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史 第六回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文明小史
《文明小史》 第六回 李宝嘉

话说那个洋矿师,路上听了金委员的话,回到长沙,见了抚院,先说了柳知府许多坏话。

说他性情疲软,不能弹压百姓,等到闹出事来,他又置之不理。

幸亏得那里的知县还能办事,当时就拿到几名滋事首犯,收在监里。

现在我们几个人虽然逃出命来,带去的行李全被百姓抢光,至今一无下落。

抚院听了,少不得安慰了洋人几句,叫支应局每人先送一千银子,回来再行文下去,着落知府身上,赔还你们东西就是了。

洋人无话退出,自回武昌,不在话下。

原来这位抚台大人,也是极讲究洋务的,听了这般情形,便说这些百姓如此顽固,将来怎么办事呢?当下正有许多官员进内禀见,有一个发审局的老总,姓傅名祝登,是个老州县班子出身,便说道:"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卑府到任之后,一面开导他们,碰着有不遵教化的,就拿他来重重的办了两个,做了一个榜样,后来百姓都不敢怎么样了。"

抚院道:"是啊!我想要办一桩事情,总得先立一个威,好叫百姓有个怕惧,自然而然跟着我们到这条路上去。 不然,现在里头交办的事情又多,而且还要开捐,他们动不动的聚众挟制官长,开了这个风气,还了得!我看柳某这个缺,是有点做不来的,不如暂时请他回省,这个缺就请老哥去辛苦一趟。 第一,先把那里的百姓整顿一番,是最要紧的。"

傅祝登听了,满心欢喜,连忙站起来请安谢委,退了下去。

抚院便传藩司进见。

说起永顺百姓闹事打洋人,现在须得将该府撤委,就委傅某前去署理。

藩台听了,自然照办。

下得司来,辕门前粉牌早已高高挂出,并一面行文下去。

当下便有永顺府听差的人,得了这个风声,立刻打禀帖寄信到永顺通知。

这日柳知府正在衙中无事,忽见门上拿进一封信来,拆开看时,便是听差写来的,就说的是撤任的一桩事,新委的是傅祝登傅大人,不日就来履新各等语。

当时合衙上下众人听了,不免都有点惊慌。

毕竟柳知府是个读书人,稍有养气工夫,得了这信,心上虽不免懊恼,面子上却丝毫不露,常说:"像我这样做官,百姓面上总算对得住的了。 然而还不落他们一个好,弄到后来,仍旧替我闹出乱子,使我不安其位,可见这些百姓也有些不知好歹。 将来换一个利害点的官,等他们吃点苦,到那时候,才分别出个上下呢。"

说罢便自嗟叹不己。

不多两日,藩司行文下来。

柳知府便料理交卸事宜。

又过两天,傅祝登行抵府城,注销红谕,定了吉日接印,一切点卯、盘库、阅城、阅狱,照例的官样文章,不必细述。

向来新任见了旧任,照例有番请教。

此番傅祝府见了前任柳知府,却一直是淡淡的。

柳知府等到把印支出,当天即将眷口迁出衙门,寄顿在书院之内,自己一人独自先行回省。

动身的那一天,绅士们来送的寥寥无几,就是万民伞亦没有人送。

柳知府并不在意,悄悄自回长沙。

不在话下。

且说博知府一到永顺,心上便想前任做官,忠厚不过,处处想见好于百姓,始终百姓没有说他一个好字,而且白白把官送掉。

我今番须先生他一个威,做他一个榜样,帮着上头做一两桩事情,也显得我不是庸碌无能之辈。

主意打定,接印下来,便吩咐升坐大堂。

一班前来贺喜的官员,得了这信息,只得在官厅等候,不敢退去,齐说府大人今天初上任,不知为了何事要坐大堂。

等了一刻,里头又传出话来,要提聚众闹事,殴打洋人的黄举人等一干人听审。

众人听了,方晓得是为的此事。

少顷,传点升堂,众官照例堂参毕,傅知府便叫先带黄举人。

黄举人早已是黑索郎当,发长一寸,走上堂来,居中跪下,口中自称:"举人替大公祖叩头!"傅知府坐在上头,一副油光铄显的面孔,听了他自称"举人",便把惊堂木一拍,骂道:"你自己犯的罪还不知道么?你可晓得我本府,须比不得你们前任柳大人,好说话。 本府奉了抚台的札子,此番就是办你们来的。 这件事情,你的为首,是赖不掉的了。 此外还有几个同党,快快的照实供出,免得受苦。"

