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魏诗卷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魏诗卷八 逯钦立辑校

☆高贵乡公曹髦〈髦。

字彦士。

文帝孙。

东海王霖子。

正始五年封郯县高贵乡公。

嘉平六年十月即位。

甘露五年。

为司马昭所弑。

年二十。

有集四卷。

〉【四言诗】

[艹赤]々东伐。

悠悠远征。

泛舟万艘。

屯卫千营。

"○《书钞》百十七。 "

【诗】

干戈随风靡。

武骑齐雁行。

"○《御览》三百五十一。 "

☆何晏〈晏。

字平叔。

南阳宛人。

文帝时拜驸马都尉。

明帝时为[宀儿]官。

齐王即位。

进散骑侍郎。

迁侍中。

寻为吏部尚书。

主选举。

多所济拔。

嘉平二年。

坐曹爽事为司马懿所杀。

有《论语》集解十卷、《老子》道德论二卷、集十一卷。

〉【言志诗】

〖《诗纪》作拟古。

又引名士传曰:是时曹爽辅政。

识者虑有危机。

晏有重名。

与魏姻戚。

内虽怀忧。

而无复退也。

著五言诗以言志曰:〗

鸿"《世说》作双。 《类聚》、《初学记》、《广文选》、《诗纪》同。 "鹄"《类聚》、《初学记》、《广文选》作鹤。 《诗纪》同。 又注云。 《世说》作鸿鹄。 "比翼游。

群飞戏太清。

常恐"《初学记》作畏。 "夭"《类聚》作天。 《初学记》作失。 《诗纪》同。 《世说》作大。 《白帖》作常畏大。 "网罗。

忧祸"《初学记》作患。 "一旦"《初学记》作朝。 《白帖》同。 "并。

岂若集五"《初学记》作太。 《白帖》同。 "湖。

顺"《世说》作从。 "流唼"《类聚》作妾。 "浮萍。

逍遥"《世说》作永宁。 "放志意。

"《诗纪》云。 《世说》作永宁旷中怀。 "何为怵惕惊。

"○《世说新语》箴规篇。 《类聚》九十作魏何晏诗。 《广文选》十五作拟古。 《诗纪》十七。 又《初学记》三十作何晏诗。 引清、并、萍三韵。 《白帖》二十九作古诗。 引清、并、萍三韵。 ○逯案。 《世说》常恐大网罗句。 唐写本大作夭。 "

转蓬去其根。

流飘从风移。

芒芒四海涂。

悠悠焉可弥。

愿为浮萍"《类聚》作绿苹。 "草。

托身寄清池。

且以乐今日。

其后非所知。

"○《初学记》二十七。 《诗纪》十七。 又《类聚》八十二引池一韵。 "

浮云翳白日。

微风轻尘起。

"○《书钞》百五十。 "

☆应璩〈璩。

字休琏。

玚之弟。

明帝时。

历官散骑常侍。

齐王时。

迁侍中。

为大将军曹爽长史。

作百一诗以讽。

后复为侍中。

典著作。

嘉平四年卒。

有集十卷。

〉【百一诗】

〖《诗纪》只载三首。

《文选》李善注云。

张方贤楚国先贤传曰:汝南应休琏作百一篇诗。

讥切时事。

遍以示在事者。

咸皆怪愕。

或以为应焚弃之。

何晏独无怪也。

李充翰林论曰:应休琏五言诗百数十篇。

以风规治道。

盖有诗人之旨焉。

孙盛晋阳秋曰:应琚作五言诗百三十篇。

言时事颇有补益。

世多传之。

今书七志曰:应璩集谓之新诗。

以百言为一篇。

或谓之百一诗。

据百一诗序云。

时谓曹爽曰:公今闻周公巍巍之称。

安知百虑有一失乎。

百一之名。

盖兴于此也。

○逯案。

应璩百一诗。

《文选》仅保一完篇。

其余皆已亡佚。

《诗纪》搜辑逸诗亦仅有三篇。

然考各书多引应氏新诗。

此新诗即百一诗也。

而他书所引杂诗亦往往又名新诗。

则《诗纪》所载杂诗实亦原出百一。

依此今将各书所引逸篇。

悉编在此题下。

至百一诗属于后人拟作者。

则于当篇注明之。

下流不可处。

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著。

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堕。 "官去。

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

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

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

"六臣本《文选》注云。 五臣作所以占此土。 "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

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

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

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

惭愧靡所如。

"○《文选》二十一。 《诗纪》十七。 "年命在桑榆。

东岳与我期。

长短有常会。

"《广文选》作命。 "迟速不得辞。

斗酒当"《广文选》作多。 《诗纪》同。 "为乐。

无为待来兹。

室广致凝阴。

台主来积阳。

"《广文选》误作阴。 "奈何季世人。

侈靡在宫墙。

饰巧无穷极。

土木被朱"《诗纪》误作未。 "光。

征求倾四海。

雅意犹未康。

"○《类聚》二十四。 《广文选》八。 《诗纪》十七。 又《初学记》十八引阳、墙、光、康四韵。 ○逯案。 室广下另为一首。 "

