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唐故监察御史卫府君墓志铭"其弟中行,字大受,贞元九年第进士,至是为兵部郎中,元和十年也。 公此志,自"与其弟中行别",下至"可饵以不死",造语雄奇,所谓"唯陈言之务去"者也。 "
君讳某,字某,"或作"讳之玄,字造微"。 "中书舍人御史中丞讳某之子,"某或作晏。 "赠太子洗马讳某之孙。
"某或作。 按《元和姓纂》,晏三子:长子玄,次中立,次中行。 汪彦章云:"王仲信本谓此卫中立墓志,中立字退之,非之玄也。" "家世习儒,学词章。
昆弟三人,俱传父祖业,从进士举,君独不与俗为事。
"不下或有兴字,云:读去声。 非是。 或疑此与字当作以,更详此。 "乐弛置自便。
"弛或作施。 "
父中丞薨,既三年,与其弟中行别,曰:"若既克自敬勤,及先人存,趾美进士,"贞元九年,中行登第。 "续闻成宗,唯服任遂功,为孝子在不怠。 我恨已不及,假令今得,不足自贳。 "或作贵,作贯。 贳,音射,又音世。 "我闻南方多水银、丹砂,杂他奇药,キ为黄金,"キ,於刀切。 "可饵以不死。 今于若丐我,我即去。"
遂逾岭厄,"厄,於革切,塞也,一作厄。 "南出,药贵不可得,以干容帅。
"贞元二十一年五月,以房启为容管经略使。 "帅且曰:"若能从事于我,可一日具。"
许之,得药,试如方,不效,曰:"方良是,我治之未至耳。"
留三年,药终不能为黄金,而佐帅政府,以功再迁监察御史。
帅迁于桂,"元和八年四月,以启为桂管观察使。 "从之。
帅坐事免,"是岁七月,启以罪降为太仆少卿。 "君摄其治,历三时,夷人称便。
新帅将奏功,君舍去,南海马大夫使谓君曰:"十二月,以马总为岭南节度使。 ""幸尚可成,两济其利。"
君虽益厌,然不能无万一冀,至南海,未几竟死,年五十三。
子曰某。
"某或作景微。 "元和十年十二月某日,归葬河南某县、某乡、某村,先茔。
"某县某乡某村,诸本作"伊阙县伊国乡高都村"。 "于时中行为尚书兵部郎,"或无于子,郎下或有中字。 "号名人,而与余善,请铭。
铭曰:嗟惟君,笃所信。
"信音新,汉武《悼李夫人赋》"申以信兮"。 班固《通幽赋》云:"苟无实,其孰信。" "要无有,弊精神。
以弃余,贾于人。
"贾音古。 "脱外累,自贵珍。
讯来世,述墓文。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贞元十九年,公与张君同自监察御史以言事黜。 张为郴州临武,公为连州阳山。 二年俱徙江陵。 至是张卒,公既志其墓,又文以祭,且及铭墓之意。 可谓厚矣。 "
君讳署,字某,河间人。
大父利贞,有名玄宗世。
为御史中丞,举弹无所避,由是出为陈留守,"本郑所并陈之留邑。 秦并天下,以宋亦有留,故加陈以别之。 "领河南道采访处置使,"开元二十二年十一月,初置十道采访处置使。 "数岁卒官。
皇考讳郇,以儒学进,官至侍御史。
"郇或作询。 "
君方质有气,形貌魁硕,长于文词,以进士举博学宏词,为校书郎。
"署,贞元二年进士第。 "自京兆武功尉拜监察御史。
为幸臣所谗,"幸臣,李实也。 "与同辈韩愈、李方叔三人俱为县令南方。
"时三人俱为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冬,三人皆以言事得罪,贬为县令,详见题注下。 "二年,逢恩俱徙掾江陵。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大赦,张与公俱量移江陵。 "半岁,邕管奏君为判官,"贞元二十一年八月,路恕为容管经略使,表署判官,"改殿中侍御史,不行。
拜京兆府司录。
"贞元二十一年十月,李(为京兆尹,表署为府司录参军。 "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ヱ,揖起趋去,无敢阑语。
"促促或作旦旦,促如龊龊之促,本或作足足。 阑或作闲。 "县令丞尉,畏如严京兆,事以办治。
"办或作干。 "京兆改凤翔尹,以节镇京西,"元和二年二月,以为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使,表署为判官。 "请与君俱,改礼部员外郎,为观察使判官。
帅他迁,"元和四年三月,以为江东节度使。 "君不乐久去京师,谢归,用前能,拜三原令。
岁余,迁尚书刑部员外郎。
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诸本无"议"字及下"棘"字。 而云晁本校增此二字。 阿或作挠。 今按:欧公尝疑此上有脱字,不知晁氏以何本校也。 详其文理,当有此字,故从之。 "改虔州刺史。
民俗相朋党,不诉杀牛,"或无不诉字。 "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
