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王维字摩诘,开元初擢进士,官至尚书右丞,《唐史》自有传。
其出处之详,此得以略也。
维善画,尤精山水,当时之画家者流,以谓天机所到,而所学者皆不及,后世称重,亦云维所画不下吴道玄也。
观其思致高远,初未见于丹青,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
由是知维之画,出于天性,不必以画拘,盖生而知之者。
故"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又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而《送元二使安西》诗者,后人以至铺张为《阳关曲图》。
且往时士人或有占其一艺者,无不以艺掩其德,若阎立本是也。
至人以画师名之,立本深以为耻;若维则不然矣,乃自为诗云:"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人卒不以画师归之也。
如杜子美作诗品量人物,必有攸当,时犹称维为"高人王右丞"也,则其他可知。
何则?诸人之以画名于世者,止长于画也。
若维者,妙龄属词,长而擢第,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之若师友。
兄弟乃以科名文学,冠绝当代,故时称"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之句,皆以官称而不名也。
至其卜筑辋川,亦在图画中,是其胸次所存,无适而不潇洒,移志之于画,过人宜矣。
重可惜者,兵火之余,数百年间,而流落无几,后来得其仿佛者,犹可以绝俗也。
正如《唐史》论杜子美,谓"残膏賸馥,沾丐后人"之意,况乃真得维之用心处耶。
今御府所藏一百二十有六:
太上像二、山庄图一、山居图一、栈阁图七、剑阁图三、雪山图一、唤渡图一、运粮图一、雪冈图四、捕鱼图二、雪渡图三、鱼市图一、骡纲图一、异域图一、早行图二、村墟图二、度关图一、蜀道图四、四皓图一、维摩诘图二、高僧图九、渡水僧图三、山谷行旅图一、山居农作图二、雪江胜赏图二、雪江诗意图一、雪冈渡关图一、雪川羁旅图一、雪景饯别图一、雪景山居图二、雪景待渡图三、群峰雪霁图一、江皋会遇图二、黄梅出山图一、净名居士像三、渡水罗汉图一、写须菩提像一、写孟浩然真一、写济南伏生像一、十六罗汉图四十八。
《宣和画谱》
玄宗时,王维特妙山水,幽深之致,近古未有。
《封氏闻见记》
唐右丞王维,文章冠世,画绝古今。
《纯全集》
古人欲以一艺名世者,必精思入神,极古今之变而后已,故能洞达天机,气随物在,至观之者,亦有感格相应之理。
如摩诘《苔矶静钓》、《水阁闲棋》,令人不觉身在其间。
《玉堂嘉话》
世言摩诘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所及。
观此图,便知古人之论为得,正使后之评者,不得加此。
余见或以画名者,无复生动气象,不过聚石为山,分画写水,又岂可与论"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者耶?董逌《书王摩诘山水后》
右丞诗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余谓右丞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思纵横,参乎造化。
唐以前安得有此画师也?董其昌《画评》
右丞以前,作者无所不工,独山水神情,传写犹隔一尘。
自右丞始用皴法,用渲运法,若王右军一变钟体,凤翥鸾翔,似奇反正。
右丞以后作者,各出意造,如王洽、李思训辈,或泼墨澜翻,或设色媚丽,顾蹊径已具,模拟不难,比于书家,欧、虞、褚、薛,各得右军之一体耳。
董其昌《画旨》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
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
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派,非吾曹当学也。
《容台集》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染,一变拗研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氏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
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维也无间言",知言哉!《容台集》
唐人王摩诘、李思训之流,画山川峰麓,自成变态。
虽萧然有出尘之姿,然颇以云物间之,作浮云杳蔼,与孤鸿落照,灭没于江天之外,举世宗之,而唐人之典刑尽矣。
《东坡集》
王右丞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
