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礼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通典
《通典》 礼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四 杜佑

礼九十四开元礼纂类二十九凶礼一賑抚诸州水旱虫灾賑抚蕃国水旱附劳问诸王疾苦问外祖父后父大臣都督刺史及蕃国主附中宫问外祖父及诸王附东宫问外祖父及诸王附其问师傅保宗戚上台贵臣同劳问诸王礼劳问外祖母疾苦中宫问外祖母附其问王妃宗戚妇女同东宫问外祖母附其问妃主妃母疾苦同五服制度斩縗\三年正服加服义服縗\冠絰带屨杖絻总论制度齐縗\三年正服加服义服縗\冠絰带屨杖齐縗\杖周正服义服齐縗\不杖周正服加服降服义服齐縗\五月正服齐縗\三月加服义服大功殤长殤九月中殤七月正服义服成人九月正服降服义服小功五月殤正服降服义服成人正服降服义服緦麻三月殤正服降服义服成人正服降服义服改葬緦縗\裳制度賑抚诸州水旱虫灾賑抚蕃国水旱附皇帝遣使賑抚诸州水旱虫灾,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隨职供办。

使者未到之前,所在长官先勒集所部僚佐等及正长、老人。

本司先於厅事大门外之右,设使者便次,南向。

又於大门外之右设使者位,东向;大门外之左设长官以下及所部位,重行,北向西上。

於厅事之庭少北,设使者位,南向。

又於使者位之南三丈所,设长官位,北向;其所部僚属则位於长官之后,文东武西,每等异位,重行北面,相对为首;正长老人则位其南,重行,北面西上。

使者到,所司迎,引入便次。

长官及所部严肃以待,正长老人等並列於大门外之南,重行,北面西上。

至时使者以下各服其服,所在长官及所部僚佐亦各服公服。

行参军引长官以下出,就门外位立。

司功参军引使者就门外位立,持节者立於使者之北,史二人对举制案,列於使者之南,俱少退东向。

行参军赞拜,长官及所部在位者皆再拜。

行参军引长官等以次先入,立於门內之右,重行西面。

司功参军引使者入,幡节前导,持案者从之。

使者到庭中位立,持节者於使者东南,西面。

持制案者立於使者西南,东面。

行参军引长官以下俱入,就庭中位。

立定,持节者脱节衣,持案者以案进使者前,使者取制书,持案者退復位。

使者称:「有制。

」行参军赞再拜,长官及诸在位者皆再拜。

使者宣制书讫,行参军又赞拜,长官及诸在位者皆再拜。

行参军引长官进诣使者前,受制书,退復位讫,司功参军引使者以下出,復门外位。

行参军引长官及诸在位者各出即门外位如初。

行参军赞拜,长官及诸在位者皆再拜。

司功参军引使者以下还便次。

长官退,其正长老人等任散。

蕃国賑抚同诸州礼。

其国主供待及入出即馆饗食之属则如常,但略其燕好。

劳问诸王疾苦问外祖父、后父、大臣、都督、刺史及蕃国主附。

中宫问外祖父及诸王附。

东宫问外祖父及诸王附。

其问师傅保、宗戚、上台贵臣,同劳问诸王礼。

皇帝中宫云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

东宫云皇太子。

遣使劳问诸王疾苦,外祖大臣等各隨言之。

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隨职供办。

中宫则內给事一人为使。

所司先於受劳问者第大门外之右,设使者便次,南向。

於庭中近北设使者位,南面。

皇太子仪东向。

又於使者位之南皇太子仪位之东。

三丈所,设主人位,北向。

皇太子仪西向。

其府国僚属並陪列於庭中之左右,国官在东,府僚在西,俱以北为上。

中宫及皇太子仪,无府国官以下仪。

使者至受劳问者第大门外,掌次者延入次。

使者及受劳问者皆公服。

赞礼者中宫则內典引,下皆倣此。

引使者出次,立於门西,东向;史二人中宫则內给使二人。

奉制书案中宫及皇太子云「令案」,下准此。

立於使者之南,差退。

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出,立於门东,西向。

受劳问者再拜。

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先入,立於门內之右,西面。

赞礼者引使者入,就庭中位立,持案者立於其右。

赞礼者引受劳问者进就庭中位,北面立。

持案者以案进使者前,使者取制书,持案者退復位。

使者称:「有制。

」中宫称太皇太后等有令。

受劳问者再拜。

赞礼者引受劳问者进诣使者前,受制书,退復位,再拜讫,赞礼者引使者以下出,又赞礼者引受劳问者隨出,各即门外位。

