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三百九十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三百九十八 李焘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祐二年四月壬午尽是月己亥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百九十八 帝号 宋哲宗

年号 元祐二年"丁卯,1087"

全文夏四月壬午朔,以景灵宫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神御礼毕,上诣宫行酌献之礼。

癸未,太皇太后、皇太后亲行酌献,皇太妃、诸妃、大长公主、公主、六宫內人等並赴神御前陪位。

枢密院言:「臣寮奏,乞罢內外封桩禁军闕额,乃□衣、天武、捧日、龙卫、金□屈直、左射请受赏给等。

按熙寧十年二月詔旨:『內外禁军已有定额,三司及诸路计置请受,岁有常数。

其间偶有闕额,未招拣人充填,所余请受亦合桩管。

』窃详詔旨,內外禁军係经熙寧以来节次减废併合,各已立定实额,即与旧日虚数不同。

虽后来或因事创添,亦係本路实用兵数,每闕一名,便合招补。

朝廷为诸路监司妄惜财费,不务招拣,致渐耗兵数,无以督责,遂立为约束,闕额请受悉行封桩。

迨今十年,虽所桩钱物甚多,未尝輒供他用。

上自军期边储,下至代还免夫钱之类,皆出於此。

虽拨赴內库之数,亦此相兼添助边费。

今若悉罢封桩,深虑诸路监司儬习观望,不肯留心蒐补兵备,不惟有乖前日减併军额之意,兼恐缓急闕兵,有误大事。

」詔:「除三路、二广各係备边,自有帅臣督责招拣,遇有闕额更不封桩外,在京、府界及其余路分並依旧封桩,仍只封桩衣粮料钱,余亦与免。

已係免桩者,依旧合还本路甲叶钱者,亦依元旨。

今后起到上京钱物,止送左藏库桩管,以备边费。

其消废□衣、天武等六指挥请受,亦自今岁权免封桩,却令枢密院会计一岁数目,比附別招置中下禁军,以补减废元额。

」"自「亦与免」以下,新录並削,今从旧录。 "

乙酉,礼部言:「四月十五日,景灵宫朝献,在禫制內,请依故事,差官分诣诸殿阁行礼。

」从之。

都大提举成都府、永兴军等路【一】榷茶司言:「乞依旧许以茶易谷,毋得过转运\司和糴价。

其博到斛斗更不取息变糴,只依元价拨与转运\司充军粮,仍计价钱,於本司合应副额钱內豁除。

」从之。

"新无。 "丙戌,交趾遣使入贡。

朝请大夫王宗望为仓部郎中。

宗望前为夔州路转运\副使,上登极,当赏三军,万州拘文,弥旬不给,庖人朱明因眾怒白昼入州治,刃伤太守,左右惊散,州兵乘隙谋\变。

宗望自夔疾驱至万,先命给赏,然后结狱,戮明以儬,捕视守不救者流之,仍自劾以闻。

朝廷嘉之,故有是命。

宗望,彬孙也。

"此据宗望事跡增入。 未几,改河东漕。 "

先是,中书省上言:「景祐二年,置邇英、延义二阁,以设讲筵。

延义阁在崇政殿之西,南向,欲令管勾讲筵所经度,如得□凉,以备夏讲。

」"此或因程颐前所奏请。 "詔修內司图画进入。

丁亥,寢之。

"寢之,据御集四月六日事。 "洮东沿边安抚司言鬼章男结□齪遣兵入寇。

詔:「熙河兰会路经略使刘舜卿相度,今来鬼章所遣兵马次第,若止是並边屯泊,未曾深入为寇,即速用蕃字选差人齎付鬼章,委曲开諭安抚,及理索掳去人口、孳畜等,务令悔悟,押还兵马。

或已尝深入,理难和解,即速选將领统制近便蕃汉精兵,仍追赵醇忠、包诚\、包顺等得力蕃官,依自来照集驱策,於贼\兵马来路近便处屯泊,张大声势,坚壁清野以待。

若在外实有蕃部族帐,须当保护,即隨事应敌,不得少失机会。

务在持重,不可先举,亦不得轻易追逐,致落奸便。

又累据探到事宜,称候鬼章南边寇犯,则邈川夏人欲相应援侵掠。

其见修西关堡及定西一带,尤宜设备,不得专意洮州,不虑东北。

令刘舜卿每事深究利害,毋致误国生事。

其包诚\等辈得力蕃官,並前期告諭,能戮力捍贼\,使无侵掠,或自立奇功,当优与推恩。

」"按:汪藻青唐录云:二年三月,阿里骨举兵洮州,虏赵醇忠及杀属户大首领、皇城使经斡穆等数千人,驻兵常家山,分筑洮州为两城以居。 北城周四里,楼櫓十七;南城周七百步,楼櫓七,跨洮为飞桥。 汪藻所录虏赵醇忠、经斡穆,筑洮州城,当即在此后,今並附见。 五月二日须更考详。 此月二十二日更合参照所录刪改。 旧录甚略,今附注此。 洮东沿边安抚司言鬼章男结□齪遣人马入寇。 詔熙河兰会路经略使刘舜卿委曲开諭,务令悔悟。 或已尝深入,即速选將领精兵,仍追赵醇忠、包诚\、包顺等隨事应敌,不得少失机会。 "

