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陆机〈机。
字士衡。
吴郡人。
武帝末。
与弟云入洛。
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惠帝即位。
迁太子洗马、著作郎。
历吴王晏郎中令。
迁尚书中兵郎。
赵王伦辅政。
引为相国参军。
大安元年。
成都王颖起兵讨长沙王。
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
二年。
为颖所害。
时年四十三。
有晋记四卷、洛阳记一卷、集四十七卷。
〉◎乐府【短歌行"以下四言。 "】
置酒高堂。
悲歌临觞。
人寿"乐府作生。 "几何。
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
华不再阳。
"乐府、《诗纪》作扬。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扬。 "苹以春晖。
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
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
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
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
忧为"群书校补本作与。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与。 "子忘。
我酒既旨。
我肴既臧。
短歌有"乐府作可。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可。 "咏。
长夜无荒。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三十。 本集六。 文章正宗二十九。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二引觞、霜、阳、芳、长、房六韵。 "【秋胡行】
道虽一致。
涂有万端。
吉凶纷蔼。
休咎之源。
人鲜知命。
命未易观。
生亦何惜。
功名所勤。
"本集作叹。 《诗纪》同。 ○《类聚》四十一。 《乐府诗集》三十六。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
【陇西行】我静如镜。
民动如烟。
事以形兆。
应以象悬。
岂曰无才。
世鲜兴贤。
"○《类聚》四十一。 《乐府诗集》三十七。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
【日出东南隅行】〖《文选》云。
或作罗敷艳歌。
玉台作艳歌行。
〗
扶"玉台作。 "桑升朝晖。
照"《书钞》作。 "此高台端。
高台多妖丽。
睿"玉台作洞。 "房出"《书钞》倒作出房。 "清颜。
淑"《类聚》误作涉。 "貌耀皎日。
惠"《类聚》作蕙。 "心清且闲。
"乐府作间。 "美目扬"《御览》作杨。 "玉泽。
蛾"群书校补本作娥。 "眉象翠翰。
鲜肤一何润。
秀"玉台作彩。 "色若可餐。
窈窕多容仪。
婉媚巧"乐府作乃。 "笑言。
暮春春服成。
粲"《类聚》作霞。 "粲绮与纨。
金雀垂藻翘。
琼佩结瑶。
方驾扬清尘。
濯足洛水澜。
蔼蔼风云会。
佳人一何繁。
南崖充罗幕。
北渚盈轩。
清川含藻景。
"玉台作影。 "高岸"《文选》作崖。 韵补同。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岸。 乐府云。 一作崖。 "被华丹。
馥馥芳袖挥。
冷冷"群书校补作冷冷。 "纤指弹。
悲歌吐"编珠作丽。 "清响。
"玉台作音。 "雅舞"《类聚》作韵。 乐府同。 "播幽兰。
丹唇含九秋。
妍迹陵七盘。
赴曲迅惊鸿。
蹈节如集鸾。
绮态随颜变。
沈"当原作渊字。 唐人避讳改字。 陆云与陆典书书云。 渊姿之弘毅。 渊姿。 当时习语。 "姿无定"《文选》作乏。 韵补同。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定。 "源。
俯仰纷阿那。
顾步咸可欢。
遗芳结飞飙。
浮景映清湍。
冶容不足咏。
春游良可叹。
"○《文选》二十八。 玉台新咏三。 本集六。 《乐府诗集》二十八。 《诗纪》二十四。 又《书钞》百六引端、颜二韵。 《类聚》四十一引端、闲、翰、纨、、澜、兰、鸾、欢九韵。 杜公瞻编珠二作乐府诗。 引兰一韵。 《御览》三百八十一引翰一韵。 吴或韵补二引轩、丹二韵及鸾、源二韵。 "
【挽歌诗三首】卜择考休贞。
嘉命咸在兹。
夙驾警"本集作惊。 "徒御。
结"《文选》集注作捻。 "辔顿重基。
龙荒"六臣本《文选》作┅。 《诗纪》同。 "被广柳。
前驱矫轻旗。
殡宫何嘈嘈。
哀响沸中闱。
中闱"乐府作闱中。 "且勿让。
"《初学记》、《御览》、乐府作谊。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喧。 "听我薤露诗。
死生"《初学记》作生死。 《御览》同。 "各异伦。
"《初学记》作必异论。 "祖载当有时。
舍爵两楹位。
启殡进灵需。
"《初学记》作而。 海录碎事同。 "饮饯"《初学记》作饯饮。 《御览》作饯饭。 "觞莫举。
"《初学记》作帐莫反。 "出宿归无期。
帷衽旷遗"本集作道。 "影。
栋宇与子辞。
周亲咸奔凑。
友朋自远来。
翼翼飞轻轩。
策素骐。
按辔遵长薄。
送子长夜台。
呼子子不闻。
泣子子不知。
叹息重榇侧。
念我畴昔时。
三秋犹足"本集误作是。 "收。
万世安可思。
殉"李善本《文选》注云。 或作殒。 合璧事类作殆。 "没"韵补作徇殁。 "身易亡。
"合璧事类作忘。 "救"六臣本《文选》作杀。 《诗纪》同。 "子非所能。
含言言哽咽。
挥涕涕"《文选》集注作泪。 乐府云。 一作泪。 "流离。
"○《文选》二十八。 《文选》集注五十六。 本集七。 《乐府诗集》二十七。 《诗纪》二十四。 又《初学记》十引诗、时、而、期四韵。 《御览》五百五十二引诗、时、需、期四韵。 吴或韵补一引能、离二韵。 合璧合类六十八所引缺末一韵。 海录碎事二十一引而一韵。 "流离亲友思。
惆怅神不泰。
素骖伫需轩。
玄"《书钞》作白。 "驷骛"《书钞》作挈。 "飞盖。
哀鸣兴殡宫。
回"《书钞》误作徘。 "迟悲野外。
魂舆寂无响。
但见冠与带。
备物象平生。
长旌谁为旆。
悲风徽"《书钞》作激。 是。 《文选》集注、乐府作鼓。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鼓。 "行轨。
倾云"《书钞》作仰灵。 "结流霭。
"《文选》集注作蔼。 《书钞》、乐府同。 "振策指灵丘。
驾言从此逝。
"○《文选》二十八。 《文选》集注五十六。 本集七。 《乐府诗集》二十七。 《诗纪》二十四。 又《书钞》九十二作王侯挽歌辞。 引盖、外、带、旆、蔼五韵。 "
重阜何崔嵬。
玄庐窜其间。
磅礴"《文选》作旁薄。 《文选》集注、本集同。 "立四极。
穹隆放"乐府作效。 注云。 一作放。 《初学记》、《御览》作穹崇效。 "苍"《文选》集注作仓。 "天。
侧"乐府作测。 注云。 一作侧。 "听阴沟涌。
卧观天进悬。
"《初学记》作县。 "圹"《文选》作广。 注云。 五臣作圹。 《文选》集注作广。 本集、韵补同。 《诗纪》云。 五臣作广。 "宵"李善本《文选》作霄。 韵补同。 "何寥"《初学记》作辽。 "廓。
大暮安可晨。
人往有返岁。
我行无归年。
昔居四民"《初学记》作人。 《御览》、万花谷同。 "宅。
今托"《初学记》、《御览》作为"万鬼邻。
昔为七尺躯。
"《初学记》、《御览》作体。 今成灰与尘,金玉素(《初学记》作昔。 《御览》、朱府同。 "所佩。
鸿"《初学记》、《御览》作为。 "万鬼邻。
昔为七尺躯。
"《初学记》、《御览》作体。 "今成灰与尘。
金玉素"《初学记》作昔。 《御览》、乐府同。 "所佩。
鸿"《初学记》作为。 "毛今不振。
丰肌响蝼蚁。
妍姿"六臣本《文选》作骸。 注云。 善作姿。 乐府作骸。 《初学记》作形骸。 《御览》作形体。 "永夷泯。
寿堂延魑"《文选》集注作螭。 韵补同。 "魅。
"《初学记》误作岁我。 "虚"《初学记》误作行。 "无自相宾。
蝼蚁尔何怨。
"《初学记》作怒。 "魑魅我何亲。
拊"《御览》作抚。 "心痛荼"《初学记》误作紊。 "毒。
永叹莫为陈。
"○《文选》二十八。 《文选》集注五十六。 《初学记》十四。 《御览》五百五十二。 《乐府诗集》二十七。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又《初学记》十四、万花谷后二十二并引邻一韵。 吴或韵补二引年、宾二韵及悬、晨二韵。 "
【庶人挽歌辞】死生各异方。
照非神色袭。
贵贱礼有差。
外相盛已集。
魂衣何盈盈。
何习习。
父母拊棺号。
兄弟扶筵粒。
灵需动刍。
"本集作葛。 "龙首矫崔嵬。
挽歌挟毂唱。
嘈嘈一何悲。
浮云中容与。
飘风不能回。
渊鱼仰失梁。
征鸟俯坠飞。
念彼平生时。
延宾陟此帏。
宾阶有邻迹。
我降无登"当作灯。 "辉。
"○《书钞》九十二引袭、集、习、帏、辉五韵。 《御览》五百五十二、本集札记引习、泣、嵬、悲、回、飞六韵。 "
【又】
陶犬不知吠。
瓦鸡焉能鸣。
安寝重丘下。
仰闻板筑声。
"○《书钞》九十二。 "埏埴为涂车。
束薪作萏灵。
"○《御览》五百五十二作士庶挽歌辞。 "
【王侯挽歌辞】辞孤魂虽有识。
良接难为符。
操心玄芒内。
注血治鬼区。
"○《书钞》九十二。 "
【挽歌辞】
在昔良可悲。
魂往一何。
念我平生时。
人道多拘役。
"○韵补五。 "
五常侵轨仪。
夕气牵徽墨。
随和之良聘。
枝关或鸩毒。
"○同上"【长歌行】逝矣经天日。
悲哉带地川。
寸阴无停晷。
尺波岂徒旋。
