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六典 卷三·尚书户部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唐六典
《唐六典》 卷三·尚书户部 李林甫

户部尚书一人侍郎二人

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令史十七人

书令史三十四人计史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

度支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十六人书令史三十三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

金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

仓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令史十二人书令史二十三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

户部尚书一人,正三品;"周之地官卿也。 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主吏人上书事。 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依功作,当工官之任。 魏置左民尚书,晋初省之,太康中又置。 惠帝时有右民尚书。 东晋及宋、齐并置左民尚书,梁、陈并置左户尚书,并掌户籍,兼知工官之事。 后魏、北齐有度支尚书,亦左民、左户之任也。 后周依《周官》,置地官府大司徒卿。 隋初曰度支尚书,开皇三年改为民部,皇朝因之。 贞观二十三年改为户部,明庆元年改为度支,龙朔二年改为司元太常伯,咸亨元年复为户部。 光宅元年改为地官尚书,神龙元年复故。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周之地官小司徒中大夫也。 汉已来尚书侍郎,今郎中之任。 后周依《周官》。 隋炀帝置民部侍郎,皇朝因之。 贞观二十三年改为户部,明庆元年改为度支,龙朔二年改为司元少常伯,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 "户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户口井田之政令。

凡徭赋职贡之方,经费给之,藏货赢储之准,悉以咨之。

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尚书、侍郎总其职务而奉行其制命。

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皆质正焉。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周官司徒属官有下大夫,盖郎中之任也。 汉尚书郎一人主户口垦田。 魏有左民郎曹,西晋兼置右民郎曹,东晋及宋、齐唯有民部曹,梁、陈为左户郎,后魏为左户曹郎,北齐有左民郎曹。 隋初,民部郎曹置侍郎二人,炀帝除"侍"字,皇朝为郎中。 贞观二十三年改为户部,明庆为度支,龙朔焉司元大夫,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周官司徒属官有上士,后周依焉,盖今员外之任也。 隋开皇六年置民部员外郎,炀帝改为民曹承务郎,皇朝改为民部员外郎。 贞观、明庆、龙朔、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 "主事四人,从九品上。

"隋炀帝置。 "郎中、员外郎掌领天下州县户口之事。

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为贡赋之差。

"其物产经不尽载,并具下注。 旧额贡献,多非土物。 或本处不产,而外处市供;或当土所宜,缘无额遂止。 开元二十五年,敕令中书门下对朝集使随便条革,以为定准,故备存焉。 "分十道以总之:

一曰关内道,古雍州之境,今京兆、华、同、岐、、陇、泾、宁、坊、、丹、延、庆、盐、原、会、灵、夏、丰、胜、绥、银,凡二十有二州焉。

"其原、庆、灵、夏、延又管诸蕃落降者,为羁縻州。 "东拒河,西抵陇坂,南据终南之山,北边沙漠。

"河历银、绥、延、丹、同、华六州之界,陇坂在陇州之西,终南山在京兆之南,沙汉在丰、胜二州之北。 "其名山有太白、九、吴山、岐山、梁山,泰华之岳在焉。

"太白在京兆武功县,九在奉天县,吴山在陇州,岐山在岐州,梁山在同州韩城县,华岳在华州。 "其大川有泾、渭、灞、。

"泾水出泾州,至京兆入渭;渭水出渭州,历秦、陇、岐、京兆、同、华六州入于河;灞、并出京兆,入渭。 "厥赋绢、绵、布、麻。

"京兆、同、华、岐四州调绵、绢,余州布、麻。 开元二十五年敕:"关辅既寡蚕桑,每年庸、调并宜折纳粟造米支用。 其河南、河北不通水运州,宜折租造绢,以替开中。" "厥贡岱赭,盐山、角弓、龙须席、蓰蓉、野马皮、麝香。

"京兆粲草席、地骨白皮、酸枣人,华州伏苓、伏神、细辛,同州皱文吉莫皮,岐、陇、泾、宁、、坊、丹等州龙须席,原、夏等州白毡,夏州角弓,盐州盐山,会州褐,灵州鹿角胶、岱赭、花蓰蓉、雕翎,灵州、丰州野马皮,胜、银等州女稽布,州火箸、剪刀、筚豆、澡豆、丹、延、庆等州麝香。 "远夷则控北蕃、突厥之朝贡焉。

二曰河南道,古豫、兖、青、徐四州之境,今河南府、陕、汝、郑、汴、蔡、许、豫、颍、陈、亳、宋、曹、滑、濮、郓、济、齐、淄、徐、兖、泗、沂、青、莱、登、密、海,凡二十有八州焉。

东尽于海,西距函谷,南濒于淮,北薄于河。

"海水在青、莱、登、密、海、泗六州之境;函谷在虢州;淮水出唐州,历豫、颍、亳、泗四州之南境;黄河历虢、陕、河南府、郑、滑、濮、济、齐、淄、青十州之北境。 "名山则有三崤、少室、砥柱、蒙山、峄山,嵩、岱二岳在焉。

