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十 李焘

起讫时间 起仁宗天圣九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百十

帝号 宋仁宗

年号 天圣九年"辛未,1031" 全文

春正月辛亥,詔诸路转运\判官员外郎以上,遇南郊听任子弟。

癸丑,契丹遣左监门卫上將军萧可亲、右散骑常侍赵利用来贺长寧节。

丙辰,长寧节,百官初上皇太后寿於会庆殿。

己未,龟兹国、沙州並遣使贡方物。

庚申,资政殿学士晏殊言,占城、龟兹、沙州、邛部川蛮族【一】,往往有挈家入贡者,请如先朝故事,委馆伴使询其道路风俗及绘人物衣冠以上史官,从之。

调畿內及近州丁夫五万,浚汴渠。

辛酉,以刑部尚书、知许州张士逊为定国节度使、检校太傅。

时士逊朝京师,冀復入相。

天章阁待制鞠咏奏曰:「曹利用擅威福,士逊与之共事,相亲厚,援荐以至相位,陛下特以东宫僚属用之,臣愿割旧恩,伸公义,趣使之藩。

」士逊乃赴许州。

丙寅,詔京城救火而巡检军校未至者,听集邻觽扑灭之。

丁卯,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晁宗□为知制誥。

宗□,迥子也。

宋綬尝谓自唐以来,唯杨於陵身见其子嗣復继掌书命,今始有晁氏焉。

詔舒州调兵夫筑长风沙隄。

辛未,改新判陈州钱惟演判河南府。

时惟演託疾久留京师,既除陈州,迁延不赴,且图相位。

天章阁待制范讽奏曰:「惟演尝为枢密使,以皇太后姻属罢之,示天下以不私,今固不可復用。

」殿中侍御史郭劝亦请督惟演上道,而惟演自言先□在洛阳,愿司宫钥。

遂命惟演守河南,促其行。

他日,讽入对,太后谓曰:「惟演去矣。

」讽曰:「惟演奴仆皆得官,不去尚奚以为!」时惟演弟处州观察使、知定州惟济亦迁武昌留后,知澶州,寻復知定州。

劝又言:「惟演不当为其弟求迁,且求总兵权,乞罢之。

」不报。

翰林学士盛度请其子奉礼郎申甫於馆阁读书,从之。

詔减畿內民租并沿纳各十之一。

二月庚寅,以试身言书判选人、前奉国节度推官顾祥等六人为京官。

大理寺言:「自今举详断官,须有出身,入令录、幕职官人,曾歷录事参军见任二年以上【二】,有监司一人若常参官二人同罪保举者;其尝乞试律者,须及五考已上,乃听举之。

凡试律义三道,疏二道,以三同为合格,二同亦留。

別试中小案三道,每道约刑名三条,其断重罪一同若二粗,与除京官;其一粗或书札稍堪引用可取者,送寺试断案三二十道,保明以闻。

法直官试律义外,以旧案三道,计刑名十分为率,以六分为合格【三】,用法不及六分、约律不及二同者罢之。

仍令审刑详议官二员、判大理寺或少卿同试於御史台。

」从之。

寻詔刑部举官准此。

刑部举官,乃三月末事,今附见。

壬辰,詔亡命军士妻子拘本营者,经赦,听从便。

癸巳,詔曰:「职田所以惠廉吏,而贪者並缘为私,侵渔细民,滋益为害。

比詔有司罢职田,如闻勤事之吏【四】,禄薄不足以自赡,朕甚閔焉。

其復给职田,即多占佃夫若无田而令出租者【五】,以枉法论【六】。

」先是,下三司裒职田岁入之数,计直而均给之,未能即行。

上因阅天下所上狱,多以贿败者,遂降是詔。

詔真宗忌前后各禁刑二日,宜如天庆节,杖以下情理轻者释之。

己亥,禁民间造朱红器。

庚子,詔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同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同判。

