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晋诗卷十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晋诗卷十八 逯钦立辑校

【杂歌谣辞】

【歌辞】

【宣城民为陶汪歌】〖陶氏家传曰:陶注。

咸康中为宣城内史。

君从父猷先为之。

君到郡。

乃招隐逸。

广开学舍。

以此教民。

民有向方者。

则辟为掾史。

百姓歌之曰:〗

人当勤学得主簿。

谁使为之陶明府。

"○《类聚》六。 "

【石头民为庾亮歌二首】〖《晋书》曰:庾亮。

初镇武昌。

出至石头。

百姓於岸上歌之。

后连征不入。

及薨於镇。

以丧还都葬。

皆如谣言。

庾公上武昌。

翩翩如飞鸟。

庾公还扬州。

白马牵旒。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地。 《世说》新语伤逝篇注引灵鬼志谣征。 《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四十三并作庾公歌二首。 "

庾公初上时。

翩翩如飞鸟。

"《世说》注作亚。 "庾公还扬州。

白马牵流苏。

"《诗纪》云。 一作旒车。 《世说》注作旒车。 ○同上"

【升平中童歌】

〖《晋书》曰:穆帝升平中。

儿童辈忽歌於道曰阿子闻。

曲终辄云云。

无几而帝崩。

太后哭之曰云。

〗阿子汝闻不。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

【升平末民歌】

〖《晋书》曰:升平末。

俗间忽作廉歌。

有扈谦者闻之曰:廉者。

临也。

歌云云。

内外悉临。

国家其大讳乎。

少时而穆帝晏驾。

白门廉。

宫庭廉。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

【太和中百姓歌】

〖《晋书》曰:晋海西公太和中。

民为此歌。

白者。

金行。

马者。

国族。

紫为夺正之色。

明以紫间朱也。

海西公寻废。

三子非海西公之子。

缢以马鞭。

死之明日。

南方献甘露焉。

青青御路杨。

白马紫游鞭。

汝非皇太子。

那得甘露浆。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四十三并作御路杨歌。 "

【凤凰歌】

〖宋《书》曰:晋海四公生皇子。

百姓歌之。

其歌甚美。

其旨甚微。

海西公不男。

使左右向龙与内侍接。

生子。

以为己子。

〗凤凰生一雏。

天下莫不喜。

本言是马驹。

今定成龙子。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乐府诗集》八十五。 《诗纪》四十三。 "

【荆州百姓歌】

〖《晋书》曰:桓石民为荆州。

镇上明。

百姓忽歌曰:黄昙子。

曲终又云云。

顷之而桓石民死。

王忱为荆州。

黄昙子乃是王忱字也。

忱小字佛大。

是大佛来上明也。

黄昙英。

扬州大佛来上明。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世说》新语忿狷篇注。 《诗纪》四十四作黄昙谣。 "【历阳百姓歌】

〖《晋书》曰:庾楷镇历阳。

百姓歌之。

后楷南奔桓玄。

为玄所杀。

重罗黎。

重罗黎。

使君南上无还时。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光府诗集八十七、《诗纪》四十三并作历阳歌。 "

【桓玄篡时小儿歌】

〖吴均续齐谐记曰:桓玄篡痊后。

朱雀门中忽见两小儿。

通身如墨。

相和作笼歌云云。

路边小儿从而和之者数十人。

声甚哀楚。

日既夕。

二小儿入建康县。

至阖下。

遂成双漆鼓槌。

明年春而桓败。

车无轴。

倚孤木。

桓字也。

荆州送玄首。

用败笼茵包之。

又芒绳束缚其尸。

沉诸江中。

悉如所歌焉。

芒笼菌。

绳缚腹。

车无轴。

倚孤木。

"○《太平广记》三百六十八。 《诗纪》四十三。 "

【司马休之从者歌】

〖续安帝纪曰:司马休之兄尚为桓玄所败。

休之奔淮泗。

颇得彼之人。

从者为之歌曰:〗可怜司马公。

作性甚温良。

忆昔水边戏。

使我不能忘。

"○《类聚》十九。 《诗纪》四十三作从者歌。 "【苻坚时关陇人歌】

〖《晋书》曰:苻坚时。

关陇清宴。

百姓丰乐。

自长安至於诸州。

皆夹路树槐柳。

二十里一亭。

四十里一驿。

旅行者取给於途。

工商留贩认道。

百姓歌之。

崔鸿前秦录曰:王猛化洽六州。

人移风变。

百姓歌之。

长安大街。

夹树"《御览》或作路。 "杨"《类聚》或作两边树。 《类聚》及《御览》或作两边种。 "槐。

下走朱轮。

上有鸾栖。

"《御览》或作栖鸾。 "英彦云集。

诲我萌"《御览》或作人。 "黎。

"○《晋书》苻坚载记上。 《类聚》十九引车频秦书。 《类聚》八十八。 《御览》四百六十五引前秦录。 《御览》九百十六引车频秦书。 《诗纪》四十三作关陇歌。 又《御览》九百五十四引槐、栖二韵。 "