荆浩《画山水录》
仆为夏县令,寄居司马文季朴家,出藏先圣画像示仆,传云王摩诘笔也。
仆因令善工者摹之,眼中神采,殊不相类,使人意不满。
画像上长下短,其背微偻,以传考之,想当然尔。
《庄子》载老莱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此,修上而超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
注云:长上而促下,耳却近后而上偻。
末偻谓背微曲也,然此皆可画;若夫视若营四海,乃圣人忧天下之容,非摩诘不能作。
懒真子
宋中兴馆阁储藏王维菩萨一,普贤一,,须菩提一,孔雀明王一,济南伏生图一,捕鱼图四,盘车图一,朱陈嫁娶图一,拂林人物一,雪霁晓行图一,山水二。
《宋中兴馆阁续录》
王辋川以"凝碧"诗见知当世,余事丹青,亦造神品。
晚年长斋,刻意空门,学室中唯绳床经案。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大有所契证,三复斯画,知其不苟。
毘邪一会,俨然目中,观者要当于默然处,惊海涛春雷之作,始不负渠。
李弥逊《题唐王维画摩文殊不二图》
乙丑六月念一日,同伯几访乔仲山运判观画,王维《维摩像》,其像如生。
《志雅堂杂抄》
乔达之篑成号仲山,所藏王维画《维摩像》如生。
《云烟过眼录》
乔仲山家王维《维摩视疾图》,宣和、明昌、睿思东阁、王维秋山萧寺。
《困学斋杂录》
张修字诚之少卿家,有辟支佛,下画王维仙桃巾黄服合掌顶礼,乃是自写真,与世所传关中十大弟子真法相似,是真笔。
世俗以蜀中画《骡纲图》、《剑门关图》为王维甚众,又多以江南人所画《雪图》命为王维,但见笔清秀者即命之,如苏之纯家所收《魏武读碑图》,亦命之维。
李冠卿家小卷,亦命之维,与《读碑图》一同,今在余家。
长安李氏《雪图》与孙载道字积中家《雪图》,一同命之为王维也。
其他贵族家不可胜数,谅非如是之众也。
米芾《画史》
摩诘《演教罗汉图》一轴,上有徽宗御题押。
案《宣和画谱》,摩诘罗汉凡四十六轴,此其一也。
公绘事既妙绝,而奉佛尤笃,所画罗汉,于端严静雅外,别具一种慈悲意。
袈裟文织组秀丽,千载奕奕有生色。
此君尝云:"夙世自禅伯,前身应画师。"
乃称耳。
《弇州山人稿》
余尝见梁思伯箧中有王摩诘《演教图》,此是王府中物,托其装潢,故携以自随。
是设色者,人物山水,无不臻妙。
《四友斋丛说》
此轴必有十六僧,所存者卷末三僧尔。
"王摩诘"三字,恨无摩诘他字可参校。
上用圆角印,其文为野释,岂摩诘别号邪?世画渡水僧,或乘龙,或履龟鼋,类多诡怪恍忽,不近人情。
今最后一僧,先登于岸,虽目视云际孤鹤,然脱衣在磐石上,欠伸垂足,若休其劳苦者。
前一僧未渡,才数寸浅水,而中一僧乃倒锡杖以援之;三僧者皆至人大士,而涉川之际,谨重如彭祖之观井,曷尝以芦渡杯渡为神哉。
呜乎!此固非摩诘不能作欤?三僧者,抑禅家所谓老古锥云。
刘克庄《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
前松江镇守张万户出五手卷,王维《渡水僧》,高宗御题绝妙。
《志雅堂杂抄》
王仲至阅吾家画,最爱王维画《黄梅出山图》,盖其所图黄梅、曹溪二人,气运神检,皆如其为人。
读二人事迹,还观所画,可以想见其人。
《梦溪笔谈》
右唐王维画《济南伏生像》,宋秘府物,今藏金陵王休伯家。
余官金陵,闻休伯所藏书画甚富,一日与顾史部华玉过之,休伯张燕,余戏谓之曰:"必出书画乃饮。"
始出宋元者,亦有唐人笔,余与休伯笑而不答,遂出此及维著色山水一卷,余不觉惊伏,以为平生之未见也。
但古人之坐,以两膝着地,未尝箕股,而秦汉之书,当用竹简,今像乃箕股而坐,冯几伸卷,此则余所未晓。
抑余闻维尝画雪中之蕉,毋乃类是,而不必拘拘于形似者邪?《寓意编》
王摩诘自谓:"宿世缘词客,前身应画师。"
故窦蒙所著《画拾遗》称之云:"诗合《国风》公干之能,画关山水子华之圣。 加以心融物外,道契玄微,则其用笔清润秀整,岂他人之可并哉?"余在毘陵,见孙润夫家有王维画孟浩然像,绢素败烂,丹青已渝,维题其上云:"维尝见孟公吟曰:‘日暮马行疾,城荒人住稀。 ’又吟曰:‘挂席数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余因美其风调,至所舍,图于素轴。"
又有太子文学陆羽鸿渐序云:"昔周王得骏马,山谷之人献神马八匹;叶公好假龙,庭下见真龙一头;颜太师好异典,郭山人闳赠金匮文;李法曹好古篆,莫居士赠玉筋字:此四者得非气合,不召而至焉?中园生旧任杞王府户曹,任广州司马。 金陵崔中字子向,家有古今图画一百余轴,其石上蕃僧,岩中二隐,西方无量寿佛,天下第一。 余有王右丞画《襄阳孟公马上吟诗图》并其记,此亦谓之一绝,故赠焉,以裨中园生画府之阙。 唐贞元元年正月二十有一日志之。"
