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本朝杂记下
《吕氏童蒙训》曰:"徐仲车,山阳人,小许榜登科。 初从安定先生学,潜心力行,不复仕进。 仲车一日因具公裳见贵官,因思曰:‘见贵官尚具公裳,岂有朝夕见母而不具公裳者乎?’遂晨夕具公裳揖母。 事母至孝,山阳人化之。"
《司马文正公日录》云:"朱寿昌父任谏议大夫,毒昌母素微,生寿昌岁余,遣出之,因是不知所在。 寿昌既长,求之不得,乃弃官寻之,刺血书忏以散与人,至是得之于同州,迎以归。 钱子飞知永兴军,奏其事,乞加旌赏,故召之。 王介甫方以李定为至孝,故送寿昌付审官。 (“付"原作"赴",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而寿昌以同母弟妹皆在同州,乃折资授河中通判。”
苕溪渔隐曰:"东坡云:‘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云: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爱君五十着彩服,儿啼却得偿当年。 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 感君离合我酸辛,(“辛"原作"心",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此事今无古或闻,长陵朅来见大姊,("朅"原作"谒",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仲孺岂意逢将军。
开皇善桃空记面,(宋本、明钞本"善"作"苦"。
)建中天子终不见,西河郡守谁复讥。
颍谷封人羞自荐。
’《日录》又云:‘淮南转运司体量李定,嘉祐八年四月母亡,不曾丁忧,介甫以李定为至孝,何其蔽邪?’”
《复斋漫录》云:"番阳张吉父介,方娠时,父去客东西川,不还。 张君自为儿时,怆然有感,其言语声息,未尝不在蜀也。 与尚书彭公器资同学,作诗云:‘应是子规啼不到,致令我父未归家。 ’闻者皆怜之。 既长,走蜀,父初无还意;乃还省母,复至涪阆,往返者三,其父遂以熙宁十三年三月至自蜀,(宋本、明钞本“十三年"作"十年"。
)乡人迎谒叹息,或为感泣。
一时名士,皆赋诗以记其事。
器资诗略云:‘河可以竭山可徙,我翁不归行不已,三往三复翁归止,翁行尚壮今老矣,儿昔未生今壮齿。
’郭功甫诗略云:‘父昔离家子方孕,子得其父今壮年,胡弗归兮死敢请,慰我慈母心悬悬,三往三复又十载,孝子执鞭方言还。
’”
《四六谈麈》云:"四六施于制诰表奏文檄,以便于宣读,多以四字六字为句;宣和间多用全文长句为对,习尚之久,至今未能全变,前辈无此体也。 此起于王咸平《翰苑》之作,人多效之。 兼四六之义,在于裁剪,若全句对全句,亦何以见工。 以经语对经语,史语对史语,诗语对诗语方妥帖。 太祖郊祀,陶谷作赦文,不以‘笾豆有楚’对‘黍稷惟馨’,(宋本、明钞本“惟"作"非"。
)而曰‘豆笾陈有楚之仪,黍稷奉惟馨之荐。
’近世王初寮作《宝箓宫青词》云:‘上天之载无声,下民之虐匪降。
’时人许其裁剪。”
《宋景文笔记》云:"文有属对,平侧用事,供公家一时宣读施行,似健快,然不可施于史传。 余修《唐书》,未尝以唐人一诏一令载者,惟舍对偶之文近高古者,乃可著于篇。 大抵史近古,对偶宜今,以对偶之文入史,如粉黛饰壮士,笙匏佐鼙鼓,非所施也。"
《吕氏童蒙训》云:"龚殿院彦和,清介自立,少有重名。 元祐间签判瀛州,其弟大壮,尤特立不群。 曾子宣帅瀛,欲见不可得。 一日,径过彦和,邀其弟出;不可辞也,遂出相见。 即为置酒,从容终日乃去。 因题诗壁间云:‘自惭太守非何武,得向河阳见两龚。 ’近时贵人如子宣之能下士,亦难及也。"
