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边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通典
《通典》 边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七 杜佑

边防三南蛮上序略盘瓠种廩君种板楯蛮南平蛮东谢西赵牂牁充州獠夜郎国滇邛都筰都冉駹附国哀牢焦侥国樿国西爨昆弥国尾濮木绵濮文面濮折腰濮赤口濮黑僰濮松外诸蛮序略南蛮,其在唐虞,与之要质,故曰要服。

夏商之时,渐为边患。

暨於周代,党眾弥盛,故诗曰:「蠢尔蛮荆,大邦为讎。

」至楚武王时,蛮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將屈瑕。

莫敖不设备,故败縊於荒谷,群帅囚於冶父。

楚师后振,遂属於楚。

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之地。

今长沙、衡阳等郡地。

秦昭王使將伐楚,略取蛮夷,置黔中郡。

今武陵、澧阳及黔中五溪中诸郡地。

汉兴以后,时有寇盗。

其西南诸夷,夜郎之属,悉平定置郡县。

今夜郎、播川、犍为即古夜郎地。

公孙述时,夜郎大姓为汉保境。

后汉初从番禺江奉贡。

光武建武中,武陵蛮帅单程今武陵、澧阳、黔中、寧夷、瀘溪等郡,即汉武陵郡。

大寇郡县,汉將刘尚战败,数岁方平。

顺帝时,武陵太守增其租赋,蛮又举种反,杀乡吏。

东晋时沔中蛮因刘、石乱后,渐徙於陆浑以南,遍满山谷。

宋、齐以后,荆、雍二州今荆南江陵郡,雍州,襄阳郡。

各置校尉以抚寧之,群蛮酋帅互受南北朝封爵。

至后魏末,暴患滋甚,僭称侯王,屯据峡路,断绝行旅。

周武帝遣陆腾大破之。

其獠初因蜀李势乱,后自蜀汉山谷出,侵扰郡县。

至梁时,州郡每岁伐獠以自利。

及后周平梁、益,梁,汉川;益,蜀川。

自尔遂同华人矣。

以其黔中东谢、西赵自古不臣中国,大唐贞观以后,置羈縻州领之。

盘瓠种盘瓠种,昔帝嚳时患犬戎入寇,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吴將军头者,妻以少女。

时帝有畜狗名曰盘瓠,遂衔其將军首而至,乃以女配之。

按:范曄后汉史蛮夷传皆怪诞不经,大抵诸家所序四夷,亦多此类,未详其本出,且因而商略之。

曄云:高辛氏募能得犬戎之將军头者,购黄金千鎰,邑万家,妻以少女。

按黄金周以前为斤,秦以二十两为鎰,三代以前分土,自秦汉分人。

又周末始有將军之官。

其吴姓宜自周命氏。

曄皆以为高辛之代,何不详之甚!又按宋史,曄被收后,於狱中与诸甥姪书自序云:「六夷诸序论,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

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

」尝共比方班氏,非但不愧之而已。

按班、贾序事,岂復语怪。

而曄紕繆若此,又何不减不愧之有乎?盘瓠得女,负走入南山,在国之南,即五溪之中山。

止石穴中,生六男六女,因自相夫妻。

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衣裳斑兰,语言侏离。

其后滋蔓,号曰蛮夷。

有邑君长,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

说文曰:「姎,女人自称姎我也。

」乌朗反。

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跡罕至。

长沙、黔中五溪蛮皆是也。

一辰溪,二酉溪,三巫溪,四武溪,五沅溪。

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

汉兴,改为武陵郡。

今武陵、澧阳、黔中、寧夷、卢溪、卢阳、灵溪、潭阳郡地皆是也。

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

说文曰:「賨,南蛮赋。

」才冬反。

虽时为寇盗,而郡国討平之。

后汉光武建武二十三年十二月,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大寇郡县。

遣武威將军刘尚发南郡,今江陵、巴东、夷陵。

长沙、今长沙、衡阳、巴陵郡。

武陵,今澧阳、武陵、黔中郡地。

兵万余人,乘船泝沅水入武溪击之。

沅水出牂牁,故且兰东北,经灵溪、长沙、巴陵郡,入洞庭通江也。

武溪在今卢溪郡灵溪县。

尚轻敌深入,悉为所没。

又遣伏波將军马援將兵至临沅,今武陵郡武陵县,即汉临沅县也。

击破之。

单程等饥困乞降。

会援病卒,謁者宗均为置吏以司之,群蛮遂平。

歷章、和、安、顺四朝,累反叛,攻劫州郡,討平之。

永和初,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

议者皆以为可。

尚书令虞詡独奏曰:「自古圣王不臣异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其兽心贪婪,难率以礼。