后有本朝张洎题识云;"癸未岁,余为尚书郎,在京师,客有好事者,浚仪桥逆旅见王右丞《襄阳图》,寻访之,已为人取去。 他日,有吴僧楚南,挈图而至,问其所来,即浚仪桥之本也。 虽缣轴尘古,尚可窥览,观右丞笔迹,穷极神妙。 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 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复观陆文学题记,辞翰奇绝。 金匮文,前史遗事;中园生,彼何人斯?按孟君当开元、天宝之际,诗名籍甚,一游长安,右丞倾盖延誉。 或云右丞见其胜己,不能荐于天子,因坎坷而终。 故襄阳别右丞诗云:‘当路宁相假,知音世所希。 ’乃其事也。 予顷在金城,亦曾见一图,盖传写之本,所题诗后有‘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之句,今真本即无,故事存焉,以遗来者。 孟冬十有一日南樵张洎题。"
润夫谓此画是维亲笔无疑,余谓曰:"此俗工拓本也。 张洎谓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今所绘乃一矮肥俗子尔。 余观其题识三篇,字皆一体,鲁鱼之误尤多,信非维笔。"
润夫然之,因以题识书于此。
《韵语阳秋》
王介石虎臣所藏王维画孟浩然像,昔为赵碧涧由祚,后归赵信之,又归乔仲山,仲山又归之郭北山。
《云烟过眼录》
王琪字君玉,收王维画《尧民鼓腹图》。
米芾《画史》
王右丞工人物山水,笔意清润,画罗汉、佛像至佳。
平生喜作雪景、剑阁栈道、骡纲晓行、捕鱼、雪渡、村墟等图,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者。
盖其胸次潇洒,意之所至,落笔便与庸史不同。
《画鉴》
王摩诘作《辋川图》,长二三丈,起自蜀川,江乡风物,靡不毕备,精妙罕见,《名画记》
王摩诘开元中擢进士第,官尚书右丞,以胸中所蕴,发于毫端。
诗似渊明,而声律整齐;山水法道玄,而风致特出。
世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意到处不拘小节,如雪中芭蕉,脱去凡近,非具眼不能识也。
家居蓝田辋川,常自作《辋川图》,山峰盘回,竹木潇洒。
其石小劈斧皴,梢多雀爪,叶多夹笔。
描画人物,眉目分明,衣折丁头鼠尾。
楼阁用笔界画,笔力清劲,曲尽精微,真如台阁文章,锵金戛玉,故当在第一品也。
《山水家法真迹》
王摩诘自作《辋川图》,笔墨可谓造微入妙。
然世有两本,一本用矮纸,一本用高纸,意皆出摩诘不疑。
临摹得人,犹可见其得意林泉之仿佛。
《黄山谷集》
元祐丁卯,余为汝南郡学官,夏得肠癖之疾,卧直舍中。
所善高符仲携摩诘《辋川图》示余曰:"阅此可以愈疾。"
余本江海人,得图喜甚,即使二儿从旁引之,阅于枕上,恍然若与摩诘入辋川,度华子冈,经孟城坳,憩辋口庄,泊文杏馆,上斤竹岭,并木兰柴,绝茱萸沜,蹑槐陌,窥鹿柴,返于南北垞,航欹湖,戏柳浪,濯栾家濑,酌金屑泉,过白石滩,停竹里馆,转辛夷坞,抵漆园。
幅巾杖履,棋奕茗饮,或赋诗自娱,忘其身之匏系于汝南也。
数日疾良愈,而符仲亦为夏侯太冲来取图,遂题其末而归诸高氏。
秦少游《书辋川图后》
《辋川图》一轴,李赵公题其末云:"蓝田县鹿苑寺主僧子良贽于余,且曰:鹿苑即王右丞辋川之第也。 右丞笃志奉佛,妻死不再娶,洁居逾三十载。 母夫人卒,表宅为寺,今冢墓在寺之西南隅,其图实右丞之亲笔。 余阅玩珍重,永为家藏。"
弘宪题其前一行云:"元和四年八月十三日弘宪题。"
弘宪者,吉甫字也。
其后卫公又跋云:"乘闲阅箧书中,得先公相国所收王右丞画《辋川图》,实家世之宝也。 先公凡更三十六镇,故所藏书画多用方镇印记,白乐天诗所说清凉寺,即辋川云。"
洪庆善作《丹阳洪氏家谱序》云:丹阳之洪本姓弘,避唐讳改,有弘宪者,元和四年跋《辋川图》亦大错也。
《容斋随笔》
辋川二十境,胜概冠秦雍,摩诘既居之画之,又与裴生诗之。
其画与诗,后得赞皇父子书之,善并美具,无以复加,宜为后人宝玩摹传,永垂不刊。
然此地今遗趾仅存,园湖垞沜,率为畴亩,未有高士,踵兹逸怀,使人慨想深。
政和二年六月五日,常山宋烜、武阳黄某于河南官舍同观。
黄伯恩《跋辋川图后》
世传此图本,多物象靡密,而笔势钝弱;今所传则赋象简远,而运笔劲峻,盖摩诘遗迹之不失其真者。
当自李卫公家定本所出云。
大观四年三月初吉,会稽黄某书。
黄伯恩《又跋辋川图后》
《辋川集》,总田园所为诗,分序先后,可以意得其处。
古传辋水如车缚头,因以得名。
维自罢官,居辋口者十年,日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此图于像见之。
然诗有南垞、北垞、华子冈、欹湖、竹里馆、茱萸沜、辛夷坞,此画颇失其旧,当依其说改定。
其后维舍此地为浮图居,今清源寺是也。
《广川画跋》
王维画小辋川,摹本笔细,在长安李氏,人物好,此定是真。
若比世俗所谓王维,全不类,或传宜兴杨氏本上摹得。
米芾《画史》
文彦博太师《小辋川》,拆下唐跋,自连真还李氏。
一日同出,坐客皆言太师者真。
唐张彦远《名画记》云:"类道子。"
又云:"云峰石色,绝迹天机,笔思纵横,参于造化,孙氏图仅有之,余未见此趣。"
米芾《画史》
宋景文公著《唐书》列传,文法严简,其势无由泛及散漫,而于摩诘,备载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之目,何所不惮烦耶?君子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随所寓而自得焉,必欲山水花木之胜,则其志荒矣。