乙巳,以邛部川蛮王黎在为保义將军,又以其部族为郎將、司戈、司候凡三十余人。

丙午,登州言女真国晏端等百八十四人內附,詔送濠州给田处之。

三月壬子,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鞠咏卒。

他日,上燕近臣,谓范讽曰:「卿与鞠咏並命,今亡矣,朕甚念之。

甲寅,奉安太祖、太宗、真宗御容於西京凤台山会圣宫。

戊午,詔馆阁增募写书吏五十人。

癸亥,徙河北转运\使、刑部郎中张宗诲知徐州,河东转运\使、金部郎中胡令仪知涇州,殿中侍御史朱諫知耀州,並坐调发扰民也。

初,宗诲为开封府判官,监察御史王沿奏宗诲嗜酒废职。

至是,沿丁母丧,在卫州,宗诲乃发沿假官舟贾贩,朝廷恶之,因以公事与令仪等俱黜。

范仲淹作令仪神道碑:令仪为借民飞輓以实边郡,人或媒孽其不便,朝廷惑之,徙守回中。

既而代者復行前议,令仪得辨,改知凤翔【七】。

此事当考。

又不知朱諫何事,当并考。

赐青州州学九经书,从王曾之请也。

丙寅,徙利州路转运\使、屯田郎中李绎为河北转运\使。

时河北经费不续,上问辅臣谁可任者,参知政事薛奎荐绎才,遂以命之。

绎,若拙子也,尝知华州,蒲城县民李蕴者诉盗杀其姪亡去,绎问曰:「若有仇耶?」曰:「无。

」曰:「若有失亡耶?」曰:「无。

」曰:「吾得之矣,若第归。

」因使人密刺之,乃蕴有阴罪,惧其事暴,杀以灭口也。

又为河北提点刑狱,权知贝州。

会岁旱,百姓失业,绎大市酒务岁所用薪草,使贫者得以樵採自给,而官有余积,因罢防城火牛草岁十余万,民甚便之。

己巳,翰林侍讲学士孙奭、试太常博士国子监直讲贾昌朝、祕书丞诸王府侍讲赵希言、殿中丞国子监直讲郭稹、左赞善大夫国子监直讲杨安国讲说於中书。

奭前判国子监,会诸博士讲说,独谓昌朝有师法。

他日,书路隨、韦处厚传示昌朝曰:「君当以经术进,如二公。

」及试中书,稹固辞,而昌朝亦以参知政事陈尧佐亲嫌报罢【八】。

龙川別志云:世谓奭知人,然昌朝与路、韦名位俱类矣,而其邪正则不同。

若知其贵贱,此但相师所能耳。

希言,禹城人也。

詔权停贡举。

夏四月戊寅,贬屯田员外郎、同判陇州孙济为雷州参军;军事判官李谨言、推官李廓、司理参军严九龄、陇安县尉董元亨並除名,配广州衙前。

先是,陇安县民庞仁义诬马文千、高文密等五人为劫盗,元亨即逮系文千等,仁义且教其妻妾认所盗赃。

既而文密掠死狱中,余遂诬服。

文千父诉於州,济权领州事,而不为理。

文千等既抵死,而秦州乃捕得真为盗者。

济等会赦当原,上怒,特远贬之,司理院狱吏仍杖脊配沙门岛,县吏刺配广南牢城,文千等五家皆赐钱米,復其役三年。

因下詔曰:「陇州论平民五人为劫盗抵死,主者虽更赦,已悉致於理。

自今亲民掌狱官,其务审狱情,苟或枉滥,必罚无赦。

辛巳,三司请在京榷货务入末盐钱岁以百八十万三千緡、建州市茶岁以五十万斤、真州转搬茶仓岁以二百五十纲为定额。

詔建州茶减五万斤,余从之。

丁亥,契丹遣左千牛卫上將军萧昇、镇国军节度使姚居信来贺干元节。

戊子,詔近臣已用郊恩奏荐亲属者,遇干元节权罢。

置杭、越、秀三州巡检一员。

辛卯,詔天下职田,其土地肥瘠不等,宜令所在具顷亩及岁入之数,批逐官歷子,上审官、三班院、流內銓,其岁入已优者,毋更入优处。

丁酉,詔太常寺,太后御殿乐升坐降坐曰圣安之曲,公卿入门及酒行曰礼安之曲,上寿曰福安之曲。

初,举酒曰玉芝之曲,作厚德无疆之舞;再举酒曰寿星之曲,作四海会同之舞;三举酒曰奇木连理之曲。

初,命翰林侍讲学士孙奭撰乐曲名,资政殿学士晏殊撰乐章,至是上之,仍改厚德无疆曰德合无疆【九】。

殊子祕书省正字居厚、奭孙將作监主簿惟直並迁奉礼郎。

迁官在六月甲申,今并书。

乙巳,上与皇太后御承明殿,阅大乐,赐乐工钱帛有差。

