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起讫时间 起仁宗皇祐三年正月尽是年七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百七十
帝号 宋仁宗
年号 皇祐三年"辛卯,1051" 全文
春正月乙丑,幸魏国大长公主第问疾。
庚午,詔翰林医官院,日轮近上医官一员,总领诸科医官,以备应奉。
乙亥,詔两浙水灾州军四等以下户税特与倚阁。
降大理寺丞谭异、王鑑为幕职官远小监当。
初,异、鑑自言赴銓磨勘,当在祀明堂前与閭邱孝修等一甲引见,而为有司离为二甲【一】,致改官不得预覃恩,请如孝修例更迁一官。
上疾其倖求,故降之。
丙子,詔:「江寧府、扬州、庐州、洪州、福州並带提辖本路兵甲、贼\盗公事,益屯禁兵。
仍分淮南为两路:扬州为东路,庐州为西路。
」
戊寅,以辰州溪峒彭师宝知上溪州,仍令干元节贡献如旧。
师宝,仕羲之子也。
盖自咸平已来,始听溪峒二十州贡献,岁有常赐,蛮人以为利,有罪即绝之。
庆历四年,仕羲以罪绝贡献。
其后数自诉求知上溪州,至是始许焉。
涇原经略司言,自修德顺军水洛城底石门堡,而生户蕃族多出內附,请递补职名,仍月给俸钱,使为属户以捍边。
从之。
二月壬午朔,以太子中舍致仕胡瑗为大理评事兼太常寺主簿,固辞之。
审官院言:「通判员多闕少,今定藩府州军凡五十一处,请各差京官一员为签判及端、封等二十二州知州。
邕、桂、宜三州通判,旧制就移知县人为之,今请先用通判。
」从之。
乙酉,广南西路转运\司【二】言,广源州蛮儂智高请內属,詔转运\使与本路提点刑狱、鈐辖司具利害以闻。
初,交趾发兵討智高,不克,转运\使新喻萧固遣邕州指使亓贇往刺候,而贇擅发兵攻智高,为所执。
因问中国虚实,贇颇为陈大略,说智高內属。
乃遣贇还,奉表请岁贡方物。
朝廷以其役属交趾,未听也。
固言智高必为南方患,愿赐一官以抚之,且使抗交趾。
詔问固能保交趾不爭智高,智高终不內寇,则具以闻。
固言:「蛮人见利则动,必保其往,非臣所能。
顾今中国势未可以有事於蛮方,如智高者,宜抚之而已。
且智高才武强力,非交趾所能爭而畜也。
就其能爭,则蛮人方自相攻,吾乃得以闲而无事矣。
」朝廷讫不从固言。
萧固云云,据王安石墓誌增入。
丙戌,文彦博等上明堂大饗记二十卷、纪要二卷,上为之序,鏤版以赐近臣。
编修官王洙加史馆修撰,仍俟知制誥有闕除之。
己丑,詔徐、宿、泗、耀、江、郑、淮阳七州军採磬石【三】,仍令诸路转运\司访民间有藏古尺律者上之。
甲午,詔曰:「韶、夏、濩、武,帝王殊称,汉乐曰大予,唐舞为七德,制名象德,朕所慕焉。
前詔执事考正钟律,定一代之述作,章祖宗之謨烈,而称号缺然,未副其实。
其令两制及礼官,参稽典制,议定国朝大乐名,中书门下审加详阅以闻。
」初,胡瑗请太祖庙舞用干戚,太宗庙兼用干羽,真宗庙用羽籥,以象三圣功德。
然议者以为国朝七庙之舞名虽不同,而干羽並用,又庙制与古异。
及瑗建言,止降詔定乐名而已。
己亥,詔三司,河北入中粮草復行见钱法。
初,四税法止行於並边诸州,而內地诸州,有司盖未尝请,即以康定元年詔书从事。
自是三税、四税二法並行於河北。
未几,茶法復坏,芻粟之入,大约虚估居十之八。
米斗七百,甚者千钱。
券至京师,为南商所抑,茶每直十万,止售钱三千,富人乘时收畜,转取厚利。
三司患之,请行贴买之法,每券直十万,比市售三千【四】,倍为六千。
又入钱四万四千,贴为五万,给茶直十万,詔又损钱一万,然亦不足以平其直。
久之,券比售钱三千者,才得二千【五】,往往不售,北商无利,入中者寡,公私大弊。
知定州韩琦及河北都转运\司皆以为言【六】,下三司议,三司奏:「自改法至今,凡得谷二百八十八万余石,芻五十六万余围,而费緡钱一百五十五万有奇,茶、盐、香、药又为緡钱一千二百九十五万有奇。
茶、盐、香、药,民用有限,榷货务岁课不过五百万緡,今散於民间者既多,所在积而不售,故券直亦从而贱。
茶直十万,旧售钱六万五千,今止二千。
至香一斤,旧售钱三千八百,今止五百,公私两失其利,请復见钱法。
」可之,仍一用景祐三年约束。
又惧好事者之横议也,庚子,下詔曰:「朕惟古之善为国者,使变通不倦而公私相足。
比者食货法坏,芻粟价益倍,县官之费日长,商贾不行,豪富之家,乘时牟利,本末相横,吏缘为奸,故詔近臣考决大议令利害晓白【七】。
尚虑轻肆之人,仍舞空言,幸摇其端。
夫利百而法乃变,令下而议不起,然后民听不眩而宪度行焉。
自今有依前事而议者,並须究知厥理,审可施用。