"《类聚》、乐府作徒自旋。 乐府又注。 一作岂徒旋。 "年往迅"《诗纪》作信。 注云。 一作迅。 "劲矢。
时来亮"《御览》作谅。 "急弦。
远期鲜克及。
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
体泽坐自捐。
兹物苟难停。
吾寿安得延。
俯仰逝将过。
倏急几何间。
慷慨亦焉诉。
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
竹帛无所宣。
迨及岁未暮。
长歌乘"《文选》作承。 "我闲。
"乐府作间。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三十。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二引川、旋、全三韵。 《御览》十七引弦一韵。 "
【君子行】
天道夷且简。
人道险而难。
"《类聚》作艰。 "休咎相乘蹑。
翻覆若"《类聚》作各。 "波澜。
去疾苦不远。
疑似实生患。
近火固宜热。
履冰岂恶寒。
掇蜂灭天道。
拾尘惑孔颜。
逐臣尚何有。
弃友焉足叹。
福钟恒有兆。
祸集非无端。
天损未易辞。
人益犹可欢。
朗鉴岂远假。
取之在倾冠。
近情苦自信。
君子防未然。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三十二。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艰、澜、患三韵。 "
【从军行】
苦哉远征人。
飘飘"《类聚》作遥。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遥。 "穷四遐。
"《类聚》作西河。 乐府云。 一作穷西河。 "南陟"《类聚》作涉。 "五领巅。
北"群书校补作比。 戍长城阿。 深(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 本集作。 "谷"乐府作谷。 注。 一作深谷。 "邈"本集作深。 乐府同。 又注。 一作邈。 "无底。
崇山郁嵯峨。
奋臂攀乔木。
振迹涉"《类聚》作陟。 "流沙。
隆暑固已惨。
凉风严且苛。
夏条集"群书校补作焦。 乐府同。 又注云。 一作集。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焦。 "鲜澡。
寒冰结冲波。
胡马如云屯。
越旗"《类聚》作。 "亦星罗。
飞锋无绝影。
鸣镝自相和。
朝食"乐府作餐。 本集作餐。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餐。 "不免胄。
夕息常负戈。
苦哉远征人。
抚"李善本《文选》作拊。 《类聚》、乐府、群书校补同。 《御览》作附。 "心悲如何。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三十二。 本集六。 群书校补。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河、阿、罗、戈、何五韵。 《御览》三百二十八引戈、何二韵。 "【苦寒行】
北游幽朔城。
凉野多险"《文选》作。 《御览》、本集同。 "难。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艰、《类聚》、《初学记》、乐府作艰。 "俯入穷"《文选》作穹。 《初学记》、《御览》、乐府并同。 "谷底。
仰陟"《初学记》作涉。 "高山盘。
凝冰结重间。
"《文选》作涧。 《书钞》、《类聚》、《初学记》、《御览》同。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间。 "积雪被长峦。
阴雪兴"《御览》误作与。 "严侧。
悲风鸣树端。
不睹白日景。
但闻寒鸟喧。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让。 乐府作讠。 群书校补同。 "猛虎凭林啸。
玄猿临岸欢。
夕宿乔木下。
惨"乐府云。 一作怆。 "怆"乐府作惨。 "恒"乐府误作怕。 "鲜欢。
"《御览》作鲜叹。 "渴饮坚冰浆。
饥待"《类聚》作食。 《御览》作啖。 乐府云。 一作饥食。 "零露餐。
离思固已久。
"《诗纪》云。 一作矣。 乐府作矣。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矣。 "寤寐莫与言。
剧哉行役人。
"《类聚》作人行役。 "慊慊恒苦寒。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三十三。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书钞》百五十六引峦一韵。 《类聚》四十引艰、峦、端、餐、寒五韵。 《初学记》三引艰、盘、峦三韵。 《御览》三十四引难、盘、峦、端、喧、叹、欢、餐八韵。 "
【豫章行】
汛舟清川渚。
遥望高"《类聚》作南。 乐府云。 一作南。 "山阴。
川"六臣本《文选》作山。 注云。 五臣作川。 "陆殊涂轨。
懿亲将远寻。
三荆欢同株。
四鸟悲异林。
乐会良自古。
悼别岂独今。
寄世将几何。
日昃无停阴。
前路既已。
后涂随年侵。
促促薄暮景。
鲜克禁。
曷为复以兹。
曾是怀苦心。
远节婴物浅。
近情能不深。
行矣保嘉福。
景绝继以音。
"○《文选》二十八。 乐府三十四。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阴、寻、林、今四韵。 《文选》二十七始安郡还诗注引川陆殊涂四字。 盖误漏轨字。 "
【长安有狭邪行】
伊洛有歧路。
歧路交朱轮。
轻盖承华景。
腾步蹑飞尘。
鸣玉岂朴"本集误作不。 "儒。
凭轼皆俊民。
烈心厉劲秋。
丽服鲜芳春。
余本倦游客。
豪彦多旧亲。
倾盖承芳讯。
欲鸣当"《类聚》作赏。 "及晨。
守一不足矜。
歧路良可遵。
规行无旷迹。
矩步岂逮"乐府作建。 "人。
投足绪已尔。
四时不必循。
将遂殊涂轨。
要子"李善本《文选》作子。 "同归津。
"○《文选》二十八。 乐府三十五。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轮、尘、民、春、亲、晨六韵。 "【塘上行】
江蓠生幽渚。
微芳不足宣。
被蒙风雨"《文选》作云。 "会。
移居"玉台作君。 "华池边。
发藻玉台下。
垂影沧浪渊。
"《文选》作泉。 乐府、文章正宗、本集、《诗纪》同。 又乐府云。 一作渊。 "沾润既已渥。
结根奥且坚。
四节逝"玉台作游。 "不处。
繁华"《文选》作华繁。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繁华。 玉台作华繁。 "难久鲜。
淑气与时殒。
"本集作陨。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陨。 "余芳随风捐。
天道有迁易。
人理无常全。
男欢"《类聚》作稚。 "智倾愚。
女爱衰避妍。
不惜微躯"《类聚》作驱。 "退。
但"乐府作怕。 "惧"《诗纪》云。 一作叹。 "苍蝇前。
愿君广末光。
照妾薄暮年。
"○《文选》二十八。 玉台新咏三。 《乐府诗集》三十五。 本集六。 文章正宗二十九。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宣、边、全、妍、前、年六韵。 "
【折扬柳行】
邈矣垂天景。
壮哉奋地雷。
丰隆"乐府作隆隆。 "岂久响。
"广《文选》误作响。 "华光但"乐府作华华恒。 "西聩。
日落似有竟。
时逝恒若催。
仰悲朗月运。
坐观璇盖回。
盛门无再入。
衰房莫苦开。
"乐府作。 "人生固已短。
出处鲜为谐。
"广《文选》作阶。 "慷"本集作慨。 "慨惟昔人。
兴此千载怀。
升龙悲绝处。
葛ぱ变条枚。
寤寐岂虚叹。
曾是感与榷。
"广《文选》作推。 "弭意无足欢。
"乐府作叹。 "愿言有余哀。
"○《乐府诗集》三十七。 本集七。 广《文选》十三。 《诗纪》二十四。 "
【饮马长城窟行】
驱马陟阴山。
山高"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阴。 本集作阴。 乐府云。 一作阴。 "马不前。
往"《御览》作借。 "问阴山候。
劲虏在燕然。
戎车无停轨。
旌旆屡徂迁。
仰凭积雪严。
俯涉坚冰川。
冬来秋未反。
去家邈以绵。
猃狁亮未夷。
征人岂徒旋。
末德争称鸣。
凶器"《类聚》作德。 "无两全。
师克薄赏行。
军没微躯捐。
将遵"《类聚》作军。 "甘陈迹。
收功单于旃。
振旅劳归士。
"乐府作去。 "受爵藁街传。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三十八。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前、然、全、捐、旃五韵。 《御览》八百引前、然二韵。 "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
驾言发故乡。
念君久不归。
濡迹涉江湘。
投袂赴"《类聚》作起。 "门涂。
揽衣不及裳。
"《类聚》作装。 "拊"六臣本《文选》作抚。 "膺携客泣。
掩泪叙温凉。
借问邦族间。
恻怆论存亡。
亲友多零落。
旧齿皆凋丧。
市朝互迁易。
城阙或丘荒。
坟垄日月多。
松柏郁芒芒。
"乐府作茫茫。 "天道信崇替。
人生安得长。
慷慨惟平生。
俯仰独悲伤。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四十。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乡、湘、装、亡、长五韵。 "【棹歌行】
迟迟暮春日。
"乐府古题要解作春欲暮。 "天气柔且嘉。
