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符元年三月辛亥尽是月壬戌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百九十五
帝号 宋哲宗
年号 元符元年"戊寅,1998"
全文
三月辛亥,枢密院言:「涇原经□司奏,被旨差发將兵进筑城寨,探得西界点集,在近边盘泊,虑擣虚深入作过,已选將分布照管边面,乞候师还,照管得地分无虞,许本司量功效大小,比类出寨进筑官员、使臣、军兵,奏乞等第推恩。
」从之。
是日,枢密院奏事,曾布独留,因为上言:「臣备位政府,无补朝廷,每有所闻,不敢一一冒瀆圣聪,然事干大体,不敢缄默。
臣自去秋即闻朝廷差蔡京、安惇究问公事,日久未决,然以非职事,未尝敢询三省,莫知其详。
近见蔡京言:『勘问张士良,称陈衍於垂帘时日作掌记,裁决政事,太母但诵之而已。
』又言『太母弥留之际,不復晓人事,而衍尚不肯以国事稟圣断,凡詔旨用宝,皆衍专之。
』衍一阉寺,敢盗弄国柄如此,何可胜诛。
当时大臣固亦可罪,方此时衍事权在手,何所不可为?衍之可诛,无可疑者。
亦闻三省曾有此议,然不若速行。
况自去秋置勘以来,此声未必不达海外,万一引决,不及行法,亦为可惜。
兼衍家私虽已籍没,恐隨身珍玩不少,朱崖军使乃一使臣,其他皆摄官,万一受賕,用刑未必如法,当遣一监司往处断,仍籍没其所有,乃为尽善。
近闻遣吕升卿、董必察访二广,中外疑骇,以谓恐朝廷遣此两人往处置已窜黜者,人言殊纶纶。
此事虽臣等不得与闻,况於簄远之人。
又窃闻欲遣升卿等按问梁燾,燾之所言,证左已具,想必不虚。
若欲施行,不过更迁之海外,何必遣使?此事虚实,臣所不知,然燾出此言,自为可罪。
兼追问证左,似已有实,若更遣升卿辈按问,岂免有锻链之嫌?若万一燾不肯承,不知何以处之?」上曰:「有李洵证对,何敢不承?」布曰:「燾必知得罪不轻,万一不肯承,必须置狱,若置狱而后承,则天下后世以为锻链无疑矣,何以释此谤?若更欲推问他事,则燾辈当时虽包藏祸心,今日事无因发露,何肯自言,乃知遣使无益。
况祖宗以来,未尝诛杀大臣,令燾更有罪恶,亦不过徙海外。
」上曰:「祖宗未尝诛杀大臣,今岂有此。
」布曰:「然则何必遣使也。
况升卿兄弟与軾、辙乃切骨仇讎,天下所知,軾、辙闻其来,岂得不震恐?万一望风引决,朝廷本无杀之之意,使之至此,岂不有伤仁政。
兼升卿凶燄,天下所畏,又济之以董必,此人情所以尤惊骇也。
必在湖南按孔平仲殊不当,今乃选为察访,觽论深所不平。
」上改容曰:「甚好。
」布又言:「梁燾言及楚邸,不知圣意以为何如?」上曰:「楚邸必不知。
」布曰:「诚\如圣諭。
若大臣与楚邸交通,真有此谋\,岂一二人之所能办,必须有显状。
外议皆疑朝廷欲行遣楚邸,臣独以谓圣意素不知此,必无此理。
今圣諭亮其不知,臣復何言。
然臣以为楚邸不知,固无可议,就令当时实有此谋\,陛下亦当涵容阔略。
此岂唯伤先帝篤爱兄弟之恩,兼形跡宣仁,於国体岂为稳便,如此则上累圣德不细。
」上亦然之。
布又言:「三省大臣,无一人为陛下明白裁处此事,使中外疑骇,皆大臣之罪。
陛下知章惇、蔡卞近来相失,每事更相猜贰,议论之际,互相观望,莫肯启口,以致差除不能僉谐,往往引二三人取决圣断。
」上曰:「近日多如此,何为若此相失?」布曰:「大约皆谋\身而已。
昔相朋比,今相疑忌,莫非为私计,未尝志於国事。
」上曰:「相失必有所因。
」布曰:「蔡卞引常立,惇方与之协比,则为之当此事,然退亦不免有言。
有王莘者来都堂求差遣,惇正色曰:『尔本常立所荐,何可更要差遣?』其后论蔡肇、郑居中辈,皆公然违戾,大抵积此等小事【一】,遂成衅隙。
而惇尤疑蔡京,以其在经筵,时时造膝,阴有所伤中。
」上曰:「惇深不乐京。
」布曰:「京兄弟气燄,人无不畏之者,唯臣一人不畏之。
臣自谓致身於此,当以义理自恃,何敢畏人。
惇以引蔡肇、安师文为京等所指目,深恐中其谗间,蔡京在经筵,卞在政府,两人窥伺而交攻之,惇不得不惧,以此於议事,但容默而已。
」上曰:「京与惇何以相失?」布曰:「惇性暴。
尝闻人言,举华申甫作编敕所看详利害文字,惇问京云:『人言公与之有钱物交加,是否?』京变色曰:『无此事,只曾將一犀带来与京,不曾受。
』又蔡蹈攻林虞,惇问京云:『人言公令蹈击之。
』京云:『岂有此,乞理会。
』惇笑而止,以此不得不相失。
申甫乃为吕嘉问探事者,先帝特除名,诚\不可用;蹈为京所使,亦不虚。
惇为宰相,可按治便当按治,不当以闲语言激怒之尔。
」上曰:「惇性轻率。
」布曰:「诚\然,但惇虽轻率,议论亦多平直,卞之阴巧难测,愿陛下更加审察。
」上微笑而已。
上又问:「两人曲直如何?」布曰:「引常立、郑居中则曲在卞,引刘正夫辈则曲在惇,然卞之党与甚盛,气燄可畏,邢恕、安惇辈皆重足一跡【二】,惇以此尤畏之也。
」
壬子,刑部言:请三司、枢密院吏三年一次许试刑法,依条係与法官同试,通优等人数,欲乞於法官参混考较。
从之。
户部言请:「押纲人押荆湖南路盐粮纲,已受省部赴身除,程限三十日到转运\司公参。
如无故违限,论如之官限满不赴律,违限月日,仍不理磨勘。
」从之。
癸丑,户部言:「川路旧法,坊场钱物并许置金银并军装紬绢等,赴凤翔府送纳,元限成都府、利州路二年,梓州路三年,並起发了当。
乞成都、利州路並依比梓州路立限三年。
