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文中子见王勃少弄笔砚,问曰:"尔为文乎?"曰:"然。"
因与题《太公遇文王赞》。
曰:"姬昌好德,吕望潜华。 城阙虽近,风云尚赊。 渔舟倚石,钓浦横沙。 路幽山僻,溪深岸斜。 豹韬攘恶,龙钤辟邪。 虽逢相识,犹待安车。 君王握手,何期晚耶?"
杜淹,国初为掾吏,尝业诗。
文皇勘定内难,咏斗鸡寄意曰:"寒食东郊道,飞翔竞出笼。 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 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 长翘频埽阵,利距屡通中。"
文皇览之,嘉叹数四,遽擢用之。
王勃凡欲作文,先令磨墨数升,饮酒数杯,以被覆面而寝。
既寤,援笔而成,文不加点,时人谓为腹藁也。
骆宾王年方弱冠,时徐敬业据扬州而反,宾王陷于贼庭,其时书檄皆宾王之词也。
每与朝廷文字,极数伪周,天后览之,至"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初微笑之。
及见"一А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乃不悦曰:"宰相因何失如此之人!"盖有遗才之恨。
徐敬业十余岁时,射必溢镝,走马若飞。
英公每见之曰:"此儿相不善,将赤吾族也。"
苏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
每欲读书,患无灯烛,尝于马厩灶中,吹火照书诵焉,其苦学如此。
长安春时,盛于游赏。
苏应制诗云:"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玄宗览之嘉赏,遂以御花亲插巾上。
玄宗初即位,锐意政理,好观书,留心起居注,选当时名儒执笔。
其称职者虽十数年不去,多则迁名曹郎兼之。
自先天初至天宝十二载冬季,成七百卷,内起居注为多。
开元二年春,上幸宁王第,叙家人体。
乐奏前后,酒食沾赉,上不自专,皆令禀于宁王。
上曰:"大哥好作主人,阿瞒但谨为上客。"
"原注:上禁中常自称阿瞒"明日,宁王与岐、薛同奏曰:"臣闻起居注必记天子言动,臣恐左右史记叙其事,四季朱印联"案:此上文有脱误"牒送史馆,附依外史。"
上以八分为答诏,谢而许之。
至天宝十二载冬季,成三百卷。
率以五十幅黄麻为一轴,用雕檀轴紫龙凤绫标。
宁王每请百部纳于史馆。
上命宴侍臣以宠之。
上宝惜此书,令别起阁贮之。
及禄山陷长安,用严、高计"原注:禄山谋主严庄、高尚等",未升宫殿,先以火千炬焚是阁,故《玄宗实录》百不叙其三四,以是人间传记尤众。
李白名播海内,玄宗见其神气高朗,轩然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与之如知友焉。
尝制《胡无人》云:"太白入月敌可摧。"
及禄山犯阙,时太白犯月,皆谓之不凡耳。
天宝中,国学增置广文馆,以领词藻之士。
荥阳郑虔久被贬谪,是岁始还京师参选,除广文馆博士。
虔茫然曰:"不知广文曹司何在?"执政谓曰:"广文馆新置,总领文词,故以公名贤处之。 且令后代称广文博士自郑虔始,不亦美乎?"遂拜职。
郑虔,天宝初协律,采集异闻,著书八十余卷,人有窃窥其藁草,上书告虔私修国史,虔遽焚之。
由是贬谪十余年,方从调选,授广文馆博士。
虔所焚藁既无别本,后更纂录,率多遗忘,犹成四十余卷。
书未有名。
及为广文馆博士,询于国子司业苏源明。
源明请名为《会粹》,取《尔雅序》"会粹旧说"也。
西河太守卢象赠虔诗云:"书名《会粹》才偏逸,酒号屠苏味更醇。"
即此也。
著作郎孔至撰《百家类例》,第海内族姓,以燕公张说等为近代新门,不入百家之数。
驸马张,燕公子也,观至所撰,谓弟叔曰:"多事汉!天下族姓何关汝事,而妄为升降?"叔与至善,以兄言告之。
时工部侍郎韦述谙练士族,至书初成,以呈韦公,以为可行也。
及闻言,恐惧,将追改之。
韦曰:"文士奋笔将为千载之法,奈何以一言自动摇?有死而已,胡可改也?"遂不改。
长安菩萨寺僧宏道,天宝末,见王右丞为贼所囚于经藏院,与左丞裴迪密往还。
裴说——贼会宴于太极西内,王闻之泣下,为诗二绝,书经卷麻纸之后,宏道藏之,相传数世。
其词云:"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又云:"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代宗独孤妃薨,赠贞皇后。
将葬,尚父汾阳王子仪在州,其子尚主,欲致祭。
遍问诸吏,皆云:"古无人臣祭皇后之仪。"
子仪曰:"此事须柳侍御裁之。"
时殿中侍御史柳并,字伯存,掌书记,奉使在,即急召之。