元吉降"《类聚》作隆。 乐府、本集、《诗纪》同。 "御鉴作陆。
)初巳。
濯秽游黄河。
龙舟浮"玉烛宝典作。 "首。
羽旗藻葩。
乘风宣飞景。
逍遥戏中波。
名讴激清唱。
榜人纵"《诗纪》云。 一作从。 "棹歌。
投纶沈洪川。
飞缴入紫霞。
"○《类聚》四十二。 乐府四十。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又玉烛宝典三引河、葩、波三韵。 乐府古题要解上引一句。 《御览》三十引嘉、河葩、波四韵。 "
【太"乐府作泰。 "山吟】
太山一何高。
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已"岱史作以。 "远。
曾云郁冥冥。
梁甫"岱史作父。 "亦有馆。
蒿里亦有亭。
幽涂"岱史作岑。 "延万鬼。
神房"岱史作方。 "集百灵。
长吟太山侧。
慷慨激楚声。
"○《类聚》四十二。 《乐府诗集》四十一。 岱史。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
【梁甫吟】玉衡既"本集作固。 乐府云。 一作固。 "已骖。
羲和若飞凌。
四运循"乐府作寻。 "环转。
寒暑自相承。
"乐府作征。 "冉冉年时暮。
迢迢天路征。
"当作澄。 "招摇东北指。
大火西南升。
悲风无绝响。
玄云互相仍。
丰冰"乐府作水。 本集同。 "凭川结。
零"乐府作霜。 《诗纪》云。 集作寒。 "露弥天凝。
年命时相逝。
庆云鲜克乘。
履信多愆期。
思顺焉足凭。
慷慨"乐府作忾忾。 注。 一作慷忾。 "临川响。
非此孰为兴。
哀吟梁甫巅。
慷慨"《诗纪》云。 一作叹息。 "独拊膺。
"○《乐府诗集》四十一。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
【东武吟行】
投迹短世间。
高步长生闱。
濯发冒云冠。
浣"《类聚》、乐府、本集并作洗。 《诗纪》云。 一作洗。 "身被羽衣。
饥从韩众餐。
寒就佚女栖。
"○《类聚》四十一。 《乐府诗集》四十一。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
【班婕妤】〖《诗纪》云。
一作婕妤怨。
〗
婕妤去辞宠。
淹留终不见。
寄情在玉阶。
托意惟团扇。
春苔暗阶除。
秋草芜高殿。
黄昏"本集作昏黄。 "履綦绝。
愁来空雨面。
"○《乐府诗集》四十三。 本集七作亻亻予怨。 《诗纪》二十四。 "【驾言出北阙行】
驾言出北阙。
踯躅遵山陵。
长松何郁郁。
丘墓互相承。
念昔徂殁子。
悠悠不可胜。
安寝重冥庐。
天壤莫能兴。
人生何所"乐府作期。 "促。
忽如朝露凝。
辛苦百年间。
戚戚如履冰。
仁智亦何补。
迁化有明征。
求仙鲜克仙。
太虚不"乐府作安。 《诗纪》云。 一作安。 "可凌。
良会罄美服。
对酒宴同声。
"○《乐府诗集》六十一。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陵、承、胜、凝、凌五韵。 又起首多驱车上东门一句。 "【君子有所思行】
命驾登北山。
延伫望城郭。
廛里一何盛。
街巷纷漠漠。
甲第崇高闼。
洞房结阿阁。
曲池何湛湛。
清川带华"《类聚》作花。 "薄。
邃宇列绮窗。
兰室接罗幕。
淑貌色斯升。
哀音承颜作。
人生诚"乐府作盛。 "行迈。
"乐府云。 一作人生诚行过。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过。 "容华随年落。
善哉膏梁士。
营"《类聚》作荣。 "生奥且博。
宴安消灵根。
毒不可恪。
无以肉食"《类聚》作酒食。 "资。
取笑葵"乐府作藜。 注。 一作葵。 "与藿。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六十一。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郭、漠、阁、薄、落、博、藿七韵。 "
【壮哉行】
萋萋春草生。
王孙犹有情。
差池燕始飞。
夭袅桃始荣。
灼灼桃悦色。
飞飞燕弄声。
檐上云结阴。
涧下风吹清。
幽树虽改观。
终始在初生。
松茑欢蔓延。
つ葛欣累萦。
眇然游宦子。
悟言来未并。
鼻感改朔气。
心伤变节荣。
傺岂徒然。
澶漫绝音形。
风来不可托。
鸟去岂为听。
"○本集七作悲哉行。 草堂诗笺三十二秋兴诗注引飞飞燕弄声一句。 ○逯案。 《类聚》、乐府引作谢灵运悲哉行。 今两存之。 俟考。 "
【悲哉行】
游客芳春林。
春芳"《书钞》作芳春。 "伤客心。
和风飞清响。
鲜云垂薄阴。
蕙草饶淑气。
时鸟多好音。
翩翩鸣"本集作。 "鸠羽。
喈喈苍庚"《御览》作。 "吟。
"六臣本《文选》作音。 注。 五臣作吟。 乐府作音。 注。 一作吟。 《诗纪》作音。 "幽兰盈通谷。
长秀"乐府作莠。 "被高岑。
女萝亦有托。
蔓葛亦有寻。
伤哉客游"《文选》作客游。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客游。 《类聚》作游客。 "士。
忧思一何深。
目感随气草。
耳悲咏时禽。
寤寐多远念。
缅然若飞沈。
愿托归风响。
寄言遗所钦。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六十二。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书钞》百五十四作乐府新诗。 引一句。 《类聚》四十一引心、阴、音、深、钦五韵。 《御览》二十作乐府诗。 引心、阴、音、吟四韵。 "
【齐讴行】
营丘负海曲。
沃野爽且平。
洪川控河济。
崇山入高"《文选》李善注。 高或为嵩。 非也。 "冥。
东被姑尢侧。
南界联摄城。
海物错万类。
陆产尚千名。
孟诸吞楚梦。
百二侔秦京。
惟师恢东表。
桓后定周倾。
天道有迭代。
人道无久盈。
鄙哉牛山叹。
未及至人情。
爽鸠苟已徂。
吾子安得停。
行行将复去。
长存非所营。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六十四。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
【吴趋行】
楚妃且勿叹。
齐娥且莫讴。
四坐并清听。
听我歌吴趋。
吴趋自有始。
"《类聚》作纪。 "请从阊"《文选》作昌。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阊。 《类聚》、《御览》作昌。 下同。 "门起。
阊门何峨峨。
"乐府作嵯峨。 "飞阁跨通波。
重栾承游"《类聚》作璇。 "极。
回轩启曲阿。
蔼蔼庆云被。
冷冷鲜"《文选》作祥。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鲜。 本集、《诗纪》作祥。 "风通。
山泽多藏育。
土"本集作士。 "风清且嘉。
泰"《类聚》作大。 "伯导仁风。
仲雍扬其波。
穆穆延陵子。
灼灼光诸"《类聚》作其。 "华。
王迹聩阳九。
帝功兴四遐。
大皇自富春。
矫手"乐府、本集作首。 "顿世罗。
邦彦应运兴。
粲若春林葩。
属城咸有士。
吴邑最为多。
八族未足"本集作多。 "侈。
四姓实名家。
文德熙淳懿。
武功侔山河。
礼让何济济。
流化自滂沱。
淑美难穷纪。
商榷为此歌。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六十四。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作吴越行。 引讴、、超、峨、波、阿、波、华、罗、葩、多十一韵。 《御览》百八十四作乐储诗。 引波一韵。 "
【前缓声歌"《类聚》歌下有行字。 "】
游"《御览》作遨。 "仙聚灵族。
高会"《类聚》作宴。 《御览》作燕。 "层城"玉台作山。 "阿。
长风万里举。
"《类聚》作急。 "庆云郁嵯峨。
宓妃兴洛浦。
王韩起太"玉台作泰。 "华。
北征瑶台女。
南要湘川娥。
肃肃霄"李善本《文选》作宵。 《类聚》、本集、《诗纪》同。 "驾动。
翩翩翠盖罗。
羽旗栖琼"玉台作琐。 "鸾。
玉衡吐鸣和。
太容"《类聚》作大客。 "挥高弦。
洪崖发清歌。
献酬既已周。
"《类聚》作终。 "轻举"玉台作轩。 "乘"玉台作垂。 "紫霞。
扌辔扶"玉台作樽。 "桑枝。
"群书校补本作底。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底。 乐府云。 一作底。 "濯足汤"乐府作。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 《诗纪》云。 一作。 "谷波。
清辉"玉台作晖。 "溢天门。
垂庆惠皇家。
"○《文选》二十八。 玉台新咏三。 《乐府诗集》六十五。 本集六。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二引阿、峨、娥、罗、歌、霞六韵。 《御览》五十六作缓齐歌行。 引阿、娥二韵。 ○逯案。 太容挥高弦句。 《文选》三十五七命注引作大客挥高弦。 与《类聚》同。 唐时本集当有作此者。 "【董桃行"以下六言"】
和风习习薄林。
柔条布叶"《类聚》作繁。 "垂阴。
鸣"本集作。 "鸠拂羽相寻。
仓庚"《类聚》作。 乐府同。 "喈喈弄音。
感时悼逝伤心。
日月相追周旋。
万里倏"乐府作。 "忽几年。
人皆冉冉西迁。
盛时一往不还。
慷慨乖念凄然。
昔为少年无忧。
常郄"乐府作怪。 广《文选》作怪。 "秉烛夜游。
翩翩宵"本集作常。 "征何求。
于今知此有由。
但为老去年遒。
盛固有衰不疑。
长夜冥冥无期。
何不驱驰及时。
聊乐永日自怡。
赍此遗情何之。
人生居世为安。
岂若及时为欢。
世道多故万端。
忧虑纷错交颜。
老行及之长叹。
"○《乐府诗集》三十四作董逃行。 本集七。 广《文选》十三作董逃行。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林、阴、寻、音、心五韵。 "