君视事,一皆禁督立绝。
"祥下或有事字,或无"视事"二字,或但有事字。 "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吏或作史。 "学乡饮酒丧婚礼,张施讲说,民吏观听从化,大喜。
度支符州,折民户租。
岁征绵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唯恐不及事被罪。
君独疏言:"治迫岭下,民不识蚕桑。"
月余,免符下,民相扶携,守门叫欢为贺。
改沣州刺史。
民税出杂产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
君曰:"刺史可为法,"疑必有脱误,或为字当作守。 "不可贪官害民。"
留噤不肯从,竟以代罢。
观察使使剧吏案簿书,"吏或作史。 "十日不得毫毛罪。
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
数月,大不适,即以病辞免。
公卿欲其一至京师,君以再不得意于守令,恨曰:"义不可更辱,又奚为于京师间。"
竟闭门死,年六十。
"或无"闭门"二字。 "君娶河东柳氏女。
二子:升奴、胡师。
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某所。
其兄将作少监昔请铭于右庶子韩愈。
"昔或作者。 李逊《赴襄阳送行诗》有"著作郎张昔"。 "愈前与君为御史被谗,俱为县令南方者也,最为知君。
铭曰:
谁之不如,而不公卿!奚养之违,以不久生!"以,一作而。 "唯其颉颃,以世阙声。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一本上有"唐故"字。 "度"下有"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户部尚书赠尚书左仆射"字。 李惟简父宝臣,见《藩镇传》,志所载多与传合。 "
公讳惟简,"或作某。 "字某,司空平章事赠太傅之子。
"太傅李宝臣,本范阳内属奚族。 "太傅初姓张氏,"故范阳张锁高畜之为假子,遂冒姓张。 名忠志。 "肃宗时,举恒赵深冀易定六州战卒五万人,马五千匹,以归听命,天子嘉之,赐姓曰"李",更其名"宝臣","名下或有曰字。 "立其军,号之曰"成德",由是姓李氏。
"宝应元年十一月,忠志以伪恒阳节度使,挈其所管五州,降于河东节度使辛云京。 以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仍统其所管州,赐姓李,名宝臣。 "
太傅薨,"建中二年正月,宝臣卒,赠太傅。 "公兄弟让嗣。
"宝臣三子:惟诚、惟岳、惟简。 "公竟弃其家,自归京师。
及兄死家覆,有司设防守。
"惟岳叛,惟简以家僮票士百余,奉母郑归京。 建中三年闰正月,成德兵马使王武俊杀惟岳,传首京师,德宗拘惟简于客省,防伺甚峻。 "德宗如奉天,守卒出公,即驰归,与母韩国夫人郑氏拜诀,属家徒随走所幸,道与贼遇,七斗乃至。
"建中四年十月,德宗幸奉天,惟简将赴难,谋于郑。 郑曰:"尔父立功河朔,位宰相,身未尝至京师。 兄死于人手,尔入朝,未识天子,不能效忠,吾不子汝矣。" 督其行,曰:"儿能死王事,吾不朽矣。" 乃斩关出,道更七战,得及行在。 "有功,迁太子谕德,加御史中丞。
"帝见惟简,厚抚之,拜太子谕德,累迁禁军将军,从浑率师讨贼,频战屡捷,加御史中丞。 "从幸梁州,天黑失道,识焦中人声,得见德宗于西。
",雍县名,属凤翔。 音,音窒,义见二十五卷《兴元少尹墓志铭》。 "上曰:"卿有母,可随我耶?""可或作何。 "曰:"臣以死从卫。"
及幸还,录功,封武安郡王。
"或作公,考之史,当作王。 "号"元从功臣"。
"四月,诏奉天随从将士,并赐号"元从功臣"。 "图其形御阁,而以神威将军居北军卫。
"迁左神威卫大将军。 居或作为,卫或作御。 "久乃加御史大夫。
丁韩国忧去官,累迁神威大将军,加工、刑二曹尚书,天威统军;又改户部尚书,金吾大将军。
"元和初,检校户部尚书,改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 "有长上万国俊者,"上或作尚,《新史》蜀本作上。 今按:长上,盖卫卒之号,犹今言长入也,当从蜀本。 "以军势夺兴平人地,吏惮莫敢治。
及公为金吾,兴平人曰:"久闻李将军为人公平,庶能直吾屈。"
即赍县牒来见。
公发视,立杖国俊,废之,以地还兴平人。
闻者莫不称叹。
于是天子以公材果可任用,治人将兵,无所不宜。
元和六年,即以公为凤翔陇州节度使、户部尚书,兼凤翔尹。
"五月,以惟简为凤翔尹,凤翔陇州节度使。 "陇州地与吐蕃接,旧常朝夕相伺,更入攻抄,人吏不得息。
公以为国家于夷狄,当用长算。