若其事已上而验问无状者,寘之重罚。
」此並据食货志第三卷,与实录、会要小异,今但从志。
大抵食货志第三卷□茶法【八】,第四卷□盐法,两法或不相关,往往重出。
茶法贴买,即盐法对贴也。
盐法对贴已具皇祐二年正月【九】,嘉祐元年闰三月辛丑,又下詔戒妄陈济边之策,词意与此不异,不知何也?自庆历八年十二月初用董沔言,行四税法,至是復行见钱法,盖不满三年。
志云不十年间,恐误,今改云「未几」。
初,用盐铁判官董沔议,河北便糴【一○】,沿边行三税法,內郡行四税法,国子博士、监榷货务薛向言:「祖宗之法,塞下入粟,三司出茶、盐、香药、象牙、杂物称其直,号三税法。
內郡则转运\司以常赋充。
今改用四税,是岁常倍出中都钱,而茶、盐、香药、象牙之物出多而用有极,则价贱而不售,官私两失其利。
」寻下其议,而议者共主沔议。
向又作编年书,述祖宗以来河北三税及见钱利害。
书奏,不报。
不三岁,榷货务积交引钱七百万贯【一一】,未有以偿,而山场榷务茶、江淮盐、中都香药等物,富商爭以财算,而三边之糴不行。
朝廷始命王尧臣等详定,向为检阅文字。
乃黜沔补外郡,而復见钱法。
且委向置场,支榷货务积交引钱以救其弊。
詔擢向大藩。
此据范育所为薛向行状及吕大防墓铭并向附传。
王尧臣等详定,见皇祐二年正月。
薛向用见钱和糴,在嘉祐元年十月。
丙午,涇原经略使夏安期上弓箭手阵图。
初,安期选弓箭手万三千人,分隶东西路都巡检下。
属岁丰稔,召至州大阅,技击精强,且言可当正兵五七万。
既图上阵法,乃降詔銟諭。
安期传云,简弓箭手分三等,得驍勇万人为步兵,骑又半之,教以战阵之法,由是土兵胜他路。
又籍塞下闲田,募人耕种,岁得谷数万石【一二】,以备賑发,名曰贷仓。
戊申,翰林侍读学士、兼龙图阁学士【一三】、给事中、史馆修撰宋祁坐其子与张彦方游,出知亳州。
张彦方者,贵妃母越国夫人曹氏客也。
受富民金,为偽告敕。
事败,系开封府狱。
人传以为语连越国夫人,知开封府刘沆论彦方死,不敢及曹氏。
执政以妃故,亦不復詰。
狱具,中书遣比部员外郎杜枢虑问,枢扬言將駮正,亟改用諫官陈旭,权幸切齿於枢。
先是,御史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论张尧佐除宣徽使不当,枢独出班问曰【一四】:「枢欲先问中丞所言何事,而后敢留班。
」举正告之故,枢曰:「用此留枢可也。
」至是盖累月,执政白以为罪,黜监衡州税。
枢,杞之弟也。
杜枢事不得其时,附见宋祁出知亳州后。
龙川別志云枢录问駮正,特旨不录问。
今按本传,则枢未及駮正也,盖先言之尔。
別志又误以王举正为包拯,又谓宋庠奏枢越次妄言,故坐责。
而正史但云执政,不出庠名。
今並从正史。
先是,开封府寡妇胡氏诉诸贾负息本钱,因尽抱券书至庭,视之有其夫交游书,多知名士,沆止为理所负欠而置其书不问。
及彦方狱,沆又不问越国及所与交游者。
諫官御史以为言,上问之,沆对:「胡氏夫七品正员官,彦方举进士,尝廷试,虽交贵官,与公卿子弟游,无害也。
顾臣久在外,偶不识之尔。
」帝然其言。
左正言贾黯自以年少遭遇,备位諫官,果於言事。
首论韩琦、富弼、范仲淹可大用,及杜枢贬,黯言枢无罪,且旨从中出,不因臣下弹奏,恐自此贵幸近习,言一得入,则將阴肆谗毁,害及善良【一五】,不可不察。
时言者或论事无状,輒戒励穷詰,黯奏:「諫官、御史跡既簄远【一六】,未尝预闻时政,不免採於传闻,一有失实,而詰难沮辱隨之,非所以开广言路【一七】。
请如唐太宗故事,每执政奏事,听諫官一人隨入。
」又言执政患言事官旅进,论议上前不肯止,遂詔凡欲合班上殿者,皆稟中书俟旨。
黯论以为【一八】:「今得进见言事者,独諫官、御史。
若然,言路將壅,陛下不得闻外事矣。
请如故事便。
」皆弗许。
追復右监门卫將军、惠州刺史李渭为四方馆使。
渭前在延州与郭劝同得罪,卒既十年,於是劝为言而追復之。
三月壬子朔,內侍省言今內供奉官有过,且勒归班,给半俸,候復赴內祗应,方许全给,从之。
乙卯,命知亳州宋祁就州修唐书,易史馆修撰为集英殿修撰。
管勾国信所言:「自今通事殿侍与契丹私相贸易及漏泄机密事者,请以军法论。
在驛诸色人犯者,配流海岛。
若博饮斗爭、欺陵及损坏官物、书门壁者,亦行配隶。
」从之。
詔:「天下知县、县令,若差推勘刑狱及应副军期或权知繁剧者,具奏闻。
其闲慢处輒差者,不奏者以违制故失论。
被差之官亦行责罚,差出日月仍不理为资考。
」庆历七年六月、八年五月,可考证。
己未,詔:「比年山场榷货务岁额寖亏,其公私未便事,令三司与详定所更为条约。
