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卷一百五十八·兵考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 卷一百五十八·兵考十 马端临

○车战

周武王戎车三百两"兵车,百夫长所载。 车称两。 一车步卒七十二人,凡二万一千人,举全数",虎贲三百人"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 皆百夫长",与受战於牧野。

《诗》:"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临,临车也;冲,冲车也。 孔氏曰: “临者,在上临下名;冲者,在傍突之称。 二车不同。" "。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檀,木之坚者,以为兵车。 煌煌,明也"。 驷原彭彭"骝马白腹曰原。 彭彭,强盛也"。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六韬》:武王问於太公曰:"以车与骑步所当几何?"公曰:"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北走也。 易战之法:一车当步卒八十人,八十人当一车;一车当六骑,六骑当一车;十乘败千人,百乘败万人。 此其大数也。 置车之吏数,五车而一长,十车而一吏,五十车而一率,百乘而一将。 易战之法: 五车为列,前后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 险战之法:车必循道。 十车为聚,二十车为屯,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 队三十六步。 五车一长,纵横相去一里,各返故道。 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已上,走能逐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超乘旌旗,力彀八石、弩射前后皆便习者,名曰武车之士,不可不厚也。 车战之地:凡车之死地有十,其胜地有八。 往而无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圯下渐泽、黑土黏埴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抑阪者,车之逆地也;殷草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拂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右有险阪者,车之坏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 此十者,车之死地也。 敌之前后,行阵未定即陷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前后相顾,前往而疑,后恐而怯即陷之;三军卒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於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 此八者,车之胜地也。"

西麓周氏曰:"古者战陈,士卒必与车乘相丽。 《左传》云:‘卒乘辑睦。 ’‘公乘无人,卒列无长’,‘车驰卒奔,乘晋师’。 ‘先偏后伍’,亦为卒乘列,故毁车崇卒,必有自来,而古书未有记战骑者,要之升而入隧,山涧稠阻,非车所能用,其必藉卒以济,而未尝不属於车乘耳。 武王革车三千两,虎贲三百人。 自百夫长以上皆乘,车非车外又有虎贲之士也。 《六韬·均兵》分车、步、骑,各有属。 险战之法:十车为聚,二十车为屯,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 夫险形岂有相似者?乃与平地一概区截,已是虚谈。 易战:一车当步卒八十人,一骑当步卒八人,一车当十骑。 险战:一车当步卒四十人,一骑当步卒四人,一车当六骑。 夫车,步骑相当,得势者胜。 安有定形?不然,车之所蹂,骑之所驰,何止当几人而已?徒以易险两字对相裁减,不待知兵者知其谬也。 战骑出匈奴,所谓控弦引弓。 《管子》载骑寇始服,专指北狄。 唐太宗谓蕃兵唯劲马奔冲者。 六国时,燕、赵、边胡,始用之。 秦遂有骑卒将。 曹操始为战骑、陷骑、游骑之法,且云车徒常教以正,骑队常教以奇。 此书论战骑翼其两傍,掩其前后,全是后代裹阵拐子马事,非古法也。"

《周礼·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 无他饰。 龙,龙也,以白黑饰。 韦杂色为勒。 条,读为绦。 其樊及缨,以条丝饰之而五戎,不言樊字盖脱耳。 大白,殷之旗,犹周大赤,盖象正色也。 即戎,谓兵事。 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是也"。"

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苹车之萃,轻车之萃。

"萃,犹副也。 此五者皆兵车,所谓五戎也。 戎路,王在军所乘也。 广车,横陈之车也。 阙车,所谓补阙之车也。 苹,犹屏也,所用对敌自蔽隐之车也。 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春秋传》曰:"公丧戎路,"又曰:"其君之戎,分为二广。" 则诸侯戎路广车也。 又曰:"师ヵ阙四十乘。" 《孙子》:八陈,有苹车之陈。 又曰:"驰车千乘,五者之制及萃数,未尽闻也。" 《书》曰:"武王戎车三百两。" 故《书》革作平。 杜子春云:"苹车当为车,其字当为萃。 《书》亦或为萃。" "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五戎者共其一,以为王优尊者所乘也,而卒各从其元焉。 疏:王虽乘一路,田路皆从,以优尊也。 此戎路即巾车所谓革也。 巾车所掌五戎之正,此所掌五戎之ヘ"。

会同亦如之"巡守及兵车之会。 则王乘戎路;乘车之会,王虽乘金路,犹共以从,不失备也"。

《考工记》:"车有六等之数:车轸四尺,谓之一等;戈秘六尺有六寸,既建而迤,崇於轸四尺,谓之二等;人长八尺,崇於戈四尺,谓之三等;殳长寻有四尺,崇於人四尺,谓之四等;车戟常,崇於殳四尺,谓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於戟四尺,谓之六等"此所谓兵车也。 轸,舆后横木。 崇,高也。 八尺曰寻,倍寻曰常。 殳长丈二。 戈、殳、戟、矛、皆插车骑,骑,车傍也。 郑司农云:迤读为倚,移从风之移,谓著戈於车邪傍也。 酋发声。 直,谓矛。 疏:有刃曰戈、矛、戟,无刃曰殳,殳主击,戈矛戟主刺。 《兵车图》曰:车有六等,戈崇於轸,人崇於戈,殳崇於人,戟崇於殳,矛崇於戟,此六数也。 车之六建:夷矛建於酋矛之前,酋矛建於戟之前,戟建於殳之前,殳建於戈与人之前。 此六建也,而轸则不与焉。 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凡兵无过三其身,过而无已,则不能用,又害人也。 戈建而迤,取止戈为武之意,入必后其刃,不以刃向国焉。 不及弓矢者,以人佩故也"。"