【苻坚时凤凰歌】〖前秦录曰:苻坚时。

凤凰集于东阙、歌之曰:〗

凤凰于飞。

其羽翼翼。

渊哉"《十六国春秋》作翊我。 "圣后。

"响《御览》或作其。 "龄万亿。

"○《御览》四百六十五、九百十五。 《十六国春秋》三十六。 《诗纪》四十三。 "【苻坚时长安为慕容冲歌】

〖《晋书》曰:苻坚既灭燕。

慕容冲姊。

伪清河公主。

年十四。

有殊色。

坚纳之。

宠冠后庭。

冲年十二。

亦有龙阳之姿。

坚又幸之。

姊弟专宠。

宫人莫进。

长安歌之。

咸惧为乱。

王猛切谏。

坚乃出冲。

后竟为冲所败。

一雌复一雄。

双飞入紫宫。

"○《晋书》苻坚载记下。 魏书慕容传。 北史燕慕容传。 《御览》五百七十、事类赋歌赋注并引《汉书》曰:李延年善歌。 帝幸之。 时人语曰云。 《诗纪》九作紫宫谚。 编入汉诗。 "

【平原为太守索棱歌】

〖后秦录曰:索棱。

字孟则。

敦煌人。

好学博闻。

姚苌甚重之。

委以机密。

文章诏檄皆稚之文也。

后为平原太守。

以德化民。

民畏而爱之。

歌曰:〗懿矣明守。

庶绩允厘。

剖符作宰。

实获民"《十六国春秋》作我。 "思。

"○《十六国春秋》六十一。 "

【越谣歌】

〖《风土记》曰:越俗性率朴。

意亲好合。

即脱头上手巾。

解腰间五尺刀以与之。

为交拜亲跪妻。

定交有礼。

俗皆尝於山间大树下封土为坛。

祭以白犬一、丹鸡一、鸡子三。

名曰木下鸡。

犬五。

其坛地人畏不敢犯也。

祝曰云。

○此祝。

《乐府诗集》、《诗纪》皆作越谣歌。

编入先秦。

逯案。

《风土记》。

晋周处著。

其所谓越。

指当时山越。

非春秋时代越人也。

今编之晋杂歌谣辞中。

卿虽乘车我戴笠。

后日相逢下车揖。

我虽"《御览》或无虽字。 "步行卿乘马。

他"《御览》作后。 "日相逢卿当下。

"乐府作君乘车。 我戴笠。 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 我跨马。 他日相逢为君下。 《文选》补遗、《诗纪》同。 ○《初学记》十八。 《御览》四百六。 《乐府诗集》八十七。 《诗纪前集》二。 又《御览》五百四十三、七百六十五并引笠、揖二韵。 "

【陇头歌】

〖郭仲产秦州记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

登陇。

东望秦川四王百里。

极目泯然。

墟宇桑梓。

与云霞一色。

其上有悬溜。

吐于山中。

汇为澄潭。

名曰万石潭。

流溢散下皆注乎渭。

山东人行役升此而瞻顾者。

莫不悲思。

故其歌曰:〗

陇头流"《御览》作泉。 环宇记作之。 "水。

流"《后汉书》注作分。 环宇记同。 "离四"《御览》作西。 "下。

念我行役。

飘然旷野。

登高望远。

"《后汉书》注作远望。 环宇记同。 "涕零双堕。

"《初学记》作落。 ○《后汉书》《《郡国志》》汉阳郡下。 《初学记》十五。 环宇记三十五。 《御览》五十引周地图记。 《诗纪》八。 "