黄举人道:"青天大公祖!举人实在冤枉!举人坐在家里,凭空把举人捉了来,当做滋事的首犯。 举人既未滋事,那里来的同党?"傅知府道:"不打不招!他的举人,好在离着革掉已经不远了。 我比不得你们前任柳大人,碰着这种反叛,还想保全他的功名。 不招就打!"

两旁衙役吆喝一声,黄举人只是在地下喊冤。

傅知府又一迭连声的喊打,当下便走过几个衙役,拿黄举人揿倒在地,一五一十的又打了几百板子。

傅知府道:"你招我拿人,你不招我也要拿人!"遂出了一张票,差了四名干役,所有黄举人家族并他的朋友,凡有形迹可疑的,一齐拿来治罪。

一面又把先前府衙门提到的二十多个人,不论有无功名,每人五百小板,打了一个满堂红,一齐钉镣收禁。

傅知府说这般人聚众滋事,挟制官长,将来都要照反叛办的。

一面又叫刑名师爷打禀帖,申详上司,说这些人如此这般,须得重重的惩办,有功名的,一齐斥革,其余同党滋事的人,一律捕拿治罪。

禀帖上,又说柳知府许多坏话。

说他如何疲软,等到闹出事来,还替他们遮掩,无非避重就轻,为自己开脱处分地步。

禀帖出去,首是回禀公事,便中提起先前打碎外国人饭碗的店小二父子,连着地保,还有捆押外国人上来的一帮人,现在通统押在县里,求大人示下,怎样发落?傅知府道:"你为什么不早说?这些人得罪了外国人,都是要重办的!"立刻又亲自坐堂,从县里提到一干人。

店小二父子,各打八百板,押缴赔碗银三百两,限半月缴案,违干血比。

地保保护不力,责一千板斥革。

一般乡下人,每人或六百板,或八百板,押候上宪批示。

发落已完,又叫刑名师爷将情具禀各宪,又添了许多枝叶,无非说他慎重外交之意。

另外又多写两套禀帖,一套禀湖广督宪,一套禀武昌洋务局宪,以便卖弄他办事勤能,好叫上头晓得他的名字。

不在话下。

且说博知府当堂签派的四名干役,奉了本府大人之命,领了牌票,出外拿人。

这四人一名钱文,一名赵武,一名周经,一名吴纬。

四人当下出得府衙门,先到下处,私相计议。

各人的伙计,听说头役奉了重大差使,晓得这里头定有生发,一齐前来会齐商量,钱文先开口说道:"我们这个差使,还是拿人的是?还是不拿人的是?"周经道:"你瞧本府大人,今天头一天接印,就发这们一个虎威。 现在差了我们,倘若拿人不到,一定要讨没趣,不要把十几年的老脸通统丢掉!"赵武听了,鼻子里扑嗤的一笑,说道:"据我看来,真正闹事的人,拿到的也就不少了,省的再去累拖好人。 依我说,还是趁这个挡里,弄他两个,乐得做好人,还有钱财到手,岂不一举两得?"吴纬道:"依我说,不是如此,人也要拿,钱财也要。 倘若一个人不拿,本府大人前如何交代?一个钱不要,我们出力当差,为的是那项?现在依我的愚见,碰着有钱的,就放松些,碰着没有钱的,就拿他两个来搪塞搪塞,也卸我们的干系。"

大众听了,齐说:"吴伙计说的有理,我们就依他的话去办罢。"

主意打定,各自分头办事。

可怜这个风声一出,直吓得那些人家,走的走,逃的逃,虽非十室九空,却已去其大半。

至于已经被拿的几家家族,男人已被拿去,收在监里,家中剩得妻儿老小、哭哭啼啼,尚不知这事将来如何了局,怎禁得一般如虎如狼的公差,又来讹诈?这些人家,大半化上几个钱,买放的居多。

