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隐秀》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篇,论述"隐秀"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和如何创造"隐秀"问题。
所谓"隐",和后来讲的"含蓄"义近,但不完全等同。
刘勰所说的"隐",要有"文外之重旨"、"义生文外",这和"意在言外"相似。
但"隐"不是仅仅要求有言外之意,更重要的还在"隐以复意为工",就是要求所写事物具有丰富的含意,这和古代"辞约旨丰"、"言近意远"之类要求有密切联系。
因此,"隐"就不是含蓄不露所能概括的了。
此外,刘勰主张的"隐",不只是对作品内容的要求,也包括对形式方面的要求:"伏采潜发"、"深文隐蔚"。
必须"深文"和"隐蔚"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余味曲包"以至光照文苑的艺术效果。
所谓"秀",就是"篇中之独拔"的文句,基本上承陆机"一篇之警策"的说法而来,和后世的"警句"相近。
无论"隐"和"秀",刘勰都主张"自然会妙",而反对"晦塞为深"、"雕削取巧"。
这和他在全书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本篇所论,接触到文学艺术的一些重要特征,也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有着重要影响。
可惜其中部分缺文为明人所补,补文的真伪尚有问题,因此,要全面研究刘勰的"隐秀"论,还有待对补文的真伪做进一步的考证。
从"始正而末奇"到"朔风动秋草"句的"朔"字共四百余字,都是补文。
此外,还有几处或缺或补的句子,可疑的还不少。
所缺四百多字的一整段,从现存《文心雕龙》最早的刻本——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本,到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以前的各种刊本,都没有。
到明末"公元1614年"钱功甫得阮华山宋本,才抄补了这四百字。
现存补有这四百字的最早刻本,是明末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梅庆生第六次校定本。
后因流传较广的黄叔琳注本"刻于公元1833年"也补入这四百字,补文便得以广泛流传。
首先提出补文为明人伪作的是纪昀。
其后,黄侃、范文澜、杨明照诸家,都断定其为伪托。
詹锳于1979年发表《"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见《文学评论丛刊》第二辑》"提出异议,认为所补为真。
这是个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
现在仍把原文和补文一并译注出来,一是因黄叔琳本流行较广,对一般读者来说,或有必要;同时也为广大读者研究这问题提供方便。
"一"夫心术之动远矣1,文情之变深矣2,源奥而派生3,根盛而颖峻4,是以文之英蕤5,有秀有隐。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6;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7。
隐以复意为工8,秀以卓绝为巧9:斯乃旧章之懿绩10,才情之嘉会也11。
夫隐之为体12,义主文外13,秘响傍通14,伏采潜发15,譬爻象之变互体16,川渎之韫珠玉也17。
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18;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19。
始正而末奇20,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21。
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
纤手丽音22,宛乎逸态23,若远山之浮烟霭24,娈女之靓容华25。
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26,无待于裁熔27。
深浅而各奇28,女农 纤而俱妙29。
若挥之则有余30,而揽之则不足矣31。
〔译文〕
文学创作的运思活动无边无际,作品的内容也就变化无穷。
源远就流长,根深就叶茂,所以优秀的作品,有"隐"、"秀"两种特点。