吕公著再表乞罢,不允。

詔公著勿復请,且召公著入对,遣使押赴都堂。

公著即归私第。

时閤门及通进司皆被旨无得受公著章奏,公著乃具申中书省以闻,於是遣內侍陈衍諭旨,押赴都堂,公著始復位。

右司諫王覿言:「臣伏见近岁大理官治狱不公,高下其手,贼\害善良,而世以为酷吏者三人:崔台符、杨汲、王孝先也。

当言事官弹劾此三人之际,士大夫莫不欲朝廷远窜重贬,以慰髃情。

而大臣有荐台符以为知马政者,朝廷又见台符实曾为髃牧官,遂以台符知相州。

缘台符故,汲、孝先之謫皆薄,公议至今惜之。

孝先降知濮州未久也,大臣復有称孝先颇有政誉者,朝廷又以孝先曾为水官,遂用为都水使者,公议莫不骇之。

论者又谓台符、孝先既可以假托他事而恕其本罪,即杨汲尝为户部侍郎,一日有大臣言其善治财赋,则可以復还户部矣。

台符、汲、孝先同恶一体之人也,何独后汲也?彼主张孝先者,不过为孝先以治狱得罪,与治水事异,用之为都水使者无害也。

臣尤以为不然。

若以为事异而用之无害,则蹇周辅以盐法得罪,不害復为刑部侍郎矣;张诚\一以不孝得罪,不害復为枢密都承旨矣,何独孝先也?用此以徇大臣之好恶则可,用此以为朝廷之政事则不可也。

至於范子奇以河议观望反覆而得罪,未满岁也。

今正当河议未决,內外大臣持论不同之际,復使子奇为河北转运\使,不惟於河议有害,是使异日凡当朝廷大议论者,不復以观望反覆为戒也。

虽观望反覆,不过罚金、展年磨勘,而旋踵復用矣,岂不为圣政之蠹耶!臣於前月二十四日已曾具状闻奏,乞选择都水、转运\司官,至今未见处分。

伏望圣慈以河北生灵为念,特降指挥,检会臣前奏,早赐施行。

」贴黄称:「昔帝尧以鯀方命圮族,不欲使之治水,今孝先为狱官,高下其手,贼\害善良,正不可以治水也。

前日大理狱,缘台符、汲、孝先锻链以陷深刑之人,今理诉洗雪者不可胜数,有司自当条列闻奏,以正台符、汲、孝先之罪也。

罪犹未正,孝先何可遽有擢用也?又孝先繆妄,人皆知之,谓有政誉者,非其实也。

又今日河议,朝廷大事也。

使子奇前日故道之说为是,固不当以观望而变易故道之说为非。

安有议论大事而卤莽如此,岂不上误朝廷!若使子奇此行不预河议,即是子奇虽为转运\使而终无补於河事,徒使议论反覆者视子奇以为理当然耳,不復有所惩戒也。

」"十二日,子奇改陕西运\司。 覿自注云:四月六日。 上殿札子附本日。 前奏在三月二十四日。 "

戊子,御延和殿疏决在京系囚:杂犯死罪以下递降一等,至杖释之;斗杀杂犯死罪各以差减;开封府诸县见禁罪人,应降从徒已上罪送府,杖罪委令佐决之。

己丑,天章阁待制、知舒州黄履落职,差遣如故【二】。

从右諫议大夫梁燾等言也。

"三月十四日,自阁学士责待制。 燾言具三月十四日。 "

詔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可自今后每十日一赴朝参,因至都堂议事,仍一月一赴经筵。

