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八十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八十四 李焘

起讫时间 起仁宗嘉祐元年九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百八十四

帝号 宋仁宗

年号 嘉祐元年"丙申,1056" 全文

九月壬午,司马光又上疏曰:

臣闻书曰「远乃猷」,诗云「犹之未远,是用大諫」。

况国家之弊,在於乐因循而多讳忌,不於安治之时豫为长远之谋\,此患难所由而生也。

自古帝王,即位则立太子,此不易之道也。

其或谦撝未暇,则有司为请之,所以尊社稷,重宗庙,未闻人主以为讳也。

及唐中叶以来,人主始有恶闻立嗣者,髃臣莫敢发言,言则刑戮隨之,是以祸患相寻,不可復振。

不知本强则茂,基壮则安。

今上自公卿,下至庶人,苟有忠於国家者,其心皆知当今之务,无此为大,然而各畏忤主之诛,莫敢进言。

独臣不爱犬马之躯,为陛下言之。

歷观春秋以来,迨至国初,积千六百年,其间兵寢不用者,不过四百余年。

至如圣朝芟夷僭乱,一统天下,朝野之人,自祖及孙,耳目相传,不识战斗。

盖自上世以来,未有若今之盛也。

且国家於州县仓库,斗粮尺帛,未尝不严固扃鐍,择人而守之;况国家融明閎茂之业,岂可不谨择亲戚可信任者,使助陛下守之乎?陛下独不念太祖、太宗跋履山川,经营天下,真宗宵衣旰食,躬致太平之艰难乎?此臣所以夙夜皇皇,起则思之,臥则计之,感叹涕泗而不能已也。

或者谓臣身贱居外,而言朝廷之事,侵官也。

臣愚以为自古諫諍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庶人、百工、商旅、蒙瞍、芻蕘,无有不得言者,所以达下情而察国政也。

若置官而守之,非其官者皆不得言,则下情壅而不通,如是则国家虽有迫切之忧,行道之人皆知之,而在上者莫得闻也,此其为害,岂不深乎?曏以水灾亲下明詔,延访中外而勤求得失,臣安敢舍此大节,隱而不言,其余琐碎,岂足道哉?欲望陛下察臣区区之心,断而行之,使远近涣然,无復忧疑,自然神灵悦於上而灾异伏,觽庶喜於下而奸宄消,至於草木、昆虫,靡不蒙被其福,其为功业,岂不盛哉?惟陛下早留神裁察。

时范镇亦累奏辞所除官,且乞因恭谢大礼决定大议。

其言曰:「臣前后三准中书札子,趣臣赴台供职,有以见陛下爱臣之深也。

初臣待罪,陛下不加以罪,而又迁擢之,臣未即赴职,而陛下三降圣旨敦趣之,是陛下之恩意於臣篤且至也。

而臣终不敢輒轻就者,自陛下擢臣为諫官,臣已將身许陛下也。

今日之事,乃是臣致命之秋,陛下不用臣之言,赐臣之死,则臣一身之轻,何足卹也?陛下感悟臣言,而为宗庙社稷计,则臣之言任可重也。

不以一身之轻,而废其可重之言者,臣之职也。

臣之身一人之私也,臣之言觽人之公也,宗庙社稷之计也。

陛下与其卹一人之私,孰若行觽人之公,以为宗庙社稷计,诚\能因大礼,定大议,决然诞告於庭,则陛下收纳諫之名,以慰天下人心,岂不美哉!如是而臣虽就死,无所憾也。

生而进之可也,退之亦可也,於陛下职无所负也,於臣之初心亦无所愧也。

庚寅,命宰臣富弼摄事於太庙,枢密副使田况於皇后庙,程戡於奉慈庙。

辛卯,恭谢天地於大庆殿,大赦,改元。

丁酉,加恩百官。

戊戌,礼部员外郎、知制誥韩絳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絳辞不行。

己亥,詔知荆南魏瓘、湖北转运\使王绰、知辰州竇舜卿:「所奏彭士羲遣衙內指挥使覃师明欲归款,须令自齎降表至澧州【一】,始行抚纳之。

其十三州刺史进奉,宜与减落五七州,仍具处置次第以闻。

」五月甲辰、八月辛酉两日事可考。

庚子,赐致仕大卿、监以上及曾任近侍之臣束帛、羊、酒。

壬寅,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太常少卿、直昭文馆周湛为度支副使。

旧制,发运\司保任军將至三司,不復考覈而皆迁之。

至是,以名上者三十五,湛覈其滥者二十五人。

癸卯,侍御史范师道知常州,殿中侍御史赵抃\知睦州。

先是,宰相刘沆进不以道,深疾言事官,因言:「自庆历后,台諫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