"三崤在河南永宁县界;少室在登封县;砥柱在陕州河北县;蒙山在沂州费县;峄山在兖州邹县;中岳嵩山在河南告成县;东岳泰山,一名岱山,在兖州干封县。 "大川有伊、洛、汝、颍、沂、泗之水,淮、济之渎。

"伊出河南伊阳县,北流入洛,洛出商州上洛县,经虢州、河南入河;汝水在汝州;颍水在颍州;沂、泗二水并出兖州;淮水源在唐州桐柏县;济水源在河南济源县。 "厥赋绢、纟、绵、布。

"陈、许、汝、颍州调以纟、绵,唐州麻布,余州并以绢及绵。 "厥贡紬、纟、文绫、丝葛、水葱。

心席、瓷石之器。

"郑、汴、许、陈、亳、宋、曹、濮、郓、徐等州绢,汝州紬、纟,陕、颍、徐三州紬、纟,仙、滑二州方纹绫,豫州鸡鹚绫、双丝绫、蓍草、棋子,颖州绵,兖州镜花绫,齐州丝葛,淄、兖、齐等州防风,青州仙文绫,郑州麻黄,许州心席,登州水葱席,陕州栝蒌根、柏子人,曹州也床子,济州阿胶,泗州赀布,沂、兖等州紫石英,莱、登、密等州牛黄,登州文石器、海砂,密州布,海州楚布,莱州石器,河南府瓷器。 "远夷则控海东新罗、日本之贡献焉。

三曰河东道,古冀州之境,今太原、潞、泽、晋、绛、蒲、虢、汾、慈、隰、石、沁、仪、岚、忻、代、朔、蔚、云,"虢州或属河南。 "凡十有九州焉。

东臣恒山,西据河,南抵首阳、太行,北边匈奴。

"恒山在太原之东,河水经岚、石、隰、慈、绛、蒲六州之西境,首阳在蒲州南,太行在泽州南。 "其名山则有雷首、介山、霍山、崞山。

"雷首在蒲州;介山在汾州;霍山在晋州;崞山在代州,一名五台山。 "其大川有汾、晋及丹、沁之水。

"汾水出忻州,历太原、汾、晋、绛、蒲五州入河;晋水出太原晋阳,入汾;丹永出泽州;沁水出沁州,历晋、绛、泽三州,至怀,南入河。 "厥赋布、衤尔。

"蒲州调以衤尔,余州并用麻、布。 "厥贡《麦》扇、龙须席、墨、蜡、石英、麝香、漆、人参。

"太原龙骨、甘草、石、钢铁,潞州墨、人参、花蜜、兔丝子,泽州白石英、野鸡、禹余粮,晋州蜡烛,绛州防风,蒲州龙骨、竹扇,虢州砚瓦、地骨白皮,汾州石膏,慈州蜡,隰、石二州胡女布,晋、汾二州龙须席,仪、泽、潞等州人参,岚、虢、忻等州麝香,忻州豹尾,代州熟青、熟绿,朔、代二州白雕翎,蔚州松子,云州雕翎。 "四曰河北道,古幽、冀二州之境,今怀、卫、相、、邢、赵、恒、定、易、幽、莫、瀛、深、冀、贝、魏、博、德、沧、棣、妫、檀、营、平、安东,凡二十有五州焉。

"其幽、营、安东各管羁縻州。 "东并于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恒山,北通渝关、蓟门。

"海在棣、沧、幽、平、营五州之东,河水经怀、卫、相、魏、博、德、棣七州之南境,太行在怀州北,恒山在定州西,渝开在平州东,苏门在幽州北。 "其名山有林虑、白鹿、封龙、井陉、碣石之山,恒岳在焉。

"林卢在相州西,白鹿在卫州北,对龙在赵州西,井陉在恒州西,碣石在营州东,恒山北岳在定州恒阳县。 "其大川有漳、淇、呼沲之水。

"漳水出潞州,历相、、邢、冀、沧入海。 淇水出卫州,与清水合;历魏、德、沧四州,与漳水合。 呼沲在定、沧二州界,亦与漳水合。 "厥赋绢、绵及丝。

"相州调兼以丝,余州皆以绢、绵。 "厥贡罗、绫、平紬、丝布、锦紬、凤翮。

苇席、墨。

"恒州贡春罗、孔雀等罗,定州雨窠细绫,怀州牛膝,紬、博、魏等州平紬,邢州瓷器,魏州绵紬,卫、赵、莫、冀等州绵,瀛、深、冀、德、棣等州绢,相州纱、凰翮席、胡粉,邢州丝布,恒州罗,定州紬、绫,幽州范阳绫,贝州古毡,沧州苇席、柳箱,妫、营、归顺等州麝香,檀州、安东府人参,平州蔓荆子,苏州鹿角胶,易州墨,燕州墨、豹尾,安东、单于野马皮。 "远夷则控契丹、奚、曷、室韦之贡献焉。