先是,太常寺以真宗景德中尝躬按大乐,其后颇言增制,故请临观焉。

祖宗时重盗剥桑柘之禁,枯者以尺计,积四十二尺为一功,三功已上抵死。

殿中丞於大成请得以减死论,下法官议,谓宜如旧,帝特欲宽之。

五月丁未朔,詔至死者奏裁。

壬子,詔:「如闻荆湖杀人以祭鬼,自今首谋\若加功者,凌迟斩之。

募告者,悉畀以罪人家貲。

官吏捕获者,其赏与获全伙劫盗同。

癸丑,徙知秦州、龙图阁直学士王博文知凤翔府。

走马承受贾德昌入朝,毁博文,故徙之。

在秦州未周岁也。

己未,詔长寧节度僧道,旧制三百人放一人者,今增至四百人;一百人放一人者,增至二百人。

知府州折惟忠言,本州俗杂蕃汉,旧以牙校掌刑狱,近詔以本州司法王定为司理参军,不能諳晓蕃情,请且如旧制,从之。

庚申,以书判拔萃选人李惇裕等四人为京官,武举人李赡为三班借职。

惇裕,至从子也。

乙丑,御崇政殿录系囚。

戊辰,詔国子监直讲改京官及五年者,听补外官。

己巳,祕书丞、知陈留县王冲配雷州编管。

初,內臣罗崇勋就县请官田不得,使皇城卒虚告冲市物有剩利事,太后令崇勋劾,冲不能自明,故重謫之。

冲弟审刑院详议官、殿中丞瀆责监蔡州税,从子著作郎、直贤院尧臣出知泽州,皆坐冲故也。

壬申,詔曹利用没官邸店钱並给其家。

乙亥,徙修史院於宣徽院。

初寓中书第一厅,及史成,续纂会要,故徙之。

六月丁丑朔,詔诸州行军副使、上佐文学参军,自今毋得擅去贬所,令登闻鼓院不得輒通奏状。

时贬降官多妄诉於朝,既命监送本州,復戒约之。

契丹主隆绪病消渴寖剧【一○】,召东平王萧孝穆、上京留守萧孝先,使辅立其子木不孤,且诫以无失朝廷信誓。

己卯,卒於大斧河。

隆绪晓音律,与帐下纵饮或通昼夕,自歌起舞。

岁献方物,皆亲阅视,必使美好中意,守约甚坚,未尝稍启边隙。

立二十四年,年六十一岁,諡曰圣宗。

李侩十朝纲要:契丹主隆绪殂,在位五十年,諡天辅皇帝,庙号圣宗。

其妻号齐天皇后,妾号顺圣元妃。

齐天,平州节度使萧思猥之女,耶律隆运\甥也,有容色,隆绪爱幸特甚。

事燕燕尤谨,燕燕亦以隆运\故深爱之。

燕燕既死,齐天预国事,权势威盛,置宫闈司,补官属,出教命,加号仁慈翊圣齐天彰德皇后,生日曰顺天节,有子皆不育。

元妃生子,长即木不孤,次曰达姐里,生女楚国公主、燕国公主。

燕燕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为筑城以居之,曰睦州,号长庆军,徙户一万实之,曰从嫁户。

齐天善琵琶,通琵琶工燕文显、李有文【一一】,元妃屡言其罪,隆绪不治。

又为蕃书投隆绪寢中,隆绪得之,曰:「此必元妃所为也。

」命焚之。

隆绪遗命以齐天皇后为皇太后,顺圣元妃为皇太妃。

元妃匿之,自为皇太后,与帐下医耶律□孙谋\,令人诬告齐天谋\叛,载以小车,囚之上京,未几縊杀之,杀其左右百余人,以庶人礼葬祖州白马山。

初,隆绪將死,属木不孤曰:「皇后事我四十年,以其无子,故命汝为嗣。

我死,汝子母切毋杀之。

」后木不孤游猎过白马山,追感父言,哭其塚,徙葬阿保机墓傍。

木不孤,盖隆绪第八子,始封梁王,后为皇太子。

既即位,更名宗真,改元景福,军国事皆其母专制之,寻加号曰法天皇太后。

契丹每岁正月上旬出行射猎,凡六十日。

然后並挞鲁河凿冰钓鱼,冰泮,即纵鹰鶻以捕鹅雁。

夏居炭山或上京避暑。

七月上旬,復入山射鹿,夜半,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

贱他姓,贵耶律、萧氏。

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行宫都总管司【一二】,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

