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宋诗卷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宋诗卷十 逯钦立辑校

☆王素〈素。

字休业。

琅邪临沂人。

初为庐陵王国侍郎。

泰始中。

征太子中舍人。

不就。

七年卒。

年五十四。

有集十六卷。

〉【学阮步兵体诗】

沈情发遐虑。

纡郁怀所思。

仿佛闻箫管。

鸣凤接嬴姬。

联绵共云翼。

燕婉相携持。

寄言芳华士。

宠利不常期。

泾渭分清浊。

视彼谷风诗。

"○玉台新咏四。 《诗纪》五十三。 "

☆吴迈远〈迈远。

曾任江州从事。

好为篇章。

宋明帝闻而召之。

及见。

曰:此人联绝之外。

无所复有。

好自夸而嗤鄙他人。

每作诗得称意语。

辄掷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数哉。

宋元徽二年。

坐桂阳之乱诛死。

有集八卷。

〉【飞来双白鹄】

可怜双白鹄。

"文苑作鹤。 "双双绝尘氛。

连翩弄光景。

交颈游"文苑作想。 注云。 一作游。 "青云。

逢罗复逢缴。

雌雄一旦分。

哀声流海曲。

"广《文选》作内。 "孤叫出"乐府作去。 广《文选》作绝。 《诗纪》云。 一作绝。 "江。

岂不慕前侣。

为尔不及群。

步步一零泪。

千里犹待君。

乐哉新相知。

悲来"玉台作矣。 广《文选》作哉。 "生"《诗纪》作新。 "别离。

持"玉台作恃。 "此百年命。

共逐寸阴移。

譬如空山草。

零落心自知。

"○玉台新咏四。 文苑英华二百六作飞来双白鹤。 《乐府诗集》三十九。 广《文选》十四作双鹄篇。 《诗纪》五十三。 "

【棹歌行】

十三为汉使。

孤剑出皋兰。

西南穷天险。

东北毕地关。

岷山高以峻。

燕水清沮寒。

一去千里孤。

边马何时还。

遥望烟嶂外。

障"万历本《诗纪》作瘴。 "气郁云端。

始知身死处。

平生从此残。

"○《乐府诗集》四十。 广《文选》十四。 《诗纪》五十三。 "

【阳春歌】

百里望咸阳。

知是帝京域。

"广《文选》作邑。 《诗纪》同。 文苑云。 一作国。 "绿树摇云光。

春城起风色。

佳人爱华景。

"玉台作景华。 广《文选》同。 "流靡园塘侧。

妍姿艳月映。

罗衣飘蝉翼。

宋玉歌阳春。

巴人长叹息。

雅郑不同赏。

那令君怆恻。

生平重爱惠。

"《类聚》作生重爱惠轻。 文苑同。 又注。 爱一作受。 乐府作生重受惠轻。 "私自怜何极。

"○玉台新咏四作阳春曲。 文苑英华百九十三。 《乐府诗集》五十一。 广《文选》十四。 《诗纪》五十三。 又《类聚》四十二作阳春曲。 引色、侧、息、极四韵。 "

【胡笳曲】

轻命重意气。

古来岂但今。

缓颊献一说。

扬眉受千金。

边风落寒草。

鸣笳坠飞禽。

越情结楚思。

汉耳听胡音。

既怀离俗伤。

复悲朝光侵。

日当故乡没。

遥见浮云阴。

"○《类聚》四十二。 《乐府诗集》五十九。 《诗纪》五十三。 "

【长相思】晨有行路"《类聚》作远道。 "客。

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

知从河"《类聚》作关。 广《文选》作何。 "塞还。

时我有同栖。

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

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类聚》作锦。 "书。

寸心从此殚。

"玉台作单。 "遣"《类聚》作道。 《诗纪》云。 玉台作道。 "妾长憔悴。

岂"《类聚》作无。 "复歌笑颜。

檐"《类聚》作栏。 "隐千霜树。

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

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

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

担簦"《诗纪》云。 玉台作笠。 "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

何事空盘桓。

"○玉台新咏四。 《乐府诗集》六十九。 广《文选》十四。 《诗纪》五十三。 又《类聚》四十二作长相思诗。 引端、还、殚、颜、兰、看六韵。 "