五曰山南道,古荆、梁二州之境,今荆、襄、邓、商、复、郢、随、唐、峡、归、均、房、金、夔、万、忠、"已上十六州为山南东道。 "梁、洋、集、通、开、壁、巴、蓬、渠、涪、渝、合、凤、兴、利、阆、果,"已上西道。 "凡三十有三州焉。

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据商、华之山。

"江水自蜀历渝、涪、忠、万、夔、归、峡、荆八州界。 "其名山有れ冢、熊耳、巫峡、铜梁、荆山、岘山。

"れ冢在梁州金牛县,熊耳在商州上洛县,巫峡在夔州巫山县,铜梁在合州有镜县,荆山在襄州荆山县,岘山在襄州襄阳县。 "大川助有巴、汉、沮、氵育之水。

"巴水在合州界入江;漠水源出梁州金牛县,初名漾水,一名沔水,历洋、金、均、襄、郢、荆、复七州,至沔州入于江;沮永源出房州永清县,至荆州界入江;氵育水出邓州,南入汉。 "厥赋绢、布、绵、紬。

"梁、利、随、均、荆、襄杂有绵、绢,合州调以绵、紬,余州并调以麻、布。 "厥贡金、漆、蜜蜡、蜡烛、钢铁、芒消、麝香、布、交梭白、细紵、绫、葛、彩纶、兰干。

"利州贡金、钢铁,荆州交梭、子方、纹绫,襄州漆隐起库路真,邓、利、果等州丝布,襄、均、房,商等州麝香,复、郢、开等州白紵,髓州绫,唐州绢,峡州芒消,归州紵、麻布,金州麸金,万州金,忠州[B19B]薰席,梁州燕支、红花,洋州白交梭,壁、巴、蓬、通、忠、渠等州绵紬,集、通、合等州白药子,通州绎香,渠州买子木并子,洛州连头獠布,渝、峡、随等州葛,合州牡丹皮,阆州重莲绫,襄州白,凤州蜡烛,巴州兰干布,房州紵,襄州乌漆碎石文漆器、白纶巾,兴、凤、集、夔等州蜜蜡。 "

六曰陇右道,古雍、梁二州之境,今秦、渭、成、武、洮、岷、迭、宕、河、兰、鄯、廓、"已上陇右。 "凉、甘、肃、瓜、沙、伊、西、北庭、安西,"已上河西。 "凡二十有一州焉。

"其秦、凉、鄯、洮、北庭、安西、甘、岷又管羁縻州。 "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

"流沙在沙州已北,连延数千里。 "其名山有秦岭、陇坻、西倾,朱圉、积石、合黎、崆峒、三危、鸟鼠同穴。

"秦岭在秦州上邦县,陇坻在清水县,西倾在洮州之西南,朱圉在秦州伏羌县,积石在河州χ县,合黎在甘州张掖县,崆峒在肃州福禄县,三危在沙州敦煌县,鸟鼠同穴在渭州渭源县。 "其大川则有洮水、弱水、羌水,"洮水出西羌中,历岷、兰二州界入河;弱水在甘州删丹县;羌水历宕、武、文三州之界。 "河渎及休屠之泽在焉。

"河水历廓、河、鄯、兰等州界,休屠泽在凉州界。 "厥赋布、麻。

厥贡麸金、砺石、棋石、蜜蜡、蜡烛、毛、麝香、白ふ及鸟兽之角、羽毛、皮革。

"廓、宕二州贡麸金,宕州散金、麝香,沙州棋子,肃州砺石,成州、武州蜡烛,洮州毛,凉州布,甘、肃、瓜、凉等州野马皮,西州白ふ,瓜州吉莫皮,伊州阴牙角、胡桐律,鄯州羊角、野马皮,岷、秦二州龙须席、牛尾、雕翎,秦州芎,萧州肉苁蓉、柏脉根,瓜州草豉子,北庭州速霍角、阴牙角、阿魏截根,安西绯ふ、冈砂、阴牙角、氍毹,甘、沙、渭、河、兰、迭等州麝香。 "远夷则控西域胡、戎之贡献焉。

七曰淮南道,古杨州之境,今杨、楚、和、滁、濠、寿、庐、舒、蕲、黄、沔、安、申、光,凡一十有四州焉。

东临海,西抵汉,南据江,北距淮。

"海在杨、楚二州东,汉在沔州,淮水经申、光、寿、濠、楚五州北境入海,江水经沔、黄、蕲、舒、和、杨六州南境入海。 "其名山有八公、、大别、霍山、罗山、涂山。

"八公山在寿州寿阳县;大别山寿州霍山县;霍山一名天柱,在舒州怀宁县,自汉已来为南岳,隋文帝开皇九年,以南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罗山在申州;涂山在濠州锺离县。 "其大川有滁、肥之水,巢湖在焉。