【上留田行"《类聚》注平征调三字。 "】嗟行人之蔼蔼。
骏马陟原风驰。
轻舟泛川雷迈。
寒往暑来相寻。
零雪霏霏集宇。
悲风徘徊入襟。
岁华冉冉方除。
我思缠绵未纾。
感时悼逝凄如。
"○《类聚》四十一。 《乐府诗集》三十八。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
【燕歌行"七言"】
四时代序逝"乐府云。 一作远。 "不追。
寒我习习落叶飞。
蟋蟀在堂露盈墀。
"玉台、《类聚》作阶。 《诗纪》云。 一作阶。 "念君远"本集作客。 《诗纪》同。 又云。 一作远。 乐府云。 一作客。 "游常"乐府作恒。 "苦"《类聚》作苦恒。 本集同。 "悲。
君何缅然久不归。
贱妾悠悠心无违。
白日既没明灯辉。
夜"玉台作寒。 《诗纪》云。 一作寒。 "禽赴林匹鸟"本集作鸣。 "栖。
双鸠关关宿河湄。
忧来感物涕不。
非君之念思为谁。
别日"乐府云。 一作日别。 "何早会何迟。
"○玉台新咏九。 《乐府诗集》三十二。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二引追、飞、阶、悲、归五韵。 "
【猛虎行"以下杂言。 "】渴不饮盗泉水。
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
志士多苦"《类聚》作苦用。 "心。
整驾肃时命。
杖"《类聚》作振。 "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
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
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
鸣条随内吟。
静言幽谷底。
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
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
曷云开此衿。
"乐府作襟。 文章正宗、群书校补本同。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襟。 "眷我耿介怀。
俯仰愧古今。
"○《文选》二十八。 《乐府诗集》三十一。 文章正宗二下九。 本集七。 计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阴、心、寻、林四韵。 "
【鞠歌行】〖序曰:按汉宫阖有含章鞠室、灵芝鞠室。
后汉马防第宅卜临道。
连阁通池。
鞠城弥於街路。
鞠歌将谓此也。
又东阿王诗。
连骑击壤。
或谓戚鞠乎。
三言七言。
虽奇宝名器。
不遇知己。
终不见重。
愿逢知已。
以托意焉。
〗
朝云升。
应龙攀。
乘风远游腾云端。
鼓钟歇。
岂自欢。
急弦高张思和弹。
时希值。
年夙愆。
循己虽易人知难。
王阳登。
贡公欢。
罕生既没国子叹。
嗟千载。
岂虚言。
邈矣远念情忾然。
"○《乐府诗集》三十三。 本集七。 广《文选》十三。 《诗纪》二十四。 "
【顺东西门行】
出西门。
"《类聚》出上有日字。 本集同。 "望天庭。
阳谷既虚崦嵫盈。
感朝露。
悲人生。
逝"乐府作游。 "者若斯安得停。
桑枢戒。
蟋蟀鸣。
我今不乐岁聿征。
迨未暮。
"《类聚》暮上有年字。 "及时"《类聚》作世。 本集同。 "平。
置酒高堂宴友生。
激郎笛。
弹哀筝。
取乐今日尽欢情。
"○《乐府诗集》三十七。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又《类聚》四十一引庭、盈、停、平、生、情六韵。 "
【日重光行】
日重光。
奈何天回薄。
日重光。
冉冉其游如飞征。
日重光。
今我日华华之盛。
日重光。
倏忽过。
亦安停。
日重光。
盛往衰。
亦必来。
日重光。
譬如四时。
固恒相催。
日重光。
惟命有分可营。
日重光。
但"乐府、《诗纪》云。 一作常。 "惆怅才志。
日重光。
身没"本集作殁。 "之后无遗名。
"○《乐府诗集》四十。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
【月重轮行】
人生一时。
月重轮。
盛年安"乐府作焉。 "可持。
"乐府作恃。 注。 一作持。 "月重轮。
吉凶倚伏。
百年莫我与期。
临川曷悲悼。
兹去不从肩。
月重轮。
功名不勖之。
善哉。
古人扬声。
敷闻九服。
身名流何穆。
既自才难。
既"既字衍文。 "嘉运。
亦易愆。
俯仰行老。
存没将何所"乐府无所字。 "观。
志士慷慨独长叹。
独长叹。
"○《乐府诗集》四十。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百年歌十首】一十时。
颜如华晔有晖。
体如飘风行如飞。
娈彼孺子相追随。
终朝出游薄暮归。
六情逸豫心无违。
清酒将"本集、《诗纪》误作浆。 下同。 "炮奈乐何。
清酒将炙奈乐何。
"○《类聚》四十三。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逯案。 清酒将炙。 谓以酒进炙也。 本集、《诗纪》作清酒浆炙。 均为不辞。 "
二十时。
肤体彩"《类聚》作彩津。 "泽人理成。
美目淑貌灼有荣。
被服冠带丽且清。
光车骏马游都城。
高谈雅步何盈盈。
清酒将炙奈乐何。
清酒将炙奈乐何。
"○同上"三十时。
行成名立有令闻。
力可扛鼎志干云。
食如漏卮气如熏。
辞家观国综典文。
高冠素带焕翩纷。
清酒将炙奈乐何。
清酒将炙奈乐何。
"○同上"
四十时。
体力克壮志方刚。
跨州越郡还帝乡。
出入承蝗拥大。
清酒将炙奈乐何。
清酒将炙奈乐何。
"○同上逯案。 此首当缺一句。 "
五十时。
荷旄仗节镇邦家。
彭钟嘈Γ赵女歌。
罗衣纟卒粲金翠华。
言笑雅舞相经过。
清酒将炙奈乐何。
清酒将炙奈乐何。
"○同上"
六十时。
年亦耆艾业亦隆。
骖驾四牡入紫宫。
轩冕婀"《类聚》作纳。 本集同。 "那翠云中。
子孙昌盛家道丰。
清酒将炙奈乐何。
清酒将炙奈乐何。
"○同上"
七十时。
精爽颇损膂力愆。
清水明镜不欲观。
临乐对酒转无欢。
揽形"《诗纪》云。 集作衣。 "修"《诗纪》作羞。 注。 集作。 "发独长叹。
"○同上"
八十时。
明已损目"《类聚》缺目字。 "聪去耳。
前言往行不复纪。
辞官致禄归桑梓。
安车驷马入旧里。
乐事告张局面事始。
"○同上"
九十时。
日告耽瘁月告衰。
形体虽是志意非。
言多谬误心多悲。
子孙朝拜或问谁。
指景玩日虑安危。
感念平生泪交挥。
"○同上"
百岁时。
盈数已登肌肉单。
四支百节"《类聚》节下衍即字。 "还相患。
目若"《诗纪》作苦。 注。 一作若。 "浊镜口垂"草堂诗笺作流。 "涎。
呼吸频蹙反侧难。
茵褥滋味不复安。
"○《类聚》四十三。 本集七。 《诗纪》二十四。 又草堂诗笺二饮中歌注引一句。 "
【放歌行】
容华夙夜零。
无故自消歇。
"○《文选》二十二行药诗注。 "
【诗】【赠顾令文为宜春令诗"五章○以下四言。 "】
蔼蔼芳林。
有集惟狱。
明哲。
在彼鸿族。
沦心浑无。
游精大朴。
播我徽猷。
□彼振玉。
彼玉之振。
光于厥潜。
大明贞观。
重泉匪深。
我有好爵。
相尔在阴。
翻飞名都。
宰物于南。
礼弊则伪。
朴散在华。
人之秉夷。
"当作懿。 避晋讳作夷。 "则是惠和。
变风兴教。
非德伊何。
我友敬矣。
俾人作歌。
交道虽博。
好亦勤止。
比志同契。
惟予与子。
三川既旷。
江亦永矣。
悠悠我思。
托迈千里。
吉甫之役。
清风既沈。
非子之艳。
诗谁云寻。
我来自东。
贻其好音。
岂有桃李。
恧子琼琛。
将子无矧。
属之翰林。
娈彼静女。
此惟我心。
"○文馆词林百五十六。 "【赠武昌太守夏少明诗"六章"】
穆穆君子。
明德允迪。
拊翼负海。
翻飞上国。
天子命之。
曾是在服。
西逾崤冈。
北临河曲。
尔政既均。
尔化既淳。
旧清孔修。
德以振人。
雍雍鸣鹤。
亦闻于天。
释厥缁衣。
爰集崇贤。
羽仪既奋。
令问不已。
庆云烟カ。
鸿渐载起。
峨峨紫闼。
侯戾侯止。
彤管有炜。
纳言崇祉。
既考尔工。
将胙尔庸。
六君有命。
俾守于东。
允文允武。
威灵以隆。
之子于迈。
介夫在戎。
悠悠武昌。
在江之隈。
吴未丧师。
为蕃为畿。
惟此惠君。
人胥攸希。
弈弈重光。
照尔绣衣。
人道靡常。
高会难期。
之子于远。
曷云归哉。
心乎爱矣。
永言怀之。
瞻彼江介。
惟用作诗。
"○文馆词林百六十五。 "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太子宴朝士於宣猷堂。
遂命机赋诗。
"○《御览》百七十六。 "
三正迭绍。
洪圣启运。
自昔哲王。
先天而顺。
群辟崇替。
降及近古。
黄晖既渝。
素灵承祜。
乃眷斯顾。
祚之宅土。
三后始基。
世武丕承。
协风旁骇。
天晷仰澄。
淳曜六合。
皇庆攸兴。
自彼河汾。
奄齐七政。
时文惟晋。
世笃其圣。
钦翼昊天。
对扬成命。
九区克咸。
讴"《文选》作燕。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讴。 "歌以咏。
皇上纂隆。
经教弘道。
于化既丰。
在工载考。
俯厘庶绩。
仰荒大造。
仪刑"本集作形。 "祖宗。
妥绥天保。
笃生我后。
克明克秀。
体辉重光。
承规景数。
茂德渊冲。
"《类聚》作冲深。 《初学记》作川沈。 "天姿玉裕。
蕞尔小臣。
邈彼荒遐。
弛厥负担。
振缨承华。
匪愿伊始。
惟命之嘉。
"○《文选》二十。 本集七。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三十九作侍皇太子宣猷堂诗。 引秀、数、裕、运、顺、古、祜、丞、澄、政、圣、赫十二韵。 《初学记》十作侍皇太子宣猷堂诗。 引裕一韵。 ○逯案。 此诗原题当作侍皇太子宣猷堂诗。 并有序文。 《文选》盖删其序而改其题。 今补入《御览》所引残序。 又《类聚》引文多明明隆晋。 茂德有赫二句。 将笃生我后六句列在诗首。 与《文选》不同。 《文选》乃节录本集无疑。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八章"】