」从之。
祕书省言:依敕命勾集到太史天文局、浑天文仪象所官同定永裕陵禁地等,今乞选差太史局官三两员,就彼覆按及相验禁地內补治。
詔差判太史局官二员、天文局官一员,余依奏。
"二月十五日,五月二十八日,八月七日可考。 "御史蔡蹈言:「臣伏见专切提举京城所奏,据太史局董惟正指引定夺补贴夷门山寺处闕陷,合修高楼大舍清净寺院,蒙降圣旨於夷门山冈修建一寺者。
臣契勘夷门山冈实国家本音生气之地,然自祖宗以来,未闻有献议欲补助形势起建楼阁为议者,不知今议何从而起?太史董惟正一人之言,亦何可依据?臣愚虽不习知地理,而尝闻地道以寧静为贵,今若补贴闕陷,不免旁近取土深远,畚鍤之觽,能无伤乎?加以斧斤斲削之声闻於远近,如此而欲求地道寧静,非所宜也。
窃虑惟正意在观望承顺而为此说,若朝廷必欲如其所请,即乞下其议于太史局,令觽官参议,结罪闻奏,庶几不出一人之私。
臣或闻先朝尝有意於此,而议终不行。
伏思先帝之得陛下及诸王,果自於此乎。
陛下仁慈智圣,有同於思齐之文王,则百斯男,不祝而有,宗社之庆,神明阴相,何在冈势哉?臣欲望圣慈省察,更赐谨重,以图地道寧静,庶佐多福。
」
又言:「臣近具奏,论太史董惟正所定夷门山冈合修寺院,窃虑惟正意在观望承顺而为此说,乞下太史局,令觽官参议,庶几不出一人之私。
寻闻太史局集二宅剋择官马士广等四十七人看详,即无於外修清静寺院应助福德王利之方经据。
果见惟正所定殊无经据,不合觽论,出於其私,务在观望,其跡显然。
朝廷宜即加惟正欺罔之罪,仍罢其役,乃慰中外之望。
而近日以来,窃闻准前指挥兴役,不惟臣愚滋惑,京师之人莫不惑焉。
书曰:『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今不从士广等四十七人所定,而独信惟正一人之私,非所以示至公而同觽志也。
臣契勘元丰年中府界提点杨景□奏,將带二宅官王明等按视,定夺到夷门山冈势不得穿凿,先帝竟从其议。
陛下仁慈,篤於继志,尤宜深体先帝所以不欲穿凿冈势之意,以寧一地道,自然圣嗣蕃衍,如先帝得陛下及五王之盛,岂俟他求哉!臣又闻太史局言,所修寺地在夷门山冈之外,若修寺即无利,若不修亦无害。
且朝廷广费财用,重劳工役,亦冀有所益尔,不然徒费财用,枉劳工役,独使建议者得遂其私,甚无谓也。
书曰:『不作无益害有益。
』可不戒乎?况今国家上至郊庙、寺观、禁庭、宫院、省寺、厩库所合修治补葺凡八十有余处,但以向者併工帷宫,有所未暇,今能易夷门山冈无益之役以及郊庙等处,则人神安悦,为福岂可量哉!臣愚欲望圣慈详酌士广等四十七人所定【三】,早赐睿旨,寢罢工役,庶免穿掘基地,填贴客土,不胜幸甚。
臣猥当言责,不敢缄默,干冒诛戮,不任战兢畏惕之至!」"此据蔡蹈奏议附见,当徐考之。 绍圣二年三月十七日蹈为监察,元符元年十二月十四日迁考功。 "
詔吕升卿差充广南西路察访指挥,更不施行。
"二月十七日,又三月四日。 "后三日,董必自东路改使西路。
"事在初七日,今并书。 罢吕升卿察访广西,或因曾布有言,或王巩所见得之【四】,不因布言也,更须考详。 又恐升卿自国门还朔部,是去年冬李清臣事【五】,此察访广西乃別欲诛二苏等,具罢,或果因布言,更详之。 邢恕言行录云:绍圣议遣吕升卿察访广西,章惇意欲使之尽害诸窜謫者,恕闻之,在讲筵力陈:「本朝享国安寧,度越唐、汉,良由祖宗以来未尝诛杀大臣德泽所致。 」哲宗释然,俾寢其行,又特宣諭云:「也不到得。 」时升卿为河北转运\,特召赴闕,恕仍奏云:「国朝自来未有遣別路漕臣为察访者,升卿天资刻薄,果於杀害,故惇选用之尔。 」恕退朝有喜色,家人问其故,曰:「吾今日有一善事,子孙当享其报矣。 」此盖恕家传饰说,今不取。 "
初,章惇、蔡卞谋\以更毁先烈为说,將置元祐臣僚於死地,甚则诬及宣仁圣烈皇后有废立意。
时左司諫陈次升一日奏事毕,即前曰:「臣有危悃,不避死亡,上□天听,冀陛下一悟。
臣闻朝廷欲於宣仁圣烈皇后有所贬削,果然乎?宣仁圣烈皇后保佑圣躬九年,功德巍巍,四海归心,升遐之日,海內如丧考妣。
若以奸人疵毁輒有议论,不惟有亏圣孝,恐必失人心。
」上俛首曰:「无之。
」次升曰:「臣敢为陛下贺。
」上曰:「卿何从得此?」次升曰:「臣以言为职,苟有所闻,当以忠告,陛下不当詰臣所从来。
」及遣吕升卿按察广南,次升又言:「陛下初欲保全元祐臣僚,今乃欲杀之耶?」上曰:「无杀之之意,卿何为出此语?」次升曰:「今以吕升卿为广南按察,岂非杀之耶?升卿乃惠卿之弟,元祐中尝监真州转般仓负罪,恐外台按发,尝託疾致仕。
太皇太后上升,自真州泛小舟,隱姓名,不七日至京师,投匭上书。
其人资性惨刻,善求人过失,今將使指於元祐臣僚迁謫之地,理无全者。
」於是升卿罢其行。
"此据升卿行实附见。 行实又云,元城刘器之尝自陈,当时有功於元祐人为多。 "枢密院言:「河东路经□司奏,今相度葭芦寨西北榆木川北岭上寨地,去葭芦寨二十里,周围据险,南有小沟,泉脉涌壮,可以开井,控扼得隔祚岭、荒土平、玛克朗三处贼\马来路,及保护得乌龙谷、韦子川一带耕种地土【六】,后倚葭芦寨,实为便利。
」詔孙览如果便利,即依所奏,仍精选兵將官统制兵马前去进筑。
"三月四日奏乞城榆木川,四月七日进筑,十一日赐名。 布录:癸丑,詔河东相度进筑榆木川,盖葭芦之屏蔽也。 "
鍾传奏,帅秦凤师进筑浅\井。
三省、枢密院言本无朝旨,而传擅为此举。