"滁水源出庐州合肥县,巢湖在合肥、巢二县界。 "厥赋纟、绢、绵、布。

"淮南道庸、调杂有紵、赀、火麻等布,寿州以纟、布、绵、麻,安、光二州调以纟、绢,申州绵、绢。 "厥贡交梭、紵、、孔雀。

熟丝布、青铜镜。

"杨州贡青铜镜、莞席、细紵,庐州交梭,申、光二州贡、紵、葛,楚州贡孔雀布,和州紵纟束,滁、沔二州麻、赀布,蕲、舒二州白紵布,黄州紵、赀布、乌蛇,安州青紵布,寿、庐、光等州生石斛,寿州葛布,庐州贡熟丝布。 "

八曰江南道,古杨州之南境,今润、常、苏、湖、杭、歙、睦、衢、越、婺、台、温、明、括、建、福、泉、汀、"已上东道。 "宣、饶、抚、虔、洪、吉、郴、袁、江、鄂、岳、潭、衡、永、道、邵、澧、朗、辰、饰、锦、施、南、溪、思、黔、费、业、巫、夷、播、溱、珍,"已上西道。 "凡五十有一州焉。

"黔中又管羁縻州。 "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

"海水在苏、杭、越、台、温、括、泉、福八州之东,江水经岳、鄂、江、宣、润、常、苏七州之北入海。 "其名山有茅山、蒋山、天目、会稽、四明、天台、括苍、缙云、金华、大庾、武夷、庐山,而衡岳在焉。

"茅山在润州延陵、句容二县界;蒋山一名锺山,在润州江宁县;天目在杭州于潜县;会稽在越州山阴县;四明在余姚县;天台在台州始丰县;括苍、缙云皆在括州;金华在婺州;大庾在虔州南康县;武夷在建州建安县;庐山在江州寻阳县;衡山在衡州湘潭县。 "其大川有浙江,湘、赣、沅、澧之水;洞庭、彭蠡、太湖之泽。

"浙江水有三源:一出歙州,一出衢州,一出婺州,历睦、杭、越三州界入海。 湘水出桂州湘源县,北流历永、衡、潭、岳四州界,入洞庭。 赣水经虔、吉、洪三州界,入彭蠡。 沅水历巫、辰、朗、岳四州界,入洞庭。 澧水源出澧州石门县,至岳州界入洞庭。 洞庭湖在岳州巴陵县界。 彭蠡湖一名宫亭湖,在江州寻阳县界。 太湖在苏、常、湖、宜四州界。 "厥赋麻、紵。

"润州调火麻,余州并以紵布。 "厥贡纱、编、绫、纶、蕉、葛、纟束、麸金、犀角、鲛鱼、藤纸、朱砂、水银、零陵香。

"润州方棋水波绫,常州紫纶巾、兔褐,苏州红纶巾,杭、越二州白编,睦、越二州交梭,衢、婺二州藤纸、绵,越州吴绫,建州蕉、花练,福州蕉、海蛤,泉、括二州绵,饶、衡、巫等州麸金、犀角,洪、抚、江、潭、永等州葛,苏州吴石脂、吴蛇床子,台州金漆、干姜、甲香,江州生石斛,鄂、江二州银,永州石燕,道州零陵香,澧州龟子绫、五入簟,朗州紵练,辰、锦二州光明砂、水银,溪、锦二州朱砂,常、湖、歙、宣、虔、吉、郴、袁、岳、道等州白紵布,施、宣二州黄连,宜州绮,南州班布,思、黔、费、业、溱、珍等州蜡,夷州蜡烛,温、台二州鲛鱼皮。 "远夷则控五溪之蛮。

九曰敛南道,古梁州之境;今益、蜀、彭、汉、锦、敛、梓、遂、普、资、简、陵、邛、眉、雅、嘉、荣、泸、戎、黎、茂、龙、扶、文、当、松、静、柘、翼、悉、维、、姚,凡三十有三州焉。

"其黎、戎、泸、茂、松、、姚又管羁縻州,静、柘、翼、悉。 维五州并管羌、夷。 "东连羊可,西界吐蕃,南接群蛮,北通剑阁。

"剑阁在剑州普安县界,今谓之剑门。 "其名山有峨眉、青城、鹤鸣、岷山。

"峨眉在嘉州;青城在蜀州;鹤鸣在蜀州晋源群;岷山在岷州,剑南道之西北界。 "其大川有涪、雒及西汉之水,江渎在焉。

"倍水历松、龙、绵、梓、遂、合六州界入江;雒水出汉州什方县,经益、简、资,泸四州界入江;西汉水历利、间、果、合四州界入江;大江水自松州甘松岭经翼、茂、彭、蜀、益、陵、眉、嘉、戎、泸十州之界,入山南道。 "厥赋绢、绵、葛、紵。