《东皋杂录》云:"青社表海亭,取太公表东海之义。 元祐初,曾子宣为守,鼎新之,赋诗云:‘表海风流旧所闻,青冥飞观一番新。 山河十二名空在,簪履三千迹已陈。 极目烟岚九霄近,满川楼阁万家春。 由来兴废南柯梦,且喜登临属后人。 ’"
《文昌杂录》云:"工部王侍郎云:‘昨谪守单州,后圃有宓子贱琴台,为一郡之胜,独此可以销忧耳。 (“耳"原作"且",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有诗云:琴声久逐秋云去,台势空随古堞高。
’既召还,见于垂拱殿,与吕资政同班殿庐,因话琴台,后数日,吕遂知单州,甚可异也。”
许彦周《诗话》云:"苏太监文饶敖,(“监"下原有"作"字,今据宋本、明钞本校删。
)作《鸿沟诗》云:‘置俎均牢彘,峨冠信沐猴。
方矜几上肉,已堕幄中筹。
海岳归三尺,衣冠闭一丘。
路人犹指似,山下是鸿沟。
’”
《四六谈麈》云:"綦叔厚草《蜀将制》曰:‘已失秦川之险,敢云蜀道之难。 ’辛炳为中司,遽作弹文曰:‘川犹未失也。 ’綦自辨其语,上曰:‘朕知之矣,卿所言者,我能往,寇亦能往。 ’"
《复斋漫录》云:"刘伟明《赠熊待制诗》云:‘西清寓直荷为橐,左蜀宣风绣作衣。 ’(“左"原作"在",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盖《南史·刘杳传》:‘著紫荷橐事,见《张安世传》。
’持橐簪笔之意,而伟明乃以荷为芰荷之荷,何邪?”《东皋杂录》云:"李诚之才致高妙,守边有威信。 熙宁初,荆公用事,议论不合,退居汶上。 题诗云:‘燕子知时节,还寻旧宇归,新人方按曲,不许傍帘飞。 ’尝作《昭陵挽词》云:‘尧民丧考无生意,杞国忧天有坏时,闻道宗祧归圣嗣,一时收泪贺重熙。 ’其它佳句甚多。"
东坡云:"过太平州,见郭祥正,言:‘尝从章惇入梅山溪洞中,说降其首领。 见洞主苏甘家有神画,(“甘"原作"母",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被服如士大夫,事之甚严。
问之,云:此知桂州李大夫也。
问其名,曰:此岂可名哉!扣头称死罪数四,卒不敢名。
徐考其年月本末,则李师中诚之也。
诚之尝为提刑权桂府尔。
’("权"字原脱,今据宋本校补。
明钞本作"擢"。
)吾识诚之,知其为一时豪杰也。
然小人多异议,不知夷獠乃尔畏信之,彼其利害不相及尔。”
许彦周《诗话》云:"晁无咎在崇宁间,次李诚之长短句韵,以吊诚之,曰:‘射虎山边寻旧迹,骑鲸海上追前约;便与世永相忘,江湖还堪乐。 (此句原作“便与江湖永相亡还堪乐",今据明钞本校改。
)不独用事的确,其措意高古,深悲而善怨,似《离骚》,故特录之。”
《复斋漫录》云:"王公韶,少日读书于庐山东林裕老庵,庵前有老松,因赋诗云:‘绿皮皱剥玉嶙峋,高节分明似古人。 (“节"原作"脚",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解与干坤生气概,几因风雨长精神。
装添景物年年换,摆捭穷愁日日新。
惟有碧霄云里月,共君孤影最相亲。
‘王荆公为宪江东,过而见之,大加称赏,遂为知己。”
苕溪渔隐曰:"蔡宽夫《诗话》云:‘卢龙图秉,少豪逸。 熙宁初,游京师,久不得调。 尝作诗曰:(“诗"原作"书",今据宋本校改。
)青衫白发病参军,旋粜黄粱置酒樽。
但得有钱留客醉,何须骑马傍人门。
荆公一见曰:此亦非碌碌者,即荐用之。
前此盖未尝相识也。
