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礼十六沿革十六嘉礼一天子加元服皇太子冠皇子皇孙附诸侯大夫士冠大功小功末冠议女笄天子加元服周汉后汉魏东晋后魏北齐大唐周制,文王年十二而冠,文王十三生伯邑考。
左传曰:「冠而生子,礼也。
」许慎五经异义曰:「春秋左氏传说,岁星为年纪十二而一周於天,天道备,故人君子十二可以冠。
自夏殷天子,皆十二而冠。
」成王十五而冠。
譙周五经然否论云:「古文尚书说,武王崩,成王年十三。
推武王以庚辰岁崩,周公以壬午岁出居东,癸未岁反。
礼公冠记,周公冠成王,命史作祝辞告,是除丧冠也。
周公未反,成王冠弁,开金縢之书,时十六矣。
是成王十五,周公冠之而后出也。
」许慎五经异义云:「武王崩,后管蔡作乱,周公出居东,是岁大风,王与大夫冠弁开金縢之书,成王年十四,是丧冠也者,恐失矣。
」按礼、传天子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必冠矣。
將冠,筮日、筮宾。
冠义曰:「古者,圣王重冠,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
」既言古者,则不起於周。
行之於庙,冠义曰:「重冠故行之於庙者,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冠委貌於阼,三加弥尊。
冠义曰:「冠於阼,以著代也。
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大戴礼公冠篇曰:「公冠四加,三同士,后加玄冕。
天子亦四加,后加袞冕。
」祼享乐於庙。
所以知冠有享乐者,春秋左传曰:「晋侯问鲁大夫季武子襄公年,曰:「君可冠矣。
」武子对曰:「君冠必以祼享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
」周公冠成王,命祝雍颂曰:「近於人,远於年,远於佞,近於义,嗇於时,惠於财,禄贤使能。
」说曰:冠义云:「冠者,礼之始也。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顏色,顺辞令,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
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顏色齐,辞令顺。
古者圣王重冠,所以为国本也。
」五经要义云:「冠,嘉礼也。
冠,首服也。
首服既加,而后人道备,故君子重之,以为礼之始矣。
孔子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儼然人望而畏之。
」又曰「不庄以蒞之,则民不敬」。
此人君早冠之义也。
王教之本,不可以童子之道理焉。
」或云:「周礼虽有服冕之数,而无天子冠文。
又仪礼云公侯冠礼者,王肃、郑玄皆以为夏末衰乱,篡弒所由生焉,故作公侯冠礼,则明无天子冠礼之审也。
又无大夫冠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
周人五十而有贤才,则试以大夫之事,犹行士礼。
故筮日筮宾,冠於阼以著代,醮於客位,三加弥尊,皆士礼也者。
」今按:大戴礼有公冠篇云:「公冠四加,天子亦四加。
」又家语冠颂云:「王太子之冠,擬诸侯之冠;天子之元子,亦擬诸侯四加;诸侯之子同於士。
」据此,自天子至於诸侯,非无冠礼,但因秦焚书,遂同荡灭。
其周制士冠礼,颇备,王者时採行焉。
汉改皇帝冠为加元服。
惠帝加元服,用正月甲子若景子为吉。
昭帝冠辞曰:「陛下摛著先帝之光辉,以承皇天之嘉祐,钦奉仲春之吉辰,普尊大道之郊域,秉率万福之丕灵,始加昭明之元服,推远冲孺之幼志,蕴积文武之就德,肃勤高祖之清庙,六合之內,靡不蒙福,承天无极。