既至,子仪曰:"有切事,须藉侍御为之。"
遂说祭事。
殿中初亦对如诸人,既而曰:"礼缘人情。 令公勋德,不同常人。 且又为姻戚,今自令公始,亦谓得宜。"
子仪曰:"正合某本意。"
殿中草祭文,其官衔称驸马都尉郭暧父具官某,其文并叙特恩许致祭之意,辞简礼备,子仪大称之。
德宗暮秋猎于苑中。
是日,天已微寒,上谓近臣曰:"九月衣衫,二月衣袍,与时候不相称,欲递迁一月,何如?"左右皆拜谢。
翌日,命翰林议之,而后下诏。
李赵公吉甫时为承旨,以圣人上顺天时,下尽物理,表请宣示天下,编之于令。
李相程初为学士,独不署名,别状奏曰:"臣谨按:《月令》‘十月始裘’,《月令》是玄宗皇帝删定,不可改易。"
上乃止。
由是与吉甫不协。
韦应物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后人多说率尔成章,不知江左尝有人于纸尾"寄洞庭霜三百颗"。
韩晋公治《左氏》,为浙江东西道制节。
属淮宁叛乱,发戎遣馈,案籍骈杂,而未尝废卷。
在军中撰《左氏通例》一卷,刻石金陵府学。
宪宗问宰相曰:"天子读何书即好?"权德舆对曰:"《尚书》。 哲王轨范,历历可见。"
上曰:"《尚书》曾读。"
又问郑余庆曰:"《老子》、《列子》如何?"奏曰:《老子》述无为之化,若使资圣览,为理国之枢要,即未若《贞观政要》。”
裴晋公平淮西后,宪宗赐玉带。
临薨欲还进,使记室作表,皆不惬。
乃令子弟执笔,口占状曰:"内府珍藏,先朝特赐,既不敢将归地下,又不合留向人间。 谨却封进。"
闻者叹其简切而不乱。
晋公贞元中,作《铸剑戟为农器赋》,首云:"皇帝之嗣位十三载,寰海既清,方隅砥平。 驱域中尽归力穑,示天下不复用兵。"
宪宗平诸镇,几至太平,正当元和十三年。
而晋公以儒生作相,竟为章武佐命。
杨京兆兄弟皆能文,为学甚苦。
或同赋一篇,共坐庭石,霜积襟袖,课成乃已。
刘禹锡云:"案:此下至"芍药和物之名也"一条,多称刘禹锡云,或联书,或另条。 盖采自韦绚《刘公嘉话》,而中多讠为脱,文义难通。 今本《刘公嘉话》非完书,无可参校,姑仍其旧"与柳八、韩七诣施士吝听《毛诗》,说"维鹈在梁",梁,人取鱼之梁也。
言鹈自合求鱼,不合于人梁上取其鱼。
譬之人自无善事,攘人之美者,如鹈在人之梁,毛《注》失之矣。
又说"山无草木曰岵",所以言:"陟彼岵兮",言无可怙也。
以岵之无草木,故以譬之。
因言"罘ぜ者,复思也。 今之板障、屏墙也。 天子有外屏,人臣将见,至此复思其所对易攵去就、避忌也。"
"魏",大"阙",楼观也。
人臣将人,至此则思其遗阙。
"桓楹"者,即今之华表也;桓、华声讹,因呼为桓。
"桓"亦丸丸然柱之形状也。
又说:古碑有孔。
今野外见碑有孔,古者于此孔中穿棺以下于墓中耳。
又说:《甘棠》之诗"勿拜,召伯所憩","拜"言如人身之拜,小低屈也。
上言"勿翦",终言"勿拜",明召伯渐远,人思不得见也。
毛《注》"拜犹伐",非也。
又言:"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言不得其人也。
毛、郑不注。
刘禹锡曰:"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宋考功云:‘马上逢寒食,春来不见饧。 ’常疑之。 因读《毛诗》郑《笺》说吹箫处,注云:‘即今卖饧者所吹。 ’六经惟此中有‘饧’字。 吾缘明日重阳,押一‘糕’字,续寻思六经竟未见有糕字,不敢为之。 尝讶杜员外‘巨颡拆老拳’无据,及览《石勒传》云:‘卿既遭孤老拳,孤亦饱卿毒手。 ’岂虚言哉!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
韦绚曰:"司马墙何也?"曰:"今唯陵寝绕垣,即呼为司马墙。"
"而球场是也,不呼之何也?"刘禹锡曰:"恐是陵寝,即呼臣下避之。"
《诗》曰"我思肥泉"者,源同而分之曰"肥"也。
言我今卫女嫁于曹,如肥泉之分也。
魏文帝诗云:"画舸覆堤",即今淮浙间俞船篷子上帷幕耳。
《唐书·卢藩传》言之。
"案:《唐书》无《卢藩传》。 韦绚唐人,亦无引《唐书》之理,疑有脱误"船子著油,"案:此下原阙一字"比惑之,见魏诗方悟。
又曰:"旄邱"者,上侧下高曰"旄邱",言君臣相背也。
郑《注》云:"旄当为{土}",又言:"{土}未详",何也?郭璞《山海经序》曰:"人不得耳闻,眼不见为无。"
"案:今本《山海经序》无此二语,据文义,亦有脱误"非也,是自不知不见耳,夏虫疑冰之类是矣。
仲尼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又韦编三绝,所以明未会者多于解也。
有杨何者,有礼学,以廷评来夔州,转云安盐官,因过刘禹锡之与,"案:此下原阙二字"何云:"仲尼合葬于防。 防,地名。"
非也。
仲尼以开墓合葬于防;防,隧道也。
且潸然流涕,是以合葬也。
若谓之地名,则未开墓而已潸然,何也?