又专务抉人阴私莫辨之事,以中伤士大夫。

执政畏其言,进擢尤速。

」遂举行御史迁次之格,满三岁者与知州。

而抃\等又尝乞避范镇,各请补外,沆遽引格出之。

师道及抃\盖尝攻沆之短。

中丞张□等言沆挟私出御史,请留抃\及师道,不报。

詔三司自京至泗州置狭河木岸【二】,仍以入內供奉官【三】史昭锡都大提举,修汴河木岸事。

司马光记闻云:「张巩建议大兴狭河之役,使河面具阔百五十尺,所修自东京抵南京,南京已下更不修也。

今岁所修止于开封县境。

」不知所云今岁是何年,或即是嘉祐六年。

自东京至南京,当是嘉祐元年九月,已经史昭锡提举,故不更修。

又据本志载狭河议,始于嘉祐六年张巩判都水时【四】,不知张巩判都水果是何年。

按实录所书,嘉祐元年九月,盖已命官修狭河,或此时巩已判都水,未可知也。

治平二年七月,实录所书与本志同,但不出张巩姓名耳,当考之。

甲辰,詔三司置司编禄令,以知制誥□奎、右司諫马遵、殿中侍御史吕景初为编定官。

初,枢密使韩琦言:「內外文武官俸入添支,并將校请受,虽有品式,每遇迁徙,须申有司检勘中覆,至有待报岁时不下者,故请命近臣,就三司编定之。

乙巳,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贾昌朝为侍中,留再任。

丙午,范镇又以书遗执政曰:「镇窃以天下之事,无难易而有是非。

苟是焉,虽难必为;苟非焉,虽易不可为也。

难易之际,又有机焉,不可以忽。

诸公视今日之事,与前日为孰难?必曰今日难於前日,安知他日不难於今日乎?以为他日易而可为,则今日不为难也;以为今日难而不可为,则他日不为易也。

此所谓难易有机,不可以忽也。

事早则济,缓则不及,先圣贤所以贵於及机会也。

诸公谓奸言已入,今日不可弭,奸言他日可以弭乎?邪正之不並久矣,君子小人之於天下也常相半,君子之欲有为,岂能尽去小人而后有为?使小人不用事而已。

譬之阴阳,阴进则阳退,阳退则阴进,当阳之进时,岂能尽退髃阴,使阴不用事?而君子之退小人,亦使小人不用事,使小人不用事者,在君子所为是而已矣。

今为宗庙社稷计,以应天变,以顺人心,以副主上委任之意,可谓是矣。

而诸公以嫌疑形跡处之,为忠义而以嫌疑形跡处之,此镇所以请临漖也。

三请临漖矣,伏惟早赐裁处。

」先是,执政諭镇,以上不豫,诸大臣亦尝建此策,今间言已入,为甚难,故镇书及之。

丁未,宣政使、寧远留后、入內副都知石全彬为宣庆使、武信留后,罢入內副都知;內藏库使、彭州刺史、內侍押班邓宣言为入內右班副都知。

宣言为副都知,乃十月癸酉,今并书。

宰相富弼言:「河北西蕃官诸族首领物故者之子孙弟姪,旧制须年及十七、本族及二千户者方得承袭职名,仍降一等。

自西贼\破荡以来,族帐凋耗,请自今更不降等,仍便许承袭。

」从之。

冬十月丁卯,出內藏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钱一十万贯,下河北市糴军储。

先是,提举糴便粮草薛向建议,並边十一州军岁计粟百八十万石,为钱百六十万緡,豆六十五万石,芻三百七十万围,並边租赋岁可得粟、豆、芻五十万,其余皆商人入中,请罢並边入中粟,自京輦钱帛至河北,专以见钱和糴。