边将当承上旨,谨条教。
"或作务,非是。 "蓄财谷,完吏农力以俟;不宜规小利,起事盗恩;禁不得妄入其地,益市耕牛,铸钐Θ,"《诗》:"┖乃钱。" 注:"田器也。" 钐,大鎌也。 ,大锄也。 音博。 钐,山监切,又所鉴切。 Θ,陟初切,又仕菹切。 ,陟玉切。 "以给农之不能自具者;丁壮兴励,"与或作愈。 "岁增田数十万亩。
连八岁,五种俱熟,公私有余。
贩者负入褒斜,"《梁州记》:"万石城沂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 《选》:"右界褒斜。" 斜,余遮切。 "船循渭而下,首尾相继不绝。
十三年,公与忠武军节度使司空光颜,"李光颜。 "宁节度使尚书钊"郭钊。 "俱来朝,上为之燕三殿,"唐麟德殿有三面,故曰三殿。 "张百戏,公卿侍臣咸与。
"音预。 "既事敕还,公因进曰:"臣幸得宿卫四十余年,"或无得字。 "今年老斥外任,"斥或作许,或作诉。 "不胜慕恋,愿得死辇下。"
天子加慰遣焉。
还镇告疾,其夏五月戊子薨,年五十五。
讣到,上悼怆罢朝,遣郎中临吊,赠尚书左仆射。
以其年十一月景申,"丙申作景申,避唐讳也。 "葬万年凤栖原。
"万年下或有县字。 "
夫人博陵郡崔氏,河阳尉镐之孙,大理评事可观之女,贤有法度。
"贤下或有而字。 "公有四子:长曰元孙,三原尉;次曰元质,彭之蒙阳尉;曰元立,兴平尉;曰元本,河南参军,皆愿敏好善。
元立、元本皆崔氏出。
葬得日,嗣子元立,与其昆弟四人,请铭于韩氏,曰:"先人尝有托于夫子也。"
愈曰:"太傅功在史氏,记仆射以孤童囚羁京师,"或无记字,童下或有子字。 今按:《翟方进传》,无者为是。 "卒能以忠为节自显,取爵位,立名绩,使天下拭目观,父母与荣焉。 既忠又孝,法宜铭。"
"或无法字。 "铭曰:
太傅之显,自其躬兴;仆射童羁,孰与之朋?遭国之难,以节自发;致其勤艰,以复考烈。
孝由忠立,爵名随之;铭此玄石,维昧之诒。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此篇从方氏石本,疑者别出。 蜀本注:"牛僧孺撰《墓志》,陈鸿撰《谥》,张籍撰《行状》。" 欧阳公《集古录》有《胡良公碑跋》云:"良者,韩之门人,张籍妻父也。" 今按:方本无"中散大夫"、"良"五字。 又它神道碑不著"墓"字,唯此有之,亦变例也。 "
少府监胡公者,讳向,字润博,年七十九,以官卒。
明年八月十四日,葬京兆奉先。
"八月或作七月,无十四日字。 "夫人天水赵氏焉。
其子逞、《辶西》、巡、遇、述、迁、造,"或无《辶西》字,或无巡字。 "与公婿广文博士吴郡张籍,以公之族出行治、历官、寿年为书,"出下或有"处文"二字,非是。 "使人自京师南走八千里,至闽南两越之界上,请为公铭,刻之墓碑,于潮州刺史韩愈,曰:胡姓本出安定,后徙清河,于今为宗城,属贝州。
"河下或有复出清河字。 宗城县名,武德九年属贝州。 "大父讳秀,武后时,以文材征为麟台正字。
"垂拱元年二月,改秘书省为麟台。 "父宰臣,用进士,卒官平阳冀氏令,"或无官字。 "赠潭州大都督。
公早孤,能自劝学,立节概,"劝或作勤。 "非其身力,不以衣食。
凡一试进士,二即吏部选,皆以文章占上第。
乐为俭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矫时弊。
及为富平尉,一府称其断决。
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建中三年五月,以中书舍人赵赞为户部侍郎判度支。 "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贼平,有司考核群吏,多坐贬死。
"考核一作核考。 或无贬字。 或无死字。 "独公以清苦能检饬,无漏失,迁河南仓曹。
魏公贾耽以节郑滑,"贞元二年九月,以贾耽为郑滑节度使,辟向(佐其府。 "以公佐观察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以刚直龃龉不阿忤权贵,除献陵令。
"献陵,高祖陵。 "居陵下七年,市置田宅,务种树为业以自给,教授子弟。
"业下或无以字。 杭并无以自给字。 子弟或作弟子。 "贞元十一年,吏部大选,以公考选人艺学,以劳迁奉先令,以治办迁尚书膳部郎中,改坊州刺史。
州经乱,无孔子庙;公至,则命筑宫,造祭器,率博士生讲读以时,"生下或有徒字。 "如法以祠,人吏聚观叹息。
迁舒州刺史。
州岁大热,麦一茎两穗,闾里歌舞之。
"或无舞字。 "考功以闻,迁尚书驾部郎中。
数以事犯尚书李巽。
"事上或有公字。 "巽时主盐铁事,富骄恃势,以语丞相,"丞或作宰。 "由是退公为凤翔少尹。
巽死,迁少大理,改少詹事。
元和十二年,朝廷以公年老,能自祗力,事职不懈,可嘉,拜少府监,兼知内中尚。
