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祐六年二月尽其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百五十五
帝号 宋哲宗
年号 元祐六年"辛未,1091"
全文
二月庚寅朔,左朝散大夫、宝文阁待制、守户部侍郎苗时中卒。
"政目在九日。 "
是日经筵,吴安诗侍讲【一】,冯京初赴侍读。
宰臣、执政俟读官毕,起诣御前奏事,申敘所讲、所读之事有未尽,或可以因古讽今者,从所请也。
前此尝已面奏欲如此,盖执政数年间未尝闻上德音。
上渊嘿谦靖,同听之间未肯出语可否,唯於经筵可以讲学问之事,庶有闻也。
今日所申论,乃仁宗諭宰执以內降事,令中书、密院、执政守条詔,明有法者不得更取旨。
讲官讲孟子不为管、晏事。
"此用刘挚日记增入。 "
辛卯,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刘挚为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龙图阁学士、御史中丞苏辙为中大夫、守尚书右丞,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王巖叟充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按:吕大防政目及刘挚日记,苏辙、王巖叟並以二月二日除执政,实录乃係巖叟于四日,本纪因之,误也,今改正。 刘挚自记云:「前月二十四日有所问,挚对以元祐以来,政事虽有更张,臣僚虽有进退,皆天下公议,顺人心者。 若异时之是与非固不能保,然自有公论也。 今不若引用正人,布在近列,以辅佐主上,维持善政,如此而已。 若用小人在左右,则异同纷纷,何待后日也?因以数人可保者附奏,而辙、巖叟与焉,遂与挚並命。 挚不负天地神明,听上所择耳。 」吴敏中按【二】:见闻录,范元章言,元祐间冯当世以宫使至京师,亦时相意,已而改命刘莘老。 此事当考。 按:冯京以此六年正月十一日辛未除中太一兼侍读,五月六日甲子除南宣徽、判陈州,二十二日庚辰免判陈州,仍以南宣徽充中太一,明年遂致仕。 "监察御史徐君平前奏新差权发遣开封府推官孙賁,昨知开封县所为不法,及知真州秽滥匿哀等事,未蒙施行。
賁到任不数日,自请外补,召,近詔差知和州,而训辞不由內出。
且远召而来,无故而去,亦朝廷所宜惜也。
詔孙賁差知和州因依札下吏部。
癸巳,龙图阁学士、御史中丞苏辙为中大夫、守尚书右丞,龙图阁学士、吏部尚书苏軾为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承旨邓温伯为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先是,温伯撰兴龙节祝寿词,用负黼扆、凭玉几等字【三】,殿中侍御史岑象求劾温伯非所当用以祝寿。
象求差入別试所,侍御史孙升继论之,章三上。
寻有詔,復召朱光庭为给事中,刘安世为中书舍人。
及除苏軾吏部尚书,太皇太后諭执政令兼承旨,对以承旨今有人,问为谁?对以温伯。
欲俟軾至,別降指挥。
已而苏辙除尚书右丞,故即命軾为承旨,而温伯有是命。
辙言:「臣幼与兄軾同受业先臣,薄祐早孤,凡臣之宦学,皆兄所成就。
今臣蒙恩与闻国政,而兄適亦召还,本除吏部尚书,復以臣故,改翰林承旨,臣之私意,尤不遑安。
况兄軾文学、政事,皆出臣上,臣不敢远慕古人举不避亲,只乞寢臣新命,得与兄軾同备从官,竭力图报,亦未必无补也。
」不听。
翰林学士范百禄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龙图阁待制、权礼部尚书赵彦若为翰林学士,天章阁待制、枢密承旨赵君锡为御史中丞。
