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三十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三十二 李焘

起讫时间 起太宗淳化二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十二

帝号 宋太宗

年号 淳化二年"辛卯,991" 全文

春正月,先是供奉官、殿直有四十年不迁者,乙酉,始置內殿崇班在供奉官之上,左右侍禁在殿直之上,差定其奉给,以次授之。

改殿前承旨为三班奉职,端拱中置借职承旨,於是改为三班借职。

旧有文班承旨,率以贡举有材武、试弓箭中选者为之,端拱后各迁秩,或物故,因不置。

上尝与近臣论將帅,因言:「前代武臣,难为防制,苟欲移徙,必先发兵备御,然后降詔。

若恩泽姑息,稍似未篃,则四方藩镇,如髃犬交吠。

周世宗时,安审琦自襄阳来朝,喜不自胜,亲幸其第。

今且无此事也。

」吕蒙正曰:「上之制下,如臂使指,乃为合宜。

倘尾大不掉,何由致理!」上曰:「今之牧伯,至于士卒,尽识朕意,苟稍闻愆负,固无矜恕之理,所以人人各务检身也。

」王沔曰:「周李谷以宰相招討淮南,卒无显效。

」上曰:「朕当时在兵间,备睹之矣。

谷但深居高处,列校稀见其面,苟见之,则直省吏揖而进,以介胄之士为趋揖之容,甚簄阔也。

当拔寨之际,非李重进以劲卒援之,几狼狈矣。

二月,上修正殿,颇施彩绘,左正言、直史馆谢泌上疏諫。

癸丑,命悉去彩绘,涂以赭堊。

丁巳,凉州观察使、判雄州事刘福卒,赠太傅、忠正节度使。

福武人,不知书,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人甚便之。

在雄州五年,境內寧謐,百姓遮转运\使,愿追述治跡,以其状闻,詔许立遗爱碑於牙门外。

福既贵,诸子尝劝福建大第,福怒曰:「我受禄甚厚,足以僦舍庇汝曹,固当以身许国,未有尺寸之效以报恩,岂可营居第为自安计乎!」卒不许。

没后,上闻其言,以白金五千两赐其子,令市宅以居焉。

三司尝建议剑外赋税轻,詔监察御史张观乘传按行诸州,因令稍增之。

观上疏言:「远民易动难安,专意抚之,犹虑其失所,况增赋以扰之乎?设使积粟流衍【一】,用输京师,愈烦漕輓之力,固不可也。

分兵就食,亦非安全之策,徒敛怨於民,未见国家之利。

」上深然其言【二】,因留不遣。

其后,观復上疏言:「臣凭藉光宠,备位风宪,每遇百官起居日,分立于庭,司察不如仪者举奏之,因见陛下天慈优容,多与近臣论政,德音往復,颇亦烦劳。

至于有司职官,承意將顺,簿书丛脞,咸以上闻,岂徒褻□至尊,实亦轻紊国体。

况帝王之道,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列於緗素,垂为轨范,不可不谨也。

若夫方今之急者,匈奴未灭,边鄙犹耸,阴阳未序,仓廩犹虚,淳朴未还,奢风尚炽,县道未治,逋逃尚多,刑法未措,禁令犹密,坠典未復,封祀犹闕,凡此数者,朝廷之急务也。

诚\愿陛下听断之暇,宴息之余,体貌大臣【三】,与之扬搉,使沃心造膝,极意论思,则治体化源,何所不至。

臣又尝读唐史,见贞观初始置崇文馆,命学士耆儒更直互进,听朝之隙,则引入內殿,讲论文义,商搉时政,或日旰忘倦,或宵分始罢,书诸信史,垂为不朽。

况陛下左右前后皆端士伟人,幸望端拱凝旒,收视反听,释循常之务【四】,养浩然之气,深詔近臣【五】,阐扬真风,上为祖宗播无疆之休,下为子孙建不拔之业,自然成、康、文、景不独专美于昔时,尧、舜、禹、汤自可追踪于今日。