【同前】

〖辛氏三秦记曰:陇渭西关。

其阪九回。

不知高几许。

欲上者七回。

上有水。

可容百余家。

上有清水四注下。

俗歌云。

陇头流水。

鸣声幽"《书钞》、《御览》或作鸣。 "咽。

"《御览》或作噎。 事类赋同。 "遥望秦川。

肝肠"《御览》或作心肝。 事类赋同。 "断绝。

"○《书钞》百六。 《书钞》百五十七。 《初学记》十五。 《白帖》二作陇头歌。 《御览》五十、五十六、百六十四、五百七十二。 环宇记三十二。 事类赋歌赋注。 《诗纪》八。 ○以上二歌。 《诗纪》列入汉诗。 逯案。 郭仲产。 晋人。 辛氏较郭氏更晚。 列入汉诗似不妥。 今依著者时代列此俟考。 【淫豫歌】 〖《诗纪》云。 以下世代莫详。 古今乐录曰:晋、宋以后有淫预歌。 乐府云。 郦道元《水经注》曰:白帝山城水门之西。 江中有孤石。 名淫豫石。 水冬出二十余丈。 夏则没。 亦有裁出焉。 江水东迳广溪峡。 乃三峡之首也。 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 夏水回复。 沿溯所忌。 国史补曰:蜀之三峡。 最号峻急。 四月五月尤险。 故行者歌之。 淫或作滟。 预或作豫。 〗滟预大(北梦琐言作小。 猗觉寮杂记无大字。 "如马。

瞿塘不可"猗觉寮杂记不可作莫。 "下。

滟预大如牛。

瞿塘不可流。

"国史补作留。 广博物志同。 ○国史补上。 《乐府诗集》八十六。 北梦琐言七。 猗觉悟寮杂记上。 《诗纪》四十三。 "【同前】

淫预大如马。

瞿唐不可下。

淫预大如象。

瞿唐不可上。

"○古诗类苑十五。 《诗纪》四十三。 ○逯案。 古谣谚引峡程记滟预堆语有云。 滟预大如象。 瞿塘不敢上。 滟预大如马。 瞿塘不可下。 与此稍同。 而次序颠倒。 又古谣谚据艺林伐山及广博物志补滟预大如鳖。 瞿塘行舟绝二句。 滟预大如龟。 瞿塘不可窥二句。 据《乐府诗集》补滟预大如服。 瞿塘不可触二句。 逯案。 艺林伐山、广博物志所引时代或较后。 未必晋时歌谣。 至乐府所载原作梁简文帝淫预歌。 其下尚有金沙浮转多。 桂浦忌经过二句。 古谣谚删取首二句。 非是。 梁简文帝作。 《诗纪》亦列为晋歌。 并引升庵诗话为说。 亦非是。 "

【巴东三峡歌二首】

〖郦道元《水经注》曰:巴东三峡。

谓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也。

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严迭嶂。

隐蔽天日。

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宜都山川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至峡口。

一百许里。

山水纡曲。

林木高茂。

猿鸣至清。

山谷传响。

冷冷不绝。

行者闻之。

莫不怀土。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江水注。 《文选》十二江赋注、《御览》五十三并引盛弘之盛弘之《荆州记》。 乐府诗八十六。 《诗纪》四十三。 "

巴东三峡猿鸣悲。

猿鸣三声泪沾衣。

"○《类聚》九十五。 《御览》五百七十二、九百十并引宜都山川记。 《乐府诗集》八十六。 《诗纪》四十三。 ○逯案。 宜都山川记。 晋袁山崧所著。 "

【同前】〖见《水经注》〗滩头白勃坚相持。

倏忽沦没别无期。

"○《水经注》江水注。 《诗纪》四十三。 "

【武陵人歌】

〖黄闵武陵记曰:有绿萝山。

侧严垂水。

悬萝百里许。

得明月池。

碧潭镜澈。

百尺见底。

素严若雪。

松如插翠。

流风叩阿。

有丝桐之韵。

土人为之歌曰:〗

仰兹山兮迢迢。

层石构兮嵯"《御览》作峨。 "峨。

朝日丽兮阳严。

落景梁"《诗纪》云。 一作阳。 "兮阴阿。

鄣壑兮生音。

吟籁兮相和。

敷芳兮绿林。

恬淡兮润波。

乐兹潭兮安流。

缓尔"《书钞》作子。 "棹兮咏歌。

"○《御览》五百七十二引黄开五陵记。 广博物志五引《水经注》。 桃花源志七引黄闵武陵记。 《诗纪》四十三。 又《书钞》百六引黄闵五陵记引迢、峨、流、歌四韵。 ○逯案。 隋志地理类有神壤记。 黄闵撰。 武陵记作者。 当即此人。 《书钞》桃花源志所载是也。 今从之。 《御览》作黄开。 《诗纪》作黄阁。 皆误。 "

【闾里为消肠酒歌】

〖拾遗记曰:张华为九酝酒。

若大醉。

不可叫笑摇荡。

令人肝肠消烂。

俗人谓为消肠酒。

或云醇酒可为长宵之乐。

两说同则事异也。

闾里歌曰云云。

言耽此美酒。

以悦一时。

何用保守灵而取长久。

宁得醇酒消肠。

不与日月齐光。

"○拾遗记九。 "

