、明州观察使、入內押班冯世寧提举制造梓宫兼按行山陵使,宣庆使、高州刺史、內侍押班阎安副之。

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昌州刺史贾嵒,宣庆使、瀛州防御使、內侍押班宋用臣为修奉山陵都监。

初议差都监,欲取旨,曾布曰:「若欲得人,非用臣不可,必能省费,爱惜役兵,以用臣素善使人故也。

」觽然之,遂擬进,而有是命。

遣閤门通事舍人宋渊告哀于辽国。

辛巳,皇太后手詔付中书省曰:「皇帝践阼之初,勉从勤请,非久便当退归房闥,除不御前后殿有指挥外,如回避家讳之类,並勿施行。

」是日,皇太后谓辅臣曰:「上聪明,萃王以下皆不及。

」又曰:「上性仁慈,见笞责人亦畏。

」曾布曰:「大行虽不幸早弃天下,然今上嗣立,皆神宗之子,亦古所罕有【一八】。

」章惇曰:「神宗留意政事,更张法度,为万世之利,此福报也。

」蔡卞曰:「臣等皆神宗拔擢,惟谨守神宗法度,所以报德,皇太后必尽知神宗政事本末。

」惇又曰:「神宗政事如此,中间遭变乱,可为切齿。

」太后嘆息。

布曰:「臣首被神宗识拔,於政事、法度,无所不与;所擢人材,今日用之者皆是。

」太后曰:「相公等皆神宗旧臣,且更与辅佐官家。

」布曰:「臣在熙寧中,闻神宗省览文字尝至深夜,左右未尝有妇人,其厉精忧勤如此。

」太后曰:「官家性勤篤,必似得神宗。

」布曰:「此宗社天下之福也。

詔三省、枢密院集侍从官议,太平兴国二年所用是何服纪【一九】,速指定闻奏。

"谨按:太平兴国元年,太宗为太祖服三年,其二年十一月从宰臣薛居正等请,宴大明殿,始作乐。 故朝议或疑当时但服儙,非三年者。 有詔集议,詔旨载当时本语,实录改云「以太平兴国二年所用服纪详定闻奏」,其语不了了,今合从詔旨。 又当时但詔三省集官,知枢密院曾布与宰相章惇爭言枢密院不可不与议,惇从之;今合增入枢密院三字。 癸未奏合行三年丧,亦合增入枢密院三字,乃不失实。 "御批但付三省,章惇遣堂吏白曾布,布答以批付三省,恐密院不当与;惇遂已。

翌日,布乃谓惇曰:「密院不与集议,有三不可:太后手詔三省,并陈太妃追册,申王加恩,向宗回等进官,皆非密院职事,得旨同行,而此独不与,一不可也;侍从官皆与议而独密院不与,二不可也;三省若同上,密院不可先追,须別班奏事,恐与体未安,三不可也。

惇矍然曰:「是不可不与。

」许將、蔡卞后至,亦曰当同议。

布曰:「此事若为私计,则不须与;以国事言之,则不敢辞。

」觽然之,退召从官、礼官合议。

初,太常少卿曾旼举兴国故事,以为不妨举乐。

蔡京曰:「三年丧无疑,缘两省及髃臣皆行三年丧,若举乐,谁与同听者?兼今上尝北面於大行,自是君臣无疑。

」布问从官曰:「蔡承旨之言是否?」觽皆曰:「是。

」惇遂詬旼曰:「既是合行三年丧,因何却言举乐自不相妨?」旼颇饰非喋喋,惇声色益厉。

布曰:「不须尔,此是国初草创,有司讲求未至,若云不相妨即不当。

」觽皆咎旼,旼亦屈,仍曰:「昨十数次来促文字,若不如此,必更怒。

」布曰:「此尤不可,礼官当执典礼,岂可言怒?况何以知有怒意。

」惇又厉声詬之曰:「乱道!」旼怒曰:「亦不是失职!」布曰:「太常所定显是不当,须如此声说。

」觽从官等皆曰:「当如此。

」吏部侍郎徐鐸、兵部侍郎黄裳默然,布与蔡卞问之,亦皆曰:「是。

」遂令退草奏状,晚得所奏,遂具札子缴进,云合行三年之丧。

詔恭依。

晚,礼直官张子谅来言:「刘瑗问皇帝未成服间,合系红带否,子谅答以髃臣皆黑带,恐不可御红带。

瑗曰何故,子谅曰,皇帝於大行称臣否,瑗曰:是。

」先是,布已为同列言,服红带未当。

次日见上,止服黄背子,不系带。

"向宗回等进官,附二十八日,实录於十六日乃书。 三省奏侍从官、礼官议【二○】,合行三年丧,詔恭依。 今并入此。 "

