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袁州祭神文三首"晁本首篇题曰《祭城隍文》,次题《祭仰山神祈雨文》,次题《又祭仰山神文》,元和十五年夏作。 "
维年月日,袁州刺史韩愈,谨告于城隍神之灵。
"或无袁字。 下同。 "
刺史无治行,无以媚于神祗,"以上或无无字。 "天降之罚,以久不雨,苗且尽死,刺史虽得罪,"下或有死字。 今按:死字不当用,又上句已有,不应重出,盖因上句而误也。 "百姓何辜,宜降疾咎于某躬身,"或无躬字。 《国语》"靡王躬身",公用此也。 "无令鳏寡,蒙兹滥罚。
谨告。
维年月日,袁州刺史韩愈,谨以少牢之奠,祭于仰山之神曰:神之所依者惟人,人之所事者惟神。
今既大旱,嘉谷将尽,人将无以为命,神亦将无所降依,不敢不以告。
若守土有罪,宜被疾殃於其身;百姓可哀,宜蒙恩闵。
以时赐雨,使获承祭不怠,神亦永有饮食。
谨告。
维年月日,袁州刺史韩愈,谨以少牢之奠,祭于仰山之神曰:
田谷将死,而神膏泽之;百姓无所告,而神恤之;刺史有罪,而神释之。
敢不有荐也。
尚飨。
祭柳子厚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于柳州。 公其月自潮即袁。 明年,自袁召为国子祭酒。 此文袁州作也。 故刘梦得《祭子厚文》有云:"退之承命,改牧宜阳,亦驰一函,候于便道。" 其后序《柳集》又云:"凡子厚行己之大方,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 祭文,盖谓此也。 "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
""维年月日",《文苑》作"维某年岁次庚子五月壬寅朔五日景午。" 柳下或有君字。 "
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
人之生世,如梦一觉;"故效切,下"既觉"同。 "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惟!
凡物之生,不愿为材;"为或作谓,非是。 "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见《庄子》语。 "子之中叶,天脱羁;",音絷。 "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
"表表或作表奏,非是。 "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或作观旁,非是。 "缩手袖间。
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
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复,群飞刺天。
"飞或作非。 "
嗟嗟子厚,今也则亡;"也则或作有今。 "临绝之音,一何琅琅。
遍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托以死。
凡今之交,观势厚薄;余岂可保,能承子托。
非我知子,子实命我;犹有鬼神,宁敢遗堕。
"宁或作予。 "念子永归,无复来期;设祭棺前,矢心以辞。
呜呼哀哉。
"或无此四字。 "尚飨。
祭湘君夫人文"公以元和十五年九月拜国子祭酒,未离袁州时作。 "
维元和十五年,岁次庚子,十月某日,朝散大夫守国子祭酒护军赐紫金鱼袋韩愈,谨使前袁州军事判官张得一,"此上四十四字,或只作"维年月日,国子祭酒韩愈谨令张得一,"今从石本。 "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湘君、湘夫人二妃之神。
前岁之春,愈以罪犯黜守潮州。
"或作阳,今从石本。 "惧以谴死,且虞海山之波雾瘴毒为灾,以殒其命,"或无之字。 "舟次祠下,是用有祷于神。
神享其衷,赐以吉卜,曰:"如汝志。"
蒙神之福,启帝之心,去潮即袁,"十四年十月,自潮徙袁。 "今又获位于朝,复其章绶。
"十五年九月,自袁召为国子祭酒,复赐金紫。 "退思往昔,实发梦寐,凡卅年于今乃合。
"卅或作三,方从石本,此盖言卅年前,常有梦寐,非以贬日言之也。 今按:上文但言前岁之祷,则实发梦寐者,但谓不敢忘前岁之吉卜耳,此"卅"字未详其义,恐亦石本之误也。 "夙夜怵惕,敢忘神之大庇。