绚曰:"‘五夜’者,甲、乙、丙、丁、戊,更迭之。 今唯言‘乙夜’或‘子夜’,何也?"未详。
刘禹锡曰:茱萸二字,经二诗人用,亦有能否。
杜甫言"醉把茱萸子细看",王右丞"遍插茱萸少一人",最优也。
刘禹锡曰:牛丞相奇章公初为诗,务奇特之语,至有"地瘦草丛短"之句。
明年秋,卷成,呈之,乃有"求人气色沮,凭酒意乃伸",益加能矣。
明年乃上第。
杨茂卿云:"河势昆仑远,山形菡萏秋。"
此诗题云"过华山下作",而用莲蓬之菡萏,极的当而暗静矣。
刘禹锡曰:石季龙挟弹杀人,其兄怒之,其母曰:"健犊须走车破辕,良马须逸鞭泛驾,然后能负重致远。"
盖言童稚不奇,即非异器矣。
又曰:为文自斗异一对不得。
予尝为大司徒杜公之故吏,司徒冢嫡之薨于桂林也,柩过渚宫,予时在朗州,使一介具奠酹,以申门吏之礼。
为一祭文云:"事吴之心,虽云已矣;报智之志,岂可徒然!""报智"人或用之,"事吴"自思得者。
柳八驳韩十八《平淮西碑》云:"‘左飧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云‘仰父俯子。 ’"禹锡曰:"美宪宗俯下之道尽矣。"
柳曰:"韩《碑》兼有帽子,使我为之,便说用兵讨叛矣。"
刘禹锡曰:"韩《碑》柳《雅》,予诗云:‘城中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声和平,’美李尚书之入蔡城也,须臾之间,贼都不觉。 又诗落句言,‘始知元和十二载,四海重见升平时。 ’所以言十二载者,因以记淮西平之年。"
段相文昌重为《淮西碑》,碑头便曰:"韩宏为统,公武为将。"
用《左氏》:"栾书将中军,栾佐之。"
文势也甚善。
亦是效班固《燕然碑》样,别是一家之美。
又曰:薛伯鼻修史,为传:收蔡州,径入为能。
禹锡曰:"我则不然。 若作史官,以得李,释缚委心用之为能。 入蔡非能,乃一夫勇耳。"
刘禹锡曰:《春秋》称"赵盾以八百乘",凡帅能曰"以",由也,由赵盾也。
又曰:王莽以羲和为官名,如今之司天台,本属太史氏。
故《春秋》史鱼、史苏、史,皆知阴阳术数也。
《南都赋》言"春茆夏韭",子卯之卯也。
而公孙罗云"茆,鸟卵。"
非也。
且皆言菜也,何"卯"忽无言?"案此句疑有脱误"
方书中"劳薪",亦有"劳水"者,扬之使水力弱,亦劳也。
亦用"笔心",笔亦心劳,一也。
与"薪劳"之理,皆药家之妙用。
又曰:近代有中正;中正,乡曲之表也。
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晋重之。
至东晋,吏部侍郎裴楷乃请改为九品法,即今之上、中、下,分为九品官也。
王武子曾在夔州之西市,俯临江岸沙石,下看诸葛亮八阵图,箕张翼舒,鹅形鹳势,聚石分布,宛然尚存。
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濒滂氵养,大树十围,枯槎百丈,破霍巨石,随波塞川而下。
水与岸齐,雷奔山裂,聚石为堆者,断可知也。
及乎水已平,万物皆失故态,惟阵图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垂六七百年间,淘洒推激,迨今不动。
刘禹锡曰:"是诸葛公诚明,一心为先主效死。 况此法出《六韬》,是太公上智之材所构。 自有此法,惟孔明行之,所以神明保持,一定而不可改也。"
东晋桓温征蜀过此,曰:"此常山蛇阵,击头则尾应,击尾则头应,击其中则头尾皆应。"
常山者,地名。
其蛇两头,出于常山,其阵适类其蛇之两头,故名之也。”
温遂勒铭曰:"望古识其真,临源爱往迹,恐君遗事节,聊下南山石。"
陆法和尝征蜀,及上白帝城,插标,曰:"此下必掘得诸葛亮镞。"
既掘之,得箭镞一斛。
或曰:"当法和至此时,去诸葛亮犹近,应有人向说,故法和掘之耳。"
法和虽是异人,必未知诸葛亮箭镞在此也。
"诸葛亮所止,令兵士独种蔓菁者,何也?"曰:"取其甲生啖,一也;叶舒者煮食,二也;久居则随以滋长,三也;弃去不惜,四也;回则易寻而采之,五也;冬有根可食,六也。 比诸蔬属,其利博哉!三蜀之人今呼蔓菁为‘诸葛菜’,江陵亦然。"
禹锡曰:"芍药,和物之名也。 此药之性能调和物,或音‘著略’,语讠为也。"
绚时献赋,用此"芍药"字,以"烟兮雾兮,气兮霭兮",言四物调和为云也。
公曰:"甚善。"
因以解之。
白居易,长庆二年以中书舍人为杭州刺史,替严员外休复。
休复有时名,居易喜为之代。
时吴兴守钱徽、吴郡守李穰皆文学士,悉生平旧友,日以诗酒寄兴。