"泸州调以葛、紵等布,余州皆用绵、绢及紵布。 "厥贡麸金,罗,绫,绵,紬,交梭,弥牟布,丝,葛,麝香,羚羊。

牛角、尾。

"益、蜀二州单丝罗,益州高杼衫段,彭州交梭,简州绵紬,汉州紵布,弥牟布,绵州双纟川,梓州、遂州樗蒲绫,戎、普、泸等州葛,邛、剑、等州丝布,龙、雅、眉、嘉、资等州麸金,姚、茂、抉、静、文、悉、松、维、当、拓、翼等州麝香,剑州苏薰席,普州天门冬煎,荣州班布,黎州蜀椒,龙州羚羊角,当、静、柘等州当归、羌活,松州狐尾,悉州当归、牛尾;维州牛尾,姚州金。 "远夷则控西洱河群蛮之贡献焉。

十曰岭南道,古杨州之南境,今广、循、潮、漳、韶、连、端、康、冈、恩、高、春、封、辩、泷、新、潘、雷、罗、儋、崖、琼、振、"已上广府管内。 "桂、昭、富、梧、贺、龚、象、柳、宜、融、古、严、"已上桂府管内。 "容、藤、义、窦、禺、白、廉、绣、党、牢、岩、郁林、平琴、"已上容府管内,郁林、平琴二州复名。 "邕、宾、贵、横、钦、浔、、笼、田、武、环、澄、"已上邕府管内。 "安南、欢、爱、陆、峰、汤、苌、福禄、庞,"已上安南管内,福禄一州复名。 "凡七十州焉。

"其五府又管羁縻州。 "东南际海,西极群蛮,北据五岭。

其名山有黄岭及郁水之灵洲焉。

"黄岭在广州宝安县,灵洲在广州南海县郁水之中。 "其大川有桂水、郁水。

"桂水出桂州临源县,历昭、富、梧三州界,入郁水;郁水一名浪水,历藤、梧、封、康、端、广六州界,入海。 "厥赋蕉、紵、落麻。

"广州等调以紵布,端州调蕉布,康、封二州调以落麻布。 "厥贡金、银、沈香、甲香、水马、翡翠、孔雀、象牙、犀角、龟壳、{包黾}{避黾}、采藤、竹布。

"融、象二州贡金,桂、邕、昭、柳等五十余州负银,桂州铜盘,连州细布、锺乳,崖、钦二州高良姜,广州竺席、生沈香、水马、甲香、{包黾}{辟黾}皮、藤簟,广州、安南并贡龟壳,循、振二州五色藤盘,振州班布食单,安南及潮州蕉,安南槟榔、鲛鱼皮、翠毛,爱、庞等州孔雀尾,欢州象牙药、犀角、金簿黄屑、沈香,漳、潮等州鲛鱼皮、甲香韶州竹子布,冈州甲香、詹糖香,广、潮、高、循、峰、邵等州及安南蚺蛇胆,春、韶、泷、广等州石斛,雷州丝电,富州班布、白石英,蒙州麸金,古州蜡,容州朱砂、银,钦州翡翠毛,陆州玳瑁、{辟黾}皮、翠毛、甲香,峰州豆蔻,福禄、邵二州白蜡,福禄、庞二州紫钅木,昆州桂心。 "其远夷则控百越及林邑、扶南之贡献焉。

凡天下这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而羁縻之州盖八百焉。

京兆、河南、太原焉三都。

潞、杨、益、荆、幽为大都督府,单于、安西、安北为大都护府,安南、安东、北庭为上都护府,凉、秦、灵、延、代、兖、梁、安、越、洪、潭、桂、广、戎、福为中都督府,夏、原、庆、丰、胜、营、松、洮、鄯、西、雅、泸、茂、、姚、夔、黔、辰、容、邕为下都督府。

同、华、岐、蒲为四辅州,"蒲新升入"。

陕、怀、郑、汴、魏、绛为六雄州,"绛新升入。 "虢、汝、汾、晋、宋、许、滑、卫、相、为十望州。

"汾新升入。 "安东、平、营、檀、妫、蔚、朔、忻、安北、单子、代、岚、云、胜、丰、盐、灵、会、凉、肃、甘、瓜、沙、伊、西、北庭、安西、河、兰、鄯、廓、迭、洮、岷、扶、柘、维、静、悉、翼、松、当、戎、茂、、姚、播、黔、欢、容为边州。

四万户已上为上州,"陕、汝、虢、仙、泽、、陇,泾、宁、、坊,户虽不足,亦马上州。 "三万户已上为中州,不满为下州。

凡三郡之县,在城内曰京县,"奉先同京城。 "城外曰畿县。

又望县有八十五焉。

"同州:冯翊、朝邑、澄城、白水、阳。 华州:郑县、华阴、下わ。 岐州:雍县、扶风、陈仓。 陕州:陕县、桃林、硖石、河北、芮城。 虢州:阌乡、湖城。 郑州:管城县、阳武、新郑、荣泽。 汴州:浚仪践、开封、尉氏、雍丘。 宋州:宋城。 滑州:酸枣。 兖州:金乡。 许州:扶沟。 汝州:粱县。 仟州:襄城。 蒲州:河东、桑泉、安邑、虞乡、汾阴、猗氏、解县。 绛州:正平、龙门、夏县、闻喜、翼城。 晋州:临汾、洪洞。 汾州:隰城、平迹、介休。 潞州:上党。 怀州:河内、武德、武陟、获嘉。 魏州:贵乡、魏县、昌乐、顿丘、元城。 相州:滏阳。 州:永年。 冀州:信都、南宫。 瀛州:河间。 深州:饶阳。 益州:成都、蜀县、郫县、新繁。 彭州:九陇、导江。 蜀州:晋原、青城。 汉州:雒县。 润州:曲阿、江宁。 常州:晋陵。 苏州:吴县。 杭州:余杭。 越州:会稽。 婺州:金华。 荆州:江陵。 襄州:襄阳。 扬州:江都、扬子。 "其余则六千户已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