"怵或作悚。 "
伏以祠宇毁顿,"一作损。 "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或作"暗昧不佳",或作"昧暗不蠲"。 今从石本。 圭与蠲同音,《集韵》:"蠲,洁也,明也,通作圭。" 《诗》:"吉蠲为饣喜。" 《韩诗》作"吉圭",《周礼·蜡氏》:"令州里除不蠲。" 注:"读如吉圭为饣喜之圭。" 陆音曰:旧读为圭。 《吕氏春秋》:饮食必蠲洁。 高诱亦读作圭,此类非一。 今作佳,由圭字讹也。 "不称灵明。
"或作明灵,今从石本。 "外无四垣,堂陛颓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来祭享。
辄敢以私钱十万,修而作之。
"万下诸本有"祈于邦伯"四字,今从石本。 "旧碑断折,"断一作中。 "其半仆地,文字缺灭,几不可读,谨修而树之。
"或无谨字。 "庙成之后,将求玉石,仍刻旧文,因铭其阴,以大振显君夫人之威神,以报灵德;俾民承事,万世不怠,惟神其鉴之。
尚飨。
始将既修树旧碑,仍刻其文于新石,因铭其阴。
旧碑石既多破落,文不可尽识,移之于新,或失其真,遂不复刻。
"此四十二字,石本附祭文后,诸本皆有之,方云:此盖后人以碑本附入,阁、杭皆无之。 今按:此必公所自记,故石本有之,当附于此。 方但以阁、杭本阙,遂直刊去,亦可惜也。 今从诸本,而次一字书之。 "
祭窦司业文"窦名牟,长庆二年卒,公尝志其墓。 此文公自称兵部侍郎,则是年未使王庭凑前作也。 "
维年月日,兵部侍郎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故国子司业窦君二兄之灵。
惟君文行夙成,有声江东,魁然厚重,长者之风。
一举于乡,遂收厥功;屡佐大侯,以调兵戎。
"调去声。 "诏曰予虞,汝为郎中;乃令洛阳,岁且四终。
惟刑之慎,掌正隶僮;命守高平,"泽州,高平郡。 "命副儒宫。
"副或作制。 "朱衣银鱼,象服以崇;锡荣考妣,孝道上穷。
官不满能,亦云达通;逾七望八,年孰非翁。
"或作"逾七八年,孰非望公",方从阁、杭、《苑》云:窦卒年七十四。 "在君无憾,我意不充。
君之昆弟,"牟兄弟五人,常、牟、群、庠、巩。 "三以辞雄;"常字中行,大历十四年登第;弟巩字汝封,元和二年登第;及牟为三雄矣。 "刺史郎中,四继三同。
"谓牟庠相继为泽州刺史。 四继三同,则常、牟、群、庠、皆为之也。 "于士大夫,可谓显融。
我之获见,实自童蒙;既爱既劝,"爱既或作受诱,非是。 "在麻之蓬。
自视雏っ,"音寇。 "望君飞鸿;四十年余,事如梦中。
"诸本皆如此,阁、杭、《苑》及南唐本作"事半如梦"云。 古梦音平去声通,石崇诗"周公不足梦"与"可以守至冲"叶。 今按:"事半如梦",语意碎涩,不如诸本之浑全而快健。 前人误改,当以重押中字之故,不知公诗多不避也。 "分宰河洛,愧立并躬。
俱官于学,以纤临洪。
惠许不酬,"许或作诗,今按:惠许,谓上文爱、劝而又称许也。 "报德以空。
死生莫接,孰明我衷?于祭告情,文以自攻。
呜呼哀哉。
尚飨。
祭侯主簿文"此谓侯喜也,蜀本注"继"字,非。 详观公此文,当知其为侯喜作。 公贞元十七年,与喜同渔于温洛,尝有诗云:"吾党侯生字叔起,呼我持竿钧温水。" 故此又有"我钧我游,莫不我随"之语。 尝荐喜于汝州刺史卢郎中,又尝荐之于陆员外傪,观其荐词,亦与此文"惟子文学,今谁过之"之意相表里。 又公集中端有《赠侯主簿喜》诗,用是知其非继而喜也。 其曰"吏部侍郎韩愈",即长庆三年自兵部转吏部时作。 "
维年月日,吏部侍郎韩愈,谨遣男殿中省进马佶,"退之诸子有名昶者,长庆四年进士登第,小说中亦载其为集贤校理。 曰符、曰爽、曰殿中省进马佶,虽载于集,而他处不见;唯符见于孟郊、张籍诗中耳。 "致祭于亡友故国子主簿侯君之灵。
呜呼!惟子文学,今谁过之?子于道义,困不舍遗。
"困或作罔,舍或作拾,皆非是。 "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
我或为文,笔俾子持;唱我和我,问我以疑。
我钓我游,莫不我随;我寝我休,莫尔之私。
朋友昆弟,情敬异施;惟我于子,无适不宜。
弃我而死,嗟我之衰;相好满目,少年之时。
日月云亡,"或作"人之云亡"。 "今其有谁?谁不富贵,而子为羁。
我无利权,虽怨曷为。
子之方葬,我方斋祠。
"方葬或作云葬。 "哭送不可,谁知我悲!呜呼哀哉。
尚飨。