〖《文选》李善注。
集云。
文罴为太子洗马。
迁斥丘令。
赠以此诗。
逯案。
此为陆集原题。
应从之。
〗
於皇圣世。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代。 "时文惟晋。
受命自天。
奄有黎献。
阊阖既辟。
承华再建。
明明在上。
有集惟彦。
奕奕冯生。
哲问"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门。 "允迪。
天保定子。
"韵补作尔。 "靡德不铄。
迈心玄旷。
矫志崇邈。
遵彼承华。
其容灼灼。
嗟我人斯。
戢翼江潭。
有命集止。
"《类聚》作上。 "翻飞自南。
出自"《类聚》作彼。 "幽谷。
及尔同林。
双情交映。
遗物识心。
人亦有言。
交道实难。
有者弁。
千载一弹。
今我与子。
旷世齐欢。
利断金石。
气惠秋兰。
群黎未绥。
帝用勤止。
我求明德。
肆于百里。
佥曰尔谐。
俾民是纪。
乃眷北徂。
对扬帝祉。
畴昔之游。
好合缠绵。
借曰未给。
"李善本《文选》作洽。 六臣本《文选》同。 本集注云。 五臣作洽谈。 《诗纪》云。 五臣作洽。 "亦既三年。
居陪华幄。
出从朱轮。
方骥齐镳。
比迹同尘。
之子既命。
四牡项领。
遵涂远蹈。
腾轨高骋。
庆云扶质。
清风承景。
嗟我怀人。
其迈惟永。
否泰有"李善本《文选》作苟。 六臣本注云。 善作苟。 《诗纪》同。 本集作苟。 "殊。
穷达有违。
及子春华。
从尔秋晖。
逝将去我。
陟彼朔陲。
"本集作垂。 "非子之念。
心孰为悲。
"○《文选》二十四。 本集五。 诗集二十五。 又《类聚》三十一引第三章。 韵补五引迪、铄二韵。 "
【答贾谧诗"十一章"】余昔为太子洗马。
鲁公贾长渊以散骑常侍侍东宫积年。
余出补吴王郎中令。
元康六年入为尚书郎。
鲁公赠诗一篇。
作此"《文选》、文馆词林此下有诗字。 本集同。 "答之云尔。
伊昔有皇。
肇济黎蒸。
先天创物。
景命是膺。
降及群后。
迭毁"文馆词林缺此二字。 "迭兴。
邈矣终古。
崇替有征。
在汉之季。
皇纲幅裂。
大"六臣本《文选》作火。 注云。 善作大。 群书校补本作火。 "辰匿晖。
"李善本《文选》作曜。 "金虎曜"李善本《文选》作习。 本集同。 六臣本《文选》注云。 善作习。 韵补同。 "质。
雄臣驰"文馆词林作腾。 《类聚》同。 "鹜。
义夫赴节。
释位挥戈。
言谋王室。
王室之乱。
靡邦不泯。
如彼坠景。
曾不可振。
乃眷三哲。
"韵补作后。 "俾"文馆词林作人。 "斯民。
"文馆词林作人。 "启土虽"《类聚》作绥。 《诗纪》云。 一作绥。 "难。
改物承天。
爰兹有魏。
即宫天邑。
吴实龙飞。
刘亦岳立。
干戈载扬。
俎豆载戢。
民"文馆词林作人。 "劳师兴。
国玩凯入。
天厌霸德。
黄祚"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祖。 "告衅。
"李善本《文选》作。 文馆词林同。 "狱讼违魏。
讴歌适"《类聚》作逼。 "晋。
陈留归蕃。
我皇登禅。
庸岷"《类聚》作。 "嵇颡。
三江改献。
赫矣隆晋。
奄宅率土。
对扬天人。
有秩斯祜。
惟公太宰。
光翼二祖。
诞育洪胄。
纂戎于鲁。
东朝既建。
淑问峨峨。
我求明德。
济同以和。
鲁公戾止。
衮服委蛇。
思媚皇储。
高步承华。
昔我逮兹。
时惟下僚。
及子栖迟。
同林异条。
年殊志比。
"文馆词林作密。 《类聚》、本集同。 "服舛"群书校补本作殊。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殊。 "义稠。
游跨三春。
情固二秋。
祗承皇命。
出纳无违。
往践蕃朝。
来步紫微。
升降秘阁。
我服载晖。
孰云匪惧。
仰肃明威。
分索则易。
携手实难。
念昔良游。
兹焉永叹。
公之云感。
贻此音翰。
蔚彼高藻。
如玉如兰。
"李善本《文选》作之阑。 六臣本注。 善作之阑。 《诗纪》云。 一作之阑。 "
惟汉有木。
曾不逾境。
惟南有金。
万邦作咏。
民之胥好。
捐"《类聚》作指。 "狂"《文选》作狂捐。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狂捐。 "厉圣。
仪刑"文馆词林作形。 本集同。 "在昔。
予"《类聚》作争。 "闻子命。
"○《文选》二十四作答贾长渊。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三十一引膺、兴、征、裂、节、室、泯、振、民、天、衮、晋、禅、献、祖、鲁、僚、条、稠、秋、违、微、晖、威、验、叹、翰、兰、圣、命三十韵。 韵补一引泯、振、民三韵。 又四引衅、晋、禅三韵。 又五引裂、质二韵。 "
【与弟清河云诗】〖十章○《诗纪》作赠弟士龙。
又注云。
见陆士龙集。
题曰兄平原赠。
余弱"文馆词林作夙。 "年夙。
"文馆词林作早。 "孤。
与弟士龙衔血阝"文馆词林作恤。 "丧庭。
续忝末绪。
"本集无忝末绪三字。 "会逼王命。
"文馆词林无会逼王命句。 "墨即戎。
时并萦发。
悼心告别。
渐历"文馆词林作蹈。 "八载。
家邦颠覆。
凡厥同生。
凋落殆半。
收迹之日。
感物兴哀。
而士龙又先在西。
"本集作四。 《诗纪》同。 "时迫当祖载。
"文馆词林作送。 "二昆不容逍遥。
衔痛东徂。
遗情西慕。
"文馆词林作惨怆。 "故作是诗。
以寄其哀苦焉。
〗
於穆予宗。
禀精东狱。
诞育祖考。
造我南国。
南国克靖。
实繇洪绩。
惟帝念功。
载繁其锡。
其锡惟何。
玄冕衮衣。
金石假乐。
旄钺授威。
匪威是信。
称丕"本集作平。 《诗纪》同。 群书校补作乎。 "远德。
奕世"文馆词林作叶。 "台衡。
扶帝紫极。
笃生二"本集、《诗纪》作三。 "昆。
克明克俊。
遵涂结辙。
承风袭问。
帝曰钦哉。
纂戎列"本集作裂。 群书校补作烈。 "祚。
双组式带。
绶"文馆词林作绥。 "章载路。
即命荆楚。
对扬休顾。
肇敏厥"文馆词林作厥敏。 "绩。
武功聿举。
烟カ芳素。
绸缪江浒。
昊天不吊。
胡宁弃予。
嗟予人斯。
"文馆词林作鄙人。 "胡"文馆词林作允。 "德之微。
阙彼遗轨。
"文馆词林作懿。 "则此顽违。
王事靡监。
"本集作匪监。 《诗纪》同。 "ユ"文馆词林作旌。 "旆屡振。
委籍奋"本集作旧。 《诗纪》同。 "戈。
统厥征人。
祁祁"本集作祈祈。 《诗纪》同。 "征人。
载肃载闲。
癸々戎马。
有る"本集缺る字。 《诗纪》同。 "有翰。
昔予"本集、《诗纪》作子。 "翼考。
惟斯"文馆词林作新。 "伊抚。
今予小子。
缪寻末绪。
有命自天。
崇替靡常。
王师乘运。
席卷江"本集倒作江卷。 《诗纪》同。 "湘。
虽备官"本集缺此二字。 《诗纪》同。 "守。
位"本集作守。 《诗纪》同。 "从武臣。
守局下列。
譬彼飞尘。
洪波电"本集、《诗纪》作雷。 "击。
与众同湮。
"本集作泯。 《诗纪》同。 "颠踣"本集、《诗纪》作跋。 "西夏。
收迹旧京。
俯惭堂构。
仰懵"《类聚》作惟。 "先灵。
孰云忍愧。
寄之我情。
伊"文馆词林作猗。 "我俊弟。
咨"文馆词林作嗟。 "尔士龙。
怀袭瑰玮。
"文馆词林作伟。 "播殖"韵补作植。 "清风。
非德莫勤。
非道莫弘。
垂翼东畿。
耀颖名邦。
绵绵洪统。
非尔孰崇。
依依同生。
恩笃情结。
义存并济。
胡乐之悦。
愿尔偕老。
携手黄发。
昔我西征。
扼腕"文馆词林作宛。 "川湄。
"文馆词林作涯。 "掩涕即路。
挥"本集、《诗纪》作耀。 "袂长辞。
六龙促节。
逝不我待。
自往迄兹。
旷年八祀。
悠悠我思。
非尔"文馆词林作予。 "焉在。
昔并垂发。
今也将老。
衔哀"文馆词林作含忧。 "茹。
契阔充饱。
嗟我人斯。
胡恤之早。
天步多艰。
性命难誓。
常惧陨毙。
"文馆词林作弊。 "孤魂殊裔。
存不阜物。
没不增壤。
生若朝风。
死犹"群书校补作由。 "绝景。
视彼蜉蝣。
"本集作浮游。 《诗纪》同。 "方之乔"本集作侨。 《诗纪》同。 "客。
眷此黄垆。
"本集作庐。 《诗纪》同。 "譬之毙"文馆词林作弊。 "宅。
匪身是吝。
亮会伊惜。
其惜伊何。
言纡其思。
其思伊何。
悲彼旷载。
出车戒涂。
言告言归。
蓐"本集作辱。 "食警"本集作惊。 《诗纪》同。 "驾。
夙兴宵"文馆词林作霄。 "驰。
雨之阴。
"文馆词林作照。 "月之辉。
"文馆词林作晖。 "陵陵峻坂。
川越洪漪。
爰届爰止。
步彼高堂。
失尔朔"本集作羽。 诗宛同。 "迈。
良愿中荒。
我心永怀。
匪悦匪康。
昔我斯逝。
兄弟孔备。
"本集作仁。 《诗纪》同。 "今予"本集作我。 《诗纪》同。 "来思。
我凋我瘁。
"本集作或凋或疚。 《诗纪》同。 "昔我斯逝。
族有余荣。
今我来思。
堂有哀声。
我行其道。
鞠为茂草。
我履其房。
物存人亡。
拊膺涕泣。
"文馆词林作泣血。 《类聚》同。 "血"文馆词要作洒。 《类聚》同。 "泪彷徨。
企伫朔"文馆词林作明。 "路。
言欢"本集缺此字。 《诗纪》作送。 "尔归。
心存言宴。
目"《诗纪》作日。 "想容辉。
迫彼窀穸。
载驱东路。
系情"本集作继其。 《诗纪》同。 "桑梓。
肆力丘墓。
栖迟中流。
"本集作婉兮娈兮。 《诗纪》同。 "心"本集作兴。 《诗纪》同。 "怀冈极。
眷言顾这。
使我心恻。
"○文馆词林百五十二。 本集三。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二十一作与弟云诗。 引常、湘、灵、情、荣、声、道、草、房、亡、徨十一韵。 韵补一作赠陆云诗。 引风、弘二韵。 "【皇太子赐燕诗】
〖元康四年秋。
余以太子洗马出补吴王郎中。
以前事仓卒未得宴。
三月十六。
有命清宴。
感圣恩之冈极。
退而赋此诗也。
"○《书钞》六十六。 又略见《御览》五百三十九。 ○逯案。 序文或属此诗。 列此俟考。 "〗