」
后汉制,正月甲子若景子为吉日,可加元服,仪从冠礼。
乘舆初加緇布进贤,次爵弁,次武弁,次通天,冠讫,皆於高庙如礼謁见。
续汉书云:「加元服,乘舆皆於高祖庙,謁见按世祖庙,始冠緇布冠於宗庙,从古制。
」和帝冠以正月甲子,乘金根车,驾六玄虯,至庙成礼,乃回軫反宫,朝服以饗宴,撞太蔟之庭钟,咸献寿焉。
黄香颂云:「惟永元之盛代,圣皇德之茂纯,躬烝烝之至孝,崇敬顺以奉天。
以三载之孟春,建寅月之上旬,皇帝时加玄冕,简甲子之元辰。
皇舆幸夫金根,六玄虯之连蜷,建螭龙以为旂,鸣节路之和鑾。
既臻庙以成礼,乃回軫而反宫,正朝服以享燕,撞太蔟之庭钟。
祚蕃屏与鼎辅,暨夷蛮之君王,咸进爵於金罍,献万寿之玉觴。
」颂文多,今但录其事耳。
蜷音权。
顺帝以初月景子,加元服於高庙。
时兼用曹褒新礼,其仪不存。
顺帝都洛阳,亦立高祖庙矣。
献帝兴平元年正月甲子,加元服,司徒淳于嘉为宾,加赐玄纁駟马。
赐贵人、王、公、卿、司隶校尉、城门五校、侍中、尚书、给事黄门侍郎各一人为太子舍人。
魏氏天子冠一加。
其说曰:「古之士礼,服必三加弥尊,所以喻其志。
至於天子诸侯加数无文者,將以践阼临人,尊极德成,不復与士以加喻勉为义。
」礼冠於庙,自魏不復在庙矣。
东晋诸帝冠仪,一加幘冕。
將冠,金石宿设,百僚陪位。
又先於殿上铺大床,御府令奉冕、幘、簪导、袞服以授侍中常侍,太尉加幘,太保加冕。
將加冕,太尉跪读祝文曰:「令日吉辰,始加元服。
皇帝穆穆,思弘袞职。
钦若昊天,六合是式。
率遵祖考,永永无极。
眉寿惟祺,介兹景福。
」加冕讫,侍中系玄纮,脱帝絳纱服,加袞服。
冠事毕,太保率群臣奉觴上寿,王公以下三称万岁乃退。
孙毓五礼駮曰:「魏氏天子一加,三加嫌同诸侯。
毓按,玉藻记曰:「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
緇布冠繢緌,诸侯之冠也。
」其说谓皆始冠,则是有次加之辞。
此二冠皆卑服质古,势不一加,必重加朝祭之服,以崇弥尊。
圣人制礼,所以一时歷加眾服者,今始成人,卜择令日而遍加之,所以重始也。
若冠日有不加者,后必不择吉而服,非重始也。
又礼器有以少为贵者,冠不在焉。
记有弥尊喻志之言,盖以服从卑始,象德日新,不可先服尊服,转而即卑。
今嫌士礼喻志之文,因从魏氏一加之制,考之玉藻,似非古典。
今三加者,先冠皮弁,次冠长冠,后冠进贤冠,以为弥尊,於意又疑。
裴頠答治礼问,「天子礼玄冠者,形之成也。
为君未必成人,故君位虽定,不可孩抱而服冕弁」。
挚虞以为「天子即位之日,即为成君,冕服以备,不宜有加」。
诸侯即位为成君,位岂不定?诸侯成君,不拘盛典而可以冠,天子成君,独有火龙黼衣便不可乎?意为宜冠有加。
」
成帝用三元吉日,既加元服,拜於太庙。
穆帝、孝武將冠,皆先以幣告庙,讫事,又庙见。
台符问:「修復未毕,吉凶不相干,为可加元服与不?」太常王彪之议:「礼虽有丧冠,当是应冠之年,服制未终,若须服终,便失应冠之年故也。
礼所以冠无定时月,春夏不可,便用秋冬。
若今岁內修復未毕,入新年,卜仲春之日,加元服,不失年,不失礼。
今便准丧冠,闕饗乐而行事,诚\有倚傍。
然加袞冕,火龙焕然,以准丧仪,情有不体。
若別有事,必速加元服,权诸轻重,不须修復毕者,便当准丧冠耳。
」又议:「新年至尊当加元服。
今若依成帝故事用三元日者,冠有金石之乐,恐修山陵未毕,於乐便闕。
礼,冠自卜日。
又云「夏葛屨,冬皮屨」,明无定时,不必三元也。
按晋故事及两汉,皆非三元,当任时事之宜耳。
」又议:「近访得成皇帝加元服仪注,闕无拜庙事。
按礼,冠皆於庙。
仪礼云「既毕,宾出,主人送於庙门」。
明必在庙。
近代以来,不復在庙。
成皇帝既加元服,拜太庙以告成,盖亦犹擬在庙之仪。
今既加元服,亦应拜庙。
」后魏正光元年秋,孝明帝年十一,加元服讫,拜太庙,大赦改元。
北齐制,皇帝加元服,以玉帛告圜丘方泽,以幣告庙。