又詔,皇太后、皇太妃合增崇礼数,令礼部太常寺具典故以闻。

又詔,大行皇帝皇后宫殿並以元符为名,仍号元符皇后。

先是,曾布白上【二一】:「兴国中,行孝章皇后礼数未至,当务从优厚。

」上曰:「太后亦知此事。

」又呈元符宫殿,布曰:「宫称元符宫,殿为元符殿,仍号元符皇后。

」或请以皇仪殿处之,觽皆曰:「兴国中孝章故事不可用。

」及覆奏,皇太后曰:「神宗每以孝章事为未安,尝曰,若使二哥为之,"谓岐王顥。 "即是尔样子。

」言讫泣下。

章惇曰:「神宗亦尝諭辅臣,云处之太薄。

赐在京班直诸军并诸路驻泊禁军军员衣带有差。

詔中书省,已降赦书优赏诸军將士,虑诸路钱物有未足处,许转运\司於別司应係官及封桩钱物內借支【二二】,不得执奏,仍以数闻。

户部乞依元丰八年优赏诸军则例,其价直依太府所估。

从之。

壬午,詔增崇皇太后仪物,並如宣仁圣烈皇后故事,唯不鸣鞭,不用马队及茶酒班,殿侍奏荐及度僧等不限人数,临时取旨。

礼部言,检会故事,应天下山、川、地名并人名姓字有犯御名及音同者,令即改;其州、府、军、监、县、镇官司及敕赐名额宫、观、寺、院,奏取指挥。

从之。

癸未,追尊贵仪陈氏为皇太妃。

三省奏请,故皇太妃塋域合加崇奉,及將来奉册典礼,令礼官检详典故讲议闻奏,并下所属置官兵守护。

詔恭依。

先是,皇太后宣諭太妃塋域当如何,章惇遽曰:「臣等曾议,当即塋为园。

」曾布止之曰:「当自有典礼,须令有司集议。

」觽皆谓当如此。

布曰:「塋在奉先。

」太后曰:「然。

」布曰:「当改卜否?」太后曰:「地好,恐不须改。

」"布录在十二月癸未,二月十一日戊申同进呈。 "

责诊\视大行皇帝医官秦玠、孔元、耿愚等,並除名、勒停、编管、夺官,罚金有差。

髃臣上表请皇帝听政,詔答不允。

自是五上表,乃从之。

三省、枢密院奏,集侍从官、礼官议,合行三年之丧。

詔恭依。

"此已见十五日【二三】;合刪。 "

命宰臣章惇撰大行皇帝陵名及哀册文,知枢密院事曾布撰謚册文,中书侍郎许將书哀册文,左丞蔡卞书謚册宝,翰林学士承旨蔡京撰謚议。

宣庆使、瀛州防御使、內侍押班宋用臣为入內副都知。

是日,中批付密院,內侍押班及带御器械皆闕官,合择曾经边任有战功、无过犯私罪徒情重、资考深三五人,具名进入。

盖用臣已迁,阎安又副冯世寧按行山陵,前省全闕人,故有是命。

曾布以著令,两省押班乃三省同除,遂白三省,云此事当同奏,皆然之。

布因言:「適准御批,令选內臣、大使臣充押班、带御器械,已下吏部取索,臣不能悉记名姓。

然有战功如全惟几之类,恐不可充此选。

臣尝闻神宗宣諭云:『两省都知押班非性行温良者不可为之。

』盖其间多麤簄不平稳,以至带御器械亦须欠补,押班亦不可不择。

」上曰:「不平稳人固不可用,但具名进入,当更与执政商量。

」密赐章惇金三百两,曾布、许將、蔡卞各二百两,小龙茶一斤。

甲申,太常寺奏成服仪式,百官奉慰皇帝讫,诣內东门进名,慰皇太后、皇太妃、皇后。

从之。

曾布詰太常寺曰:「百官初移班慰皇太后,今何以进名?」太常寺对以奏得旨。

盖皇太后以不御殿,故不肯受百官慰也。

赐內直长上诸班緡钱有差。

是日,命宰臣章惇为山陵使,吏部侍郎徐鐸为礼仪使,工部侍郎黄裳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安惇为仪仗使,权知开封府□居厚为桥道顿递使,度支郎中王韶兼权京西路转运\使,应副山陵。