以彦博累章乞致仕,故有是命。

庚寅,御从政殿阅诸军转员,凡三日。

右諫议大夫梁燾奏:「臣伏见春夏大旱【三】,陛下祗敬恐惧,上承天心,靡神不举,未获嘉应。

虽阴云屡起,而甘泽不施,其何故哉?岂天意有所未顺,而神貺亦以少靳乎?阴云屡起者,精诚\达也;甘雨不施者,和气隔也。

臣闻天之□阴,积久而不雨,亦犹人之退託犹豫而不断也。

今者夜多寒气,昼多蒙气,日少清明之光,皆阴盛而阳微,臣道强而君德弱也。

考之前古【四】,尤为诫惧。

消伏变异,正在圣明。

伏望睿慈上观天意【五】,下察人情,凡朝廷之事,聪明所见,洞然无疑,谓可施行者,皇帝面飭大臣必行之,加以刚断。

如是,则习於万几之务,而圣政日广,真太皇太后保佑之功也。

惟愿深思臣言,无惑憸佞之说,则上循国体,下慰人望,臣不胜忘身恳切之至。

」贴黄:「臣恭谓当今政事有未便於人情、无益於国体者,圣聪必已闻之。

圣意亦欲改革,但牵於外臣议论,疑惑未决,优游不断,威德不振,恩泽不浹,此所以天示警戒,久阴而不雨也。

蒙,以示君明之受蔽也;寒,以示臣强之僭权也。

若开然洞照,奋然独断,使大臣畏威而沮伏,庶民蒙泽而鼓舞,则膏润之雨,清明之赐,以祥来应,不待终日矣。

臣愚不知古义,妄言求补聪明,惟陛下试一行之,以验不诬焉。

」燾又奏乞避正殿,减常膳,申戒中外,簄决滯狱,以答天变。

"燾两奏並据奏议,附辛卯前。 "辛卯,詔:「时雨久愆,旱灾甚广,可自今月十一日后,避正殿,减常膳,仍於詔內深责予躬,庶几修省以消天变。

」詔曰:「朕承祖宗之休,获绍大统,而涉道日浅\,昧於致治,万事失中,以干阴阳之和,乃自冬迄夏,旱暘为虐,四方之內,被灾者广,生民嗷嗷,无所告劳。

永惟灾变之来,盖不虚发,意者朕之听纳不得於理歟?赏罚失当,而赋税无节歟?民力屈竭於土木之劳歟?抑忠言壅於上闻,而德泽不下流歟?何大异之滋至也!非克己思过,洗心修德,其何以答塞天变,协致太和。

可自今月十一日后,避正殿,减常膳。

公卿大夫,其勉修厥职,共图消復!」癸巳,给事中顾临为天章阁待制、河北路都转运\使。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新河北路都转运\使范子奇为陕西路转运\使。