子弟可不慎。

慎在选师友。

师友必良"《诗纪》作长。 "德。

中才可进诱。

"○《初学记》八。 《御览》四百四。 《诗纪》十七。 "细微可不慎。

堤溃自蚁穴。

"《类聚》作隙。 《诗纪》云。 一作漅。 "腠理早从事。

安复劳针石。

哲人睹未形。

愚夫暗明白。

曲突不见宾。

燋烂为上客。

思愿献良规。

江海倘不逆。

狂言虽寡善。

犹有如鸡跖。

"《广文选》作肋。 《诗纪》云。 一作肋。 "鸡跖"《广文选》误作胁。 "食不已。

齐王为肥泽。

"○《类聚》二十三。 《广文选》十五。 《诗纪》十七并作杂诗。 "

散骑常师友。

朝"《类聚》作朋。 《诗纪》同。 并注疑作朝。 "夕进规献。

侍中主"《书钞》或作王。 "喉舌。

万机无不乱。

尚书统"《书钞》作[扌□]"庶事。

官人乘"《书钞》作重,诗住云。 疑作秉。 朝事文《类聚》作承。 合璧事类同。 "法宪。

彤管珥"《类聚》作弭。 《诗纪》同。 "纳言。

貂表武弁。

出入承明庐。

车服一何焕。

三寺齐荣秩。

百僚所瞻愿。

"○《类聚》四十五、《诗纪》十七并作杂诗。 又《书钞》五十八作新诗。 引献一韵及乱一韵。 百二十七作应璩诗。 引乱、宪、弁三韵。 《初学记》十一作新诗。 引弁一韵。 又《白帖》二十一作应瑗诗。 引侍中喉舌万机六字。 事文《类聚》新集十及合璧事类后集二十六引宪一韵。 ○逯案。 《白帖》此例可证作应瑗者实即应璩之讹。 "

少壮面目泽。

长大色丑粗。

"《类聚》作长老颜色鹿。 "粗丑"《类聚》作鹿丑。 "人所恶。

拔白自洗苏。

平生发完全。

变化似浮屠。

醉酒巾帻落。

秃顶赤如壶。

"《御览》作狐。 ○苕溪渔隐业话四十一作三叟词。 又《类聚》十八作新诗。 引粗、苏二韵。 《御览》三百六十四作新诗。 引狐一韵。 《诗纪》十七作杂诗。 引粗、苏二韵。 "

古"御鉴或作昔。 "有行道人。

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

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

何以得此寿。

上叟前致"《御览》或作置。 下同。 "辞。

"苕溪渔隐丛话作词。 下同。 "室内"《御览》或作内中。 "妪貌"《御览》或作粗。 "丑。

下叟前致辞。

夜"《御览》或作暮。 "卧"苕溪渔隐业话作暮眠。 "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

所以能长久。

"○《御览》三百八十三、七百六十四并作应璩诗。 苕溪渔隐丛话四十一作三叟词。 《诗纪》十七作三叟。 又艺文《类聚》十八作魏应璩诗。 引叟、莠、寿三韵。 ○逯案。 少壮面目泽与此篇。 苕溪丛话引潘子真诗话均作三叟词。 然少壮一首前人既作新诗。 则此亦百一诗之遗。 "

汉末桓帝时。

郎有马子侯。

自谓识音律。

请客鸣笙竽。

为作陌上桑。

反"《书钞》作乃。 编珠作及。 "言凤将雏。

左右伪称善。

亦复自摇头。

"○《御览》七百三十九作新论。 又《书钞》百十作新诗。 引侯、竽、雏三韵。 杜公瞻编珠二作百一诗。 引雏一韵。 "

百郡立中正。

九州置都士。

州闾与郡县。

希疏如马齿。

生不相识面。

何缘别义理。

"○《御览》二百六十五作应琚新论。 "十室称忠信。

观过必党里。

"○《书钞》七十三作应琚新语。 ○案此当为上首逸句。 "