【长别离】

生离不可闻。

况复长相思。

如何与君别。

当我盛"乐府作少。 广《文选》同。 "年时。

蕙华每摇荡。

妾心空"文苑、乐府作长。 并注云。 一作空。 广《文选》作长。 "自持。

荣乏草木欢。

悴极"文苑作剧。 "霜露悲。

富贵貌"乐府云。 一作身。 "难变。

"文苑作老。 注云。 一作难变。 玉台作身难老。 "贫贱颜"玉台作年。 "易衰。

持此断君肠。

君亦宜"《诗纪》作且。 注云。 一作宜。 "自疑。

淮阴有逸将。

折"乐府作析。 广《文选》误作柝。 "翮"文苑作羽。 乐府、广《文选》同。 "谢翻"文苑作不曾。 乐府、广《文选》同。 "飞。

楚有"玉台作亦。 "扛鼎士。

出门不得归。

正为隆准公。

仗剑入紫微。

君才定何如。

"文苑作如何。 "白日下争晖。

"○玉台新咏四。 文苑英华二百二。 《乐府诗集》七十二。 广《文选》十四。 《诗纪》五十三。 又《类聚》四十二作长离别诗。 引思、时、持三韵。 "

【杞梁妻】灯竭从初明。

兰凋犹"广《文选》作由。 "早薰。

扼腕非一代。

千载炳遗文。

贞夫沦莒役。

杜吊结齐君。

惊心眩白日。

长洲崩秋云。

精微贯穹。

高城为聩坟。

行人既迷径。

飞鸟亦失群。

壮哉金石躯。

出门形影分。

一随尘壤消。

声雀谁共论。

"○《乐府诗集》七十三。 广《文选》十四。 《诗纪》五十三。 "

【楚朝曲】

白云萦蔼荆山阿。

洞庭纵横日生"《诗纪》云。 一作生白。 "波。

幽芳远客悲如何。

绣被掩口越人歌。

壮年流瞻襄成和。

清贞空情感电过。

初同末异忧愁多。

穷巷恻怆沈汨罗。

延思万里挂长河。

翻惊汉阴动湘娥。

"○《乐府诗集》五十八。 《诗纪》五十三。 "

【秋风曲】

寒乡无异服。

衣毡"《诗纪》作毡褐。 "代文练。

月月望君归。

年年不解纟延。

"《类聚》作线。 乐府同。 "荆扬春早和。

幽冀犹霜霰。

北"《类聚》作地。 乐府同。 "寒妾已知。

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

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

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

"《诗纪》作改。 "唯余心不变。

"○玉台新咏四作鲍令晖古意赠今人。 《诗纪》五十三作古意赠今人。 又《类聚》四十二、《乐府诗集》六十并引练、线、霰、见四韵。 "

【游庐山观道士石室诗】〖《诗纪》云。

诗汇作江总者非。

蒙葺众山里。

往来迹稀。

寻岭达仙居。

道士披云归。

似著"南康府志作作。 "周时冠。

状披汉时衣。

安知世代积。

服古人不衰。

得我宿昔情。

知我道无为。

"○《类聚》六十四。 南康府志。 《诗纪》五十三。 "

【临终诗】

伤歌入松路。

斗酒望青山。

谁非一丘土。

参差前后间。

"○《初学记》十四。 《诗纪》五十三。 "

☆徐爰〈爰。

字长玉。

初名瑗。

南琅邪开阳人。

仕晋为琅邪王大司马府中典军。

宋元嘉中。

累迁殿中侍御史。

孝建初。

补尚书水部郎。

转殿中郎、尚书右丞。

迁左丞。

大明中。

领著作郎。

泰始初。

领长水校尉兼尚书左丞。

后废帝即位。

为南济阴在守、中散大夫。

元徽三年卒。

年八十二。

有《宋书》六十五卷、集十卷。

〉【华林北涧诗】总长潭兮括远源。

下沈留兮起轻泉。

回溪浚兮曲沼阻。

冲波激兮濑浅浅。

贯九谷兮积灵芝。

飞清寿兮洁澄连。

"《诗纪》云。 一作川。 ○《类聚》九、《诗纪》五十四并作徐谖。 "