受劳问者再拜讫,赞礼者引使者以下退就次,又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入。

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堪受制,则子弟代受如上之仪。

都督刺史礼同,所异者,诸导引之官以所劳问州府有司充之。

其使於京师者,则謁者导引。

劳问外祖母疾苦中宫问外祖母附。

其问王妃、宗戚妇女同。

东宫问外祖母附。

其问妃主、妃母疾苦同。

皇帝中宫云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

东宫即云皇太子。

遣使劳问外祖母疾苦,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隨职供办。

內给事一人皇太子则阉官一人。

为使。

所司先於受劳问者第大门外之右,设使者便次,南向。

又於內寢庭少北皇太子仪西阶前。

设使者位,南向。

皇太子仪东向。

又於使者位之南皇太子位东。

三丈所,设受劳问者位,北向。

皇太子西向。

使者至受劳问者大门外,掌次者延入次。

使者服公服,摄迎者亦公服。

使者出次,立於门西,东面;给使二人奉制书案,皇太子令书案,中宫同。

余倣此。

立於使者之南,差退。

赞礼者引摄迎者出,立於门东,西面。

摄迎者再拜讫,赞礼者引摄迎者先入,立於门內之右,西面。

內典引引使者入,就內寢庭位立,皇太子仪,使者东面立。

持案者立於使者之右。

皇太子仪,给使奉令书案隨入,立於使者之南,差退。

受劳问者服朝服,女侍者引就庭中位立。

持案者以案进使者前,使者取制书,持案者退復位。

使者称:「有制。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等即称「有令」。

受劳问者再拜。

女侍者进诣使者前,受制书,退授受劳问者,受劳问者又再拜。

內典引引使者以下出,女侍者引受劳问者退。

赞礼者引摄迎者隨出,各就门外位,摄迎者再拜。

內典引引使者退即便次,赞礼者引摄迎者入。

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堪受制,则摄迎者於外堂之庭拜受制书如上礼。

其异者,受制书诣閤授女侍者,女侍者受,奉入授受劳问者。

凡有劳问无正篇者,皆临时约准上礼而为之。

凡內侍之属充使,则內侍、內常侍以下,准所慰劳者尊卑,临时准约。

皇太子於诸王妃主以下疾苦,其存问家人亲属之礼,率尔遣近侍劳问,则主人受劳问之者待之亦从家人亲属之式,不拜迎拜送及不为授受之礼。

五服制度斩縗\三年齐縗\三年杖周,不杖周,五月,三月。

大功长殤九月,中殤七月,成人九月。

小功殤、成人並五月。

緦麻殤、成人並三月。

斩縗\三年正服子为父。

女子子在室为父。

女子子,重称子者,別於男子。

言在室,关已许嫁。

女子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

遭丧后而出者,始服齐縗\周。

出而虞,则受以三年之服。

既虞而出,则小祥亦如之。

既除丧而出,则已。

加服嫡孙为祖。

谓承重者。

为曾祖、高祖后亦如之。

父为长子。

重其当先祖之正体,又將代己为宗庙主。

故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禰也。

於庶子之嫡孙乃为其嫡子三年矣。

义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

受重故三年。

为所后祖亦如之。

凡为人后者,不以嫡子也。

妻为夫。

夫尊而亲。

妾为君。

妾谓夫为君。

国官为国君。

布带绳屨,既葬除之。

縗\冠右正服、加服縗\裳三升,义服三升半。

冠同六升,右缝,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冠外縪。

凡服:上曰縗\,下曰裳。

布八十缕为升。

外縪者,冠前后屈而出於武,外厌缝之。

妇人之縗\连裳,以六升布为总。

总,束发也。

童子亦连裳。

絰带屨右苴麻絰带。

首絰大九寸,左本在下,绳缨。

五分首絰去一以为腰絰,大七寸二分,绞垂两结,相去四寸。

妇人絰如男子。

男子又有绞带。

苴,恶貌也。

首絰象緇布冠之頍项,腰絰象大带。

绞带象革带,五分腰絰去一为之,齐縗\以下用布。

菅屨外纳。

外纳,纳其余於外也。

妇人屨亦如男子。

杖右苴竹杖。

其大如腰絰,长齐其心,本在下。

主妇亦杖,诸妇则不杖。

童子不杖,其当室者则絻而杖。

童子及妇人不杖者,以其不能病。

然而童子当室杖者,尊为丧主。