与夫较量金谷,剖析毫釐,以有限之光阴,役无涯之细务者,安可同年而语哉!」上览而善之,召赐五品服,以为度支判官。

闰二月,以郑文宝为陕西转运\使【六】,许便宜从事,恣用库钱。

会岁歉,文宝诱豪民出粟三万斛,活飢者八万六千余人。

戊寅,祕书监李至进新校御书三百八十卷,上因从容谓之曰:「人之嗜好,不可不戒。

不必远取前古,秖如近世符彦卿,累任节镇,以射猎驰逐为乐,于是近习窥测其意,爭献鹰犬,彦卿悦而假借之,其下因恣横侵扰。

故知人君当澹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佞无自入焉。

朕年长,他无所爱,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斯已矣。

」至拜舞称贺。

庚辰,以瀛州防御使安守忠知雄州。

守忠尝与僚属宴饮,有军校谋\变,衷甲及门。

閽吏狼狈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耳!」即时擒获,人颇服其量。

己丑,詔:「京城无赖辈相聚蒱博,开柜坊,屠牛马驴狗以食,销铸铜钱为器用杂物,令开封府戒坊市,谨捕之,犯者斩,匿不以闻及居人邸舍僦与恶少为柜坊者同罪。

是月,命翰林学士贾黄中,苏易简干当差遣院,李沆同判吏部流內銓。

学士领外司,自此始也。

"史臣梁周翰论其失当,今不取。 "

內出御制飞天蛾、大海求明珠二碁势,示三馆学士,皆不能晓。

上召中使裴愈授以指要,史馆修撰范杲等相率上表称谢。

三月己巳,上以岁旱蝗,手詔吕蒙正等曰:「元元何罪!天谴如是,盖朕不德之所致也。

卿等当於文德殿前筑一台,朕將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谴。

」蒙正等皇恐谢罪,匿詔书。

翌日而雨,蝗尽死。

先是,上召近臣问时政得失,枢密直学士寇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其应若影响【七】。

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

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賕,赃数万计。

吉既伏诛,家且籍没,而淮以参知政事沔之母弟,止杖于私室,仍领定远主簿。

用法轻重如是,亢暵之咎,殆不虚发也。

」上大悟,明日见沔,切责之。

是月【八】,翰林学士宋白等上新定淳化编敕三十卷。

夏四月庚午朔,詔罢端州岁贡石砚。

辛巳,以枢密副使张齐贤、给事中陈恕並参知政事,宣徽北院使、签书枢密事张逊为枢密副使,枢密直学士温仲舒、寇准並为枢密副使,枢密副使张宏罢为吏部侍郎。

宏懦谨,无他策略。

居內庭,见胥吏必先劳揖。

性吝嗇,好聚蓄。

不为时所重。

度支使李惟清为盐铁使。

惟清尝以帐式奏御,上曰:「费用若此,民力久何以堪!曷由简省,即便裁度。

」惟清曰:「比开宝、兴国之际,其数倍多。

鴜以边事未寧,屯兵至广,臣观將帅,诚\未得人。

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戎北敌望而畏之。

如此,则边事息而支用减矣。

望国家精择將帅,以有威名者护塞,庶节费用。

」上曰:「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今之玁狁,髃觽变诈,与古不同。

朕每计之,自有成算。

至于选用將帅,亦须深体今之机宜。

如韩、彭虽古名將,若以彼时之见,便欲制今之敌,亦恐不能成功名。

今纵得其人,未可便如往时,委之能成功业。

此乃机事,卿所未悉。

初,赵普出守西洛,吕蒙正以□简自任,王沔怙恩招权,政事多决于沔。

沔先与张齐贤同被进擢,掌枢务【九】,颇不睰。

齐贤出守代州,沔遂为副使。

参知政事陈恕筦盐铁,性苛察,亦尝与沔忤。

於是,齐贤与恕並在中书,沔心不自安,虑髃官有以中书旧事告齐贤等。

己丑,左司諫、知制誥王禹偁上言:「请自今髃官诣宰相及枢密使,並须朝罢于都堂请见,不得于本厅延揖宾客,以防请託。

」沔喜,即白上施行之,仍令御史台宣布中外。

左正言、直史馆谢泌上言,以为:「如此,是疑大臣以私也。

书云:『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张说谓姚崇外则簄而接物,內则谨以事君,此真得大臣之体。

今天下至广【一○】,万几至□,陛下以聪明寄於辅臣,苟非接见髃官,何以悉知外事!若令都堂候见,则髃官请见【一一】,咨事无时,是大臣常须有执事于都堂,无解衣之暇。

古人有言曰:『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若政在大夫,禄去公室,国祚衰季,强臣擅权,当此之时,可以为虑。