是故文艺绝人,高韵天放,而无卓然节操者,志荒之罪也。
宋公之意,其殆有儆于玩物者乎?善观是图者,并以是求之。
虞集《跋王维辋川图后》
往年备官京都,从吴兴公入道山延阁,书题装潢画卷,见王摩诘《辋川庄图草》,后又见图本郝参知家,有四川宣抚司都大茶马司官印,位置纤悉俱备。
公首玩赏,顾余言曰:"《兰亭叙草》,为古今法书所宗,正若此耳。 此《龙眠山庄图草》,全用其法,而行笔细润,乃有超越之意,古人翻案法,正当于此求之。 《柳待制集》 王右丞《辋川图》,与余昔在杭苕故家见者一样,前有集贤院御书印,内合同印题摩诘本,后书河北郭忠恕奉命复本,则知为江南李后主时临本也。 虎贲中郎,更无辨处,郭亦妙笔矣。 右丞唐开元天宝朝士,名维,字摩诘,工诗画,辋川其所居。 自写为图,精密细润,在小李将军著色山水上。 今如鲁宝玉大弓,绝无仅有,吾昂霄珍之重之,携上天京,名公相一见,赏识鉴定,价增十倍。 大德戊戌冬至,庐陵民八十叟李珏元晖敬跋。 《书画题跋记》 右王摩诘《辋川图》,临之者郭忠恕,再临者仇英实父也。 其二十绝句书者,文待诏征仲也。 余尝谓读摩诘绝句,更一览《辋川图》,便觉如上下华子冈、斤竹岭,骋宫槐陌,泛南北垞、欹湖、柳浪,徙倚木兰柴、茱萸沜,即文杏馆而休焉。 酌金屑之泉,与裴迪秀才对语,不知我之为摩诘,摩诘之为我也。 然则摹本何必实父,而书亦何必征仲哉。 王弇州续稿 子家自高祖南山翁以来,好蓄名画,闻之家君云,妙品有王摩诘《辋川图》。 《寓意编》 王右丞《辋川图》,曾入秘府。 弘治间,黄休伯叔赐剥古漆墩得之。 丰道生《华氏真赏斋赋》注 传闻严氏藏王维《辋川图》真迹,妙绝。 《清河书画舫》 严氏《书画记》,挂轴有王维《辋川雪溪图》三轴,《圆光小景》二轴。 手卷有王维《辋川图》三卷、《三峡图》、《雪溪图》、《女史图》、《济南伏生像》。 《珊瑚网》 摩诘画有极简古粗辣者,作树头如撮米,树本如丁橛,山如浪起,沙如锥画,干重百重,又于梢末露之。 余于荧泽公馆中见一屏,就视乃陕刻摩诘蓝田庄图石本,虽石顽工拙,未尽本妙,然其用意,未尝不可追而思也。 古岩先生嘱写并识。 程邃《题画》 钩勒梧桐,见王维《辋川图》。 《芥子园画传》 吾家伊上坞,亦自有椒园。 漠漠清香远,离离丹实繁。 盈檐常要采,折柳不须藩。 每看辋川画,起予商可言。 文彦博《题辋川图》诗 辋川诚自好,人各爱吾园。 欲纵家山乐,终縻吏事繁。 鸿飞思避弋,羝触困羸藩。 几日归陶径,方知践此言。 韩琦《和文潞公题右丞辋川图》诗 丹青王右辖,诗句妙九州。 物外尝独往,人间无所求。 袖手南山雨,辋川桑柘秋。 胸中有佳处,泾渭看同流。 黄山谷《题摩诘画》诗 骚韵禅谈意未央,欹湖烟月堕微茫。 园林钟鼓清时乐,好个裴公绿野堂。 ○状物何如及物功,开元真宰说姚崇。 未妨僦屋招提里,斗米三钱四海同。 ○凝碧池边野鹿过,空垂双泣赋悲歌。 论忠不到平原列,驰誉丹青未足多。 ○文采风流映一时,丹青三昧有余师。 戏将万斛欹湖水,写尽南山五字诗。 王秋涧《题王右丞辋川图》诗 开图纵奇观,江山郁相缪。 两坨矗苕苕,重湖渺浟浟。 邃宇抗疏岭,危亭俯圆流。 春坞辛夷发,夏陌高槐稠。 竹馆翠阴晚,萸沜红实秋。 远墅漆未割,近园椒欲收。 惊鸟避溪泉,野鹿逐岩幽。 日暮川上归,凉飙荡孤舟。 霭霭云气合,漠漠烟光浮。 顾思天宝初,纲纪坏不修,《霓裳》按妖拍,鼙鼓起奸谋。 岂无匡济术,乃为闲旷留。 菱歌自来往,葩辞更倡酬。 遂令摹写间,意度犹可求。 干坤多变态,江海生暮愁。 白鸥飞不去,千载空悠悠。 贡师泰《题王维辋川图》诗 辋口风烟春日迟,浅沙深渚带东菑。 红杏花开翔白鹤,绿杨丝袅逗黄鹂。 山云寂寂入寒竹,野露瀼瀼裛嫩葵。 谁似右丞清绝处,千秋一土更何疑。 邓文原《王维高本辋川图》诗 潇洒开元士,神图绘辋川。 树深疑垞小,溪静见沙圆。 径竹分青霭,庭槐敛暮烟。 此中有高卧,欹枕听飞泉。 ○画里诗仍好,萦回自一川。 湖晴岚气爽,浪静柳阴圆。 赋咏成珠玉,经营起雾烟。 当年满朝士,若个在林泉。 吴仲圭《右丞辋川图》诗 王维《山水图》、《辋川图》、《骊山图》,神品上上。 《玉堂嘉话》 安远门西万里余,耕桑烟火总民居。 只应勤政楼中梦,百倍华清乐不如。 ○忆昔风流王右丞,开元亲侍玉堂庐。 细吟凝碧池头句,政恐丹青是谏书。 王恽《题摩诘骊山宫图》诗 王维辋川雪景,细绢写,小横幅,精极。 古松上用粉作积雪,有款,在临溪吴氏。 《东图元览》 金陵胡编修藏王摩诘《辋川雪景》绢画,沈宜谦云,是宋人临本之绝佳者,其雪用银泥打底,上更用粉细细点雪。 《东图元览》 徐太常《辋川图》一卷,多名跋,吴匏庵题其后云:“此卷宋人藏漆竹筒中,以之拄门,后启视,乃《辋川图》也。 余观之,即未必果出右丞,然绢素极细,却是雪景,以浮粉着树上,潇洒清韵,应是宋人临本,非后人可到也。 《太平清话》 禾兴冯开之家,藏唐宋名迹颇多,王维《江山雪霁图》尤为冠绝诸本。 原系大元内府故物,曾经赵子昂鉴定。 传闻右丞“花远重重树,云深处处山"小帧,在文征仲太史家,纸本浅绛色,布景极异,落笔精微,以较冯氏所藏《江山雪霁图》,可方驾也。
此画原系矮直幅,太史恐其日久愈坏,命工补缀为短卷,近人题跋复得启南翁笔,海内称为墨皇,不妄也。
《清河书画舫》
吴昆麓夫人,与余外族有葭莩之亲,偶携此卷见示,述其先得之管后宰门小火者。