【咏牛女诗】结彩彪天路。

颓芳菲灵台。

"○《初学记》四。 "☆袁粲〈粲。

字景倩。

淑兄子。

孝武即位。

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

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南东海太守、尚书仆射、中书监。

顺帝明元年。

为萧道成所害。

〉【五言诗】〖南史曰:粲负才尚气。

爱好虚远。

虽位任隆重。

不以事务经怀。

尝作五言诗言云云。

盖其志也。

访迹虽中宇。

循寄乃沧洲。

"○南史本传。 "

☆刘俣〈俣。

彭城人。

〉【诗】

〖南史曰:俣。

颜节字也。

尝赋诗云云。

后彦节与袁粲谋诛齐高帝。

不克死。

俣亦被害。

〗城上草。

植根非不高。

所恨风霜早。

"○南史长沙景王道怜传。 《诗纪》五十四。 "☆卞彬〈彬。

字士蔚。

济阴冤勾人。

仕宋为西曹主簿、奉朝请、员外郎。

〉【自为童谣】

〖南《齐书》曰:宋元徽末。

四贵辅政。

彬谓太祖曰:外间童谣云云。

公颇闻不。

时王蕴居父忧。

与袁粲同死。

故念尸著服也。

服者。

衣也。

褚字边衣也。

孝除子以代日者。

谓褚渊也。

列管。

箫也。

彬退。

太祖笑曰:彬自作此。

可怜可念尸著服。

孝子不在日代哭。

列箫暂鸣死列族。

"○南《齐书》本传。 "

☆任豫【雪诗】

寒鸢响云"《书钞》作雪。 "啸。

悲鸿哀"《文选》注作竟。 "夜号。

箕飚振地作。

毕阴骇曾高。

"○《书钞》百五十六。 又《文选》二十二宿东园诗注作任预。 引嗷一韵。 "【夏潦省宅诗】

风棹出天街。

星言指沈室。

顿楫俄毁垣。

恻然悼穷陌。

春为发大道。

夏为涂攵潮拆。

贵者陋怀居。

鄙人安朝夕。

生长数十载。

幸佑见衰白。

堂遗孤孩音。

庭余笄龀迹。

入似聚族慰。

出为里仁惜。

"○《类聚》六十四作梁任豫。 "

☆袁伯文〈伯文为中书郎。

有集十一卷。

〉【楚妃叹】

玉墀滴凄露。

罗幌已依霜。

逢春每先绝。

争秋欲几芳。

"○《乐府诗集》二十九。 《诗纪》五十四。 "

【述山贫诗】佣涤倦闾。

耕牧惫松丘。

制荷依露壑。

搴若逗霜洲。

鬓垂惊年素。

肤耗盈带忧。

幸有深栖性。

幽山可以留。

"○《初学记》十八。 《诗纪》五十四。 "

☆湛茂之〈茂之为司徒左长史。

〉【历山草堂应教】"南平王铄有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

闭户守玄漠。

无复车马迹。

衰废归丘樊。

岁寒见松柏。

身惭睢阳老。

名忝梁园客。

习隐非朝市。

追常在山泽。

离离插天树。

磊磊间云石。

持此怡一生。

伤哉"诗话作感。 "驹度隙。

"○古诗类苑十一。 《诗纪》五十四。 升庵诗话作湛方生酬南平王。 又全唐诗丘丹经湛长史草堂诗序引柏一韵。 "

☆贺道庆〈道庆。

会稽山阴人。

〉【离合诗】

促席宴间夜。

足欢不觉疲。

咏歌无余愿。

永言终在斯。

"信○《类聚》五十六。 《诗纪》五十四。 "

☆王歆之〈歆之。

字叔道。

河东人。

曾袒愆期。

有名晋世。

官至南蛮校尉。

歆之位至左民尚书光禄大夫。

卒官。

〉【效孙皓尔汝歌】

〖南史曰:河东王歆之。

尝为南康刘邕相。

素轻邕。

后歆之与邕俱与元会并坐。

邕谓歆之曰:卿昔见臣。

今能见劝一杯酒否。

歆之因效孙皓歌答之。

昔为汝作臣。

今与"《御览》作为。 "汝比肩。

既不劝汝酒。

亦不愿汝年。

"○《宋书》刘穆之传。 南史刘穆之传。 《御览》八百四十六。 《诗纪》五十四。 "