明明隆晋。
茂德有赫。
思媚上帝。
配天光宅。
诞育皇储。
仪刑"《类聚》、本集作形。 "在昔。
徽"群书校补作微。 "言时宣。
福禄来格。
劳谦降贵。
肆敬下臣。
肇彼先驱。
翻成嘉宾。
"○《类聚》三十九。 本集五。 广《文选》八。 《诗纪》二十五。 "【赠潘尼诗】
水会于海。
云翔于天。
道之所混。
孰后孰先。
及子虽殊。
同升太玄。
舍彼"群书校补作被。 "玄冕。
袭此云冠。
遗情市朝。
永志丘园。
静犹幽谷。
动若挥兰。
"○《类聚》三十一。 本集五。 广《文选》十作赠潘岳诗。 《诗纪》二十五。 "【答潘尼诗】
於穆同心。
如琼如琳。
"《诗纪》作林。 "我东曰"《类聚》作日。 本集、《诗纪》同。 "徂。
来饯其琛。
彼美潘生。
实综我心。
探子"本集作我。 《诗纪》同。 "玉怀。
畴尔惠音。
"○《类聚》三十一。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
【祖会太极东堂诗】
帝谓御事。
及尔同欢。
我自嘉礼。
以寿永观。
思乐华殿。
祗承圣颜。
"○《书钞》八十二。 ○逯案。 《书钞》又引陆机祖会太极东堂诗。 於是四座具醉云云。 当是诗序残文。 "
【元康四年从皇太子祖会东堂诗】巍巍皇代。
"《书钞》作魏王禅代。 误。 "奄宅九围。
帝在在洛。
"《书钞》作帝在洛阳。 "克"《书钞》作光。 "配紫微。
八风应律。
日月重晖。
普历后宇。
时罔不绥。
"○《书钞》百四十九作陆机诗。 引围、微、晖三韵。 匡谬正俗三引围、微、绥三韵。 "
【讲《汉书》诗】
税驾金华。
讲学秘馆。
有集惟髦。
芳风雅宴。
"○《书钞》九十八。 "【祖道清正诗"清正当是潘正之误。 "】
□□□题。
允藩克正。
惟是喉舌。
光翼明圣。
"○《书钞》六十。 "【赠潘岳诗】
佥曰吾生。
明德惟允。
"○《文选》二十五答谢灵运诗注。 "
【诗】
恢恢天网。
飞沈是收。
受兹下臣。
腾光清霄。
"○吴或韵补二。 "
【诗】
瓮余残酒。
膝有横琴。
"○草堂诗笺三十七遇津诗注。 "
【赠冯文罴诗】"以下五言。 "
昔与二三子。
游息承华南。
拊翼同枝条。
翻飞各异寻。
苟无凌风翮。
徘徊守故林。
"六臣本《文选》注云。 善无此二句。 "慷慨谁为感。
愿言怀所钦。
发轸清洛"《初学记》作浊渭。 "。
驱马大河阴。
伫立望朔涂。
悠悠回且深。
分索古所悲。
志士多苦心。
悲情临川结。
苦言随风吟。
愧无杂佩赠。
良迅代兼金。
夫子茂远猷。
颖诚寄惠音。
"○《文选》二十四。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初学记》十八引阴、心二韵。 "
【於承明作与弟士龙诗】"《文选》李善注。 集云。 与士龙於承明亭作。 "
牵世婴时网。
驾言远徂征。
饮饯岂异"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他字。 "族。
亲戚弟与兄。
婉娈居人思。
纡郁游子情。
明发遗安寐。
晤"《文选》作寤。 群书校补同。 "言涕交缨。
分途"《类聚》作涂。 "长林侧。
挥袂万始亭。
伫眄"李善本《文选》作盼。 本集作ツ。 "要遐景。
倾耳玩余声。
南归憩永安。
北迈顿承明。
永安有昨"本集作作。 "轨。
承明子弃予。
俯仰悲林"六臣本四。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二十九引征、兄、亭、明四韵。 "【赠弟士龙诗】
行矣怨路长。
焉作别促。
指途悲有余。
临觞欢不足。
我若西流水。
子为东峙"《文选》作寺。 六臣注云。 五臣作峙。 "岳。
慷慨逝言感。
徘徊居情育。
安得携手俱。
契阔成服。
"○《文选》二十四。 本集五。 陆士龙文集五答兄平原二首之二。 《类聚》二十九作陆云赠兄诗。 《诗纪》二十五。 ○逯案。 陆士龙集答平原兄二首。 一为悠悠涂可极篇。 一为此篇。 《类聚》陆云赠兄诗上为此篇。 下为悠悠涂可极篇。 似此诗应属陆云。 然昭明《文选》载此作陆士衡。 别载悠悠涂可极篇作陆士龙。 此其所据之二陆文集当不误也。 意者陆士龙集编士龙答兄平原诗并附载士衡赠诗。 与本集并载郑曼季赠答诗为同例。 经传写有脱误。 遂并作士龙诗。 欧阳询编《类聚》时所据之本已有脱夺矣。 "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二首】
大火贞朱光。
积阳熙自南。
望舒离金虎。
屏医吐重阴。
凄风迕时序。
苦雨遂成霖。
朝游忘轻羽。
夕息忆重衾。
感物百忧生。
缠绵自相寻。
与子隔萧墙。
萧墙阻"李善本《文选》作隔。 六臣本注云。 善作隔。 "且深。
形影旷不接。
所托声与音。
音声"《文选》注作声音。 "日夜阔。
何用"《文选》注作以。 "慰吾心。
"○《文选》二十四。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文选》二十一秋胡诗注作赠顾彦先诗。 引音、心二韵。 "朝游游层城。
夕息旋直庐。
迅雷中霄激。
惊电光夜舒。
玄云拖朱阁。
振风薄绮疏。
丰注溢修留。
洪"《文选》作黄。 《初学记》、本集同。 "潦浸阶除。
停阴结不解。
通衢化为渠。
沈稼湮梁颍。
"《初学记》误作赖。 "流民溯荆徐。
眷言怀桑梓。
无乃将为鱼。
"○《文选》二十四。 《初学记》十一。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
【赠顾交趾公真诗】
〖《类聚》作直。
《诗纪》作真。
《文选》李善注云。
晋百官名曰:交州刺史。
顾秘字公真。
〗
顾侯体明德。
清风肃已迈。
发迹翼藩后。
改授抚南裔。
伐鼓五领表。
扬旌"《类聚》作声。 "万里外。
远绩不辞小。
立德不在大。
高山安"《类聚》作可。 "足凌。
巨海犹萦带。
惆怅瞻飞驾。
引领望归旆。
"○《文选》二十四。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二十九作送顾公直诗。 引外、带二韵。 "
【答张士然诗】
洁身跻秘阁。
秘阁峻且玄。
终朝理文案。
薄暮不遑眠。
"李善本《文选》作暝。 六臣本注云。 善作暝。 "驾言巡明祀。
致敬在祈年。
逍遥春王"本集作玉。 "圃。
"六臣本《文选》作囿。 "踯躅千亩田。
回渠绕曲陌。
通波扶直阡。
嘉谷垂重颖。
芳树发华颠。
余固水乡士。
扌辔临清渊。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泉字。 群书校补同。 《文选》注作川。 "戚戚多远念。
行行遂成篇。
"○《文选》二十四。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文选》三十一杂体诗注引川一韵。 "【赠从兄车骑诗】"《文选》李善注。 集云陆士光。 "孤兽思故薮。
离鸟悲旧林。
翩翩游宦子。
辛苦谁"《类聚》作难。 本集同。 "为心。
仿佛谷水阳。
婉娈昆山阴。
营魄怀兹土。
精爽若飞沈。
寤寐靡安豫。
愿言思所钦。
感彼归途艰。
使我怨慕深。
安得忘归"匡谬正俗作忧。 "草。
言树背与襟。
"李善本《文选》作衿。 六臣本注云。 善作衿。 "斯言岂虚作。
思鸟有悲音。
"○《文选》二十四。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三十一经林、心、阴、沉四韵。 匡谬正俗一引襟一韵。 《御览》百八十、太平寰宇记九十一并作思乡诗。 引阴一韵。 "【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六臣本《文选》引李善注曰:集云为令彦先作。
今云顾彦先。
误也。
且此上篇赠妇。
下篇妇答。
而俱云赠妇。
又误也。
○逯案。
为令彦先当是为令文彦先之误。
陆士龙集有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
又有与张光禄书云。
顾令文彦先每宣陆眷弥泰之惠。
即指此二人。
又陆士龙亦有为顾彦先赠妇之作。
题作为顾彦先赠妇往返四首。
称往返则知有赠妇。
有妇答。
题旨明备。
《文选》此目盖有删节处。
赠妇下应有往返二字。
〗
辞家远行游。
悠悠三行里。
京洛多凤尘。
素衣化为缁。
循"《文选》作修。 本集、《诗纪》同。 "身悼忧苦。
感念同怀子。
隆思乱"李善本《文选》作辞。 "心曲。
沈欢滞不起。
欢沈难克兴。
心乱谁为理。
愿假归鸿翼。
翻飞浙"群书校补作游。 "江汜。
"○《文选》二十四。 玉台新咏三。 本集七。 《诗纪》二十五。 "东南"草堂诗笺作海。 "有思妇。
长叹充"草堂诗笺作脱。 "幽闼。
"草堂诗笺误作关。 "借问叹何为。
佳人渺天末。
游宦久不归。
山川修且阔。
形影参商乖。
音息"《初学记》作信。 "旷不达。
离合非有"《初学记》作岂非。 "常。
譬彼弦与。
"《文选》作栝。 "愿保金石躯。
慰妾长饥渴。
"○《文选》二十四。 玉台新咏三。 本集七。 《诗纪》二十五。 又《初学记》十八引达、{括}二韵。 草堂诗笺十一引关一韵。 "【为陆思远妇作诗】"《晋书》有纪思远。 与陆机同时。 亲善。 "
二合兆嘉偶。
女子礼有行。
洁己入德门。
终远母与兄。
如何耽时宠。
游宦忘归宁。
虽为三载妇。
顾景愧虚名。
岁暮饶悲风。
洞房凉且清。
拊枕循薄质。
非君谁见荣。
离君多悲心。
寤寐劳"《诗纪》云。 集作动。 "人情。
敢忘桃李陋。
侧想瑶与琼。
"○《类聚》三十二。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诗纪》云。 外编作陆云。 "
碎碎织细练。
为君作纟。
君行岂有顾。
意君是妾夫。
昔者得君书。
闻君在高平。
今时得君书。
闻君在京城。
京城华丽所。
璀璨多异人。
"玉台作端。 群书校补同。 "男儿多远志。
岂知妾念君。
昔者与君别。
岁律"玉台作聿。 "薄将暮。
日月一何速。
素秋坠湛露。
湛露何冉冉。
思君随岁晚。
对食不能餐。
"玉台作飧。 "临觞不能饭。