时杨察为三司使,请用其说,因輦绢四十万匹,当緡钱七十万,又畜见钱及择上等茶场八,总为緡钱百五十万,储之京师,而募商人入钱並边,计其道里远近,优增其直,以是偿之【五】,且省輦运\之费,惟入中芻、豆,计直偿以茶如旧。

初,用向议行见钱法,在皇祐三年正月。

薛向建议,据本志附此,所给钱帛,与实录不同,当考。

嘉祐三年九月,当并考。

戊辰,礼部员外郎、知制誥韩絳为龙图阁直学士、知瀛州。

翰林学士欧阳修率同列言絳宜在朝廷,瀛州非所处也,遂留不行。

追復崇信节度副使尹洙为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湖州长史苏舜钦为大理评事、集贤校理【六】,枢密使韩琦为之请也。

庚午,宣徽南院使、判河中府□育復为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知河中府,育以疾自请之。

辛未,草泽宋堂为国子四门助教。

堂,双流人。

性跌宕,不事生业。

擬陈子昂作感遇诗,以讽上建储事。

著蒙书数十篇、春秋新意、七蠹、西北民言,颇究时务,数为近臣所荐。

至是,翰林学士赵燍又上其所著书,特录之。

十一月己卯朔,復右班殿直、单州监押张忠为閤门祗候。

忠,恩州城下有劳,尝为庐州监押,遣討儂智高,而辞以母老不行,编管池州,累更赦而復之。

庚辰,詔武臣为路分鈐辖及六周年者,给添支钱五十千。

辛巳,枢密使、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王德用罢枢密使,为忠武节度使、同平章事、景灵宫使。

先是,御史赵抃\累章言德用贪墨无厌,纵其子纳赂,差除多涉私徇,加之羸病,拜起艰难,失人臣礼,乞加贬黜。

而德用亦自求去位至五六,乃从之。

寻罢景灵宫使,为同髃牧制置使。

听五日一朝会,子若孙一人扶之。

同髃牧使,乃十一月壬辰,今并书。

赵抃\言德用不任职,据苏辅所撰墓铭,本传无之。

德用罢时,抃\去御史府矣。

据抃\奏矒,则自去年十月十六日以后,言德用不一章也。

德用本传云:德用自郑州復为枢密使。

明年,富弼相,会契丹使耶律防至,德用与之射玉津园,防曰:「天子以公典枢密而用富公为相,可谓得人矣。

」帝闻之喜,赐御弓一、矢五十。

按防乃至和二年干元节使者,四月己亥入见,丁未辞,而召富弼入相,实六月丙申,防安得留京师至此时!云云必误。

德用墓铭王珪作,神道碑欧阳修作,並有是言。

范纯仁作富弼行状亦有是言,本传盖因之。

墓铭指耶律防,而神道碑但称契丹使者,岂修已觉其误,故没其姓名耶?纯仁又出修后。

大抵德用再入西府耄矣,云云殆溢美,今削去不书。

嘉祐二年三月,防復来,此时德用已卒。

江邻几杂志云:富、范议建储,王德用在密府,合掌加额云:「置这一尊菩萨何地?」永叔闻之,骂作老衙官,及为神道碑,颇溢美。

议建储,即是此年春事。

赵抃\劾德用不任,职或由此。

盖抃\亦尝奏请建储也,然无所考见。

江氏称范、富误也,已改之。

山南东道节度使、兼侍中、判大名府贾昌朝为枢密使。

翰林学士欧阳修言:

臣伏睹近降制书,除贾昌朝为枢密使者【七】。

旬日以来,中外人情,莫不疑惧,搢绅公论,渐以沸腾。

盖由昌朝稟性回邪,执心倾险,颇知经术,能缘饰奸言,善为阴谋\,以陷害良士,小人朋附者觽,皆乐为其用。

前在政事,屡害善人,所以闻其再来,望风畏恐。

陛下聪明仁圣,勤俭忧劳,每於用人,尤所审择。

然而自古毁誉之言,未尝不並进於前,而听察之际,人主之所难也。

臣以谓能知听察之要,则不失之矣。

何谓其要在先察毁誉之臣【八】,若所誉者君子【九】,所毁者小人,则不害其为进用矣;若君子非之,小人誉之,则可知其人不可用矣。

今有毅然立朝,危言正论,不阿人主,不附权臣,其直节忠诚\,为中外素所称者,君子也。

如此等人,皆以昌朝为非矣。

宦官宫女,左右使令之人,往往小人也。

如此等人,皆以昌朝为是矣。

陛下察此,则昌朝为人可知矣。

今陛下之用昌朝,与执政大臣谋\而用之乎?与立朝忠正之臣谋\而用之乎?与宦官左右之人谋\而用之乎?或不谋\於臣下,断自圣心而用之乎?

昨闻昌朝阴结宦官,创造事端,谋\动大臣,以图进用。

若陛下与执政大臣谋\之,则大臣自处嫌疑,必难启口;若立朝忠正之士,则无不以为非矣。

其所称信以为可用者,不过宦官左右之人尔。

陛下用昌朝,为天下而用之乎?为左右之人而用之乎?臣伏料陛下必不为左右之人而用之也。

然左右之人,谓之近习,朝夕出入,进见无时,其所谗諛【一○】,能使人主不觉其渐。

昌朝善结宦官,人人喜为称誉,朝一人进一言,暮一人进一说,无不称昌朝之善者。

陛下视听渐熟,遂简在圣心,及將用之时,则不必与谋\议也。

盖称荐有渐,久已熟於听矣。

是则陛下虽断自圣心,不谋\於人而用之,亦左右之人积渐称誉之力也。

陛下常患近岁大臣体轻,连为言事者弹击,盖由用非其人,不协物议而然也。

今昌朝身为大臣,见事不能公论,及交结中贵,因內降起狱,规图进用。

今闻台諫方欲论列其过恶,而忽有此差除,是以中外疑惧,物论沸腾也。

今昌朝未来,外议已如此,若使居其位,必不免言事者上烦圣听,不尔,则昌朝遂得倾害善人,坏乱事体,必为国家生事。

臣愿圣聪抑左右阴荐之言,採搢绅公正之论,速罢昌朝,还其旧任,则天下幸甚!

臣官为学士,职号论思,见圣心求治甚劳,而一旦用人偶失,而外廷物议如此,既有见闻,合思裨补。

是日,范镇入对垂拱殿,言:「臣待罪中,蒙恩除知杂御史,七降圣旨【一一】,趣臣赴台。

臣虽甚愚,知陛下必以臣言为是,然久而不决者,窃恐左右近习,以为陛下已安【一二】,不用为此,以惑陛下,是佞邪无识之人,不可不察。

古人所谓小人爱人以姑息者,正谓此辈。

臣愚谓陛下既安,尤当为之,以答天意,天意报貺,必蒙子孙无疆之庆,此天人相与之际,必然之理。

愿陛下黜小人姑息之浅\见,察臣至言,则大臣不敢畏避,必能辅佐陛下,以为宗庙之计。

臣前后上章凡十九次,窃虑留中,大臣不尽得见,今录进呈,乞付中书、枢密大臣同共参详,有异议者,乞令与臣廷辨,谓臣不然,即乞明加臣罪,不加臣罪,即乞解臣言责,臣之至情,尽在於此【一三】。