"《百官志》:少府监,从三品,掌百工技艺之政,总中尚、左尚、右尚。 "明年,以病卒。
"或无病字,非是。 "
公始以进士孤身旅长安,致官九卿为大家。
七子皆有学守。
女嫁名人。
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谓成德。
"谓或作为,非是。 "铭曰:
胡公,",丘蝎切。 "既果以方;挟艺射科,每发如望。
"平声。 "人求于人,我已为之;自始讫终,不降色辞。
因官立事,随有可载;发迹馈军,"或作运。 "遭谗府界。
去居陵下,为吏为隐;坊舒之政,于兹有靳。
"或作叹。 "守官驾部,名升已屈;"升或作升,已或作民。 "跻于少府,甚宜秩物。
不配其有,君子耻之;少府古卿,公优止之。
刻文碑石,以显公行;维公后人,"维公或作维彼。 "无怠嗣庆。
唐故相权公墓碑"权德舆,宪宗朝拜同平章事,《新旧史》有传,所载加详于《志》云。 "
上之元和五年,其相曰权公,讳德舆,字载之。
"元和五年九月,以德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其本出自殷帝武丁,武丁之子,降封于权。
权,江汉间国也。
"权故城在南郡当阳县。 "周衰,入楚为权氏。
"《唐韵》云:权始出天水,本颛顼之后,楚武王使斗缗尹权,后因氏焉。 "楚灭,徙秦而居天水略阳。
苻秦之王中国,其臣有安丘公翼者,"翼字子良,略阳人。 与太原王赞,俱为苻坚谋主,坚即伪位,拜给事中,后为右仆射,封安丘公。 "有大臣之言。
"坚伐晋,翼力谏不从,坚遂大败。 "后六世,至平凉公文诞,"翼子宣褒事姚秦,为黄门侍郎。 宣褒四世之孙荣,隋开府仪同三司城郡公,荣子文诞。 "为唐上庸太守,荆州大都督长史,焯有声烈。
"焯或作绰。 "平凉曾孙讳倕,"文诞子崇本,匡成令。 崇本子无待,成都尉。 无待子倕。 倕音垂。 "赠尚书礼部郎中,以艺学与苏源明相善,"源明,京兆武功人,初名预,字弱夫,肃宗时终秘书少监。 "卒官羽林军录事参军,于公为王父。
郎中生赠太子太保讳皋,以忠孝致大名,"皋字士繇,天宝末,安禄山为河北按察使,表皋为从事,察禄山有异志,诈死,奉其母南去。 及渡江,禄山已反。 由是名闻天下。 "去官,累以官征不起,"代宗征皋为起居舍人,以疾辞。 李季卿黜陟江淮,奏皋节行,改著作郎,复不起。 "追谥贞孝。
"大历二年四月十四日,皋卒于润州,年四十六。 元和中谥贞孝。 "是实生公。
公在相位三年,"元和五年九月相,八年五月罢。 "其后以吏部尚书授节镇山南,"元和十一年十月,以德舆检校吏部尚书,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年六十以薨,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公。
"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乞还,卒于道。 以薨,以或作六。 考《旧史》,当作以。 "
公生三岁,知变四声;"知或作能。 "四岁能为诗;七岁而贞孝公卒,来吊哭者,见其颜色声容,皆相谓"权氏世有其人"。
及长,好学,孝敬祥顺。
贞元八年,以前江西府监察御史,征拜博士。
"贞元初,江西观察使李兼,表德舆为判官,再迁监察御史。 府罢,八年正月,除太常博士。 "朝士以得人相庆,改左补阙,章奏不绝,讥排奸倖,"贞元八年八月,司农大卿裴延龄以巧诈除户部侍郎判度支,德舆上疏论其奸,不省。 "与阳城为助。
转起居舍人,"贞元十年四月迁。 "遂知制诰,凡撰命词九年,以类集为五十卷,天下称其能。
十八年,以中书舍人典贡士,拜尚书礼部侍郎。
"贞元十七年冬,以本官知礼部贡举。 十八年,真拜礼部侍郎。 "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奏。
广岁所取进士明经,在得人,不以员拘。
转户、兵、吏三曹侍郎、太子宾客,"贞元二十一年六月,转户部侍郎。 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 后坐郎吏,误用官缺,改太子宾客。 "复为兵部,迁太常卿。
"元和四年五月迁。 "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
时天子以为宰相,宜参用道德人,因拜礼部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和五年,宰相裴洎寝疾。 九月,德舆同平章事。 "公既谢辞不许,其所设张举措,必本于宽大;以几教化,多所助与,"或作为,或无此一字。 今按:助与,如后救于ν事之类是也。 作为,非是。 "维匡调娱,不失其正;中于和节,不为声章;因善与贤,不矜主己。
"矜或作务。 "以吏部尚书留守东都。