及江淮发运\司专事掊克,使民被其患者,亦令三司检举之【一九】。
」
諫官包拯、□奎、陈旭言工部尚书、平章事宋庠不戢子弟,在政府无所建明。
又言庠闻有劾章,即求退免,表既再上,乃不待答,復入视事。
庚申,罢为刑部尚书、观文殿学士、知河南府。
龙图阁学士、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刘沆为参知政事。
议者谓沆不敢穷治张彦方狱,贵妃德之,坐此获进。
諫官、御史相继论列,帝不听。
改瀘州三江寨为寧远寨,娑婆寨为安夷寨。
乙丑,龙图阁学士田况言:「乡者淯井监夷人连年攻围监城,水陆不通。
益梓路鈐辖司官军洎白芀子弟近二万人討之,兵战死甚觽,饥死者又千余人,盖由本监不得人致此。
请自今令转运\鈐辖司,举官为知监押,代还日特迁一资。
」从之。
戊辰,邇英阁讲易,至「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慾。
」上曰:「人之情欲皆生於阴阳,而节之在人。
」杨安国对曰:「臣以为人有六情,喜、怒、哀、乐、好、恶;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故人之生,天命之谓性。
而命,人之所稟以生也;性,人之所赋以分也。
言情则性之移也,语欲则情之肆也。
故六情相滥,则喜生於风,怒生於雨,哀生於晦,乐生於明,好生於阳,恶生於阴。
故圣人取损象,以惩忿窒慾也。
」上然之。
壬申,詔开封府曹官、赤县丞,自今並除新改京官人,任满与免远官。
初,令銓司选用选人,一年无过,例改京官。
岁久,改京官者甚觽,故革之。
景祐三年三月,令銓司差选人充曹官【二○】。
癸酉,广南西路转运\司言儂智高奉表献驯象及生熟金银。
詔转运\鈐辖司止作本司意答以广源州本隶交趾,若与其国同进奉,即许之。
甲戌,召近臣及馆阁、省府官,观瑞竹於后苑,退而多为赋颂以献者。
旧制,髃牧判官不与。
时閤门使钱晦为髃牧都监,殿中丞李復圭为髃牧判官,復圭属晦求与,因召之,后遂成例,嘉祐五年乃釐正之。
復圭,淑子也。
復圭属晦此据江休復杂志【二一】。
嘉祐五年六月始復旧制,据会要第一百四卷。
封通利军齐贾埽寧津庙龙女为顺济夫人。
丙子,黔州司户参军柳材为校书郎,签书黔州判官事。
义军都指挥使度仁义父子叛,转运\使遣材等入蛮界招出而赏之。
置渠州邻水县荣支镇、广安军渠江县望溪镇捉贼\巡检各一员。
是日,魏国大长公主薨。
主,太宗第八女,母曰方贵妃。
主幼不好弄,未尝出房闥。
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独无所取。
太宗右诸女,加诸王上,於主尤所鍾爱。
容貌类太宗,太宗崩,宫中每见主即起,号慕不能胜。
下嫁李遵勖,宾客皆一时贤士大夫,每有燕集,主必亲视饔饎之节。
尝有盗入主第,帝命官讯邑司皁吏,主请出所逮系人,以私钱募告者。
后得真盗,法当死,復请贷之。
故事,命妇皆服发紒进见,章献明肃太后命以珠错罗巾縚之,又赐金龙小冠,辞不敢服。
他日固命之,然诞节称寿,犹以发紒入见。
太后於政事有所访逮,主多语祖宗旧事以讽。
有请以主教导六宫者,主闻之曰:「吾无德,曷足称是哉?」初,遵勖出守许州,暴得疾,主亟欲驰视之。
左右白:「须奏得报迺可行。
」主不待报而往,从者裁五六人。
帝闻,遽命內侍督诸县逻兵以卫主车。
其后居夫丧,衰麻未尝去身,日诵佛书,有白鷰来巢。
服除,不復御鲜华珍丽。
尝燕禁中,帝亲为主簪花,主辞曰:「自誓不復为此久矣。
」庆历中,因浴仆地,伤右肱。
帝遣內侍责侍者,主曰:「早衰力弱,不任步趋,非左右之过。
」由是悉得免。
主善笔札【二二】,喜阅图史【二三】,能为歌诗,尤善女工之事。
尝诫诸子以忠义自守,无恃吾以速悔尤。
其视他子,与己出均。
及病目,帝遣內侍挟太医诊\视【二四】,禳禬无不至,自皇后、贵妃以下,偕至第候问【二五】,进拜用家人礼,奉药茗进主甚恭。
车驾临幸,侍者掖主迎之【二六】,帝命主先坐,设御坐於西,主固辞,移榻东南乡,因亲舐主目,左右皆感泣。
帝亦悲慟曰:「先帝伯仲之籍,十有四人,今独存大主【二七】,奈何婴斯疾!」復顾问子孙所欲,主曰:「岂可以母病而邀赏邪?」賚白金三千两,辞不受。
帝因谓从臣曰:「大主之疾,儻可移於朕,亦所不避也。
」因命寢门垂薄,使从臣问候,又募天下能医者授以官,赐御书金字:「大悲千手眼菩萨。
」又赐玉石金字太宗庙諡,皆以祝主疾也。
主虽丧明,平居隱几,冲淡自若。