’又《石林诗话》云:‘刘季孙初以右班殿直监饶州酒,荆公为宪江东,巡历按酒务,始至厅事,见屏间有题小诗曰: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傍人应不解,杖藜携酒看支山。
大称赏之,即召与语,嘉叹久之,("久之"原作"之久",今据宋本、明钞本乙正。
)升车而去,不复问务事。
’荆公以三诗而取三士,其乐善之心,今人所未有也,吾故表而出之。”
许彦周《诗话》云:"鲜于子骏作《九诵》,东坡大称之,云:‘友屈宋于千载之上。 ’观《尧祠》《舜祠》二章,气格高古,自东汉以来鲜及;前辈称赞人,略缘实也。"
《复斋漫录》云:"王彩辅道,观文韶子也。 徽宗朝妄奏天神降于家,卒以此受祸,人以其父熙河妄杀之报耳。 尝为《渔家傲》词云:‘日月无根天不老,浮生总被消磨了。 陌上红尘常扰扰,昏复晓,一场大梦谁先觉?洛水东流山四绕,路傍几个新华表,见说在时官职好,争信道,冷烟寒雨埋荒草。 ’"
《诗说隽永》云:"孙伯野,宣和间为中书舍人,论丽人入贡,所过骚动,贬散官,居于蕲州。 许崧老时为给事中,乃封驳曰:‘孙传山东野人,乞从末减。 ’杨时可时为省郎,以诗送孙曰:‘清议岂徒光四户,直声应已到三韩,黄门有手能批敕,太学无人为举幡。 ’《四六谈麈》云:‘孙伯野论丽人搔扰,中批云:至乃用苏轼语,全无顾忌。 孙表云:不知言语之合前人,但见裔夷之负中国。 ’"
苕溪渔隐曰:"宣政间,京师置四辅郡,拱州东辅也。 先君时为宗学官,从兄孝著游学拱辅,因有书来,先君寄之以诗曰:‘东辅书初至,西宫夜正寒,感时嗟阻阔,喜汝报平安。 学耨知兼力,辞淳发巨澜,三冬文史足,轩翥未应难。 ’"
《复斋漫录》云:"韩子苍喜吴可小诗:‘东风可是闲来往,时送江梅一阵香。 ’殊不知张芸叟《茶縻诗》云:‘晚风亦自知人意,时去时来管送香。 ’吴取此耳。"
苕溪渔隐曰:"胡宿诗:‘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张先词:‘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 ’二人诗词颇相类。"
《三山老人语录》云:"孙元中《启事》云:‘好事多载酒肴,时念扬雄之句;诸公尽登台省,谁怜郑老之穷。 ’对偶亦新奇。"
《复斋漫录》云:"翟嗣宗尉临淮,颇为监司所窘,遂于临淮馆驿题《蜘蛛诗》,其序云:‘偶见蜘蛛,因成四韵。 ’‘织丝来往疾如梭,长爱腾空作网罗。 害物身心虽甚小,漫天纲纪亦无多。 林间宿鸟应嫌汝,帘外飞蛾亦惧他。 莫学螳螂捕蝉勇,须知黄雀奈君何!’林子中时为发运,过而见之,召而诮责,且戒以无为浮薄,因荐之于朝云。"
《复斋漫录》云:"王直方《诗话》记徐师川《早朝诗》,内一联云:‘黄气远临天北极,紫宸住在殿中央。 ’以余观之,乃全是杜子美‘玉几犹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央’一联也。"
《诗说隽永》云:"徐师川《赠郑公实谌诗》云:‘平生不喜刘蕡策,色色人中自有人。 ’又云:‘字得苏黄妙,文熏班马香。 ’郑有诗集,其间与张嘉父唱酬颇多。"
苕溪渔隐曰:"师川因郑谌而进,致身枢府,《东湖集》中与郑唱酬亦多,如‘谁家竹可款,何处酒难忘’,皆一时唱酬之诗也。 《赠张仲宗》云:‘诗如云态度,人似柳风流。 ’《题于生画》云:‘故山黄叶下,梦境白鸥前。 ’此集中好句也。"
《诗说隽永》云:"丁未之春,汴清准浊,钱逊叔《登淮山楼诗》云:‘华戎交气俗,(“交"原作"变",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淮汴倒清浑。
’徐师川诗云:‘淮流涨后浊,汴水浅来清。
’”