《诗》:"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元,大也。 夏后氏曰钩车,先正也。 殷曰寅车,先疾也。 周曰元戎,先良也。 军前曰启,后曰殿,元戎十乘以先,军行之前者,所谓选锋也。 轾车之覆而前也,轩车之而后也。 戎车既安正矣,从后视之如轾,从前视之如轩,是调也。 元戎甲土三人同载,左持弓,右持矛,中御。 戈殳戟殳插於骑,上建鸟章白旆。 鸟章,画急疾之鸟,张逸云:隼是也。 白旆继者,谓继帛犹通帛为旆。 亦是绛也。 此而言者,散则通名"。"

"小戎亻戋收,五梁,游环胁驱,阴引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小戎,兵车也。 天子戎车谓之元戎,诸侯谓之小戎。 亻戋,浅也。 收,轸也。 轸车前后两端横木,所以收敛所载,故名收焉。 凡车之制,广皆六尺六寸,其平地任载者为大车,则轸深八尺;兵车,则轸深四尺四寸。 比之为浅,故曰亻戋收。 五,五束也。 ,历录也。 梁,上句衡也。 一五束,束有历录。 ,辕也。 梁,上曲钩。 衡,衡者,轭也。 从轸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则居衡之上而向下钩之,衡则横於下,而形穹窿,上曲如屋梁然。 又以皮革五处束之,其文章历录然也。 游环,引环也。 游在背上,所以御出也。 胁驱,谨驾其所以出入也。 引环,以皮为之。 引两骖马之外辔,贯其中而执之,所以制骖,使不得外出也。 此环当两服马之背上游移,前无定处,故谓之游环,亦谓之靳。 《左传》曰:“如骖之有靳",胁驱,亦以皮为之,前系於衡之两端,后系轸之两端,当服马两胁外,以驱骖马,使不得内入也。 阴掩轨也。 引,所以引也。 鋈,白金也。 续,续引也。 掩轨,谓舆下三面材,以板木横侧车前,所以阴映此轨也。 在轨前,横木映轨,故郑氏云,掩轨在轼前,垂上,谓阴板垂上也。 此车衡之长,唯六尺六寸,止容二服。 骖马颈不当衡,别以皮为二引,系於阴板之上,令骖马引。 引,亦谓之引;《左传》曰:"两引将绝",是横轨之前,别有骖马二引也。 文茵,车中所坐之褥,用虎皮,有文采也。 畅,长也。 毂,所以贯车轮者,大车之毂一尺有半,兵车之毂三尺三寸,比大车为长,故曰畅毂。 骐,骐文也。 马左足曰曰"。”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角》内"孔阜,甚肥大也。 骐,马青黑色。 骝,赤身黑鬣。 中,中服也。 ,黄马黑喙。 骊,黑色。 骖,两也。 车驾四马,内两马谓之服,外两马谓之。 盾,干也。 画龙於盾,合而载之,以为车上之卫,必载二者,备破毁也。 ,环之有舌者。 内,骖内辔也。 置於轼前以系内,故谓之内,亦销沃白金以为饰也。 骖之外辔,则御者执之"。"

"亻戋驷孔群{九厶}矛鋈钅享,蒙伐有苑。 虎镂膺,交二弓,竹闭绲"亻戋驷,四马皆以浅薄之金为甲,欲其轻而易於马之旋习也。 孔群,言甚调和也。 {九厶}矛,三隅刃也,刃有三角。 鋈钅享,矛之下端平底者,亦以白金沃之。 蒙,杂色。 伐,中干也。 盾之别名。 苑,文貌,画杂羽之文於盾上也。 虎,虎皮。 ,弓室也。 镂,刻金饰也。 膺,马带也。 镂金以饰马当带也。 交二弓於,备折毁也。 闭,弓檠也,《仪礼》作《韦必》。 绲,绳。 ,约也。 以竹为闭而以绳约之,於弛弓之里,檠弓体使正也"。"

陈氏《礼书》曰:"古者之用兵也: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 则险野非不用车而主於人,易野非不用人而主於车。 车之於战,动则足以冲突,止则足以营卫。 将卒有所芘,兵械衣裘有所赍。 《诗》曰:‘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则车之为利大矣。 昔周伐郑,为鱼丽之陈。 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桓五年"。 必阝之战,楚君之戎,分为二广。 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宣十二年"。 楚巫臣使於吴,以两之一卒吴,舍偏两之一焉"成十年"。 考之《周礼》,五伍为两,四两为卒。 《司马法》:二十五人为两,百人为卒。 卒、两,则人也。 偏,则车也。 杜预十五乘为大偏,九乘为小偏。 其尤大者,又有二十五乘之偏。 则周鱼丽之偏,二十五乘之偏也;楚二广之偏,十五乘之偏也;巫臣所舍之偏,九乘之偏也。 先偏后伍,伍从其偏也;卒偏之两,两从其偏也。 先其车,足以当敌;后其人,足以待变。 则古者车战之法,略可知也。 或者谓晋人以什共车必克,房以车战取败,遂以为用车不若用人与骑之愈,是不知晋人之克,非什之利,用什之幸也;房之败,非车之不利,用车之罪也。 古者教民以射御为艺,君子以射御为能,故孔子曰,‘吾执射乎?执御乎?’《诗》称叔段之多才,则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古人相率以射如此。 则登车而不能御,参乘而不能射,鲜矣。 房之用车,有是人乎?不然,巫臣教吴以乘车而能取胜於楚何也?戎车之制,不可以考,姑仿《小戎》以见之。"

