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译注 一、原道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文心雕龙译注
《文心雕龙译注》 一、原道 陆侃如 牟世金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

本篇主要论述刘勰对文学的基本观点:文原于道。

"原"是本,"道"是"自然之道";"原道",就是文本于"自然之道"。

所谓"自然之道",刘勰是用以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

他认为日月山川、龙凤虎豹、云霞草木,从物到人,都是有其物必有其形,有其形则有其自然形成之美。

这种自然美,刘勰叫做"道之文"。

从这种观点出发,刘勰主张文学作品应有动人的文采,强调艺术技巧;但又反对当时过分雕琢的形式主义创作倾向,因为这样的作品违反了"自然之道"。

这就是刘勰论文要首标"原道"的主要原因。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自然之道"。

刘勰从天地万物都有文采,说到人必然有"文";所有万物的文采,都不是人为的、外加的,而是客观事物自然形成的。

第二部分从人类之"文"的起源,讲到孔子的集人类文化之大成。

人类文化起源于劳动,刘勰不可能认识到这点,而采用古代种种不可信的传说,这是他的局限。

对孔子的作用也评价太高。

第三部分论"自然之道"和"圣"的关系。

刘勰认为,古代圣人是根据"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来写文章,"自然之道"是通过古代圣人的文章得到阐明的。

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起到鼓动天下的巨大作用。

"一"

文之为德也1,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2,方圆体分3,日月迭璧4,以垂丽天之象5;山川焕绮6,以铺理地之形7。

此盖道之文也8。

仰观吐曜9,俯察含章10;高卑定位11,故两仪既生矣12。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13,是谓三才14。

为五行之秀15,实天地之心16。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龙凤以藻绘呈瑞17,虎豹以炳蔚凝姿18。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19;草木贲华20,无待锦匠之奇21。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22,调如竽瑟23;泉石激韵,和若球锽24。

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25。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26;有心之器,其无文欤27?

〔译文〕

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它和天地一起开始,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宇宙混沌到天地分判,出现了两块圆玉似的日月,显示出天上光辉灿烂的景象;同时,一片锦绣似的山河,也展示了大地条理分明的地形。

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产生的文采。

天上看到光辉的景象,地上看到绚丽的风光;天地确定了高和低的位置,构成了宇宙间的两种主体。

后来出现钟聚着聪明才智的人类,就和大地并称为"三才"。

人是宇宙间一切事物中最特出的,是天地的核心。

人都具有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出语言来;有了语言,就会有文章:这是自然的道理。

人以外其他事物,无论是动物或植物,也都有文采。

龙和凤以美丽的鳞羽,表现出吉祥的征兆;虎和豹以动人的皮毛,而构成壮丽的雄姿。

云霞的彩色,比画师的点染还美妙;草木的花朵,也并不依靠匠人来加工。

这些都不是外加的装饰,而是它们本身自然形成的。

还有林木的孔窍因风而发出声响,好像竽瑟和鸣;泉流石上激起的音韵,好像磬钟齐奏。

所以,只要有形体就会有文采,有声音就会有节奏。

这些没有意识的东西,都有浓郁的文采;那么富有智慧的人,怎能没有文章呢?

〔注释〕

1文:《文心雕龙》全书中单独用"文"字共三百三十七处"据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文心雕龙新书通检》"。