今陛下鞭挞宇宙,总揽豪杰【一二】,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今日之谓也。

奈何疑执政大臣,为衰世之事乎!昔孔光不言温室中木,顾雍封侯三日,家人不知,谢安石对客围碁,捷书至而客不觉,大臣当谨密如此,虽妻子犹不得闻,况他人乎!使非其人,当斥而去之,既得其人,任之以政,又何疑也!设若杜公堂请謁之礼,岂无私室乎?塞相府请求之门,岂无他径乎?此非陛下推赤心以待大臣,大臣展四体以报陛下之道也。

王禹偁识量庸浅\,昧于大体,妄率胸臆以蔽聪明,狂躁之言,不可行用。

」上览奏嘉叹,即命追还前詔,仍以泌所上表送史馆。

"国初,不喜人附会权势,故大臣不于私第见客,百官亦罕造门,只诣中书请謁,日不下百辈。 宰相动至午际不得就食,敕牒或未印署,堆积几案,政事停壅,其中干以私者盖十八九。 议者以禹偁所论不为不当,但病其须于政事堂邀宰相相见为难尔。 此据章德象会要,王珪因之,当考。 "

五月乙巳,復置折博仓。

"折博仓即折中仓也,端拱二年九月初置,寻以岁旱中止,今仍復之。 "

左正言谢泌数奏章论时政得失,上嘉其忠藎。

丙辰,擢左司諫,赐金紫,□钱三十万【一三】。

泌一日得对便殿,上復面加赏激【一四】,泌谢曰:「陛下从諫如流,故臣得以竭诚\。

昔唐末有孟昭图者朝上諫疏,暮不知所在。

前代如此,安得不乱!」上动容久之。

六月甲戌,忠武节度使、同平章事潘美卒,赠中书令,諡武惠。

乙酉,汴水决浚仪县,坏连隄【一五】,泛民田。

上昧旦乘步輦出干元门,宰相、枢密使迎謁於路,上谓曰:「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车驾入泥淖中,行百步,从臣震恐,殿前都指挥使戴兴叩头恳请车驾回【一六】,兴遂捧承步輦出泥淖中。

詔兴督步卒数千塞之。

日未昧,而隄岸屹立,水势遂定,始就次,太官进膳,亲王、近臣皆泥泞沾衣。

知县事宋炎亡匿不敢出,上特赦其罪。

丁亥,詔右正言、直史馆王世则,殿中丞、直史馆王旦、张復,殿中丞、直集贤院程宿,赞善大夫、史馆检討、兼祕阁校理杜镐,祕书郎、直史馆李宗諤等,检討皇太子、亲王、皇族、后族等故事。

仍令史馆修撰贾黄中等编录进呈。

復,开封人也。

都官员外郎、知杂事范阳张郁【一七】上言:「正衙之设,谓之外朝。

髃臣辞见及谢,皆先诣正衙,见讫,御史台具官位姓名以报,閤门方许入对,此国家旧制也。

自干德以后,始詔先赴中谢,后诣正衙,至今有司遵行。

而文武官中谢、辞见之后,多不即诣正衙,致朝纲之隳废。

欲望自今內外官中谢后,次日並赴正衙【一八】。

內诸司遥领刺史者,及閤门通事舍人已上新授者,皆同百官例,並赴正衙辞、谢。

出使急速,免衙辞者,亦须具状报台【一九】,违者罚一月俸。

郁又言:「案令式,每假日,百司不奏事。

陛下忧勤万机,虽遇旬假,亦亲听断【二○】。

邇来文武百官,多就假日辞、谢,贵就便坐【二一】,以免舞蹈之仪。

望自今假日除內职及將校【二二】,閤门不得引接辞、谢,其受急命者,不在此限。

又言:「內殿起居,百官皆露立于廊廡之下。

望自今前一日设幕次于閤门外,及復令御史重戴。

」詔皆从之。

重戴者,大裁帽之遗象也,本巖叟野夫之服,以帛为之,后魏文帝自云中徙代以赐百僚。

国初,但御史服之,其后,詔两省及尚书省五品以上皆服,枢密、三司使副则否。

"太宗初即位,申严正衙辞谢之制,张郁自今犹以为言,岂太平兴国之詔盖未施行故耶?当考。 "

秋七月己亥,上谓三司使李惟清等曰:「夫货财所以济用度,或取之不以其道,违朕惠养庶民之意,岂能召和气乎!当共务均节,无致厚敛于下。

」"己亥,初二日也。 本纪专著上语,不因他事。 实录无之。 宝训则以此语系之端拱二年二月李惟清请调河南民运\粮之后,不知宝训何据?然宝训于年月先后,或多不得其实,本纪又专著此,必不妄,今从之。 "