凡天下之户八百一万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六十一。

"开元二十二年数。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

里及村、坊皆有正,以司督察。

"里正兼课植农桑,催驱赋役。 "四家为邻,五家为保。

保有长,以相禁约。

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岁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

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

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

"诸造籍起正月,毕三月,所须纸笔、装潢、轴帙皆出当户内,口别一钱。 计帐所须,户别一钱。 "凡天下之户,量其资产,定为九等。

"每三年,县司注定,州司覆之,然后注籍而申之于省。 "每定户以仲年,"子、卯、午、酉。 "造籍以季年。

"丑、辰、未、戊。 "州、县之籍恒留五比,省籍留九比。

凡户之两贯者,先从边州为定,次从关内,次从军府州;若俱者,各从其先贯焉。

乐住之制:居狭乡者,听其从宽;居远者,听其从近;居轻役之地者,听其从重。

"畿内诸州不得乐住畿外,京兆、河南府不得住余州。 其京城县不得住余县,有军府州不得住无军府州。 "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功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

"工、商皆谓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其织饪、组纟川之类,非也。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凡天下之田,五尺为步,二百有四十步为亩,亩百为顷。

度其肥瘠宽狭,以居其人。

凡给田之制有差:丁男、中男以一顷;"中男年十八已上者,亦依丁男给。 "老男、笃疾、废疾以四十亩;寡妻妾以三十亩,若为户者则减丁之半。

凡田分为二等一曰永业,一曰口分。

丁之田二为永业,八为口分。

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

凡官户受田减百姓口分之半。

凡天下百姓给园宅地者,良口三人已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其口分、永业不与焉。

"若京城及州、县郭下园宅,不在此例。 "凡给口分田皆从便近;居城之人本县无田者,则隔县给授。

凡应收授之田皆起十月,毕十二月。

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无后少。

凡州、县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

凡官人受永业田:亲王一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四十顷,郡公若职事官从二品三十五顷,县公若职事官正三品二十五顷,职事官从三品二十顷,侯若职事官正四品十四顷,伯若职事官从四品十一顷,子若职事官正五品八顷,男若职事官从五品五顷;上柱国三十顷,柱国二十五顷,上护军二十顷,护军十五顷,上轻车都尉一十顷,轻车都尉七顷上骑都尉六顷,骑都尉四顷,骁骑尉、飞骑尉各八十亩,云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

其散官五品已上同职事给。

"其地并于宽乡请授,亦任隔越请射、莅帅,皆许传之子孙,不在此授之限。 若未请受而身亡者,子孙不合追请。 若袭爵者,祖、父未请地,其子、孙减初受封者之半。 "凡天下诸州公廨田:大都督府四十顷,中都督府三十五顷,下都督、都护、上州各三十顷,中州二十顷;宫总监、下州各十五顷,上县十顷,中县八顷,中下县六顷,上牧监、上镇各五顷,下县及中牧、下牧、司竹监、中镇、诸军折冲府各四顷,诸冶监、诸仓监、下镇、上关各三顷,互市监、诸屯监、上戍、中关及津各二顷,"津隶都水,则不别给。 "下关一顷五十亩;中戍、下戍、岳、渎各一顷。

凡诸州及都护府官人职分田:二品一十二顷,三品、四品以二顷为差,五品至八品以一顷为差,九品二顷五十亩。

镇、戍、关、津、岳、渎及在外监官:五品五顷,六品三顷五十亩,七品三顷,八品二顷,九品一顷五十亩。

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各六顷,中府、下府以五十亩为差,郎将各五顷;上府果毅都尉四顷,中府、下府以五十亩为差;上府长史、别将各三顷,中府、下府各二顷五十亩。

亲王府典军五顷五十亩,副典军四顷。

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太子千牛备身各三顷。

诸军上折冲府兵曹各二顷,中府、下府各一顷五十亩。

其外军校尉一顷二十亩,旅帅一顷,队正、副各八十亩。

"凡给职分田,若陆田限三月三十日,稻田限四月三十日,以前上者,并入后人;以后上者,入前人。 其麦田以九月三十日为限。 若应给职田无地可充者,率亩给粟二斗。 "

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二曰役,四曰杂徭。

"开元二十三年,敕以为天下无事,百姓徭役务从减省,遂减诸司色役一十二万二百九十四。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纟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纟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