祭竹林神文"公祭文二:其一《祭竹林神》,其二《祭曲江龙》,皆以旱祷。 其后《贺雨表》亦云:"季夏以来,雨泽不降,臣职司京邑,祈祷实频。" 谓此皆长庆三年为京尹时作也。 "维年月日,京兆尹御史大夫韩愈,谨以酒脯之奠,再拜稽首告于竹林之神曰:
天子不以愈为愚不能,使尹兹大众二十三县之人。
今农既勤于稼,有苗盈野,而天不雨,将尽槁以死;农将无所食,鬼神将无以为飨。
国家之礼天地百祀神祗,不失其常;"或无祀字。 "惠天之人,不失其和。
""惠天"下或有"下"字,系从阁、杭本。 今按:此"人"字,当为"民"字,以避讳而用人字也,下句同。 "人又无罪,何为造兹旱虐以罚也?"虐,阁、杭、蜀本在罚字下,非是。 "将俾尹者不仁不明,不能承帝之敕,以化正其下?闻无香惟腥,"闻音问。 "神于惠罚无差,""神于"或作"神之"。 "施罪瘠于尹愈身,是甘是宜。
雨则时降,神无爽其聪明,永飨于人无愧。
尚飨。
曲江祭龙文维年月日,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韩愈,谨以香果之奠,敢昭告于东方青龙之神。
天作旱灾,嘉谷将槁,乃于甲乙之日,依准古法,作神之象,斋戒祀祷。
神其享佑之,时降甘雨,"时或作将,非是。 "以惠兹人。
急急如律令。
祭马仆射文"马十二名总,字会元,扶风人。 退之长庆三年冬自京兆尹复为兵部侍郎,又迁吏部侍郎。 其为京兆也,有《举马总自代状》,今祭文称"吏部侍郎",则总以是年冬死也。 "
维年月日,吏部侍郎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仆射马公十二兄之灵。
惟公弘大温恭,全然德备;天故生之,其必有意。
将明将昌,实艰初试。
佐戎滑台,斥由尹寺;"贞元十三年四月,以姚南仲镇滑台,辟总为从事。 十六年,监军使薛盈珍诬奏南仲不法,总坐贬为泉州司马。 "适彼瓯闽,О跋踬;"一作。 О,鱼列切,音兀。 踬音致。 "颠而不委,"乌禾切。 "乃得其地。
于泉于虔,始执郡符。
遂殿交州,"殿军后也。 "抗节番禺。
"上音潘,下音愚。 "去其螟蠹,蛮越大苏。
"蠹或作。 "
擢亚秋官,朝得硕士;人谓其崇,我势始起。
东征淮蔡,相臣是使。
"十二年十月,以宰相裴度为彰义军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使。 "公兼邦宪,以副经纪。
"十二年,以总兼御史大夫,充淮西行营诸军宣慰副使。 "歼彼大魁,厥勋孰似?丞相归治,留长蔡师。
"吴元济诛,总留蔡州为彰义留后,奏改彰义为淮西。 十二月,以总检校工部尚书、蔡州刺史、充淮西节度使。 "茫茫黍稷,昔实棘茨;鸠鸣雀乳,不见枭鸱。
惟蔡及许,旧为血仇。
命公并侯,"十三年五月,以总为许州刺史、忠武军节度使、陈许溵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溵旧属淮西,故云并侯。 "耕借之牛;束其弓矢,礼让优优。
始诛郓戎,"郓音运。 "厥墟腥臊;公往涤之,兹惟乐郊。
"十四年二月,诛东平节度使李师道。 三月,以总检校刑部尚书,为郓州刺史、天平节度、郓曹濮等州观察等使。 《诗》曰:"适彼乐郊。" "惟东有犭制,"犭制,狂犬也。 《淮南子》:"犭制狗不自投于河"。 犭制音制,又居例切。 "惟西有虺;"虺,蜥也,许韪切。 "颠覆朋邻,我余有几。
"七月,沂州军乱,杀节度使王遂。 长庆元年七月,卢龙军乱,囚节度使张弘靖。 成德乱,杀节度使田弘正。 二年正月,魏博节度使田布自杀。 三月,武宁军节度使崔群为军中所逐。 余有或作有余。 今按:此用《左氏》"身其余几"之语,或本非是。 "{山律}中居,"{山律}音律,,慈恤切。 "斩其脊尾。
岱定河安,惟公之韪。
帝念厥功,还公于朝;陟于地官,且长百僚。
"十二月,以总检校尚书左仆射,守户部尚书。 "度彼四方,孰乐可据;顾瞻衡钧,"或作钧衡。 "将举以付。
惟公积勤,以疾以忧;及其归时,当谢之秋。
贺门未归,"门或作问,今按:此用"庆者在门"之语,或本非是。 "吊庐已萃;未燕于堂,已哭于次。
昔我及公,实同危事;且死且生,誓莫捐弃。
归来握手,曾不三四;曾不濡翰,酬酢文字;曾不醉饱,以劝酒。
"侧吏切。 "奠以叙哀,其何能致?呜呼哀哉。
尚飨。
