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逸诗】
【支诗】
〖《国语》曰:卫彪曰:武王克殷。
作此诗。
以为饫歌。
名之曰支。
以遗后人。
使永监焉。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
昭明大节而已。
少曲与焉。
是以为之日惕。
欲其教民戒也。
〗天之所支。
不可坏也。
其所坏亦不可支也。
"○《国语》周语下。 《诗纪前集》九。 "
【狸首诗】
"礼记郑注曰:狸首。 诗篇名。 射义所云《诗》曰曾孙侯氏是也。 "曾孙侯氏。
四正具举。
大夫君子。
凡以庶士。
大小莫处。
御於君所。
以燕以射。
则燕则誉。
"○礼记射义。 大戴记投壶。 《诗纪前集》九。 "
【同上】
质参既设。
执旌既载。
干侯既抗。
中获既置。
弓既平张。
四侯且良。
决拾有常。
既顺乃让。
乃揖乃让。
乃[□齐]"《诗纪》作跻。 "其堂。
乃节其行。
既志乃张。
射夫命射。
射者之声。
御车之旌。
既获卒莫。
"○大戴礼投壶篇。 《诗纪前集》九。 ○逯案。 大戴记先载质参既设四句。 次载弓既平张以下等句。 二者之间。 杂有他文。 不相连属。 恐非一篇之辞。 姑依《诗纪》附此待考。 "
【黄竹诗】〖三章穆天子传曰:丙辰。
天子游黄台之丘。
猎於苹泽。
有阴雨。
天子乃休。
日中大寒。
北风雨雪。
有冻人。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
我徂黄竹。
□□□□"依前后句例。 此处至少脱一句。 "□员"穆天子传作负。 《初学记》同。 "閟寒。
帝收九行。
嗟我公侯。
百辟冢卿。
皇我万民。
旦夕勿忘。
我徂黄竹。
□□□□"依前后句例。 此处至少脱一句。 "□员"穆天子传作负。 《初学记》同。 "閟寒。
帝收九行。
嗟我公侯。
百辟冢卿。
皇我万民。
旦夕勿穷。
有皎者鴼。
翩翩"《御览》或作[扁□]々。 "其飞。
嗟我公侯。
□勿则迁。
居乐甚"《御览》作其。 "寡。
不如迁土。
"穆天子传作上。 "礼乐其民。
"○穆天子传五。 《御览》五百九十二。 《诗纪前集》九。 又《初学记》卷二引七字。 《御览》十二引一二两章。 又《御览》九百二十五引飞一韵。 "
【祈招诗】
〖《左传》曰:昔穆王欲肆其心。
周行天下。
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
以止王心。
是以获没於祗宫。
其《诗》曰:〗
祈招之愔愔。
"《家语》有乎字。 "式昭德音。
思我王度。
式如玉。
式如金。
形"《家语》作刑。 "民之力。
而无醉饱之心。
"○《左传》昭公十二年传。 《家语》正论篇。 《御览》六百九。 《诗纪前集》九。 "
【招诗】
〖孟子曰:景公召太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盖征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
畜君何尤。
"○孟子二梁惠王篇。 《诗纪前集》九作征招角招。 "
【无射诗】
〖周《书》曰:晋平公使叔誉于周。
见太子而与之言。
五称而五穷。
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
而臣弗能与言。
君请归声就复与田。
师旷曰:不可。
请使瞑臣。
师旷见太子。
三称三告善。
王子曰:请入坐。
遂敷席注瑟。
师旷歌无射。
乃注瑟於王子。
王子歌峤。
〗国诚"《书钞》作城。 "宁矣。
"《书钞》作兮。 "远人来观。
修义经矣。
"《书钞》作兮。 "好乐无荒。
"○《周书》太子晋解。 《书钞》百六。 《御览》五百七十六。 《诗纪前集》九。 "
【峤诗】
何自南极。
至于北极。
绝境越国。
弗愁道远。
"○《周书》太子晋解。 《诗纪前集》九。 "
【辔之柔矣诗】
〖周《书》曰:师旷见周太子晋归。
太子赐乘车四马。
曰:太师亦善御之。
对曰:御吾未之学也。
王子曰:汝不为夫时诗云云。
以是御之。
〗马之刚矣。
辔之柔矣。
马亦不刚。
辔亦不柔。
志气麃麃。
"《周书》作尘尘。 误。 "取与不疑。
"○《周书》太子晋解。 《诗纪前集》九。 "
【骊驹诗】
〖《汉书》曰:王式为博士。
既至止舍中。
共持酒肉劳式。
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
文颖注曰:其辞云。
〗
骊驹在门。
仆夫俱存。