一般来说,刘勰用这个字来指文学或文章,但有时也用来指广义的文化、学术;有时指作品的修词、藻饰;有时则指一切事物的花纹、彩色。

我们将根据其不同的用意作不同的译注。

第一句中的"文"字是泛指,包含一切广义狭义在内。

德:这里指文所独有的特点、意义。

2玄黄:指天地。

玄:黑赤色,天的颜色。

黄:地的颜色。

色杂:指天地未分时的情形。

3方圆:古代曾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里指天地。

4璧:圆形的玉。

5垂:传布。

这里是表现的意思。

丽:附著,指日月附著在天上。

6焕:有光彩。

绮"qǐ起":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

7铺:陈列。

理:整理得有条有理。

8道之文:即"自然之道之文"。

"道"就是下文说的"自然之道",指万物自然具有的规律。

"道之文"就是自然规律形成的文。

9吐曜"yào耀":发出光采。

指天上的景象。

曜:光明照耀。

10含章:蕴藏着美。

指地上的风光。

章:文采。

11卑低。

12两仪:天地。

古人认为天和地是构成宇宙的两种基本物体。

13性灵:指人的智慧。

钟:聚积。

14三才:《周易·系辞下》中称天道、地道、人道为三才,后用以泛指天、地、人。

15五行:水、火、木、金、土,古代认为这是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元素。

16天地之心:《礼记·礼运》中说,人是"天地之心",意指处于天地之间的人,犹如人体中的心,是起主宰作用的重要机构。

17藻绘:美丽的外貌。

藻,文采。

绘:彩画。

18炳蔚"wèi卫":指光彩动人的形式。

炳:光亮。

蔚:繁盛。

凝:聚集,凝结。

19逾"yú于":超过。

20贲"bì必":装饰。

华:即"花"。

21锦匠:织锦的工匠。

奇:指美化、加工。

22籁"lài赖":孔窍所发的声音。

23竽"yú于":笙一类的簧乐器,有三十六簧。

瑟"sè色":类似琴的一种弦乐器,有五十弦或二十五弦。

24球:玉磬。

锽"huáng黄":钟声。

25文:这里指"声"的"文",即节奏音韵之美。

26郁然:草木茂盛。

这是形容文采之盛。

27欤"yú于":句末助词,表示疑问或惊叹。

"二"

人文之元1,肇自太极2。

幽赞神明3,《易》象惟先4。

庖牺画其始5,仲尼翼其终6,而《干》、《坤》两位7,独制《文言》8。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9!若乃河图孕乎八卦10,洛书韫乎九畴11,玉版金镂之实12,丹文绿牒之华13,谁其尸之14?亦神理而已15。

自鸟迹代绳16,文字始炳17;炎、皞遗事18,纪在《三坟》19;而年世渺邈20,声采靡追21。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22。

元首载歌23,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24,亦垂敷奏之风25。

夏后氏兴26,业峻鸿绩27;九序惟歌28,勋德弥缛29。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30;《雅》、《颂》所被31,英华日新32。

文王患忧33,《繇辞》炳曜34;符采复隐35,精义坚深。

重以公旦多材36,振其徽烈37,剬《诗》缉《颂》38,斧藻群言39。

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40;熔钧《六经》41,必金声而玉振42;雕琢情性,组织辞令43;木铎起而千里应44,席珍流而万世响45;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译文〕

人类文化的开端,始于宇宙起源的时候。

深刻地阐明这个微妙的道理,最早是《易经》中的卦象。

伏牺首先画了八卦,孔子最后写了《十翼》;而对《干》、《坤》两卦,孔子特地写了《文言》。

可见言论必须有文采,这是宇宙的基本精神!至于黄河有龙献图,从而产生出八卦;洛水有龟献书,从而酝酿出"九畴";还有玉版上刻了金字,绿简上写着红字等有实有华的东西出现,这些是谁主持的呢?也不过是自然之理罢了。

自从用鸟迹般的古字代替了结绳记事的办法,文字的作用便发挥起来。

神农、伏牺的事迹,记载在《三坟》里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那些文章就无法追究了。

唐尧、虞舜的时候,作品越来越多。

大舜作歌,已是抒写自己的情志了;伯益和后稷的建议,也下开章奏的风气。

夏朝兴起,事业宏伟,各种工作都上了轨道,受到歌颂,功德也更加巨大。

到了商代和周代,文章逐渐发展;由于《诗经》的影响所及,好作品逐日增新。

周文王被殷帝拘留的时候,写成了《易经》的《卦爻"yáo摇"辞》;它如玉石的花纹,含蓄而丰富;精确的内容,坚实而深刻。

后来周公多才多艺,继续文王的事业,他自己写诗,并辑录《周颂》,对各种作品进行修改润色。

到了孔子,继承过去的圣人,却又超过了他们。

他整理《六经》,正如在音乐上集各种乐器声音之大成似的。

他提炼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成美妙的文字;他的教化可以远及千里之外,他的道德学问可以流传到万代之后。