"若当户不成匹、端、屯、綟者,皆随近合。 其调麻每年支料有余,折一斤纳粟一斗。 "凡丁岁役二旬,"有闰之年加二日。 "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通正役并不得过五十日。 "凡庸、调之物,仲秋而敛之,季秋发于州。

租则准州土收获早晚,量事而敛之,仲冬起输,孟春而纳毕;"江南诸州从水路运送之处,若冬月水浅上埭难者,四月已后运送。 "本州纳者,季冬而毕。

凡诸国蕃胡内附者,亦定为九等,四等已上为上户,七等已上为次户,八等已下为下户;上户丁税银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

附贯经二年已上者,上户丁输羊二口,次户一口,下户三户共一口。

"无羊之处,准白羊估折纳轻货。 苦有征行,令自备鞍马,过三十日已上者,免当年输羊。 凡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为蕃户也。 "凡岭南诸州税米者,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

轻税诸州、高丽、百济应差征镇者,并令免课、役。

凡天下诸州税钱各有准常、三年一大税,其率一百五十万贯;每年一小税,共率四十万贯,以供军国传驿及邮递之用。

每年又别税八十万贯,以供外官之月料及公廨之用。

凡水、早、虫、霜为灾害,则有分数: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己上,免租、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

若桑、麻损尽者,各免调。

若已役、己输者,听免其来年。

凡丁新附于籍帐者,春附则课、役并征,夏附则免课从役,秋附则课、役俱免。

"其诈冒、隐避以免课、役,不限附之早晚,皆征之。 "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

"诸皇宗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已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 "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闻于乡闾者,州县申省奏闻,表其门闾,同籍悉免课役;有精诚致应者,则加优赏焉。

凡京畿充奉陵县及诸陵墓及庙邑户,各有差降焉。

桥陵尽以奉先;献陵以三原,昭陵以醴泉,干陵以奉天,定陵以富平,各三千户。

若献祖、懿祖二陵,各置洒扫三十人;兴宁、永康二陵各置一百人,恭陵亦如之。

隐太子及章怀、懿德、节愍、惠庄、惠文、惠宣等七陵各置三十人,诸亲王墓各置十人,诸公主墓各置五人。

周文帝、隋文帝陵各置二十人,周、隋诸帝陵各置十人。

"皆取侧近下户充,仍分作四番上下。 "凡内外职事官葬者,一品给营墓夫一百人,以二十人为差,至五品二十人。

"人别役十日。 "凡太山天齐王置守庙三百户,亳州玄元皇帝庙置三十户。

"其亳州户每户营田十亩,以充祠祭等用。 "

凡京司文武职事官皆有防ト,一品九十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三十八人,四品三十二人,五品二十四人;六品给庶仆十二人,七品八人,八品三人,九品二人。

公主邑士八十人,郡主六十人,县主四十人,特封县主三十四人。

"京官任两职者,从多给。 "凡州县官僚皆有白直,二品四十人,三品三十二人,四品二十四人,五品十六人,六品十人,七品七人,"七品佐官六人。 "八品五人,九品四人。

凡州县官及在外监官皆有执衣以为驱使,二品十八人,三品十五人,四品十二人,五品九人,六品、七品各六人,八品、九品各三人。

"执衣并以中男充。 "凡诸亲王府属并给士力,其品数如白直。

"其防ト、庶仆、白直、士力纳课者,每年不过二千五百,执衣不过一千文。 "凡州、县有公廨白直及杂职,"其数见州、县中。 "两番上下;执衣,三番上下。

边州无白直、执衣者,取比州充。

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充准户数,州、县与国官、邑官执帐共收其租、调,各准配租调远近,州、县官司收其脚直,然后付国、邑官司;其丁亦准此,入国、邑者,收其庸。

凡食封皆传于子孙。

"食封人身没以后,所封物随其男数为分,承嫡者加与一分。 若子亡者,即男承父分;寡妻无男,承夫分。 若非承嫡房,至玄孙即不在分限,其封物总入承嫡房,一依上法为分。 其非承嫡房,每至玄孙,准前停。 其应得分房无男,有女在室者,准当房分得数与半;女虽多,更不加。 虽有男,其姑、姊、妹在室者,亦三分减男之二。 若公主食实封,则公主薨乃停。 "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

"皆先尽子孙,次取近亲,次取轻色丁。 "凡亲王入朝皆给车牛、驮马。

"车牛六十乘,驮马一百。 若太妃同来,加车牛十乘、马二十匹。 别敕追入,给马六十匹。 "内外百官家口应合递送者,皆给人力、车牛。

"一品手力三十人,车七乘,马十匹,驴十五头;二品手力二十四人,车五乘,马六匹,驴十头;三品手力二十人,车四乘,马四匹,驴六头;四品、五品手力十二人,车二乘,马三匹,驴四头;六品、七品手力八人,车一乘,马二匹,驴三头;八品、九品手力五人,车一乘,马一匹,驴二头。 若别敕给递者,三分加一。 家口少者,不要满此数。 无车牛处,以马、驴代。 "