吊武侍御所画佛文"或无"吊"字。 武侍御,一以为武少仪。 谓公尝为《太学弹琴诗序》,少仪时为司业,后以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使南诏,在元和五年。 一以为武儒衡,据《李翱集》墓志云:"故相郑余庆尹河南,奏授伊阙尉。" 及郑公留守东都,在元和五六年间。 然姓氏及官御史皆同,未知孰是?然题曰"侍御",其文亦曰"侍御",后说若近之云。 "
御史武君,当年丧其配,"御史一作侍御。 "敛其遗服栉珥ひ于箧,"ひ或作{般系},方云:{般系},小囊。 ひ,大带也。 今按:《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ひ。 注,ひ,囊也,所以盛巾。" 然则ひ{般系}字通。 "月旦十五日,则一出而陈之,抱婴儿以泣。
有为浮屠之法者,造武氏而谕之曰:"是岂有益耶?"阁、杭作也,非是。 "吾师云:人死则为鬼,鬼且复为人,随所积善恶受报,"所下有其字。 "环复不穷也。 "环一作旋。 "极西之方有佛焉,其土大乐。 "西下或无之字。 "亲戚姑能相为图是佛而礼之,愿其往生,莫不如意。"
武君怃然辞曰:"吾儒者,其可以为是!"既又逢月旦十五日,复出其箧实而陈之,""其箧"或无"其字"。 "抱婴儿以泣,且殆,而悔曰:"或无且字,或本且字在悔字下。 ""是真何益也?吾不能了释氏之信不,又安知其不果然乎?""或无乎字。 "于是悉出其遗服栉佩合若干种,就浮屠师请图前所谓佛者,浮屠师受而图之。
韩愈闻而吊之曰:兮目存,"或作皙皙。 "丁宁兮耳言。
忽不见兮不闻,"见下或有不字;或无兮字。 "莽谁穷兮本源?图西佛兮道予勤,以妄塞悲兮慰新魂。
"新上或有斯字。 "呜呼奈何兮,吊以兹文。
祭故陕府李司马文"李汉之父并阝,雍王会七世孙,长庆元年二月卒。 详见公所志并阝(墓。 并阝,薄经切,一本无"故陕府"三字。 "
维年月日,守国子祭酒赐紫金鱼袋韩愈,谨以清酌之奠,祭于故陕府左司马李公之灵曰:公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发愤孤身,复续厥家。
"孤或作苦。 续或作绩。 "选于吏部,亟以科进。
历临大邑,惟政有声。
"惟或作为。 "遂丞宗正,日朝帝庭。
出辅陕都,吏畏僚慕。
子妇诸孙,盈于室堂。
公姑悦喜,"姑或作始,非是。 "五福具有。
大夫士家,孰不荣羡?如何不常,以至大故。
呜呼哀哉。
愈以守官,不获吊送。
昏姻之好,以哀以悲。
敬致微礼,公其歆之。
"歆或作昭。 "尚飨。
祭十二兄文"公从兄岌也。 公之皇祖讳素,有孙八人。 其孙曰会、曰介、曰愈、曰俞、曰岌,见于《世系表》及公《集》者此五人。 又有者,以殿中侍御史死于平凉之盟。 其二人则无所考见。 岌以元和元年六月卒于虢州,以其年九月葬于州十里。 文所谓"归女教男,反骨本原",公盖有异时归葬于先原之意。 "
月日,从父弟某官某乙,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十二兄故虢州司户府君之灵。
"或无故字。 "
呜呼!维我皇祖,有孙八人;惟兄与我,后死孤存。
奈何于今,"一作今日。 "又弃而先!生不偕居,疾药不亲;敛不摩棺,瘗不绕坟;趋奔束制,"奔或作生,非是。 "生死亏恩。
归女教男,反骨本原;其不有年,以补我愆。
长号送哀,以荐此文。
尚飨。
"尚上或有"呜呼"二字。 "
祭郑夫人文"夫人,韩会之妻,而公之嫂也。 公少孤而育于其嫂,文言其抚育之恩至矣。 公既为之服期,而祭之以文。 此贞元十一年往河阳时作。 "
维年月日,愈谨于逆旅,备时羞之奠,再拜顿首,敢昭祭于六嫂荥阳郑氏夫人之灵。
""维年月日",晁本作"贞元九年岁次癸酉九月朔日"。 或无"谨于"二字。 "
呜呼!天祸我家,降集百殃。
我生不辰,三岁而孤;"大历五年,公父仲卿卒,公时三岁。 "蒙幼未知,鞠我者兄;"李翱《退之行状》云:"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 "在死而生,实维嫂恩。
未龀一年,"龀,毁齿也,《周礼》:"未龀者不为奴",注:"男八岁,女七岁而龀。" 龀,初靳切,又初谨切。 "兄宦王官;提携负任,去洛居秦。
念寒而衣,念饥而食;疾疹水火,无灾及身。
"疹或作。 疹音戾。 "劬劳闵闵,保此愚庸。
年方及纪,"《旧史》云:"大历十二年五月,起居舍人韩会坐元载贬官。" 退之是时年十一,从至贬所,《复志赋》谓"当岁行之未复,从伯氏以南迁"是也。 其兄殁南方,从嫂归葬河阳,故李汉《集序》云:"先生生于大历戊申,幼孤,随兄播迁韶岭,兄卒,鞠于嫂氏,辛勤来归。" "荐及凶屯。