他写下天地间的光辉事物,启发了世人的聪明才智。

〔注释〕

1元:始。

2肇"zhào照":开始。

太极:《周易·系辞上》用以指天地混沌的时候。

3幽:深。

赞:明,陈说。

神明:指精微神妙的事物。

4《易》象:《易经》的卦象,即说明每卦吉凶的文句。

5庖牺:即伏牺,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周易·系辞下》中说庖牺氏"始庖八卦"。

6仲尼:孔子的字。

翼:相传孔子为了阐明《易经》的道理,曾写了《彖"tuàn团去声"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共十篇,称为《十翼》。

7《干"qián钳"》、《坤》:《易经》中的两卦。

8《文言》:是对《干》、《坤》二卦的解释。

刘勰认为是对《干》、《坤》二卦的文饰。

9天地之心:这上面说的"天地之心"不同,是取《易经·复卦》中"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的意思。

"心"是本性,指天地有文,是其本来就有的特点。

10河图:相传伏牺时黄河中有龙献出图来。

11洛书:相传洛水中有龟献出书来。

韫"yùn运":藏在里边。

九畴"chóu仇":九类,指治理天下的各类大法。

相传天曾赐给夏禹大法九畴"见《尚书·洪范》"。

12玉版:王嘉《拾遗记》说,尧在水边得到玉版,上有天地图形。

镂"lòu漏":雕刻。

13丹文绿牒"dié碟":《尚书中候握河纪》中说,黄帝时黄河出图,洛水出书,是"赤文绿字"。

牒:竹简。

14尸:作主的意思。

15神理:自然之理。

这个词除本篇用过三次外,《正纬》、《明诗》、《情采》、《丽辞》诸篇也曾用过。

总起来看,这个词的用意和刘勰主张的"自然之道"有关。

刘勰认为自然之道比较深奥,只有圣人才能掌握,所以称之为神理。

16鸟迹代绳:相传太古时候,大家结绳而治;后来苍颉"jié节"看见鸟兽足迹,得到启发,因而创造文字"见《周易·系辞下》、许慎《说文解字序》"。

17炳:明。

这里指文字的作用日益显著。

18炎:炎帝神农。

皞"hào浩":太皞伏牺。

19《三坟》:传为伏牺、神农、黄帝三皇时的书。

坟:大道。

20渺邈"miǎo秒":久远。

21声采:文章的音节文采,这里就指文章本身。

靡:没有,不能。

22焕:光彩,这里形容文章的兴盛。

23元首:指舜。

歌:传为舜作的歌,见《尚书·益稷》。

24益、稷"jì计":舜的二臣,伯益和后稷。

谟"mó蘑",计谋,谋议。

25敷奏:指臣下对君主提出建议。

26夏后:禹即天子位,国号夏后。

27业、绩:均指事功。

峻:高,鸿:大。

28九序: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工作都有了秩序。

29勋:功。

缛"rǜ入":繁盛。

30文胜其质:指商周时期的作品比以前有所发展。

文:文采丰富。

质:简单朴素。

31被:及,这里指影响所及。

32英华:即精华。

33文王:周文王。

患忧:周文王为西伯时,曾被殷纣王囚于羑"yǒu有"里"今河南汤阴县"。

34"繇(zhòu宙"辞》:指《易经》中的《卦辞》和《爻辞》,相传是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时所作。

炳曜:发出光彩,形容《繇辞》的写成。

35符采:玉的横纹。

这里借指作品的文采。

复隐:指含蓄地表达丰富的内容。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引《文心雕龙·隐秀》佚文:"情在词外曰隐。"