其惕隱,宗室也;夷离毕,参知政事也;林牙,翰林学士也;夷离巾,刺史也。

內外官多倣中国者。

其下佐吏则有敞史、木古、「古」字疑作「直」字,更详之。

思奴古、都奴古、徒奴古。

分领兵马,则有统军、侍卫、控鹤司,南王、北王、奚王府五帐分提失哥、东西都省太师兵。

又有国舅、鈐辖、遥輦、裳笃诸司,南北皮室二十部族节度,频必里、九克、汉人、渤海、女真五节度,五治太师,一百、六百、九百家奚。

內外官至一百、六百、九百家奚,皆所增。

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皆籍为兵。

將举兵,必杀灰牛、白马,祠天地日及木叶山神。

铸金鱼符,调发军马。

其捉马及传命有银牌二百。

军所舍,有远探栏子马,以夜听人马之声。

每其主立,聚所剽人户马牛金帛及其下所献生口或犯罪没入者,別为行宫领之。

建州县,置官属。

既死,则设大穹庐,铸金为像。

朔望节辰忌日【一三】,輒致祭。

筑台高逾丈,以盆焚食【一四】,谓之烧饭。

十宫各有民户,出兵马,阿保机曰洪义宫,德光曰永兴宫,兀欲曰积庆宫,述律曰延昌宫,明记曰章敏宫,突欲曰长寧宫,燕燕曰崇德宫,隆绪曰兴圣宫,隆庆曰敦睦宫,隆运\曰文忠王府。