又曰:"祥车旷左,所以虚神位也;乘君之乘,车不旷左,不敢虚君位也;左必式,不敢安君位也。 盖乘车之礼:君处左,车右处右,仆处中,故造车者必慎於左。 《考工记》所谓‘终日驰骋,左不扌建’是也;乘车者不敢旷左,《戎右》所谓‘会同充革车’是也;器物不敢措之於左,《月令》所谓‘载耒耜於参保介之御’是也。 后世魏公子虚左以迎侯生,秦皇虚左以迎太后,皆古之遗制耳。 此特乘车为然。 若兵车则驭者在左,戎右在右,将帅居中。 昔晋伐齐,克将中军,解张御,郑缓为右。 克伤矢,流血及屦,鼓音未绝,曰:‘余病矣!’解张曰:‘自始合而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夫克伤矢而未绝鼓音,则将在鼓下矣;解张伤手而血殷左轮,则御在车左矣。 然此将帅所乘也。 若士卒所乘,则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 故《书》戒左不攻於左,右不攻於右,御非马之正,言左右而又言御,则御在中可知也。 《左传》称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言左右下,则御在中,不下可知也"僖三十三年"。 楚乐伯曰:‘致师者左射以’,是左人持弓也"宣十二年"。 栾针为晋侯右,曰:‘寡君使针持矛焉"成十六年"。 ’卫太子为简子祷,曰:‘蒯聩不敢自佚,备持矛焉。 ’是右人持矛也"襄二年"。 盖御无定位,右有常处,故将帅车则御在左,士卒车则御居中,右人之持矛,虽将帅士卒之车不同,而所居常在右,所职常持矛也。 凡此,皆三人乘车之法也。 《太仆》:‘凡车旅田役,赞王鼓。 ’王之乘车,有御与戎右,又有太仆,则四驷乘矣。 春秋之时,侯叔夏御庄叔,绵房甥为右,富父终生驷乘。 杜预曰:‘驷乘,四人乘车。 ’"

北戎侵郑。

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徒,步兵也。 轶,突也"。"

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尝,试也。 勇则能往,无刚则不耻退",君为三覆以待之"覆,伏兵也"。 戎轻而不整,贪而不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 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 后者不救,则无继矣。 乃可以逞。"

从之。

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冉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为三部伏兵。 祝冉率勇而无刚者,先犯戎而速奔,以遇二伏兵,至后伏兵起戎还走,冉反逐之。 戎前、后及中三处受敌,故曰衷戎师。 殪,死也"。

戎师大奔"后驻军不复继也"。

十一月甲寅,郑人大败戎师。

晋城濮之战,车七百乘,显、引、鞅、半"五万二千五百人。 在背曰显,在胸曰引,在腹曰鞅,在后曰半言驾乘修备也"。

必阝之战,栾武子曰:"楚君之戎,分为二广"君之亲兵"。 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十五乘为一广。 《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车十五乘为大偏。 今广十五乘亦用旧偏法,复以二十五人为承副"。 右广初驾,数及日中;左则受之,以至於昏;内官序当其夜"内官,近官。 序,次也",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

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广。

鸡鸣而驾,日中而说"说,舍也";左则受之,日入而说。

许偃御右广,养白基为右;彭石御左广,屈荡为右"楚王更迭载之,故各有御右"。

章氏曰:"车战之法,每车用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行则以车为卫,居则以车为营。 一车之,又有ヘ车"见《周礼·车仆》"。 《春秋》:如韩原之战,辂秦伯,将止之。 鞍之战,韩厥中御而从齐侯。 鄢陵之战,至遇楚子韩厥从郑伯。 必阝之战,楚子乘广以逐赵旃。 用车以战,而使敌人使得与吾元帅相接,则是环卫之车不设也。 盖古者车战之法,前后整齐,必有护卫,前后行列,元帅未易动摇也。 至春秋列国用之,往往军伍不整,而元帅每以车逐利,混然左右,率无定法,故敌人得以及之。 终春秋之世,致败者未有不由车战之无法而轻动摇也。 惟葛之战,二拒用事,若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未尝轻动摇,深得古法。"

晋申公巫臣使於吴,以两之一卒吴,舍偏两之一焉"《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盖留九乘车及一两二十五人,令吴习之也"。

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其子孤庸焉,使为行人於吴。

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於太原"即大卤也。 无终,山戎",崇卒也"崇,聚也",将战,魏舒曰:"彼徒我车,所遇又厄"地险不便车"。 以什共车,必克"更增十人,以当一车之用"。 困诸厄,又克"车每困於厄道,今去车,故为必克"。 请皆卒"去车为步卒",自我始。"

乃毁车以为行"魏舒先自毁其属车为步阵",五乘为三伍"乘车者车三人,五乘,十五人,今改去更车,以五人为五,分为三伍。 五",荀吴之嬖人不肯即卒,斩以徇魏舒辄斩之,荀吴不恨,所以能立功。

为五陈以相离,两於前,伍於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皆临时处置之名",以诱之。

翟人笑之。

未陈而薄之,大败之"《传》言荀吴能用善谋"。

按:兵虽曰凶器,然古之以车战,其坐作进退,整暇有法,未尝掩人之不备而以奇取胜也,故韩厥遇齐侯则奉觞加璧,至遇楚子则免胄趋风。

可以死,则为于之请矢;可以无死,则为庾公之叩轮;所谓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虽春秋伯国之君臣,其志在於争城争地,然於敌之人,初不迫於险固如此。

至戎狄之侵中国,则合鸟散,轻进易退,於是车之雍容,不足以当其徒之疾,遂至舍车而用徒。

然彼长於徒,我长於车。

今舍吾之长技而与之搏,是以兵予敌也。

故必设覆以诱之,未陈而薄之,然后可以取胜,而车战之法废矣。

秦汉以后之用兵,其战胜攻取者,大概皆如郑之御戎,晋之败狄耳,何尝有堂堂正正之举乎?