李继迁闻翟守素將兵来討,恐惧,奉表归顺。

丙午,授继迁银州观察使,赐以国姓,名曰保吉【二三】。

赵保忠又荐其亲弟继冲【二四】,上亦赐姓,改名保寧,授绥州团练使。

封其母罔氏西河郡太夫人。

"王禹偁草继迁制词【二五】。 "

先是,祠祀文命著作局官属临事撰进,多不合典礼。

祕书监李至撰成数百道,号正辞录,凡三卷,以进,詔永为定式。

八月丁卯朔,詔两浙诸州,先是钱俶日,募民掌榷酤,酒醨坏,吏犹督其课,民无以偿,湖州万三千三百四十九瓶,衢州万七千二百八十三瓶,台州千一百四十四石,越州二千九百四石七斗,並毁弃之,勿復责其直。

上钦恤庶狱,虑大理、刑部吏舞文巧詆,己卯,置审刑院于禁中,以枢密直学士李昌龄知院事,兼置详议官六员。

凡狱具上奏者,先由审刑院印讫【二六】,以付大理寺、刑部断覆以闻,乃下审刑院详议,中覆裁决讫,以付中书,当者即下之,其未允者,宰相復以闻,始命论决。

鴜重谨之至也。

"会要称:法官议覆居道安狱,依违卤莽,皆坐迁謫,因置审刑院。 今实录八月己卯初置审刑院,己卯,十二日也。 九月戊戌,王禹偁等始免官,戊戌,初二日也。 先后或失其序,岂禹偁等系狱二十余日乃论决耶?不然,会要误也。 今但依实录所书,更须攷之。 司马光记闻称赵普出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繁,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諫官,上言请分中书刑房置审刑院。 按实录、向敏中虽以左司諫知制誥,初不闻有此议,国史及他书亦弗载,不知光何所据也。 且置审刑院,其意不过钦恤庶狱耳,岂能分中书权,省其事耶?疑此说或误,更须考之。 杨亿谈苑但云「审刑院本中书刑房,宰相所领之职,于是析出」,亦不云中书权太重故也。 "

丁亥,□州言戎人七十三户四百余口內附。

上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內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

惟奸邪无状,若为內患,深可惧也。

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九月丁丑,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王沔,给事中、参知政事陈恕,並罢守本官。