又有四楼,在上京者曰西楼,木叶山曰南楼,龙化州曰东楼,唐州曰北楼。

凡受册,积柴升其上,大会蕃人其下,巳,乃燔柴告天,而汉人不得预。

有諢子部百人,夜以五十人番直。

四鼓將尽,歌於帐前,号曰「聒帐」。

每謁木叶山,即射柳枝,諢子唱番歌,前导弹胡琴和之,巳事而罢。

三岁一试进士,贡院以二寸纸书及第者姓名给之,号「喜帖」。

明日,举案而出,乐作;及门,击鼓十二面,云以法雷震。

正史载此段於契丹传末,比实录但增「內外官至六百五家奚」【一五】,凡百余字耳,今依实录,仍附隆绪没后。

庚辰,命內侍押班江德明集司天官具历法疏密以闻。

翰林学士宋綬、西上閤门使曹琮夏元亨上新编皇太后仪制五卷,詔名曰內东门仪制。

禁建、信二州用新钱。

初,上封者言二州接壤,而置场市铜,復行新钱,民间缘此盗铸者多,故禁之。

辛巳,枢密副使范雍免丧,落起復。

甲申,殿中侍御史杨偕言金耀门外有沙庙,又碧澜桥侧有木神,人多祷\祠,皆假託鬼神以惑觽,请行禁止,从之。

偕,中部人。

少从种放学於终南山【一六】,举进士。

为汉州军事判官,道遇术士曰:「君知世有化瓦石为黄金者乎?」就偕试之,既验,欲授以方。

偕曰:「吾方从吏禄,安事化金哉?」术士曰:「子志若此,非吾所及也。

」出户,忽失所在。

丁酉,南平李德政遣知槵州刺史李偓佺、知爱州刺史师日新等来谢加恩。

以偓佺为检校司徒、驩州刺史、安南静海行军司马,日新为检校司空、珍州刺史、安南静海节度副使。

戊戌,謫广南西路转运\使章频知饶州。

频先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抵徒刑而冒奏为校书郎,故坐謫。

己亥,右屯卫大將军、权判右金吾街仗司李福分司南京。

李福屡见,当考其事。

无他,则削去。

雄州以契丹主讣闻。

宋朝要录:契丹耶律隆绪卒。

契丹,盖东胡之种、鲜卑之旧地也。

元魏时,契丹初为八部,推一人为主,三岁一代。

阿保机强不受代,号国曰大辽。

阿保机死,子德光立。

德光死,突欲之子兀欲立,为从兄燕王所害。

德光子述律立,庖者杀之。

开宝二年,兀欲之子明记婴风疾,国事皆妻燕燕所决。

明记死,子隆绪立,尊母燕燕承天皇太后,改大辽为大契丹国。

辛丑,輟视朝七日。

在京及河北、河东缘边亦禁音乐七日。

命御史中丞王隨为祭奠使,西上閤门使曹仪副之;龙图阁待制孔道辅为贺登位使,崇仪副使孙继鄴副之;龙图阁待制梅询为国母弔慰使,昭州刺史张纶副之;盐铁副使、司封员外郎王鬷为国主弔慰使,內殿承制、閤门祗候许怀信副之。

秋七月丙午朔,契丹遣奉陵军节度使耶律乞石来告哀,上为成服於內东门之幄殿,引使者入左掖门,歷左升龙门,入朝堂之西侧门。

至文德殿门,奉书博士赞导由西阶至西上閤门阶下,北向,跪以授閤门使,閤门使授入內都知以进。

次引使者见於幄殿,帝向其国五举哀而止【一七】。

皇太后举哭如上仪。

遣近臣诣馆弔慰,常服,黑带,系□,不佩玉。

丙辰,詔河北诸州毋得以坊郭上等户补衙前军將、承引客司。

时上封者言河北多差役上户,使掌公用宅库,至有破产者,故条约之。

戊午,命枢密直学士寇瑊为贺契丹登位使。

改贺登位使孔道辅为契丹母册礼使,西染院使魏昭文副之。

契丹母册礼使自此始。

丁卯,降权三司使、给事中胡则知陈州;殿中侍御史王沿候服闋,与僻小处知州。

初,则为河北都转运\使,沿尝就则假官船贩盐,又以其子为名,求买酒场。

张宗诲摘发之。

朝廷虽责宗诲,復下其事转运\司,按得实,故则与沿並坐责。

壬申,录左侍禁、全邵等州同巡检使刘翰子守清为三班借职,翰与蛮贼\战死故也。

癸酉,以翰林侍讲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兵部侍郎孙奭为工部尚书,知□州。

帝每御经筵,设象架庋书策外向,以便侍臣讲读。

奭年高视昏,或阴晦,即为徙御坐於阁外。

奭讲至前世乱君亡国,必反復规讽,帝竦然听之。

尝画无逸图以进,帝施於讲读閤。

帝与太后见奭,未尝不加礼。

三请致仕,召对承明殿,敦諭之,奭以年逾七十固请,泣下,帝亦惻然。

詔与冯元讲老子三章,各赐帛二百匹。

以不得请,求近郡,故优拜焉,仍詔须宴而后行。

甲戌,权度支判官、右正言陈执中罢度支判官,諫院供职。

国朝承五代之弊,官失其守,故官、职、差遣,离而为三。

今之官,裁用以定俸入尔,而不亲职事。

諫议大夫、司諫、正言,皆须別降敕,许赴諫院供职者,乃曰諫官。

八月丁丑,太子少保致仕、赠右仆射马亮卒。

亮有智略,敏於政事,然所至无廉称。

吕夷简少时,从其父为县福州,亮见而奇之,妻以女,妻刘恚曰:「嫁女当与县令儿耶?」亮曰:「非尔所知也。

」及卒,时夷简在相位,有司諡曰忠肃,人不以为是也。

辛巳,以天章阁待制范讽为贺契丹登位使,寇瑊病不能行故也。

讽过幽州北,见原野平旷,慨然曰:「此为战地,不亦佳哉!」北人相目不敢对。

壬午,詔单州民刘玉特贷死,决杖,济州编管。

初,玉父为民王德殴死,而德更赦免,玉卒杀德以报父仇,法当论死,特贷之。

丙戌,出內藏库绢六十万,下陕西、河北、河东市糴粮草。

戊子,詔节度行军司马签书州事者,在幕职官之上,自今更不除负犯人。

壬辰,知陈州、给事中胡则为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侍御史知杂事刘隨,奏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为三司使,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殿中侍御史郭劝请追则除命。