」镇待罪几百日,须发为白,至泣以请。

上亦泣曰:「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三二年。

」镇由是卒辞言职,朝廷不能夺也。

己丑,新除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范镇復为起居舍人,充集贤殿修撰。

宣徽南院使【一四】、彰信节度使、判成德军李昭亮加同平章事、判大名府。

上以涂金纹罗书曰:「李昭亮亲贤勋旧。

」命其子閤门祗候惟宾持以赐之。

昭亮判大名,乃壬午日,嫌与范镇改官事相错,故移见己丑以下。

庚寅,录潭州进士杨谓为郊社斋郎。

先是,蛮猺数寇边,史馆检討张芻责监潭州税;及天章阁待制刘元瑜知潭州,芻遂以说干元瑜,使谓入梅山招諭。

其酋长四百余人,皆出听命,因厚犒之,籍以为民,凡千一百户,故朝廷特录谓功。

通梅山盖自此始。

张芻责官潭州,在至和元年二月。

刘元瑜知潭州在元年四月。

此据元瑜传及沈括所作张芻墓铭刪修。

实录云谓诱山下蛮猺唐和等七百余人內附。

唐和出降,乃庆历七年事,实录误也。

辛卯,录故东头供奉官咸刚子渊为三班借职,渭为下班殿侍、三班差使,特给请受。

以刚捕蛮贼\於武冈县斗死也。

癸巳,草泽黄晞为太学助教致仕。

晞,建安人。

少通经,聚书数千卷,学者多从之游。

著聱隅书十卷,自号聱隅子,又名歔欷琐微论。

聱隅者□物之名,歔欷叹声,琐微述辞也。

庆历中,石介在太学,遣诸生以礼聘召,不至。

至是,枢密使韩琦表荐之,受命一夕而卒。

甲午,命盐铁副使郭申锡、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高良夫,同相视汴口利害以闻。

丙申,詔:「伎术官合奏荫者止授以伎术官,仍一次而止。

其封赠,初以副率,次正率,次小將军,毋得隔资而授。

司天监官听赠至大卿、监止。

」初,知制誥王珪言:「近岁伎术官,因缘进拔者甚觽,其合奏荫者,又参用士人之条而无定数【一五】,杂污仕涂,莫斯为甚。

请自今各以其类推恩,若医官使奏医学,教坊使奏色长之类,仍只许奏一人,不惟使世专其艺【一六】,诚\足以革入官之滥。

」下两制並以伎术官封赠详定【一七】,而翰林学士承旨孙抃\等以谓伎术官,法毋得任子及封赠,今若以类推恩,亦近汉畴人子弟之法,故著此条。

己亥,盐铁副使、刑部员外郎郭申锡都大提举河渠公事。

庚子,復知渭州任顓为龙图阁直学士。

先是,夏人杀其国母,延、庆、秦、并四路,皆以边警闻,涇、原独无所上,朝廷疑其斥堠不密,顓具言保无他虞,上又遣使覘之,得实,乃还顓旧职。

夏人杀其国母,即没藏是也。

事在十月,至十二月乃来告。

復內殿崇班周永清为閤门祗候。

永清因养子凶悍,欲诉其家事自首。

其祖美尝作子奏之【一八】,夺閤门祗候。

至是,知并州庞籍言美有战功,身后惟有一孙,特復之。

甲辰,降知澶州、枢密直学士、给事中施昌言为左諫议大夫、知滑州,天平留后李璋为邢州观察使,司封员外郎燕度为都官员外郎,北作坊使、果州团练使、內侍押班王从善为文思使,度支员外郎蔡挺追一官勒停,內殿承制张怀恩潭州编管,大理寺丞李仲昌英州衙前编管。