户部、工部奏:「应奉山陵工料,京西转运\司及西京河阳等处,各有元丰八年例,自当遵用。

如案籍不存,许用治平、嘉祐故事,輒敢隱匿增减不实,並以违制论,不以去官赦降原减。

」从之。

乙酉,分遣三省官以先帝升遐、嗣君即位,告于天地宗庙社稷,遣內侍告诸神祠,命使臣刘安民等告诸路官吏兵民等。

"布录二十八日乙未,是日又呈刘安民状云:「元符皇后家乞依三后家入內。 」上云:「后妃家自当入。 」许將云:「他不止欲临入,却云生辰上寿及非时进奉、庆贺,皆欲依三后家入內。 」上云:「后妃家自当如此。 」將默然。 安民此状投已久,累日前欲將上而蔡卞止之,將亦蓄缩。 曾布尝与章惇密论卞举措如此可叹,及闻德音,皆有愧色。 布则不然,入国首命朱孝孙,告諭首差刘安民、安泽。 卞最为大行眷顾,一旦遂尔,殊可叹也。 "

詔闭月台,罢遣延春阁后苑宫门亲从官四十人,皆绍圣后郝隨、刘友端等所创也。

月台在大內西北隅,下瞰大水门,制度极华靡,都人夜见灯火,及闻乐声者,皆以手加额。

上初令毁撤,既而用日官言,但改为置仙、佛像之所云。

"实录但云詔闭月台,罢遣延春阁后苑宫门亲从官四十余人事,首末不备。 今用曾布日录增修,二月二十五日逐隨及友端。 "

以大行皇帝遗留物赐辅臣及前宰相、执政官有差。

左藏库使、带御器械张承鑑为內侍省押班,供备库使麦文炳带御器械。

"詔旨在乙酉。 "先是,上令密院具三五名进入,密院言取索唯此二人可与选,外有梁安礼、全惟几、高伟、李元嗣,虽经边任有战功,窃虑人材性行难以与选。

既而中批止用所选两人。

丙戌,詔求故皇太妃亲属。

"二十一日付出谱系。 "

皇兄保平、泰寧军节度使、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申王佖为守太傅、京兆尹兼真定尹、永兴成德军节度使,进封陈王,赐赞拜不名,加食实封邑,余如故。

"申王佖为太傅,徙封陈王,赐赞拜不名,只如此书亦可。 "曾布言:"此已下並曾布日录,在十六日癸未,今依实录係之十九日丙戌。 此只合书曾布言,实录书枢密院言,非也。 "「朝廷自近岁以来,经营边事,无不如意。