汉夏侯婴破李由军於雍邱,以兵车趣战疾,破之。

灌婴以御史大夫将军车骑别追项籍,至城东,破之。

武帝时,卫青军出塞击匈奴,以武刚车自环为营"张晏曰:兵车也",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霍去病少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梁肉而士有饥者。

李陵击匈奴,与单于相值,围陵军。

陵居两山,以大车为营。

引士出营外为陈,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为持兵战。

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乃搜车中,得随军妻妇,皆斩之,复战。

按:先儒因考《西汉书》,此数条以为车战之制,汉尚用之,然详考其辞,则是以车载糗粮器械,止则环以为营耳。

所谓"甲士三人,左持弓,右持矛,中执绥"之法,已不复存矣。

后汉光武造战车,可驾数牛,上作楼橹,置於塞上以拒匈奴。

灵帝时,阳璇为零陵守,制车数十乘以御贼。

《魏武帝新书》:攻车七十五人,守车一队,共二十五人。

田豫与虏战,亦用车而战。

晋马隆击鲜卑,树机能以众数万据险拒之,隆以山狭隘,乃作扁箱车,地广则为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於车上,转战而前,行千余里,杀伤甚众,遂平凉州。

刘裕伐南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与燕兵战於临朐,败之。

裕伐秦,假道於魏,魏遣军徼之。

裕遣白直队主丁午帅仗士七百人、车百乘,渡北岸,去水百余步,为月阵,两端抱河,车置七仗士,事毕,使竖一白旄。

魏人不解其意,皆未动。

裕先命宁朔将军朱超石戒严。

白旄既举,超石率二千人驰往赴之,赍大弩百张,一车益二十人,设彭排於辕上。

魏人围之,超石以大钅追及槊千余张御之。

魏师奔溃。

魏太武真君四年,北征柔然,骑十万、车十五万两,旌旗千里,遂度大漠。

柔然怖畏,不复敢南向。

隋遣诸将与突厥战,皆戎车,步骑相参,与鹿角为方陈。

唐高宗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传反,以裴行俭为定襄大总管,统兵讨之。

先时,馈粮数为虏钞,军馁死。

行俭乃诈为粮车三百乘,伏壮士五辈,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冲其后。

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

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

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元宗时,哥舒翰节度陇右,造战车,蒙以狻猊。

肃宗至德初,李光弼守太原,史思明来攻,光弼彻民屋为石车。

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贼死,伤十二。

房将兵复两京,至便桥、陈涛斜,效春秋时战法,以牛车二千乘、马步夹之。

既战,贼乘风讠,牛悉髀栗,贼纵火焚之,人畜大乱,官军死伤者四万人。

马燧为河东节度使,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於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

讨田悦,推火车焚其将杨朝光栅,进击,大破之。

宋真宗咸平四年,吴淑请复古车战之法,曰:"卫青、李陵、刘裕、马隆皆以车而胜。 近符彦卿破虏阳城,亦拒马为行寨。 夫匈奴所长者骑兵也,苟非连车以制之,则何以御其奔突哉?故用车战为便。 其制,取常用车,接其冲轭,驾以牛,车上置枪,以刃外向。 列士卒於车外,贼至射之,乃出骑兵击之,此制虏要术也。 战之用车,一阵之铠甲也,故可以行止为营阵,贼至则敛兵附车以拒之,贼退则乘胜出兵以击之,出则藉此为所居之地,入则以此为所居之宅,故人心有依据,不惧胡骑之陵突也。"

景德初,契丹入寇,大将李德隆以澶渊不足守,命士卒掘濠堑,以大车数十乘重垒环之,步骑处中,戎马数万来攻其营,御之,遁去。

仁宗至和二年,韩琦言:"郭固就民车约古制为兵车,临阵御敌,缓急易集。 其车前锐后方,上置七枪,为前后二拒,此马燧战车,行载兵甲,止为营阵也。 又以民车之箱,增为重箱,高四尺四寸,用革免之,吴起所谓‘革兵掩户,免轮笼毂’是也。 臣以为可用於平川之地,临阵以折奔冲,下营以为寨脚。 今令固自赍车式进呈"。

试之,以固为卫尉寺丞。

范仲淹上《议攻》云:延安之西,庆州之东,有贼界百余里侵入汉地。

唐马燧造战车,行载兵甲,止为营阵。

此路山坡大车难进,当用小车二千两。

银绢钱二十万,赏有功将吏。

神宗时,以北虏将入寇,遣中贵人取两河民车为备,民大惊扰。

上问沈括曰:

"卿知籍车之事乎?"括曰:"车战之利,见於历世。 但古人所谓轻车者兵车也。 今之民车重大,以牛挽之,日不能行三十里,少蒙雨雪,跬步不进,故俗谓之太平车,恐兵不可用耳。"

上喜曰:"无人如此语朕。"

遂罢籍车之令。

徽宗时,泾原邢恕建兵车之议,下令创造,买牛以驾,凡数十乘。

已而蔡硕又请河北置五十将兵器,仍为兵车万乘。

蔡京主其说行之,奸吏旁缘即日散行郡县,掠民缗钱矣。

崇宁三年,河北、陕西都转运司皆奏:"兵车用许彦圭所定式,则车大而费财,实多依往年二十将兵车式,轻小易用,复可省费。"