皆不报。

录右侍禁、全邵永州都巡检使栗守直子化成为三班借职,以守直与蛮战死故也。

当与刘翰死战事并考。

丙申,赐殿中丞范亢同进士出身。

亢,枢密副使雍之兄,尝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时审官院考课当迁,雍为纳所迁官求科名,特赐之。

戊戌,又出內藏库緡钱五十万河北市粮草。

辛丑,詔秦州自今蕃户犯罪已断而不悛者,即掩杀之,勿復奏稟。

九月丙子朔,內殿承制、閤门祗候、都大巡检汴河隄孙昭请雍邱县湫口治木岸以束水势,从之。

癸亥,祠西太一宫,赐道左耕者茶帛。

己巳,枢密直学士、右諫议大夫程琳为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寇瑊卒,命琳代之。

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妻与子以病告,乞毋验尸,琳察其辞色异,令有司验劾,得捶死状。

蒙正连姻太后家,太后因琳对,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尝捶之耳。

」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

」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外戚□氏离其夫李咸熙而挈其女姪归,咸熙诉府,琳命还女,□氏曰:「巳纳宫中矣。

」琳即请於帝,且曰:「臣不言,恐諍臣有以议陛下者。

」帝亟命出之。

二事附见。

詔出內藏库绢六十万,下河北折糴军储,自三等而上户,计其税一石者糴五斗。

庚午,以吏部尚书、知天雄军王曾为彰德节度使,仍知天雄军。

契丹使者往还,肃车徒而后过,无敢大声疾呼者。

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癸酉,以潞州紫巖涧卜从深所居为惠济院,仍以从深为僧,岁度童行五人。

初,从深於紫巖涧飞桥二十丈,筑室三十余间,未尝涉城市,惟食草苗,愿以所筑室为僧院,故特赐之。

詔缘边西榷场州军,自今同判选歷任有心力清干京朝官充。

冬十月戊寅,詔馆阁官自外代还,未踰年,无得请补外。

己卯,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宋綬为龙图阁学士,知应天府。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上未始独对髃臣也。

綬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上官,决重刑;明皇日听朝,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

今宜约先天制度,令髃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及除拜,皆前殿取旨。

」书上,忤太后意,故命出守。

侍御史知杂事刘隨、殿中侍御史郭劝並言綬有辞学,当留在朝,不宜处外【一八】,不听。

劝本传并及杜衍,且云衍在江陵。

此时衍方为户部副使,及衍除知荆南,则劝出矣,故削不著。

刘隨留綬,据隨墓铭。

壬午,詔:「诸州知州、同判位本州官之上,兵马都监若诸司副使以上,听与同判敘官。

內殿承制、崇班,閤门祗候位朝臣同判之下,京官同判之上。

正员长吏【一九】、司马、別驾,在录事参军之上。

见长官,六曹同佐官、医博士在摄司马之下。

三班差使、殿侍,散员外殿侍、散员外殿直在命官之下,摄长吏之上,权为军校者,自如军校仪。

乙酉,以度支员外郎、知制誥郑向为契丹生辰使,供备库使郭遵范副之;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祠部郎中任布为契丹母正旦使,左藏库副使王遵范副之;度支判官、殿中侍御史陈琰为契丹正旦使,西染院副使、閤门宣事舍人王克忠副之。

侍御史知杂事刘隨言:「比年庶官侥倖请託,或对见之际,涕泗祈恩,或绩效甚微,衒鬻要赏。

亦有藩翰之臣,位尊职重,表章不逊,奏请靡厌。

按察之司,宴安顾望,以容奸为大体,以举职为近名,以巧诈为贤,以恬退为拙,以至贪残者□於货财【二○】,老疾者不知止足。

请行申儆。

」丙戌,詔曰:「公卿大夫,所宜励名节以厚风化,而或枉己以近名,行险以怙宠,詆诬执政,干挠有司,藩臣多所徼求,使者弛於刺举,营私冒禄,朕何望焉!凡在位之臣,其务修警,毋蹈邪枉,以肃邦宪。