翰林学士承旨邓温伯、翰林学士苏軾、户部尚书李常、兵部尚书王存、吏部侍郎孙觉胡宗愈等言:「顾临资性方正,学有根本,慷慨中立,无所阿挠。

自供职以来,封駮议论,凛然有古人之风,侥倖之流侧目畏惮。

近闻除天章待制,充河北都转运\使,远去朝廷,眾所嗟惜。

方今二圣临御,肃正纪纲,如临等辈正当置之左右,以补闕遗。

或者谓缘黄河,輟临干治。

临之所学,实有大於治河。

治河之才,固有出临之上者。

欲望朝廷选深知河事者以使河北,且留临在朝廷,以尽忠亮补益之节。

右諫议大夫梁燾言:「臣伏闻誥命,给事中顾临待制河北路都转运\使,清议颇为朝廷惜之。

临昨任河北转运\使未久,陛下召入为给事中,是知临宜在朝廷,故临论思献纳,号为称职。

未久,復出为转运\使,士论以此疑之,未有以识圣意之所在也。

窃以侍从之官,亲近主上,其进退系朝廷重轻,不宜輒有改易。

今有转运\使求其在外者,宜自有人,以给事中求其在內者,如临恐不易得。

伏望圣慈特赐指挥,留临依旧供职,庶朝廷多得正人,上下相维,共守祖宗之法度纪纲,助陛下求治之意焉。

又言:「臣近以除授顾临外任,论奏乞留依旧供职,未闻別有指挥。

臣所言在公,不敢自废,愿为陛下復陈其理焉。

今为临计,无足议者,为国家虑,则深可惜之。

待制,侍从之清班也;都转运\使,外治之剧权也。

在临之用,固已宠矣;为临之计,无足议者也。

方陛下以大公之道正天下,以谨法度、明纪纲之时,而临当官敢为,无所回忌,献纳之益,清议属之。

一旦轻去左右,闕忠规之助,是为国家虑,深可惜也。

或谓朝廷以河北事重,輟临以行。

臣愚以为不然。

河北之事,信为今日之重而宜急才矣,未知朝廷之必得其人,而不独在今日也。

臣窃谓临诚\不宜处外,幸陛下留之无疑。

伏望面詔执政大臣,早赐施行。

贴黄:「臣恭惟圣意,以治河之策未决为念,如遣临以给事中出按利害,归奏定议而施行之,须役兴,復遣循行可也。

用人之患,在於数易。

盖久於其事,则职必举;暂歷骤迁,而无成功。

今圣恩甄擢沈俊,公道大行,诚\愿审官试誉,以岁月考其施为,宜得人材之实,使临得以展尽底蕴。

」又言:「臣近再论奏,乞留顾临依旧供职,未蒙俞允。

稽之士论,深惜其去。

窃以谓用人之要,在审所与。

宣力四方,语才而已。

至於贤人君子,则自当处內。

临之器用应务,无所施而不可,坚重不倚,议论谨严如其人,宜在朝廷,而不可一日远去左右也。

河事虽重,择其精悍敢为,晓习利害者,宜尚有人。

使之论思献纳,非临孰为称任哉?伏乞圣慈特赐指挥,检会臣前奏施行。

」皆不报。

右司諫王覿言:「新州土豪岑探诱胁良民,將围州城,寻已逃窜,其胁从之人亦自分散。

除岑探首恶,宜趣追捕,其余本是良民,將佐贪功,戮及妇女,使一方无辜,肝脑涂地,深可叹骇。

不知正贼\初实有几,而杀戮之滥,无虑二千。

死者衔噃,何所申诉?比闻朝廷已降指挥,止其妄杀,而將吏之罪,尚置不问。

伏望速赐裁决。

又殿中侍御史吕陶言:「新州岑探结搆徒眾围城,与官军斗敌凡数日。

溃散归峒时,权广东经略司运\判张升卿发兵千人,令將官童政与一使臣分行捉杀。

童政等沿路逢人即杀,约杀三四千人,多是平民,及有全家被杀者。

百姓诉噃,至今不已。

请诛童政,以舒噃愤。

」詔:「童政,令提点江南西路刑狱邹极於虔州置院按罪以闻。

」"岑探事与蒋之奇相关,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

詔捕盗赏支坊场钱。

"政目十二日事。 "

甲午,宰臣吕公著等以时雨不继,詔书责躬,乞赐降黜。

詔不允。

"新无。 "

范纯仁言:臣窃见旱暵作沴,两宫焦劳,减膳责躬,耸动髃听。

臣以辅政无状,已与吕公著等同奏待罪,乞行降黜。

夙夜忧惧,思所以消弥灾异之术,上裨圣猷。

愚者千虑,庶或一得。

臣观前代多因灾异求访直言,所以宣导人情,以消壅蔽。

自陛下临御之初,即下詔许人实封言事,当时臣庶所上封章,盈千万数,其中必有可行之事、可采之言。

若收其爝火之微,亦可补大明之照。

大臣不能遍览,有司惮於举行,弃掷散遗,稀获省录,故未能上副陛下求言之意也。

伏望特降圣旨下三省、枢密院、六曹寺监,將前来臣庶应詔所上封章,后来不以行与不行,据元初承受到都大数目,並令检寻进入,然后择贤明近臣专为总领,仍许於尚书省闲曹及秘书、太常寺、国子监、王府及应闲慢寺、监、司、局內,选择郎官、丞、簿、博士、帖职、教授等,指射一二十员,分擘看详,逐旋节略紧切大意,同申三省。

其有关久远利害,未可便行者,即行下当职官局及逐处监司相度,给与日限,具可否保明闻奏,其决然可行者,便令执政奏擬施行。

如此,则下得鰖蕘之言,上裨尧、舜之治。

又尚书诸曹受天下四方牒诉、奏请文字,多因条禁不便,赏罚难明,民情有噃,废置未决,方具利害事理,恳切申陈。

盖欲求朝省分明指挥,以判公私曲直,而郎官鲜及省览,吏人苟逃日限,或为非理阻难,或坐条例退回,或只判收不行,或假勘当住滯。

其外处监司、州县及诉讼抱噃之人,深畏获怒有司,不敢再三论理,致下情壅於上达,阴阳不能交泰。

比来愆亢,或此之由。

乞降圣旨,取尚书诸曹自去年正月至年终全年承领文字簿书,並委御史台、諫官、给事、左右司郎官分定点检,抽索事祖行遣,子细看详定夺。

其间执文害事,不近人情者,可并元条刪改;其勘当住滯者,促令结绝;其指挥不当及非理问难,卤莽判收者,亦许牒本部再与详究施行;其元行吏人情轻者且与原罪,情重者特行惩责。

庶几圣政无亏,上合天心,灾异可消,和气可召。

昔时政府只是中书一处,所以事速而人情易通。

今分为三省,庶务益更迂滯,兼机事时有漏泄,至如陛下欲別择秦帅,却一面將吕公孺不许辞免詔旨行下,盖是关预处多,不相照应,以致如此。

特乞圣旨宣諭文彦博及执政大臣同议,將三省事通为一处,復如昔日中书,庶几政事无壅,天下受赐。

更乞宣諭三省、枢密院,更切求访军民疾苦、边防利害。

恐有瘴毒之地费人守戍,险远之处劳民供餉。

若与□减,得久远无患,便是卿等存心,不要更避形跡。

如此,必然益资至化。

"点检诸曹文字,十六日施行,看详封事无行,將三省合为一处无行。 "

监察御史韩川言,江南西路转运\副使陈向,因缘繆举,移知楚州,请重谴以戒诸路。

詔陈向与小郡知州。

枢密院言,今来转员,除诸班直彊人、步军指挥使以下,马军副指挥使以上,有闕可以转补外,其马军使额三百二十一人,见管五百七十人,副兵马使额五百三十五人,见管六百一十二人,各有攒剩人难以递迁,合依转员令,於转迁不行处,置下名军员。