常诫诸子曰:「汝父遗令柩中无藏金玉,时衣才数袭而已。
吾歿后当亦如是。
」初以暴疾闻,帝趣驾往,及道,奏不起。
乃即主堂易服,坐视小敛讫,再拜奠哭。
輟视朝五日,追封齐国大长公主,諡献穆。
赐真珠饰棺帷,并金银供器。
詔干元节罢乐,宰臣固请乃已。
常岁诞节,主入宿禁中,俟旦称觴。
是日,帝追念之,遣使持香药、醴、饌置柩前,制挽辞,仍篆碑首曰「曪亲旌德之碑。
」大主事恐已有前见者,当考。
夏四月癸未,詔曰:「河北民流相属於道【二八】,而吏不加卹,乃饰□传,交赂遣,厚使客,以取虚名,非所以同朕忧也。
非犒设兵校,一切禁之。
」
甲申,知諫院□奎言:「国家谨礼法以维君子,明威罚以御小人。
君子所顾者,礼法也;小人所畏者,威罚也。
由文武二选为士大夫,是皆君子之地也,儻不以礼法待之,则是废名器而轻爵禄也。
七十而致仕,载之礼经。
臣下引年而自陈,分之常也;君上推恩而固留,权之至也。
自三代以来,虽衰微之世,未有不谨斯礼以塞贪暴,耸礪廉隅也。
近日光禄卿句希仲,吏部郎中、直昭文馆陆軫等,並以年高,特与分司,初欲风动髃伦,而在位殊未有引去者,乞早以臣前奏施行。
」二月癸巳,光禄卿句希仲分司西京,吏部郎中、直昭文馆陆軫分司南京。
先是,奎及包拯皆言在官年七十而不致仕者,並令御史台以时案籍举行。
知制誥胡宿独以为:「文吏当养其廉耻,武吏当念其功旧,今欲一切以吏议从事,殆非优老劝功之意。
当少缓其法,武吏察其任事与否,勿断以年;文吏使得自陈而全其节。
」朝廷卒行宿言。
据胡宿本传称至今行之【二九】,当考。
丙戌,以献穆大长公主子华州观察使李端懿为镇国留后,越州观察使李端愿为镇东留后,西京左藏库使、资州刺史李端□领陵州团练使,內殿承制李谅为供备库副使,內殿崇班李评、李说並为內殿承制。
又以其貋东上閤门使、贵州团练使钱晦领忠州防御使。
詔:淄、青等州,自春已来,民颇艰食,其军储留及一年,余尽以賑贷之。
丁亥,御崇政殿阅诸军转员,凡三日。
吏部尚书陈执中加观文殿大学士。
废九龙庙池。
先是,庙楹摧圮,詔许修葺。
而偽传池水能愈疾,都人赴者不可胜计。
上以其惑觽而塞之。
辛卯,契丹国母遣忠顺节度使左金吾卫將军耶律纯、利州观察留后曹昌,契丹遣怀德节度使萧果、崇禄少卿刘永端,来贺干元节。
庚子,邇英阁讲易鼎卦,上问:「九四之象,施之人事何如?杨安国对曰:「鼎为烹飪成新之器,上承至尊,下又应初【三○】,上承下施,任重非据,故足折而覆餗矣。
其犹任得其人,虽重而可胜,非其人,必有顛覆之患。
」上曰:「任人不可不谨也。
」
辛丑,集庆节度使、同平章事王德用为太子太师致仕,大朝会,缀中书门下班。
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张奎为枢密直学士、京东路安抚使、知鄆州。
时京东盗起,奎至数月,盗悉平。
河北转运\使、工部郎中、直史馆吕公弼为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
公弼在职踰年,通御河,漕粟实塞下。
又置铁冶,佐经用,减近边屯兵,使就食京东,以省支移。
诸州增壮城兵,专给版筑,以□民役。
又蠲冗赋及民负责不能偿者数百万计,而官用亦饶。
上以为能,故加秩而因任之。
諫官陈旭言公弼藉父余廕,干求荐引,不当遽有此除。
公弼因是乞罢,上谓辅臣曰:「古之君子贵夫几諫,今则务訐人阴私,以沽直名,朕不取也。
」上以公弼为能,据本传,云在部四年,恐误。
按皇祐二年二月【三一】,公弼始除河北漕,三年四月遂除都漕,在部才一年余尔。
陈旭弹奏,上云云,则据宝训也。
丙午,江南东路转运\司言知江州林咸德老昏,而通判梅得臣又非才多病,请择人代之。
上曰:「一州军民將何所寄乎?其令咸德致仕,得臣罢归。
」
丁未,御邇英阁,谓讲读官曰:「易旨精微,朕每以疑难问卿等,得无为烦乎!」曾公亮对曰:「臣等幸承圣问,惧不能对,岂敢言烦。
」上曰:「卿等宿儒博学,多所发明,朕虽盛暑,亦未尝倦,但恐卿等劳尔。
」丁度復进曰:「自古帝王临御日久,非內惑声色,则外穷兵黷武。
陛下即位三十年,孜孜圣学,虽尧、舜之聪明不是过。
」因顿首称谢。
戊申,詔:「比者,齐、鄆、棣、博等州寇盗髃起,其令巡检、县尉会合捕討之。
其不任职者,安抚、转运\、提点刑狱司察举以闻。
」
己酉,知諫院□奎言:「太祖革唐末、五代之弊,削外诸侯威权,专用文臣假守列郡,名品虽下,而眷待之意,固异常僚,故才者得以设施,不才者难乎冒进。
太宗、真宗钦承前宪,遴选守臣,责效既严,败官亦鲜,故能措世於盛平。