官妓高玲珑、谢好好巧于应对,善歌舞。
从元稹镇会稽,参其酬唱。
每以筒竹盛诗来往。
居易在杭,始筑堤捍钱塘潮,钟聚其水,溉田千顷。
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在苏作诗,有"使君全未厌钱塘"之句。
及罢,俸钱多留守库。
继守者公用不足,则假而复填,如是五十余年。
及黄巢至郡,文籍多焚烧,其俸遂亡。
张宏靖十二世掌书命,至丞相。
杨巨源赠公诗云:"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
当时称其能与张氏说家门。
巨源在元和,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功夫颇深。
自旦至暮,吟咏不辍。
年老头数摇,人言吟诗多所致。
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
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
元和中,后进师匠韩公,文体大变。
又柳柳州宗元、李尚书翱、皇甫郎中、冯詹事定、祭酒杨公,李公皆以高文为诸生所宗,而韩、柳、皇甫、权公皆以引接后学为务。
杨公尤深于奖善,遇得一句,终日在口,人以为癖。
长庆以来,李封州甘为文至精,奖拔公心,亦类数公。
甘出于李相国宗闵下,时以为得人,然终不显。
又元和以来,词翰兼奇者,有柳柳州宗元、刘尚书禹锡及杨公。
刘、杨二人,词翰之外,别精篇什。
又张司业籍善歌行,李贺能为新乐府,当时言歌篇者,宗此二人。
李相国程、王仆射起、白少傅居易兄弟、张舍人仲素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试者宗此五人。
伯仲以史学继业。
藏书最多者,苏少常景凤、堂弟尚书涤,诸家无比,而皆以清望为后来所重。
景凤登第,与堂兄特并时,世以为美。
吕衡州温,祖延之、父渭,俱有盛名,至大官。
家世碑志不假于人,皆子孙自撰,云:"欲传庆善于后嗣,儆文学之荒坠。"
裴晋公自为志铭曰:"裴子为子之道,备存乎家牒;为臣之道,备存乎国史。"
杜牧亦自铭曰:"嗟尔小子,亦克厥修。"
此二铭词简而备。
白居易亦自为铭。
颜鲁公在蔡州,知必祸及,自为志铭置左右。
文宗皇帝曾制诗以示郑覃,覃奏曰:"且乞留圣虑于万几,天下仰望。"
文宗不悦。
覃出,复示李宗闵,叹伏不已,一句一拜,受而出之。
上笑谓之曰:"勿令适来阿父子见之。"
文宗尚贤乐善罕比。
每宰臣学士论政,必称才术文学之士,故当时多以文进。
上每视事后,即阅群书,至乱世之君,则必扼腕嗟叹;读尧、舜、禹、汤事,即灌手敛衽,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即何以为君?"试进士,上多自出题目。
及所司试,览之终日忘倦。
尝召学士于内庭论经,较量文章,宫人已下侍茶汤饮馔。
李训讲《周易》,颇叶上意。
时方盛夏,遂取犀如意赐训,上曰:"与卿为谭柄。"
读高郢《无声乐赋》、白居易《求元珠赋》,谓之"玄祖"。
水部员外郎贾嵩说云。
文宗好五言诗,品格与肃、代、宪宗同,而古调尤清峻。
尝欲置诗学士七十二员,学士中有荐人姓名者"原注:当时诗人李廓驰名,为泾原从事",宰相杨嗣复曰:"今之能诗,无若宾客分司刘禹锡。"
上无言。
李珏奏曰:"当今起置诗学士,名稍不嘉。 况诗人多穷薄之土,昧于识理。 今翰林学士皆有文词,陛下得以览古今作者,可怡悦其间;有疑,顾问学士可也。 陛下昔者命王起、许康佐为侍讲,天下谓陛下好古宗儒,敦扬朴厚。 臣闻宪宗为诗,格合前古。 当时轻薄之徒,ゼ章绘句,聱牙崛奇,讥讽时事,尔后鼓扇名声,谓之‘元和体’,实非圣意好尚如此。 今陛下更置诗学土,臣深虑轻薄小人,竞为嘲咏之词,属意于云山草木,亦不谓之‘开成体’乎?玷黯皇化,实非小事。"
文宗时,工部尚书陈商立《汉文帝废丧议》。
又立《左氏》学议,以"孔子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流也。 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惧善恶失坠,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 举之《春秋》,则明白而有实;合之《左氏》,则丛杂而无征。 杜元凯曾不思孔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 二义不侔,乃参而贯之,故微旨有所未尽,婉章有所未一。"