"元和八年正月罢相,守本官。 七月,以检校吏部尚书为东都留守。 "东方诸帅,有利不能自请者,公常与疏陈,不以露布。
"不以或无不字。 露布或作布露。 "复拜太常,"元和九年十月除。 "转刑部尚书,考定新旧令式,为三十编,举可长用。
"或无长字。 先是诏许孟容、蒋等,删定格敕,成三十卷,表上,留中不出。 德舆请下刑部,与侍郎刘伯刍代考定,复为三十卷。 十年十月,奏请行用,从之。 "其在山南、河南,勤于选付,治以和简,人以宁便。
以疾求还,十三年某月甲子,道薨于洋之白草。
奏至,天子《疒同》伤,"《疒同》或作痛。 "为之不御朝,郎官致赠锡;官居野处,上下吊哭,皆曰:"善人死矣。"
其年某月日,"月下或有某字。 "葬河南北山,在贞孝东五里。
公由陪属升列,年除岁迁,以至公宰,人皆喜闻,若己与有,无忌嫉者。
于ν坐子杀人,失位自囚,亲戚莫敢过门省顾,朝莫敢言者。
"ν音迪。 顾下或有者字。 朝上或有在字。 "公将留守东都,"公下或有时字。 "为上言曰:"下或有于字。 ""ν之罪既贳不竟,宜因赐宽诏。"
上曰:"然,公为吾行谕之。"
ν以不忧死。
"元和七年正月,司空同平章事于ν,使其子太常丞敏,重赂梁正言,求出镇。 正言诈渐露,敏索其赂不得,诱其奴支解之,弃溷中。 事觉,ν率其子殿中少监孝友等,素服诣建福门请罪,ν左迁恩王傅,仍绝朝谒;敏流雷州;孝友等皆贬官。 八年七月,德舆将留守东都,为言之。 "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试士,踵相蹑为宰相达官,与公相先后;其余布处台阁外府,凡百余人。
自始学至疾,未病未尝一日去书不观。
"或无"未病"二字。 "公既以能为文辞擅声于朝,"或无能字。 "多铭卿大夫功德;然其为家,不视簿书。
"视或作亲。 "未尝问有亡,费不偫余。
"问下或有其字。 诸本偫作待,或作储。 "
公娶清河崔氏女,其父造,尝相德宗,号为名臣。
"德宗贞元元年正月,以崔造平章事,至十二月罢。 德或作代,考《宰相表》云:当作德。 "既葬,其子监察御史璩,累然服丧来有请。
"德舆二子:璩字大圭,瑶字大玉。 服丧或作丧服。 或无来字。 "乃作铭文。
"或无铭字。 "曰:
权在商周,世无不存。
"无或作次。 "灭楚徙秦,嬴刘之间。
甘泉始侯,以及安丘;诋诃浮屠,"苻坚尝游东苑,命沙门道安同辇。 翼谏曰:"臣闻天子法驾,侍中陪乘,清道而行,进止有度,道安毁形贱士,不宜参秽神舆。" "皇极之扶。
贞孝之生,凤鸟不至;"或作至世。 "爵位岂多,半涂以税;"以或作已。 "寿考岂多,四十而逝。
惟其不有,以惠厥后;是生相君,为朝德首。
行世祖之,文世师之。
"祖或作师。 师或作推,或作祖。 "流连六官,"谓吏、户、礼、兵、刑、工。 "出入屏毗。
无党无雠,举世莫疵。
人所惮为,"或作焉。 "公勇为之;其所竞驰,公绝不窥。
"其或作人。 竞作共。 绝作有。 今按:作绝,乃与上文勇字相应。 "孰克知之。
"克或作先。 "德将在斯。
刻诗墓碑,以永厥垂。
平淮西碑"并序据《旧史》,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公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撰《平淮西碑》,其词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功第一,不平之。 妻唐安公主也,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 诏令磨公文,命段文昌重撰。 史所载如此。 原公之意,大抵以度能固帝意,故诸将不敢首鼠,遂能平蔡,意多归功于指纵者也。 帝亦重失武臣心,故诏文昌。 然史臣之赞裴度,必取公之铭曰:"凡此蔡功,惟断乃成。" 则世固自有公论也。 文昌文见姚铉《文粹》。 李商隐有《惜韩碑》诗长篇,甚美,有"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之句。 东坡有《临江驿》小诗云:"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则二公之文,不待较而明矣。 陈无己曰:龙图孙学士觉,喜论文,谓退之《淮西碑》,叙如《书》,铭如《诗》。 又云:少游谓《元和圣德诗》,于韩文为下,与《淮西碑》,如出两手,盖其少作也。 李商隐《读韩碑诗》:"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ァァ生罴;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淡天王旗。 