今西夏已进誓表,边事遂且休息。

昨为青唐董□为阿里骨篡位,阿里骨死,其子瞎征又嗣立,国人不顺,故迎董□侄溪巴温,欲復其国姓。

既而国乱,首领多归溪巴温,辖征不能自立,遂出降。

而溪巴温之子拢拶乘间入青唐称王子。

边臣欲因有其地,乃渡河据邈川,以重兵临之。

故拢拶亦出降,朝廷即以青唐为鄯州,邈川为湟州。

既而部族多叛,覆军杀將,今又引兵围错凿城,城中亦有將佐士卒,尚未闻胜负。

」上谓曾布曰:「事须卿等措置。

」布曰:「臣等固不敢不尽力,然蕃情未安,未敢保其无事。

近已降詔旨,以拢拶为河西节度使,令如府州折氏【二四】,世世袭知鄯州,庶蕃情稍服。

事已如此,但且隨宜营救,维持而已。

」上曰:「善。

」又言:「伏闻李彀押拢拶等赴闕,已止令留在京西听旨。

缘引见须在听政后、除服前,兵卫难以麤衰裏护,欲令二月九日到闕,十二日赴同文馆。

闻大行皇帝本欲御楼受降,今恐难用此议,但於后殿引见可也。

以至诸军素队排立、楼前仗卫,皆当罢。

」从之。

詔尚书省官权於门下、中书省治事。

上批付三省,以尚书及从官闕,令与枢密院参议,具前执政十人,余可充从官者二十人姓名进入。

章惇、曾布等聚议,以陆佃、曾肇、龚原、郭知章及蒋之奇、叶祖洽、邢恕等名闻奏。

布曰:「叶涛亦当与选。

」惇曰:「如此,则王古、范纯粹亦当与。

」蔡卞初难之,既而曰:「涛亦不妨,但须并朱服不可遗尔。

丁亥,以前执政及从官等姓名面奏,吕惠卿居首,上遽指之曰:「且令在边次。

」至韩忠彦,上曰:「此当召。

」又次至李清臣,布曰:「以妇人狂言故罢政,本无事。

」上曰:「马上共见。

」"是日,亲王宰执皆扈从。 "卞曰:「更別因一事削职。

」布曰:「只为不进呈明氏状,更无事。

」次及黄履,上曰:「此三人皆可召否?」布又指安燾曰:「陛下知此人否?元丰末旧人皆去,唯燾至元祐四年丁忧乃罢。

」上頷之。

至林希,无所可否。

次及蒋之奇,上曰:「亦当召,兼学士见闕。

」又及叶祖洽,布曰:「在先朝无所附丽,亦可用。

」上许之。

次及叶涛,布曰:「尝为中书舍人,有气节,敢言,可用。

」次及邢恕并朱服三人,惇独指涛曰:「惟此人可用。

」又陆佃、郭知章、龚原、曾肇,上亦曰:「皆可擢。

」觽皆曰,肇在神考时已为馆职,布曰:「两曾修史,昨以修实录得罪,然实非元祐之党。

」上然之。

次覆奏於帘前,所陈如上,皇太后曰:「元丰末,觽人皆去,惟安燾不去,是不正当,并上所取舍,皆合公议。

」布因曰:「皇帝、皇太后洞照人材如此,臣等更无可言者。

」"布录二十日丁亥进呈。 实录云:詔三省以闕执政官及六曹长贰,令具前宰臣执政侍从官姓名,乃取寺监可补从官者十人以闻。 按曾布记此事甚详,初不闻执政闕官,但欲取前执政补尚书耳。 不知实录何所据,恐误,今从布日录。 实录盖用御集所载正月十九日手札,疑御集亦误也。 合改修云:內批付三省,以尚书六曹长贰闕官,令枢密院参议,具前执政十人,余可充侍从者二十人姓名进入。 "

戊子,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为特进、申国公,左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曾布为右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中书侍郎许將为左光禄大夫,右正议大夫、尚书左丞蔡卞为左正议大夫。

皇弟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二五】武寧、镇寧节度使莘王【二六】俁为河东奉寧节度使,进封卫王,守太保。

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横海、镇江节度使简王似为武昌、武威节度使【二七】,进封蔡王;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镇安集庆节度使睦王偲为清海、镇海节度使,进封定王:並守司徒。

皇叔祖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彰德军节度使嗣濮王宗汉为寧江节度使、检校司徒。

检校司空、武胜军节度使吕惠卿为镇南军节度使、检校司徒。

寧远军节度使高公绘为保静军节度使、检校司空。

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姚麟为建雄军节度使、殿前指挥使【二八】、检校司空。

昭庆军留后宗絳为昭庆军节度使;保寧军留后仲损为保大军节度使;镇寧军留后仲御为保寧军节度使;安北军留后仲赐为保康军节度使;寧德军留后、駙马都尉钱景臻为安德军节度使、检校司空。

"二月三日布录,三省呈亲王、嗣王、吕惠卿、高公绘、姚麟移镇,宗絳、仲御、仲赐及钱景臻等自留后除节旄,宰执皆迁官,以登极恩也。 是夕,锁院降制。 今依旧录先见于此。 "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致仕苏颂为太子太保,右正议大夫、资政殿学士致仕王存为左正议大夫,髃臣皆以次序迁。

"布录二月四日云云,已见本月日。 "

內出故皇太妃亲属谱系付中书省。

"十九日求亲属,谨按实录称皇太后,误也。 詔旨及曾布日录並同。 今合改「后」字作「妃」。 "

詔枢密院具曾任管军及堪充管军人姓名以闻。

曾布言:「管军今止闕三人,有王愍者尝管军,因边事得罪罢黜,恐当用赦□復。

」上深然之。

又言刘安、张存、折可適等皆边人,不可用,姚雄、姚古皆麟之亲姪,至苗履,上遽曰:「此可作管军。

」觽皆曰:「然。

」许將、蔡卞又曰:「大行亦累欲进擢。

」布初谓惟履一人可与选,以亲嫌不敢启口,而上遽已及之。

布称善而已。

罢绍圣后八厢所增探事人。

"布录云:「皇城司申,传宣八厢探事,绍圣以后添差十六人並放罢。 」实录削去「绍圣以后」字,事不分明,今合增入。 考「十六人」字,疑布录或误,今不书。 "