左司諫兼权给事中杨康国言:「中书省送到画黄,苏辙除尚书右丞。
臣伏读数四,为陛下深思远虑,且疑且惧。
未测陛下选用执政之意,將欲垂衣拱手,坐享安静乎?常欲烦□圣聪,汨汨而不已乎?必欲安静,则不宜用辙,盖与今执政相暌矣。
臣愚以谓暌乖不共事,睚鴺不同室,其势然也。
故自圣朝祖宗以来,官吏之有嫌隙不和者,率许相避。
盖其情终不可以强同,而適足以败事故也。
且以近事言之,昨贾易怀州上谢表,言苏辙持密命以告人,志在朋邪而害正。
后易为殿中侍御史,辙为御史中丞,不可以同处台中,朝廷遂罢易,出为淮东提刑。
如此之类甚觽,不可缕陈。
近日中书侍郎傅尧俞,同知枢密院事韩忠彦因理会职事,而辙弹奏尧俞等,以谓无礼无仪,见欺自解,欲擅威权,互相纷爭,而又旁及吕大防、刘挚、苏颂。
当时士论不平,皆谓弹奏不当,致使尧俞等居席不安,紊烦天听,乞解机务。
幸赖陛下体察,宣押尧俞等依旧供职。
弹墨未干,遽擢辙与尧俞等同参大政。
且辙与易台中尚不并处,况庙堂之上,动系天下安危,岂可与尧俞等共事哉?有此未安,所系甚大,所有画黄未敢行下,谨具封还。
伏望陛下再三反覆思之,精赐裁处。
」贴黄:「况辙天资很戾,更事不久[四],自长宪台,前后言事多不中理,若使同参大政,必致乖戾,紊烦圣听。
更望陛下深思,追寢新命,则天下幸甚。
」"编类章疏係二月初三日。 苏辙弹傅尧俞、韩忠彦章,已见去年十一月。 【五】"
詔范祖禹侍读【六】。
詔宗室士俔特追魏国公,依法別定承袭之人。
坐以倡女为妾也。
"士俔谁子,当检附。 "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昌州刺史张守约卒。
甲午,右仆射刘挚朝於垂拱殿,立新官班。
退,入第一表,免恩命。
遂还家,以札子奏云:「今日依宣旨已入朝,所是供职,缘见方辞避,不敢赴省,见居家以尽臣子辞逊之礼。
」前例,宣麻后即入省,挚以谓未受命先治新官职事,又一面辞免,皆非是。
故且辞免居家,以听否可,俟受讫,虽未谢【七】,可以入矣。
觽颇以为是。
內降监察御史徐君平论王巖叟,及新除尚书右丞苏辙论杨康国二章,付三省。
君平言巖叟才不足以不次用之,指其向日缴邓温伯制非是,贾易之徒相继去而独留,是出处不明,诬善人,是罔上,乞因其辞免从之。
刘挚以为君平温伯之所与,而不知巖叟昨缴词头时在舍人院,非有言责,止可封缴而已,难责以继论,又难责其去也,巖叟今日之进,诚\稍超峻,然以人物言之,不次不为过也,君平意异,故有此作。
辙言:「杨康国指臣谓昨者不合弹傅尧俞、韩忠彦,又旁及吕大防、刘挚、苏颂,此乃是庙堂之仇【八】。
於法官吏有嫌当避,臣之新命决不敢当;而康国昨尝申救傅尧俞、韩忠彦,是结私恩,不可不治其奸邪。
」挚谓辙此章不作可也。
乙未,提举河北盐税司言:「请自今许令商贾以所贩盐,於有监官处所属场务【九】,依条例输纳税钱。
召本处等第人户,委保出给小引,量所卖处人烟、地里远近、盐数多少,给凿日限,毋得过三十日,搬运\赴无监官镇店从便货卖,依限勾收元引。
」从之。
初,河东经略安抚使滕元发言,请自元祐二年后卖到盐数【一○】,与熙寧中课额比较,取酌中一年为法。
寻下河东转运\司及河东、陕西措置矾\事所同相度,欲將代州管界卖盐年额,先除去元祐元年所增斤两,仍於旧额內量减零数,每年以八十五万斤为卖盐祖额【一一】,应所管界內外场务,並於旧额上据斤两多少,均匀裁减。
从之。
"元发五年五月二日已自太原改扬州【一二】,不应此时犹带河东,旧录必误,新录因之,当考正。 "
丁酉,詔高丽进贡,特赐银器五千两。
"政目云高丽回赐別银五千。 "
户部言:「请诸路转运\司管当帐司兼管当本司文字官,职事繁冗。