火者家有一铁枥门闩,或云漆布竹筒,摇之似有声。
一日,为物所触,遂破堕三卷,此其一也。
余初未深信,翻阅再三,不觉神王。
因闭户焚香,屏绝他事,便觉神峰吐溜,春浦生烟,真若蚕之吐丝,虫之蚀木。
至如粉缕曲折,毫腻浅深,皆有意致。
信摩诘精神,与水墨相和,蒸成至宝。
得此数月以来,每一念及,辄狂走入丈室,饱阅无声。
出户见俗中纷纭,殊令人捉鼻也。
真实居士记于南翰林院之寄乐亭。
冯梦祯《题王右丞江山雪霁卷》
画家右丞,如书家右军,世不多见。
余昔年于嘉兴项太学元汴所,见《雪江图》,都不皴擦,但有轮廓耳。
及世所传摹本,若王叔明《剑阁图》,笔法类李中舍,疑非右丞画格。
又余至长安,得赵大年临右丞《湖庄清夏图》,亦不细皴,稍似项氏所藏《雪江》卷,而窃意其未尽右丞之致。
盖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大年虽俊爽,不耐多皴,遂为无笔,此得右丞一体者也。
最后复得郭忠恕《辋川》粉本,乃极细皴,相传真本在武林。
既称摹写,当不甚远,然余所见者庸史本,故不足以定其画法矣。
惟京师杨高邮州将处,有赵吴兴雪图小幅,颇用金粉,闲远清润,迥异常作,余一见定为学王维。
或曰:"何以知是学维?"余应之曰:"凡诸皴法,自唐及宋,皆有门庭,如禅灯五家宗派,使人闻片语单词,可定其为何派儿孙。 今文敏此图,行笔非僧繇,非思训,非洪谷,非关仝,乃知董巨李范,皆所不摄,非学维而何?"今年秋,闻广陵有王维《江山霁雪》一卷,为冯宫庶所收,亟令友人走武林索观,宫庶珍之,自谓如头目脑髓,以余有右丞画癖,勉应余请,清斋三日,始展阅一过,宛然吴兴小幅笔意也。
余用是自喜,且右丞自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余未尝得睹其迹,但以想心取之,果得与真肖合,岂前身曾入右丞之室,而亲览其盘礴之致,故结习不昧乃尔邪?庶子书云:"此卷是京师后宰门拆古屋,于折竿中得之,凡有三卷,皆唐宋书画也。"
余又妄想彼二卷者,安知非右军迹,或虞、褚诸名公临晋帖邪?傥得合剑还珠,足办吾两事,岂造物妒完,聊畀余于此卷中消受清福邪?老子云:"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余且珍之以俟。
《容台集》
昔人评王右丞画,以为云峰石色,迥出天机,笔思纵横,参乎造化。
余未之见也。
往在京华,闻冯开之得一图于金陵,走使缄书借观,既至,凡三薰三沐,乃长跽开卷,经岁开之复索还,一似渔郎出桃花源,再往迷误,怅惘久之,不知何时重得路也。
因想像为寒林远岫图。
世有见右丞画者,或不至河汉。
《画禅室随笔》
王右丞画,予从檇李项氏见《钓雪图》,盈尺而已,绝无皴法,最后得小幅,云赵吴兴所藏,颇类营邱,而高简过之。
又于长安杨高邮所得《山居图》,则笔法类大年,有宣和题,然不如冯祭酒《江山雪霁图》,具有右丞妙趣。
《画禅室随笔》
购得王摩诘《江山雪霁图》,装潢就。
因怀书画友王越石。
在金陵时,自九月至长至不雨,溪流皆涸,为之怅然。
君舟何处贯虹月?吾室悄然凝席尘。
买得辋川千岭雪,未经君眼照嶙峋。
呼鸥远隔苍茫外,控鲤难逢汗漫人。
一发枯流频怅望,五湖春浪几时新?李日华诗
王维《雪溪图》,李成《寒林子野图》,徐熙《柳穿鱼图》,皆宋府秘物,为吴中王氏藏本,并神品也。
《清河书画舫》
摩诘《奕棋图》,在绢素上,卷首五大字,为李西涯公篆书,钤缝有政和宣和二方印。
《雪溪图》,宋徽庙宸翰题签,此卷归程季白,入唐宋元宝绘册。
《江山雪霁》卷,冯开之《快雪日记》云:吴昆麓得之管后宰门小火者,家有一铁枥门闩,摇之有声,一日破,堕三卷,此其一也。
《双枕岁抄》作南京西华门守阍小内史张本,得以献太监安宗。
此卷海内推为墨王,自有神物护持。
珂玉先得临本,复见真本小簇山水《辋川图》。
《珊瑚网》
蓬莱道山,人间风日不到,玉金钥,典秘甚严,有平生畜眼未尝见者。
天旋地转,散落委弃,故人李君祥得之,出以示余。
其犀玉已被剔取,所幸画无恙耳。
展玩之余,不觉涕泪阑干,盖叹是图之不遭也。
请靳固之,以待异日万金之购云。
蓬山道人刘诩题。
《题王维雪溪图》
晓径沾衣湿,登台试屐危。
干坤增壮观,江海得深期。
历乱瑶华吐,纷披玉树枝。
精微谁与并?顾陆颇相宜。
○碧树拥江扉,朱帘卷翠微。
崇朝无客过,傍晚有渔归。
岭耀梅重白,堤萦絮正飞。
若留清夜赏,铅粉更光辉。
吴仲圭《王右丞雪溪图》诗
中原王冠朝元台制干家,王摩诘横披《山水图》。
广都宇文时中季蒙龙图家,王维《雪山图》。
范荣公孙淑忠甫家,王维《雪竹图》。
《画继》
范大珪字君锡,富郑公婿。
同行相国寺,以七百金常卖处买得《雪图》,破碎甚古,如世所谓王维者。
刘伯玉相值,笑问买何物,因众中展示。
伯玉曰:"此谁笔?"余曰:"王维。"
伯玉曰:"然,适行一遭不见,岂有所归乎?"余假范人持之,良久,并范不见。
翌日去取,云已送西京背。
同行梅子平大怒曰:"吾证也,可理于官,岂有此理!"余笑曰:"吾故人也。"
因以赠之,今二十年矣,范卒已十年,不知所在。
米芾《画史》
高公绘有唐蜀中画雪山,世以为王维也。
米芾《画史》
林虞家有王维《雪图》六幅。
米芾《画史》
《江干初雪图》真迹,藏李邦直家,唐蜡纸本。