是故羈縻而绥抚之,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

先帝旧典,贡税多少,所由来久矣。

今猥增之,必有怨叛。

计其所得,不偿所费。

」帝不从。

其冬,澧中、漊中蛮漊水出今澧阳郡县。

漊音娄。

果爭布非旧约,遂杀乡吏,举种反。

自后至桓、灵二帝,又累反叛,攻劫州郡,討破之。

蜀先主章武初,吴將李异屯巫、秭归,今巴东郡县。

秭音子。

先主遣將军吴班攻破之,於是武陵、五溪蛮夷相率响应。

今黔中道谓之五谿。

廩君种廩君种不知何代。

初,巴氏、樊氏、瞫音审氏、相氏、郑氏五姓皆出於武落鍾离山。

在今夷陵郡巴山县。

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

未有君长,共立巴氏子务相,是无廩君,从夷水下至盐阳。

按:今夷陵郡巴山县清江水,一名夷水,一名盐水。

其源出清江郡清江县西都亭山。

廩君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巴梁闲诸巴皆是也。

即巴汉之地。

按范曄后汉史云:「四姓之子,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於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

务相乃独中之。

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

余姓悉沈,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廩君。

乃乘土船,从夷水下至盐阳。

盐水有神女,谓廩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

」廩君不许。

盐神暮輒来宿,詰朝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

廩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

廩君於是居于夷城,四姓皆臣之。

廩君死,魂魄化为白虎。

巴氏以虎饮人血,故以人祠焉。

」是皆怪诞,以此不取。

战国时,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

其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

其人户出幏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鍭。

说文曰:「幏布,南郡蛮夷布也。

」幏音公亚反。

毛诗:「四鍭既均。

」仪礼「鍭矢一乘」,郑玄曰:「鍭犹候也。

候物而射之。

」三十鍭,百二十也。

鍭音侯。

汉兴,南郡太守靳强奏请一依秦时故事。

至光武建武二十三年,南郡奏潳山蛮雷迁等始反叛。

潳音屠。

武威將军刘尚討破之,徙其种人七千余口置江夏界中,其后沔中蛮是也。

汉之江夏郡,今竟陵、富水、安陆、齐安、汉阳、江夏、蘄春郡地是也。

和帝永元十三年,巫蛮许圣等汉之巫县,今云安郡巫山县也。

以郡收税不均反叛。

发荆州诸郡兵今江陵、夷陵、澧阳、武陵、长沙、衡阳等郡地也討破之。

復悉徙置江夏。

灵帝光和三年,江夏蛮復反,寇患累年。

庐江太守陆康討破之。

汉庐江即今郡地。

板楯蛮板楯蛮,秦昭襄王时有一白虎,於蜀、巴、汉之境,伤害千余人,昭王乃募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

时有巴郡閬中夷今閬中郡县。

廖仲等射杀白虎。

昭王以其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復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租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

伤人者论,杀人得以賧钱赎死。

何承天纂文曰:「賧,蛮夷赎罪货也。

」賧,徒滥反。

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二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鍾。

」夷人安之。

至汉高帝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

今关中秦川也。

秦地既定,乃遣还巴中,復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余户乃岁入賨钱,口四十。

巴人呼赋为賨,谓之賨人焉。

代号为板楯蛮夷。

閬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

初为汉前锋,数陷阵。

俗喜歌舞,喜,虚记反。

高帝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

遂代代服从。

至后汉以后,郡守常率以征伐。

灵帝光和二年,巴郡板楯蛮叛,今通川、潾山、南平、涪陵、南川、清化、云安、始寧、巴川、南宾、南浦、閬中、南充、安岳、盛山等郡地,则巴川之地是也。

寇掠三蜀及汉中诸郡。

即汉川诸郡,今汉中、安康、洋川、房陵郡地是也。

灵帝乃问益州计吏方略。

汉中计吏程苞对曰:「板楯七姓以射杀白虎立功,先代復为义人,其人勇猛善战。

昔安帝永初中,羌入汉川,郡县破坏,得板楯救之,羌死败殆尽,故号为神兵。

至桓帝建和二年,羌復大入,实赖板楯连摧破之。

前车骑將军冯緄南征武陵,緄,古本反。

亦倚板楯以成其功。

近益州郡县乱,今汉川、蜀川郡县地。

太守李顒亦以板楯討而平之。

忠功如此,本无恶心。

但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箠楚,过於奴虏,闕庭悠远,不能自闻,含怨呼天,叩心穷谷,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谋\主僭号,以图不轨。