其后吴郡陆龟蒙亦引啖助、赵匡为证,正与商议同。
进士李为作《泪赋》及《经》、《薄》、《暗》、《小》四赋,李贺作"乐府",多属意花草蜂蝶之间。
二子竟不远大,世言文字可以见分命之优劣。
上元瓦官寺僧守亮,通《周易》,性若狂易。
李卫公镇浙西,以南朝旧寺多名僧,求知《易》者,因帖下诸寺,令择送至府。
瓦官寺众白守亮曰:"大夫取解《易》僧,汝常时好说《易》,可往否?"守亮请行。
众戒曰:"大夫英俊严重,非造次可至,汝当慎之。"
守亮既至,卫公初见,未之敬。
及与言论,分条析理,出没幽赜,公凡欲质疑,亮已演其意,公大惊,不觉前席。
命于甘露寺设馆舍,自于府中设讲席,命从事已下,皆横经听之,逾年方毕。
既而请再讲,讲将半,亟请归甘露。
既至命浴,浴毕,整巾屦遣白公云:"大期今至,不及回辞。"
言讫而终。
公闻惊异,明日率宾客至寺致祭。
适有南海使送西国异香,公于龛前焚之,其烟如弦,穿屋而上,观者悲敬。
公自草祭文,谓举世之官爵俸禄,皆加于亮,亮尽受之,可以无愧。
李德裕镇浙西,有刘三复者,少贫苦,有才学。
时中使赍诏书赐德裕,德裕谓曰:"子为我草表,能立构否?"三复曰:"文贵中,不贵速得。"
德裕以为然。
三复又请曰:"中外皆传公文,请得以文集观之。"
德裕出数轴,三复乃体而为表,德裕尤喜之。
遣诣京师,果登第。
其子邺,后为丞相,上表雪德裕冤,归榇洛中。
段郎中成式,博学文章,著书甚多。
守庐陵,尝游山寺,读一碑,二字不过,曰:"此碑无用于世矣。 成式读之不过,更何用乎?"客有以此二字遍问人,果无知者。
连典江南数郡,皆有名山:九江匡庐、缙云烂柯、庐陵麻姑。
前进士许棠寄诗云:"十年三领郡,领郡管仙山。"
卢陵时,为人妄诉,逾年方辨,乃退居于襄阳。
温博士庭筠亦谪随县尉,节度使徐太师留在幕府,与成式尤相善。
尝送墨一挺与庭筠,往复致谢,搜故事者凡几函。
成式子安节,娶庭筠女。
安节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善音律,著《乐府新录》传于世。
令狐自吴兴除司勋郎中,入禁林。
一夕寓直,中使宣召,行百步,至便殿,上遣内人秉烛候之,引于御榻前赐坐,问:"卿从江外来,彼中庶安否?廉察郡守字人求瘼之道如何?朕常思四海之大,九州之广,虽明君不能自理,常须贤佐,迩来朝廷皆未睹其忠荩。"
降阶俯伏,曰:"圣意如此,微臣便合得罪。"
上曰:"卿方为翰林学士,所职者朕之诰命,向来之言,本不相及。"
以玉杯酌酒赐。
有小案置御床上,有书两卷,谓曰:"朕听政之暇,未尝不观书。 此读者,先朝所述《金镜》,一卷则《尚书·禹谟》。"
复问曰:"卿曾读《金镜》否?"对曰:"文皇帝所著之书,有理国理身之要,披阅诵讽,不离于口。"
上曰:"卿试举其要。"
跪于御前诵之,至"乱未尝不任不肖,治未尝不任忠贤。 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任不肖,则受天下之祸。"
上止之曰:"朕每读至此,未尝不三复后已。 《书》又云:‘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是则欲致升平,当用此言为首。"
奏曰:"先臣每言《金镜》可为万古格言,自非聪明之姿,无以探其壶奥。"
上曰:"曩者知卿材器,今日见卿词学。"
顾中使曰:"持烛送学士归院。"
当时近臣恩泽无比,居岁余,遂迁宰相。
宣宗因重阳,便殿大合乐,锡宴群臣。
有御制诗,其略曰:"款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倾心方倚注,叶力共安边。"
宰臣以下应制皆和。
上曰:"宰相魏暮诗最佳。"
其联云:"四方无事去,宸豫杪秋来;八水寒光动,干山霁色开。"
上嘉赏久之,魏蹈舞谢。
宣宗嗜书,尝构一殿,每退朝,必独坐内观书,或至夜中烛ㄠ委,禁中谓上为老儒生。
大中十二年,以左谏议大夫郑漳、兵部郎中李邺为郓王已下侍读。
时郓王居十六宅,夔、昭已下五王居大明宫内院。
数日,追制,改充夔王已下侍读,五日一入干符门讲读。
懿宗即位,遂停。
大中、咸通之后,每岁试礼部者千余人。