所谓"隐",就是含有字面意义以外的内容;所谓"秀",就是作品中特别突出的句子。
"隐"以内容丰富为工巧,"秀"以卓越独到为精妙:这是古代作品创造的美绩,作者才华的集中反映。
"隐"的特点,是意义产生在文辞之外,含蓄的内容可以使人触类旁通,潜藏的文采在无影无形中生发,这就如同《周易》卦爻的"互体"变化,也好似江河之中有珠玉蕴藏,"互体"和爻位的变化,就形成《周易》中的四种卦象;珠玉潜藏在水中,就引起方圆不同的波澜。
这种作品初读起来感到正常,最后才发现它的奇妙;其含意明确,表现形式却很圆润:这就使人玩味无穷,百读不厌了。
"秀"的特点,就如文辞中涌出的波峰。
它像纤丽的手奏出佳音,表达了宛然在目的超逸情态;又若远山漂浮的云烟,像美女妆饰的容貌。
但云烟乃自然形成,不须人工妆点;人的容颜形貌有定,也无须强加修饰。
天然的云烟,或深或浅都各有奇态;天生的容颜,浓妆淡抹都各得其妙。
如能发扬其天然,就奇妙有余;要是加以雕饰,就反而奇妙不足了。
〔注释〕1心术:运用心思的方法,这里指文思。
《情采》篇曾说:"心术既形,英华乃赡。"
2文情:指作品的内容。
3奥:深。
派:支流。
4颖"yǐng影":禾苗的末端,这里泛指苗。
峻:高。
5蕤"ruì锐阳":花草下垂貌。
这里和"英"字连用,都指花,以喻文章的华美。
陆机《文赋》:"播芳蕤之馥馥。"
6文外:文字直接表明的意思以外。
重旨:丰富的含意。
范文澜注:"辞约而义富,含味无穷,陆士衡云‘文外曲致’,此隐之谓也。"
7独拔:突出挺拔的文句。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李善注:"以文喻马也。 言马因警策而弥骏,以喻文资片言而益明也。"
"篇中之独拔",和"一篇之警策"意近。
8复意:双重、多种意义。
"复"是衣有表里,以喻文有内外之意。
9卓绝:超越突出。
10懿"yì意":美,善。
11才情:即才华。
《世说新语·赏誉》:"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 ’"嘉会:美好的会集,喻指文才的集中表现。
12体:规格体制,指"隐"的特点。
13主:一作"生"。
译文据"生"字。
14秘响:暗响,指不显露的意义。
傍通:即旁通,四面通达。
"秘响旁通"指以含蓄不露的描写,表达深广丰富的内容。
清代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对这种艺术方法有进一步发挥:"又其为体,固不必与庄语"正论"也,而后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发,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15伏采:不显露的文采。
潜发:暗中生发。
16爻"yáo摇":《易经》中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符号,每卦六爻。
如干卦是"”,坤卦是“"等。
"爻"表示变动。
《周易·系辞上》:"爻者,言乎变者也。"
互体:卦爻的变化形式。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shì试"之,遇《观》之《否》。"
孔颖达疏:"《易》之为书,揲蓍求爻,重爻为卦。 爻有七、八、九、六,其七、八者,六爻并皆不变。 ……其九、六者,当爻有变,……是六爻皆有变象。 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之互体。 圣人随其义而论之,或取互体,言其取义为"无"常也。"
卦爻辞本是一种随心所欲的主观解释,"互体"更是一种灵活的变通办法;原卦爻辞对所占卜之事难以说通,便取"互体"。
刘勰即以其"取义无常",来比喻"文外之重旨"可以"秘响旁通"。
17渎"dú独":江,河。
韫"yùn酝":蕴藏。
18四象:《周易·系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孔疏引庄氏云:"四象,谓六十四卦之中,有实象、有假象、有义象、有用象,为四象也。"
《征圣》篇说"四象精义以曲隐",这里即用其意。
19澜表方圆:《淮南子·地形训》:"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
20始正末奇:对"隐"的特点而言。
始读之觉其正常,最后才感到奇特。
21"使玩之者"二句:钟嵘《诗品序》:"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不厌:《论语·雍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2纤"xiān先"手:妇女细柔的手。