【谣辞】

【咸康二年童谣】

〖《晋书》曰:咸康二年十二月。

河北谣言。

后如其言。

麦入土。

杀石虎。

"《晋书》作武。 《诗纪》同。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诗纪》四十四。 "

【成帝末童谣】〖《晋书》曰:成帝之末喜谣。

少日而宫车宴驾。

磕磕"苦盖反。 "何隆隆。

驾车入梓宫。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诗纪》四十四。 "【荆楚谣】〖莲社高贤传曰:寻阳陶侃刺广州。

渔人见海中有神光。

网之。

得金像文殊。

志云。

阿育王所造。

侃以关武昌寒溪寺。

主僧珍常住夏口。

夜梦寺焚。

而此像室独有神护。

驰还。

寺果焚。

像室果存。

及侃移督江州。

迎像将还。

至舟而溺。

荆楚为之谣曰:〗

陶惟剑雄。

"高贤传作椎。 "像以神标。

"法苑珠林作В。 "云翔泥宿。

邈何遥遥。

可以诚致。

难以力招。

"○莲社高贤传。 法苑珠林十三。 《庐山记》。 "

【吴中童谣】

〖宋《书》曰:晋庾义在吴郡时。

吴中童谣。

无几而庾义、王洽相继亡。

按晋史。

穆帝时。

庾羲为吴兴内史。

王洽为为吴郡内史。

征拜领军后。

皆卒於官。

义疑即羲也。

宁食下湖荇。

不食湖上甘莼。

庾吴没命丧。

复杀王领军。

"○《宋书》五行志。 《乐府诗集》八十九。 《诗纪》四十四。 "

【哀帝隆和初童谣】

〖《晋书》曰:哀帝隆和初童谣曰云云。

朝廷闻而恶之。

改年曰兴宁。

民复歌曰:虽复改兴宁。

亦复无聊生。

哀帝寻崩。

升平五年。

而穆帝崩。

不满斗。

不至十年也。

升平不满斗。

隆和那得久。

桓公入石头。

陛下徒跣走。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乐府诗集》八十八。 《诗纪》四十四。 "

【太和末童谣】

〖《晋书》曰:太和末童谣云云。

及海西公被废。

百姓耕其门。

以种小麦。

犁牛耕御路。

白门种小麦。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乐府诗集》八十八。 《诗纪》四十四。 "

【京口民间谣二首】

〖《晋书》曰:王恭在京口。

民间忽有此谣。

按黄字上恭字头也。

小字恭字下也。

寻如谣言。

黄头小人"《晋书》作儿。 "欲作贼。

阿公在城下指缚得。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诗纪》四十四。 "黄头小人欲作乱。

赖得金刀作蕃。

"○同上"

【京口谣】

〖《晋书》曰:王恭镇京口。

诛王国宝。

百姓为此谣。

按昔年食白饭。

言得志也。

今年食麦麸。

麦麸尘秽。

其精已去。

明将败也。

天公将加谴谪而诛之也。

捻咙喉。

气不通。

死之祥也。

败复败。

丁宁之辞也。

恭寻死。

京都人行咳疾。

而喉并喝焉。

〗昔年食白饭。

今年食麦麸。

天公诛谪汝。

教汝捻咙喉。

咙喉喝复喝。

京口败复败。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诗纪》四十四。 "

【同前】

〖刘谦之晋纪曰:王恭诛。

童谣曰:〗昔年食麦屑。

今年食鹿豆。

鹿豆不可食。

使我枯咙喉"○《御览》八百五十三。 ○逯案。 此当为前谣之一部分。 "

【孝武帝太元末京口谣】〖《晋书》曰:孝武帝太元末。

京口谣。

寻王恭起兵诛王国宝。

旋为刘牢之所败。

故言拉飒栖也。

黄雌鸡。

莫作雄父啼。

一旦去毛衣。

衣被拉飒栖。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乐府诗集》八十八。 《诗纪》四十四。 "

【荆州童谣】

〖《晋书》曰:殷仲堪在荆州时。

童谣。

未几而仲堪败。

桓率遂有荆州。

〗芒笼目。

绳缚腹。

殷当败。

桓当复。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乐府诗集》八十九。 《诗纪》四十四。 "

【洪水谣】〖亦见崔鸿前秦录。

《晋书》曰:苻洪。

字广世。

略阳临渭氐人也。

先是陇右大雨。

百姓苦之。

谣云云。

故因名洪。

自称大单于三秦王。

死伪谥惠武帝。

〗雨若不止。

洪水必起。

"○《晋书》苻洪载记。 魏书苻健传。 《御览》百二十一、四百六十五并引前秦录。 《诗纪》四十四。 "

