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卷第四十二.东坡五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卷第四十二.东坡五 胡仔

东坡五

唐子西《语录》云:"东坡作《病鹤诗》,尝写‘三尺长胫瘦躯’,阙其一字,使任德翁辈下之,凡数字;东坡徐出其稿,盖‘阁’字也。 此字既出,俨然如见病鹤矣。 东坡诗叙事言简而意尽,惠州有潭,潭有潜蛟,人未之信也;虎饮水其上,蛟尾而食之,俄而浮骨水上,人方知之。 东坡以十字道尽云:‘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 ’言渴则知虎以饮水而召灾,言饥则蛟食其肉矣。"

《后山诗话》云:"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矣。 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而子美之诗奇常工易新陈,莫不好也。"

王直方《诗话》云:"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陈无己云:‘荆公晚年诗伤工,鲁直晚年诗伤奇。 ’余戏之曰:‘子欲居工奇之间邪?’"

《遯斋闲览》云:"苏子瞻尝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着棋、饮酒、唱曲也。 然三者亦何用如人。 子瞻之词虽工,而多不入腔,正以不能唱曲耳。"

《吕氏童蒙训》云:"老杜歌行,最见次第出入本末;而东坡长句,波澜浩大,变化不测,如作杂剧,打猛诨入却打猛诨出也。 《三马赞》:‘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此记不传之妙。 学文者能涵泳此等语,自然有入处。"

王直方《诗话》云:"邢惇夫言:‘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浮烟,客来梦觉如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此东坡诗也,尝题于余扇,山谷初读,以为是刘梦得所作。 ’"

《后山诗话》云:"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谨也。 晚学太白,至其得意,则似之矣,然失于粗,以其得之易也。"

《缃素杂记》云:"东坡于金门寺中,见李留台与二钱唱和,戏用其韵跋之,有云:‘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注云:‘皆世所传钱氏故事。 ’事见《归田录》,云:‘国朝自下湖南,始置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来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太祖闻而患之,下诏书戒励,自此稍绌。 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 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 (“余"原作"饶",今据徐钞本、明钞本校改。

)杭人嗜蟹。

昆尝求补外,人问其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可矣。

’至今士人以为口实。”

蔡宽夫《诗话》云:"学士院旧与宣徽院相邻,今门下后省,乃其故地。 玉堂两壁,有巨然画山,董羽水。 宋宣献公为学士时,燕穆之复为六幅山水屏寄之,遂置于中间。 宣献诗所谓‘忆昔唐家扃禁地,粉壁曲龙闻曩记,承明意象今顿还,永与銮坡为故事’是也。 唐翰林壁画海曲龙山,故诗引用之。 元丰末,既修两后省,遂移院于今枢密院之后,两壁既毁,屏亦莫知所在。 今玉堂中屏,乃待诏郭熙所作《春江晓景》。 禁中官局,多熙笔迹,而此屏独深妙,意若欲追配前人者。 苏儋州尝赋诗云:‘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 ’今遂为玉堂一佳物也。"

苕溪渔隐曰:"《才调集》有无名氏绝句云:‘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樽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东坡《吉祥寺花诗》云:‘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遂与前诗略同,岂偶然邪。 《古今诗话》载,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之问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东坡《赠梁道人诗》云:‘寒尽山中无历日。 ’用此事也。 又《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数句云:‘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盖风来则千山草木皆动,如动鳞甲,万谷号呼有声,如酣笙钟耳。"

王直方《诗话》云:"东坡《送杨孟容诗》云:‘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江山不违人,遍满千家窗,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 子归治小国,洪钟噎微撞;我留侍玉堂,弱步欹丰扛。 后生多高才,名与黄童双。 不肯入州府,故人余老庞。 殷勤与问讯,爱惜霜眉厖,何以待我归,寒醅发春缸。 ’盖效山谷体作也。 山谷云:‘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 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曰: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 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 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 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 但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 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厖。 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 ’欧阳文忠亦尝效圣俞体作一篇,有云:‘嘉子治新园,乃在太行谷。 ’题刘羲叟家园也。"

《后山诗话》云:"昔之黠者,滑稽以玩世,曰:‘彭祖八百岁而死,其妇哭之恸,其邻里共解之,曰:人生八十不可得,而翁八百矣,尚何尤。 妇谢曰:汝辈自不喻耳,八百死矣,九百犹在也。 ’世以痴为九百,谓其精神不足也。 又曰:‘令新视事,而不习吏道,召胥魁问之。 魁具道笞十至五十。 及折杖数,令遽止之,曰:我解矣,笞六十为杖十四邪。 魁笑曰:五十尚可,六十犹痴邪。 ’苏长公取为偶对,曰:‘九百不死,六十犹痴。 ’"苕溪渔隐曰:"东坡《送人守嘉州》古诗,其中云:‘蛾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上两句全是李谪仙诗,故继之以‘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之句。 此格本出于李谪仙,其诗云:‘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还忆谢玄晖。 ’盖‘澄江净如练’,即玄晖全句也。 后人袭用此格,愈变愈工。"