《吕氏童蒙训》云:"吕与叔尝作诗云:‘文如元凯徒称僻,赋似相如止类俳,唯有孔门无一事,只传颜氏得心斋。 ’横渠《读诗诗》云:‘置心平易始知诗。 ’杨中立云:‘知此诗,则可以读《三百篇》矣。 ’"《复斋漫录》云:"吴丞相敏,十岁时,游山寺,赋诗云:‘古木霜根重,残僧雪顶深,栋梁元剥落,香火半消沉。 ’在真州时,《赠吴正仲诗》:‘先生古人风,文字祖西汉,不令万钱食,亦合五花判。 ’"《四六谈麈》云:"汪退传初坐陈东、欧阳澈事降官,后复以启谢庙堂,时相作答启云:‘一男子之上书,人何足道;诸大夫曰可杀,公岂容心。 ’熊太学叔雅之词也。 陆逸中德先,宣和间再为中执法,尝弹蔡绦,范丞相建炎间答其启云:‘久居言路,评弹多权贵之臣;屡掌文衡,登拔皆纯正之士。 ’范射策,陆曾谓其不纯正。 舒起居清国之词也。"
《师友谈记》云:"友人董耘馈长沙猫笋,荐以享太史公,太史公辄作诗为贶,因笋寓意,且以为赠尔,其诗曰:‘穿云斫石远林空,来涉烟波万万重。 实比梧桐能食凤,箨翻风雨便成龙。 一枝未许尘鞍挂,千亩终留渭水封。 陋巷菜羹知不称,君王玉食愿持供。 ’(“持"原作"时",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荐即和之,亦以寓自兴之意,且述前相知之情焉,其诗曰:‘节藏泥滓气凌空,荐俎宁知肉味重。
未许韦编充简册,已胜丝缕诳蛟龙。
("已"原作"也",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短萌任逐霜刀重,美干须烦雪壤封。
他日要令高士爱,不应常奉宰夫供。
’秦少游亦和之曰:‘楚山春笋斫云空,北客常嗟食不重。
秀色可怜刀切玉,清香不断鼎烹龙。
论羹不愧莼千里,入贡常随传一封。
薄禄奉亲甘旨少,满苞时赖故人供。
’”苕溪渔隐曰:"李方叔称范淳父为太史公,以其为国史修撰故也。"
苕溪渔隐曰:"《诗选》云:‘朱乔年绝句:春风吹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急唤苍头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盖前人有《咏笋》诗云:急忙且吃莫踟蹰,一夜南风变成竹。 乔年点化,乃尔精巧。 ’余观鲁直已先有此句,《从斌老乞苦笋》云:‘烦君更致苍玉来,明日风雨皆成竹。 ’前诗并蹈袭鲁直也。"
《诗说隽永》云:"晁冲之叔用乐府最知名,诗少见于世。 政和末,先公为御史,朱深明为郎官,其《谢先公寄茶兼简深明诗》曰:‘谏议茶犹寄,郎官迹已疏。 斜封三道印,不奉一行书。 会远长安去,终临顾渚居。 大江清见底,为问渴如何。 ’"
《诗说隽永》云:"蔡攸入燕,其父鲁公寄诗云:‘百年盟誓宜深虑,六月王师盍少休,缁衣堂下清风满,早早归来醉一瓯。 ’"苕溪渔隐曰:"蔡京知伐燕之役为不可,胡不以告于上,但形于诗句以沽名,共不忠之甚欤!"《复斋漫录》云:"《西清诗话》记其父蔡元长喜周邦彦《祝寿诗》云:‘化行《禹贡》山川外,人在周公礼乐中。 ’余以为此乃摸写东坡《藏春坞诗》‘年抛造物甄陶外,春在先生杖履中’是也。"
《四六谈麈》云:"靖康间刘观中远作《百官贺徽庙还京表》云:‘汉殿上皇,本是野田之叟;唐朝肃帝,又非揖逊之君。 ’何栗文缜索笔涂之,用此二事,别作一联云:‘拥彗却行,陋未央之过礼;执鞚前引,笑灵武之曲恭。 ’康执权平仲在扬州,草《宗开封制》云:‘想望夷门,未泯葱葱之佳气;顾瞻淮旬,安能郁郁而久居。 ’"
苕溪渔隐曰:"闽中近时刊行《诗话总龟》,即舒城阮阅所编《诗总》也。 余家有此集,今《总龟》不载此序,故录于此云:‘余平昔与士大夫游,闻古今诗句,脍炙人口,多未见全本,及谁氏所作也。 宣和癸卯春,(“春"宋本作"冬"。