"本集作饮。 ○玉台新咏三。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
【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诗】皇储延髦俊。
多士出幽遐。
过蒙"《类聚》或作适遂。 本集同。 《诗纪》作适值。 注。 一作遂。 "时来运。
与子"《类聚》或作尔。 "游承华。
执笏崇贤内。
振缨层城阿。
毕刘赞文武。
潘生莅邦家。
感别怀远人。
愿言叹以嗟。
"○《类聚》二十九。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三十一及六十七引华、阿二韵。 "【赴太子洗马时作诗】
〖《文选》赴洛二首之一。
《文选》李善注云。
集云赴太子洗马时作。
下篇云东宫作。
而此同云赴洛。
误也。
○逯案。
此诗言亲友赠迈。
携手永叹。
下篇言托身承华。
寒暑已革。
显然非一时一地之作。
《文选》同作赴洛。
非是。
今依选注分列两诗。
〗
希世无高符。
营道无烈"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列。 "心。
靖端肃有命。
假楫越江潭。
亲友赠予迈。
挥泪广川阴。
抚膺解携手。
永叹结遗音。
无迹有所匿。
寂寞"《文选》作漠。 韵补同。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寞。 "声必沈。
肆目眇不"本集作弗。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弗。 "及。
缅然若双潜。
南望泣玄渚。
北迈涉长林。
谷风拂修薄。
油云医高岑。
孤兽骋。
嘤嘤思鸟吟。
感物恋堂室。
离思一何深。
伫立慨"《文选》作忾。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慨。 "我叹。
寤寐涕盈衿。
"本集误作矜。 "惜无怀归志。
辛苦谁为心。
"○《文选》二十六。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并作赴洛诗。 又吴或韵补一作赴洛诗。 引沈、潜二韵。 "【赴洛道中作诗二首】
总辔登长路。
呜咽辞密亲。
借问"类书残卷误作门。 "子何之。
"《类聚》作为。 "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
遗思结南津。
行行遂已远。
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余。
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
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
孤兽更我前。
悲情触物感。
沈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
顾影凄自怜。
"○《文选》二十六。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二十七作赴洛诗。 引亲、身、津三韵。 鸣沙石室古籍业残类书残卷客游门作赴洛诗。 引亲、身二韵。 "
远游越山川。
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
安"李善本《文选》作案。 《类聚》作按。 "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类聚》作景。 "寐。
朝徂衔思往。
顿辔"草堂诗笺误作主。 "倚高"《文选》作嵩。 本集同。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高。 草堂诗笺作旧。 "严。
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
明月一何朗。
抚枕"《文选》作几。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枕。 《文选》注作机。 按作机是。 枕。 机之误。 "不能寐。
振衣独长想。
"○《文选》二十六。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二十七作赴洛诗。 引广、莽、往三韵。 《文选》二十六在郡卧病诗注引一句。 草堂诗笺二十述古诗注作赴洛诗。 引一句。 "
【东宫作诗"《文选》赴洛二首之二。 "】羁旅远游宦。
托身承华侧。
抚剑遵铜辇。
振缨尽只肃。
岁月一何易。
寒暑忽已革。
载离多悲心。
感物情凄恻。
慷慨遗安豫。
"《文选》作愈。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念。 本集作俞。 群书校补作愈。 "永叹废寝"《文选》作餐。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寤食。 "食。
思乐乐难诱。
曰归归未克。
忧苦欲何为。
缠绵胸与臆。
仰瞻凌霄鸟。
羡尔归飞翼。
"○《文选》二十六、本集五、《诗纪》二十五并作赴洛诗。 ○逯案。 《文选》旁证云。 愈当作。 注引东京赋可证。 作念者。 形近而讹。 "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
在昔蒙嘉运。
矫迹入崇贤。
假翼鸣凤条。
濯足升龙渊。
"《初学记》作泉。 "玄冕无丑士。
冶服使我妍。
轻剑拂ひ厉。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砺。 群书校补作砺。 "长缨丽且鲜。
谁谓伏事浅。
契阔逾三年。
薄言肃后命。
改服就藩臣。
夙驾寻清轨。
远游越梁陈。
感物多远念。
慷慨怀古人。
"○《文选》二十六。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初学记》十引贤、泉二韵。 《御览》六百八十六引玄冕、长缨句。 文字有异。 "【拟行行重行行诗】
悠悠行迈远。
戚戚忧思深。
此思亦何思。
思君徽与音。
音徽日夜离。
缅邈若飞沈。
王鲔怀河岫。
晨风思"《诗纪》云。 一作悲。 "北林。
游子眇天末。
还"六臣本《文选》作远。 注云。 善作还。 《诗纪》云。 五臣作远。 "期不可寻。
惊飚褰反信。
归云难寄音。
伫立想万里。
沈忧萃我心。
揽衣有余带。
循形不盈衿。
去去遗情累。
安处抚清琴。
"○《文选》三十。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
【拟今日良宴会诗】闲夜命叹"编珠作清。 "友。
置酒迎风馆。
"编珠作观。 "齐僮梁甫吟。
秦娥张女弹。
哀音绕栋"本集作梁。 "宇。
遗响入云汉。
四座咸同志。
羽觞不可算。
高谈一何绮。
蔚若朝霞烂。
人生无几何。
为乐常苦晏。
"《诗纪》误作宴。 "譬彼伺"《类聚》作司。 "晨鸟。
扬声当及旦。
曷为恒忧苦。
守此贫与"《类聚》作且。 "贱。
"○《文选》三十。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三十九引馆、弹、汉、晏、旦五韵。 杜公瞻编珠二作陆机乐府诗。 引观、弹二韵。 吴或韵补四引算、贱二韵。 "【拟迢迢牵牛星诗】
昭昭清"玉台作天。 "汉晖。
粲粲光天步。
牵牛西北回。
织女东南顾。
华容一何冶。
"玉台作绮。 "挥手如振素。
怨彼河无梁。
悲此年岁暮。
彼无良缘。
"玉台作睨。 群书校补作皖。 "焉不得度。
引领望大川。
双涕如沾露。
"○《文选》三十。 玉台新咏三。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
【拟涉江采芙蓉诗】
上山采琼蕊。
穹谷饶芳兰。
采采不盈掬。
悠悠怀所欢。
故乡一何旷。
山川阻且难。
沈思钟"玉台作钟。 "万里。
踯躅独吟叹。
"○《文选》三十。 玉台新咏三。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
【拟青青河畔草诗】
靡靡江蓠"玉台、《类聚》作离。 李善本《文选》同。 又六臣本注。 五臣作离。 作离是。 "草。
熠熠"《文选》、玉台作熠耀。 本集同。 《类聚》作熠烁。 《诗纪》云。 一作耀耀。 "生河侧。
皎皎彼姝女。
阿那当轩织。
粲粲妖"《类聚》作娇。 "容姿。
灼灼美颜"玉台作华美。 "色。
良人游不归。
偏栖独支翼。
空房来悲风。
中夜起叹息。
"○《文选》三十。 玉台新咏三。 《类聚》三十二。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
【拟明月何皎皎诗】
安寝北堂上。
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
"《文选》、《书钞》作晖。 《类聚》作辉。 编珠作光彩。 "揽"编珠作览。 《御览》同。 "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
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
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
离思难常守。
"○《文选》三十。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又《书钞》百五十引牖、手二韵。 《类聚》一引牖、手二韵。 杜公瞻编珠一作乐府诗。 引牖、手二韵。 《御览》百八十领先引牖、手二韵。 "
【拟兰若生春阳诗】
嘉树生朝阳。
凝霜"《类聚》误作想。 "封其条。
执心守时信。
岁寒终不"玉台作不敢。 "凋。
美人何其旷。
灼灼"《类聚》作的的。 同。 "在云霄。