以二十九日已兴役,不可遏,但进呈讫。
"布录癸丑。 "
甲寅,工部言:淮南开河所奏,请开修楚州支家河,其河係导引涟河,与淮水相通,乞赐名为通涟河。
从之。
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言:诸路州军合起上供有额钱物,如本州官司不依限计办人船等足备,並科杖一百。
从之。
"新无,可削。 "丙辰,朝请大夫、充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刘定为宝文阁待制、知青州。
已而御史蔡蹈论定老病凋残,义当赐玦,不应进登侍从,且付巨藩。
上欲罢之。
章惇犹擬定入对,曾布及黄履谓惇曰:「外议以罢为允,何必更令入对。
」定遂罢。
"十六日除张舜民。 "熙河兰岷路走马承受周珪言:「自来经□司机事不许走马承受参知,致闻奏多有后时,乞经□司差发军马前一两日,关报將佐人马数目;及沿边按抚司并极边城寨有边事【七】,贼\马出没,不移时密切关报,以凭闻奏。
」詔遇军兴差发军马行日,速具数目关报。
鄜延路经□安抚使吕惠卿言,米脂寨毕工,乞赐新名。
詔仍旧以米脂寨为名。
"二月一日、十六日、五月二十三日可考。 布录:鄜延奏米脂毕工,得旨仍旧名,赐帅臣以下茶药等。 "
环庆言进筑西盠□寨,詔赐军士特支。
"布录在丁巳,赐寨名在十六日。 "
詔今后未经汉官差遣,归明蕃官、使臣仍旧隶属兵部,如立功优异,委经□司保明闻奏,当议审察取旨。
丁巳,詔五王外第以懿亲宅为名。
江、淮、荆、浙等路发运\司言,乞应盗买纲运\官物,除元约数外,盗取者计赃以窃盗论加三等,彊取者依彊盗法。
从之。
吏部言:「四选通用在任成资,不因罪犯移替许理为任条制,欲入曾被对移替考。
虽还本任通及二年者,不在此限。
及差使借差虽未及二年,听通理,若因事对移及冲替之类者,不在磨勘之限。
」从之。
"新本削去,今用之。 "
军器监言,勾押官前后行等乞依太府寺,不许陈乞抽差。
从之。
"新削。 "
是日,诛虎翼卒赵立。
立有訕上语,断手足口舌,腰斩。
告人与都虞候【八】。
曾布因言:「近日谤訕者多,度日前亦非无此等语,但告訐者少尔。
比因赏告者,而开封及三帅司此狱相属不绝。
若稍□犯人及勿赏告者,且严责本辖人员觉察,则庶几稍止。
」上曰:「既告有实,何可不赏?」布曰:「小人无知,轻易谤訕,非不痛惩而不可遏。
但恐告者寖多,诛杀亦广,於观听为不足尔。
」马步军都虞候曹诵以立故乞罢军政,詔释其罪。
"布录丁巳,虎翼卒诛,曹诵乞罢军政,詔释罪。 "
朝奉郎、开封府推官王詔为工部郎中。
宣德郎、大理寺正钱盖为开封府推官。
朝奉郎、太仆寺丞王□提举河北路常平。
承议郎、卫尉寺丞蔡肇提举永兴军路常平。
宣德郎董嗣之徙开封府界。
奉议郎、提举河北路常平邓洵仁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
戊午,詔昭化军节度使【九】、开府仪同三司、安康郡王宗汉为彰德军节度使,进封嗣濮王。
宝文阁待制、环庆路经□安抚使孙路为龙图阁直学士,差遣如故,赏进筑之功也。
"正月五日,又二月二十九日,又三月七日,十一月十六日、十九日、二十四日。 "先是,辅臣以鍾传、陆师閔进筑乖繆,共议降黜。
曾布因言:「诸路进筑,唯环庆不烦朝廷督责,又一切调度默然办集,未尝有所须索,兼所至皆神速,成就灰家觜方毕,已又进筑盠□,据横山腹心,实可嘉奖。
」章惇曰:「初言者以路为繆,不足任帅,今事乃独过於觽人。
」上亦以为然,故有是命。
三省言究治取问所奏前皇城使张士良辞服。
士良以御药院官给事宣仁圣烈皇后,与陈衍更直宫中,掌文书【一○】。
衍主看详进呈,定其所降付;士良书其事于籍。
其所降付某处,其所从违某事,皆衍自与夺颁降,未尝以闻上听。
闻有臣僚奏请东朝还政者,衍輒詆之曰:「此不忠不孝之人也。
」匿其奏置柜中,不以闻东朝,亦不以闻於上。
及与吕大防往来,以合密赐大防妻,皆不闻上。
坤成节,北使朝见太皇,坐间痰发,扶掖坐殿后御阁,衍指挥帘外使臣依次第虚进酒上食至毕,外廷皆不知。
奏除范纯仁右仆射,召文彦博平章事。
於是翰林学士承旨蔡京、右諫议大夫安惇言:「臣等伏睹元丰八年,大臣辅立陛下,內则选建亲近【一一】,以为翊赞;外则遵依法度,以定纪纲;上则请垂帘,权同听政,以固根本。
司马光、刘挚、吕大防等忘先帝厚恩,弃君臣之义,乘时伺便,冒利无耻,交通中人张茂则、梁惟简、陈衍之徒,躐取高位,快其忿心,尽变先帝已成之法。
分布党与,悉据要权,公肆詆诬【一二】,无所忌惮。
既而自知其罪终不可逭,深惧一日陛下亲政,则必有欺君罔上之刑,乃回顾却虑,阴连內外,包藏祸心,密为倾摇之计。
於是疏隔两宫,及隨龙內侍十人悉行放罢,以去陛下之腹心;废受遗顾命元臣,置以必死之地,先帝任事之人,无一存者,以翦陛下之羽翼;先帝之所治而得罪者,纵而释之,以立陛下之仇敌;先帝之所恶而弃者,收而用之,以植陛下之怨绚。
以王府为要途,以朝廷归私室,上下协比,同恶相济,意在不测。
天锡陛下,圣知沈机,渊默不言,九年侧身端拱,无毫釐之差,髃奸无以伺其隙,觽恶不能成其志,宗庙之灵,社稷之福也,此固不待指数而天下晓然易知也。
然奸党交结,其操心危,虑患深,踪跡诡祕,世莫得闻,至於焚弃毁灭,无復考验。
前日虽已窜逐摈废,而奸谋\逆节盖未白於天下也。