乞比类选人充提刑司检法官、州学教授及监当场务,给驛料。
」从之。
专切提举出卖解盐官孙迥言:「请西京、河阳、郑州并管下逐县並非本司所差官卖盐地分,其巡检、县尉等自来所获犯人並送所属州县断赏。
窃恐不依条法,请令西京、河阳、郑州並管下逐县断赏有不如法,並依本司见管卖盐州县条例按劾。
」从之。
己亥,詔文武官有犯同案,事干边防军政者,令刑部定断,申尚书省,仍三省、枢密院同取旨。
从苏辙为御史中丞时所请也。
"去年十一月五日,又十二月末。 "
庚子,于闐国、拂林国遣使入贡。
辛丑,詔三省,集英殿试举人权罢春宴。
詔少府监,见计料造皇后重翟等车六乘,其罢之。
"御集。 "
詔以富弼预配饗功臣,其遗表恩泽特许奏异姓一人,余人毋得引例。
弼子绍庭请奏甥,故有是詔。
殿中侍御史岑象求言:「王安礼平生猥滥,至老不悛,典领雄藩,为恶尤甚。
近褫职名,若及一年还復仍旧,於安礼曾无少损。
伏乞放归田里,或安置散官,仍乞將京东路容庇安礼监司悉加降黜。
」詔王安礼特展一期检举取旨,京东路转运\使王同老知齐州,副使范鍔知蔡州,提点刑狱刘赛罚金十斤。
枢密院上冬教保甲敕。
詔行之。
夔州路转运\司言:「本路军监所产盐,有詔立定分数,应副支还熙河路入中钞凭。
缘逐处自来別无见盐依入中先后支还,其商贾常候三五年间方得请盐。
伏见熙河入中射请大寧监盐係立限十年,请將三路、熙河路等处入纳钱银粮草,射请本路开达忠万涪州、云安军六处盐钞,並依大寧监年限施行。
」从之。
故左班殿直余宪特赠左藏库副使。
以死事也。
"何处死事当考。 "
詔內外差遣及本等改易者,止给敕,无告。
"政目十二日事。 "
是日,苏辙、王巖叟皆押入,隨班奏事。
壬寅,江、淮、荆、浙等路发转运\司言:「请博易糴买纲运\斛岗并糶卖人,並许人告捕断罪外,每获不及一石,赏钱三贯,一石五贯,每石加五贯,至五十贯止。
」从之。
癸卯,宝文阁待制、知庆州范纯粹为户部侍郎,左司郎中章楶为直龙图阁、权知庆州。
"章楶本传云:「时朝廷戒边吏毋得外侵,夏人繇此骄横。 比入寇,乃更斥葭芦、安疆等四砦予之【一三】,使归我永乐之人。 楶奏夏人不知义,惟嗜利而畏刑,不稍惩革,边未得寧也。 古者诸侯有罪,贬爵削地,甚则六师移之。 今既惮用兵,宜稍收入其土疆,如古削地之制。 举西人之师,止当我一路,请詔诸道豫具版筑,俟一入寇,即诸路皆出师,择要地而置城砦。 彼虽猖獗,壤地褊小,不过一再举而势蹙力窘矣。 又请復安疆砦以固吾圉,招部族以离其觽,及遣间谍,设方略。 时伺利出討,斩获甚觽。 贼\不知我师所出,並边部族不敢寧居。 」今附七年十月十二日贼\围环州后。 "
甲辰,新除给事中朱光庭辞免除命,尚书右丞苏辙与同列议,欲如所请,签书枢密院事王巖叟曰:「用忠实所得多。
又垂帘之初,光庭排邪助正甚有力,岂可弃?」乃降詔不允。
丁未,左司諫杨康国奏:"编类章疏六年二月十八日。 "「臣僚累具弹奏尚书右丞苏辙不可为执政者,其事有六,至今未蒙听纳。
臣自惟遭遇陛下,不以臣不肖,擢臣置之諫垣者,度陛下必欲激臣懦衷,使之夙夜恐惧,日思所以图报也。
今豺狼当路,奸恶在朝,臣若持禄取容,畏惮缄默,不为陛下言之,则是臣有负陛下任使矣,臣何面目復见陛下乎?此臣所以寧犯顏,竭忠而死,不愿箝口,持禄而荣。
万一开悟圣聪,屏去奸恶,使朝廷清明,听断无惑,召来和气,天下大安,岂独愚臣惓惓之望,朝论上下,端人正士,以朝廷为忧者,莫不有此望也。
辙有六事而陛下不以为过,此恐陛下以辙兄弟並有文学,所以眷奖之厚而用辙之坚也。
果如此,则尤不可也。
陛下岂不知王安石、章惇、吕惠卿、蔡確亦有文学乎?而所为如此。
若谓辙兄弟无文学则非也,蹈道则未也。
其学乃学为仪、秦者也。
其文率务驰骋,好作为纵横捭闔,无安静理致,亦类其为人也。