武古通作爪牙,仪曹外郎载笔随;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比恩不訾;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古今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避,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手,负以灵龟蟠以螭;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曳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ピ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颂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三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
天以唐克肖其德,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全付所覆,四海九州,罔有内外,悉主悉臣。
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牙其间;肃宗代宗,德祖顺考,以勤以容,大慝适去。
稂莠不薅,"《诗》:"以薅荼蓼。" 薅,奴豆切,除田草也。 "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睿圣文武皇帝,"下或有"陛下"字,非是。 元和三年正月,受尊号。 "既受群臣朝,乃考图数贡,"或无乃字。 数,色阻切。 "曰:"呜呼!天既全付予有家,今传次在予,予不能事事,其何以见于郊庙?"群臣震慑,奔走率职。
"或无奔、率二字。 "明年,平夏;"永贞元年八月,夏绥银节度留后杨惠琳叛。 元和元年三月,兵马使张承全讨斩之。 "又明年,平蜀;"永贞元八月,剑南节度使韦皋卒,行军司马刘辟自称留后。 元和元年九月,东川节度使高崇文擒辟以献。 蜀下方有"西川"字,云:"刘辟求都统三川,方围梓州而败,乱固不及他郡也。" 今按:既围梓州,则乱已及东川矣。 方说非是。 "又明年,平江东;"元和二年十月,镇海军节度使李反,大将张子良执以献。 "又明年,平泽潞;遂定易定,"元和五年十月,义成节度使张茂昭以易定二州归于有司。 "致魏、博、贝、卫、澶、相,"元和七年十月,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以所管六州归于有司。 澶,澶渊也。 《说文》:"澶渊水在宋。" 《左氏》:"盟于澶渊。" 澶音蝉。 "无不从志。
皇帝曰:"不可究武,"究或作穷。 "予其少息。"
九年,蔡将死。
蔡人立其子元济以请,不许。
"元和九年闰八月,彰义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元济摄蔡州刺史,匿丧以病闻,自领军务,表请主兵,上不许。 "遂烧舞阳,犯叶、襄城;"城上或有等字,洪云:此谓叶与襄城耳,等字非是。 "以动东都,放兵四劫。
皇帝历问于朝,一二臣外,"或作外臣,杭、《苑》无外字。 今按:此句若作"外臣",则当时朝臣自以伐蔡为不可,非独外臣也。 若作"一二臣",则当时举朝之臣,皆以伐蔡为不可,又非独一二人也。 考之下文所谓"一二臣同,不为无助"者,又正指武元衡、裴度一二人赞伐蔡之谋者而言,则此乃谓唯一二臣以为可,而其外群臣皆以为不可耳。 诸本作"外臣",及无"外"字,皆非是。 唯作"臣外"者得之。 "皆曰:"蔡帅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帅或作师。 于或作於。 "传三姓四将;"广德元年十月,以李忠臣为淮西节度使也。 贞元二年四月,以陈奇;十月,以吴少诚为之。 是为三姓。 大历十四年三月,忠臣为其将李希烈所逐,自为节度。 忠臣、希烈、少诚、少阳,是为四将。 "其树本坚,兵利卒顽,不与他等。 因抚而有,顺且无事。"
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并或作併。 "牢不可破。
皇帝曰:"惟天惟祖宗所以付任予者,庶其在此,予何敢不力。 "天上或有夫字,非是。 或无何字。 "况一二臣同,不为无助。"
"不上或有固字。 "曰:"光颜,汝为陈、许帅,"元和九年十月,以陈州刺史李光颜为忠武节度使,忠武管陈、许二州。 "维是河东、魏博、阳三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