23宛乎:指状貌可见。
逸态:高超的姿态。
24霭"ǎi矮":云气。
25娈"luán峦":美好。
靓"jìng净":饰以脂粉。
容华:容颜。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26格:这里指样式。
27裁熔:裁剪加工,比喻对容貌的修饰。
28"深浅"句:此句承"烟霭天成"之意,以烟云的深浅,喻合于自然的秀句能深浅各得其妙。
29"女农 纤"句:此句承"容华格定"之意,以妇女的盛妆和淡妆,喻秀句的浓淡俱宜。
女农 :这个字可能是"穠"字之误。
穠"nóng农":花木繁盛的样子。
30挥之:发挥其天然。
有余:指上述"奇"、"妙"有余。
31揽之:收束自然,即雕琢繁饰。
不足,不够,指不够奇、妙。
"二"
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1;工辞之人2,必欲臻美3,恒溺思于佳丽之乡4。
呕心吐胆5,不足语穷6;煅岁炼年7,奚能喻苦8。
故能藏颖词间9,昏迷于庸目10;露锋文外11,惊绝乎妙心12。
使醖藉者蓄隐而意愉13,英锐者抱秀而心悦14。
譬诸裁云制霞15,不让乎天工16;研卉刻葩17,有同乎神匠矣。
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18,或一叩而语穷19;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20,若百诘而色沮21: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22。
将欲征隐23,聊可指篇24:《古诗》之《离别》25,乐府之《长城》26,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
陈思之《黄雀》27,公干之《青松》28,格刚才劲29,而并长于讽谕30。
叔夜之《□□》31,嗣宗之《□□》32,境玄思淡33,而独得乎优闲34。
士衡之《□□》35,彭泽之《□□》36,心密语澄37,而俱适乎□□38。
如欲辨秀,亦惟摘句39:"常恐秋节至40,凉飙夺炎热41",意凄而词婉42,此匹妇之无聊也43。
"临河濯长缨44,念子怅悠悠45",志高而言壮46,此丈夫之不遂也47。
"东西安所之48,徘徊以旁皇",心孤而情惧,此闺房之悲极也。
"朔风动秋草49,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50。
〔译文〕
作者在立意上,力求创造奇特,常常在沉静中进行极度地深思;在创造工巧的文辞上,一定要达于尽善尽美,经常沉迷在美好的辞藻中思索。
作者苦思呕出了心胆,还不足说明其用心的艰难;说成年累月地熬炼,又怎能形容其写作的困苦?这样写来,就可把独特的意义潜藏在文辞之中,而使平庸的读者迷惑不解;显露于文辞之外的锋芒,使高明的读者惊叹叫绝。
性格醖藉的人,读到含蓄之处十分满意;性格明锐的人,读到独特的句子非常喜悦。
如果描写云霞,并不逊色于自然之美;刻绘花草,也无异于神力的巧匠了。
要是作品缺乏含蓄,就像老书生没有学识,有的读之一目了然;如果没有突出挺拔的句子,就像富贵之家缺少珍宝,有的细加推敲便黯然失色:这都由于作者才力不足,也有愧于从事文学创作。
要想证验含蓄,可以举出几篇例证: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乐府古辞的《饮马长城窟行》,都写得文词哀怨,意旨深厚,并且兼用比兴方法。
又如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刘桢的《赠从弟》,都写得格调刚健,才力雄劲,并长于婉转曲折地进行讽谏。
嵇康的《□□》,阮籍的《咏怀》,境界深远,思想淡泊,独具清闲高逸的情趣。
陆机的《□□》,陶渊明的《□□》,心思细密,语言明净,都创造了富丽的文采。
要想辨别秀句,也只有选取一些例句:如"常常害怕秋天到来,凉风驱散了炎热的天气",情意悲伤而文词婉转,这是写一个普通妇女的哀愁心情。
"在河边洗着长长的帽带,想到你的远离而忧思无尽",情意高远而言辞有力,这是抒发大丈夫不顺意的心情。
"深夜不眠,或东或西,何处可去?只得在原地徘徊,游移不定",心情孤寂而畏惧,这是写闺中妇女极度悲伤的感情。
"寒冷的北风翻卷着秋草,边塞的战马怀念着家乡",气氛凄凉而其事感伤,这是写戍卒久留他乡的哀怨之作。
〔注释〕
1玄默:深沉静默,指沉静地深思。
表:末端,形容思考深入。
2工:巧,善于其事。
这里用作使之工巧的意思。
3臻"zhēn真":到,达。
4恒:经常。
溺"nì腻":沉迷。
佳丽:美好。