世传为王摩诘所作,末有元丰间王禹玉、蔡持正、韩玉汝、章子厚、王和甫、张邃明、安厚卿七人题诗。
《石林诗话》
王维《江干雪意图》卷,藏王敬美家。
又见梁伯龙示余大青绿狮子罗汉一轴,亦云右丞笔也。
《眉公秘笈》
唐王右丞《万峰积雪图》卷,绢本,高九寸,长七尺,上有御府之印、内合同印、文渊阁印、奉华堂印、揭徯斯印,项子京天籁阁中物也。
藏印俱备。
○"城中十日暑如炙,头目眩花尘土塞。 僧楼今日见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 古栟修柳枝袅矫,下有幽篁厕丛碧。 隔溪胶艇不受呼,平地贯渚无人迹。 西风翻鸦忽零乱,远雁迷云犹呖呖。 笔疏墨淡精神在,收阅千年若完璧。 宛然一段小江南,三远备全能事毕。 维名依稀半未漶,老眼再摩初认得。 所存只是天假借,名手当时重唐室。 吴中人家宝古迹,自宋及元高尔直。 若教见此风斯下,倒橐定应无吝啬。 锦标内帑固自有,人间间出凤五色。 老余尺素见雪渡,草树凌竞人跔蹐。 仅有盈尺不尽意,何如此图长数尺。 太邱孙子具法眼,凿壁收藏皆袭百。 我将拙语敢印证,聊写心知并目识。 右丞之笔,神妙非常,时代久远,见亦罕矣。 余少于沙溪陈氏获观《雪渡图》,盈尺而已,今又于严氏阅此修卷,深幸老年击此于目。 又题。"
弘治壬戌中秋日沈周。
○"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者,盖欲假此以寄其孤高绝俗之意耳。 若李成之《万山飞雪》,李唐之《雪山楼阁》,郭忠恕之《九峰雪霁》,王叔明之《剑阁》,沈石田之《关山积雪图》,皆种种臻妙,而予皆及见之,但恨未睹王维雪景何如耳。 弘治乙卯春,偶于都下钱太常处,阅此《万峰积雪》卷,赏鉴竟日,觉寒气逼人,真摩诘平生得意笔也。 始知李成辈皆宗摩诘,传为世宝。 此卷不啻今之凤毛麟角矣。"
枝山道人祝允明跋。
○"诗中有画画有诗,摩诘落笔秀且奇。 阎相吴生那足道,象外能将造化师。 蓝田辋川仅临本,开元东塔迹已隳。 山居图识宣和字,今藏御府人难窥。 我居京师颇留意,日寻断帧收残碑。 琉璃厂西得兹卷,败箧零乱萦蛛丝。 长江峻岭互合沓,丛竹古树蔽睑城。 山腰巍巍置层阁,桥根溅溅流水澌。 西风凝寒雪意劲,一天黯淡彤云垂。 斜行飞鸿失沙渚,犯冷孤客望酒旗。 或棹扁舟或轻策,神理曲尽毫无遗。 晴窗细观拭病目,小字漶漫书王维。 石田沈翁跋长句,谓如彩凤辉朝曦。 重装锦标紫鸾鹊,草堂珍秘怡老资。 炎天往往布几案,满帘飞霰吹凉飔。 右丞胸中自潇洒,汪汪如有千顷陂。 松针石脉蕴灵异,雨晴寒暑随形施。 东坡生平颇崛强,亦于维也无间辞。"
江村高士奇题。
《江村销夏录》
摩诘仙游五百年,画称雪渡未能传。
只因曾入宣和府,珍重令人缀短篇。
黄子久《王维雪渡图》诗
荣咨道字询之,收《雪猎图》,命为王维,不类张氏辟支佛。
所画合掌像,林木类蜀人笔。
雪山精好是唐物,维则未也。
米芾《画史》
是卷雪景,山头皆衬金著色,法度森整,而笔墨清润,极为精工。
心知为唐人之作,而卒未能定其名氏。
旧有签题小李将军,纸最古而字画草率,因未之信。
予购得之京师,间示知画者,以为当出王摩诘。
予家所有王维《雪溪图》,并小幅《凤舟图》,与此皆不类。
又曾见《辋川图》,与高士奕棋小幅,惟奕图用笔与此同,因题为王摩诘,而褫去旧签,见者同声以为摩诘无疑。
闲居以来,校勘颇勤,遂定为李升《出峡图》云。
《陆俨山集》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求也。
世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
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梦溪笔谈》
王维作画雪中芭蕉,法眼观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
《冷斋夜话》
《笔谈》云:王维画如神,不拘四时,如雪中芭蕉。
故惠洪云:雪里芭蕉失寒暑。
题王维《雪中芭蕉图》,皆以芭蕉非雪中物。
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虽画史亦不苟。
洪作诗时未到岭外,存中亦未知也。
《猗觉寮杂记》
王维雪蕉,曾在清閟阁,杨廉夫题以短歌。
《眉公秘笈》
京师杨太和家所藏唐晋以来名迹甚佳,有右丞画一帧,宋徽庙御题左方,笔势飘举,检《宣和画谱》,此为《山居图》,察其图中松针、石脉,无宋以后人法,定为摩诘无疑。
向相传为大李将军,而拈出为辋川者,自余始。
《画禅室随笔》
余见王右丞《山庄图》,又《雪霁捕鱼图》。
山庄树叶皆如个字,其《雪斋枯树图》似郭熙,二卷无款,疑宋人临稿也。
《眉公秘笈》
内府藏右丞《山居图》,笔法类大李,宋徽宗题曰:"危楼日蔓人千里,欹枕秋风雁一声。"
高江村《苑西集》
古画《捕鱼》一卷,或曰王右丞草也。
纸广不充幅,长丈许。
水波渺弥,洲渚隐隐见其背,岸木葭菼向摇落,草萋然始黄,天惨惨云而风,人物衣裘有寒意,盖画江南初冬欲雪时也。
两人挽舟循厓,一人篙而下之,三人巾帽袍带而骑,或马或驴,寒峙肩拥袖者。
前扬鞭顾后揽辔语,袂翩然者。
僮负囊,尾马背而荷,若拥鼻者。
三人屈竹为屋,三童子踞而起大网,一童从旁出者。