臣等幸被詔旨,询究本末,乃於焚弃毁灭之余得其情状,其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跡,过赵高指鹿之罪,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共弃,盖至今日,其恶遂彰明较著如此。
臣等窃睹上项事节,大逆不道,跡状明白,揆之以义,讞之以法,死有余责。
所有陈衍罪在不赦【一三】,亦乞更赐审问,正以国法。
」詔衍特处死,"李侩十朝纲要:杖杀朱崖流人陈衍。 "令广西转运\副使程节聭其刑;徙士良羈管于白州。
初,章惇、蔡卞恐元祐旧臣一旦復起,日夜与邢恕谋\所以排陷之计。
既再追贬吕公著、司马光,又责吕大防、刘挚、梁燾、范祖禹、刘安世等过岭,意犹未慊,仍用黄履疏高士英状,追贬王珪皆诬以图危上躬。
其言寖及宣仁圣烈皇后,上颇亦惑之。
最后起同文馆狱,將悉诛元祐旧臣,內结宦者郝隨为助,专媒孽垂帘时事,建言欲追废宣仁圣烈皇后,惇、卞自作詔书,请上诣灵殿宣读施行。
皇太后方寢,闻之遽起,不及纳履,号哭谓上曰:「吾日侍崇庆,天日在上,此语曷从出?且上必如此,亦何有於我?」皇太妃同皇太后諫上,语极悲切,上感悟,取惇、卞奏就烛焚之,禁中相庆。
隨覘知,亟以语惇、卞,明日再具奏,坚乞施行。
上怒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庙乎!」抵其奏於地。
张士良者,前窜雷州,惇、卞逮赴詔狱欲使证宣仁圣烈皇后果有废立意。
及士良至,既以旧御药告并列鼎鑊刀锯置前,谓之曰:「言有即还旧官,言无则死。
」士良仰天哭曰:「太皇太后不可诬,天地神祇何可欺也!乞就戮。
」京、惇无如之何,但以陈衍罪状塞詔。
宣仁圣烈皇后追废之议,由是得息。
而惇、卞终不肯释元祐旧臣。
京、惇进呈挚等事目,上曰:「元祐人果如此乎?」京、惇曰:「诚\有是心,然反形未具。
」上曰:「挚等已责遐方,朕遵祖宗遗志,未尝戮大臣,其释勿治。
」"此移参取新、旧录別修。 按曾布日录云,自春以来,三省之言浸及宣仁。 此绍圣四年事也,今用为据,其他皆从新录。 新录大抵取邵伯温辨诬,惟隨媒孽,及钦成亦同钦圣諫,哲宗焚奏,称不欲入英宗庙等,皆伯温所不记也。 伯温记士良贬所亦误,新录盖得之,但不知新录据何书耳。 伯温又云时宣仁丧未除。 按宣仁禫祭在绍圣二年十一月三十日,据曾布日录,惇、卞谋\追废,实在四年春以来,伯温误矣,新录已改之。 然新录所称適有星变,詔曰:「朕遵祖宗遗志,未尝戮大臣,释勿治。 」此亦因伯温致误。 星变后同文狱究治如故,明年二月,犹詰问尚銖、李洵等、更遣吕升卿、董必使广南,寧有释大臣勿治之詔?曾布日录,星变后哲宗答曾布尝有此语,或伯温缘此致误也,今移入元符元年三月九日杖杀陈衍时。 同文之狱自缘无证验乃罢,与星变殊不相干,若谓因星变止绝追废之谋\则可【一四】,然他书初不如此说,今亦不敢去之。 新录削去旧录三段,今復存之,明知其诬谤,又何须削去。 其他皆倣此。 惇、卞亦不能遂行追废之谋\,犹欲尽诛元祐故臣,上问:「元祐人果如此乎?」盖疑其不然也。 京、惇答以反形未具,虽京、惇亦不能罗织,此天也。 上缘此因有释勿治之詔,而旧录不载,且移挚等已责遐方为京、惇语。 惜新录但削去不辨,今既存之,大□加刪润,庶后世有考焉。 按:挚等去年死,距今九十余日矣,朝廷那得不知。 所云已责遐方,尤恐未然,须更详之。 旧本云:三省言,究治取问所奏前皇城使张士良辞服。 士良以御药院官给事宣仁圣烈皇后,与陈衍更直宫中,掌文书。 衍主看详进呈,定其所降付;士良书其事于籍。 其所降付某处,其所从违某事,皆衍自与夺颁降,未尝以闻上听。 闻有臣僚奏请东朝还政者,衍輒詆之曰:「此不忠不孝之人也。 」匿其奏置柜中,不以闻东朝,亦不以闻於上。 及与吕大防往来,以合密赐大防妻,皆不闻上。 坤成节,北使朝见太皇,坐间痰发,扶掖坐殿后御阁,衍指挥帘外使臣依次第虚进酒上食至毕,外庭皆不知。 奏除范纯仁右仆射,召文彦博平章事。 於是翰林学士承旨蔡京、右諫议大夫安惇言:「臣等伏睹元丰八年,大臣辅立,內则选建亲近,以为翊赞;外则遵依法度,以定纪纲;上则请垂帘,权同听政,以固根本。 司马光、刘挚、吕大防等忘先帝厚恩,弃君臣之义,乘时伺便,冒利无耻,交通中人张茂则、梁惟简、陈衍之徒,猎取高位,快其忿心,尽变先帝已成之法。 分布党与,悉据要权,公肆詆诬【一五】,无所忌惮。 既而自知其罪终不可逭,深惧陛下一日亲政,则必有欺君罔上之刑,乃回顾却虑,阴连內外,包藏祸心,密为倾摇之计。 於是疏隔两宫,及隨龙內侍十人悉行放罢,以去陛下之心腹;废受遗顾命元臣【一六】,置以必死之地,先帝任事之人,无一存者,以翦陛下之羽翼;先帝之所治而得罪者,纵而释之,以立陛下之仇敌;先帝之所恶而弃者,收而用之,以植陛下之怨绚。 以王府为要途,以朝廷归私室,上下协比,同恶相济,意在不测。 天锡陛下圣智,沈机渊默,不言九年,侧身端拱,无毫釐之差,髃奸无以伺其隙,觽恶不能成其志,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此固不待指数而天下晓然易知也。 然髃奸交结,其操心危,虑患深,踪跡诡祕,世莫得闻,至於焚弃毁灭,无復考验。 