絻右状象冠,广寸,无辟积。

童子当室亦服之。

总论制度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葬而虞,三虞而卒哭。

十三月小祥,除首絰,练八升布为冠,缨武亦如之;妇人练总,除腰絰。

二十五月大祥,除灵座,自后有祭设几席。

除縗\裳,去絰杖,十五升布深衣,布縞冠,素紕缨,革带素屨;妇人除縗\裳,去絰,縞总,衣屨如男子。

二十七月禫祭,玄冠皁缨,仍布深衣,革带吉屨,妇人緇总,衣屨如男子。

踰月,復平常。

齐縗\三年正服子为母。

旧礼父卒为母,今改与父在同。

为祖后者祖卒则为祖母。

为曾高祖后者,为曾祖母高祖母亦如之。

母为长子。

加服继母如母。

继母之配父,与亲母同。

慈母如母。

妾之无子者,妾子之无母者,父命为母子,生则养之如母,死则丧之如母,贵父之命也。

义服继母为长子。

妾为君之长子。

与嫡妻同,不敢轻服夫之正统。

縗\冠右正服、加服縗\裳四升,义服五升。

其缕四升半,成布四升。

冠七升,右缝,布缨武,冠內縪。

前后缝於武,內厌缝。

絰带屨右牡麻絰带。

首絰大七寸二分,本在上,绳缨。

五分首絰去一以为腰絰,大五寸七分半。

布带代绞带。

屨內纳。

杖桐杖大如腰絰,通圆之,长齐其心,本在下。

十三月小祥,除首絰,练九升布为冠,缨武亦如之。

其他祥禫变除与斩縗\同。

踰月,復平常。

齐縗\杖周正服父卒母嫁及出妻之子为母,皆报。

父卒,为父后者为嫁母出母无服,母犹服之,不为出母之党服,则为继母之党服。

为祖后者祖在为祖母。

为曾祖高祖后者亦如之。

义服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

若继母出则不服。

若继母出嫁,子从而寄育则服;不从则不服。

夫为妻。

齐縗\不杖周正服为祖父母。

父所生庶子亦同,唯为祖后者乃不服。

为伯叔父。

为兄弟。

为眾子。

眾子者,长子之弟及妾子。

凡父母於子、舅姑於妇,不传重於嫡,將所传重非嫡及养子为后者,服之皆如眾子眾妇。

为兄弟之子。

女在室亦然,报之。

为嫡孙。

有嫡子则无嫡孙。

凡为后承嫡者,虽曾孙玄孙与孙同。

为姑姊妹女子子在室及適人无主者,姑姊妹报无主,无祭主,谓无夫与子,人之所哀怜,不忍降之。

女子子为祖父母。

虽出嫁犹不敢降其祖。

妾为其子。

加服女子子適人者为兄弟之为父后者。

出嫁犹不降为父后者,妇人有归宗之义,故不自绝其族类。

降服妾为其父母。

凡妾为私亲如眾人。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

凡为人后者,本亲降一等,其妻又降夫一等。

女子子適人者为其父母。

义服为伯叔母。

服与伯叔同。

为继父同居者。

子无大功之亲,与之適人,所適者亦无大功之亲,是谓继父同居。

继子之子不从服,为继父不报。

妾为嫡妻。

嫡妻不为妾服。

妾为君之庶子。

妇为舅姑。

其夫为曾祖高祖后者,其妻从服亦如舅姑。

为夫兄弟之子。

男女同报。

舅姑为嫡妇。

其夫应三年者,然后为其妇齐縗\周。

齐縗\五月正服为曾祖父母。

本三月,以其降杀太多,故新议改从五月。

女子子在室及嫁者为曾祖父母。

齐縗\三月加服为高祖父母。

重其縗\麻,尊尊也。

减其日月,因恩杀。

女子子在室及嫁者为高祖父母。

不敢降其祖也。

义服为继父不同居。

先同今异。

继父有子及有大功之亲,虽同住亦为异居。

元不同者不服。

右降服亦縗\裳四升,冠七升;正服五升,冠八升;义服六升,冠九升。

右缝,布缨武,冠內縪,前后缝於武,內厌缝之。

妇人则布总,精麤如男子之冠。

其絰带与三年同。

其杖三年及杖周皆桐杖,各大如腰絰,通圆之,长齐其心,本在下。

麤屨內纳。

不杖周则麻屨,五月、三月则绳屨。

其三年者与斩縗\同。

杖周者十一月小祥,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禫,逾月除,復平常。

禫变节皆与斩縗\同。

其父卒母嫁出妻之子为母及为祖后祖在为祖母,虽周除,仍心丧三年。

义服齐縗\三月者,縗\裳六升,冠九升,絰带与周亲同而绳屨。

大功殤长殤九月,中殤七月。

正服为子女子子之长殤中殤。

殤者,男女未成人而死,而哀伤者。

男子已娶,女子许嫁,皆不为殤。

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下殤。

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殤,哭之以日易月,本服周者哭之十三日,大功九日,小功五日,緦麻三日。