【陇上童谣】〖前秦录曰:苻健皇始二年十二月。

丞相雄攻王擢於陇上。

败之。

擢单马奔凉州。

雄还屯陇东。

初有童谣曰云云。

至于而擢败。

十斗二升沙。

谁为"《书钞》为上有谓字。 "王擢"《书钞》擢下有属字。 "家。

"○《十六国春秋》三十四。 《书钞》百五十九引三十国春秋。 "

【苻生时长安谣二首】

〖《晋书》曰:苻生。

洪之孙。

嗣父健位。

僭称帝。

初。

生梦大鱼食蒲。

又长安谣云云。

东海。

苻坚封地。

时为龙骧将军。

第在洛门之东。

生不知是坚。

以谣言之故。

诛其侍中鱼遵及其子孙。

时又谣云云。

於是悉坏空城以禳也。

东海大鱼化为龙。

男便"《御览》或无便字。 "为王女为公。

问在何所洛门"《御览》或作城。 "东。

"○《晋书》苻生载记。 魏书苻健传附苻生传。 《御览》百二十一、四百六十五并经前秦录。 《御览》九百二十九。 《诗纪》四十四。 "

百里望空城。

郁郁何青青。

瞎儿不知法。

仰不见天星。

"生缺一目。 ○《晋书》苻生载纪。 魏书苻健传附苻生传。 《诗纪》四十四。 "

【苻坚时长安谣】

〖《晋书》曰:苻坚时长安有此谣。

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

非竹实不食。

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

冲小字凤凰。

至是。

终为坚贼。

入止阿房城焉。

凤凰凤凰"《类聚》不重凤凰二字。 "止阿房。

"○《晋书》苻坚载记。 魏书慕容传。 《类聚》八十八引三秦记。 《御览》九百五十六。 《乐府诗集》八十九。 《诗纪》四十四。 "

【苻坚初童谣】

〖《晋书》曰:苻坚初有此童谣。

及坚败於淝水。

为姚苌所杀。

在伪位凡三十年。

阿坚连牵。

三十年。

后若"载记作若后。 "欲败时。

"载记无时字。 "当在江湖边"载记作淮间。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乐府诗集》八十九。 《诗纪》四十四。 "

【苻坚时童谣】

〖《晋书》载记曰:苻坚强盛之时。

国有童谣云云。

坚闻而恶之。

每征伐。

戒军候云。

地有名新城者。

避之。

后因寿阳之败。

其国大乱。

竟死於新城佛寺。

河水清复"《诗纪》云。 一作且。 "清。

苻诏"《晋书》及《宋书》五行志作坚。 "死新城。

"○《晋书》苻坚载记。 《晋书》二十八。 《宋书》三十一。 《乐府诗集》八十九。 《诗纪》四十四。 "

【同前】

〖《晋书》曰:有谣云云。

鱼。

羊鲜也。

田。

斗卑也。

坚自号秦。

言灭之者鲜卑矣。

其群臣谏坚。

令尽诛鲜卑。

坚不从。

及淮南初学者慕容冲所攻。

又为姚苌所杀。

身死国灭。

鱼羊田斗当灭秦。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诗纪》四十四。 "

【苻坚时长安谣】〖《晋书》曰:秦之未乱也。

长安谣云云。

秦人呼鲜卑为白虏。

慕容垂之起於关东。

岁在癸未。

长鞘马鞭击左股。

太岁南行当复"《初学记》作避。 《御览》同。 《诗纪》云。 一作避。 "虏。

"○《晋书》苻坚载记。 魏书慕容永传。 《初学记》二十二、《御览》三百五十九并引前秦录。 《诗纪》四十四。 "

【凉州为张氏谣】〖魏《书》曰:昭成末。

苻坚遣将苟苌伐凉州。

破之。

天锡降於苌。

初骏时。

谣曰云云。

是时姑臧及诸郡国童儿皆歌之。

谓刘曜、石虎并伐凉州不克。

至坚而降之也。

刘新妇簸米。

石新妇吹羝。

荡涤簸张儿。

张儿食之口正披。

"○魏书私署凉州牧张天锡传。 "

【长安民谣】〖《晋书》曰:时长安大饥。

坚与冲战。

各有胜负。

城中有《书》曰古符传贾录。

载帝出五将久长得。

先是。

又谣曰云云。

坚大信之。

告其太子宏曰:脱如此言。

天或导予。

今留汝兼总戎政。

朕当出陇收兵运粮以给汝。

於是率骑数百出如五将。

坚至五将山。

姚苌遣将军吴忠围之。

执坚以归新平。

苌乃缢坚新平佛寺中。

〗坚入五将山"环琮记作久。 《御览》无山字。 "长得。

"○《晋书》苻坚载记。 魏书苻坚传。 《御览》四十四、太平环宇记三十并引《十六国春秋》。 "