前日虽已窜逐摈废,而奸谋\逆节盖未白於天下也。 臣等幸被詔旨,询究本末,乃於焚弃毁灭之余,得其情状,其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跡,过赵高指鹿之罪,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共弃,盖至今日,其恶遂彰明较著如此。 臣等窃观上项事节,大逆不道,跡状明白,揆之以义,讞之以法,死有余责。 所有陈衍罪在不赦。 亦乞更赐审问,正以国法。 」詔衍特处死,令广西转运\副使程节騳其刑。 徙士良羈管于白州。 先是,章惇、蔡卞痛詆垂帘,结中官郝隨为助,言於上,欲追废宣仁圣烈皇后。 自皇太后、皇太妃皆力爭之,上感悟,焚惇、卞所奏章。 隨覘知之,不悦,密语惇、卞,明日再上奏,坚乞施行。 上怒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庙乎!」以其奏抵地。 惇、卞不得已,请於雷州取宣仁殿御药官张士良付詔狱。 士良至,既以旧御药院告并列鼎鑊刀锯置前,谓之曰:「言有即还旧官,言无则就刑。 」士良仰天大哭,曰:「太皇太后不可诬,天地神祇何可欺也!乞就刑。 」奏至,不以惇、卞为直。 遂徙士良白州,押赴贬所。 旧录云:闻有臣僚奏请东朝还政者,衍輒詆之曰:「此不忠不孝之人也。 」匿其奏置柜中,不以闻东朝,亦不以闻於上。 及与吕大防往来,以合密赐大防妻,皆不闻上。 新录辨曰:宣仁遗詔大防:「欲释天下之重负,就东朝至燕闲,復辟以时,实吾之志。 」是臣僚前此未尝有请还政奏章,或有之,则宣仁在上,岂容陈衍藏匿。 又吕大防妻为国夫人,必岁时入朝三宫,如太皇太后赐合,容有不必闻上之理。 史官此言亦属诬谤,今刪去前件五十九字。 旧录云:奏除范纯仁右仆射,召文彦博平章事。 新录辨曰:宣仁进用大臣,岂至谋\及中官。 史臣妄意帘帷易欺,增重陈衍之罪,所以污讟圣母,不知无根轻发,不可以欺天下后世,今刪去前件十六字。 旧录云:先是,文及甫元祐五年以书抵邢恕,其书有「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 」及「以眇躬为甘心快意之地【一七】,可为寒心,其徒实繁,气焰可畏」等语。 於是詔恕缴元书。 书至,命京、惇究问及甫,盖以刘挚为司马昭,以眇躬为主上【一八】,其徒谓王巖叟、梁燾、刘安世、孙升、韩川等辈。 京、惇进呈,上曰:「元祐人果如此?」京等曰:「诚\有是心,然反形未具。 」上曰:「挚等已责遐方,若陈衍,朕亲见之,不可贷。 」故有是命。 新录辨曰:文及甫书乃六十四卷粉昆事,不当再录於此。 此事是宣仁圣烈事跡册中具载。 惇、卞欲废宣仁,哲宗怒,抵其奏於地。 遂追张士良于雷州,將胁成其狱,以逞余愤,士良不可屈而罢。 今云上亲见陈衍之罪,盖诬也。 刪去前件一百四十四字。 新录:绍圣元年二月七日,先是,元丰七年三月大燕中燕,延安郡王侍立【一九】,王珪率百官贺。 及升殿,神宗又諭王与珪等相见,復分班再拜称谢。 是冬,諭辅臣曰:「明年建储,当以司马光、吕公著为师保。 」神宗弥留,后敕中人梁惟简曰:「令汝妇制一黄袍,十岁儿可衣者,密怀以来。 」盖为上仓猝践阼之备。 神宗、太母所以属意於上者,確然先定,无纤介疑。 邢恕,倾危士也,少游光、著间。 蔡確得师保语【二○】,求所以结二公者而深交恕。 確为右仆射,累迁恕起居舍人。 一日,確遣恕要后姪光州团练使公绘、寧州团练使公纪,二人辞不往。 明日,又遣人招至东府,確曰:「宜往见邢舍人。 」恕曰:「家有桃著白华,可愈人主疾,其说出道藏,幸留一观。 」入中庭,红桃花也,惊曰:「白花安在?」恕执二人手曰:「右丞相令布腹心,上疾未损,延安幼冲,宜早定议,岐、嘉皆贤王也。 」公绘等惧曰:「君欲祸吾家。 」径去。 已而恕又谓后与珪为表裏,欲舍延安而立其子顥,赖己及惇、確得无变。 確使山陵,韩縝帘前具陈恕等所以诬太后者。 使还,言者暴其奸,再贬知隨州,寻窜新州。 刘挚拜左仆射。 恕坐党与謫降永州酒监。 绍圣二年,除恕待制、知青州。 章惇、蔡卞执政,谋\所以释憾於元祐旧臣者。 知恕险鷙,果於诞妄,又刘挚等已黜,方思有所逞,为確报投荒之怨,召为御史中丞。 於是日夜论刘挚、梁燾、王巖叟等谋\废立。 又造司马光送范祖禹赴召,有主少国疑,宣训事可虑等语,以实后属意徐邸之谤。 又教高士京上书,告王珪尝令高士充问其父遵裕侦太后之意欲谁立,遵裕叱遣,士充乃去。 又教確之子渭进文及甫廋语书,有「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等语,以斥挚等有废上谋\。 惇、卞起同文馆狱,使蔡京、安惇穷治。 於是时,中人郝隨日夜媒孽称制时事,眩惑左右,惇、卞交关牒议,奉行文书於外,作追废太皇太后詔,请上宣读於灵殿。 钦圣献肃皇太后、钦成皇后苦要上,语甚悲,曰:「吾二人日侍崇庆,天日在上,此语曷从出?且必行此,亦何有於我。 」上感悟,取惇、卞奏就烛焚之,禁中相庆。 而隨等不悦,明日惇、卞理前请,上怒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御殿乎!」抵其奏於地。 同文之狱,追逮后殿御药官张士良,胁以刀锯鼎鑊,无所得。 又適有星变,詔曰:「朕遵祖宗遗志,未尝戮大臣,释勿治。 