)来官郴江,因取所藏诸家小史、别传、杂记、野录读之,遂尽见前所未见者。
至癸卯秋,得一千四百余事,共二千四百余诗,分四十六门而类之;其播扬人之隐慝,暴白事之暧昧,猥陋太甚,雌黄无实者,皆略而不取。
至其本惟一诗,而记所取之意不同,如栗爆烧毯破,猫跳触鼎翻;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载所作之人或异,如几夜碍新月,半江无夕阳;斜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如此之类,皆两存之。
若爱其造语之工,而举一联,如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不知其全篇。
亦有喜其用字之当,而论一字,如惠和官尚小,师达禄须干,不知其所引自误。
如此之类,咸辨证之。
然皆前后名公、巨儒、逸人、达士,传诸搢绅间,而著以为书,不可得而增损也。
但类而总之,以便观阅,故名曰《诗总》。
倦游归田,幅巾短褐,松树竹几,时卷舒之,以销闲日,不愿行于时也。
世间书固未尽于此,后有得之者,当续焉。
宣和五年十一月朔,舒城阮阅序。
’”
苕溪渔隐曰:"王周士《和人诗》云:‘人情千里白头浪,世事几番黄叶风。 ’宋大观《题严子陵祠堂》云:‘英姿凛凛都如在,盛夏钓台风月寒。 ’石敏若《新蝉》云:‘满身美荫抱高柳,问汝适从何处来。 ’《初寮集》载其父《投壶》云:‘势如高捧金徒箭,声似连铿玉殿签。 ’皆善造语,亦可喜也。"
《了斋集》云:"余读左经臣诗编,有《招友人》之句云:‘一别又经无数日,百年还得几多时。 ’非特词意清逸可玩味也,老于世途,幻景迅速,读此二语,能无警乎?"
许彦周《诗话》云:"杨舜韶名友夔,长仆十余岁,向同在姑苏时,盗贼发孙坚墓,杨作诗云:‘阖庐城边荒古丘,昔谁葬者孙豫州,久无行客为下马,时有牧童来放牛。 ’呜呼,舜韶今亡矣,他诗皆工,必传于世也。"
《复斋漫录》云:"东鲁孔传字圣传,先圣之裔,而中丞道辅之孙也。 为人博学多闻,取唐以来至于吾宋诗颂铭赞,奇编奥录,穷力讨论,纤芥不遗,撮其枢要,区分汇聚,有益于世者,续唐白居易《六帖》,谓之《六帖新书》。 韩子苍为《篇引》,以为‘孔侯之书,如富家之储材,栋榱枅栱,云委山积,匠者得之,应手不穷,其用岂小;至贪多务得,晦而不出,幸人之不知,以成己之名者,此侯之所耻也。 ’"苕溪渔隐曰:"《六帖新书》,出于东鲁,兵火之余,南北隔绝,其本不传于江左,使学者弗获增益闻见,惜哉!近时有《缃素杂记》、《学林新编》、《艺苑雌黄》,此三书皆相类,辨正古今讹舛,校定史传得失,诚有补于学者,吾于《丛话》固尝采摭云。"
《司马文正公日录》云:"章郇公得象为职方,知洪州罢归,丁晋公与杨文公博,召数人,皆不至。 丁以为二人博无欢,杨曰:‘有章职方者善博,可召之。 ’既至,丁不胜,输银器数百两。 章初无喜色,亦不辞。 他日又博,章输银器数百两,亦无吝色。 丁由是佳其有度量,援引以至清显。 杨亦尝称郇公他日必为公台,厚遇之。"
苕溪渔隐曰:"《三朝正史》云:‘杨亿祖文逸,伪唐玉山令。 (“伪"原作"为",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亿将生,文逸梦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未几,亿生,有紫毛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
’《本朝名臣传》云:‘母章氏始生亿,梦羽衣人自称武夷君托化;既诞,则一鹤雏,尽室惊骇,贮而弃之江。
其叔父曰:我闻间世之人,其生必异。