己丑,进封皇太后、皇太妃、元符皇后、故皇太妃三代。

"布录:二十三日庚寅,呈故太妃赠三代条格,当得三少,用圣瑞例【二九】,当得东宫三师,夫人封次国。 而圣瑞昨以嗣父崔杰未赠官,初赠太尉,母封大国。 曾布曰:「当用此例,缘故太妃曾祖乃正任防御使,父遥郡,不可卑於未有官者。 曾祖母而下皆当封大国。 」上以为然。 蔡卞犹再稟云:「父赠太尉,祖及曾祖赠三太,或便赠三师。 」觽曰:「如此恐不伦。 」遂赠太保太傅。 又皇太后、圣瑞、元符三代皆如故事,及覆奏於帘前,太后亦云崔杰初赠太高,然今日不可不用此例。 "

庚寅,詔隨龙人昭宣使、遥郡刺史刘瑗特授宣政使、遥郡防御使,应隨龙內臣及长宿车子,登位日供承翊卫內臣四人张琳、张祐等各迁两官,余一官。

亲事官、诸军、三省行首司、內知客、医官等各转两资。

先是,三省、枢密院同呈治平隨龙人例,有官者各选一官,亲事官以下各转一资。

上以为太薄,故有是命。

"谨按,隨龙人迁转恩例不可不具载,使后有考。 而实录並闕之,非法也。 今据曾布日录刪修。 "

詔:「內侍省官因元祐责降之人,如藤州羈管梁知新,万州监税曾燾,並与依例转官。

兼內侍省见今闕官,应见责降在外监当人,已经大赦放还,赴省供职。

入內內侍省人因黜责降充前省者,悉召还入內內侍省。

东头供奉官、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阎守懃寄左藏库副使,添差勾当御药院。

」詔:「朝散郎、诸王府记室参军徐勣,承议郎、诸王府侍讲何执中各迁一官,並为宝文阁待制。

勣提举醴泉观兼侍讲,执中提举万寿观兼侍讲。

辛卯,大行皇帝小祥,髃臣临慰如仪。

壬辰,以大行皇帝丧二七日,髃臣朝临于福寧殿。

自是每七日皆朝临,髃臣奉慰如仪。

礼部请依故事,內外臣庶军营至禫除后,文武臣僚之家至山陵祔庙毕,並许嫁娶。

又请依故事,三京诸道军民至卒哭,东京军民及三路沿边臣僚至祔庙,其余文武臣僚至三年,乃听用乐。

並从之。

户部言:「近遣官往淮浙、江湖、京东、福建路徱刷合应副北郊钱物。

今缘应奉山陵之费不貲,尤赖外路资助,欲望朝廷申戒诸路及所遣官,遵依昨降敕命,徱刷起发。

」从之。

仁宗淑妃周氏进贵妃,婕妤张氏进充仪才人,杨氏进美人。

英宗才人张氏进婕妤,才人鲍氏进美人,杨氏进婕妤。

神宗淑妃邢氏进贵妃,婕妤武氏进昭仪,贤妃宋氏进德妃,婕妤张氏进婉容,婕妤冯氏进修容,才人勾氏进美人,淮阳郡君郭氏进才人。

先是,皇太后諭辅臣曰:「先朝嬪妃当进封。

」曾布曰:「外廷皆不知姓名。

」皇太后曰:「待批出。

」遂递迁之。

降大行皇帝乳母魏国福康惠佑夫人竇氏为扶风郡夫人,乐安郡夫人李氏为陇西郡君,永嘉郡夫人陈氏为潁川郡君,司闈马氏为掌闈,司正白氏为典正,司赞王氏为典赞,才人韩氏为红霞帔。

以大行皇帝弥留,侍疾无状,及蔽匿不以闻故也。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己巳,竇氏復魏国夫人,陈氏復郡夫人,白氏□封司字,马氏□封典字,以责降逾年故也。 王氏、韩氏不见□復。 皇太后諭云:「先朝妃嬪当进封。 」又云:「大行乳母竇氏并本殿中伴人久在大行左右,自去岁来,大行饮食不进,至有全不进晚膳时,一切掩覆,並不曾来道。 直至疾势已深,尚不肯言,理当削发屏逐;然不忍如此,直须降黜。 又韩才人者不是房院。 宫中呼嬪御郡君、才人以上为房院。 至大行服药【三○】,犹使性气,不会事,亦当削发;且与一红霞帔名目,令往守陵。 」因慟哭,布等亦哭。 又宣諭云:「大行病已深,尚未尽知,一日忽使人来云:『今年上元上楼不得,珠子衣服亦鴲不得,须且罢观灯。 』方惊骇。 去岁太后为不安,不曾上楼。 大行每云:『孃孃不上楼来,殊冷淡。 』今年且上楼来,却忽见如此传语,元来病势已重,尚未详知。 」又慟哭不已。 "先是,陕西转运\判官秦希甫在河州,尝以所见具奏曰:「熙河既受瞎征之降,以兵至青唐,即求嘉勒之后,或只令拢拶承袭,方合人心。