缚竹跨水上,一人立旁维舟,其下有笱者。
方舟而下,四人篙而前其舟,坐若立者。
两童子曳方罟行水间者。
缚竹跨水上,一人巾而依蘧蒢坐,沉大网旁笱,屈竹为屋,缚竹跨水上,童子跪而起大网者一人,屈竹为屋,前有瓶盂可见者。
篙者浆者,俯下罩者三人,皆笠,方舟载大网,行且渔。
两儿两盖,依蘧蒢坐,有巾而髯出网中得者。
操楫一人,缚竹跨水上,顾而语,前有杯盂者。
方舟载大网,出网中得者。
缚竹跨水上,两儿沉大网,旁维艓者。
两人篙其舟甚力,有帷幕坐而济,若妇人可见者。
方舟依渚,一人篙,一人小而髯。
三童子若饭食,若寐,前有杯盂者。
一人推苇间童子,俯而曳循厓者。
人物数十许,目相望不过五六里,若百里千里。
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世人欲以语言粉墨追之,不似也。
常忆《楚辞》云:"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引物连类,谓便若湖湘在目前,思顷时岁晚,道吴江如此。
渔者男子、妇女、童稚,舟、楫、梁、笱、网、罟、罾、罩,纷然在江,然其业廉而事佚,故无市廛争利意。
此与画二大夫去国,其色无别恨奚以异。
元祐元年四月二十日,李希孝出之,欲模写无善工,乃借韩退之序画人物意识之。
颍川晁补之序。
晁补之《捕鱼图序》
朱景元《画断》曰:王维画山水松石,似吴生而风标特出。
京师西塔院有《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
山谷诗:"丹青出右辖,诗句妙九州。 物外常独往,人间无所求。 袖手南山雨,辋川桑柘秋。 胸中有佳处,泾渭看同流。"
此诗足以气吞右辖笔墨。
今所见者摹本,不足道也。
余与徐渊子同点检南宫,出右丞《捕鱼图》一卷,如无咎公所题者。
余曰:此善摹者为之。
徐不以为然。
一日得一卷,仅存三分之一。
徐图葭苇之外,意其为水耳,此特波涛浩瀰,水痕浪迹,一一毕具,人物尤精绝。
渊子必欲易之,余有难色,已而又有一卷,题曰《摩诘寒江钓雪》,上施秘阁之印,此乃淳化以前未更秘书省印篆也。
画笔奇古,全不类世间所见山水图也。
《纬略》
司德用进所藏王维《捕鱼图》单幅小直轴,徽宗题。
前有双团龙印,后有大观、政和二玺,明昌七印。
上作冈阜,古木数株,全如李成所作。
下作数舟,拦溪取鱼,甚佳。
《云烟过眼录》
锡山华氏藏唐人《捕鱼图》一卷,运笔古雅,无名人画,甚佳。
好事者谓为王维,极谬。
维画原系单行小直幅,元时在司进家,见《云烟过眼录》,有宣和明昌御题玺记也。
《清河书画舫》
周敏仲新装王维《雪霁捕鱼图》一绢本,浅绛色,后有班惟志、仇远、白埏、张雨等七跋,虽未敢定为真右丞,决非宋元画史可及。
《清河书画舫》
江云混混阴晴半,抄雪离离点江岸。
画中不信有天机,细向树林枯处看。
渔浦移家愧未能,扁舟萧散亦何曾。
白头岁月黄尘底,笑杀高人王右丞。
元好问《王右丞雪霁捕鱼图》诗
春江水绿春雨初,好山对面青芙蕖。
渔舟两两渡江去,白头老渔争捕鱼。
操篙提网相两两,慎勿江心轻举网。
风雷昨夜过禹门,桃花浪暖鱼龙长。
我识扁舟垂钓人,旧家江南红叶村。
卖鱼买酒醉明月,贪夫徇利徒纷纭。
世上闲愁生不识,江草江花俱有适。
归来一笛杏花风,乱云飞散长天碧。
黄子久《王摩诘春溪捕鱼图》诗
辋川之景天下奇,我惜曾闻不曾识。
若人笔端斡元气,万顷烟涛归咫尺。
渔翁生事浩无穷,醉挹青蓝洗胸臆。
或披蓑笠卧寒蟾,或倚孤篷蘸空碧。
静观此理良可娱,应须仰慕王摩诘。
邓文原《王摩诘春溪捕鱼图》诗
前滩罾兮后滩网,鱼兮鱼兮何所往?桃花锦浪绿杨村,浦溆忽闻渔笛响。
我行笠泽熟此图,顿起桃源鸡犬想。
不如归向茅屋底,老瓦盆中醉春酿。
吴仲圭《右丞春溪捕鱼图》诗
徐容斋子方所藏王维《骡纲图》。
《云烟过眼录》
王摩诘《精能图》一卷,长五丈余,一墨运,不著色。
《东图元览》
王维《精能图》,宋高宗玺,并题。
《南阳名画表》
许公子伯尚王摩诘《候潮图》一卷,细绢画,后有宋元人跋,细阅皆双钩廓填。
《东图元览》
王右丞《松江图》,项氏藏。
《眉公秘笈》
王摩诘《山阴图》一卷,后有米元章与宋元诸贤题跋,旧在吾歙临河程氏,今闻鬻于河南。
吾郡汪司马伯玉曾见,语予,今闻此卷归云间董翰林思白。
《东图元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摩诘《送元二使安西》诗也。
世传《阳关图》,亦出摩诘之手,遂成二妙。
《深雪偶谈》
王履道同先子避地岭外,甚熟,因见有颜约持王维画《嘉陵江山图》。
盖明皇幸蜀,过嘉陵,爱其江山,命吴道子图于大同殿壁,王维复画小簇云:"江山已暗大同殿,弦管犹喧凝碧池。 别写嘉陵三百里,右丞心事有谁知?"盖谓此也。
《过庭录》
嗟乎!魏晋六朝之迹,余不得而见之矣,入唐固当以辋川为宗祖。
山西有摩诘四景山水石本四方,方尺有只,薛尚功辈题识遍其上。
绘事岂金石所能办,亦存其骨肉大都耳。
可见在当时已稀阔珍贵之至,故谋及琢磨,而况于今乎。
傥能见之,非人生大庆快邪?迩来闻有一轴在亲军黄君所,昨者乃得捧阅,大内后宰门有丹漆巨挺一,以支北扉,不知几何年矣。
成化间,挺偶堕地破,乃髹竹也,中藏卷三,其一即也。
事闻进御,重瞳一阅,明日左右请所归掌,时亲军伯父司礼侍侧,上遂以赐之。