诏卒用许彦圭式行下。

时熙河转运副使李复先奏曰:"古者师行,固尝用车,然井田法废己久。 且今之用兵,与古不同。 古者兵不妄加,征战有礼,不为诡遇,动皆有法,又多在平原易野,故车可以行而敌人不敢轻犯。 今之用兵,尽在极边,下寨驻车,各以保险为利,车不能上。 又战阵之交,一进一退,车不能及,或为虏所袭,逐车又不及收。 臣於戎马观之屡矣,乃至粮糗、衣服、器械有不能为用者,而况於车乎?臣闻此议,出於许彦圭。 彦圭因姚麟上其说为身谋,朝廷但以麟边人,熟边事,遂然之。 而不知彦圭轻妄、麟立私恩以误国计。 昔唐房用车战,大败於陈涛斜,当时在畿邑,平地尚如此,况今欲用於峻坂沟谷之乎?且战车比常车阔六七寸,运不合辙,昨东来者牵挽不行,致兵夫典卖衣物,自赁牛具,终日而进六七里,率多逃亡,战车弃於道路。 未造则有配买物材、雇差夫匠之扰;既成,又艰於运致。 然则其为诸路之患,其费不知其几千万矣。 彦圭苟望一官之进,上欺朝廷,下害百姓,此而不诛,何以惩后!臣今乞便罢造,已造者不复运来,以宽民力。"

其后彦圭卒得罪。

钦宗靖康末,枢密将官刘浩在河北募兵创造战车,其法有左右角、前后拒,各用卒二十五人,每车计百人。

高宗建炎初,宗泽造战车法:运车者十有一,执器械辅车者四十有四,每车计五十五人。

李纲造战车法:两竿双轮,上设皮篱以捍矢石,下施铁裙以卫人足,旁施铁索,联可为营,四人推竿以运车,一人登车以发矢,二十人执军器发车之两旁,每车用二十五人。

其法竟不及施,盖自渡江后,东南沮洳之区,险隘之地,不以车为主也。

高宗绍兴二年,布衣王大智献车式,上命为枢密计议官。

明年车,成而不可用,罢之。

上谓辅臣曰:"车制虽古,然用各有宜,况其物料多南方所无。 且古人用车,亦或不利,如骖纟圭而止之类,盖用车於战阵,亦非利器也。"

席益曰:"古人之战,彼此皆用车。 至於彼徒我车,已有侵轶之虑,而后人每以车敌骑,其败固宜,房陈涛斜是也。"

孝宗隆兴初,宰臣进呈敏军中措置教习车阵。

陈康伯曰:"数年前,陈敏增制造,行下三衙相度,有车样阵图见在。"

上曰:"车战古法,平原旷野,可以备驰突尔。"

亦卒不用。

宁宗开禧初,中郎将厉仲方者为历阳守,尝造战车九牛弩,未及用而罢去。

周虎继之,或谓虎用其战车败虏於清水镇,不知其详何如也。

○舟师水战

鲁襄公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伐吴"舟师,水军",不为军政"不设赏罚之差",无功而还。

昭公十七年,吴伐楚。

阳モ为令尹,战於长岸,大败吴师,获其乘舟ゴサ"舟名",使随人后至者守之,环而堑及泉"环,周也",盈其隧炭,陈以待命"隧,出入道"。

吴公子光请於众曰:"丧先王之乘舟,岂唯光之罪,众亦有焉。 请藉取之以救死。"

众许之,使长鬣者三人"长髭多鬣,与吴人异形,诈为楚人",潜伏於舟侧,曰:"我呼ゴサ则对"。

师夜从之。

三呼皆迭对。

楚人杀之。

楚师乱,吴人大败之,取ゴサ以归。

昭公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

沈尹戍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抚民而劳之,吴不动而速之"速,召也"。 吴踵楚"蹑楚踵迹",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越大夫胥犴劳王於豫章之",水曲",越公子仓归王乘舟"归,遣也",仓及寿梦帅师从王"寿梦,越大夫",王及圉阳而还"圉阳,楚地"。

吴人踵楚,而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锺离而还。

定公四年,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於淮"吴乘舟从淮水过蔡而舍之。 舍,置也",自豫章与楚夹汉"豫章,汉东江北地名"。

左司马戍谓子常曰:

"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沿汉上下,遮勿令渡",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以方城外人毁吴所舍舟",还塞大隧,直辕、冥厄"三者,汉东之隘道"。 子济汉而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

既谋而行。

武城黑谓子常"黑,武城大夫"曰:"吴用木也,我用革也"用重器",不可久也,不如速战。"

史皇谓子常:"楚人恶子而好司马,若司马毁吴舟於淮,塞城口而入"城口,三隘道之总名",是独克吴也,子必速战。 不然不免。"

乃济汉而陈。

自小别至於大别"二别,在江夏界",三战皆败。

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於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宋口入淮,通粮道也。 今广陵韩江是"。

汉武帝时,东越数反覆,朱买臣因言:"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 今闻越王更徙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 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

上乃拜买臣为会稽太守。

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

岁余,买臣受诏与韩说俱击破东越。

上元鼎五年,南粤相国吕嘉反,诏粤人及江淮以南楼船十万师往讨之。

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湟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粤侯二人为戈船,下濑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抵苍梧。