据地里,从河州至湟州二百四十五里,道路险阨,不通车乘,惟是头口驮载,人夫担负。

瓦吹峡中,多遇寇掠。

道无宿顿,人无饮食,畜无芻秣,雇到头驮及管押之人,如赴死地。

即今欲全师而归,已是难事。

缘鄯州招下新羌万余人,若一离本处,皆为讎敌。

望朝廷早追拢拶及三偽公主入鄯州,分付降羌,令自抚循。

求故主温溪沁之后守湟州,徐议引出,尚为万全之计,於朝廷存亡继绝之道【三一】,两无亏损。

汉罢朱崖郡,弃轮台,皆盛德事,未为国耻。

今所陈事机,间不容息,乞早措置。

万一后时,边祸不轻,臣及州郡官吏虽被重诛,无益成败,然犹未敢深言后患也。

」熙河兰会经略使胡宗回怒其异己,数沮之,希甫乞移他官。

是日,三省、枢密院同进呈,曾布请并以前后臣僚章疏论鄯州弃守利害不同者备录,送宗回、希甫,公共睰心体度边情,具果决指定可守可弃事状闻奏。

如有可守之理而轻议废弃,或不可强守而妄称可守,致误措置,当重行典宪。

如挟私避事,故相违戾,亦当根究理曲之人窜黜。

仍令宗回计置般运\粮草。

布因言:「青唐本以国人不平阿里骨父子篡位,故逐瞎征而立拢拶,边人因而欲有其地。

臣自事初,累曾力爭以为不可,为及瞎征、拢拶相继出降,宰臣率百官称贺,建置鄯州,臣不敢復启口。

然西蕃寻復反叛,亦累於大行前敷陈,以为此事本不可为,业已建置州郡,颁告天下,百官四方上章称庆,一旦弃之,岂不取笑中外!今於不得已中,但当尽力医治拯救,若鄯州不可守,犹当西守湟州,东建洮州,以相维持,且以成先帝"谓神宗。 "以熙河、洮岷为一路詔旨。

其后贼\愈猖獗,至覆军杀將,遂降旨以拢拶为河西节度使、知鄯州,与王赡同为陇右都护,同管勾军马司公事。

然议者尚以为拢拶父子恐未肯听命,亦累下胡宗回、秦希甫,令具鄯州合弃守利害闻奏。

今更责以果决指定弃守事。

」上曰:「如此行遣,亦已尽矣。

」布又曰:「自绍圣已来,经营边事,进筑城寨五十余所,无不如意,临了作此一事,至今狼狈,了当不得,无如之何。

承议郎、太仆少卿赵垱卒。

"实录有传,当別考详。 "

癸巳,髃臣瞻大行皇帝画像于集英殿,哭尽哀而出。

追封秦国惠和大长公主为魏国,越国贤惠大长公主为燕国。

甲午,进封周国大长公主为燕国,楚国为□国,秦国为越国,曹国长公主为冀国,定国为韩国,德国为庆国,封德康公主为荣国,懿康公主为嘉国。

乙未,相州观察使向宗回为彰德军留后,利州观察使向宗良为昭信军留后。

先是,上谓辅臣曰:「皇太后只有二弟,当优与推恩。

」蔡卞曰:「与节使。

」曾布曰:「观察使覃恩恐只合移镇。

如此是转两官,兼节鉞非转官可比。

然绍圣初,大行初亲政,太后、太妃家亦各转官。

」上曰:「如此,更以上有何恩数?」卞曰:「使相。

」布曰:「此尤不可轻授。

」上亦默然。

布又曰:「朱伯材、任瑜恐亦当迁,绍圣初迁两官。

」上曰:「不同,且近后。

」既而上令与宗回、宗良建节,辅臣覆奏【三二】。

太后曰:「不可,外人將谓纔听政,便以滥恩及私家,决不可。

」布曰:「皇帝圣意甚坚,再三云太后亲弟唯此两人。

」太后曰:「固是如此,然必未可,若皇帝欲尔,亦须俟禫除別议。

」"布录十四日。 "上始欲以宗回、宗良恩命与申王同日降制,辅臣具以闻。

太后曰:「与申王同日迁改,岂不取笑中外!但且缓之。

」"布录二月四日。 "寻得御批云:「且依例推恩,其节度使指挥未可施行。

」"布录十四日。 "及是,皇太后谓辅臣曰:「本不须同朝听政,止为官家坚请,礼数过当。

」皆对曰:「慈圣作后时,曹佾已为节度使。

」太后曰:「只有二弟,然皆不近道理。

」曾布曰:「佾人才亦至寻常。

」太后曰:「宗回怎生得似佾!」蔡卞曰:「宗良亦简静。

」太后曰:「却是传范不可得,今有三叔父,皆未曾霑恩。

」"布录二十八日乙未,三叔父推恩在二月十三日庚戌。 "