詔权置下名军使二百二十人:捧日、龙卫各三十五人,拱圣、驍骑各五十人,云骑三十人,驍胜二十人;权置下名副兵马使一百五十人:捧日、龙卫各二十人,拱圣、驍骑、云骑各三十人,驍胜二十人。

丙申,分定宰臣、执政官、吏部尚书苏颂等朝献景灵宫诸殿。

丁酉,詔:「旱暵为灾,减膳责躬,修勤缺政,以祈消復。

尚虑尚书六曹有四方牒诉、奏请文字,或赏罚难明,或民情有冤,废置未决,郎官怠於省览,吏人苟逃日限,非理沮难不行,使抱冤之人无所赴愬。

宜差御史中丞傅尧俞、右司郎中杜纮、殿中侍御史孙升赴吏部,侍御史王巖叟、右司员外郎孙觉、监察御史韩川赴户部,给事中张问、监察御史上官均赴礼部,左司郎中韩宗道、监察御史张舜民赴兵部,右諫议大夫梁燾、左司郎中范纯礼、殿中侍御史吕陶赴刑部,右司諫王覿、监察御史张舜民赴工部,点检自去年正月至年终承受到文字,抽索事祖行遣次第,子细看详。

其间有执文害事,不近人情者,并元条刪改;其勘当住滯者,促令结绝;其指挥不当及非理问难,卤莽判收者,亦许牒本部再与详究施行;其元行吏人情轻者且与原罪,情重者特行惩责【六】,令结绝。

三省、枢密院审度行下。

」用范纯仁之言也。

尧俞以前任吏部侍郎,乞换別曹,詔与梁燾对换,寻詔尧俞勿差。

"张舜民既赴兵曹,又赴工曹,当考。 "

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韩絳言:「蒙恩除充集禧观使。

臣去冬久在病告,陈乞致仕,尝奉密旨,令候过先帝大祥,从臣所请,乃是已有成命。

伏望曲赐矜恤,特依已降密旨,除臣致仕。

」詔:「韩絳到京日【七】,且令休息,候稍任拜起,方许朝见。

所乞致仕,宜降詔不允。

」戊戌,特降下项权宜指挥,付河北、河东、陕西、京东、京西、淮南路提点刑狱司,应辖下州军贼\盗,並令依此施行。

自前有犯,即依旧法,候向去贼\盗衰息日,即依旧。

一、髃盗惊劫之处,受贼\所散财物,或虽不受财而为贼\应和、叫呼、负赃、控马之类,但曾资助贼\势,罪不至编配者,委长吏相度情理,申牒安抚、鈐辖司,量度轻重远近等第编配,不得將老少懦弱黢从之人一例施行。

如有情理大段重害,即具犯状闻奏。

一、知强盗死罪受赃,依持仗窃盗法。

如为典卖、藏买者,各减二等。

罪至徒者,皆配五百里。

一、强盗该凌迟处斩。

如能设方略生获者,於合得赏钱上增支三分。

一、重法地分强盗见结集作过,如照验见得罪至死,即先检估家产入官,以备充赏。

一、重法地分强盗,事虽已发,如却自首或自死,与免没纳家产及出赏、缘坐。

非重法地分,免出赏,准此。

一、犯盗断讫,於本家门钉牌,书犯状刑名。

徒已上能告获窃盗徒流二人或强盗一名,杖罪能告获窃盗徒流一名,並免钉牌,再犯者復钉。

如迁移,即申官隨住处钉牌。

不申官,杖八十。

一、逃亡军人,限指挥到日两月內於所在自首,身与放罪,依旧收管。

限內捉获,依首身法。

一、强盗已杀人及强奸,或元犯强盗贷命,或持杖三人已上,该按问欲举自首应减者,並不在减等之例。

一、州县容纵小民赌博,既输折财本,遂致转为盗贼\,令按察官按当职官吏。

如有干小民之誉,专务□纵,不行禁戢者,即仰奏劾施行。

一、贼\盗稍多处,巡检下见无马军者,许申本路安抚、鈐辖司委自本司相度,特许权添差军马巡铺,不得过十人。

一、巡检下兵士,除土军外,但係诸营差到者,委自逐州长吏拣选少壮之人,不得用优轻,一例依名次轮差。

其不得力人,亦许巡检申所属逐名替换。

一、县、镇、寨贼\盗稍多处,如守把兵士至少,许申本路安抚、鈐辖司委自本司相度,特许权差,不得过二十人,仍支破五分器甲。

"此据编录册增入。 五月一日「钱粮」云云,旧录二月十六日詔可考。 "