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江,咸会番禺。

武帝时,有楼船,有戈船"张晏曰:"越人於水中负大舟,又有蛟龙之害,故置戈於船下,因以为名。" 臣瓒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於戈,因谓之戈船也。" ",有下濑"濑,湍也。 吴越谓之濑,中国谓之碛,《伍子胥书》有下濑船",有横海。

江淮青齐皆有楼船军,击南粤,救东瓯,则用江、淮、会稽楼船,灭朝鲜则用齐楼船。

又开昆明池以习水战"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 臣瓒曰:"《西南夷传》有越隽、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 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 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 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 "。

后汉光武建武九年,公孙述遣其将王田戎等据荆门、虎牙,横江水起浮桥、开楼,立攒柱以绝水道,结营跨山以塞陆路,距汉兵。

岑彭屯津乡,数攻田戎,不克。

十一年,帝遣吴汉率诛虏将军刘隆等三将,发荆州兵凡六万余人、骑五千匹,与彭会荆门。

彭装战船数千艘,吴汉以诸郡棹卒多费粮,欲罢之。

彭以蜀兵盛,不可遣,上书言状。

帝报彭曰:"大司马习用步骑,不晓水战。 荆门之事,一由征南公为重而已。"

彭令军中募攻浮桥,偏将军鲁奇应募而前。

时东风狂急,奇船逆流而上,直衡浮桥,而攒柱有反把钩,奇船不得去。

奇等乘势殊死战,因飞炬焚之,风怒火盛,桥楼崩烧。

彭悉军顺风并进,所向无前,蜀兵大乱,溺死者数千人。

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击刘表,取荆州,追刘备於当阳。

备遣诸葛亮求救於孙权。

操遗权书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

长史张昭曰:

"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不如迎之。"

周瑜曰:"今北土未平,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 又今盛寒,马无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者用兵之患,而操皆犯之。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保为将军破之!"权从之,遣兵三万人,令瑜拒操。

与操遇於赤壁。

时操军已有疾疫,初一交战不利,引次江北。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於其尾。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立营观,指言盖降。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焰障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引军北还。

二十四年,孙权使吕蒙袭关羽於江陵。

蒙至浔阳,尽伏其精兵句鹿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纟专之,故羽不闻知。

至江陵,羽将士悉以城降。

晋武帝谋伐吴,诏王修舟舰,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

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

又画首怪兽於船首,以惧江神。

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时造船木姊,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吴彦取以白吴主,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

皓不从。

太康元年,王伐吴,攻丹阳,克之。

吴人於江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乃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纟专草为人,被甲持仗,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辄著筏而去。

又作大炬,长十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於是船无所碍,顺流径造三山。

孙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师万人御,象众望旗而降。

兵甲满江,旌旗烛天,吴人大惧。

安帝义熙六年,卢循因刘裕北伐,乘虚袭建康,率众数万,方舰而下。

裕引兵南还拒之,出轻利斗舰,射提幡鼓,众军腾踊争先。

军中多万钧神弩,所至摧陷。

裕自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

岸上军先备火具,悉焚之,贼众大败。

太尉刘裕率师伐秦,王镇恶请率水军自河入渭,直至渭桥。

镇恶所乘皆蒙冲小舰,行船者悉在舰内,溯渭而进,舰外不见有行船人,北土素无舟楫,莫不惊异以为神。

宋文帝时,垣护之从王元谟攻魏滑台,护之以百舸为前锋,元谟既败,魏军悉牵元谟水军大艚,连以铁锁三重断河,以绝护之还路。

河水迅急,护之中流而下,每至铁锁,以长柯斧断之,魏人不能禁。

惟失一舸,余并全。

梁韦拒魏军,魏入先於邵阳洲两岸为两桥,立栅数百步,跨淮通道。

装大舰,使梁郡太守冯道根等为水军。

会淮水暴涨,即遣之,斗舰竞发,皆临魏垒。

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焚其桥。

风怒火盛,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漂疾,倏忽之,桥栅尽坏。

道根等身自搏战,军人奋呼,无不一当百,魏人大溃。

孝元帝承圣元年,湘东王绎遣王僧辨等讨侯景。

景使侯子鉴拒之,使人戒子鉴曰:"西人善水战,勿与争锋;若步骑一交,必当可破,汝但结营岸上,引船入浦以待之。"

子鉴乃舍舟登岸,闭营不出。

僧辨等停军芜湖十余日,景大喜,以为西师畏之,乃复命子鉴为水战之备。

僧辨至姑熟,子鉴帅步骑万余人度洲,於岸挑战,又以舟了千艘载战士。

僧辨麾细船皆令退缩,留大舰夹泊两岸。

子鉴之众谓水军欲退,争出趋之。

大舰断其归路,鼓讠大呼,合战江中,景兵大败。

陈武帝时,徐嗣徽引齐人渡江据芜湖,帝诏文育还都。

嗣徽等乃列舰於青墩,至於七矶,以断文育归路。

及夕,文育鼓讠而发,嗣徽等不能制。

而文育反攻之,嗣徽骁将鲍砰独以小舰殿军,文育乘军舴艋与战,跳入砰舰,斩砰,仍牵其舰而还,贼众大骇。

梁王琳引合肥、巢湖之众,舳舻相次而下。

陈侯率军进屯槛洲,明日合战,琳军少。

及夕,东北风吹其舟舰,并壤,夜中有流星坠於贼营。

及旦风静,琳入浦治船,以鹿角绕岸,不敢复出。

时西魏将史宁蹑其上流,闻之,知琳不能持久,收军据湖浦,以待其毙。

及史宁至,围郢州,琳恐众溃,乃率船东下,去芜湖十里而泊。

明日,齐人遣兵助琳。

令军士晨炊蓐食,顿芜湖尾以待之。

将战,有微风至自东南,众军施拍纵火。

定州刺史章昭远采平虏大舰中江而进,琳军大败,脱走以免者十二三。

欧阳纥据岭南反,陈将章昭达督众军讨之,纥乃出顿涯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笼,置於水栅之外,用遏船舰。