今但遣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

」帝从其言,遣太守曹谦宣詔赦之,即皆降服。

及汉末天下乱,自巴西之宕渠今符阳郡。

迁於汉中杨车阪,抄掠行旅,号为杨车巴。

魏武克汉中,李特祖將五百家归之。

魏武又迁於略阳,北土復号之为巴氐。

略阳,今天水郡陇城县。

蜀后主刘禪建兴十一年,涪陵属国人夷反。

今涪陵郡地。

车骑將军邓芝往討,皆破平之。

其沔中蛮,至晋时刘、石乱后,渐得北迁陆浑以南,满於山谷。

宋时荆州置南蛮校尉、今江陵、巴东、夷陵、云安等郡地。

雍州置寧蛮校尉以领之。

今襄阳、南阳郡地。

如蛮人顺附者,一户输谷数斛,其余无事。

宋人赋役严苦,贫者不復堪命,多逃亡入蛮。

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结党连群,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为盗贼\,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

文帝元嘉中,天门今澧阳郡地。

漊中令宋矫之徭赋过重,蛮不堪命。

蛮田向求等为寇,破漊中,虏掠百姓。

先是,刘道产善抚诸蛮,前后不附官者,莫不顺服,皆引出平土,多缘沔为居。

道产亡后,蛮又反叛。

孝武帝出为雍州,时巴东、今巴东。

建平、今巴郡。

宜都、今夷陵郡。

天门四郡蛮为寇,诸郡人户流散,百不存一。

孝武即位后,大明中,西阳蛮今弋阳郡。

皆反叛。

沈庆之率江、雍、荆河州诸军討破之。

江今潯阳、鄱阳、章郡、临川、庐陵等郡地,雍已具上,荆河今庐江、同安郡地。

明帝、顺帝时尤甚,虽遣攻討,终不能禁,荆州为之虚弊。

齐高帝时武陵酉溪蛮田思飘,武帝永明初黔阳蛮田豆渠,武陵、黔阳皆今五溪中地。

湘川蛮陈双、李答並寇掠州郡,討平之。

湘川今长沙、衡阳地。

其后雍、司州蛮司州今义阳、弋阳郡。

与后魏通,助荒人桓天生侵扰齐境。

六年,除田駟路为试守北遂安左郡太守,田驴王为试守宜人左郡太守,田何代为试守新平左郡太守,皆郢州蛮帅。

並汉沔间蛮也。

其左郡亦兹地焉。

郢州今江夏、汉阳郡地。

后魏孝文太和中,襄阳蛮酋雷婆思率户千余內徙,求居太和川。

詔给廩食,后开南阳,全有沔北之地,今武当、南阳、汉东等郡。

蛮人安堵,不为寇贼\。

宣武帝景明初,大阳蛮酋田育丘等共二万八千户,叛齐附魏。

詔置四郡十八县。

鲁阳蛮今临汝郡鲁山县地。

鲁北鷰等聚眾万余攻逼潁阳,詔遣左卫將军李崇討平之,斩级数千,徙万余家於河北诸州及六镇。

寻叛南走,六镇今单于府马邑郡界。

所在追討,比及於河,杀之皆尽。

梁武帝遣兵沿沔破掠诸蛮,又遣蔡令孙等三將步骑五千侵南荆之西,沿汉上下,今襄阳郡之上,武当郡以东地。

破掠诸蛮。

后魏遣蛮帅桓叔兴率蛮、夏二万余人击之,斩令孙等,俘虏二千余人。

其后因六镇秦、今天水郡地。

陇今汧阳郡地。

所在反叛,荆、今南阳、淮安郡地。

郢今汝南、义阳郡。

蛮大扰动,断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