平生居□郭。

宁丁"当作伶仃。 "忧贫贱。

出门见富贵。

"□□□□□。 灶下炊(《书钞》作发。 "牛矢。

甑中装"《御览》作庄。 "豆饭。

"○《书钞》四十四作新诗。 又《御览》八百五十作新诗。 引饭一韵。 ○逯案。 《书钞》引诗缺略。 今以意补六空格。 "

野田何纷纷。

城郭何落落。

埋葬嫁娶家。

皆是商旅客。

丧侧食不饱。

酒肉纷狼籍。

"○《御览》五百五十六作应琚新诗。 "

大魏"《御览》或误作龟。 "承衰弊。

复欲密其罗。

蚍蜉犹见得。

何云鰌与虾。

"《御览》或作[□]。 "狴犴既已备。

炊复置黄沙。

"○《御览》九百四十七。 事类赋蚁赋注作百一篇。 又《御览》九百四十三引罗、虾二韵。 ○逯案。 黄沙狱。 晋武帝置。 似此乃后人伪托。 不出应琚。 抑魏末已有此设置邪。 "

人才"百三家集作材。 "不能备。

各有偏短长。

稽可小人"百三家集作入。 "中。

便辟必知芒。

"○《书钞》百四作新诗。 百三家集。 本集。 ○逯案。 此诗《书钞》引入笔部。 诗之辞句应有涉于笔。 小人中之中。 应是笔字。 "

茫茫九州内。

莫作"应作非。 "帝者民。

民有忠信行。

莫非帝者臣。

"○《御览》六百二十一作新诗。 "

太官有余厨。

大小无不卖。

岂徒脯与糗。

醯醢及盐鼓。

"○《御览》八百二十八作新诗。 "

洛水禁罾罟。

鱼鳖不为殖。

空令自相啖。

吏民不得食。

"○《御览》八百三十四作新诗。 "

丰隆赐美味。

受嚼方冉々。

鹿鸣吐野华。

独食有何甘。

"○《书钞》百四十三作新诗。 "

苟欲娱耳目。

快心乐腹肠。

我躬不悦欢。

安能虑死亡。

"○葛立方韵语阳秋。 "

槥车在道路。

征夫不得休。

"○魏志文帝纪。 "有酒流如"《书钞》或作如浩。 "川。

有肉"○《书钞》或作肴。 "积如"《书钞》或作如积。 "岑。

"○《书钞》百四十五、百四十八并作新诗。 "

革带绳为续。

履舄穿无底。

"○《御览》六百九十六作新诗。 "山岗寒折骨。

目面尽生疮。

"○《书钞》百五十六作应璩诗。 《御览》三十四作新诗。 "

沟渎皆决溢。

"○《书钞》百五十一作新诗。 "

小儿抚尘。

"○《书钞》十五。 "

【杂诗】〖当亦是百一新诗。

〗秋日苦促短。

遥夜邈绵绵。

贫士感此时。

慷慨不能眠。

"○《御览》二十五。 "【同前】〖《诗纪》作应瑗。

贫子语穷儿。

无钱可把撮。

耕自不得粟。

采彼北山葛。

箪瓢恒日在。

无用相呵喝。

"○《初学记》十八、《诗纪》十七并作应瑗杂诗。 逯案。 瑗乃琚之讹。 此由前诗可证。 "

【诗】

〖案其内容。

当亦是百一新诗。

司隶鹰扬吏。

爪牙徒擢空。

折翅跃毛距。

宛鵛还入笼。

世人指为武。

谁复励严冬。

"○《书钞》六十一应璩诗。 "

京师保缤纷。

车马相奔起。

借问乃尔为。

将欲要其仕。

孝廉经述"诗乘作务经。 "通。

谁能应此举。

"○诗乘补遗。 又《书钞》七十九作应璩诗。 引起、举二韵及莫言有所为一句。 "

放戈释甲胄。

乘轩入紫微。

从容侍"原误作待。 "帷幄。

光辅日月辉。

"○《御览》三百三十九应璩诗。 "丈夫要雄戟。

更来宿紫庭。

今者宅四海。

谁复有不并。

"○《御览》三百五十三应璩诗。 "

郡国贪慕将。

驰骋习弓戟。

虽妙未更事。

难用应卒迫。

"○同上"

治化贵简易。

法令不欲多。

"○《书钞》二十七应璩诗。 "城狐不可掘。

社鼠不可熏。

"○《文选》四十奏弹王源注应璩诗。 "

不误牵朱丝。

三署来相寻。

"○《文选》二十六初去郡诗注、事类丝赋注并作应璩诗。 "