故皇太妃长兄右班殿直陈永成为內殿承制、閤门祗候,次兄三班借职永清为东头供奉官看班祗候,其余內外亲族命官有差。

上谓永成等恐不可令在閤门,曾布曰:「日久自习熟,今但当免祗应耳。

李用和例极高,此止用仙游夫人弟任泽除供奉官例尔。

」上乃许。

"布录己丑。 "

是日,上又语辅臣以尚书从官闕人,曾布曰:「姓名已进入。

」上曰:「只是韩忠彦、李清臣、黄履三人,安燾不堪,其次从官如何?」布曰:「陆佃、曾肇、龚原、郭知章及叶涛等恐可除。

」上曰:「蒋之奇。

」布曰:「叶祖洽亦是。

」上曰:「待批出。

」布又曰:「不唯从官,执政亦闕,本是八员,今止有其半。

」章惇曰:「三省、密院各只一人。

」上亦曰:「少一半。

」蔡卞遽曰:「此尤不可不审。

」至帘前,布白太后【三三】:「上旨又及尚书从官闕,臣等奏云,姓名已进入,在圣断裁处。

」因言前执政只三人,惇遽言:「元祐措置边事皆韩忠彦,昨至绍圣二年,西人分画地界,捉过说话指挥使去【三四】。

曾布欲一变边事,忠彦犹云:『待捉了高永能后商量。

』"永能乃本路鈐辖,亦商量地界官。 "曾布曰:『此时无面目见天下人。

』方屈服。

安燾尤甚,以为汝遮先帝不敢筑,今何可议。

其后进筑乃在汝遮二百五十里外。

」布曰:「忠彦诚\有此言,然亦柔顺易屈服;安燾诚\拗强,难与议事。

」惇曰:「忠彦若在朝廷,亦做边事不得。

」遂退。

先是,上又尝语及人材,布曰:「陛下践阼之初,中外观望,凡号令政事,进退人材,不可不谨。

」及至帘前,又以此奏。

蔡卞曰:「只是恐有人援引讥毁先帝之人,望皇太后主张照察。

」布曰:「同是臣子,古人有言:『见无礼於其君者,如鹰鸇之逐鸟雀。

』亦必无此理。

」卞退谓布曰:「公之言甚好,然外人已传召梁惟简归,此不可不虑。

」布曰:「公但安心,苏軾、辙辈必未便归也,其他则未可知耳。

」寻批出除忠彦等七人,忠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大名府,除吏部尚书。

李清臣以资政殿大学士知真定府,除礼部尚书。

黄履以右正议大夫知亳州,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

惇尝言前执政有例作经筵,故履有是除。

又以集贤殿修撰、知蔡州陆佃为吏部侍郎;集贤殿修撰、知和州郭知章为工部侍郎;集贤殿修撰知海州曾肇、中书舍人集贤殿修撰知润州龚原为祕书监兼侍讲。

三省得御批,即施行。

布谓惇曰:「昨御批本令密院参议进入姓名,今乃不见御批,何也?」寻呼堂吏詰责,惇遣吏白布曰【三五】:「此依官制,不敢卤莽。

」布曰:「然则御批违官制也?」

赐前宰相、执政官及宗室:戚里衣带器幣有差,以登极恩也。

先是,大行遗赐,密院先已得旨支给,及是,与三省同呈,前宰执不带职者及张敦礼等责降人,恐合依例与登极恩赐。

上及太后皆以为合支给。

三省言:「张敦礼章疏詆毁神宗政事,云始於王安石,成於蔡確,是神宗朝无一事是也。

」太后曰:「自家戚里,不合管他朝廷事。

然当时行遣得他亦太重。

是日,上批付三省、枢密院云:「秦希甫等奏鄯、湟州利害不同,已札付希甫,令般运\粮草等应副,及令於经略司及提举司常平等应不许支借钱物內借支三十万去讫。

令三省、密院更详议脚乘、合应副事件,疾速施行。

」又令城寨未得仓卒兴工,別听处分。

丙申,章惇、曾布入对,因擬定:「希甫所乞调发陕西一路人夫保甲难议施行外,已尽许雇秦州车乘头口。

又通远军等处亦有可雇召,如不足,更以差去厢军相兼般运\。

候有备,於春夏以来,渐次先后进筑鄯、湟一带堡寨。

如鄯州不可守,亦须极力营办,为固守湟州之计。

余依御前札子指挥施行。

」上深然之。

布又曰:「此乃不得已也,如前所奏,医治拯救而已。

」上曰:「未弃舍间,须极力应副。

」惇曰:「圣諭如此,曲尽事情矣。

丁酉,太史局言:「大行皇帝山陵,斥土用四月四日;启菆用七月十一日;灵驾发引,用七月二十日;大葬用八月八日。

」从之。

詔山陵制度,並依元丰八年例施行。