其间有名声,如:何植、李玫、皇甫松、李孺犀、梁望、毛浔、具麻、来鹄、贾随,以文章称;温庭筠、郑渎、何涓、周钤、宋耘、沈驾、周系,以词翰显;贾岛、平曾、李淘、刘得仁、喻坦之、张乔、剧燕、许琳、陈觉,以律诗传;张维、皇甫川、郭、刘庭辉,以古风著。
虽然,皆不中科。
陆翱为诗有情思,其《闲居即事》云:"衰柳迷隋苑,衡门啼暮鸦;茅厨烟不动,书牖日空斜。 悔下东山石,贫于南阮家。 沈忧损神虑,萱草自开花。"
《宴赵氏北楼》云:"殷勤赵公子,良夜竟相留;朗月生东海,仙娥在北楼。 酒阑珠露滴,歌迥石城秋;本为愁人设,愁人到晓愁。"
题鹦鹉、早莺、柳絮、燕子,皆传于时。
登第累年,无辟召,一游东诸侯,得钱仅百万,而卒于江南。
长子希声,好学多才艺,勤于读史,非寝食未尝释卷,中朝子弟好读史者无及。
昭宗时为相。
李郢有诗名,郑尚书颢门生也。
居杭州,不务进取,终"案:此下原阙一字"下郎官。
初赴举,闻邻女有容,求娶之。
遇有争娶者,女家无以为辞,乃曰:"备钱百万,先至者许之。"
两家具钱,同日皆至。
女家无以为辞,复曰:"请各赋一诗,以为优劣。"
郢乃得之。
登第回江南,驻苏州,遇故人守湖州,邀同行。
郢辞以决意春归,为妻作生日。
故人不放,与之胡琴、焦桐、方物等,令且寄归代意。
郢为《寄内诗》曰:"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金凤对翘双翡翠,蜀琴新上七丝弦。 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
兄子咸通初守杭州。
郢至,宿虚白堂,云:"缺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江风彻曙不得睡,二十五声秋点长。"
马博士戴,大中初为太原李司空掌记,以正直被斥,贬朗州龙阳尉。
戴著书,自痛不得尽忠于故府,而动天下之议。
行道兴咏,寄情哀楚,凡数十篇。
其《方城怀古》云:"申胥枉向秦庭哭,靳尚终贻楚国羞。"
《新春闻赦》云:"道在猜谗息,仁深疾苦除。 尧聪能下听,汤网本来疏。"
李字除果名、地名、人姓之外,更无有别训义也。
《左传》"行李之往来",注:"行李,使人也。"
远行结束,谓之行李,而不悟是行使尔。
按旧文:使字作"卒",传写之,误作"李"焉。
汉四皓其一号角里,角音禄,今多以"觉"呼者,非也。
《魏子》及孔氏《秘记》、荀氏《汉纪》,虑将来之误,直书"禄里"。
按《玉篇》等字书皆云:"东方为《龠录》音,或作角;角亦音禄。"
《魏子》、《秘记》、《汉纪》不书"《龠录》"而作"禄"者,以其字僻,又虑误音故也。
李匡云:角里当东方,何者?按《陈留志》称京师亦号为灞上儒生,灞既在京师之东,则角里为东方不疑矣。
以字书言,角直宜作"《龠录》"尔,然《龠录》字亦作角,音觉者,乐声也,或亦通用"《龠录》角"之"角"字,是以今人多乱其音呼之。
稍留心为学者,则妄穿凿云:音禄之"角",与音觉之"角",点画有分别。
又不知角、《龠录》各有二音,字体皆同,而其义有异也。
又《礼记》"君大夫{髟春}爪实于绿中",郑司农《注》云:"绿当为角,声之误也。"
既云声误,是郑读"角中"为"禄中"。
"禄"与"绿"是双声,若读角为觉,觉是腭际声,绿是舌头之声。
《注》复云:"角中,谓棺内四隅也。"
据此则又似音禄之"角"与音觉之"角"义同。
陆氏《释文》、孔氏《疏》不能穷其声义,亦但云:"绿当为‘角’,汉之角里,《礼》之‘绿中’,皆当作‘禄’音。"
《月令》,今人依陆德明说,云是《吕氏春秋·十二纪》之首,后人删合为之,非也。
盖出于《周书》第七卷《周月》《时训》两篇。
蔡邕、《玉篇》云"周公作"。
是《吕纪》采于《周书》,非《戴礼》取于《吕纪》,明矣。
《论语》:"宰予昼寝。"
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
昼,胡卦反,言其绘画寝室,故夫子叹"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今人皆以为韩文公所说,非也。
又:"伤人乎,不问马。"
今亦云韩文公读"不"为"否",言大德圣人,岂仁于人不仁于马?故贵人,所以前问;贱畜,所以后问。
然"不"字上岂更要助词?其亦曲矣,况又未必韩公所说。
按陆氏《释文》亦云"一读至‘不’字句绝",则知其"不"为"否",其来尚矣。
诚以"不"为"否",则宜至"乎"字句绝,"不"字自为一句。
何者?夫子问"伤人乎?"乃对曰:"否。"
既不伤人,然后乃问马,其文别为一读,岂不愈于陆云乎?