☆萧【贫士诗】

四时迭来往。

苦辛随事迫。

三冬泣牛衣。

"《初学记》作被。 "五月披裘客。

迟迟春日永。

忧来安所适。

季秋授衣节。

荷裳竟不易。

班超弃笔砚。

娄敬脱挽轭。

虽云丈夫志。

终涉自媒迹。

贤哉颜氏子。

饮水常怡怿。

"○《初学记》十八。 《诗纪》五十四。 "

☆张公庭【春游诗】勾芒御春正。

衡纪运玉琼。

明庶起祥春。

和气翕来征。

庆云荫八极。

甘寸润四垌。

昊天降灵泽。

朝日耀华精。

嘉苗布原野。

百卉敷时荣。

鸠鹊与鹂黄。

间关相和鸣。

べ萍覆灵沼。

香花扬芳馨。

春游诚可乐。

感此曰日倾。

休否有终极。

落叶思本茎。

临川悲游者。

节变动中情。

"○广《文选》九。 "☆渔父【答孙缅歌】

〖南史曰:渔父者。

不知姓名。

亦不知何许人。

太康。

孙缅为浔阳太守。

落日逍遥渚际。

见一轻舟凌波隐显。

俄而渔父至。

神韵萧洒。

垂纶长啸。

缅甚异之。

褰裳涉水与之论用世之道。

渔父曰:仆山海狂人。

不达世务。

未辨贱贫。

无论荣贵。

乃歌云云。

於是悠然鼓棹而去。

〗竹竿{翟}々。

河水氵攸々悠悠。

"南史作悠悠。 《御览》同。 "相忘为乐。

贪饵吞钩。

非夷非惠。

聊以忘忧。

"○南史孙缅传。 《御览》五百五、八百三十四引《宋书》。 《诗纪》五十四。 "

【杂歌谣辞】〖谚语附〗

【时人为檀道济歌】〖南史曰:檀道济有威名。

为敌所畏。

宋王疑而杀之。

时人哀而作歌曰:〗

可怜白浮鸠。

枉杀檀江州。

"○南史檀道济传。 《诗纪》五十五作宋人歌。 "

【时人为檀道济歌】〖《异苑》曰:檀道济元嘉中镇寻阳。

十二年入朝。

与家分别。

顾瞻城阙。

欷愈深。

识者是知道济之不南旋也。

故时人为其歌曰:〗生人作死别。

荼毒当奈何。

"○《御览》八百八十五。 "

【读曲歌】〖宋《书》曰:读曲歌者。

民间为彭城王义康所作也。

其歌云。

〗死罪刘领军。

误杀刘第四。

"○《宋书》乐志。 《乐府诗集》四十六。 "

【刘敬叔引诗】

〖《异苑》曰:朱文绣与罗子钟为友。

俱仕於梁。

绣既死。

钟哀哭之。

其夜俱亡。

梁南七里有鸡山。

葬绣於其中。

北九里有雉涧。

埋钟于其内。

绣神灵变为雉。

钟魂魄化为雉。

清鸣哀响。

来往一不绝。

故《诗》云:〗

鸡山别飞响。

雉涧和清音。

"○《御览》九百十八。 "

【民间为谢灵运谣】〖宋《书》曰:陈郡谢灵运。

每出入。

自扶接者常数人。

民间谣曰云云。

此盖不肃之咎。

后坐诛。

四人挈衣裙。

三人捉坐席。

"○《宋书》五行志。 "

【元嘉中魏地童谣】

〖南史曰:宋元嘉二十七年。

魏太武帝围汝南戍。

文帝遣臧质北救。

至盱眙。

太武已过淮。

自广陵返攻盱眙。

就质求酒。

质封溲便与之。

且报书云。

不闻童谣言邪。

虏马饮江水。

佛狸死卯年。

冥期使然。

非复人事。

尔智识及众岂能胜苻坚邪。

顷年展尔陆梁者。

是尔未饮江。

太岁未卯耳。

时魏地有童谣。

故质引之云。

轺车北来如穿雉。

不意虏马饮江水。

虏主北归石济死。

虏欲渡江天不徙。

"○《宋书》臧质传。 南史臧质传。 《诗纪》五十五。 "