"元和十年正月,命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元济,以光颜等分掌行营。 二月,命神策军阳镇遏将索日进,以泾原兵六百人会李光颜。 阳,左冯翊阳县。 或作泾,非是。 "曰:"重胤,汝故有河阳、怀,今益以汝,"元和九年闰八月,以河阳节度使乌重胤为汝州刺史,充河阳怀汝节度使,徙隶汝州。 "维是朔方、义成、陕、益、凤翔、延、庆七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
"义成管郑滑二州。 陕益即剑南东西川,延属坊丹延节度使,庆属宁节度使。 延庆本或作"延宁庆"。 "曰:"弘,汝以卒万二千属而子公武往讨之。"
"元和十年九月,以宣武节度使韩弘为淮西诸军都统,弘请使子公武以兵万三千会蔡下,归财与粮,以济诸军。 属下或有集字,或在公武下,皆非是。 "曰:"文通,汝守寿,"元和十年二月,以左金吾大将军李文通为寿州团练使。 "维是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军之行于寿者,汝皆将之。"
"西下或有徐泗字。 四或作五,皆非是。 行上或有在字。 "曰:"道古,汝其观察鄂岳。"
"元和十一年,以黔州观察使李道古为鄂岳观察使。 "曰:",汝帅唐、邓、随,"元和十一年十二月,以太子詹事李为唐邓随节度使。 "各以其兵进战。"
曰:"度,汝长御史,其往视师。"
"谓度为御史中丞,故云长。 元和十年五月,上遣度诣行营宣慰,察用兵形势。 "曰:"度,惟汝予同,"汝下一有与字。 "汝遂相予,"元和十年六月,以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以赏罚用命不用命。"
曰:"弘,汝其以节都统诸军。"
"节下或有度字。 诸,方作讨。 今按:前辈有引《左传》"讨其军实"为"讨军"之证者,恐未必然,若必作讨,则秦《之罘刻石》,自有"遂发讨师"之语,而《晋官》有"都督征讨诸军事",皆足为证,不必引《左传》,却不相似也。 但公所作《韩弘碑》,但云"都统诸军",则作讨者,为误矣。 不可以偶有旁证,而强引以从之也。 "曰:"守谦,汝出入左右,汝惟近臣,共往抚师。"
"元和十一年十一月,上命知枢密梁守谦宣慰,因留监其军。 汝惟或作惟汝。 "曰:"度,汝其往,衣服饮食予士,无寒无饥。 "或无服饮字。 或无服字,有饮字。 或无衣服字。 寒下或无无字。 "以既厥事,遂生蔡人。 赐汝节斧,通天御带,卫卒三百。 "元和十二年八月,度赴淮西,诏以神策军三百人卫从,赐以犀带。 "凡兹廷臣,汝择自从,惟其贤能,无惮大吏。 "元和十二年七月,度以宰相出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度奏刑部侍郎马总为副使,右庶子韩愈为行军司马判官书记。 "庚申,予其临门送汝。"
"度行,上御通化门送之。 "曰:"御史,予闵士大夫战甚苦,自今以往,非郊庙祠祀,其无用乐。"
"或无其字。 "
颜、胤、武,合攻其北,大战十六,得栅城县二十三,降人卒四万。
"或无人字,此谓降其民与卒也,故下语皆不再出"人卒"字。 今按:《庄子》云:人卒虽众。 公语亦有自也。 "道古,攻其东南,八战,降万三千,)再入申,破其外城。
"元和十二年,道古攻申州,克其外郭。 "文通,战其东,十余遇,降万二千。
,入其西,得贼将,辄释不杀,"元和十二年五月,淮西骑将李率士卒刈麦于张柴村。 李令厢虞候史用诚生擒以归,待以客礼。 "用其策,战比有功。
"比或作皆。 "
十二年八月,丞相度至师,"或作帅,非是。 "都统弘责战益急,颜、胤、武合战益用命,元济尽并其众,洄曲以备。
"四月,蔡人董昌龄以郾城降,李光颜引兵入据之。 元济甚惧。 时董重质将骡军守洄曲,元济悉发亲近及守城卒诣重质以拒之。 洄或作回。 今按:洄与史合。 "十月壬申,用所得贼将,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驰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门,取元济以献,尽得其属人卒。
辛巳,丞相度入蔡,"度建彰义军节,将降卒万余人入城。 "以皇帝命赦其人。
淮西平,大飨赉功,师还之日,因以其食赐蔡人。
凡蔡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或无归字。 "悉纵之。
斩元济京师。
"济下或有于字。 十一月丙戌朔,御兴安门,受淮西之俘,以元济徇两市,斩于一独柳树。 "