陛下求治之意,固祖宗所同也,其如知州之选,汎滥太甚。
京朝官为通判两任,例皆除授,不计人才,虽於中书呈验,而卒无可否之意。
其顾待禄赐与通判、知县、监押殊无所异,又往往待闕至一二年,故士人厌薄,有辞知州而求监当者。
请以天下州、府、军、监地望,分为等数,其推择□迁、顾待禄赐,考校沮劝诛赏之法,更为条令而必行之。
」
御史中丞王举正言:「河北,朝廷根本,而雄州又河北咽喉。
先朝用人,如何承矩守边累年,官止遥郡刺史【三二】。
李允则几二十年,亦不过引进使。
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剋日待迁,使后有功者何劝。
」且言在许州、应天府,六年更转运\使十六人,转运\使所使,察官吏能否与民疾苦,而数易如此,岂能究宣朝廷德泽乎?举正所言,不得其时。
姑附□奎论知州后,当考。
刑部郎中、知制誥、兼侍讲、史馆修撰曾公亮为翰林学士。
公亮自为集贤校理,即预经筵,凡十余年,上每厚遇之。
及迁学士,管勾三班。
三班吏,世所贱薄,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署而已。
公亮尽取前后条目置座侧,案以从事,吏束手无能为,后至者皆莫能易。
五月庚戌朔,詔恩、冀等州旱,其令长吏精虔祷\雨,决系囚无或淹滯,仍令转运\司体量今年夏税以闻。
辛亥,眉州彭山县上瑞麦图,凡一茎五穗者数本。
上曰:「朕尝禁四方献瑞,今麦秀如此,可谓真瑞矣。
其赐田夫束帛以劝之。
」
丁巳,詔中书堂后官自今毋得佩鱼,若士人选授至提点五房者许之。
丁卯,召近臣、馆阁、台諫官观书於御书院。
庚午,宰臣文彦博等言:「臣等每因进对,尝闻德音,以搢绅之间多务奔竞,匪裁抑之,则无以厚风俗。
若恬退守道者稍加旌擢,则奔竞躁求者庶几知耻。
伏见工部郎中、直史馆张緓十余年不磨勘,朝廷銟其退静,尝特迁两浙转运\使。
代还,差知潁州,亦未尝以资序自言。
殿中丞王安石进士第四人及第,旧制,一任还,进所业求试馆职,安石凡数任,並无所陈。
朝廷特令召试,亦辞以家贫亲老。
且馆阁之职,士人所欲,而安石恬然自守,未易多得。
大理评事韩维尝预南省高荐,自后五六岁不出仕宦,好古嗜学,安於退静。
並乞特赐甄擢。
」詔赐緓三品服,召安石赴闕,俟试毕,別取旨。
维令学士院与试。
安石、维並辞不就。
安石,临川人。
维,亿之子也。
记闻又有曾公定姓名,实录无之。
当考。
壬申,初置河渠司,隶三司。
命盐铁副使、户部员外郎刘湜,判官、金部郎中邵饰领之。
太子中舍、知长水县孙復签书南京留守判官事、兼南京国子监说书。
初,知諫院□奎等言:「復坐狂人孔直温赠诗,由国子监直讲謫降,再更大赦,未復旧资。
况復素不与直温相识,若遂沈弃,恐知名士为奸徒所诬,则善良难以自立。
」故稍迁□之。
实录云由诸王府侍讲謫降。
按復本传及墓誌,未尝为诸王府侍讲也,但为国子监直讲尔。
乙亥,颁简要济觽方,□长吏按方剂以救民疾。
丁丑,御崇政殿录系囚,杂犯死罪以下递降一等,杖以下释之。
六月丙戌,詔宗正寺,春秋朝陵,遣本寺官一员省视礼料及察行事之遗失者,其军人並给仪注衣帽,无致□慢。
丁亥,无为军献芝草三百五十本,上曰:「朕以丰年为瑞,贤臣为宝,至於草木虫鱼之异,焉足尚哉!」知军茹孝標特免罪,仍戒天下自今毋得以闻。
戊子,汝州部署杨景宗求为郡,上谓辅臣曰:「景宗,章惠太后之弟,朕岂不念之,然性贪虐,老而益甚,今与郡,则一方之民受祸矣。
」不许。
本传云:景宗愿还明堂恩所改官,求为郡,帝不许。
復授建寧留后。
按二年十一月丙申,景宗以左监门卫大將军【三三】、汝州鈐辖,復建寧留后、本州部署,实录已载,並不载圣语,於此始载之。
又不载景宗愿还所改官事,当考。
壬辰,同判太常寺王洙言:「每內降新物荐於宗庙,有司皆择吉日,至涉三四日,而物已损败。
自今令礼院预行关报,於次日荐之,庶以称奉先勤尽之意。
」从之。
乙未,给事中、权知开封府魏瓘知越州。
初,內东门索命妇车,得赂遗掖廷物,付开封验治,狱未上,內降释之。
知諫院□奎言:「陛下前因祀明堂下詔,凡求恩泽若免罪內降指挥者,所承官司毋得施行。
瓘敢废格詔书,请论如法。
」瓘坐是出。
丁酉,上谓辅臣曰:「近遣內侍往嘉州祈雨,而本州诸僧道威仪迎俟境上,如此,则远人多扰矣。
其令转运\司禁止之。
」
詔威、茂、黎、集、壁等州【三四】及戎、瀘州通判,自今令转运\司举本路京朝官知县,前任成资今任一年,或前任一年今任二年者为之,候满三年理初任通判。