己亥,內出太皇太后手詔曰:「有司奏,受册当依典故在从吉后。

夫典册备物,以致隆名,国之盛礼也。

行於和平之日,惧不克称,况今旱暵为虐,苗稼將槁,民则何罪,咎实在予。

虽责躬永思,损膳自戒,尚虑无以塞责消变,而有司乃於此时欲以隆名盛礼加我,是重予之不德也。

所有將来行受册礼宜权停罢,仍詔诸路监司分督郡县刑狱,其系囚若干人,照事理轻者从宜处决配奏,未可处决者,仍责限结绝。

其监司如所分地远,力不能篃,或有故不可躬行,並委官催促。

」以久愆时雨故也。

先是,吕公著言:「六月二十六日,行太皇太后册礼,有司先期修制玉册,其文当称述圣德,臣撰次已毕。

伏惟陛下以悯雨焦劳,责躬减膳,未敢上进。

欲乞特降中詔,候八月西京奉安【八】御容礼毕受册,兼秋高气清,两宫被法服,髃臣称庆,於行礼为宜。

」太皇太后纳其言,遂降权罢之詔。

"此据吕公著家传。 "

右司諫王覿言:「陛下必欲有以感天意,即下詔责躬,以其未能肃钦,以致不肃之罚也。

然后詔三省以振朝纲、去民贼\,詔枢密院以严边防、治军政,詔六曹、寺、监以修职事、戢吏胥,詔御史台以举不职,詔监司以察纵弛,詔郡守以戒媮惰。

凡政事之不肃者皆修完之,如此而雨犹未降,臣甘严诛,以为妄言之戒。

覿又言:

书曰:「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夫人君之德配乎天地,而协乎阴阳者也。

故灾祥之来,皆隨其德。

古之人君,每见灾异,则退而自省以修德焉,乃可以变灾为祥,转祸为福。

伏见去岁以来,旱灾屡作,今春涉夏,亢阳犹甚。

陛下焦劳惻怛,精意祈祷\,靡神不举,而又倾仓廩之积以賑饥,省土木之工以□役,亲录囚徒,赦过宥罪,宜可以致雨矣。

而雨犹未也,然则天意亦必有在矣。

谨按:洪范之五事,一曰貌。

貌曰恭,恭作肃,见於休征则曰肃,时雨若也。

夫人君外既有恭庄以著於貌,內必有肃钦以生於心,然后施於政事,一皆主於肃钦,则百官髃吏,四方万里,莫敢不肃,而天应之以时雨。

此天人相与之际,如影响也。

恭惟陛下春夏以来,凡可以致雨者无所不讲,而雨犹未应,意者,钦肃之道或有所未备乎?陛下起居语默,多在深宫之中,非愚臣所得而见,其见於政事者,臣得以言之也。

夫中都之官,雍容养望者多,而纪纲浸隳;诸司之吏,骄慢玩法者眾,而鞭笞罕及。

此京师官吏之不肃也。

监司妄意朝廷厌於督责者,以荀简为適时;郡县妄意朝廷主於□大者,以纵弛为得计。

此监司郡县之不肃也。

国之凶人,可诛窜以明国之刑者,或沮格於大臣之言;民之巨蠹,可黜削以释民之怨者,或稽留於典吏之手。

此刑罚之不肃也。

令出惟行弗惟反,今发号出令,或数日而追,或累月而变者。

此号令之不肃也。

广西新州之役,以兵將邀功,无辜受戮者千余人,远方之民衔冤无诉矣,而久不正其罪。

此军政之不肃也。

河北塘泊之嶮,以大河横流,涨为平陆者数百里,敌骑之来將通行而无碍矣,而莫有任其责者。

此边吏之不肃也。

凡政事之不肃者类如此,而求所谓时雨顺之,不其难哉!

夫仁恩岂不可致雨,而肃钦乃可以致雨者,何耶?盖肃钦然后仁恩可行也。

朝廷不肃,则小人肆,而下有受其弊者矣;政事不肃,则万事隳,而民不保其生矣。

夫如是,且將救乱之不暇,尚何仁恩之有?况可以感天心而致雨乎?惟肃钦,然后政事修而仁恩行,乃所以致雨之道也。

然则言动之不可以不肃者,臣愿躬行之;政事之不可以不肃者,臣愿深图之。

庶几乎雨可致也。

」詔以覿言降詔。

"旧录云:时上未亲政,奸臣在朝,詆诬神考良法善政,故天降灾若此。 而覿朋比蒙蔽饰非,妄指贼\盗外敌而已。 新录辨曰:「按:覿疏论不肃致旱,上自圣躬起居、朝廷号令,以至监司守令、边吏军政,各有条理,最为尽善。 而谓之朋比蒙蔽,实出诬罔。 」今刪去「时上未亲政」以下四十字。 "