骊驹在路。
仆夫整驾。
"○《汉书》王式传注。 《诗纪前集》九。 "
【诗】
〖《左传》曰:郑伯克段于鄢。
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
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曰:若阙地及泉。
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云云。
姜出而赋云云。
遂为母子如初。
〗
大隧之中。
其乐也融融。
"○《左传》隐公元年传。 "
大隧之外。
其乐也泄泄。
"○同上"
【白水诗】
〖《列女传》曰:宁戚击牛角而商歌。
甚悲。
桓公异之。
使管促迎之。
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
管仲不知所谓。
不朝五日。
而有忧色。
其妾笑曰:人已语君矣。
古有白水之诗云云。
宁戚之欲得仕国家也。
〗
浩浩白水。
鯈鯈之鱼。
君来召我。
我将安居。
国家未立。
"《列女传》作定。 "从我焉如。
"○《列女传》六。 《诗纪前集》九。 "
【同上】
〖《管子》曰:桓公使管仲求宁戚。
宁戚应之曰:浩浩乎。
管仲不知。
至中食而虑之。
婢子曰:公何虑。
管仲曰:公使我求宁戚。
宁戚应我曰:浩浩乎。
吾不识。
婢子曰:诗有之云云。
宁子其欲室乎。
〗
浩浩者"《类聚》、《御览》作之。 "水。
育育"《御览》作游游。 "者"《类聚》、《御览》作之。 "鱼。
未有室家。
"《类聚》作家室。 "而召我"上三字《类聚》、《御览》作我将。 "安居。
"《管子》作而安召我居。 ○《管子》小问篇。 《类聚》三十五。 《御览》五百。 《诗纪前集》九。 "
【《左传》引逸诗】翘翘车乘。
招我以弓。
岂不欲往。
畏我友朋。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传陈仲敬引。 《诗纪前集》九。 "
我无所监。
夏后及商。
用乱之故。
民卒流亡。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传晏子引。 《晏子春秋》外篇。 《诗纪前集》九。 "
俟河之清。
人寿几何。
兆云询多。
职竞作罗。
"○《左传》襄公八年传子驷引周诗。 《诗纪前集》九。 "
虽有丝麻。
无弃管蒯。
虽有姬姜。
无弃蕉萃。
凡百君子。
莫不代匮。
"○《左传》成公九年传。 《诗纪前集》九。 "
周道挺挺。
我心扃扃。
讲事不令。
集人来定。
"○《左传》襄公五年传。 《诗纪前集》九。 "
礼义"《汉书》或有之字。 "不愆。
何恤於"《汉书》无於字。 《后汉书》作乎。 "人"《汉书》有之字。 《后汉书》同。 "言。
"○《左传》昭公四年传。 《汉书》东方朔传。 又匡衡传。 《后汉书》班超传注。 《诗纪前集》九。 "
淑慎尔止。
无载尔伪。
"○《左传》襄公三十年传。 《诗纪前集》九。 "【《论语》引逸诗】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论语》八佾篇。 《诗纪前集》九。 "棠棣之华。
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
室是远而。
"○《论语》子罕篇。 《诗纪前集》九。 "【礼记引逸诗】
昔吾有先正。
共言明且清。
国家以宁。
都邑以成。
庶民以生。
谁能秉国成。
不自为政。
卒劳百姓。
"○礼记缁衣篇。 计纪前集九。 又《文选》二十四答何劭诗注作子思子诗。 引正、清、宁、成四韵。 ○《诗纪》云。 下三句见小雅节南山之篇。 李善《文选》注引首四句作子思子诗。 "
相彼盍旦。
尚犹患之。
"○礼记坊记篇。 《诗纪前集》九。 ○《诗纪》云。 盐铁论亦载此。 盍旦作干□旦。 月令作□旦□。 或作渴旦。 "
【《家语》引逸诗】
皇皇上天。
"《说苑》作帝。 "其命不忒。
天之以善。
"《说苑》作与人。 "必报其"《说苑》作有。 "德。
"○《家语》六本篇。 《说苑》权谋篇。 《诗纪前集》九。 "
【《管子》引逸诗】
鸿鹄将将。
"○《管子》形势篇。 ○逯案。 《诗纪》引此作鸿鹄将将。 唯民歌之。 济济多士。 殷民化之。 然检《管子》云。 卫命者。 君之尊也。 受辞者。 名之运也。 上无事则民自试。 抱蜀不言。 而庙堂既修。 鸿鹄锵锵。 唯民歌之。 济济多士。 殷民化之。 据此。 如谓《管子》引诗。 则止鸿鹄锵锵、济济多士两句。 而鸿鹄锵锵为逸诗也。 又锵锵。 形势解篇作将将是。 今从之。 "