谢脁《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这里指美好的辞藻。
乡:处所。
5呕心吐胆:吐出心、胆,喻劳心苦思。
6穷:穷困,指运思用心之苦。
7煅"duàn断":同锻,指对文章的锤炼。
8奚:何。
9藏颖词间:此句写"隐"。
颖:即"篇中之独拔"。
10庸目:平常人的眼力。
11露锋文外:此句论"秀"。
锋:锋芒,指"文外之重旨"。
12妙心:善于理解的读者。
13醖藉:含蓄,指性格含蓄的人。
蓄:积聚,引申为得到、读到之意。
14抱:怀,持,和上句"蓄"字的用意近似。
以上两句和《知音》篇的"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醖藉者见密而高蹈"意近。
15裁、制:指写作,描绘。
下句的"斫"、"刻"意同。
16天工:大自然的工巧。
17斫"zhuó浊":用刀斧砍。
卉"huì汇":草的总称。
葩"pā趴":花。
18宿儒:老练博学的书生。
宿:久经其事,这里只取"老"的意思。
19叩:问,指阅读。
20巨室:指富豪之家。
《孟子·离娄上》:"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赵歧注:"巨室,大家也。"
21百诘"jié结":多次询问,这里指反复推敲。
色沮"jǔ举":气色败坏。
22有愧于文辞:在运用文辞上感到惭愧。
23征:证验。
24聊:姑且。
25《古诗》:指《古诗十九首》。
《离别》:指《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一首,其第二句是"与君生别离"。
26《长城》:指《饮马长城窟行》。
《乐府诗集》卷三十八共收《饮马长城窟行》十七首。
其中刘勰以前的有古辞、曹丕、陈琳、傅玄、陆机、沈约各一首。
据下举例句次第,可能指古辞《青青河边草》"见《文选》卷二十七"。
27陈思:陈思王曹植。
《黄雀》:曹植的《野田黄雀行》"见《曹子建集》"。
28公干:刘桢的字。
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青松》:指刘桢的《赠从弟》"见《文选》卷二十三",其第二首的第一句是"亭亭山上松"。
29格:格式,这里有风格、格调的意思。
30讽谕:婉转曲折地表达讽谏之意。
讽:不正面说。
谕:告晓。
31叔夜:嵇康的字。
□□:此二字缺。
下同。
32嗣宗:阮籍的字。
嵇康、阮籍都是三国魏末文学家。
□□:此二字王利器校补为《咏怀》。
按阮籍的诗,只有八十二首《咏怀诗》,译文据王补。
33境玄:境界深远。
淡:淡泊寡欲。
34优闲:清闲自得。
35士衡:陆机的字。
36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彭泽"今江西彭泽县"令。
鲍照有《学陶彭泽体》诗。
37心密:用心精细。
澄"chéng成":水静而清,这里指语言的清楚明白。
38适:往,到。
□□:黄叔琳注:"一本有‘壮采’二字。"
译文据"壮采"二字。
39摘句:选取例句。
40"常恐"二句:传为汉成帝时班婕妤所作《怨歌行》中的诗句。
诗载《文选》卷二十七。
此诗为后人伪托,刘勰在《明诗》篇曾讲到:"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 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
41飙"biāo标":暴风。
这首诗是以扇喻人,所以说恐凉风夺走炎热。
42凄、婉:二字常连用,指悲伤而婉转。
43匹妇:普通妇女。
钟嵘《诗品》评班婕妤诗曾说过:"词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
无聊:不乐,即哀伤。
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惯兮意无聊。"
44"临河"二句:传为西汉李陵《与苏武诗》中的两句。
此诗亦为后人伪托,载《文选》卷二十九。
濯"zhuó浊":洗。
缨"yīng英":衣帽上用为装饰的穗带。
这里指冠缨。
45子:你,指苏武。
怅"chàng唱":失意,恼恨。
悠悠:久远的忧思。
46志高而言壮:《书记》篇曾说"志高而文伟"。
47不遂:不顺利,不如意。
48"东西"二句:这是乐府古辞《伤歌行》中的两句,载《文选》卷二十七。
这两句写思妇夜不能寐,起而徘徊的情形。
旁皇:即彷徨,游移不定。
49"朔风"二句:是西晋诗人王讚《杂诗》的头两句。
诗载《文选》卷二十九。
朔风:北风,寒风。
50羁"jī基"旅:长期旅居外乡。
羁:停留。
"三"