为叔父之长殤、中殤。

为姑姊妹之长殤、中殤。

为兄弟之长殤、中殤。

为嫡孙之长殤、中殤。

嫡曾孙、嫡玄孙亦同。

为兄弟之子女子子之长殤、中殤。

义服为夫之兄弟之子女子子之长殤、中殤。

成人九月正服为从父兄弟。

今之同堂兄弟,姊妹之在室者。

为庶孙。

女在室亦然。

降服为女子子適人者。

出降者,两女各出,不再降。

若两男各为人后亦如之。

出母为女子子適人者。

女服同。

为兄弟之女適人者,报。

为人后者为其兄弟。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在室者,报。

右成服縗\裳八升,冠十升,余皆与长殤同。

义服为夫之祖父母。

为夫伯叔父母,报。

报者,旁尊不足以尊降。

为夫之兄弟女適人者,报。

为人后者其妻为本生舅姑。

为眾子妇。

右降服縗\裳七升,正服八升,冠同十升;义服縗\裳九升,冠十升。

妇人则布总,精麤如男子冠。

牡麻絰,首絰大五寸七分半。

长殤及成人皆九月,絰以绳缨;中殤皆七月,絰无缨:俱五分首絰去一以为腰絰,大四寸六分。

布带,绳屨。

小功五月殤正服为子女子子之下殤。

为叔父之下殤。

为姑姊妹之下殤。

为兄弟之下殤。

为嫡孙之下殤。

为兄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殤。

为从父兄弟姊妹之长殤。

为庶孙丈夫妇人之长殤。

降服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之长殤。

为姪丈夫妇人之长殤。

出嫁姑为之服。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之长殤。

义服为夫之兄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殤。

为夫之叔父之长殤。

右降正服,冠縗\同十升,义服十一升。

澡麻絰带,澡谓去其浮垢,不绝其本。

冠左缝,不厌。

妇人布总,精麤如男子。

首絰大四寸六分,五分首絰去一以为腰絰,大三寸七分。

布带吉屨,无絇。

妇人縗\絰精麤如男子。

降服不澡。

成人正服为从祖祖父,报。

祖之兄弟也。

兄弟之孙女在室亦如之。

为从祖父,报。

父之同堂兄弟。

同堂兄弟之女之在室亦如之。

为从祖姑姊妹在室者,报。

父之同堂姊妹,及己再从姊妹。

为从祖兄弟,报。

再从兄弟。

为从祖祖姑在室者,报。

祖之姊妹。

为外祖父母。

为舅及从母丈夫妇人,报。

母之兄弟姊妹。

降服为从父姊妹適人者,报。

同堂姊妹。

为孙女適人者。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適人者,报。

义服为从祖祖母,报。

祖之兄弟妻。

为从祖母,报。

父之同堂兄弟妻。

为夫之姑姊妹在室及適人者,报。

娣姒妇,报。

为同母异父兄弟姊妹,报。

为嫡母之父母兄弟从母。

谓妾子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妹。

嫡母卒则不服。

为庶母慈己者。

谓庶母之乳养己者。

为嫡孙之妇。

有嫡妇则无嫡孙之妇。

曾孙玄孙为后者,服其妇如嫡孙之妇。

母出,为继母之父母兄弟从母。

母卒则为其母之党服,不为继母之党服。

嫂叔报。

兄娣弟妻同。

右降服縗\裳十升,正服縗\裳十一升,冠同十一升。

义服縗\裳十二升,冠与縗\同。

其絰如小功五月,唯麻断本。