【《墨子》引周诗】王道荡荡。
不偏不党。
王道平平。
不党不偏。
"○《墨子》兼爱篇。 ○逯案。 书洪范篇有此四句。 惟不字皆作无。 "【《墨子》引逸诗】
必择所堪。
必谨所堪。
"○《墨子》所染篇。 《诗纪前集》九。 "
鱼水不务。
陆将何及。
"○《墨子》非攻篇。 《诗纪前集》九。 "
【《荀子》引逸诗】
如霜雪之将将。
如日月之光明。
"○《荀子》王霸篇。 《诗纪前集》九。 ○逯案。 《诗纪》此下尚有为之则存、不为之则亡二句。 今依杨倞注只录前二句。 "
国有大命。
不可以告人。
妨其躬身。
"○《荀子》臣道篇。 《诗纪前集》九。 "
凤凰"《类聚》作鸟。 《御览》同。 "秋秋。
"《类聚》作啾啾。 《御览》同。 "其翼若干。
"《类聚》作竿。 《御览》作竽。 "其声若箫。
有凤有凰。
"《类聚》作有皇有凤。 《御览》同。 "乐帝之心。
"《荀子》解蔽篇。 《类聚》九十九。 《御览》四百六十八、九百十五。 《诗纪前集》九。 "
长夜慢兮。
永思骞兮。
太古之不慢兮。
礼义之不愆兮。
何恤人之言兮。
"○《荀子》正名篇。 《诗纪前集》九。 ○逯案。 前引《左传》逸诗与此末二句略同。 "
涓涓源水。
不壅"《荀子》作。 "不塞。
毂既"《荀子》作已。 "破碎。
乃大其辐。
事以"《荀子》作已。 "败矣。
乃重太"《荀子》作大。 "息。
"○《荀子》法行篇。 《诗纪前集》九。 "
墨以为明。
"《诗纪》作朗。 "狐狸而苍。
"○《荀子》解蔽篇。 《诗纪前集》九。 "【《列子》引逸诗】
良弓之子。
必先为箕。
良冶之子。
必先为裘。
"○《列子》汤问篇。 《御览》七百四十六作《列子》古语。 《诗纪前集》九。 ○逯案。 礼记学记云。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与此稍异。 "
【《庄子》引逸诗】
青青之麦。
生於陵"《诗纪》作陵之。 "陂。
"《御览》或误作坂。 "生不布"《类聚》或无布字。 "施。
死何"《御览》何下或有用字。 "含珠为。
"○《庄子》外物篇。 《类聚》八十四、八十五。 《白帖》十九。 《御览》四百七十七、五百四十九、八百三、八百三十八。 《诗纪前集》九。 "【《吕氏春秋》引逸诗】
将欲毁之。
必重累之。
将欲踣之。
必高举之。
"○《吕氏春秋》行论篇。 《诗纪前集》九。 "
君君子则正。
以行其德。
君贱人则宽。
以尽其力。
"○《吕氏春秋》爱士篇。 《诗纪前集》九。 "唯则定国。
"○《吕氏春秋》权勋篇。 《左传》僖公九年传。 《诗纪前集》九。 "
【战国策引逸诗】
行百里者。
半於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诗纪前集》九。 "大武远宅不涉。
"○战国策秦策四。 《史记》春申君传。 《新序》善谋篇。 《诗纪前集》九。 "
木实繁者披其枝。
披其枝者伤其心。
大其都者危其君。
尊其臣者卑其主。
"○战国策秦策三。 《诗纪前集》九。 "树德莫如滋。
除害莫如尽。
"○战国策秦策三。 《诗纪前集》九。 "
【《史记》引逸诗】
得人者与。
失人者崩。
"○《史记》商君列传。 "
【《汉书》引逸诗】
四牡翼翼。
以征不服。
亲省边陲。
用事所极。
"○《汉书》武帝纪。 《诗纪前集》九引起首二句。 "九变复贯。
知言之选。
"《诗纪》云。 变一作辨。 ○《汉书》武帝纪。 《诗纪前集》九。 "
【《说苑》引逸诗】
绵绵之葛。
在於旷野。
良工得之。
以为絺紵。
良工不得。
枯死於野。
"○《说苑》尊贤篇。 《诗纪前集》九。 "
【《周礼》注引逸诗】
敕尔瞽。
率尔众工。
奏尔悲诵。
肃肃雝雝。
无怠无凶。
"○《周礼》春官注。 《诗纪前集》九。 ○逯案。 《诗纪》列此为辟雍诗之三。 今从卮林别列於此。 又周官贾公彦疏曰:瞽人无目而云敕尔瞽率尔众工。 於义不可。 且奏尔悲诵等似逸诗。 不知何从而出云云。 ○逯案。 郑注只来敕也。 敕尔瞽以下即逸诗。 贾说亦未的。 "【《后汉书》引逸诗】
皎皎练丝。
在所染之。
"○《后汉书》杨终传。 《诗纪前集》九。 "
【《晋书》引逸诗】
羽觞随波。
"《初学记》波上有流字。 《御览》或同。 ○《晋书》束皙传。 《初学记》四。 《御览》三十、一百五十八、六百十二。 《诗纪前集》九。 "
【集韵引逸诗】
佞人如[虫犀]"○集韵六脂。 《诗纪前集》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