稷下有谚曰:"学识何如观点书。"
书之难,不唯句度义理,兼在知字之正音、借音。
若某字以朱发平声,即为某字:发上声,变为某字;去、入又改为某字,转平、上、去、入易耳,知合发、不发为难。
不可尽条举之,今略指一隅。
至如亡字、无字、毋字,并是正"无"字,非借音也。
今见点书每遇"亡有"字,必以朱发平声,其遇"毋"字亦然,是不知亡字、[C032]字、毋字、母字,点画各有区别。
亡从一点一画一"原注:观篆文当知矣,是以无字正体作亡"‘[C032]’之‘[C032]’中有人。
‘毋有’字其画尽通也。
‘父母’字中有两点。
"原注:刘伯庄《音义》云:凡非父母之母,皆呼为无字,是也。 义见字书"其"无""[C043]"二字"原注:上无下既",今多混书,陆德明已有论矣。
世人多谓李氏立意注《文选》,过为迂繁,徒自骋学,且不解文意,遂相尚习五臣者,大误也。
所广征引,非李氏立意,盖李氏不欲窃人之功,有旧注者,必逐每篇存之,仍题元注之人姓字;或有迂阔乖谬,犹不削去之。
苟旧注未备,或兴新意,必于旧注中称"臣善"以分别。
既存元注,例皆引据,李氏续之,雅谊殷勤也。
代传数本李氏《文选》,有初注成者,有覆注成者,有三注、四注者,当初旋被传写之误。
其绝笔之本,兼释音训义,注解甚多,匡家幸而有焉。
尝将数本并校,不惟注之赡略有异,至于科段互相不同,无似余家之本该备也。
因而比量五臣者,方悟所注直尽从李氏注中出。
开元进表反非斥李氏,无乃欺心欤?且李氏未详处,将欲下笔,宜明引凭证。
细而观之,无非率尔。
今聊各举其一端,至如《西都赋》说猎云:"许少施巧,秦成力折。"
李云:"许少、秦成未详。"
五臣云:"古之捷人壮士,搏格猛兽。"
施巧、力折固是捷壮,文中自解矣,岂假更言?况不知二人所从出乎?又注"作我上都"云:"上都,西京也。"
何太浅近忽易欤?必欲加李氏所未注,何不云"上都者,君上所居,人所都会"耶?况秦地厥田上上,居天下之上乎?又轻改前贤文旨,若李氏注云"某字或作某字",便随而改之;其有李氏解而自不晓,辄复移易,今不能繁驳,亦略指其所改一字。
曹植《乐府》云:"寒鳖炙熊蹯。"
李氏云:今之腊肉谓之"寒",盖韩国事馔尚此法;复引《盐铁论》"羊淹鸡寒"、刘熙《释名》"韩鸡"为证,"寒与韩同"。
又李以上句云"脍鲤隽胎虾",因注云:"《诗》曰‘い鳖脍鲤’。"
五臣兼见上句有"脍",遂改"寒鳖"为"い鳖",以就《毛诗》之句。
又子建《七启》云:"寒芳苓之巢龟,西海之飞鳞。"
五臣亦改"寒"为"搴",注云:"搴,取也。"
何以对下句之""耶?况此篇全说ゾ事之意,独入此"搴"字,于理甚不安。
上句既改"寒"为"搴",下句亦宜改""为"取",纵一联稍通,亦与诸句不相承接。
以此言之,明子建故用"寒"字,岂可改为"い"、"搴"耶?斯类篇篇有之,学者幸留意。
仍知李氏绝笔之本,悬若日月焉。
方之五臣,犹虎狗、凤鸡耳。
其改字,有"翩翻"对"恍惚",则独改"翩翻"为"翩翩",与下句不相收。
又李氏旧本作"泉"及年代字,五臣贵有异同,改其字,却犯国讳,岂惟矛盾也!
衡山五峰曰:紫盖、云密、祝融、天柱、石廪。
下人多文词,至于樵夫,往往能言诗。
尝有广州幕府夜闻舟中吟曰:"野鹊滩西一棹孤,月光遥接洞庭湖;堪憎迥雁峰前过,望断家山一字无。"
问之,乃其所作也。
李华,字遐叔,以文学自名,与萧颖士、贾幼儿为友。
华作赋云:"星锤电交于万绪,霜锯冰解于千寻。 拥梯成山,攒杵为林。"
颖士读之,谓华曰:"可使孟坚瓦解,平子土崩矣。"
幼几曰:"未若‘天光流于紫庭,测景入于朱户。 腾祥灵于黯霭,映旭日之葱茏。 ’"华曰:"某所自得,惟‘括万象以为尊,特巍巍于上京。 分命征般石之匠,下荆、扬之材,操斧执斤者万人,涉碛砾而登崔嵬’,不让《东》、《西》二《都》也。"
时人以华不可居萧、贾之间。
郑"案:此下原阙二字"云:"张燕公文逸而学奥;苏许公文似古,学少简而密。 张有《河朔刺史冉府君碑》,序金城郡君云:‘华前落,藁瘗城隅。 天使马悲,启滕公之室;人看鹤舞,闭王母之坟。 ’亦其比也。"
公又云:"张巧于才,近世罕比。 《端午三殿侍宴诗》云:‘甘露垂天酒,芝盘捧御书。 含丹同蜓,灰骨慕蟾蜍。 ’上亲解紫拂带以赐焉。"
苏尝梦书壁云:"元老见逐,谗人孔多。 既诛群凶,方宣大化。"
后十三年视草禁中,拜刘幽求左仆射制,上亲授其意,及进本,上自益前四句,乃梦中之词也。
又闻杜工部诗如爽鹘摩霄,骏马绝地。
其《八哀诗》,诗人比之大谢《拟魏太子邺中八篇》。
杜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 吾诗曰:‘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虬髯似太宗,色映塞外春。 ’八篇中有此句不?"或曰:"‘百川赴巨海,众星拱北辰,’所谓世有其人。"
杜曰:"使昭明再生,吾当出刘、曹、二谢上。"
杜善郑广文,尝以《花卿》及《姜楚公画鹰歌》示郑。
郑曰:"足下此诗可以疗疾。"
他日郑妻病,杜曰:"尔但言‘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如不瘥,即云‘观者徒惊帖壁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未间,更有‘太宗拳毛,郭家师子花’。 如又不瘥,虽和扁不能为也。"
其自得如此。
太宗尝出行,有司请载副书以从。
帝曰:"不须,虞世南在,此行秘书也。"
虞公为秘监,于省后堂集群书可为文章用者,号为《北堂书钞》。
后北堂犹存,而《书钞》盛行于世。
褚遂良为太宗哀册文,自朝还,马误入人家而不觉。