【苻坚国中谣】

〖《晋书》曰:初。

桓豁闻苻坚国中谣云云。

有子二十人皆以石为名。

《御览》引《晋书》曰:谢玄破坚於淮淝。

先是有童谣云云。

谁谓尔坚。

石打碎。

"《御览》作破。 ○《晋书》桓豁传。 《御览》三百六十二引《晋书》。 "

【朔马谣】

〖《晋书》曰:孝武太元十四年。

苻坚故将吕光僭即三河王位。

光徙西海郡人於诸郡。

至是谣云云。

顷之。

遂相扇动。

复徙之於西河。

〗朔马心何悲。

念旧中心劳。

燕雀何徘徊。

意欲还故巢。

"○《晋书》吕光载记。 《诗纪》四十四。 "

【燕童谣】

〖《晋书》曰:慕容熙为政暴虐。

其将冯跋、张兴。

皆坐事奔亡。

结盟推慕容云为主。

因熙出城。

闭门距守。

熙夜至龙城。

攻北门不克。

为云所执。

弑之。

时义熙二年也。

初童谣云云。

藁字上有草。

下有禾。

两头然。

则禾草俱尽而成高字。

云父名披。

小字秃头。

三子。

而云季也。

熙竟为云所灭。

一束藁。

两头然。

秃头小儿来灭燕。

"○《晋书》慕容熙载记。 《诗纪》四十四。 "

【大风谣】

〖《晋书》曰:慕容宝嗣位。

以慕容德为都督冀、兖六州诸军事。

镇邺。

会魏师入中山。

宝山奔於蓟。

时有谣云云。

於是德之群臣劝德僭号称元。

〗大风蓬勃扬尘埃。

八井三刀卒起来。

四海鼎沸中山颓。

惟有德人据三台。

"○《晋书》慕容德载记。 《诗纪》四十四。 "

【安帝元兴初童谣】

〖宋《书》曰:晋桓玄既篡。

有此童谣。

及玄败。

走至江陵。

五月中。

诛如其期焉。

按帝纪。

桓玄篡位在安帝元兴二年十二月也。

草生及马腹。

乌"《诗纪》作鸟。 "啄桓玄目。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乐府诗集》八十九。 《诗纪》四十四。 "【同前】

〖又曰:桓玄时民谣语云云。

征钟至秽之服。

桓四体之下称。

玄目下居上。

犹征钟之厕歌谣。

下体之咏民口也。

而云落地。

坠地之祥。

迸走之言。

其验明矣。

征钟落地桓迸走。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诗纪》四十四。 "

【安帝元兴中童谣】〖宋《书》曰:晋安帝地兴中。

桓玄既得志。

而有童谣。

及玄败走。

诸桓悉诛焉。

郎君。

司马元显也。

长干巷。

巷长干。

今年杀郎君。

明"桓玄传作后。 "年斩诸桓。

"○《宋书》五行志。 《晋书》桓玄传。 《乐府诗集》八十九。 《诗纪》四十四。 "【安帝义熙初童谣】

〖《晋书》曰:安帝义熙初。

童谣曰云云。

时官养卢龙。

宠以金紫。

奉以名州。

养之已极。

而龙不能怀我好音。

举兵内伐。

遂成仇敌也。

及败。

斩伐其党。

如草木之成积焉。

按列传。

卢循。

小字元龙。

元兴二年。

寇广州。

逐刺史吴隐。

自摄州事。

号平南将军。

安帝乃假循征虏将军。

广州刺史。

义熙中。

刘裕破循於豫章。

循走交州。

为刺史杜慧度所杀。

官家养芦化成"《御览》作作。 "荻。

芦生不止自成积。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御览》一千引晋中兴书征祥说。 《乐府诗集》八十九。 《诗纪》四十四。 "【安帝义熙初谣二首】〖《晋书》曰:卢龙据有广州。

民间有谣云云。

后拥上流数州之地。

内逼京辇。

应天半之言。

时复有谣云云。

龙后果败。

不得入石头。

芦生漫漫竟天半。

"○《晋书》五行志。 《宋书》五行志。 《乐府诗集》八十九。 《诗纪》四十四。 "

芦"《晋书》、乐府作卢。 "橙橙。

逐水流。

东风忽如起。

那得入石头。

"○同上"

【晋世京师谣】

〖《异苑》曰:卢龙将寇乱。

京师谣言曰云云。

未几而败。

十丈瓦屋八九间。

"下三字原本无。 据古今风谣补。 "芦作柱。

薤作栏。

"○《异苑》四。 《类聚》八十二。 "