諫官包拯言:「臣读先朝实录,大中祥符中,并、益二州,岁满当代,先帝篃阅侍从官姓名,谓辅臣曰:『此等各有所长,然求其文雅適用、可委方面者鲜矣。
每念有唐名贤比肩而出,何当时得人之多也。
』王旦等曰:『方今下位,岂无才俊,或恐拔擢未至尔。
然观前代求贤,不求其备,不以小疵掩其大德。
今兹立朝之士,谁为无过,陛下每务保庇之,然流言稍多,则亦梗於任使。
大都迭相称誉近乎党,过相纠訐近乎公。
鉴其爱憎,唯託上圣』。
诚\哉是言,至切至当。
缘近世之患,正患如此。
四海之广,不患无贤,而患在信用之不至尔。
且顷岁以来,凡有才名之士,必假险薄之名以中伤之,逮乎摈弃,卒不得用,议者迄今痛惜之。
欲望圣慈,申命宰执,应臣僚中素有才行,先以非辜被谴,如杨纮、王鼎、王绰等,曾□用未復职任者【三五】,並乞復与甄擢,或委之繁剧,必有成效。
如是,则风化日益美,贤杰耸慕,积和之气洽乎上下矣。
」戊戌,徙知越州刑部郎中杨纮为荆湖南路转运\使,王鼎先自深州徙知建州,寻亦除提点河北路刑狱。
鼎前在江东坐苛察免,及復起,治奸赃愈急,所举劾於贵势无所避【三六】。
明年六月,绰除江西宪,惟鼎除河北宪不得其时,今附此。
时盗贩盐茶者觽【三七】,鼎一切杖遣之。
监司屡以为言,鼎不为变。
辛丑,天章阁待制梅挚请復百官进对,上曰:「今朝廷得失、军民利害,自公卿至於士庶,皆许指事而陈之。
纵涉繆妄,亦未尝加罪,何用此纷纷也?」
癸卯,右屯卫大將军克悚为左龙武大將军。
克悚,德钧孙也。
献所为文,召赐学士院,特迁之。
克悚父承鉴,德钧子。
丙午,改广州南海县为番禺县。
秋七月辛亥,詔开封府,齐国大长公主葬,其践蹂田稼者,遣官检视,减其租。
壬子,詔太学生旧制二百人,如不能充数,止以百人为限。
癸丑,詔:「外任少卿、监以下年七十不任釐务者,其令转运\、提点刑狱司以闻;在京委御史台、审官院。
尝任馆阁、台諫及提点刑狱者,令中书裁处。
待制以上,能自引年,则优加恩礼,不须用为定制。
」
甲寅,赐陕州草泽魏闲清逸处士。
闲,野子。
世有隱德,知州李昭遘上其行义,故有是赐。
先是,太常博士李寿朋言:「帝后诸陵荐饗皆有时,独昭宪皇后以合葬安陵,不及时祭。
矧诞育二圣,为国文母,而二仲之祀不及,於礼未安。
」礼院言,朝拜仪注、牲牢並如太庙常饗例,诸陵止奠一爵,而安陵奠两爵,两赞再拜,但祭饌不兼设,盖有司失之。
乙卯,詔安陵昭宪皇后祝版、幣帛、御封香、牲牢,依太庙同室礼。
更造诸陵祭器,贮別库。
寿朋,淑之子也。
丙辰,詔:「□州仙源县,自国朝以来,以孔氏子孙知县事,使奉承庙祀。
近岁废而不行,非所以尊先圣也。
自今宜復以孔氏子孙知县事。
」
丁巳,翰林学士承旨王尧臣等言:「案太常天地、宗庙、四时祠祀乐章,凡八十九曲。
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率以『安』名曲。
岂特本道德、政教、嘉靖之义,亦缘神灵、祖考安乐之故。
臣等谨上议,国朝乐宜名大安。
」詔曰:「朕惟古先哲王隨代立乐【三八】,亦既制作,必有称谓。
缘名以討义,繇义以知德。
盖名者德之所载,有行远垂久之效焉【三九】。
故韶以绍尧,夏以承舜,濩以救民,武以象伐,传之不朽,用此道也。
国家举坠正失,典章交备,独斯体大,而有司莫敢易言之。
朕悯然念兹,大惧列圣之休,未能昭揭於天下之听。
是用申敕执事,远求博讲,而考定其衷。
今礼官、学士,迨三有事之臣同寅一辞,以大安之议来復,且谓艺祖之戡暴乱也,安天下之未安,其功大;二宗之致太平也,安天下之既安,其德盛;洎朕之承圣烈也,安祖宗之安,安其仁厚。
祗览所议,熟復於怀。
恭惟神德之造基,神功之戢武,章圣恢清净之治,冲人蒙成定之业,虽因世之跡各异,而靖民之道同归。
以之播钟球,文羽籥,用诸郊庙,告於神明,曰『大』且『安』,诚\得其正。
恭依。
」
辛酉,河决大名府馆陶县郭固口。
乙丑,上諭辅臣曰:「近日职司,以长吏不理闻者多矣,中书未尝施行。
且长吏者,民之性命,可不重乎!宜择其甚者罢之,小者易之。
」文彦博等臱谢而退。
於是,自鄂州王开、台州吕士宗等,或以衰老,或以弛慢而罢斥、对移者凡十六人。
实录不载文彦博等臱谢及十六人姓名,今从会要。
丁卯,免天平军节度推官沈起擅去官私罪。
初,起因父疾请假,不待报而归。
法官论以私罪,上曰:「若此,何以厚风俗,其除之。
」起,鄞县人也。
己巳,知制誥王洙、直集贤院掌禹锡上皇祐方域图志五十卷。
庚午,宿州言:「百姓董奉者,屡尝获强盗,近又与盗斗死,其子海復获所斗盗三人,请加甄赏。
」上曰:「海非独除去民害,兼能復其父仇,宜优赏之。