比王安石则不及,当与章惇、蔡確、吕惠卿相上下。
其所为美丽浮侈、艳歌小词则並过之,虽辙亦不逮其兄矣,兄弟由此故多得名於戚里、中贵人之家。
其学如此,安足为陛下谋\王体、断国论,与共缉熙天下之事哉!王安石以文学进,而天下扰扰,此陛下之所知也。
当时吕诲大奋忠义,屡疏安石,谓乱天下者必此人也,又曰必无安静之理,皆果如其言,此亦天下所共知也。
陛下若悦苏辙文学而用之不疑,是犹又用一安石也。
辙以文学自负,而刚很好胜,则与安石无异矣。
安石进而韩琦、富弼、司马光不能並处,相继罢去,何哉?盖趋向不同而所见者异也。
正人皆去,故安石得以援引同类,则吕惠卿、章惇、蔡確接跡居廊庙,故天下扰扰,此亦陛下之所知也。
今陛下顾辙之厚而用辙之坚,臣恐宰执之间,自非贪荣苟禄,有如韩琦、富弼、司马光之人,不能与辙並处,有相继而去者矣,又况復有睚鴺者乎!则辙於私计得行,援引朋邪,又如安石之引惠卿、惇、確共处庙堂,则天下之事又不可知也。
此皆治乱所系,非同寻常弹奏庶官违法害公之事而已。
臣今所言,上可以系朝廷安危,下可以系生民休戚,此事甚大,不可不虑也。
臣是以忘身捐命,不避祸患而为陛下言之。
惟望陛下深加省察,断自宸衷,检会臣前后章奏,降付三省,早赐罢辙,则天下幸甚。
」
集贤校理、祕书郎陈察为太常博士。
辛亥,詔:「已令供备库使、诚\州刺史杨昌达【一四】知诚\州,供备库副使杨昌寿同知诚\州。
自今知州闕,迁同知州充,无,即以前知州子孙充,同知如无子孙【一五】,即令新知州选择前知州族內忠顺协力之人。
其同知州闕,即以前同知州子孙充,如无子孙,令知州於同知州族內选择忠顺协力之人。
令荆湖北路都鈐辖司遇有闕即保明以闻。
」"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可考。 "是日,辅臣延和殿奏事毕,右仆射刘挚留身曲谢,因劝上以勤於学,髃臣累年未闻德音,方垂帘之时,陛下谦嘿固甚盛德,然於经筵宜频有询问,將逐次所讲所读之书宫中详阅;或有议论,即明日见经筵官访问,再令进说,所贵讲学之道日益圣德。
签书枢密院事王巖叟奏事罢,留身曲谢,太皇太后諭曰:「知卿材望,故不次用卿,更宜尽心,以报朝廷。
」巖叟进曰:「臣久去言路,不得□对清光,今欲小陈区区,幸垂听。
」问:「何事?」巖叟曰:「陛下听政以来,纳諫从善,凡所更改,务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静,百姓无怨叹之声。
此成效也,愿信之不疑,守而勿失,则宗社千万世之福也。
但愿每於用人之际,更加审察,盖邪正难辨,辨之一差,治乱所系。
固有外与觽同而中怀异趣,不以今日之事为然者,惟伺间隙,以幸反覆,此等不可一日容於朝。
」太皇太后曰:「此事裏面常说与官家,只为官家未苦理会得,卿更说与官家。
」因少进而言曰:「陛下今日进圣学者,正为要理会邪正两字。
正人在朝廷,朝廷安,人君无过,举天下有治平之理;一邪人进,朝廷便有不安之象。
非为一人遂能致此也,盖其类应之者觽,上下蒙蔽,人主无由得知,不觉养成祸患耳。
」太皇太后甚然之。
又进曰:「或闻曾有以君子小人参用之说以告陛下者,果然如此,乃误陛下之言,不可听。
君子小人无参用之理,圣人惟说君子在內、小人在外则成泰,小人在內、君子在外则成否。
小人既进,君子不肯与小人爭进,惟自引去。
君子既去,小人竞进,则危乱之基也,不可不谨,陛下当用心於此。
」太皇太后曰:「会当得。
」巖叟乃退。