侍御史王巖叟言:「臣前伏听德音,以旱暵为灾,忧劳惻怛,发於至诚\,引咎自责,惟恐有所不及,令臣等讲求闕失,以应天变。

臣敢不极尽思虑,冀补万分,谨疏三事,惟陛下察其愚而怜其志,幸甚!」

其一、王者之道,以篤亲亲、隆仁爱为先也。

臣闻宗室不係赐名授官孤遗之家,二十余位,六十余人,全无禄食,朝夕不能自存,將有流落之忧。

京师士民,无不伤之,皆言虽为簄远,终是祖宗苗裔,国家於事体合有处置,不当使若路人,视而不恤。

闻昨因人言,已送礼部立法,今將半年,不见了当,惸独困穷,势何可待?臣谓此事若执政大臣留意,须臾之间,可以裁定。

伏望陛下批降指挥,更不下礼部,只令执政速议可行之法,早使宗支霑被圣泽,以成王室之美。

其二、人君之戒,在於偏听,偏听则生奸,生奸则害政矣。

臣闻昨除工部郎中盛陶为祕书少监,既进入告,却存敕旨,罢令依旧。

外人不晓所以,共疑朝廷,至今未释。

若但为到部未久,不可遽迁,则觽人之未久而迁者甚多;若谓陶有过恶,不可擢任,则不闻有台諫弹奏。

反覆求之,恐是出於爱憎之偏辞,欺惑圣听,甚可畏也!按陶素有艺文,号为良士。

在熙寧中为御史,当时之事,虽不能力夺,然闻事事皆曾进諫,人以为难。

不知何人一言而輒罢,中外之论,以为善恶不明,与夺失当,甚损政体。

"盛陶罢祕少在三月十四日。 "其三、昔者世居不道,自取诛绝,固无足哀。

然世之仁人君子,亦欲陛下有以施厚恩,崇盛德,臣不忍不言。

按汉景帝二年,□、楚七国反,七国宗室遂除其籍。

至武帝元光二年,復七国宗室前绝属者,歷代以为汉武之美。

今天下皆曰世居之恶,非若七国,武帝之仁,非及陛下。

臣以谓缘世居绝属者,愿陛下亦许復之,庶几一开幽郁,有感至和,臣不胜愚忠。

贴黄:「如蒙允臣所奏,乞作圣意批出指挥。

」"王巖叟三事,不得其时,附未雨前,然三事讫不见如何施行也。 非袒免宗室,五月二十二日有詔。 "

侍御史王巖叟言:「伏以国家之势,倚以为重在三路,而三路常受天下之弊,臣窃以为叹息。

试例近事一二,以明其偏。

始初刺强丁为义勇,非百姓之乐也,而三路当之;后变义勇为保甲,教之以兵,人人之所共苦也,而三路当之。

大兵西討,深入绝境,陕西、河东之民身亡家破,室庐为空,而诸路不预也。

大河横流,瀰漫千里,河北之人【九】,流离狼狈,独被大害,而诸路不预也。

夫以天下之大【一○】,不能无非常之事,而非常之事常在於三路。

虽陛下今日以至静为功,以不贪为德,而羌人反覆,盟好谁能保之?缓急之变,所不可知,一有震惊,则三路先当其扰矣,此非臣之过论也。

臣按祖宗之法,坊郭户既不责之以应役,又不迫之以输钱。

非私於坊郭之民也,平时优游以养其力,为缓急用耳。

今三路坊郭之家,兵兴、河决之余,困穷艰乏,非诸路比。

无事而歛之,曾不少假,后有非常,亦何顏而更取之乎?当诸路所无之忧患,均诸路所当之赋徭,朝廷其亦念之否也?今释其赋,以为二边之备,诸路闻之,亦不敢以为比耳。

臣欲乞三路坊郭户新定五分助役钱,特罢催纳,使藏於其家,日益自殖,以待朝廷一日之用。

今未取而无伤,后取之而无怨,公私之际,美利两全,顾不善哉!伏望陛下深考已事之验,早为未然之防,不吝小以害大,不图近而忘远【一一】,勿废愚臣之言,留神省览,幸甚!」"从违当考。 据王巖叟朝论,此奏乃以二年四月十八日进呈。 "是日,巖叟同中丞傅尧俞入对延和殿,尧俞先奏:「旱灾久,致陛下焦劳如此,由臣等不职。