先是,宰相文彦博、富弼主仲昌议,开六塔河,不听贾昌朝所言,昌朝以为恨。

及六塔功败,仲昌等皆坐责,中书议不胜,昌朝因欲动摇宰相,乃教內侍刘恢密奏六塔水死者数千万人,穿土干禁忌,且河口冈与国姓御名有嫌,而大兴鍤畚,非便。

詔遣中使置狱,殿中侍御史吕景初意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中伤善良。

乃更遣殿中侍御史裏行□中復与文思副使带御器械邓守恭等往澶州鞫其事,促行甚急,一日內降至七封。

中復固请对乃行,既对,以所受內降纳御座,言:「恐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

臣不敢奉詔,乞付中书行出【一九】。

」上从之。

时号中復为铁面御史。

中復驰往,较景德户籍,乃赵征村,实非御名。

六塔河口亦无冈势,但劾昌言等奉詔俟秋冬塞北流,而擅违约,甫塞即决,损国工费。

怀恩、仲昌乃坐取河材为器,盗所监临,故重贬之。

昌朝谗,虽不效,亦即召为枢密使。

仲昌,垂子也。

垂知河事,尝上导河形胜书,欲釃別派,使缓而不决。

至仲昌,反塞河,背戾家学,遂以贬终焉。

仲昌既贬,朝廷始专治西隄,以卫北京及契丹国信路,不復治东隄。

上之得疾也,贾昌朝阴结右班副都知武继隆,令司天官二人於大庆殿庭两府聚处,执状抗言国家不当穿河於北方,致上体不安。

文彦博知其意,顾未有以制。

数日,二人又上言请皇后同听政,亦继隆所教也。

史志聪等以其状白执政,彦博视而怀之,有喜色,同列问,不以告。

既而召二人詰之曰:「汝今日有所言乎?」对曰:「然。

」彦博曰:「天之变异,汝职所当言也,何得輒预国家大事!汝罪当族。

」二人惧,色变。

彦博曰:「观汝,直狂愚尔,未欲治汝罪,自今无得復尔!」二人退。

彦博乃以状示同列,同列皆愤怒曰:「奴敢尔妄言,何不斩之?」彦博曰:「斩之则事彰灼,於中宫不安。

」觽皆曰:「善。

及议遣司天官定六塔於京师方位【二○】,彦博復遣二人往。

继隆白请留之,彦博曰:「彼何敢輒妄言,有人教之尔。

」继隆默不敢对。

二人至六塔,恐治前罪,乃更言:「六塔在东北,非正北,无害也。

」武继隆教司天官事,据记闻当在上疾时,今附见。

铁面御史,並乞付中书行出【二一】,及內降七封,並据曾氏南游记旧。

曾氏又以治恩、冀河流【二二】,断赵征村冈势为韩琦主议,误也。

专治西隄,据稽古录。

江氏杂志云:许州贾侍中坐语及黄河事,贾云金隄只有西岸【二三】。

汉书「左隄强则右隄伤」,既无东岸,自无决理,不须岁修筑。

然今每岁不减十万夫役,无敢减省者。

江志此事,恐与稽古录所书相参合,当考。

又云:张安道云河决六塔口,河北税赋放百七十万石。

今举天下所得以奉河北【二四】,岁三百万者,河决之患也。

原其所由,下流多置桥,水不畅泄,为世大患,去澶桥,则河患息矣。

河狱始兴,赵抃\犹未出也,尝具奏云:「臣自四月至七月,累次论奏李仲昌等修河败事,乞重行贬黜,朝廷量与责降,然未快髃议。

陛下采收下情,悯伤重役,將穷究仲昌等罪状,正国家之典刑,宣諭中书,辅臣行之可也。

若事有干涉,付枢密院治之可也。

奈何一旦事从中出,差一台官以讯劾之,遣四內臣以监视之,纔及数日之內,三出內降文字,中外惊骇。

外议以谓初发二小臣之罪者,谁为奏陈?今起二小臣之狱者,孰与评议?所可惜者,国体之重,不询於公卿大臣;政事之权,乃付之宦官女子。

至於政府,见如此等事,始不预议,终无执持,將顺奉行,焉用彼相?臣恐斜封墨敕之弊,不足罪於昔时;告密罗织之风,復基祸於今日矣。

伏望特赐指挥,追还內降之命,检会台官並臣前后论奏仲昌等章疏,详酌,重行贬窜。

如此,则朝廷纲纪,不遂隳坏;人情物论,庶无忧疑也。

」奏矒在九月六日后十一日前,不得其的时,今因狱竟,乃附此。

数日之內。

三出內降文字,与曾氏所记一日七封不同,必曾氏误也。

今两存之,埙考。

吕景初传云內遣中人置狱【二五】。

景初有言,乃更遣御史同讯。