昭达居其上流,装舰造拍,以临贼栅。

又令其军人衔刀,潜行水中,斫竹笼,笼篾皆解。

因纵火舰随流突之,贼众大败。

隋文帝将伐陈,命杨素造战舰。

大舰名"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次曰"黄龙",置兵百人。

自余平乘、舴艋,各有等差。

开皇八年,伐陈。

素亲帅"黄龙",数千艘,衔枚而下,舟舰被江,旌甲曜日。

素坐平乘大船,容貌雄伟,陈人望之皆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

唐赵郡王孝恭及李靖击萧铣,帅战舰二千余艘东下,大破铣军,乘胜直抵江陵,入其外郭。

又攻水城,拔之。

大获舟舰,靖命尽散之江中。

诸将皆曰:"破敌所获,当籍其用,奈何弃之以资敌?"靖曰:"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 吾悬军深入,若攻城而示拔,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窥伺,动逾旬月,吾取之必矣。"

铣援兵见舟舰,果疑不进。

靖进围之,铣内外阻绝,乃降。

梁王彦章攻晋,晋人以铁锁断德胜口。

彦章阴遣人具舟命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又令舟载鞴炭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遂破南城。

吴越王钱Α大举伐吴,以钱傅为诸军都指挥使,帅战舰五百艘,自东洲以进。

吴遣彭彦章、陈汾拒之。

傅命每船皆载灰、豆及沙,战於狼山江。

吴般乘风而进,傅引舟避之,既过,自后随之。

吴回船与战,傅使顺风扬灰,吴人不能开目。

及船舷相接,傅使散沙於己船而散豆於吴船,豆为战血所渍,吴人践之皆僵仆。

傅因纵火焚吴船,吴兵大败。

梁贺坏攻德胜南城,以竹笮联艨艟十余艘,蒙以牛革,设睥睨、战格如城状,横於河流,以断晋之救兵,使不得度。

晋王引兵救之,陈於北岸,不得进;遣善游者入南城,守将言矢石将尽,陷在顷刻。

晋王募能破艨艟者,亲将李建及应募,选效节敢死士得三百人,被铠操斧,帅之乘舟而进。

将至艨艟,流矢雨集,建及使操斧者入艨艟,斧其竹笮,又以木罂载新,沃油然火,於上流纵之,随以巨舰实甲士,鼓讠攻之。

艨艟既断,随流而下,梁兵焚溺殆半。

周显德三年,攻唐之寿州。

唐人大发楼船,蔽川而下,泊於濠泗。

周师频不利,唐将林仁肇水陆并进,又以船载薪蒸,乘风纵火,将焚浮梁。

周将张永德使习水者候其船下,縻以铁锁,急引轻船击之。

唐人既不得近,溺者甚众,夺舰数十。

四年,帝还自寿春,以南方水军敏锐,乃於京城汴水侧开地造船舰数百艘,招诱南卒教习北人水战。

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胜唐兵。

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将水军数千自闵河沿颍入淮,唐人见之大惊。

帝乃将骑循北岸,诸将循南岸追唐兵,水军自中流而下,唐兵战溺死及降者殆四万人,获战船粮仗十万数,遂克寿州。

帝自攻濠州,王审琦拔其水寨。

唐人屯战船数百於城北,植巨木於淮水以限周兵。

帝命水军攻之,拔其木,焚战舰七十余艘,斩首二千余级。

又闻唐有战船数百艘,在涣水东,欲救濠州,将兵夜发水陆击之,大破唐兵於涡口,克泗州。

又闻唐战船数百艘泊涡口,上自将亲军自灌北进,命太祖皇帝自淮南进,诸军以水军自中流进,兵迫唐兵,乘胜争进,且战且行,金鼓声闻数十里,追至楚州西北,大破之,所获战船烧沈之余,得三百余艘;士卒杀溺之余得七千余人。

唐之战船在淮上者,於是尽矣。

五年,上欲引战舰自淮入江,阻北神堰,不得渡;欲凿楚州西北濠水以通其道,遣使行视,还言地形不便,计功甚多。

上自往视之,授以规画,发楚州民夫浚之,旬日而成,用功甚省,巨舰数百艘皆达於江,唐人大惊,以为神。

宋太祖皇帝干德初,凿大池於京城之南,引蔡水以注之。

造楼船百艘,选精兵,号水虎捷,习战池中。

开宝六年,诏以新池为讲武池。

七年,将有事於江南。

是岁凡五临幸,观习水战。

九年四月,幸金明池习水战。

上御水心殿,命从臣列坐以观战舰角胜,鼓讠以进,往来驰突为回旋击刺之状,顾谓侍臣曰:"兵棹之技,南方之事也。 今已平定,固不复用,但时习之不忘武功耳。"