东坡云:"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宋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 杞人杨朴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惟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顽皮。 ’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谓妻子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余乃出。"

《桐江诗话》云:"杨朴,字契先,一日,秋晴,戏钓于道傍溪涧中,值漕台陈文惠出巡按,从者诃之,契先竟不顾。 文惠怒,命从者摄至前路邮亭中诘之,契先风神村野,宛然一耕夫也。 文惠益怒,欲加以刑。 契先丐亳楮供状,(“状"原作"析",今据明钞本校改。

)乃作绝句云:‘昨夜西风烂漫秋,("漫"原作"熳",今改。

)今朝东岸独垂钩,紫袍不识蓑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

’文惠谢遣之。”

王定国《甲申杂记》云:"天下之公论,虽仇怨不能夺也。 李承之奉世知南京,尝谓余曰:‘昨在从班,李定资深鞠子瞻狱,虽同列不敢辄启问。 一日,资深于崇政殿门忽谓诸人曰:苏轼奇才也。 众莫敢对。 已而曰:虽三十年所作文字诗句,引证经传,随问即答,无一字差舛,诚天下之奇才也。 ’叹息不已。"

苕溪渔隐曰:"余之先君,靖康间尝为台端,台中子瞻诗案具在,因录得其本,与近时所刊行《乌台诗案》为尤详。 (“案"原作"话",今据徐钞本、明钞本校改。

)今节入《丛话》,以备观览。”

《腊月游孤山诗》云:"兽在薮,鱼在湖,一入池槛归期无。 误随弓旌落尘土,坐使鞭棰环呻呼。 追胥连保罪及孥,百日愁叹一日娱。 白云旧有终老约,朱绶岂合山人纡。 人生何者非蘧庐,故山鹤怨秋猿孤。 何时自驾鹿车去,扫除白发烦菖蒲。 麻鞋短后随猎夫,射弋狐兔供朝晡。 陶潜自作《五柳传》,潘阆画入三峰图。 吾年凛凛今几余,知非不去惭卫蘧。 岁荒无术归亡逋,鹄则易画虎难摹。"

此诗云:"误随弓旌落尘土,坐使鞭棰环呻呼。"

以讥新法行后,公事鞭棰多也。

又云:"追胥连保罪及孥。"

以讥盐法收坐同保妻子移乡,法太急也。

又云:"岁荒无术归亡逋,鹄则易画虎难摹。"

意取马援言"画鹄不成犹类骛,画虎不成反类狗",言岁既饥荒,我欲出奇,擘画赈济,又恐不从,恐似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戏子由》诗云:"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傍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棰。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此诗云:"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意取《东方朔传》"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及《滑稽传》"优旃谓陛楯郎:‘汝虽长何益,乃雨立,我虽短,幸休居。 ’"言弟辙居贫官卑,而身材长大,故以比东方朔、陛楯郎,而以当今进用之人比侏儒、优旃也。

又云:"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是时新兴律学,某意非之,以谓法律不足以致君尧舜,今时人专学法律,而忘诗书,故言我读书万卷,惟不读法律,盖知法律之中,无致君尧舜之术也。

又云:"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诽齑盐甘似蜜。"

以讥所差提举官,所至苛碎生事,发摘官吏,惟学官无吏责也。

又云:"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棰。"

是时多徒配犯盐之人,例皆饥贫,言鞭挞此等贫民,平生所惭,今不复耻,以讥盐法太急也。

又云:"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是时张靓、俞希旦作盐司,意不喜其人,不敢与争议,故毁诋之为阳虎也。

《山村诗》云:"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意言是时贩私盐者,多带刀杖,故取前汉龚遂令人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意言但得盐法宽平,令民不带刀剑,而买牛犊,则民自力耕,不劳劝督,以讥盐法太峻不便也。

又云:"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意言山中之人饥贫无食,虽老犹自采笋蕨充饥,时盐法峻急,僻远之人,无盐食用,动经数月。

若古之圣贤,则能闻韶忘味,山中小民岂能食淡而乐乎?以讥盐法太急也。

又云:"杖藜裹饭去怱怱,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意言百姓请得青苗钱,立便于城中浮费使却,又言乡村之人,一年两度夏秋税,及数度请纳和预买钱,今来更添青苗助役钱。

因此庄家幼小子弟,多在城市,不着次第,但学得城中人语音而已。

以讥新法青苗助役不便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