」遂以为三班奉职,赐袍笏银带,就差本州巡捉盗贼\。
先是,虞部员外郎、通判濮州井渊部夫张郭为髃盗所执,已而得脱,责监全州税。
渊,清丰人也。
殿中侍御史张择行言:「井渊身任按察,为通判,不能为国除盗,而反为盗所缚,其辱命甚矣。
降充监当,斯协公议。
知州聂世卿,盗发所临,罪固有在,今闻止移莱州,亦乞降充监当。
」癸酉,职方员外郎、知莱州聂世卿降知信阳军。
世卿,冠卿弟也。
会要:皇祐三年七月二十五日,书世卿责信阳军,今从之。
按实录于五年七月,乃书井渊责全州监税,盖误也。
今附世卿未责前。
乙亥,徙判澶州、宣徽南院使、彰信节度使李昭亮【四○】判成德军,昭亮辞判澶州也。
知成德军、枢密直学士、刑部侍郎李昭述为龙图阁学士,知秦州。
枢密直学士、刑部郎中吕公绰赴闕。
已而御史中丞王举正、知諫院包拯言:「昭亮素奸回,妄有所请;昭述懦庸,不宜付以重镇;公绰当其父夷简执政时,多所干预,若遽令代还,恐更图进用。
」乃詔各復任如故。
復任在八月壬午,今并书。
公绰通敏有才,然夷简执政时,多涉干请,喜名好进者趋之,时漏除拜以市恩,时人以比竇申。
初,龙图阁直学士、吏部郎中孙沔既除母丧,授陕西都转运\使【四一】。
沔求知明州,许之。
於是,京东多盗,乃徙沔知徐州。
沔明购赏,严诛丝【四二】,盗以故止。
降提点河北刑狱、度支郎中席平知棣州,以职业不修也。
丙子,减湖南郴、永、桂阳监丁身米。
初,马氏科民採木,不以贫富,皆计丁取数。
国初,量给其直,令隨税输米【四三】,而重轻不等,贫者苦之。
上命三司取最下数为准,凡岁减十万余石。
韩贄使荆湖,奏罢丁米,贄本传云尔。
然此时贄犹未出,八月丙戌乃受命,恐贄传饰说,今不取。
赵良规为湖南漕,奏罢马氏所赋丁口米数万石,良规本传载此,当考。
丁丑,赐汴河役卒緡钱。
医官使齐士明等援例乞同管勾本院公事。
上曰:「士明等輒敢违条妄陈,以供奉药饵有功效【四四】,特免劾罪。
令提举所严加戒励。
」
注释【一】而为有司离为二甲「离」原作「继」,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会要职官六五之七改。
【二】广南西路转运\司「司」原作「使」,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治蹟统类卷一○仁宗平儂智高改。
【三】詔徐宿泗耀江郑淮阳七州军採磬石「淮阳」,原作「淮扬」,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一皇祐再定、宋史卷一二七乐志二改。
【四】比市售三千「比市」,宋史卷一八四食货志下六同,宋本、宋撮要本、宋史全文卷九下作「北商」,阁本作「北市」。
【五】才得二千「二千」下原有「者」字,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同上宋史刪。
【六】知定州韩琦及河北都转运\司皆以为言「皆」字原脱,据同上诸本及宋史全文卷九上、同上宋史补。
【七】故詔近臣考决大议令利害晓白各本「令」均作「今」,宋大詔令集卷一八四诫约臣僚言利詔此句作「故詔近侍之臣,考决本议,令定已下,利害晓白。
」【八】大抵食货志第三卷□茶法「志」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补。
【九】盐法对贴已具皇祐二年正月「具」原作「□」,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改。
【一○】河北便糴「便」原作「边」,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治蹟统类卷二九祖宗用度损益、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改。
【一一】榷货务积交引钱七百万贯「百」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治蹟统类补。
【一二】岁得谷数万石「数」原作「百」,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二八三夏安期传改。
【一三】兼龙图阁学士「阁」下原有「直」字,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会要职官六五之七、宋史卷二八四宋祁传刪。