追至江滨开视,则鹤蜕而婴儿具焉,体犹有紫毳尺余,既月乃落。
’二书所纪不同。
予谓《名臣传》其言怪诞良甚,当以正史为是也。”
《东皋杂录》云:"时邦美,阳武人,父为郑州牙校,补军将吏,部差押纲至成都,时年六十四,妇方四十余,未有子,谓其夫曰:‘我有白金百星,可携行至蜀,求一妾归,冀得子为身后计。 ’父至成都输纳毕,访牙侩,见一女甚端丽,诘其家世,不对,窥见,以布总发,怪问之,悲泣曰:‘父本都下人,为雅州掾官卒,扶护至此,不能归,鬻妾欲办装耳。 ’父恻然,携金往见其母,以助其行,又为干行计,同上道,路中谨事掾妻如部曲,至都下,僦居菆殡毕,方辞归。 妻迎问买妾状,具以实告。 未几,妻有孕,一夕,梦有数人披衲袄舆一金紫人留堂中,及旦,邦美生,后堂犬亦生九子,故小字十狗。 后登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尚书。"
《四六谈麈》云:"靖康间,京兆尹程伯起《谢赐出等牙简表》云:‘看山拄颊,敢为晋士之清狂;上马设囊,(“设"原作"投",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岂有唐贤之风度。
’汪彦章词也。
翟公巽以陈通之乱,自越援杭,其《谢降官表》云:‘岂比越人,坐视秦人之瘠;欲安刘氏,固知晁氏之危。
’李汉老坐其兄会稽失守落职,《谢表》云:‘包胥不食而哭秦,素心犹在;李陵得当而报汉,后效难期。
’席大光罢参政,为潭帅,《谢表》云:‘暴扬之恶,初过于共兜;播告之词,忽同于方召。
’”《诗选》云:"苏庠养直,尝盛夏追凉,方与客对棋,有衣褐者持谒云:(“持"原作"特",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罗浮山道人江观潮。
’未及起迎,道人直造就坐,旁若无人。
养直惊愕,问所从来。
答曰:‘罗浮黄真人,以公不好世人之所好,炁母巳成,令某持丹度公,可服之。
’袖中出一小盒,药黄色而膏融,养直迟疑间,道人曰:‘此丹非金非石,乃真炁炼成,疑即且止,俟有急服之。
’出门径去,俄顷不见。
养直以丹置佛室。
后与客饮,醉后食蜜雪,和以龙脑,一夕暴下而卒。
所亲记道人之言,亟取丹视之,其坚如石,磨以饮之,即苏。
自是康强异常,齿落者复生,发白者再黑,目枯者更明。
绍兴十七年岁旦日,与家人酌别,且告辞邻里,二日,东方未明,披衣曳杖出门,行步如飞,妻孥奔逐,仅能挽其衣,则已逝矣。”
苕溪渔隐曰:"洪庆善与养直皆丹阳人,予以问庆善,庆善云:‘初无此事,乃曾端伯得之传闻之误耳。 余于《后湖集序》尝言之云:不待访丹砂于岣嵝,依羽人于丹丘,而罗浮之客,九转之丹至矣。 仆驰书问之,且丐录近诗,居士答言:顷得方士神药,夺命鬼手中,服食以来,哦诗结字,无复余习矣。 养直后以寿终,亦无他异。 端伯之言,不可信也。 ’"
《司马文正公日录》云:"刘贡父言:‘李宥知江宁府,遭火,疑军士为变,不救,遂燔市里寺观府库皆尽。 宥令幕职方龟年作表奏,内曰:不意祸起萧墙,衅生回禄。 时新有卫士之变,朝廷恶其言,由是州官得罪皆重,以宥年老,直除分司。 ’"
《元城先生语录》云:"先生平日皆庄语,有一雅谑漫记之。 先生为谏议大夫日,值除一执政,姓胡,名不欲记之。 先生再三论列,文字不降出。 时刘贡父为给事中,先生于朝路见之,问曰:‘昨晚有甚文字降出?’贡父曰:‘岂非器之于新除有异闻乎?’先生曰:‘然。 若迟回不去,当率全台谏攻之,孔子所谓鸣鼓而攻之者。 ’贡父应声曰:‘将谓是暗箭子,元来是鸣鼓儿。 ’闻者皆启齿。 先生素严毅,亦有笑容。"
又曰:"贡父好谑,然立身立朝,极有可观,故某与之交游。"