乙未,詔常参官授外任者,毋得奏举选人为京官。

王称东都事略:朕遵列圣之谋\,荷慈宸之教,于兹八年矣。

而搢绅之间,名节罔励。

矜劳者掠美以近名,希进者行险以徼宠。

詆诬执政,干挠有司。

分屏翰者或请奏之靡厌,主按察者或宽纵之为得。

贪而无耻,姑务营私,老而非材,曾不知退。

繇廉耻之未飭,故风化之靡醇。

此岂朕之所望哉!用稽彞训,申儆髃伦。

苟少冒于官箴,將自投于公宪。

布告遐邇,体朕意焉。

壬寅,罢益、梓、广南路转运\判官。

詔长寧节天下藏太宗御书寺观合度僧道者,如干元节。

闰十月丙午,降枢密直学士、给事中李諮为左諫议大夫,坐失保任也。

己酉,契丹遣工部尚书萧德顺、崇禄卿李可封以隆绪遗留物来献。

癸丑,詔御史台,自今契丹使见辞,遇假日及双日,並为常朝。

丁巳,除磁州民所贷廩粟。

庚申,程琳言:「臣与赵諮並为枢密直学士。

諮在先朝尝掌內制,乞令諮班臣上。

」从之。

壬戌,司天监上重修崇天历。

癸亥,盐铁副使司封员外郎王鬷、户部副使刑部员外郎杜衍並为天章阁待制。

初,马季良建言:「京师贾人常以贱价居茶盐交引,请官置务收市之。

」季良方用事,有司莫敢迕其意,鬷独不可,曰:「与民竞利,岂国体耶!」他日,上见鬷,劳之曰:「官市交引,赖卿力言罢之,甚善。

有司临事,当如是也。

」薛顏死,其家属衍为墓誌,衍却之。

及在三司,因奏事,上谓衍曰:「薛顏有丑行,卿不与誌墓,诚\清识也。

」自是有意大用。

宝训谓上此言乃衍为户部副使时,今附此。

戊辰,知□州、翰林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孙奭辞。

曲宴太清楼,召太子少保致仕晁迥及近臣皆预,帝飞白大字以赐二府,而小字赐诸学士,独奭与迥兼赐大小字。

詔髃臣即席赋诗。

帝问迥年及服饵之术,对曰:「犬马之年,八十有一,未尝服饵金石,不意衰朽再睹天顏。

而臣之子宗□又忝侍从,同与燕乐,千载之遇也。

」因徙迥坐御史中丞之南。

太后特出禁中珍器【二一】劝奭及迥酒,所以宠賚之甚厚。

翌日,奭入谢,又命讲老子,赐袭衣、金带、鞍勒马。

及行,赐宴瑞圣园,又赐诗,詔近臣皆赋。

旧制赐宴,则御史中丞不与,王隨时为御史中丞,曰:「此盛事也,吾不可以不与。

」上疏请行,詔许之。

王隨事,更当考之,此据记闻。

壬申,施州言溪洞蛮覃彦綰【二二】等寇永寧寨。

十一月戊寅,调丁夫浚曹州冤胊县右清沟,从京东转运\司之请也。

己卯,詔河南府,民墓田七亩以下,除其税。

辛巳,徙三馆於崇文院。

先是,三馆、祕阁在左掖门內,左昇龙门外。

大中祥符八年,大內火,权寓右掖门外。

至是,修崇文院成,復徙之。

昭文馆大学士吕夷简奉表称谢。

丁亥,弛两川矾\禁。

渠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孙正改沂州防御使、贝州部署,落管军,御史言正衰老不任事也。

己丑,祈雪於会灵观。

壬辰,雪。

乙未,詔在京监库务官毋得再任。

初,蔡州团练使,知相州刘从德以病召还,道卒,年四十二【二三】,赠保寧节度使,封荣国公,諡康怀。

太后悲怜之尤甚,录內外姻戚门人及僮隶几八十人。

从德姊貋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母越国夫人钱氏兄惟演子集贤校理曖及妻父王蒙正皆缘遗奏,各迁两官。