据赵抃\奏矒,则当时固已遣御史,但以四內臣监之尔。

又据曾氏南游记旧,则□中復始受命,亦是內降文字。

中復入对,纳內降,乃自中书行出。

而中復本传载此事亦不详,未知孰是也。

乙巳,河北转运\使、少府监李参为右諫议大夫。

参前自盐铁副使、司封郎中迁少府监,將漕河北,至是才三月也。

书此为三年五月郭申锡降官张本。

十二月戊申朔,右司諫吕景初言:「伏睹詔书,今后虽遇辰牌,当留一班,令台官上殿,欲望諫官同此。

」从之。

壬子,兵部侍郎、平章事刘沆罢为工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应天府。

范师道、赵抃\既出,御史中丞张□言:「天子耳目之官,进退用舍,必由陛下,奈何以宰相怒斥之!愿明曲直,以正名分。

」又请与其属俱出。

□中復指沆治温成丧,天下谓之「刘弯」,俗谓鬻棺者为弯,则沆素行可知;沆亦极詆台官朋党。

先是,狄青以御史言罢枢密使,沆因奏御史去陛下將相,削陛下爪牙,殆將有不测之谋\。

而□等益论辨不已,凡上十七章。

沆知不胜,乃自请以本官兼一学士守南京,故有是命。

寻詔沆遇大朝会,缀中书班,出入视其仪物。

□为中丞,弹劾无所避,上谓□曰:「卿孤特,乃能如是!」□曰:「臣朴学愚忠,仰託睿圣,是为不孤。

今陛下之臣,持禄养交者多【二六】,而赤心谋\国者少,陛下似孤立也。

」上亦为之感动。

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中书舍人、集贤殿修撰、权知开封府曾公亮为给事中、参知政事,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知江寧府包拯为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

拯立朝刚严,闻者皆惮之,至於閭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府吏坐门,先收状牒,谓之牌司。

拯开正门,径使至庭自言曲直,吏民不敢欺。

京师大水,因言中官、势族筑园榭多跨惠民河,故河塞不通,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偽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置太常寺郊社局令一员。

乙卯,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胡瑗管勾太学。

始,瑗以保寧节度推官教授湖州,科条纤悉备具,以身先之。

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

视诸生如其子弟【二七】,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二八】,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庆历中,兴太学,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

瑗既为学官,其徒益觽,太学至不能容,取旁官舍处之。

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常居四五,隨材高下,喜自修饰,衣服容止,往往相类,人遇之,虽不识,皆知其为瑗弟子也。

於是擢与经筵,治太学犹如故。

实录称瑗以天章阁侍讲管勾太学。

按墓表,嘉祐元年,迁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仍居太学,然不见初除天章阁侍讲是何月日。

当考。

丙辰,太子中允、集贤校理丁讽言:「按春秋纬,五帝之名曰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矩、汁光纪。