」太皇太后曰:「盖由太皇太后无德,干卿等甚事。

」巖叟进曰:「陛下至诚\不息,当必有应。

」先是,尧俞有一疏,请避殿减膳,即日行出。

太皇太后曰:「卿所言正合太皇太后意,即时行矣,甚知卿忠。

」又曰:「太皇太后德薄。

」深自刻责之语甚多。

方尧俞进札论河东兵戍比元丰三年已前多三分之一,可令裁约。

巖叟进札子论三路坊郭钱乞除免,养民力以待缓急。

应曰:「待令施行。

」又论三路困弊久之,甚然纳。

尧俞前启云:「更有愚恳上陈。

」应曰:「何事?」尧俞曰:「李清臣非才无补,玷位日久,公议不允,合罢免。

」应曰:「为无显过。

」巖叟曰:「执政无补,即是显过,非当如他人论一事一节为显过也。

」应曰:「是则不得力。

」復云:「別无他,只谓旧人。

」尧俞曰:「过明堂,望其自请,又不请。

过奉安,不自请,不免须言。

」巖叟进曰:「此人无廉耻,不逐不去。

过此,亦无期矣。

韩琦受遗,犹山陵后便去,欧阳修、赵概、曾公亮皆相继去,无永住之理。

若是贤才,则臣等惟恐朝廷不留。

」应曰:「卿等好意,应是欲得贤人在官家左右。

」巖叟奏曰:「臣等区区之心正在此。

」各进札子读讫,曰:「將取文字入来。

」又说及旱灾当修政事,宣諭曰:「卿等且更讲求闕失。

」又曰:「太皇太后搜寻篃。

」进曰:「大臣未必能上副圣心之至公。

」应曰:「若尽至公,则人心无不说,天意无不顺。

巖叟又奏:「知熙州赵济险薄佞邪,卑污贪猥,为帅全无仪法,將佐僚吏皆苦其蒱博之戏,不称陛下分閫之宠。

諂事李宪,为帅府,宪之床簀溷煺皆亲阅视,不可不罢黜。

」"济二月十二日已责。 "

又奏乞罢三路坊郭助役钱,曰:「祖宗以来,坊郭户既无应役之科【一二】,亦无输钱之法。

非私於坊郭之民也,以为坊郭之比村农,皆出緡钱以为用,居常养之,以备缓急耳。

自王安石用事,欲尽天下之利,故敛钱及坊郭,而坊郭遂困弊,有至於破产之家不能自活者。

今已復差法,则坊郭復当养之,以为非常之用。

昨有朝旨,罢之一年,民心甚安。

乃復有旨敛五分,臣风闻四民言,以为惟此事失望於朝廷,不类两宫新政。

臣欲乞特免三路坊郭户五分钱,使藏於其家,以待朝廷一日之取,与畜之於公,亦何以异?」

中书舍人苏辙言:「臣伏见二年以来,民气未和,天意未顺,灾沴荐至,非水即旱。

淮南饥饉,人至相食;河北流移,道路不绝;京东困弊,盗贼\髃起。

二圣遇灾忧惧,倾发仓廩,以救其绝乏,独此三路所散,已近二百万斛矣。

异时賑□未见此比。

然而民力已困,国用已竭,而旱势未止,夏麦失望,秋稼未立。

数月之后,公私无继,髃盗蜂起,势有必至,臣未知朝廷何以待此?臣窃见太皇太后陛下清身奉法,与物无私;皇帝陛下恭默靖重,动由礼义。

皇天后土,照知此心,而和气不应,深所未喻,不审陛下尝究其说否?臣闻天气下降,地气上腾,阴阳和畅,雨泽乃至。

君广听以纳下,臣尽言以奉上,上下交泰,元气乃和。

今二圣居幃箔之中,所与朝夕谋\议者,上止执政大臣,下止諫官御史,不过数十人耳。

其余侍从近臣,虽六官之长,皆不能进见,而况其远者乎?臣以谓髃臣识虑深浅\不同,其心好恶亦异,故须兼听广览,然后能尽物情而得事实。

今陛下听既不广,则所行之事不得不偏。

听狭事偏,则阴阳亢隔,和气不效,必然之理也。

臣观祖宗故事,百官有司皆得以职事进对,从容访问,以尽其情。

今二圣临御四方,履人主之位,而谦恭退托,簄远近臣,不行人主之事,遂使百官不敢以职事求见。

臣谓宜因此时明降詔书,许百官面奏公事,上以尽髃臣之异同,下以阅人才之贤否。

人心不壅,天道必从,则久旱之灾,庶几可息。

臣蒙国厚恩,比闻詔书引咎自责,避正殿,损常膳,分命臣僚,並赴髃望,私心踧踖,不敢遑寧,輒推天意人事影响之应,庶几有补万一。

惟陛下恕其愚僭,略赐采择。

」"辙本集乃以此奏为户部侍郎时所上。 按奏称久旱詔书引咎自责,避殿减膳,实四月间事也。 今附未得雨前,其从违当考。 辙十一月二十六日始迁户侍,是冬苦寒,无復旱矣。 二年正月四日,朱光庭使河北賑饥民。 "注释

【一】永兴军等路「永」原作「承」,据阁本、活字本改。

【二】差遣如故「遣」原作「使」,据同上二本改。

【三】春夏大旱「夏」原作「秋」,据同上二本改。

【四】考之前古「古」原作「言」,据阁本改。

【五】上观天意「意」原作「气」,据阁本、活字本改。

【六】情重者特行惩责「情」字原脱,据上文补。

【七】韩絳到京日「京」原作「今」,据阁本、活字本改。

【八】西京奉安「奉」原作「奏」,据阁本及本书卷四○四元祐二年八月乙酉条改。

【九】河北之人「人」原作「大」,据阁本、活字本改。

【一○】以天下之大「大」原作「人」,据同上二本改。

【一一】不图近而忘远「忘」原作「忌」,据阁本改。

【一二】应役之科「科」原作「料」,据阁本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