【诗】

酌彼春酒。

上得供养亲老。

下得温饱妻子。

"○《书钞》百四十八应璩诗。 "

☆韦诞〈诞。

字仲将。

京兆人。

善草书。

建安中为郎中。

太和中为武太守。

正始中。

迁侍中、中书监。

以光禄大夫致仕。

嘉平五年卒。

年七十五。

有集三卷。

〉【诗】

旨酒盈金觞。

清颜发光华。

"○《文选》十六别赋注。 "

☆毋丘俭〈俭。

字仲恭。

河东闻喜人。

初为平原侯文学。

明帝初。

迁荆州刺史。

徙幽州刺史。

讨公孙渊定辽东。

进封安邑侯。

高句丽数侵叛。

俭讨之。

有功。

迁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正元二年。

与扬州刺史文钦矫太后诏讨司马师。

兵败见杀。

有集二卷。

〉【答杜挚诗】

凤鸟翔京邑。

哀鸣有所思。

才为圣世出。

德音何不怡。

八子未际"魏志注作遭。 "遇。

今者遭"魏志注作遘。 "明时。

胡康出垅亩。

杨伟无根基。

飞腾冲云天。

奋迅协光熙。

骏骥骨法异。

伯乐观知之。

但当养羽翮。

鸿举必有期。

体无纤微疾。

安用问良医。

联翩轻栖集。

还为燕雀嗤。

"《诗纪》云。 此四句疑错互。 "韩众药虽良。

恐便"魏志作或更。 "不能治。

悠悠千里情。

薄言答嘉诗。

信心感诸中。

中实"《广文选》作赏。 《诗纪》同。 "不在辞。

"○《三国志》刘劭传注。 《广文选》十。 《诗纪》十七。 ○《三国志》注。 臣松之案。 魏朝自微而显者。 不闻胡康。 疑是孟康。 康事见杜恕传。 杨伟见曹爽传。 "

【之辽东诗】

忧责重山岳。

谁能为我檐。

"○《文选》三十八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注。 朱校昌黎集二送文畅师诗注作毋丘俭诗。 "

【在幽州诗】

芒山邈悠悠。

但见胡地埃。

"○《文选》五十七杨给事诔注。 "

☆郭遐周【赠嵇康诗三首】〖旧抄嵇康集作五言诗三首郭遐周赠。

吾"旧抄嵇康集作亮。 "无佐世才。

时俗所不"《诗纪》作不可。 "量。

归我北山阿。

逍遥以倡"旧抄嵇康集作相。 "佯。

同气自相求。

虎啸谷风凉。

惟予与嵇生。

未面分好章。

"旧抄嵇康集作面分好文章。 "古人美倾盖。

方此何不臧。

援筝执鸣琴。

携手游空房。

栖迟衡门下。

何愿于姬姜。

予"旧抄嵇康集作甘。 "心好永年。

年永怀乐康。

我友不斯"《诗纪》作期。 "卒。

改计适他方。

严车感"《诗纪》作严东咸。 "发日。

翻然将高翔。

离别在旦夕。

惆怅以增伤。

"○旧抄嵇康集一。 《诗纪》十八。 "

风人重离别。

行道犹迟迟。

宋玉哀登山。

临水送将归。

伊此往昔事。

言之以增悲。

叹我与嵇生。

倏忽"旧抄嵇康集作忽然。 "将永离。

"《诗纪》作违。 "俯察渊鱼游。

仰观双鸟飞。

厉翼太清中。

徘徊于丹池。

钦哉得其所。

令我心独违。

言别在斯须。

焉如朝"《诗纪》作调。 "饥。

"○同上"

离别自古有。

人非比目鱼。

君子不怀土。

岂更得安居。

四海皆兄弟。

何患无彼姝。

严穴隐传说。

空"《诗纪》作寒。 "谷纳白驹。

方各以《类聚》。

物亦以群殊。

所在有智贤。

何忧不此"《诗纪》作此不。 "如。

所贵身名存。

功烈在简书。

岁"旧抄嵇康集作年。 "时易过历。

日月忽其除。

勖哉乎嵇生。

敬德在"旧抄嵇康集作以。 "慎躯。

"○同上"