今每岁奉祠,而祝文、位版皆书其名,令有司斥呼,非所以恭神之意。

」於是下太常礼院议定而去之【二九】。

己未,髃牧判官、太常博士王安石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

如京使、知府州折继祖领康州刺史,仍赐钱五十万。

继祖改葬其父,而请借月俸,因以推恩也。

壬戌,枢密使贾昌朝辞兼侍中,从之。

甲子,夏国主谅祚遣祖儒嵬名、聿则庆唐及徐舜卿等来告其母没藏氏卒。

初,李守贵者尝为遇乞掌出纳,补细吃多巳者,尝侍曩霄及没藏氏於戒坛院,故出入没藏氏所无所间。

没藏氏既通守贵,又通吃多巳。

守贵愤怒,於是杀吃多巳及没藏氏。

讹尨族守贵,保养谅祚,因以其女妻焉,时谅祚生九岁矣。

是年十月丁卯,实录书环庆经略司言:「夏国小大王阿叔嵬迷裂皈与没藏、讹尨杀其国母及补细相公,而讹尨挈小大王归其族,已戒沿边镇寨预备之。

」按所称小大王,即谅祚也,补细相公,即吃多巳也。

嵬迷裂皈,或是李守贵。

然事与正史差不同,今但从正史及实录谅祚传。

没藏、讹尨死,当是今年秋,既不得其月,因遣使来告,始书之。

乙丑,輟视朝,以谅祚母丧故也。

戊辰,开封府判官、祠部郎中、集贤校理冯浩为祭奠使,文思副使张惟清为弔慰使。

癸酉,契丹国母遣奉国节度使、驍卫上將军萧扈,起居郎【三○】、知制誥、史馆修撰韩孚;契丹遣怀德节度使耶律煜、广州防御使韩惟良来贺正旦。

扈等言阳武寨天池庙侵北界。

中书、枢密院按旧籍,阳武寨地本以六蕃岭为界。

康定中,北界耕户聂再友、苏直等南侵岭二十余里,代州累移文朔州,而朝廷以和好存大体,命徙石槵。

未几,又过石槵之南,遂开堑以为限,天池庙属寧化军横岭铺。

庆历中,北界耕户杜思荣侵入冷泉村,近亦有石槵为表。

乃詔馆伴使王洙以图及本末諭扈等。

王洙持地图諭扈等,乃明年正月壬午,今并书。

张方平载王洙詰萧扈事,见熙寧八年正月乙酉;聂再友、苏直、杜思荣事,见庆历元年十二月庚辰,又五年五月甲寅,并此嘉祐元年十二月癸酉。

其初葺天池庙,在大中祥符九年五月甲辰朔。

乙亥,詔尚书省:「司勋、司封、职方、驾部、库部、度支、金部、仓部、都官、比部、司门、主客、膳部、屯田、虞部、水部,自今以未有差遣带职京朝官领之,如闕人,即差正郎或员外郎自转运\使、提点刑狱、知州得替人,如又闕人【三一】,即差通判得替员外郎【三二】,月给添支钱五千,京官三千。

其鸿臚、太仆、卫尉寺丞、將作监差得替卿、监,一人月给七千。

並许伺候合入差遣,仍各差提印剩员四人。

是月,命宰臣文彦博监修国史。

初,除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止兼译经润文使,以刘沆为监修国史。

至是沆罢,彦博始有此命。

注释【一】澧州原作「灃州」,据阁本及宋会要蕃夷五之八三改。

【二】木岸原作「水岸」,据阁本及宋史卷一二仁宗纪四、卷九三河渠志改。

下同改。

【三】供奉官「奉」原作「俸」,据阁本改。

【四】判都水时「水」原作「大」,据阁本及下文改。

【五】以是偿之宋史全文卷九下作「以是价贬」,疑是。

【六】苏舜钦为大理评事集贤校理「钦」原作「卿」、「为」上原有「復」字,据阁本改、刪。

【七】除贾昌朝为枢密使者「除」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一○论贾昌朝除枢密使札子补。

【八】何谓其要在先察毁誉之臣「谓」原作「则」,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改。

【九】所誉者君子「誉」原作「举」,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同上书改。

【一○】其所谗諛「所」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一一】七降圣旨「七」原作「上」,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一英宗册立始末、宋蜀文辑存卷八录名臣奏议卷七三改。

【一二】以为陛下已安「以」原作「更」,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二书改。

【一三】尽在於此「在」字原脱,据同上两本及同上二书补。

【一四】宣徽南院使「使」字原脱,据阁本补。

【一五】无定数「定」字原脱,据宋会要职官三六之一一三补。

【一六】使世专其艺同上宋会要作「可使世专其艺」,义优。

【一七】並以伎术官封赠详定「以」字原脱,据同上宋会要补。

【一八】其祖美尝作子奏之义不可解,疑有讹脱。

【一九】乞付中书行出「行出」二字原互倒,据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四七再修澶州决河乙正,下文李燾自注云「乞付中书行出」亦可证。

【二○】司天官「官」上原有「监」字,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刪。

【二一】付中书行出「付」字原脱,据长编纪事本末卷四七再修澶州决河补。

【二二】治恩冀河流「流」原作「疏」,据同上书改。

【二三】只有西岸「有」原作「自」,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二四】以奉河北「奉」原作「塞」,据同上书改。

【二五】內遣中人置狱「遣」原作「降」、「置」原作「署」,据阁本及宋史卷三○二吕景初传改。

【二六】持禄养交者多「禄」原作「录」,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编年纲目卷一五、宋史全文卷九下改。

【二七】视诸生如其子弟「子弟」原作「父兄」,据宋史卷四三二胡瑗传改。

【二八】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父兄」原作「子弟」,据同上书改。

【二九】议定而去之「定」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三○】起居郎「郎」下原有「中」,按辽史有起居郎而无起居郎中,因刪。

【三一】如又闕人「又」原作「有」,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会要职官四之三改。

【三二】得替员外郎「替」原作「除」,据同上两本及同上书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