兄罹谗口,承命远迁;"远或作南,大历十二年,宰相元载得罪。 四月,会坐党与,自起居舍人贬韶州刺史。 "穷荒海隅,夭阏百年。
"会卒于韶,年四十二。 "万里故乡,幼孤在前。
相顾不归,泣血号天。
微嫂之力,化为夷蛮。
水浮陆走,丹翩然。
至诚感神,返葬中原。
既克反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口或作日云,从阁、杭、蜀本。 今按:"百日偕行"无理,当从"口"为是。 然或以《祭老成文》有"就食江南,零丁孤苦"之语,疑不得有百口,不知此亦通良贱而言阖门之众耳。 未必实计百人也。 "避地江。
"家于宣州。 建中二年。 中原多故。 退之避地江左。 即《复志赋》所谓"值中原之有事兮。 将就食江南"是也。 "春秋霜露,荐敬频繁。
以享韩氏之祖考,曰:此韩氏之门。
视余犹子,诲化谆谆。
爰来京师,"贞元二年。 公自宣州游京师。 "年在成人。
屡贡于王,名乃有闻。
念兹顿顽,"顿或作钝。 《汉书·陈平传》:"士之顽顿嗜利无耻者。" 颜读顿曰钝。 "非训曷因。
感伤怀归,陨涕熏心。
苟容躁进,不顾其躬;禄仕而还,以为家荣。
奔走乞假,东西南北。
孰云此来,乃睹灵车。
有志弗及,长负殷勤。
呜呼哀哉!昔在韶州之行,受命于元兄。
"于或作于。 "曰:"尔幼养于嫂,丧服必以期!"今其敢忘?天实临之。
"贞观中。 魏征、令狐德等议嫂叔服云:"或有长年之嫂,遇提孩之叔。 劬劳鞠养。 情若所生。 分饥共寒。 契阔偕老。 其在生也。 爱之同于骨肉。 及其死,则推而远之。 求之本原,深所未谕。 且事嫂见称,载籍非一。 郑仲虞则恩礼甚笃,颜洪都则竭诚致感,马援则见之必冠,孔汲则哭之为位。 察其所尚。 岂非先觉?嫂叔旧无服。 今请服小功五月。" 制:"可。" 公幼养於嫂。 服期以报。 可为士大夫之法矣。 李汉序公文集及李习之状亦云。 "呜呼哀哉,日月有时;归合茔封,终天永辞。
绝而复苏。
伏惟尚飨。
祭十二郎文"老成,率府参军韩介之子也。 介二子:曰百川、曰老成。 起居舍人会无子,以老成为后。 老成生湘、滂。 百川死,公乃命滂归后其祖介。 公及会、介,皆仲卿子,至是,会、介、百川皆死矣。 故文云:"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又云:"去年东野往,吾书与汝。" 盖贞元十八年,有《送东野序》,即是年为十九年,此文必其秋冬作,十二月,则公谪阳山矣。 斯文盖公所谓"喜往复善自道"者,在当时无对。 后二百七十年,欧阳文忠公为其父作《陇冈阡表》,始足以追配公此作。 览者当自知之。 "年月日,"或无日字。 《文苑》作"贞元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文苑》郎下有子字。 今按:"郎子"是当时语,虽不必存,变不可不知也。 今谩补之。 "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会责守韶州,卒于贬所。 "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往上或无吾字。 "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相下或有幕字。 贞元十三年,董晋帅汴州。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是岁秋,张建封辟公为徐州节度推官。 "使取汝者始行,"佐上或有又字。 者上或有使字。 "吾又罢去,"十六年五月,张建封卒,公西归洛阳。 "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或有两图字,一属上句,非是。 "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谓或作为。 而下或有先字。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邵太史曰:文用助字,柳子厚论当否,不论重复。 《檀弓》曰:“南宫纟舀之妻,之姑,之丧。" 退之亦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近时六一、文安、东坡三先生知之。 蜀人史彦升云:退之祭文"视荒荒",今俗本作"茫茫",非是。 