《复斋漫录》云:"王直方《诗话》记陈辅《题湖阴先生壁诗》云:‘身似旧时王谢燕,一年一度到君家。 ’荆公见而笑曰:‘此戏君为寻常百姓耳。 ’然余观山谷有诗《答直方送并蒂牡丹》云:‘不如王谢堂前燕,曾见新妆并倚栏。 ’若以荆公之言,则直方末免为山谷所戏,正苦不自觉耳。"
《诗说隽永》云:"石藏用、刘寅,俱擅医名,石喜用熟药,刘喜用凉药,京师为之语曰:‘藏用箧中三斛火,刘寅匣内一壶冰。 ’"
《龙川略志》云:"彭山有隐者,通古医术,与世诸医所用法不同,人莫之知。 单骧从之学,尽得其术,遂以医名于世。 治平中,予与骧遇广都,(“遇"原作"过",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论古今术同异,骧既言其略,复叹曰:‘古人论五脏六腑,其说有谬者,而相承不察,欲以告人,人罕信者。
古说左肾其腑膀胱,右肾命门,其腑三焦,丈夫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以理推之,三焦当如膀胱,有形质可见。
而王叔和言三焦有藏无形,不亦太谬乎?盖三焦有形如膀胱,故可以藏,有所系,若其无形,尚何以藏系哉?其所以谓之三焦者何也?三焦分布人体中,有上中下之异,方人心湛然,欲念不起,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骸;及其欲念一起,心火炽然,翕撮三焦,精气入命门之脏,输泻而出,故号此腑为三焦耳。
世承王叔和之谬而不悟,可为长太息也。
’予甚异其说。
后为齐州从事,有举子徐遁者,石守道之婿也,少尝学医疗病,有精思,予为述骧之言,遁喜曰:‘齐尝大饥,群匄相脔割而食,("匄"原作‘凶",今据宋本、明钞本校改。 )有一人皮肉尽而骨脉全者,遁以学医,故往观其五脏,见右肾下有脂膜如手大者,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其中出,夹脊而上贯脑,意此即导引家所谓夹脊双关者,而不悟脂膜如手大者之为三焦也。 单君之言,与所见悬合,可以正今人之谬矣。 ’"(宋本、明钞本"今"作"古"。
)
《上庠录》云:"元祐间,马涓、张庭坚等四人,擅名太学,时号四俊。 刘焘,湖州人,年少,亦自负,初补太学生,闻而慕之,以刺谒曰:‘不识可当一俊否?’涓等晒之。 焘复曰:‘何得是名?’涓等设诡计以困之,曰:‘每试当预约一字,限于程试中用之,善者乃预。 ’既而私试之,焘请字,涓曰:‘第一句用将字。 ’其时策问《神宗实录》,焘对曰:‘秉史笔者,权犹将也,虽君命有所不受,而况其它乎?’后果为第一,闻者服之,因目焘曰挨尸俊。"
《复斋漫录》云:"刘韐始为尉于洪之丰城,性不饮酒,饮则面色为之烘然。 时郡推官沿檄抵邑,能饮啖,与公同会,以谚语戏公曰:‘小器易盈真县尉。 ’答曰:‘穷坑难满是推官。 ’"
《诗说隽永》云:"李伯纪为行营使,时王仲时、张仲宗俱为属,王颀长,张短小,白事相随。 一馆职同在幕下,戏云:‘启行营: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侍。 ’"("侍"原作"待",今据宋本校改。
)
《东皋杂录》云:"叶祖义少游太学,有俊声,滑稽无穷,尝戏作诗云:‘醉来黑漆屏风上,草写卢仝《月蚀诗》。 ’"
《上庠录》云:"政和丙申殿试,何栗为状元,潘良贵次之,皆年少有丰貌;而第三人郭孝友颇古怪。 唱名日,呵出御街,观者皆曰:‘状元真何郎,榜眼真潘郎,第三人真郭郎也。 ’"
《文昌杂录》云:"昔见故老言:‘有一朝士,好为谐谑,尝云:近求得一对,的似有理,曰:躁因修贺刺,怒为答空书。 闻者无不大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