【一四】枢独出班问曰「独」原作「乃」,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续通鑑卷五一改。
【一五】害及善良「善良」,原作「良善」,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三○二贾黯传乙正。
【一六】跡既簄远「跡」原作「亦」,据同上宋史及续通鑑卷五一改。
【一七】非所以开广言路「开广」原作「广开」,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宋史乙正。
【一八】黯论以为四字原无,据同上宋史及续通鑑卷五一补。
【一九】亦令三司检举之「亦」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二○】令銓司差选人充曹官「司」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二一】此据江休復杂志「江」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补。
【二二】主善笔札「善」原作「喜」,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史卷二四八魏国大长公主传改。
【二三】喜阅图史「喜」原作「善」,据同上诸本及同上书改。
【二四】帝遣內侍挟太医诊\视「视」原作「桩」,据同上诸本及续通鑑卷五一改。
【二五】偕至第候问「候问」原作「问候」,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史卷二四八魏国大长公主传乙正。
【二六】侍者挟主迎之「迎之」,原作「迎立」,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续通鑑卷五一改。
【二七】今独存大主「大」原作「太」,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宋史、续通鑑改,下文同改。
【二八】河北民流相属於道「民流」原作「流民」,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续通鑑卷五一乙正。
【二九】据胡宿本传称至今行之「行」原作「有」,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三○】下又应初「初」原作「物」,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二九四杨安国传改。
【三一】按皇祐二年二月「按」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三二】官止遥郡刺史「史」原作「吏」,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治蹟统类卷二九官制沿革改。
【三三】左监门卫大將军「卫」原作「为」,据宋史卷四六三杨景宗传改。
【三四】詔威茂黎集壁等州「州」,宋会要选举二七之二八作「知州」,疑是。
【三五】曾□用未復职任者「曾」下原有「並」字,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续通鑑卷五一刪。
【三六】於贵势无所避「所」字原脱,据同上两本及同上书补。
【三七】时盗贩盐茶者觽「贩」字原脱,据同上两本及宋史卷三○○王鼎传补。
【三八】朕惟古先哲王隨代立乐「哲王」,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一二七乐志二均作「格王」。
【三九】有行远垂久之效焉此句,宋本、宋撮要本及百衲本宋史卷一二七乐志二、宋大詔令集卷一四九国乐名大安詔均作「而行远垂久之致焉」。
【四○】彰信节度使李昭亮「彰信」原作「彭信」,据宋史卷四六四本传改。
【四一】陕西都转运\使「陕西」原作「陕州」,据宋史卷二八八孙沔传改。
【四二】严诛丝「严」字原无,据同上书补。
【四三】令隨税输米「输」原作「諭」,据阁本及续通鑑卷五一改。
【四四】以供奉药饵有功效宋会要职官三六之九八作「以供奉药饵时有功效」,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