"张舜民因巖叟系年录誌其墓云:六年二月,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公力辞,詔遣近侍促之视事。 曲谢延和,太皇太后諭曰:「知卿材望,故不次进用。 」公逊谢,既而进曰:「陛下听政以来,纳諫从善,务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静,愿信之勿失,则宗社千万世之福也。 用人之际,望更加以审察。 邪正难辨,辨之少差,治乱所系。 」又少进而言曰:「陛下今日进圣学者,正欲理会邪正两字。 正人在朝,则朝廷安,人君无过,举天下平治;邪人一进,则朝廷有不安之象。 非谓一人便能如此,乃其类应之者觽,上下蒙蔽,人主无由得知,不觉养成祸患耳。 」二圣然之。 公又进曰:「或闻有以君子小人参用之说告陛下者,不知果有之否,此乃欲深误陛下也。 自古君子小人无参用之理,圣人惟说君子在內、小人在外则成泰;小人在內、君子在外则成否。 小人既进,君子不肯与小人爭进,自然稍稍引去。 君子去,小人竞进,则危乱之基也,此际不可不察,幸陛下常用心於此。 」"
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邓温伯称疾臥家,固辞新命,五上章乞补外。
癸丑,三省进呈,降詔不允。
初,王巖叟劝刘挚,可因温伯自请,遂出之。
挚曰:「待与渠,当恶其意。
」为吕大防右温伯故也。
会大防謁告,挚携以进呈,既,復携以下。
及大防出,始同进呈,皆相顾不言。
傅尧俞独进曰:「欲且依前降指挥。
」乃卷之而退。
先是,巖叟又移书督大防,挚及尧俞等答曰:「敢不以身任之。
」然卒不果。
"五月十八日。 "丙辰,大理寺言:「因举官缘坐已经恩者,如罪人不该原减,听减一等;若再会恩,从原减法。
罪人该特旨及於法不以赦降原减者,举主自依赦降。
」从之。
丁巳,左朝请大夫张公庠为提点京东西路刑狱,寻罢之,与知州差遣。
坐前知深州,公使库违法也。
"公庠罢提刑在四月六日【一六】,今并书。 "
西蕃阿里骨男都军主溪邦彪籛为化外庭州团练使,邈川首领、瓜州团练使温溪心男巴温为化外胜州刺史,同管当邈川部族,月等第支茶綵有差。
仍令范育告諭阿里骨,使知优恩;及諭温溪心,阿里骨屡欲召汝父子离邈川上青唐,朝廷特与巴温除官,以破阿里骨奸谋\之意。
"正月二十四日有此议,今乃行之。 元祐四年正月,邈川温溪心男推恩,妻封县君。 六年五月,阿里骨遣温溪心入贡。 陇右录云:「溪巴乌者,唃廝囉兄扎实庸咙之孙、扎实庸咙子必嚕匝纳之子也。 溪巴乌有深识,初避祸居河南,后益西走,依隆博部。 」又別出大酋温溪心,注云:「温溪心,仁温布之后,世有邈川地【一七】。 」又云:「阿里骨疑大酋温溪心,被囚在七年八月。 」盖溪巴乌自別一大酋,而温溪心子亦名巴温也。 "
讲筵所言:「奉旨进汉唐故事及史记事,其间可观事跡多已录进,请將稽古录节次进呈,以代汉唐故事。
」詔依前旨进故事。
"五年七月十八日。 "
是日,辅臣对于延和殿,同问两宫圣安。
候奏事已,密院退,苏辙面奏云:「臣闻諫官论臣不已,昨日又闻备录奏状申三省。
臣望轻德薄,不可以任执政,臣欲乞一外任。
」諭曰:「言官之言皆不当,切勿轻入文字。
」并进呈徐君平状,云:「言事无状,乞赐黜逐。
」諭曰:「与一外任,并杨康国亦与外任。
」辙再奏言:「决不敢贪恋恩赐,取辱天下,今日更不入省。
」退,留身论事。
挚先与大防议同留,及节议康国所备录事六状,大要与初状同,意谓辙刚很自任,曾论觽执政,不可使之共政,恐怀疑相倾,傅尧俞、韩忠彦办理断案事,尧俞不直,而辙劾二人,有二章,又因及挚辈。
此盖言者常事,遂以为仇,非也。
又言曾受张方平赠遗,今乃举王巩,报其私恩。
又言不合弹王覿、朱光庭,不合乞弃质孤、胜如二堡,欲表裏赵□。
又云辙他日必为王安石之乱法度,引奸邪。
又云决辙去留,不可谋\於宰执,盖其间恐有曾误陛下谓辙可任者,有以嫌疑自处者,有怀利心不肯忤陛下用辙之意者,今须出於宸断。
大燍如此。