册功:弘加侍中;,为左仆射,帅山南东道;"制加检校尚书左仆射,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襄邓隋唐复郢均房观察使、凉国公。 "颜、胤皆加司空;"李光颜、乌重胤并检校司空,光颜封武威郡公,重胤国公。 "公武以散骑常侍,帅坊丹延;"以宣武军都虞候韩公武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州刺史,坊丹延节度使。 "道古进大夫;文通加散骑常侍。
"考之史及段文昌碑皆合。 一本无"大夫文通加"五字,非是。 道古时已为中丞,故不复言御史也。 今按:道古墓志,亦可考。 "丞相度朝京师,道封晋国公,"或无道字,或作进,或无国字。 "进阶金紫光禄大夫,以旧官相,"度归京师,十二月,制加彰义军节度、申光蔡溵观察使,充淮西宣慰处置等使、朝议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兼蔡州刺史、飞骑尉裴度金紫光禄大夫,依前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仍赐上柱国,封晋国公,食邑三千户。 "而以其副总为工部尚书,领蔡任。
"以蔡州留后马总检校工部尚书,为蔡州刺史,彰义节度使。 "既还奏,群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皇帝以命臣愈。
"或无以字。 "臣愈再拜稽首而献文曰:
唐承天命,遂臣万邦。
"或作方。 "孰居近土,袭盗以狂。
往在玄宗,"在,方作居,云:"唐人多以在为居,公《本政》曰:居我其周从是也。" 今按:以在为居,亦草书之误,《本政》居字,已论于本篇,方说非是。 "崇极而圮。
河北悍骄,"安史既平,燕赵魏相继而起。 "河南附起。
"谓汴蔡之属,居河南者。 "四圣不宥,"肃代德顺。 "屡兴师征。
有不能克,益戍以兵。
夫耕不食,妇织不裳。
输之以车,为卒赐粮。
外多失朝,旷不岳狩。
百隶怠官,事亡其旧。
""百隶怠官",或作"百司隶官"。 亡或作忘。 "
帝时继位,"宪宗。 "顾瞻咨嗟。
惟汝文武,孰恤予家。
既斩吴蜀,旋取山东。
"吴蜀或作蜀吴。 取或作出。 "魏将首义,六州降从。
淮蔡不顺,自以为强。
提兵叫欢,欲事故常。
始命讨之,遂连奸邻。
阴遣刺客,来贼相臣。
"元和十年六月,宰相武元衡入朝,东平李师道遣刺客暗中突出射之。 "方战未利,内惊京师。
群公上言,"公或作臣。 "莫若惠来。
帝为不闻,与神为谋。
乃相同德,"乃或作及,非是。 "以讫天诛。
乃敕颜胤,武古通,咸统于弘,"谓以韩弘为都统。 "各奏汝功。
"奏或作走,非是。 "三方分攻,"三方,即上所言颜胤武攻其北,道古攻其东南,文通战其东也。 "五万其师。
大军北乘,厥数倍之。
常兵时曲,"元和十年五月,光颜大破贼党于时曲。 "军士蠢蠢。
既翦陵云,"元和十一年九月,光颜奏拔陵云栅。 "蔡卒大窘。
胜之邵陵,"胜或作遂,又作翦。 "郾城来降。
自夏入秋,复屯相望。
"入或作及。 复或作礻复。 "兵顿不励,告功不时。
帝哀征夫,命相往厘。
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试之新城,贼遇败逃。
尽抽其有,聚以防我。
西师跃入,道无留者。
蔡城,"《书》"罔昼夜。" 注,肆恶无休息。 与额同。 "其千里。
"或作疆。 "既入而有,莫不顺俟。
帝有恩言,相度来宣:诛止其魁,释其下人。
"释其,或作释于。 "蔡之卒夫,投甲呼舞;蔡之妇女,迎门笑语。
蔡人告饥,船粟往哺;蔡人告寒,赐以缯布。
"赐以,或作诏赐,非是。 "始时蔡人,禁不往来;今相从戏,里门夜开。
始时蔡人,进战退戮;今旰而起,左食右粥。
"旰或作眠。 食或作餐,旧本皆作食。 今按:"还予授子之粲兮。" 《传》云:"粲,餐也。" 《史记》:"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唇。" 《汉书》:"令其裨将传餐。" 则餐字亦有义。 公《祭郑夫人文》:"念寒而衣,念饥而餐。" 同以衣对餐也,或当作餐。 "为之择人,以收余惫;"收或作牧。 "选吏赐牛,教而不税。
蔡人有言,始迷不知。
今乃大觉,羞前之为。
蔡人有言,天子明圣;不顺族诛,顺保性命。
汝不吾信,视此蔡方;孰为不顺,往斧其吭。
"古郎切。 "凡叛有数,声势相倚;吾强不支,汝弱奚恃;其告而长,而父而兄;"或作"及汝父兄"。 "奔走偕来,"或作来偕。 同我太平。 淮蔡为乱,天子伐之。 既伐而饥,天子活之。 始议伐蔡,卿士莫随。 即伐四年,小大并疑。 不赦不疑,由天子明。 凡此蔡功,惟断乃成。 既定淮蔡,(或作"淮蔡既定"。 "四夷毕来。
"力知切,至也,还也。 《左氏》:"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遂开明堂,坐以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