其实在拿不出钱的,逃的逃了,逃不脱的,被公差拿住两个,解到府里销差。

傅知府不问青红皂白,提到就打,打了就收监。

不日批禀回来,着把滋事首犯,一概革去功名,永远监禁,下余的分别保释。

傅知府遵了上头的话,遂把一干人重新提审,定了八个人的长监,其余一概取保。

不日又奉到批禀,说他所办的店小二及乡下人,很顾外国人的面子,现在外国人已无话说,足见他能够弭患无形,办事切实。

批词内将他着实奖励。

傅知府自是欢喜,连忙坐堂,又把店小二提审,追他的赔款银子。

可怜他一个做小工的人那里赔得起?后来傅知府又叫地保分赔,少不得卖田典屋,凑了缴上,方才得释,早已是倾家荡产了。

傅知府又要讨好,说这里的绅士最不安分,黄举人拿到之后,他们屡次三番前来理论,看来都是通同一气的。

因开了一张名单,禀明上头,意欲按名拿办。

后来幸亏上头明白,说事情已过,不必再去打草惊蛇,叫他留心察访,果然有不安分的,不妨随时惩办一二,此时切切不要多事。

傅知府接到批词,心中老大不悦,说上头办事,全是虎头蛇尾,我却不能够便宜他们,便出了一张告示,把他所恨的绅士名字,统通开在上头,说这些人不安本分,现经本署府查明,不忍不教而诛,勒令他们三个月内闭门改过,倘若不遵,一经本署府访拿到案,定行重办不贷。

告示贴出,众绅士见了,一个个都气的说不出话,然又奈何他不得。

话分两头。

且说傅知府出票拿人之时,当中有两个秀才,一个姓孔名道昌,表字君明,一个姓黄名民震,表字强甫。

姓孔的是黄举人的同门,姓黄的就是他族中兄弟。

两人家下薄有田产,却一向最安本分,除读书会文之外,其余事情一概不问。

那天闹事的时候,他两人原在茶店里吃茶,后来因见人多,孔道昌却拉拉黄民震的袖子说:"强哥,这里恐怕闹事,我们去罢。"

两个人便自回家,躲在家中,听候消息,不敢出头。

次日,晓得府大堂被拆,黄举人被拿,其余同学的人为着闹事,当时被捉的不少。

两人虽与黄举人均有瓜葛,到了此时,也是爱莫能助,只得任其所之。

且亦晓得黄举人平时为人,屡劝不听,如今果然闹出事来,这是他自作自受,旁人莫可如何,相与叹息而罢。

过了几日,换了新太守,打听黄举人一案,已经申详上去,专候上头定罪,又因学院来文,中秋节后,就要按临,他俩都是永顺县里的饱学秀才,蒙老师一齐保了优行,自然是窗下用功,一天不肯间断。

是时已经七月,黄强甫便约了孔君明到家商量,再齐几个朋友,大家会文一次。

原是场前习练之意,孔君明还有什么不愿意的?于是为了知单,共请了一十二位,叫人分头去请。

所请的都是熟人,自然一邀就到。

当下借的是城隍庙的后园,由孔黄二位备下东道,届期齐集那里,尽一日之长,各做两文一诗,做好之后,再请名宿评定甲乙。

是日到者,连孔黄二人,共是一十四位。

且说知单发出之后,便为府差所知,因他二位与黄举人有点瓜葛,就此想去起他的讹头。

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不料府差借此为名,便说他们结党会盟,定了某日在城隍庙后花园起事。

又把他们的知单,抄了张作个凭证。

又指单子上"盍簪会"三个字,硬说他私立会名,回来禀明了知府,意欲齐集大队人马,前往捕捉。

傅知府听了,信以为真,立刻就叫知会营里,预备那日前去拿人。

其时幕府里也有个把懂事的人,就劝傅知府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无论他们有没有这会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到底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博知府道:"私立会名,结党聚众,便是大干法纪之事,上头正有文书严拿此等匪类,倘若走漏消息,被他们逃走了,将来这个干系,谁担得起?"说罢,便命差人暗地查访,不要被他们逃走了。

这里傅知府私心指望要趁这个当口,立一番莫大功劳。

正是有分教:网罟空张,明哲保身而远遁;脂膏竭尽,商贾裹足而不前。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