內论二堡及王、朱事,觽议以为得之,他皆无理。
方軾、辙困於流离,方平爱其才,有所资助,此天下之义也,岂可以为货取也?軾、辙之所取,非若方平者亦不可受也,此论鄙哉!具以其事奏之。
諭以为然。
挚又奏:「果辙曾言及臣等,今便以为仇,臣等虽浅\陋,未至如此,以辙为王安石,此则事不相类。
又康国云恐觽执政畏避辙强,相引而去,天下之事又不可知,亦无此理。
」諭曰:「与一平平外任。
」再奏曰:「康国之论虽过,而其心亦忠谅,愿少□容,只与一在京差遣,并徐君平亦待移动,皆罢言路也。
」俞之。
因从容论议人物,愿常以邪正为心,辨察其心。
又因辅导圣志,叩以宫中进学如何?皇帝答曰:「见读孟子、论语。
」又说及稽古录,再曰:「已降出。
」从来未尝闻上德音,今闻是三语也。
太皇太后又说魏征、长孙无忌事,久之乃退。
逢密院上殿,挚諭王巖叟使略谢上保全之意,盖已许罢君平。
辙隔门上马,觽勉之曰:「且只入文字,不须居家。
」否曰:「適已奏知。
」遂出。
"此并据刘挚日记增入。 三月二日苏辙押入视事。 "
先是,右仆射刘挚过都省,左仆射吕大防不至。
大防为挚言,欲间日入,就当笔日故也。
挚以为若如此,则两揆于都省遂无聚议,恐未安;兼门下事简,三日一留亦无害,况旧例已如此。
是日挚过都省,大防亦至,盖觉前所云就当笔日始入为未安也。
大抵都省不可闕宰相,又不可不集也。
问行官制后【一八】,左相日日入省,以门下无事耳。
右揆间日留中书,自有法,以中书事繁也。
元祐元年,司马光作相,画旨小事听左右丞,批判并词状亦归二厅,宰相可以精意於大事。
至三年四月,大防及范纯仁拜相,遂以光之请为一时指挥,事无巨细并讼诉,一归左右仆射,收权则可,谓之是则挚不知也。
今自上马伏几案,纷纷落笔,惟虞不能毕,至五六鼓已逼,上厅览词状,遂聚厅矣。
旧中书、密院不如此也,徐当议復光之制。
"此据挚日记增入,不知后来竟復光旧制否,当考。 "注释
【一】□安诗侍讲「□安诗」原作「□安时」,阁本作「□安持」。
案:安持未尝为讲读官,据本书卷四三四元祐四年十月庚子条,左司諫□安诗除直集贤院兼侍读,可证「时」乃「诗」之讹,据改。
【二】□敏中按「□」上原衍「在」字,据阁本刪。
【三】用负黼扆凭玉几等字「字」上原衍「故」字,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邓温伯罢翰苑刪。
【四】更事不久阁本作「遇事不明」。
【五】苏辙弹傅尧俞韩忠彦章已见去年十一月此段文字原误植於「詔范祖禹侍读」句下,据阁本及文义乙正。
【六】詔范祖禹侍读「侍」原作「书」,据阁本改。
【七】虽未谢「未」原作「非」,据阁本改。
【八】此乃是庙堂之仇「乃」原作「及」,据阁本改。
【九】於有监官处所属场务「监」原作「盐」,据阁本及宋会要食货二四之二九改。
下同。
【一○】请自元祐二年后卖到盐数「后」原作「从」,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一一】祖额「祖」原作「租」,据阁本改。
【一二】元发五年五月二日已自太原改扬州「日」原作「十」,据阁本及本书卷四四二元祐五年五月丙寅条改。
【一三】乃更斥葭芦安疆等四砦予之「乃」原作「及」,据阁本及东都事略卷九七章楶传改。
【一四】杨昌达「达」原作「逵」,据宋会要蕃夷五之九一、宋史卷四九四蛮夷二及本书卷四五三元祐五年十二月丙午条改。
【一五】同知如无子孙据上下文文义,「同知」二字疑衍。
【一六】公庠罢提刑在四月六日「日」原作「月」,据阁本、活字本改。
【一七】世有邈川地「世」原作「共」,据阁本改。
【一八】问行官制后据文义,「问」疑当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