陈后山诗:"平陈郑毛视荒荒。" 本此也。 今按:古书,如"荒忽"、"茫忽"之类,皆一字也,意义多相近,当存之。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存或作在。 "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去或作知。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或无"其梦邪"三字。 "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
"非上或有者字。 "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业或作荣。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明或作得,非是。 "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寿或作年。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苍下或无者字。 "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志气,或作气志。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十或作一。 老成二子:曰湘、曰滂。 滂以季子出继,则湘固宜十岁也。 "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比或作此。 非是。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南下或无之字。 "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
"忧下或无也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斯下或有极字。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
"或作日月。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或无如字。 言或作时。 今按:陆德明《经典释文序》,论当时语音之讹,有曰"而如靡异"。 则此如字,即而字之转耳。 "不知当言月日"者,盖言耿兰之报。 所以无月日者,由其不知赴告之体,当具月日以报也。 "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东上或有盖字。 "使者妄称以应之耳。
"称一作传。 "其然乎?其不然乎?"或无"其不然乎"一语。 "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或作葬。 "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或无"终葬"二字。 愿下或有焉字。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凭上临上,或并有得字。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行或作何。 "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或作尽。 今按:或当作"待尽余年"。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或无此句。 "尚飨。
祭周氏侄女文"韩俞之女,适四门博士周况,于公为侄女。 元和十一年卒。 其详见公所志墓云。 "维年月日,十八叔、叔母具时羞清酌之奠,祭于周氏二十娘子之灵。
"或无子字。 俞为开封尉,女名好好。 嫁而有子,女子之庆;(元和三年,周况登第,公以好好妻之,生一男一女。 "缠疾中年,又命不永。
"卒时年二十七。 "今当长归,与一世违;凡汝亲戚,孰能不哀。
撰此酒食,以与汝诀;汝曾知乎,我念曷阕。
尚飨。
祭滂文"滂,公之侄孙,老成之子也。 元和十四年,公谪潮州,滂与其兄湘皆侍行。 是岁冬,公移袁州,滂乃死于袁,遂葬于袁之郭南。 其详见公所志墓也。 "