初,给事樊知古屡任转运\使,甚得时誉,及为户部,频以职事不治,詔书切责,名益减。

雅与恕亲善【二七】,上每言及计司事有乖违者,恕具以告之,欲令知古尽力。

知古后因奏对,遂自解。

上问知古:「何从得此?」知古曰:「陈恕告臣。

」上怒恕泄禁中语,疾知古轻脱,□知古皆罢之。

沔以弟淮故,数为枢密副使寇准所詆,上亦寤沔任数好诈,非廊庙器,遂与恕同日俱罢。

沔奉詔,见上,涕泣不愿离左右,不数日,须鬢皆白。

上尝谓近臣曰:「屡有人言储贰事,朕颇读书,见前代治乱,岂不在心!且近世浇薄,若建立太子,则宫僚皆须称臣。

宫僚职次与上台等,人情之间,深所不安。

盖诸子冲幼【二八】,未有成人之性,所命僚属,悉择良善之士,至于台隶辈,朕亦自拣选【二九】,不令奸险巧佞在其左右。

读书听书,咸有课程,待其长成,自有裁制。

何言事者未谅此心耶?」于是左正言、度支判官宋沆等五人伏閤上书【三○】,请立许王元僖为皇太子,词意狂率,上怒甚,將加窜殛,以惩躁妄。

而沆又宰相吕蒙正之妻族,蒙正所擢用,己亥,制词责蒙正以援引亲暱,窃禄偷安,罢为吏部尚书。

初,温仲舒与蒙正同年登第,情契篤密。

仲舒前知汾州,坐私监军家婢,除籍为民,穷棲京师者屡年,蒙正在中书,极力援引,遂復籍。

及骤被任遇【三一】,反攻蒙正,蒙正以之罢相,时论丑之。

命左仆射李昉兼中书侍郎,参知政事张齐贤为吏部侍郎,並平章事。

翰林学士贾黄中、李沆並为给事中、参知政事。

沆初判吏部銓,因侍曲宴,上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不数月,遂与黄中俱蒙大用。

上尝召见黄中母王氏【三二】,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所谓孟母矣。

」作诗赐之,颁赐甚厚。

庚子,以右諫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王化基为御史中丞。

化基尝慕范滂揽轡\澄清之志,献澄清略,言五事。

其一復尚书省,曰:「国家立制,动必法天,並建官属,以尊王室。

且尚书省上应天象,对临紫垣,六卿擬喉舌之官,郎吏应星辰之位【三三】,斯实干文昭著,政事具明。

方今省曹之名,未称朝廷之盛。

夫三司使额【三四】,乃近代权制,判官、推官、勾院、开折、磨勘、凭由、理欠、孔目、勾押前行后行,皆州郡官司吏局之名也。

臣今请废三司,止于尚书省设六尚书分掌其事。

废判官、推官,设郎官分掌二十四司及左右司公事,使人掌一司。

废孔目、勾押前行后行为都事、主事、令史、书令史。

废勾院、开折、磨勘、凭由、理欠等司【三五】,归比部及左右司。

如此,则事益精详,且尽去其州郡职局鄙俗之名也。

六卿如闕本官,即选名品相近、有才望者权,其尚书郎官如闕本官,即于两省三院选明干有清望者依资正除。

所贵尚书省无驳杂之官。

其二十四司公事,若□简不同,望下本官属参酌其类,均而行之。

」其二谨公举,曰:「朝廷频年下詔,以类求人。

但闻例得举官,未见择其举主。

欲望自今別立名籍,先择朝官有声望者,各令保举所知,其举到职官员数,仍置簿籍,□举主名姓录在籍中。

其受举之官,如经任使,实著廉能,所司举行赏典,特旌举主。

若所举官贪赃败露,举主並当连坐。

臣又思陛下自登宝位,十有余年,七经抡选,甚得英俊,窃虑久沈下位,或处远官,望令採访,及州长吏察廉以闻,次第陞擢,亦同置籍中。

」其三惩贪吏,曰:「夫贪吏临民,其损甚大,或则屈法,或则滥刑,或因公以逼私,或缘事以行虐,使民受弊甚于蠹焉。

蠹盛则木空,吏贪则民弊。

若乃不求人听,不以法绳,则夷、齐不能守正廉之规,顏、閔不能持德行之操。

盖中人以降,其性如水,器方则方,器圆则圆,固无定质,悉由拘制也。

望令诸路转运\使副【三六】兼採访之名,令觉察部內州、府、军、监长吏。

候澄清一部,见其实效,到闕日,待以殊常不次之命,置以殿廷侍从之名。

所贵顾问知四方之事,抑亦劝外官之求治也。

」其四省□官,曰:「昔唐、虞建官惟百,亦克用乂,故曰:『官不必镝,惟其人。

』斯乃率从简易,去其烦扰也。

国家封疆民物,广逾前世,恢张万务,分设庶官,方之近朝,实倍常数,意欲丰财厚利,尽入牢笼\,其如蠹国耗民,转加残弊!臣尝思二十年前客游江、淮诸郡,其间扬、楚最曰要冲,水陆两途,咽喉数国,务穰事觽,地广民□,然止设知州一人在衙区分,其余通判本州,推官及州官等,並皆分掌盐酒商税、仓场库务【三七】,当时亦闻办集,兼少刑狱爭讼。

臣昨十年前【三八】任扬州职官时,见朝廷添置监临事务朝官及使臣等【三九】,有逾本州数倍,实恐天下诸州似此□多,虑伤费用,兼长刑名。

今以朝官、诸色使臣及县令、簿、尉等所费,高卑相半,折而计之,一人月费不翅十千,以千人约之,岁计用十余万,更倍约之,万又过倍。

此或皆是廉白之吏,止伤于公府之费尔。

若或贪婪之吏,布于天下,则兼更取於民间者又数倍焉,祖吉之类是也。

如此,则得非蠹国耗民乎?望令逐部转运\使副,与知州同议裁减,及诸县令、簿、尉等,自前多不置,县尉以主簿兼之,亦乞令相度废省。

」其五择远官,曰:「负罪之人,多非良善,或贪婪残暴,凶很踰违,若授以远地亲民之官,或秉性不悛,用情自任,事欺遐僻,纵毒伤残,远民罹殃,卒莫上诉,甚非抚人怀远之意也。