」恕徒以詘於进取,极口造言仇执政以逞,適惇、卞用事,凶德参会,舍不利之谋\,无以激怒人主,废辱之几,上及於君亲,曾不以为忌,而尚何有於臣下之家?推跡谗口开祸乱原,虽江充、息夫躬,尚何以加?新录大抵用邵伯温辨诬刪修,惟桃著白华,及郝隨媒孽,及钦成亦同钦圣諫,哲宗焚奏,不欲入庙等语,皆伯温所不记。 新录既於宣仁传后□此,又於张士良贬白州时重出之,要当去一存一乃善。 邢恕以绍圣二年十二月自青州入为刑侍,四年正月改吏侍,五月权吏书,七月兼侍讲,十月迁中丞。 司马光坐宣训事贬乃四年四月十八日。 高士京上书乃四年二月。 同文狱起乃四年八月。 恕作此三事时,皆未迁中丞。 邵伯温记云先后稍差池,新录不考详,遂因之,要当改正。 张士良以绍圣元年二月二十二日与陈衍、梁知新罢御药,士良提点醴泉,任便居住。 六月五日,陈衍落遥刺,降左藏副使,添差监郴州酒税。 六月十二日皇城使张士良、皇城副使梁知新添差监潁州、亳州盐酒税。 六月十八日陈衍送白州编管,二年正月二十六日陈衍配朱崖军。 士良自绍圣元年六月十三日以皇城使监潁州税,其后不见再贬。 邵伯温云已编白州,误也,对狱,乃送白州。 新录称於雷州取士良,或得之,但不知何所据耳。 曾布三月辛亥日录乃在郴州,今附布录於后。 曾布日录:三月辛亥,布既论吕升卿、董必不可遣,是日晚间,梁燾卒。 布谓林希曰,早知此则不復力陈矣。 先是,绍圣初,蔡確母明氏有状,言邢恕云梁燾曾对怀州致仕人李洵言,若不诛確,於徐邸岂得稳便。 寻不曾施行。 既而因及甫、唐老事,蔡渭曰,惇云唐老事何足治,何不治梁燾。 惇遂检明氏状进呈,下究问所推治,究问所以问恕,恕云得之尚銖,遂召銖赴闕,銖所陈如恕语,云得之李洵。 又下洵问状,云实闻燾此语。 遂欲按燾而徙之。 自去岁因蔡硕言文及甫尝有书抵邢恕,云刘挚有司马昭之心,行道之人所共知,即下恕取及甫书,恕以闻,仍差蔡京、安惇置究问公事所於別试所,摄及甫詰之【二一】,曰:「得之父彦博。 」然终无显状。 京又令及甫疏挚党人约於上前,如龚原、孙諤辈皆是。 又以及甫言未可施行,谓挚等与陈衍等交通,有废立意。 乃召郴州安置宦者张士良鞫之【二二】,士良与衍同为御药,主宣仁閤中文字,而其言亦无显状,但云衍尝预知来日三省所奏之事,作掌记,与太母为酬答执政之语,太母垂帘,但诵之而已。 又言太母弥留时,衍可否二府事,画依画可及用御宝,皆出於衍,不以稟上。 既而狱终未决。 及甫时在西京,士良寄禁府司,虽议诛陈衍已定,而尚於绞斩有疑,殊可笑也。 刘挚曾孙芮,绍兴六年四月缴进其祖父跂建中靖国元年二月诉理其父冤事状【二三】,云蔡京乞废弃刘挚子孙,绍圣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进呈送三省,五月四日三省进呈讫。 刘跂辨诬录云:靖国元年二月二十日见安燾说,张士良內臣,狱中百端诱胁,並无虚说,人甚奇之。 又见韩治说,士良供通云別是一卷,与及甫不相干,但同在究治所耳。 累次见之未得,今就白铁班所居处见之,说自白州编管令过闕,既到城外,开封更监送军巡【二四】,寄禁半月日,忽夜送一处,帘前语问,先示以知而不告同罪条,又许以见闻赎罪,凡四五十日,却还白州。 问以及甫事乃不相干,跂更不敢復问。 "户部言,乞令吏部选差熟药所监官一员。
从之。
"新削。 "
枢密院言:「涇原路经□安抚使章楶奏,见修筑九羊谷城寨,有没烟前后峡、正原等处合行进筑。
其应干粮草材植及防城器具未备,乞务先办集,及候农隙日兴工。
」詔从之。
"楶初奏二月十七日丙午。 "又言,河东乞於府州民安丰寨外修筑第九寨,只是遮护府州部族人民耕种,堡寨不须团聚兵马。
詔河东经□司令知府州折克行,只用本州汉、蕃人兵,依上番例支给钱米【二五】,候有间隙日修筑,先令条画闻奏。
"四月十二日赐役兵,十七日毕工。 "
詔以宣德郎、正字朱长文卒,赐其家绢百匹。
户部言:「欲將应府界递年认定应副在京税斛,令司农寺置籍拘管,及令府界提点司夏秋具合科色数目去处关本寺【二六】,令受纳官司供纳讫收附,一面关报府界提举司,检点类聚,申司农寺鉤考讫,保明申部覆行驱磨。
如不足,依条施行,於次年补足。
」从之。
"新无。 "
陕西都转运\司言,乞今后应川路州军起发到发副本路绵绢,如有偽滥不堪,其元买纳处当职官吏,许从本司移文所属转运\司取勘具案闻奏。
从之。
"新无。 "
权户部尚书□居厚言:「乞今后令提点坑冶铸钱司据江、池、饶、建州合用铜每年支拨足备。
若应副不及九分,即依鉤考上供钱帛法,从本部委不干碍官司勘决人吏。
闕数稍多,本司官亦量事理申奏,乞从朝廷指挥。
其欠数限次年春季补足。
」从之。
詔:「雄州榷场不依样纳布,监司降一官,通判展二年磨勘。
北客已般到布,令减价收买。
今后不如样者须退回,如违,重行停替,监司常切觉察。
霸州等处榷场並依此施行。
」北客所市布【二七】,岁充军人冬装。
景祐以前,布极厚重,自后榷场因循,一岁不及一岁,近年以草织成如鱼网状。
昨酌中取元祐初布为样,比旧已极不堪,而主者尚不肯遵依,受如故。
□安持等皆言当且姑息,转运\司又以不买布则当支见钱,故利於博买,以此上下相蒙,不肯如朝旨施行,故戒之。
"此据布录戊午日事附见,当考。 安持以绍圣三年十月帅真定。 "庚申,涇原路经□使章楶言:「归顺部落子都囉漫丁等称,西贼\点集大兵,已到没烟峡口。