维年月日,十八翁及十八婆卢氏,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二十三郎滂之灵曰:
汝聪明和顺,出于辈流;强记好文,又少与比。
将谓成长,以兴吾家,如何不祥,未冠而夭。
吾与卢氏,痛伤可言。
"可或作何。 "思母之恩,连呼以绝。
执兄之手,勉以无悲。
情一何长,命一何短。
权葬远地,孤魂无依。
沥酒告情,哀何有极。
尚飨。
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公之侄孙女,其李干妻也。 "
维年月日,十八叔翁及十八叔婆卢氏,遣昶以庶羞之奠,祭于李氏二十九娘子之灵曰:
汝之警敏和静,人莫及之;"静或作舒。 "姿相丰端,不见阙亏;幼而孤露,其然何为?出从于人,既相谐熙;又暴以夭,神何所疵?生杀减益,竟谁主尸?我哀汝母,孰慰穷嫠?我怜汝儿,谁与抱持?念此伤心,不能去离;奠以送汝,知乎不知?尚飨。
祭张给事文"彻,公之从子婿也。 详见公所志墓云。 "
维年月日,兵部侍郎韩愈,谨以清酌之奠,祭于故殿中侍御史赠给事中张君之灵。
"御上或无侍字。 "
惟君之先,以儒名家;逮君皇考,"考名休,尝佐宣武军。 "再振厥华。
乡贡进秀,有司第之;"贡或作举。 "从事元戎,谨职以治。
遂拜郎官,以职王宪;不长其年,飞不尽翰。
乃生给事,松贞玉刚;斡父之业,纂文有光。
屡辟侯府,亦佐梁师;前人是似,耋吏嗟咨。
御史阙人,夺之于朝;大厦之构,斧斤未操。
府迁幽都,顽悖未孚;ム君之赖,乃奏乞留。
"长庆元年三月,以张弘靖为卢龙节度使。 彻先为宣武从事,累迁监察御史,至是,弘靖仍辟彻为卢龙判官。 时牛僧孺奏彻为真御史,弘靖遣之,而密奏幽州不廷日久,今臣始至,须强佐乃济。 行半道,有诏以彻还之。 "乃迁殿中,朱衣象版;惟义之趋,岂利之践。
虺豺发衅,阖府屠割;"或作剥。 "偿其恨犯,君独高脱。
露刀成林,"刀或作刃。 "弓矢穰穰;千万为徒,噪欢为狂。
君独叱之: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虽愚何知?惭屈变色;君义不辱,杀身就德。
"七月,军乱,都知兵马使朱克融囚弘靖于蓟门馆,杀幕僚等。 以彻长者,不杀,置彻於弘靖所。 居月余,迁之别馆,彻出门骂曰:"汝何敢反!"行且骂,众即击君以死。 "天子嘉之,赠官近侍。
归于一死,万古是记。
我之从女,为君之配;君于其家,行实高世。
无所于葬,舆魂东归;"于葬或作掩葬。 舆或作与。 "诔以赠之,莫知我哀。
呜呼哀哉。
尚飨。
祭女女文"元和十四年正月,公以论佛骨贬潮州。 女年十二,死于商南层峰驿。 详见《墓志》及《层峰驿》诗。 女,公第四女。 ,女加、女居二反。 或从奴。 古本《祭文》与《圹铭》皆作女。 董彦远曰:"字传写之误。 盖古文如纷等字,无从奴者。 公最好古。 名其女不应用俗字也。" 今按:通。 说已见第五卷《李花》诗。 "
维年月日,阿爹阿八,"《南史》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 赴人急,如水火。" 荆土方言,谓父为爹。 爹。 屠可切,又陟斜切。 "使汝尔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子之灵。
呜呼!昔汝疾极,"或作亟。 "值吾南逐。
苍黄分散,使女惊忧。
我视汝颜,心知死隔。
汝视我面,悲不能啼。
我既南行,家亦随谴。
扶汝上舆,走朝至暮。
天雪冰寒,伤汝羸肌。
"天或作大。 汝或作女,古本汝多作女,通用。 "撼顿险阻,不得少息。
不能食饮,又使渴饥。
死于穷山,实非其命。
不免水火,父母之罪。
"《谷梁传》昭十九年:"子既生,不免乎水火,父母之罪也。" "使汝至此。
岂不缘我。
草葬路隅,棺非其棺。
既瘗遂行,谁守谁瞻?魂单骨寒,无所托依;人谁不死?于汝即冤。
我归自南,乃临哭汝。
"元和十五年九月,公自袁州入为国子祭酒。 "汝目汝面,在吾眼傍;汝心汝意,宛宛可忘。
"宛宛或作冤冤。 《诗》:"宛在水中央。" 郑注:"宛。 坐见貌。" "逢岁之吉,致汝先墓;"长庆三年十月四日,公尹京兆,发其骨,归葬河阳。 "无惊无恐,安以即路。
"以一作没。 "饮食芳甘,棺舆华好;"芳或作柔。 "归于其丘,万古是保。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