【义熙中童谣】

〖《异苑》曰:义熙中童谣云云。

及十一年晋大军至洛。

修复园林。

时封琅琊王也。

〗长有扫帚枢作杷。

扫除洛中迎琅琊。

"○开元占经百十三。 "

【时人为庞世谣】

〖赵《书》曰:燕人庞世为光禄勋。

案奏豪强。

苛克人物。

咸惧疾之。

及卒。

门无吊客。

时人为之谣曰:〗

庞家之巷。

车马辚辚。

"《御览》作鳞鳞。 "泥丸之日无吊宾。

吊宾不来"南燕录作至。 "何所因。

由性苛克寡所亲。

"○《御览》四百六十五。 《十六国春秋》六十五南燕录。 "【三峡谣】

〖《水经注》曰:峡中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迭起。

最外高崖间。

有色。

如人负刀牵牛。

人黑牛黄。

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

莫得究焉。

此严既高。

加江湍纡回。

虽途迳信宿。

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云云。

言水路行深。

回望如一矣。

朝发"《诗纪》作见。 "黄牛。

暮宿"《诗纪》作见。 "黄牛。

三朝"《类聚》作日。 《御览》或同。 "三暮。

"《御览》或作夜。 "黄牛如故。

"○《水经注》三十四江水篇。 《类聚》七、《御览》五十三、六十九、太平环宇记百四十七并引盛弘之《荆州记》。 诗记四十四。 "

【葛洪引谚】〖《抱朴子》曰:凡为道。

合药及避乱隐居者。

入山不知法者。

多遇祸害。

故谚有之曰:〗

太华之下。

白骨狼藉。

"○《抱朴子》登涉篇。 "

【葛洪引谚】

〖《抱朴子》曰:书字人知之。

犹尚写之多误。

故谚曰云云。

此之谓也。

书三写。

鱼成鲁帝"遐览篇作虚。 "成虎。

"○《抱朴子》遐览篇。 意林四。 "

【干宝引语】

〖《搜神记》曰:南阳宗定伯。

夜行逢鬼。

定伯诳之。

化为一羊。

便卖之。

恐其变化。

唾之。

得钱千五百乃去。

时人语曰:〗宗"《搜神记》无宗字。 "定伯卖鬼。

得钱千五百。

"《搜神记》无百字。 ○《搜神记》十六。 《类聚》九十四。 "

【时人为习主簿语】

〖《晋书》曰:习凿齿。

字彦威。

为桓温荆州主簿。

亲遇隆密。

时语曰:〗

徒三十年看儒书。

不如一诣习主簿。

"○《御览》二百六十五。 ○逯案。 二句晋作桓温语。 "

【桓温府为郗超王语】

〖《晋书》曰:桓温与超言。

常谓不能测。

倾意礼待。

超亦深自结纳。

时王为温主簿。

亦为温所重。

府中语曰云云。

超髯短故也。

髯参军。

短主簿。

能令公喜。

"《书钞》作。 "能令公怒。

"○《晋书》郗超传。 《世说》新语赏誉篇注引续阳秋。 《书钞》六十五引晋阳秋。 《类聚》十九、《御览》二百四十九、四百六十五并引《世说》。 《白帖》二十一。 "

【时人为谢安郗超王坦之语】〖续晋阳秋曰:超少有才气。

越世负俗。

不循常检。

为一代盛誉。

时人语曰:〗

大才。

谢安家。

江东独步。

王文度。

盛德日新。

郗嘉宾。

"○《世说》新语赏誉篇注。 《诗纪》四十四作郗王谣。 "

【时人为郗超王坦之语】〖《晋书》曰:王坦之。

字文度。

弱冠与郗超俱有重名。

时人为之语云云。

嘉宾。

超小字也。

盛德绝伦。

郗嘉宾。

江东独步。

王文度。

"○《晋书》王坦之传。 《御览》四百九十五。 《诗纪》四十四作郗王谣。 "【同前】

〖《世说》曰:谚曰:〗

扬州独步。

王文度。

后来出人。

郗嘉宾。

"《御览》作景兴。 ○《世说》新语赏誉篇。 《御览》二百四十九引晋中兴书。 "

【时人为王е语】

张怀书断曰:王е。

字世将。

琅邪临沂人。

逸少之叔父。

工於草隶飞白。

祖述张卫遗法。

自过江。

右军之前。

世将书与荀勖画为明帝师。

其飞白志气极古。

垂雕鹗之翅羽。

类旌旗之卷舒。

时人云云云。

永昌元年卒。

年四十七。

王е飞白。

右军之亚。

"○法书要录八。 "