隆想弥年月。
"玉台作时。 "长啸入风飚。
"玉台作飘。 "引领望天末。
譬彼向阳翘。
"○《文选》三十。 玉台新咏三。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三十二引条、凋、霄三韵。 "【拟青青陵上柏诗】
冉冉"本集作苒苒。 "高陵苹。
习习随风翰。
人生当几时。
譬彼浊不澜。
戚戚多滞念。
置酒宴所欢。
方驾振飞辔。
远游入长安。
名都一何绮。
城阙郁盘桓。
飞阁缨虹带。
层台冒云冠。
高门罗北阙。
甲第椒与兰。
侠客控绝景。
都人骖玉轩。
遨游放情愿。
慷慨为谁叹。
"○《文选》三十。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拟东城一何高诗】"《诗纪》云。 古《诗》曰东城高且长。 "西山何其峻。
层曲郁崔嵬。
零露弥天坠。
蕙叶凭林衰。
寒暑相因袭。
时逝忽如颓。
"玉台作遗。 "三闾结飞辔。
大"玉台作太。 "耋嗟落晖。
"《诗纪》误作挥。 "曷为牵世务。
中心若"玉台作怅。 "有违。
京洛多妖丽。
玉颜侔琼蕤。
闲夜抚鸣琴。
惠音清且悲。
长歌赴促节。
哀响逐高徽。
一虽万夫叹。
再唱梁尘飞。
思为河曲鸟。
双游沣"《文选》作丰。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沣。 玉台作丰。 "水湄。
"○《文选》三十。 玉台新咏三。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拟西北有高楼诗】
高楼"《类聚》作台。 "一何峻。
迢迢"玉台作苕苕。 李善本《文选》同。 六臣本注云。 善作苕苕。 《诗纪》云。 善作苕苕。 "峻而安。
绮窗出尘冥。
飞陛"玉台作阶。 《类聚》同。 "蹑云端。
佳人抚琴"《文选》注作鸣。 《类聚》作瑶。 "瑟。
纤手清且闲。
芳气"玉台作草。 误。 《类聚》作音。 "随风结。
哀响馥若兰。
玉容谁能"《文选》作得。 六臣本注云。 五臣作能。 "顾。
倾城在一弹。
伫立望日昃。
踯躅再三叹。
不怨伫立久。
但愿歌者欢。
思驾归鸿羽。
比翼双飞翰。
"○《文选》三十。 玉台新咏三。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六十二引安、端、闲、兰、弹五韵。 《文选》三十一杂体诗注引一句。 "
【拟庭中有奇树诗】
欢友兰时往。
迢迢"玉台作苕苕。 李善本《文选》同。 六臣本注云。 善作苕苕。 "匿音徽。
虞渊引绝景。
四节逝"玉台作游。 "若飞。
芳草久"《类聚》作忽。 "已茂。
佳人竟不归。
踯躅遵林渚。
惠风入我怀。
感物恋所欢。
采此欲贻"《类聚》作当遗。 "谁。
"○《文选》三十。 玉台新咏三。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又《类聚》二十九引归、谁二韵。 "
【拟明月皎夜光诗】
岁暮凉风发。
昊天肃明明。
"六臣本《文选》误作月。 "招摇西北指。
天汉东南倾。
朗月照闲房。
蟋蟀吟户庭。
翻翻归雁集。
ィィ寒蝉鸣。
畴昔同宴友。
翰飞戾高冥。
服美改声听。
居愉遗旧情。
织女无机杼。
大梁不架楹。
"○《文选》三十。 本集六。 《诗纪》二十五。 "
【招隐诗】
明发心不夷。
"《御览》作怡。 "振衣"《御览》作投袂。 "聊踯躅。
踯躅欲安之。
幽人在浚谷。
朝采南涧藻。
夕息"《御览》作宿。 "西山足。
轻"类书残卷作倾。 "条象云构。
密叶成"《诗纪》作承。 "翠幄。
"类书残卷作握。 《类聚》作屋。 "激楚"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结风。 《类聚》、群书校补作结风。 "伫兰林。
回芳薄秀木。
山溜何冷冷。
飞泉漱鸣玉。
哀音附"《诗纪》云。 附音拊。 "灵波。
颓响赴曾曲。
至乐非有假。
安事浇淳"李善本《文选》作醇。 六臣本注云。 善本作醇字。 "朴。
富贵苟难图。
税驾从所欲。
"○《文选》二十二。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鸣沙石室古籍业残类书残卷尚门引足、握二韵。 《类聚》三十六引足、屋、木三韵。 《御览》五百十引躅、谷、足、幄四韵。 ○逯案。 《文选》旁证谓激楚依注应作结风。 "
【遨游出西城诗】
遨游出西城。
按辔循都邑。
逝物随节改。
时风肃且熠。
迁化有常然。
盛衰自相袭。
靡靡年时改。
冉冉老已及。
行矣勉良图。
使尔修名立。
"○《类聚》二十八。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
【园葵诗二首】
种葵北园中。
葵生郁萋萋。
朝荣东北倾。
夕颖西南。
零"《书钞》作寒。 《类聚》作灵。 "露垂鲜泽。
朗月"《书钞》作明日。 《类聚》作朗日。 案作日是。 "耀其辉。
"《类聚》作晖。 "时逝柔风戢。
岁暮商"与飚通。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飚。 本集作飚。 《类聚》作伤飚。 "飞。
曾云"《类聚》作露。 较胜。 "无温夜。
严霜有凝威。
幸蒙高墉德。
玄景荫素蕤。
丰条并春盛。
落叶后秋衰。
"本集误作哀。 "庆彼晚凋福。
忘此孤生悲。
"○《文选》二十九。 《类聚》八十二。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又《书钞》百五十二引辉一韵。 "
翩翩晚凋葵。
孤生寄北蕃。
被蒙覆露惠。
微躯后时残。
庇足周"文心雕龙作同。 《类聚》同。 "一智。
生理各万"文心雕龙作合异。 "端。
不若"当作苦。 "闻道易。
但伤知命难。
"○《类聚》八十二。 《诗纪》二十五。 又文心雕龙事类篇引端一韵。 "
【赠斥丘令冯文罴诗】
夙"《初学记》作凤。 "驾出东城。
送子临江"《初学记》作河。 "曲。
密席接同志。
羽觞飞酃渌。
登楼望峻陂。
"《初学记》作坡。 "时逝一何速。
"○《类聚》三十一、《诗纪》二十五作赠波丘令。 又初学十八作赠冯文罴。 引曲、速二韵。 "
与子别所期。
耀灵缘扶木。
"○《文选》三十南楼中望所迟客诗注引赠冯文罴诗。 ○逯案。 此殆前篇佚句。 "【赠顾彦先诗】
清夜不能寐。
悲风入我轩。
立影对孤躯。
哀声应苦言。
"○《类聚》三十一。 《诗纪》二十五。 "
【赠纪士诗】琼环俟丰价。
窈窕不自鬻。
有美峨眉子。
惠音清且淑。
修夸"《类聚》作雩。 "协姝丽。
华颜婉如玉。
"○《类聚》三十一。 本集五。 "
【招隐诗二首】
驾言寻飞遁。
山路郁盘桓。
芳兰振蕙页。
玉泉涌微澜。
嘉卉献时服。
灵术进朝餐。
"○《类聚》三十六。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
寻山求逸民。
穹谷幽且遐。
清泉荡玉渚。
文鱼跃中波。
"○同上"【尸乡亭诗】"《诗纪》云。 诗汇作颜之推者非。 "
东游观巩洛。
逍遥丘墓间。
秋草漫"文镜秘府作蔓。 《类聚》同。 "长柯。
寒木"《诗纪》作水。 "入云烟。
发轸有夙宴。
息驾无愚贤。
"○《类聚》二十七。 文镜秘府论西。 "
【为顾彦先作诗】
肃肃素秋节。
湛湛浓露凝。
太阳夙夜降。
少阴忽已升。
"○《御览》二十五。 "【三月三日诗】
迟迟暮春日。
天气柔且嘉。
"《诗纪》作佳。 "元吉隆初己。
濯秽游黄河。
"○《类聚》四。 《诗纪》二十五。 "
【东宫诗】"《诗纪》据《类聚》老部题作咏老。 非是。 "
软"《文选》注作柔。 "颜收红蕊。
"《文选》注作藻。 "玄鬓吐素华。
冉冉逝将老。
咄咄奈老何。
"○《类聚》十八作陆机诗。 《诗纪》二十五。 又《文选》二十二晚出西射堂注引华一韵。 "
【春咏】"《诗纪》云。 亦见鲍明远集。 "
节运同可悲。
莫若春气甚。
和风未及燠。
遗凉清且凛。
"○《类聚》三作晋陆机诗。 本集五。 《诗纪》二十五。 "
【诗】
太素卜令宅。
希微启奥基。
玄冲纂懿文。
虚无承先师。
"○《御览》一。 "
澄神玄漠流。
栖心太素域。
弭节欣高视。
俟我大梦觉。
"○同上"老蚕晚绩缩。
老女晚嫁辱。
曾不如老鼠。
翻飞成编蝠。
"○《御览》八百二十五。 "
轨迹未及安。
长辔忽已整。
道遐觉日短。
忧深使心褊。
"○吴或韵补三。 "
物情竞纷纭。
至理自宜贯。
达观傥不融。
居然见真膺。
"○吴或韵补四。 "
惆怅怀平素。
岂乐于兹同。
岂宴栖末景。
游豫蹑余踪。
"○《文选》五十七陶征士诔注。 "
佳谷垂金颖。
"○合璧事类别集五十七。 "石龟尚怀海。
我宁忘故乡。
"○述异记。 "☆夏靖〈靖。
字少明。
历任武昌太守、豫章太守。
有集二卷。
〉【答陆士衡诗】
大哉干元。
万品资生。
陶育五常。
惟浊惟清。
猗欤君子。
诞禀纯精。
行归于周。
忠笃允诚。
允诚伊何。
拔群出俗。
恒若不修。
抱此素朴。
履谦居冲。
恒若不足。
上交不谄。
下交不渎。
倬彼云汉。
於章于天。
九五翻飞。
利见大人。
大人有命。
是牧是招。
时行则行。
遂升东朝。
东朝光光。
天同其曜。
匪徒一台。
天同其照。
其照尔德。
又简尔才。
将登三事。
百揆是厘。
据仁为本。
仗义为舆。
经纬三坟。
错综众书。
斟酌圣奥。
与道卷舒。
靡靡陆生。
帝度其心。
静恭夙夜。
莫其德音。
德音既莫。
其美弥深。
为物之主。
为士之林。
天作高山。
大王荒之。
荡荡荆土。
子其康之。
风俗未敦。
子其臧这。
群彦未叙。
子其纲之。
忝荣剖符。
悠悠在兹。
羔裘豹祛。
有愧不能。
乃眷我顾。
爰贻休诗。
嘉睹嘉藻。
以为清规。
敢铭妙言。
终始永思。
"○文馆词林百五十七。 "
☆顾秘〈秘。
字公真。
历交州太守、吴兴太守。
〉【答陆机诗】恢恢太素。
万物初基。
在昔哲人。
观众济时。
"○《御览》一作顾公直。 "
☆崔〈爵里不详。
〉【答陆机诗】栖息高丘。
"○《文选》二十六道路忆山中诗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