望自今凡负罪之人不许任四川、广南为长吏。

」书奏,上嘉纳其言,即有意大用。

辛丑,责宋沆为宜州团练副使。

甲辰,以枢密副使张逊知枢密院事,温仲舒、寇准同知院事。

知院之名,自此始。

逊、仲舒、准仍並带副使,自后或以正官或检校官为之,秩与副使同。

初,宋沆与左正言尹黄裳、冯拯,右正言王世则、洪湛共伏閤请立皇太子【四○】,沆既先黜,乙巳,命黄裳知邕州,拯知端州,世则知象州,湛知容州。

黄裳、世则、湛皆直史馆,並解其职。

湛,上元人也。

上闻殿中丞郭延泽、右赞善大夫董元亨皆好学,博通典籍,詔宰相召问经史大义,条对称旨。

冬十月丁卯,並命为史馆检討。

延泽,廷谓之子也【四一】。

"董元亨附延泽传,未见邑里。 "

辛巳,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续翰林志二卷以献,上嘉之,赐诗二章,纸尾批云:「诗意美卿居清华之地也。

」易简愿以所赐诗刻石,昭示无穷。

上復为真、草、行三体书书其诗,命待詔吴文赏刻之,因篃赐近臣。

又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大字,令中书召易简付之,牓於厅额,上曰:「此永为翰林中美事。

」易简曰:「自有翰林,未有如今日之荣也。

左諫议大夫韩丕起寒素,以冲澹自处,不奔竞于名宦,上甚嘉重之,己丑,命丕守本官、知制誥,为翰林学士。

十一月丙申,詔自今內殿起居日,復令常参官两人次对,閤门受其章。

"实录云:汉干祐三年,给事中陶榖奏乞停五日转对,皇朝因之,遂无转对之事。 至是,上励精求理,务广言路,始復旧制。 按太祖新、旧录及本纪,建隆三年二月甲午,詔自今每遇內殿起居,百官以次转对。 然则转对旧制,在太祖时已復,不知钱若水何所据乃云遂无也。 新录亦若水所修,那得如此差谬。 意者太祖虽復旧制,行之未久仍废,至是乃復举行,若水考之不详故耳。 建隆三年八月丙戌朔,御崇元殿,文武百官入阁,工部尚书竇仪待制,太常卿边光范次对,礼毕赐廊食。 明年夏四月壬午朔,工部侍郎艾颖待制,给事中马士元次对。 八月庚辰朔,给事中刘载待制,諫议大夫崔颂次对。 其后遂不復书。 干德四年夏四月丙申朔,又书御殿入阁赐食如常仪,但不见次对官姓名,疑次对自此却停,至淳化二年始復,故令若水误记也。 直云遂无转对之事,亦诬矣。 "庚戌,左諫议大夫、史馆修撰杨徽之次对,上言:「方今文士虽多,通经者甚少,愿精选五经博士,增其员,各专业以教胄子,此风化之本。

」上顾谓宰相曰:「徽之操履无玷,真儒雅之士,出理州郡,非其所长,置之馆殿,正得其宜矣。

」刑部郎中、知制誥范杲数致书宰相,求入翰林为学士,又尝出制誥一编示李昉,曰:「先公谓杲才任学士,故以此付杲,不敢失坠。

」昉每开释之。

於是献玉堂记,请备其职,上恶其躁竞,终不使居內署,改右諫议大夫,出知濠州。

以考功员外郎、知制誥毕士安为翰林学士。

初,执政欲用右諫议大夫张洎,因对,言洎文学久次,不在士安下。

上曰:「极知洎文学资任不下士安,第德行不及耳。

」执政乃退。

上以入閤旧图承五代草创,礼容不备,於是命史馆修撰杨徽之等討论故事,別为新图。

十二月丙寅朔,遂行其礼于文德殿。

"实录又云:唐恭宗始於紫宸殿展入閤之礼,而五代以来,诸事草创,礼容多闕。 国朝久废其礼,至是始復旧制。 谨按太祖即位之年八月朔,御崇元殿,文武入閤,仗卫如仪,既罢,赐百官廊食。 至干德四年四月朔,犹讲其礼,非久废也。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詔以八月一日入閤,会雨而止。 淳化二年十二月一日乃復行之。 若水倘指太宗朝,则可耳。 "

右諫议大夫张洎既与徽之等,同撰定新仪,又独奏疏曰:

窃以今之干元殿,即唐之含元殿也,在周为外朝,在唐为大朝,冬至、元日,立全仗,朝万国,在此殿也。

今之文德殿,即唐之宣政殿也,在周为中朝,在汉为前殿,在唐为正衙,凡朔望起居及册拜妃后、皇子、王公、大臣,对四夷君长,试制策举人,在此殿也。

今之崇德殿,即唐之紫宸殿也,在周为內朝,在汉为宣室,在唐为上閤,即只日常朝之殿也。

东晋太极殿有东西閤,唐置紫宸上閤,法此制也。

且人君恭已南面,向明而理【四二】,紫微黄屋,至尊至重,故巡幸则有大驾法从之盛,御殿则有暴陈羽卫之严,故虽只日常朝,亦须立仗。

前代谓之入閤仪者,盖只日御紫宸上閤之时,先于宣政殿前立黄麾金吾仗,俟勘契毕,唤仗即自东、西閤门入,故谓之入閤。

今朝廷且以文德正衙权宜为上閤,甚非宪度。

况国家丕承正统,宇內洽平,凡百宪章,悉从损益,惟视朝之礼,尚属因循。

窃见长春殿正与文德殿南北相对,伏请改创此殿以为上閤,作只日立仗视朝之所,其崇德殿、崇政殿,即唐之延英殿是也,为双日常时听政之所【四三】,庶乎临御之式,允睰前经。

今舆论乃以入閤仪注为朝廷非常之礼,甚无谓也。

臣又案旧史,中书、门下、御史台为三司,谓侍从供奉之官。

今起居日,侍从官先入殿庭,东西立定,俟正班入,一时起居,其侍从官东西列拜,甚失北面朝謁之仪。

请准旧仪,侍从官先入,起居毕,分行侍立于丹墀之下,谓之蛾眉班。

然后宰相率正班入起居,雅合于礼。

臣又闻,古之王者躬勤庶务,其临朝之疏数,视政事之□简。

唐初五日一朝,景云初始修贞观故事。

自天宝兵兴之后,四方多故,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

其只日或遇大寒、盛暑、阴霪、泥泞,亦放百官起居。

双日宰相当奏事,即时特开延英召对,或蛮夷入贡,勋臣归朝,亦特开紫宸引见。

陛下自临大宝,十有五年,未尝一日不鸡鸣而起,听天下之政。

虽刚健不息,固天德之常,然而游焉息焉,亦圣人之謨训。

倘君父焦劳于上,臣子缄默于下,不能引大体以爭,则忠亮之心有所不至矣。

臣欲望陛下依前代旧规,只日视朝,双日不坐。

其只日遇大寒、盛暑、阴霪、泥泞,亦放百官起居。

其双日於崇德、崇政两殿召对宰臣常参官以下,及非时蛮夷入贡、勋臣归朝,亦特开上閤引见,並请准前代故事处分。

」奏入,不报。

辛卯,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于本院会学士韩丕、毕士安,祕书监李至【四四】,史馆修撰杨徽之、梁周翰,知制誥柴成务、吕佐之【四五】、钱若水、王旦,直祕阁潘谨修,翰林侍书王著、侍读吕文仲等,观御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字並三体书诗石。