【时人为王珉王语】

〖《晋书》曰:王。

字元琳。

法护。

小字也。

弟珉。

字季琰。

少有才艺。

善行书。

名出右。

时人为之语曰云云。

僧弥。

珉小字也。

法护非不佳。

僧"御临或作阿。 "弥"《世说》注作珍。 《诗纪》同。 "难为兄。

"○《晋书》王珉传。 《世说》新语规箴篇注引续晋阳秋。 《御览》四百九十五、五百十六引续晋阳秋。 《诗纪》四十四。 "

【时人为李始语】

〖《十六国春秋》蜀李雄录曰:异母兄始。

字敬伯。

为太保。

善抚士众。

众多归之。

时人为之语曰:〗欲养老。

属太保。

"○《御览》二百六。 《十六国春秋》七十九。 "

【长安为苻坚语】〖《晋书》曰:坚每令百姓有怨者举烟于城北。

观而录之。

长安为之语曰:〗

欲得必存。

当举烟。

"○《晋书》苻坚载记。 魏书慕容永传。 "【时人世间梁氏兄弟语】

〖崔鸿前秦录曰:梁谠。

字伯言。

博学有隽才。

与弟熙。

俱以文藻清丽见重一时。

人为之语曰:〗

关东堂堂。

二申两房。

未若二梁。

环文绮章。

"○《御览》四百九十五。 《十六国春秋》四十二前秦录。 《诗纪》四十四。 "【祈嘉夜闻人呼语】〖《晋书》曰:嘉。

字孔宾。

酒泉人也。

少清贫。

好学。

年二十余。

夜闻窗中有声呼曰云云。

旦而逃去。

西至敦煌。

遂西游海渚。

祈孔宾。

祈孔宾。

"上二句《白帖》只作祈嘉。 《御览》不迭句。 "隐去来。

隐去来。

"《白帖》不迭句。 《御览》同。 "修饰"《白帖》作节。 "人间。

"《晋书》作世。 "甚苦不可谐。

所得未"《白帖》作如。 "毛铢。

所丧如山崖。

"○《晋书》祈嘉传。 《白帖》十。 《御览》五百三。 ○逯案。 祈孔宾句。 《白帖》作祈嘉。 较胜。 "

【南燕人为公孙氏语】

〖《晋书》曰:慕容超时。

公孙五楼为侍中、尚书。

专总朝政。

王公内外。

无不惮之。

尚书都令史王俨。

谄事五楼。

迁尚书郎。

出为济南太守。

入为尚书左丞。

时人为之语曰:〗

欲得侯。

事五楼。

"○《晋书》慕容超载记。 《诗纪》四十四。 "

【西州为鞠氏游氏语】

〖《晋书》曰:鞠允。

金城人也。

与游氏世豪族。

西州为之语曰:〗鞠与游。

牛羊不数头。

南开朱门。

北望青楼。

"○《晋书》鞠允传。 《诗纪》四十三作鞠游歌。 "【西州谚】

〖《晋书》曰:尹氏。

李玄盛后。

玄盛之创业也。

谋谟经略。

多所毗赞。

故西州谚曰:〗

李尹主敦煌。

"○《晋书》凉武昭王李率盛后尹氏传。 "

【释道安引谚】〖二教论曰:谚曰:〗

紫实昧朱。

狂斯滥哲。

"○广弘明集八。 "

【时人为释道安语】

〖高僧传曰:释道安遇佛图澄。

澄讲安覆。

疑难锋起。

安挫锐解纷。

行有余力。

时人语云。

漆道人。

惊四邻。

"○高僧传五释道安传。 "

【东山谚】

〖高僧传曰:于法开有弟子法威。

清悟有枢辨。

开尝使威出都。

经过山阴。

支遁正讲小品。

往复多番。

遁遂屈。

故东山谚云。

深量深思。

林谈识记。

"○高僧传四于法开传。 "

【时人为卑罗语】

〖高僧传曰:卑摩罗义。

宾人。

以伪秦弘始八年达自关中。

及罗什弃世。

南适江陵。

於新寺夏坐。

开讲十诵。

道阳慧观。

深括宗旨。

记其所制内禁轻重。

撰为二卷。

送闻京师。

僧尼披习。

竞相传写。

时闻者谚曰云云。

今犹行主世。

为后生法矣。

卑罗鄙语。

慧观才录。

都人缮写。

纸贵如玉。

"○高僧传二卑摩罗义传。 "

【王子年引世语】

〖拾遗记曰:帝尧在位。

圣德光洽。

羽山之北。

有善鸣之禽。

人面鸟喙。

八翼一足。

毛色如雉。

行不践地。

名曰青翟。

其声似钟磬笙竽也。

世语曰:〗

青ず鸣。

时太平。

"○拾遗记一。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