凡文集胜篇1,不盈十一2;篇章秀句,裁可百二3:并思合而自逢4,非研虑之所求也5。
或有晦塞为深6,虽奥非隐;雕削取巧7,虽美非秀矣。
故自然会妙8,譬卉木之耀英华9;润色取美10,譬缯帛之染朱绿11。
朱绿染缯,深而繁鲜12;英华曜树13,浅而炜烨14:秀句所以照文苑15,盖以此也16。
〔译文〕
大凡一个集子最优秀的作品,还不到十分之一;一篇文章中最突出的句子,也只有百分之二:这种极少的篇章和秀句,都是思考得当而自然形成,并不是苦心推究得来的。
有的以隐晦不顺畅为深奥,虽然深奥但不是含蓄;有的以刻意雕琢求得工巧,虽然工巧但不是秀句。
由此可见,自然形成的巧妙,就如草木闪耀着光华;由修饰文辞而造成的美好,就像丝绸染上了红绿彩色。
大红大绿染成的丝绸,颜色很浓而过分鲜艳;光华闪耀于草木,颜色浅淡而光彩明丽:含蓄的篇章之所以能照亮文坛,独特的秀句之所以能光大艺苑,就是这个原因。
〔注释〕
1胜篇:优异的篇章。
2盈:满。
十一:十分之一。
3裁:仅。
百二:百分之二。
《汉书·功臣表》:"裁什二三。"
颜师古注:"裁与才通,十分之内,才有二三也。"
4合:符合,适合。
逢:遇合。
5研虑:《神思》篇曾说:"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
这里指进行长时地细致思考。
求:《四部丛刊》本作"果"。
范文澜注:"案‘果’疑‘课’字坏文,……‘课’亦有责求义。"
6晦塞为深,虽奥非隐: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冯本、汪本、佘本、张之象本、《两京》本、何允中本、日本活字本、梅本、王惟俭本、凌本、梅六次本、钟本……无‘晦塞为深,虽奥非隐’二句八字。"
自明人补入后,现行黄叔琳本、范文澜本、杨明照本和王校本,均补有这两句"日本目加田诚教授译本同"。
证以下接"雕削取巧,虽美非秀"二句,此补合理。
晦塞:隐晦不畅达。
7雕削:即雕琢。
《物色》篇曾说:"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
8会:合。
9耀:显,明。
英华:扬雄《长杨赋》:"英华沈浮,洋溢八区。"
李善注:"英华,草木之美者。"
"《文选》卷九"
10润色:《论语·宪问》:"东里子产润色之。"
刘宝楠《正义》:"《广雅·释诂》:‘润,饰也。 ’谓增美其辞,使有文采可观也。"
这里和上句"自然会妙"相对,是承"雕削取巧"之意而来。
11缯"zēng增":丝织品的总称。
12繁鲜:鲜丽过分,仍是和"自然会妙"相对而言。
繁:多,侈。
全书用"繁采"、"繁华"、"繁缛"、"繁诡"等,多是贬抑之词。
《物色》:"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13曜"yào耀":照耀。
14炜烨"wěiyè伟夜":光采鲜明。
15"秀句"句:此处意不完。
秀句:纪昀评:"此‘秀句’乃泛称佳篇,非本题之‘秀’字。"
只就这一句七字来看,应按纪评理解才能构成完整意思;但篇题《隐秀》的"秀"正指"秀句",用"秀句"来"泛称佳篇",就造成命意上的混乱。
詹锳据曹学佺批梅庆生天启二年第六次校本,此句作:"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
"见《〈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译文据此。
文苑、翰林:都是文坛的意思。
侈:宽,广。
16此:指合于自然的"隐"与"秀"。
"四"
赞曰:深文隐蔚1,余味曲包2。
辞生互体3,有似变爻。
言之秀矣。
万虑一交4。
动心惊耳,逸响笙匏5。
〔译文〕
总之,深厚的作品富有不显露的文采,包含着婉转曲折的无穷余味。
这种文辞也像《周易》中卦爻的变化,可以产生其义无常的"互体"。
独特挺拔的秀句,要千思万虑中才有一句。
这种惊心动魄的句子,如奏匏笙,高超无比。
〔注释〕
1深文:深厚之文,指"隐";"隐以复意为工",故称"深文"。
隐蔚:即前面所说的"伏采"。
蔚:草木繁盛,引申指文采之盛。
2余味:《物色》篇说:"物色尽而情有余。"
曲:曲折,指含意婉转。
3"辞生互体"二句:指意义深富而含蓄的文辞,也像《周易》卦爻的变化一样,可以产生"取义无常"的作用。
4万虑一次:犹言万虑一得。
《晏子春秋·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交:会,合。
这句是"篇章秀句,裁可百二"之意的夸张说法。
5逸响:高超之音。
笙匏"shēngpáo生袍":乐器名。
应劭《风俗通义·声音》:"音者,土曰埙"xūn勋",匏曰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