虑旦暮入寇,难以枝梧,已牒环庆、秦凤经□使依先降朝旨策应,乞更赐指挥。
」詔:「逐路经□司候见涇原路关报,立选將佐人马前去策应,毋致闕事。
其余合牵制路分,亦令照会。
仍令涇原路经□司密切审问都囉漫丁等投汉情实闻奏。
」
枢密院言:「去年累降朝旨,令熙河兰岷路经□安抚都总管鍾传、秦凤路经□安抚使陆师閔会合进筑顛耳关。
续据鍾传奏,乞会涇原、熙、秦三路兵马进筑天都,遂依所乞。
传等奏乞且各於本路进筑;又奏乞相度青南纳心,或从近自顛耳关进筑。
继请知通远军康谓、通判李深勾集招人甲头,广募弓箭手等,称包得浅\井、癿罗、和市等处,其地利不异收復定西及兰州。
预先於浅\井及斯伯勒川各置城寨,逐处皆有甘泉,最宜养牧【二八】,及秦凤於巴经谷增置一寨;及总领逐路人马至浅\井会合,本川土脉膏腴,井泉甘美,已破土修建。
於次日奏称,浅\井泉源不壮,及与陆师閔议,欲同筑伽罗古城;既而又称审问得本路诸將,皆称水源伏流【二九】,势难决引,恐难成进筑事,牒陆师閔那回兵马,传回定西相度,只用熙河事力进筑。
顛耳关等事,鍾传前后奏报反覆异同,其所陈失实,若不重行降黜,无以惩戒。
其康谓、李深及走马承受满志行,亦合行遣。
」
詔:「鍾传特落集贤殿修撰,降为通直郎、权管勾熙州、兼权签书熙河兰岷路经□安抚都总管司事。
陆师閔降为朝散郎,落集贤殿修撰;充直祕阁。
康谓、李深、满志行各特追降。
因熙河路赏功所转官减年等仍並不用□法,內满志行冲替。
」
初,辅臣皆言传措置乖谬,当黜降,章惇便欲罢之。
曾布曰:「且削职令管勾签书帅司事。
」上以为然。
"十三日陆师閔改命。 十六日传又降。 十九日满志行改命。 二年三月二十三日,陆师閔等再责。 鍾传本传云:筑顛耳关赐名会通,已而坐议异同,筑浅\井不成,褫职降秩。 祐圣邸报云:据密院奏【三○】,勘会鍾传奏乞进筑去处,有违朝廷累降指挥,显属轻易举动,反覆异同不当,其逐次奏报,各有诞妄不实;及陆师閔一向依隨,並无措置;若不重行降黜,无以惩戒。 康谓、李深亦是预议之人,及隨军走马满志行並无奏报,理合行遣。 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並且在逐路责其后效。 內鍾传特落直龙图阁,降通直郎、主管熙州、兼权签书熙河兰岷路安抚都总管司公事。 陆师閔特降一官,落集贤殿修撰,充直祕阁。 康谓、李深、满志行冲替,係公罪事理重,余差遣依旧。 除逐人降官、落职及差遣,并追支赐別降指挥外,其满志行冲替并追减年,及不用□法,并康谓权熙河兰岷路都监、权知通远军。 布录:三月癸丑,鍾传奏率秦师进筑浅\井,本无朝旨而传擅为此举,以二十九日已下手,不可遏,亦不答,但进呈讫。 戊午,同呈边报,鍾传、陆师閔奏,进筑浅\井以无水泉而罢。 又欲移筑癿罗,而水亦伏流不可引决、恐难成筑事,已牒师閔领秦师还秦,传自以熙河事力进筑。 顛耳关乃朝旨素令筑之处,二府皆言其措置乖繆,当降黜,章惇便欲罢之。 曾布曰,且削职令管勾签书帅司事。 上以为然。 布曰,俟详其罪状,后日进呈取旨。 "
枢密院又言:「环庆路经□司奏,鈐辖张存统制人马进筑西盠□新寨,有西蕃大首领李讹□將妻男并人户约千人、牛羊孳畜等归附。
又走马盖横奏,收到李讹□手下投来共二千七十人,牛马羊驼四千五十。
西界部族见首领归汉不輟,节次投降。
按讹□係蕃中老將,习练边事,素多智计。
將全家及部族归汉,即西贼\困敝,上下离心,灭亡不久。
况诸路近入进筑城寨,逼近西人住坐巢穴,逐路必有愿欲归汉之人。
」
詔:「李讹□特除宥州刺史、充环庆沿边兼横山至宥州一带蕃部都巡检使。
仍令环庆路经□司依元降条格给与金带,通格內合赐银绢钱,共特赐钱四千贯,银绢各三千匹两,及相度优给与田土住坐,并优以恩意抚存待遇,无令一行上下部族小有失所。
其一行人除依格支赐外,內合补名目者,速具等第奏,当议格外优与推恩。
并陕西、河东逐路经□司乘此事机,具李讹□投汉事状及朝廷待遇存□次第,多方传达信息,招诱近上首领携挈部族归投,或乘伺闲隙出师討荡,迫令归附。
仍严戒兵官將士不得杀戮老小妇女,如生获到人口,並依先降指挥优与酬赏。
即妄杀老小妇女,亦当重行断遣。
」"十九日赏张存。 二十五日讹□改名。 李公裕作孙路墓志云:虏有李讹□者,勇而有谋\,对环庆为监军。 且內寇不除,朝廷患之,公建议愿以谋\取之,计日可得。 乃使人諭讹□曰:「汝失安疆,在汝国所系甚大,汝主欲擒汝而戮之,乃欲以鼠窃之微劳,赎失地之大罪,盖已疏矣。 吾若遣人以利害问而主,汝得生乎?吾度汝可用,欲以为篱落,故未忍也。 汝自计当如何?」因出敕牓示之。 讹□感,乞以其觽八百人降。 上喜,进龙图阁直学士,赐予特厚。 路自宝制加龙直在三月九日。 "
环庆又乞锦\袄\子,准备赐降人。
特赐红锦\一千,青锦\二千。
辛酉,工部言:「乞文思院等处工作合雇人入役者,具人数单于监门官,点名放入。
委监官检察功程及造到名件,仍各置历,即日钞上结押,每旬申少府监点检。
违者各杖一百。
」从之。
"新无,可削。 "
刑部言將铜钱出雄霸州、安肃广信军北梢门,并过鲍河入两地供输地分等法。
从之。
"新有,亦可削。 "
壬戌,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申王佖加守司空,改保平奉寧军节度使。