江淮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兼措置铜事王奎言:「诸处新坑有用官钱令坑户开发去处,若至矿宝浩瀚,还纳官钱了当外,有矿宝,除填纳不问多少,並係元管开发,新坑户卖钱入己,显属侥倖。

今相度诸路坑场,如有坑户係用官钱开发坑□,若遇矿宝,除填纳官钱了当外,有剩钱分给施行。

」从之。

"会要有此,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事【三六】,十一月九日,可考。 "

注释【一】並疾速检举施行「疾」原作「俟」,据阁本改。

【二】仍各赐银帛有差「仍」原作「乃」,据阁本改。

【三】郎阿章当议并未赏功绩优与迁补「绩」原作「续」,据阁本改。

【四】即扶持上马以来「来」原作「上」,据阁本改。

【五】当寧而流涕「寧」原作「□□一」,据阁本、活字本改。

【六】今刪去前项四百八十一字按前文实为四百七十六字,作「四百八十一字」疑有讹误。

【七】十八日丙申按绍兴四年三月辛亥朔,十八日乃戊辰,本月无丙申,疑误。

【八】至元符三年正月十三日暴崩按哲宗死於元符三年正月己卯,是月戊辰朔,己卯乃十二日,疑作「十三日」非是。

【九】至晚必吐「晚」原作「免」,据阁本、活字本改。

【一○】前后一日皆不坐「后」字原脱,据阁本补。

【一一】余谓上服药久「余」下原有「请」字,「上」字原脱,据阁本刪补。

【一二】至是日早聚仆射厅「是」下原衍「一」字,据阁本刪。

【一三】不当入「入」下原衍「布」字,据阁本刪。

【一四】然则当日时政记固已削去卞语矣「去」原作「京」,据阁本改。

【一五】所请宜不许宜许「宜许」二字原脱,据阁本补。

【一六】五月同御內东门小殿垂帘「月」原作「日」,按宋史卷一三英宗纪:「五月戊辰,初御延和殿。

」又本卷下文有「五月同御小殿」之句,现据改。

【一七】知客司白亲王以下皆用两表「客」原作「容」,据阁本改。

【一八】亦古所罕有「古」,阁本作「近」。

【一九】太平兴国二年所用是何服纪「二」原作「三」,据阁本及本条下文小字注改。

【二○】礼官议「议」原作「仪」,据活字本及下文壬午条改。

【二一】曾布白上「白」原作「曰」,据阁本改。

【二二】许转运\司於別司应係官及封桩钱物內借支「应」原作「廡」,据阁本、活字本改。

【二三】此已见十五日按此事前载辛巳日,应为十四日。

【二四】令如府州折氏「府」原作「此」,据阁本及宋史卷四九二外国传、宋会要蕃夷六之三六改。

【二五】开府仪同三司「仪」原作「议」,据阁本、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改。

【二六】莘王「莘」原作「萃」,据阁本、宋史卷一九徽宗纪、卷二四六宗室传及宋会要帝系一之三九改。

【二七】武威节度使「武威」,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作「武成」。

【二八】殿前指挥使按宋史卷三四九姚麟传:「寻拜武康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徽宗立,进都指挥使。

」此句「殿前」下当脱「都」字。

【二九】用圣瑞例「瑞」原作「端」,按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圣瑞」乃神宗钦成朱皇后宫名,现据阁本改,下文同改。

【三○】至大行服药「至」字原脱,据阁本补。

【三一】於朝廷存亡继绝之道「亡」原作「王」,据阁本改。

【三二】辅臣覆奏「臣」原作「可」,据阁本改。

【三三】布白太后「白」原作「曰」,据阁本改。

【三四】捉过说话指挥使去「捉」原作「作」,据阁本改。

【三五】惇遣吏白布曰「白」字原脱,据阁本补。

【三六】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事「三」原作「二」,据阁本、活字本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