上闻之,赐上尊酒,太官设盛饌,至等各赋诗以记其事【四六】。

宰相李昉、张齐贤,参知政事贾黄中、李沆亦赋诗以貽易简,易简悉以奏御。

上谓宰相曰:「苏易简以卿等诗什来上,斯足以见儒墨之盛,学士之贵也。

可別录一本进入,以其本赐易简。

先是,左司諫、直史馆谢泌奉詔发解国子学举人,黜落既多,髃聚喧詬,怀甓以伺其出。

泌知之,潜由他径入史馆,数宿不敢归,请对自陈。

上问:「何官騶导严肃,都人畏避?」有以台杂对者。

癸亥,命泌为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国子学发解举人,別敕差官主之,盖自泌始也。

是岁,女真首领野里鸡等上言,契丹怒其朝贡中国,去海岸四百里立三柵,柵置兵三千【四七】,绝其朝贡之路。

于是航海入朝,求发兵与三十首领共平三柵。

若得师期,即先赴本国【四八】,愿聚兵以俟。

上但降詔抚諭,而不为出师。

其后遂归契丹。

时定安国王子大元因女真使上表,后亦不復至。

上又以渤海不通朝贡,詔女真发兵攻之,凡斩一级,赐绢五疋为赏。

注释

【一】设使积粟流衍「衍」原作「行」,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二七六张观传改。

【二】上深然其言「然」原作「鹇」,据同上书改。

【三】体貌大臣「体」原作「礼」,据同上书及编年纲目卷四改。

【四】释循常之务「循」原作「寻」,据同上书改。

【五】深詔近臣「臣」,阁本及上引宋史同。

宋本、宋撮要本及编年纲目卷四均作「位」。

【六】以郑文宝为陕西转运\使「转运\使」,阁本及东都事略卷一一五本传、编年纲目卷四同。

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二七七本传则作「转运\副使」。

【七】其应若影响「影」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二八一寇准传补。

【八】是月原作「是日」,据各本改。

【九】掌枢务「枢」原作「机」,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编年录卷二改。

【一○】今天下至广「今」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史卷三○六谢泌传补。

【一一】则髃官请见「官」原作「臣」,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编年录卷二改。

【一二】总揽豪杰「揽」原作「览」,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三○六谢泌传改。

【一三】并钱三十万「三十万」原作「三千万」,据同上书改。

【一四】上復面加赏激「面」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治蹟统类卷三太宗圣政补。

【一五】坏连隄「坏」原作「壤」,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改。

【一六】殿前都指挥使戴兴叩头恳请驾回「使」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一七】张郁原作「张都」,据同上书及宋会要仪制二之六、四之三、九之八改。

下同。

【一八】次日並赴正衙「赴」原作「起」,据各本改。

【一九】亦须具状报台「须」原作「领」,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会要仪制四之四改。

【二○】亦亲听断「亲」原作视,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会要仪制九之八改。

【二一】贵就便坐「贵」原作「后」,据各本及上引宋会要改。

【二二】望自今假日除內职及將校「及」原作「级」,据上引宋会要改。

【二三】名曰保吉「保吉」上原衍「赵」字,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续通鑑卷一五刪。

【二四】赵保忠又荐其亲弟继冲「赵保忠」原作「保吉」,据同上书改补。

【二五】王禹偁草继迁制词「制」原作「詔」,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二六】先由审刑院印讫各本同。

按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编年纲目卷四、宋史卷二八七李昌龄传均作「先申审刑院印讫」,疑是。

【二七】雅与恕亲善「雅」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二八】盖诸子冲幼「诸」原作「储」,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编年纲目卷四改。

【二九】朕亦自拣选「自」原作「是」,据宋本、宋撮要本及上引编年纲目改。

【三○】伏閤上书「閤」原作「闕」,据同上书改。

【三一】及骤被任遇「及」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三二】上尝召见黄中母王氏「上」字原脱,据同上书及阁本补。

【三三】郎吏应星辰之位「郎吏」原作「郎史」,据阁本及编年纲目卷四、宋史全文卷四上改。

【三四】夫三司使额「使」原作「吏」,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编年纲目卷四、治蹟统类卷二九、宋史全文卷四上改。

【三五】理欠等司「司」原作「同」,据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改。

【三六】望令诸路转运\使副「使副」原作「副使」,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同上书改。

下同。

【三七】並皆分掌盐酒商税仓场库务「酒」原作「铁」,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三八】臣昨十年前「昨」原作「於」,据各本改。

【三九】见朝廷添置监临事务朝官及使臣等「及」字原倒在「朝官」上,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编年纲目卷四改。

【四○】右正言王世则洪湛共伏閤请立皇太子「閤」原作「闕」,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续通鑑卷一六改。

【四一】延泽廷谓之子也「廷谓」原作「廷伟」,据各本改。

按宋史卷二七一郭廷谓传,延泽为廷谓兄廷諭之子,疑原刊「子」上当有一「从」字。

【四二】向明而理「而理」二字原闕,据宋会要仪制一之二二、编年纲目卷四、奏议卷一一九礼乐补。

【四三】为双日常时听政之所「双日」原作「只日」,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会要仪制一之二二改。

【四四】祕书监李至「祕书监」原作「祕书院」,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四五】吕佐之阁本同。

宋本、宋撮要本均作「吕佑之」。

按太宗朝任知制誥者无「吕佐之」,本书卷三四淳化四年九月出起居舍人、知制誥吕祐之。

吕祐之,宋史卷二九六有传。

疑「吕佐之」为「吕祐之」之误。

【四六】至等各赋诗以记其事「至」原作「丕」,据宋本、宋撮要本及上文文义改。

【四七】柵置兵三千「柵」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会要蕃夷三之二补。

【四八】即先赴本国「赴」原作「付」,据宋本、宋撮要本及上引宋会要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