屯田员外郎戴融尝佐从德卫州,为度支判官。

侍御史曹修古、殿中侍御史郭劝杨偕、推直官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

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

太后以为责轻,丁酉,降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劝、偕为太常博士,劝监潍州税,偕监舒州税;少连为祕书丞,监涟水军税。

修古寻改知兴化军。

少连,开封人也。

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子將作监主簿、馆阁读书直方为大理评事,季良辞所迁官,故以命直方也。

十二月丙午,契丹遣广德军节度使耶律励、四方馆使高惟翰来谢册礼。

甲寅,詔吏部流內銓,选人父母年八十已上,听权注近官。

庚申,左司諫、龙图阁待制孔道辅出知宣州,寻改徐州,又改许州。

道辅出守,必有故,当考。

明年二月改徐州,三月改许州,今附见。

辛酉,大风三日止。

丙寅,契丹遣昭信军节度使耶律郁、西上閤门使马保来贺皇太后正旦。

丁卯,又遣彰武军节度使萧格、左监门卫大將军赵果来贺正旦。

詔河北、河东沿边安抚副使、都监并同管勾安抚司公事使臣、诸路承受使臣,自今到闕奏事,只得住十日;令閤门、內侍省催促进发,如遇急速,不在此限。

是岁,天下上户部主户五百九十七万八千六十五,口一千三百二十一万九百二十四;客户三百四十万二千七百四十二,口五百七十二万五千一百四十二。

注释

【一】占城龟兹沙州邛部川蛮族「蛮族」,活字本同;宋本、宋撮要本及续通鑑卷三八均作「蛮夷」;阁本作「蛮人」。

【二】曾歷录事参军见任二年以上「录事参军」原作「录事参官」,据宋会要职官一五之三九改。

【三】以六分为合格「合」字原闕,据同上书补。

【四】如闻勤事之吏「之」字原闕,据东都事略卷五仁宗纪、宋大詔令集卷一七八復职田詔补。

【五】即多占佃夫若无田而令出租者上引宋大詔令集及通考卷六五职官考均作「即毋得多占佃户及无田而配出所租」。

【六】以枉法论「以」下原衍「为」字,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刪。

【七】改知凤翔「知」原作「之」,据范文正公集卷一一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碑铭改。

【八】而昌朝亦以参知政事陈尧佐亲嫌报罢「亲」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九】仍改厚德无疆曰德合无疆「德合」原作「合德」,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乙正。

【一○】契丹主隆绪病消渴寖剧「病」原作「疾」,据同上书改。

【一一】李有文宋本、宋撮要本及契丹国志卷八均作「李文福」。

【一二】行宫都总管司「管」字原闕,据本编上文「行宫都总管司」及契丹国志卷二三建官制度补。

按契丹志云:「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

」辽史卷四七百官志则於南面朝官下列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南面宫官下列有行宫都部署司,部署司,当即总管司。

【一三】朔望节辰忌日「辰」、「忌」二字原倒,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上引契丹国志乙正。

【一四】以盆焚食、上引契丹国志作「以盆焚酒食」。

【一五】內外官至六百五家奚按本编上文及注均作內外官「至一百、六百、九百家奚」,此处注文疑有脱误。

【一六】少从种放学於终南山「於」字原闕,据宋史卷三○○杨偕传补。

【一七】帝向其国五举哀而止「五举哀」,各本均作「五举音」,宋本、宋撮要本並於「五举音」上著「哭」字。

按宋会要礼四一之一○云:「俟太常卿奏请,即向其国而哭之,五举音而止。

」本编此句应从宋本。

【一八】不宜处外「处」原作「出」,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编年纲目卷九、宋史全文卷七上改。

【一九】正员长吏「长吏」,疑当作「长史」。

【二○】以至贪残者□於货财「残」原作「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九七刘隨传改。

【二一】太后特出禁中珍器「特」原作「时」,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编年纲目卷九改。

【二二】覃彦綰原作「潭彦綰」,据十朝纲要卷五、宋史卷四九三蛮夷传改。

【二三】年四十二按宋史卷四六三刘从德传谓从德死时年二十四;其父刘美卒时,从德年十四。

同卷刘美传,美卒於天禧五年,至天圣九年从德死时,適为十年。

疑「年四十二」为「年二十四」之误。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