☆郭遐叔【赠嵇康诗二首】

〖旧抄嵇康集作诗五首郭遐叔赠。

《诗纪》作赠嵇康五首。

○逯案。

赠诗前四篇四言乃一首四章。

每章皆以如何忽尔句承转。

章法井然。

不得目为四首。

今以四言、五言各为一首。

每念遘会。

惟曰"《诗纪》作日。 "不足。

昕往宵归。

常苦其速。

欢接无厌。

如川赴谷。

如何忽尔。

将适他俗。

言驾有日。

巾车命仆。

思言"《诗纪》作念。 "君子。

温其如玉。

心之忧矣。

视丹如绿。

"案当有脱文。 ○以上周树人嵇康集校语。 "如何忽尔。

超将远逝。

"旧抄嵇康集旧校作游。 《诗纪》同。 "心之忧矣。

将以怵惕。

怵惕惟何。

惟思惟忧。

"以上十六字嵇康集旧校改为情以怵惕。 惟思惟忧。 《诗纪》同。 "展转反侧。

寤寐追求。

驰情运想。

神往形留。

心之忧矣。

增其劳愁。

不见可欲。

使心不乱。

譬彼造化。

抗无崖畔。

封疆昼界。

事利任难。

唯予与子。

本"《诗纪》作鲜。 注云。 一作籍。 "不同贯。

交重情亲。

欲面无算。

如何忽尔。

时适他馆。

明发不寐。

耿耿极旦。

心之忧矣。

增其愤叹。

"《诗纪》作怨。 "

天地悠长。

人生若忽。

苟非知命。

安保旦夕。

思与君子。

穷年卒岁。

优哉逍遥。

幸无陨越。

如何君子。

"周树人嵇康集校语云。 当作忽尔。 案此说甚是。 "超将远迈。

我情愿关。

我言愿结。

心之忧矣。

良以忉怛。

"○旧抄嵇康集一。 《诗纪》十八。 ○逯案。 此诗脱落几不成章。 《诗纪》编者力求其叶韵。 如越字下注云。 叶俞芮切。 迈字下注云。 叶力制切。 皆非是。 "君子交有义。

不必常相从。

天地有明理。

远近无异同。

三仁不齐迹。

贵在等贤踪。

众鸟群相追。

鸷鸟独无双。

何必相呴濡。

江海自从"旧抄一集作踪。 《诗纪》作可。 "容。

愿各保遐年。

"《诗纪》作心。 "有缘复来东。

"○《书钞》嵇康集一。 《诗纪》十八。 "

☆阮侃〈侃。

字德如。

尉氏人。

魏卫尉卿阮共之子。

有俊才而饬以名理。

风仪润雅。

与嵇康为友。

仕至河内太守。

〉【答嵇康诗二首】

旦"《诗纪》作早。 "发温泉庐。

夕宿宣阳城。

顾眄怀惆怅。

言思我友生。

会遇一何幸。

及子遘欢情。

交际虽未久。

思爱发中诚。

"旧抄嵇康集作思我爱发诚。 "良玉须切磋。

玙璠就其形。

隋珠岂不曜。

雕莹启光荣。

与子犹兰石。

坚芳互相成。

庶几弘"《诗纪》作行。 "古道。

伐檀俟河清。

不谓中离别。

飘飘然远征。

临舆执手诀。

良诲一何精。

佳言盈我耳。

"旧钞嵇康集作身。 "援带以自铭。

唐虞旷千载。

三代不我"《诗纪》作可。 "并。

洙泗久已往。

微言谁为"《诗纪》作共。 "听。

曾参易箦毙。

仲由结其缨。

晋楚安足慕。

屡空守以"旧钞嵇康集作以守。 "贞。

潜龙尚泥蟠。

神龟隐其灵。

庶保吾子言。

养真以全生。

东野多所患。

暂往不久停。

幸子无损思。

逍遥以自宁。

"○旧抄嵇康集一。 《诗纪》十八。 "双美不易居。

嘉会故难常。

爰自"《诗纪》作处。 "憩斯土。

与子遘兰芳。

常愿永游集。

拊翼同回翔。

不悟卒永离。

一别为异乡。

四牡一何速。

征人去"《诗纪》作告。 "路长。

顾步怀想像。

游目屡太"旧抄嵇康集作大。 "行。

抚轸"《诗纪》作[□令]。 "增叹息。

念子安能忘。

恬和为道基。

老氏恶强梁。

患至有身灾。

荣子知所康。

蟠"《诗纪》作神。 "龟实可乐。

明戒在刳肠。

新诗何笃穆。

申咏增恺忨。

"《诗纪》作慨慷。 "舒检诏"《诗纪》作话。 "良讯。

终然永厌藏。

还誓必不食。

复得同林"《诗纪》作故。 "房。

愿子荡忧虑。

无以情自伤。

候"《诗纪》作俟。 "路忘所次。

"《诗纪》作以。 "聊以酬来章。

"○同上"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