【臧质引童谣】

虏马渡江水。

佛狸死卯年。

"○《宋书》臧质传。 "【元嘉末童谣】

〖高僧传曰:昙爽立寺。

名新亭精舍。

后孝武帝南下伐凶。

銮旆至此寺。

及登禅。

复幸禅堂。

故元嘉末童谣云云。

乃禅堂之谓。

故中兴禅房犹有龙飞殿焉。

〗钱唐出天子。

"○高僧传竺法义传。 ○逯案。 《宋书》符瑞志云。 元嘉中谣言钱唐当出天子。 与此小异。 今以僧传为主。 "

【民间为奚显度谣】〖南史曰:大明中。

有奚显度者为员外散骑侍郎。

孝武尝使主领人功。

而苛虐无道。

动加捶挞。

暑雨寒雪。

不听暂休。

人不堪命。

时建康县考囚。

或用方材压额及踝胫。

故民间有此谣。

又相戏曰:勿反顾。

付奚度。

其暴酷如此。

宁得建康压额。

不能受奚度拍。

"○《宋书》戴法兴传。 南史戴明宝传。 《诗纪》五十五作大明中谣。 "【泰始中童谣】

〖南《齐书》曰:宋泰始中童谣云云。

故明帝杀建安王休仁。

苏亻品云。

后顺帝自东城即位。

论者谓应之。

乃是武进县上所居东城也。

东城出天子。

"南史作天子出。 ○南《齐书》祥瑞志。 南史齐高帝纪。 "

【永光初谣言】

〖宋《书》曰:前废帝永光初。

又谣言云云。

幼主欲南幸湘川以厌之。

既而湘东王即尊位。

是为明帝。

湘州"《御览》作中。 "出天子。

"○南书符瑞志。 《御览》一百二十八。 "

【元徽中童谣】

〖《齐书》曰:元徽中童谣。

后沈攸之反。

雍州刺史张敬儿袭江陵。

杀攸之子元等。

襄阳白铜蹄。

郎杀荆州儿。

"○南《齐书》五行志。 《诗纪》五十五。 "【东阳为释慧约谣】

〖高僧传曰:释慧约姓娄氏。

年二十始游於剡。

远会素心。

多究经典。

故东阳谣曰:〗

少达妙理娄居士。

"○高僧传释慧约传。 "

【时人为刘劭刘骏语】

〖魏《书》曰:义隆太子劭及始兴王休明等斩义隆。

劭弟骏讨之。

擒劭、休明并枭首大桁。

男女一皆从戮。

时人为之语曰:〗遥望建康城。

江水逆流萦。

前见子杀父。

后见弟杀兄。

"○魏书岛夷刘义隆传。 "【麦城俗谚】

〖寰宇记曰:麦城东有驴城。

沮水之西有磨城。

犄角麦城。

昔伍子胥造此二城以攻麦城。

假驴磨之名。

俗谚云。

东驴西磨。

麦城自"环宇记无自字。 "破。

"○《水经注》沮水注。 寰宇记百四十六。 "

【颜延之引谚】

〖宋《书》曰:延之为庭诰之文曰:富厚贫薄。

事之悬也。

谚曰:〗

富则盛。

贫则病。

"○《宋书》颜延之传。 "

【清溪谚】

〖《异苑》曰:檀道济居青溪。

第二儿夜忽见人来缚己。

欲呼不得。

至晓乃解。

犹见绳痕。

先是吴将步阐所居。

谚云云云。

青溪。

青扬是也。

自步及檀。

皆被诛。

扬州青。

是鬼营。

"○《太平广记》三百二十四。 "

【释慧通引谚】

〖弘明集曰:释慧通驳顾道士夷夏论曰:谚曰:〗

指南为北。

自谓不惑。

指西为东。

自谓不蒙。

"○弘明集七。 "