緦麻三月殤正服为从父兄弟姊妹之中殤、下殤。

为庶孙丈夫妇人之中殤、下殤。

为从祖叔父之长殤。

为从祖兄弟之长殤。

为舅及从母之长殤。

为从父兄弟之子之长殤。

为兄弟之孙之长殤。

为从祖姑姊妹之长殤。

降服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之中殤、下殤。

为姪丈夫妇人之中殤。

出嫁姑为之服。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之中殤、下殤。

义服为人后者为从父兄弟之长殤。

为夫之叔父之中殤、下殤。

为夫之姑姊妹之长殤。

成人正服为族兄弟。

三从兄弟、三从姊妹。

出嫁即无服。

为族曾祖父,报。

曾祖之兄弟。

曾孙女出嫁即无服。

为族祖父,报。

祖之同堂兄弟。

孙女出嫁则不服。

为曾孙、玄孙。

为外孙。

女子子之男女。

为从母兄弟姊妹。

今谓之姨兄弟姊妹。

为姑之子。

外兄弟姊妹。

为舅之子。

內兄弟姊妹。

为族曾祖姑在室者,报。

曾祖之姊妹。

为族祖姑在室者,报。

祖之同堂姊妹。

为族姑在室者,报。

父之再从姊妹。

降服为从祖姑姊妹適人者,报。

父之同堂姊妹及己之再从姊妹。

女子子適人者为从祖父,报。

谓同堂伯叔父。

庶子为父后者为其母。

若无嫡母及嫡母卒则申。

妾子不服外祖父母、舅、从母服。

为从祖祖姑適人者,报。

祖之姊妹。

为人后者为外祖父母。

本生外祖父母。

为兄弟之孙女適人者,报。

义服为族曾祖母,报。

曾祖兄弟之妻。

为族祖母,报。

祖之同堂兄弟之妻。

为族母,报。

父之再从兄弟之妻。

为庶孙之妇。

女子子適人者为从祖伯叔母。

同堂伯叔母。

为庶母。

父妾有子者。

为乳母。

为婿。

女子子之夫,报。

为妻之父母。

从妻服之。

为夫之曾祖高祖父母。

为夫从祖祖父母,报。

夫之祖兄弟及妻。

为夫之从祖父母,报。

夫之父同堂兄弟及其妻。

为夫之外祖父母,报。

为夫之从祖兄弟之子。

夫之再从兄弟之子。

为夫之从父兄弟之妻。

为夫之从父姊妹在室及適人者。

为夫之舅及从母,报。

改葬緦子为父母,妻妾为夫,既葬除之。

右降正义服,冠縗\同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

冠右缝不厌。

妇人布总,精麤如男子之冠。

澡麻断本以为絰,首絰大三寸七分,五分首絰去一以为腰絰,大二寸九分。

布带。

吉屨,无絇。

皇家所绝旁亲服者,皇弟子为之皆降一等。

凡童子不緦,当室则緦。

縗\裳制度凡縗\外削幅,裳內削幅,幅三袧。

削犹杀也。

袧者,谓辟两侧空中央也。

凡裳,前三幅,后四幅。

若齐,裳內縗\外。

齐,缉也。

凡五服之縗\,一斩四缉。

缉裳者內展之,缉縗\者外展之。

负广出於適寸;负,在背者也。

適,辟领也。

负出於辟领外旁一寸。

適博四寸,出於縗\;博,广也。

辟领广四寸,则与阔中八寸,两之为尺六寸。

出於縗\者,旁出縗\外也。

縗\长六寸,博四寸。

广长当心。

衣带下尺。

衣带下尺者,腰也广尺,足以掩裳上际。

衽二尺有五寸。

衽所以掩裳际也。

上正一尺,鷰尾二尺五寸,凡用布三尺五寸。

袂属幅。

属犹连也。

连幅谓不削也。

衣二尺有二寸,此谓袂中也。

衣自领至腰二尺二寸,倍之四尺四寸。

加辟领八寸,又倍之。

凡衣用布一丈四寸。

袪尺二寸。

袪,袖口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