复:重复,指内容的深刻丰富。

《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

36公旦:周公名旦。

37振:振兴,发扬。

徽:美。

烈:功业。

38剬"zhì志":即"制",有创作的意思。

缉"jí吉":即"辑"。

39斧藻:斧削藻饰,意为修改加工。

40前哲:前代贤人。

41熔钧:指对古书的整理。

熔:铸器的模子。

钧:造瓦的转轮。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

42金声玉振:《孟子·万章下》说:"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钟的声音。

玉振:指磬声振扬。

这是以音乐上集钟磬声音的大成,来比喻孔子能集一切圣贤的大成。

43辞令:动听的语言。

44木铎"duó夺":古代施政教时用的器具,这里借指孔子所施的教化。

铎:大铃。

45席珍:《礼记·儒行》载孔子的话"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意为儒者从容席上,有珍贵的道德学问来供别人请教。

席:坐具。

这里指施教者的讲席。

"三"爰自风姓1,暨于孔氏2,玄圣创典3,素王述训4;莫不原道心以敷章5,研神理而设教。

取象乎河洛6,问数乎蓍龟7,观天文以极变8,察人文以成化9;然后能经纬区宇10,弥纶彝宪11,发挥事业,彪炳辞义12。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13,日用而不匮14。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15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译文〕

从伏牺到孔子,前者开创,后者加以发挥,都是根据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来进行著作,钻研精深的道理来从事教育。

他们效法河图和洛书用蓍草和龟甲来占卜,观察天文以穷究各种变化,学习过去的典籍来完成教化;然后才能治理国家,制定出恒久的根本大法,发展各种事业,使文辞义理发挥巨大的作用。

由此可知:自然之道依靠圣人来表达在文章里边,圣人通过文章来阐明自然之道;到处都行得通而没有阻碍,天天可以运用而不觉得贫乏。

《周易·系辞》里说:"能够鼓动天下的,主要在于文辞。"

文辞之所以能够鼓动天下,就因为它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原故。

〔注释〕

1爰"yuán元":语首助词。

风姓:伏牺的姓。

2暨"jì计":及。

3玄圣:远古的圣人,这里是指伏牺。

典:常法,基本法则;指传为伏牺所作的八卦。

4素王:孔子。

古代称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5道心: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道心"二字全书用到三次,意全同。

6取象:取法。

7问数:占卜的意思。

数:命运。

蓍"shī师"龟: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

刘勰既然感到自然之道是深奥的,又把人文追溯到八卦,所以对占卜就不能不给以一定的位置,这正是他思想上的局限。

8极:追究到底。

9人文:指上文所述各种古籍。

化:教化。

10经纬:经线和纬线纵横交织。

这里指治理。

区宇:疆域,这里指国家。

11弥纶:补合经纶。

这里有综合组织,整理阐明的意思。

彝"yí宜":永久的、经常的。

宪:法度。

12彪炳:光彩鲜明的意思。

彪:虎纹。

13滞"zhì志":停留,不流通。

14匮"kuì溃":缺乏。

15"鼓天下"句:见《周易·系辞上》。

辞:指《卦爻辞》,刘勰借指一般的文辞。

"四"

赞曰1:道心惟微2,神理设教。

光采玄圣3,炳耀仁孝4。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5;天文斯观6,民胥以效7。

〔译文〕

总之,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是精妙的,应根据这种精妙的道理来从事教育。

古代圣人使这些道理发出光芒,也使伦理道德获得了宣扬。

这是由于最早有了黄河里的龙献出了图,洛水里的龟献出了书。

因此,在观察天文的同时,也该学习人文来完成教育。

〔注释〕1赞:助,明。

《文心雕龙》各篇最后都有几句"赞",用以辅助说明"亦即总括"全篇大意。

2微:精妙。

3光采:指自然之道的光采。

玄圣:指阐明自然之道的古代圣贤,主要是孔子。

4仁孝:泛指古代圣贤提出的伦理道德。

5体、貌:指河图、洛书。

6斯:语助词。

7胥"Xū需":全,都。

效:有模仿、学习的意思。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