沈期以诗著名,燕公张说尝谓人曰:"沈三兄诗,须还他第一。"
代有《山东士大夫类例》,其非士族及假冒者,不见录,署云相州僧昙刚撰。
后柳常侍冲亦明族姓,中宗朝为相州刺史,询问耆旧,云:"自隋已来,不闻有僧名昙刚。"
盖惧见嫉于时,隐其名氏云。
咸通中,进士皮日休进书两通:其一,请以《孟子》为学科。
有能通其义者,其科选同明经。
其二,请以韩愈配飨太学,有唐以来,一人而已,苟不得在二十一贤之数列,于典礼未为备也。
日休字逸少,后字袭美,襄阳竟陵人。
少隐鹿门山,号醉吟先生。
榜末及第,礼部侍郎郑愚以其貌不扬,戏之曰:"子之才学甚富,如一日何?"皮对曰:"侍郎不可一日废二日。"
谓不以人废言也。
官至太常博士。
居苏州,与陆龟蒙为友。
著《文薮》十卷、《皮子》三卷。
黄巢时遇害。
其子仕钱Α。
王维好佛,故字摩诘。
性高致,得宋之问辋川别业,山水胜绝,清源寺是也。
维有诗名,然好取人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英华集》中诗也。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李嘉诗也小柳芳与韦述友善,俱为史学。
述卒后,所著书未毕者,芳续之。
李华作《含元殿赋》,萧颖士见之,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
华著论言龟卜可废,可谓深识之士。
后以失节贼庭,故其文殷勤于四皓、元鲁山,极笔于权著作,盖心所愧也。
李翰文虽宏畅,而思甚苦涩。
晚居阳翟,常从邑令皇甫曾求音乐。
思涸则奏乐,神全则缀文。
大历已后,专学者,有蔡广成《周易》,强蒙《论语》,啖助、赵匡、陆质《春秋》,施士吝《毛诗》,袁彝、仲子陵、韦彤、裴ぇ讲《礼》,章庭、薛伯高、徐润并通经。
其余地里则贾仆射,兵赋则杜太保,故事则苏冕、蒋,历算则董纯,天文则徐泽,氏族则林宝。
楚僧灵一,律行高洁而能为诗。
吴僧皎然,一名昼一,工篇什,著《诗评》三卷。
及卒,德宗遣使取其遗文。
中世文僧,二人首出。
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其为诗,驰骤建安已还,各得其风韵。
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
又有云:"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天下亦唱为歌曲。
沈既济撰《枕中记》,韩愈撰《毛颖传》,不下史篇,良史才也。
张登为小赋,气宏而密,间不容发,有织成隐起结彩蹙金之状。
中世有造谤辞而著者"原注:鸡眼、苗登二文",有传蚁穴而称者"原注: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妓乐而工篇什者"原注:蜀妓薛涛",有家僮而善著章句者"原注:郭氏奴不记名",皆事之异也。
进士为时所尚久矣,俊实在其中。
由此者为闻人,争名常切,为俗亦弊。
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辈";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京兆考而升之,谓之"等第";外府不试而贡,谓之"拔解";各相保任,谓之"合保";群居而试,谓之"私试";造请"权要";谓之关节;激扬声问,谓之"往还";既捷,列其姓名慈恩寺,谓之"题名";会醵为乐于曲江亭,谓之"曲江宴";籍而入选,谓之"春关";不捷而醉饱,谓之"打《冒毛》《毛》";飞书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习,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秋卷";挟藏入试,谓之"书策";此其大略。
其风俗系于先进,其制置存于有司。
虽然,贤者得其大者,故位极人臣常十有二三,登显列常有六七,而元鲁山、张睢阳有焉,刘辟、元有焉。
自开元二十四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为士子所诉,天子以郎署权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
天宝则有袁成用、刘长卿分为棚头。
是时常重东府西监。
贞元八年,李观、欧阳詹以广文登第,自后乃群奔于京兆矣。
贞元十二年,驸马王士平与义阳公主不协,蔡南史、独孤申叔播为乐曲,号《义阳子》,有《团雪》《散雪》之歌。
德宗怒,欲废进士科,后独流南史而止。
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因绯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
元和已后,文笔学奇于韩愈,学涩于樊宗师。
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元和体。
大抵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
建中初,金吾将军裴冀曰:"若礼部先时颁天下曰:某年试题取某经,某年试题取某史,至期果然,亦劝学之一术也。"
熊执易通《易》。
建中四年,试《易简知险阻论》。
执易端坐剖析,声动场中,一举而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