择日临轩,中严,群官位定,皇帝著空顶介幘以出。
太尉盥讫,升,脱空顶幘,以黑介幘奉加。
讫,太尉进太保之右,北面读祝。
讫,太保加冕,侍中系玄纮,脱絳纱袍,加袞服。
事毕,太保上寿,群官三称万岁。
皇帝入温室,移御座,会而不上寿。
后日,文武群官朝服,上礼酒十二鍾,米十二囊,牛十二头。
又择日,亲拜圜丘方泽,謁庙。
大唐之制,如开元仪。
皇太子冠皇子皇孙附○周汉魏晋宋齐梁后魏北齐隋大唐
周制,天子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
元子,嗣子也。
无生而贵,皆由下升也。
明人有贤行著德,乃得贵之。
家语冠颂曰:「天子之元子之冠,擬诸侯之冠,四加。
」
汉宣帝冠太子以正月。
冠诸王,遣使行事。
魏氏冠太子,再加。
皇子、王公嗣子,乃三。
孙毓以为一加再加,皆非礼也。
冠诸王,因汉遣使行事。
晋惠帝之为太子,將冠,武帝临轩,使兼司徒高阳王珪加冠,兼光禄大夫、屯骑校尉华廙赞冠。
武、惠冠太子,冠讫,皆即庙见,斯亦擬在庙之仪。
泰始六年,南宫王承年十五,依旧应冠。
有司议奏:「礼十五成童。
国君十五而生子,以明可冠之宜。
又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典。
」於是制仪,王十五而冠,遂革使命。
咸寧二年秋闰九月,遣使冠汝南王柬。
惠帝以正月景午,冠太子讫,乃庙见。
怀帝亦以正月冠皇太子。
宋冠皇太子及藩王以一加。
齐武帝孙南郡王昭业冠,从尚书令王俭议,使太常持节一加冠,大鸿臚为赞,醮酒之仪,国官陪位,拜贺如常。
其日,內外二品清官以上,诣公车门集贺,并诣东宫南门通牋。
別日上礼,宫臣亦诣门称庆,如上台之仪。
既冠之后,剋日謁庙。
俭议曰:「皇孙冠事,歷代所无,礼虽有嫡子无嫡孙,然南郡王体自储暉,实惟国重,元服之典,宜异列藩。
依於诸王则轻,同於储皇则重。
按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
」注云:「主人,冠者之父兄也。
」寻其言父及兄,则明祖在,父不为主也。
又春秋之义,「不以父命辞王父命」,则皇太子无专用之道。
宜使太常持节一加冠。
」并撰立赞冠醮酒二辞,不依藩国。
詔可也。
祝辞曰:「皇帝使给事中、太常、武安侯萧惠本加南郡王冠。
筮日戒宾,肇加元服。
弃尔幼志,从厥成德。
亲贤使能,克崇景福。
」醮酒辞曰:「旨酒既清,嘉荐既盈。
兄弟具在,淑慎仪形。
永永眉寿,於穆斯寧。
」明帝冠太子用正月。
梁武帝天监十三年正月,冠太子於太极殿,修前代之仪。
后魏孝文帝冠皇太子恂於庙。
詔曰:「司马彪汉志:汉帝有四加冠,一緇布,二进贤,三武弁,四通天。
朕见家语冠颂篇,四加冠,公也。
家语,孔子之言,与正经何异?诸儒忽司马彪志,致使天子之子,而行士冠。
朕以为有宾,诸儒皆以为无宾。
孔氏所云「斐然成章」,其斯之谓矣。
」
北齐制,皇太子冠,则太尉以制幣告七庙。
择日临轩,有司供帐於崇正殿。
中严,皇太子空顶幘公服出,立东阶之南,西面。
使者入,立西阶之南,东面。
受詔讫,入室盥櫛,出,南面。
使者进揖,诣冠席,西面坐。
光禄卿盥讫,诣太子前跪櫛。
使者又盥,奉进贤三梁冠,至太子前,东面祝,脱空顶幘,加冠。
太子兴,入室更衣,出,又南面就席。
光禄卿盥櫛。
使者又盥祝,脱三梁冠,再加远游冠。
太子又入室更衣。
设席中楹之西,使者揖就席,南面。
光禄卿洗爵酌醴,使者诣席前,北面祝。
太子拜,受醴,即席坐,祭之,啐之,奠爵,降阶,復本位,西面。
三师、三少及在位群官拜事讫。
又择日会宫臣,又择日謁庙。
隋制,皇太子將冠,前一日,帝斋於大兴殿。
太子与宾赞及预从官,斋於正寢。
其日质明,有司告庙,各设筵於阼。
帝袞冕即御座。
宾揖太子进,升筵,西向坐。
赞冠者坐櫛,设纚。
宾盥讫,初加緇布冠,赞冠进设頍丘癸切缨。
宾揖太子適东序,衣玄衣素裳以出。
赞者又坐櫛,宾进加远游冠。