平江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端王佶加守司空,改昭德、彰信军节度使。
朝散郎、直祕阁、知潭州张舜民为直龙图阁、权知青州。
"十六日罢。 "
枢密院言:「去年累降朝旨,令诸路期约,乘西贼\未能点集之时,出其不意,前去討荡,渡河深入,直擣贼\巢。
后来诸路各行进筑,未曾同时举动。
缘西贼\去岁不熟,今来春深,正是人饥马瘦,上下离贰,事力困弱,不能点集。
又诸路进筑各有次第,可以期约併兵深入覆贼\巢穴之时。
」詔:「吕惠卿、孙览、章楶、孙路、陆师閔、鍾传详此,候进筑城寨毕日,人马歇泊,豫选统制官、將佐、使臣,及分擘队伍,整齐战具,计置粮草,乘西贼\未能点集之际,相度机会,互相关报,期约兵马,去至兴、灵以来,破荡贼\巢。
务在措置精审,决保万全,方得举动,不得轻易败事。
」时执政议遂欲合诸路兵取兴、灵,知河东孙览曰:「兴、灵未可取也。
」乃移书二府,具言兴、灵非余力可下。
且曰:「兴、灵之举,曩尝闻余议於相君矣,要使陕西不知用兵而以岁月下之,窃私美至计长策无已。
而今反欲速,何耶?」不听。
更上疏论其事,二府怒,览寻坐责。
"览降职在五月二十九日。 此据毕仲游墓誌。 仲游云,曾布怒,寻以扰夺职。 按:章惇实当国,赏罚岂听曾布,仲游殆偏辞耳,今□刪润之。 然据布录,其怒览者实布也,更详之。 "
詔秦凤路经□安抚使陆师閔特降一官,余併依旧。
今月十一日落集贤殿修撰指挥,更不施行。
先詔秦凤路以兵將会合熙河路人马进筑城寨,其应进筑事並听鍾传措置,而师閔削职太重,故有是命。
"十一日布录又云,师閔於进退不专,但以素有癿罗之议,故并康谓、李深皆降官而已。 二十四日癸酉,陈次升乞再责师閔等,次升不知进筑事不在师閔,上云已諭之。 "
尚书省言:「太常寺与閤门修定刈麦仪:车驾出,將至耤田门外,礼部、太常寺官、耤田令迎驾起居讫,赴殿下,西向侍立。
上御思文殿,宰臣以下依次分东西升殿侍立。
刈麦人员以下起居讫,各执器用排立,候閤门使诣御座前承旨,临阶传付有司。
刈麦讫,揉取麦粒约合用,以黄绢袋封贮,置於腰舁,覆以黄帕,耤田令引诣殿下,北向投进。
內侍降阶取麦,进呈讫,付有司,閤门使御前承旨,临阶宣付耤田令,付有司变造礼食,以俟荐献宗庙,耤田令授讫,再拜退。
俟乘舆次赴插稻綵殿,降舆升御座,插稻人员起居讫,閤门使诣御座前承旨,临阶传付有司,兵士一人驾牛一具,以水碌轴自稻池西南角下【三一】,往来讫,於东岸上出,一次插稻讫。
上降座,退幸玉津园,如閤门仪。
秋刈禾准此。
」从之。
注释
【一】大抵积此等小事「积」原作「指」,据阁本及文义改。
【二】邢恕安惇辈皆重足一跡「跡」原作「时」,据阁本改。
【三】臣愚欲望圣慈详酌士广等四十七人所定「所」字原脱,按上文有「士广等四十七人所定」,今据补。
【四】或王巩所见得之「见」,阁本作「记」,於义为优。
【五】是去年冬李清臣事「李」原作「季」,据阁本改。
【六】韦子川一带耕种地土「土」原作「上」,据阁本改。
【七】及沿边按抚司并极边城寨有边事「按抚司」疑当为「安抚司」。
【八】告人与都虞候「都虞候」,阁本作「將虞候」。
【九】詔昭化军节度使「昭化军」原作「开化军」,宋无开化军,据阁本改。
【一○】掌文书「文书」原互倒,据阁本、活字本、长编记事本末卷九一宣仁垂帘及下文乙正。
【一一】內则选建亲近「近」原作「臣」,据阁本及下文改。
【一二】公肆詆诬「肆」原作「私」,据阁本及上引长编记事本末改。
【一三】所有陈衍罪在不赦「陈」原作「臣」,据上引长编记事本末及下文改。
【一四】若谓因星变止绝追废之谋\则可「止」原作「上」,据阁本改。
【一五】公肆詆诬「肆」原作「私」,据阁本及上引长编记事本末改。
【一六】废受遗顾命元臣「遗」字原脱,据上文及文义补。
【一七】及以眇躬为甘心快意之地「眇」原作「渺」,据阁本、活字本及宋史卷二○○刑法志二改。
【一八】以眇躬为主上「眇」原作「渺」,据同上书改。
【一九】延安郡王侍立「延」原作「定」,据阁本、活字本及宋史卷一七哲宗纪、卷二四二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改。
【二○】蔡確得师保语「蔡」上原有「闻」字,据阁本、活字本刪。
【二一】摄及甫詰之「詰」原作「语」,据阁本及文义改。
【二二】乃召郴州安置宦者张士良鞫之「郴州」原作「彬州」,按宋无彬州,「郴」、「彬」形近而鬭,今据阁本、宋史卷四六八陈衍传及下文改。
【二三】绍兴六年四月缴进其祖父跂建中靖国元年二月诉理其父噃事状「跂」原作「跋」,按刘挚子跂有辩诬录,宋史卷三四○刘挚传言跂「伏闕诉及甫之诬」,今据下文改。
【二四】开封更监送军巡「更」,阁本作「吏」。
【二五】依上番例支给钱米「番」原作「蕃」,按唐宋时期,役人有番上制,今据阁本改。
【二六】及令府界提点司夏秋具合科色数目去处关本寺阁本「色」下有「类」字,是。
【二七】北客所市布「市」原作「中」,据阁本及文义改。
【二八】最宜养牧「牧」原作「收」,据阁本改。
【二九】皆称水源伏流「伏」原作「復」,据阁本及下文改。
【三○】据密院奏「据」,阁本作「枢」。
【三一】以水碌轴自稻池西南角下阁本「下」下有「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