【时人为丁午语】〖《宋书》武帝纪曰:诸葛长民贪淫骄纵。

帝每优容之。

刘毅既诛。

长民惧祸。

及将谋作乱。

帝自江陵还。

长民到门。

引前却人语。

帝已密命左右丁午自幔后於坐拉焉。

死床侧。

舆尸付廷尉。

午骁勇有力。

时人语曰:〗勿跋扈。

付丁午。

"○《宋书》武帝纪。 《御览》四百九十五。 《诗纪》五十五作跋扈。 "

【南豫州军士为王玄谟宗越语】

〖宋《书》曰:玄谟性严克少恩。

而将军宗越御下更苛酷。

军士为之语曰:〗宁作五"《御览》或无五字。 "年徒。

不逢"南史作逐。 《御览》、《诗纪》同。 "王"《御览》或无王字。 "玄谟。

玄谟犹"《御览》无犹字。 "尚"《宋书》作自。 "可。

宗越更"《御览》无更字。 "杀我。

"○《宋书》王玄谟传。 《宋书》宗越传。 南史宗越传。 《御览》四百九十二。 《诗纪》五十五作将士谣。 又四百九十五引前两句。 "【鼓山俗语】

〖宋永初古今山川记曰:鼓山有石鼓形二所。

南北相当。

俗语云。

南彭北鼓。

相去十五。

"○寰宇记五十六。 "

【京邑为何勖孟灵休语】

〖宋《书》曰:时安成公何勖。

无忌之子也。

临汝公孟灵休。

昶之子也。

并各奢豪。

与湛之共以肴膳器服车马相尚。

京邑为之语曰:〗

安成食。

临汝饰。

"○《宋书》徐湛之传。 "【时人为王延之王僧虔语】〖南《齐书》曰:齐高帝辅政。

朝野之情。

人怀彼此。

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

时人语曰云云。

高帝以此善之。

二王居"南《齐书》作持。 "平。

不送不迎。

"○南《齐书》王延之传。 南史王延之传。 《御览》二百十一。 《诗纪》五十五作二王谣。 "

【京师为东安斗场二寺僧语】

〖宋《书》曰:慧严、慧义道人并在安东寺。

学行精整。

为道俗所推。

时斗场寺多禅僧。

京师为之语曰:〗

斗场禅师窟。

东安谈义林。

"○《宋书》天竺传。 南史天竺传。 "

【时人为胡母颢语】

〖南史曰:宋明帝时。

阮佃夫、杨运长、王道隆皆擅威权。

言为诏敕。

君守令长。

一缺十除。

内外混然。

官以贿命。

王阮家富於公室。

中书舍人胡母颢专权。

奏无不可。

时人语云云。

禾绢谓上也。

禾绢闭眼诺。

胡母大张橐。

"○南史宋明帝纪。 《诗纪》五十五作禾绢谣。 "

【百姓为袁粲褚彦回语】

〖南史曰:袁粲谋举兵诛齐高帝。

褚渊发其谋。

粲兵败过害。

而渊独辅政。

于时百姓语曰:〗

可怜石头城。

宁为袁粲死。

不作褚渊"南史作彦回。 "生。

"○南史袁粲传。 《诗纪》五十五作石城谣。 "【齐宋以来民间语】〖南《齐书》曰:齐、宋以来民间语云云。

明帝初。

诛害蕃戚。

京师危骇。

扰攘建武上。

"○南《齐书》五行志。 "

【时人评八僧语】

〖高僧传曰:宋长安龙光寺有竺道生。

本姓魏。

钜鹿人也。

性广机警。

神气清穆。

初生与睿公及严观同学齐名。

故时人评曰:〗

生睿发天真。

严观洼流得。

慧义彭亨进。

寇渊千默塞。

"○高僧传竺道生传。 "

【时人为释道经慧静语】

〖高僧传曰:释慧静姓王。

东阿人。

容甚黑。

而机悟清远。

时洛中有沙门道经。

亦解迈当时。

与慧静齐合。

而耳甚长大。

故时人语曰:〗

洛下长大耳。

东阿黑如墨。

有问无不酬。

有酬无不塞。

"○高僧传慧静传。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