改服讫,宾又受冕。
太子適东序,改服以出。
宾揖太子南面立,宾受醴,进筵前,北面立祝,之又切。
太子拜受觶。
宾復位,东面答拜。
赞者奉饌於筵前,太子祭奠。
礼毕,降筵,进当御,东面拜。
纳言承詔,诣太子戒讫,太子拜。
赞者引太子降自西阶。
宾少进,字之。
赞者引太子进,立於庭,东面。
诸亲拜讫,赞者拜,太子皆答拜。
与宾赞俱復位。
纳言承詔降,命令有司致礼。
宾赞又拜。
帝復降阼阶下,拜,太子以下皆拜。
帝出,更衣还宫。
太子从至闕,因入见皇后拜而还。
大唐贞观五年正月,有司上言:「皇太子將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
」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
」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称:「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
」上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
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礼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当与吉会。
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开元六年,侍中宋璟上表曰:「臣伏以太常状,准东宫典记,有上礼之仪。
谨按上礼非古,从南齐、后魏方始有此事。
而垂拱、神龙,更扇其道,群臣敛钱献食,君上厚赐答之,姑息施恩,方便求利。
皇太子冠乃盛礼,自然合有锡賚。
上台东宫两处宴会,非不优厚。
其上礼宜停其仪。
」具开元礼。
诸侯大夫士冠夏周后汉晋大唐夏小正记:二月,冠子之时也。
周制,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
象,法也。
为子孙能法其先祖之贤,故使之继世。
诸侯之子冠,亦用士礼也。
冠礼,筮日筮宾,冠於阼,醮於客位,三加弥尊。
阼谓主人之北也。
嫡子冠於阼,若不醴,则醮用酒。
於客位,敬而成之也。
户西为客位。
庶子冠於房户外,又因醮焉,不代父也。
冠者初加緇布,次加皮弁,次加爵弁,每加益尊,所以益成也。
已冠而字之。
成人之道也,字所以相尊也。
见於母,母拜之。
见於兄弟,兄弟拜之。
成人而与为礼。
左传曰:「晋侯问襄公年,大夫季武子对曰:「会於沙隨之岁,寡君以生。
」晋侯曰:「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
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
君可以冠矣,大夫盍为冠具?」武子对曰:「君冠必以祼享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
今寡君在行,未可具也。
请及兄弟之国而假备焉。
」晋侯曰:「诺。
」公还,及卫,冠於成公之庙,假钟磬焉,礼也。
」大戴礼公冠篇云:「公冠四加」。
家语冠颂云「诸侯之子,冠同於士」。
士,男子二十而冠。
汉戴圣云:「男子,阳也。
阳成於阴。
偶数起於二,终二十,谓之小成,而冠。
」郑玄云:「任士职,居士位,故曲礼云,二十曰弱冠。
」孔颖达云:「十九以下为殤。
身有德行,幼为大夫,则不待二十而冠。
」將冠,筮日於庙门。
庙,禰庙也。
冠必筮日於庙门者,重以成人之礼。
不於堂者,嫌蓍之灵由庙神。
主人玄冠,朝服,緇带,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