讫真宗朝,岁习不辍。

高宗建炎元年,右仆射李纲言,当於沿河沿淮沿江帅府置水兵二军,要郡别置水兵一军,须要郡别置中军,招集善波操舟便利之人,拟立军号曰"凌波楼船军"。

从之。

四年夏四月,兀术入寇,自明州回归。

韩世忠先屯焦山,以邀其归路。

兀术遣人约日会战,世忠伏兵击之,俘获甚众,及其舟千余艘,虏终不得济,复使致词,愿还所掠,益以名马,求假道。

世忠不从,与相持於黄天荡。

世忠以海舰进泊金山下,将战,世忠预命工钅铁相连为长绠,贯一大钩,以授士之骁捷者。

平旦,虏以舟噪而前。

世忠分海舟为两道,出其背,每纟追绠则曳一舟而入,虏竟不得济。

乃求与世忠语,世忠酬答如响,时於所佩金凤瓶传酒纵饮示之。

兀术见世忠整暇,色益沮,乃求假道甚恭。

世忠曰:"是不难,但迎还两宫,复旧疆土,归报明主,足相全也。"

兀术既为世忠所厄,欲自建康谋北归,不得去。

或教以芦场地凿大渠二十余里,上接江口,在世忠之上流。

遂傍治城西南隅凿渠,一夜渠成。

次早出舟,世忠大惊,金人悉趋建康,世忠尾击败之,虏终不得济。

乃揭榜募人献所以破海舟之策,有教其於舟中载土,以平版铺之,穴船板以擢桨,侯风息则出江,有风则勿出,海舟无风,不可动也,以火箭射其{弱}蓬,则不攻自破矣。

一夜造火箭成,是日引舟出江,其疾如飞,天霁无风,海舟皆不能动,以火箭射海舟{弱}蓬,世忠军乱,焚溺而死者不可胜数。

世忠与余军至瓜步弃舟而陆,奔还镇江。

绍兴三十一年,虏亮渝盟入寇,李宝以舟师御之,至东海县。

时,虏兵已围海州。

宝麾兵登岸,虏惊出意外,亟引去。

於是魏胜出城迎宝,宝遣辩士四人,招纳降附。

时山东豪杰王世隆辈,皆各以义旗聚众,争应为援。

宝与子公佐引舟师至密之胶西石臼岛,而虏舟已出海口,泊唐岛,相距止一山,候风即南,不知王师之猝至也。

宝伺虏未觉,遣其将曹洋、黄端祷於石臼神,祈风助顺,忽风自南来,众喜,争奋,引帆握刃,俄顷,过山薄虏,鼓声震荡,虏惊失措。

虏帆皆以锦缬为之,弥亘数里,忽为波涛卷聚一隅,窘促摇兀,无复行次。

宝命以火箭射之,烟焰随发,延烧数百。

火不及者犹欲前拒,宝命健士跃登其舟,以短兵击刺,殪之舟中,其余签军皆中原旧民,脱甲而降者三千余人,获酋首完颜郑家奴等六人,斩之。

惟统军韩保衡未发舟,不可获。

旋闻自经死,得献议造人倪询等,皆淮浙奸民,且为虏乡导者。

又获其统军印与伪诏、文书、器甲、粮斛以万计。

宝欲乘胜以进,而闻逆亮已济淮,遂旋师,驻东海,视缓急为援,遣小舟奏捷。

既至,上命降诏奖之,除宝靖海节度、沿海制置使。

十一月,亮亲统细军驻和州之鸡笼山。

临江筑坛,刑马祭天,必欲由采石而渡。

朝廷诏王权赴行在以李显忠代之,命虞允文趣显忠交权兵。

时显忠未至,权听留水军舟船咸在。

允文督军士决战,於是统制张振、王琪等列江岸以待之,而以海鳅船载精兵驻中流迎敌。

布阵甫毕,亮以小红旗麾舟绝江而来,诸将尽伏山崦,虏未之觉,一见大惊,欲退不可。

虏舟皆旋为之,底极不平,舟中之人皆不能施,尽为官军所杀。

明日,允文又命戚新引舟师直杨林河口,驻舟江心,齐力射虏。

虏见舟无归路,於下流纵火自焚,官军亦於上流焚其舟,凡百八十,虏引去。

诚齐杨氏《海酋赋后序》曰:"采石战舰:曰“蒙冲",大而雄;曰"海酋",小而驶。

其上为城堞屋壁,皆垩之。

绍兴辛巳,逆亮至江北,掠民船,指麾其众欲济。

我舟伏於七宝山后,令曰,旗举则出江。

先使一骑偃旗於山之顶,伺其半济,忽山上卓立一旗,舟师自山下河中两旁突出大江。

人在舟中,踏车以行船,但见船行如飞,而不见有人,虏以为纸船也。

舟中忽发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而实之以石灰硫黄,炮自空而下落水中。

硫黄得水而火作,自水跳出,其声如雷。

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

吾舟驰之,压贼舟,人马皆溺,大败之云。

孝宗隆兴元年九月,诏诸州召募水手,於手上刺某州水军字,以革冒代之敝。

四年,枢密院言,潮州守臣傅自修欲於本军禁军阙额人数内拨三指挥二百人,专防海道,以谙识水势人充。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平江许浦水军,本明州定海水军也。

旧隶沿海制置司,防扦海道。

干道中,改隶殿前司,以三千人为额。

五年冬,又改为御前水军。

八年春,并归许浦镇,置副都统制统之。

淳熙四年冬,诏以七千人为额。

五年秋,又增额五百人,江阴水军,旧自泉州调发。

干道三年,陈正献在枢管,以其劳费,奏留屯二千人於江阴军,而沿海制置司又别屯千人。

逮淳熙末,累增至四千人,分三将。

此外左翼军亦有水军三千人,摧锋军二千人,福州延祥寨千人。

而镇江建康府、池江鄂州御前诸帅,亦各有水军,多者数千人,少者千余人。

其后殿司又有许浦水军,而淮阴、靖安、唐湾、采石诸水军则皆冠以御前之号。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