亲军云尔。
图用细练,高尺二寸,长四尺奇,前后周完,末下正书三言曰王维制。
祝枝山《唐王维真迹跋》
生烟漠漠中有树,树外田家几家住。
重峦复坞随不断,茅舍时时若菌附。
两人并向鱼梁涉,一鸟遥从翠微度。
行云淡映荒水陂,似有斜阳带微向。
傍篆白沙明,青林滃沉雾。
乍明乍晦景万变,想当夏尽秋初处。
石墙短缘隈,隈水浅萦回。
宽平一亩敞层屋,板扉犬卧无人开。
书堂树深昼寂寂,主人应是王摩诘。
清晨骑鹿看田出,行过柴沜日向夕。
会招高适与裴迪,共赋辋川佳事毕,图成兴尽诗未笔。
祝枝山《王右丞山水真迹歌》
刘宫保子大家,王摩诘山水一,绢轴,阔六七寸,长几四尺。
绢粗而密,作重山迭巘,茂木丛林,带以清溪野渚,重楼曲榭,几盈一幅,无款亦无题字。
原出朱箑庵,箑庵于卷外手题为王维。
《东图元览》
王维皆青绿山水,李公麟尽白描人物。
《芥子园画传》
王右丞生平画卷所称最者,唯《辋川》、《雪溪》、《捕鱼》等图耳。
吾意以为绝响,不谓太朴于中州友人家又得此卷,而用笔之妙,布置之神,殆尤过焉。
固知右丞胸中伎俩,未易测识,而千奇万变,时露于指腕间,无穷播弄,岂非千载一人哉?置之案头,临摹数过,终未能得其仿佛,漫书短句,并识而归之。
○群山矗矗凝烟紫,万木萧萧向夕黄。
岂是村翁恋秋色,故将轻舸下横塘。
○秋风荏苒泛晴光,处处村村带夕阳。
一段深情谁得似?故知辋口味应长。
黄子久《题王维秋林晚岫》诗
右丞已往六百载,翰藻神工若个同?千嶂远横秋色里,山家遥带暮烟中。
吴仲圭《题右丞秋林晚岫》诗
千峰凝翠宛神州,中有仙翁寤寐游。
林麓渐看红叶暮,风烟俄入野塘秋。
摇摇小艇寻溪转,寂寂双扉向晚投。
我欲探幽未能去,画中真境许谁俦?邓文原《题王维秋林晚岫图》诗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碧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
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山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
以此常为玩,平生沧海机。
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子》诗二首
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
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
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
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
犹疑雨色斜拂座,乍似水凉来入襟。
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
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不异沧浪叟。
僧皎然《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
摩诘传遗迹,家藏久自奇。
高人不复见,绝艺更谁师?水石生寒早,烟云结雨迟。
笔端穷造化,聊可敌君诗。
范忠宣《题王摩诘画寒林》诗
野景荒寒霜意边,疏林僵立势参天。
定应画妙王摩诘,故著诗清孟浩然。
驴怯小桥鞭不动,风掀危帽整还偏。
官闲老我叨君赐,红日三竿尚昼眠。
蒲道源题《答失帖木儿大夫所藏王维画寒林晓竹图》诗
平田渺成湖,仲夏月多雨。
汀鹭湿不飞,林莺涩还语。
村烟多乞邻,馌饷常及午。
柴门无锁钥,出入随杖履。
白鸥似相识,亦足忘尔汝。
右丞诗家流,画格亦天与。
君看百代遗,摹拓尚如许。
吾生慕丘壑,偶此系冠组。
试问松下翁,几人同出处?李西涯《题王维诗意图》
王右丞之石如飞白,郭河阳之石似云头。
○披麻间斧劈法,王维每用之。
○荷叶皴法,王右丞变体,全以骨法为主,色以青绿。
《芥子园画传》
王维树法多用双勾,即藤梢树杪,亦丝毫不苟。
○钩叶柳,王维诸唐人及陈居中多画之。
《芥子园画传》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王氏诗注:摩诘画两丛竹于开元寺。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苏东坡《王维吴道子画》诗
成按:《续书画题跋》云:昔人画竹咸用钩勒,若王辋川、黄筌父子辈,尤臻其妙。
元邵衷杨竹西画卷歌:唐人爱竹谁第一?精妙独数王摩诘。
作亭在东□竹法,却对篑筜咏萧瑟。
王汝玉《题高房山墨竹诗》:辋川昔画铁钩锁,满幅纵横凤毛堕。
固知称诩者,不独东坡一诗矣。
乃李衎《竹谱》,谓右丞妙迹,世罕其传。
又谓右丞开元石刻,屡经抚勒失真,《江村销夏录》所载旧人题苏文忠公《筼筜图》卷,亦谓右丞皋平石本既经重刻,甚不足观,何若于雪节霜根交柯乱叶句中一想像之,宛然如见真迹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