凡天下朝集使皆令都督、刺史及上佐更为之;若边要州都督、刺史及诸州水旱成分,则佗官代焉。

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于京都,十一月一日户部引见讫,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绩之事。

元日,陈其贡篚于殿庭。

凡京都诸县令,每季一朝。

度支郎中一人,从五品上;"汉有度支侍郎,即郎中之任也。 历魏、晋、宋、齐、后魏、北齐并有度支郎中,粱、陈、隋属侍郎,炀帝但曰"郎"。 自汉、魏已来,皆度支尚书领度支郎,开皇三年,改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始民部领之,皇朝因焉。 武德三年加"中"字。 龙朔二年改为司度大夫,咸亨元年复故。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隋开皇六年置,炀帝改曰承务郎,皇朝为员外郎。 龙朔、咸亨随曹改复。 "主事二人,从九品上。

度支郎中、员外郎掌支度国用、租赋少多之数,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路之利,每岁计其所出而支其所用。

"开元二十二年敕,诸司繁冗,及年支色役,费用既广,奸伪日滋。 宜令中书门下与诸司长官量事停减冗官及色役、年支、杂物等,总六十五万八千一百九十八,官吏稍简而费用省矣。 "凡物之精者与地之近者以供御,"谓支纳司农、太府、将作、少府等物。 "物之固者与地之远者以供军,"谓支纳边军及诸都督、都护府。 "皆料其远近、时月、众寡、好恶,而统其务焉。

凡陆行之程:马日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

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溯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余水四十五里,空舟溯阿四十里,江五十里,余水六十里。

沿流之舟则轻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一百里,余水七十里。

"其三硖、砥柱之类,不拘此限。 若遇风、水浅不得行者,即于随近官司申牒验记,听折半功。 "转运、征敛、送纳,皆准程而节共迟速。

凡和市、籴皆量其贵贱,均天下之货,以利于人。

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

凡天下舟车水陆载运皆具为脚直,轻重、贵贱、平易、险涩,而为之制。

"河南、河北、河东、关内等四道诸州运租、庸、杂物等脚,每驮一百斤,一百里一百文,山阪虑一百二十文;车载一千斤九百文。 黄河及洛水河,并从幽州运至平州,上水,十六文,下,六文。 余水,上,十五文;下,五文。 从澧,荆等州至杨州,四文。 其山阪险难、驴少虚,不得过一百五十文;平易虑,不得下八十文。 其有人负处,两人分一驮。 其用小舡处,并运向播、黔等州及涉海,各任本州量定。 "凡天下边军皆有支度之使以计军资、粮仗之用,每岁所费,皆申度支而会计之,以长行旨为准。

"支度使及军州每年终各具破用、见在数中金部、度支、仓部勘会。 开元二十四年敕,以每年租耗杂支,轻重不类,令户部修《长行旨条》五卷,诸州刺史、县令改替日,并令递相交付者。 省司每年但据应支物数进画颁行,附驿递送。 其支配处分,并依旨文为定,金部皆递醋而行之。 "金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汉置尚书郎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盖金部郎曹之任也。 历魏、晋、宋、齐、后、魏、北齐并有金部郎中,梁、陈、隋焉侍郎,炀帝但曰"郎",皇朝因之。 武德三年加"中"字。 龙朔二年改为司珍大夫,咸亨元年复故。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隋开皇六年置,炀帝改曰承务郎,皇朝为员外郎。 龙朔、咸亨随曹改复。 "主事三人,从九品上。

金部郎中、员外郎掌库藏出纳之节,金宝财货之用,权衡度量之制,皆总其文籍而颁其节制。

凡度以北方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

凡量以黍中者容一千二百为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三斗为大斗,十斗为斛。

凡权衡以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

凡积黍为度、量、权衡者,调锺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之制则用之;内、外官司悉用大者。

凡库藏出纳皆行文傍,季终而会之。

若承命出给,则于中书省覆而行之。

百司应请月俸,则符、牒到,所由皆递覆而行之。

"旧制,京官有防ト、庶仆、俸食、杂用等。 开元二十四年,敕以为"名目虽多,料数先定,既烦案牍,因此生奸。 自今已后,合为一色,都以月俸为名。 其贮米亦合入禄数同申。" 遂为恒式。 "乃置木契,与应出物之司相合,以次行用,随符、牒而合之以明出纳之吝。

"金部置木契一百一十只:二十只与太府寺合,十只与东都合,十只与九成宫合,十只与行从太府寺合,十只行从金部与京金部合,十只行从金部与东都合,二十只与东都太府寺合,二十只东都金部与京金部合。 "凡有互市,皆为之节制。

"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炼、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 其官市者,两分帛炼,一分蕃彩。 若蕃人须籴粮食者,监司斟酌须数,与州司相知,听百姓将物就互市所交易。 "凡缣、帛之类,必定其畏短广狭之制,端、匹、屯、綟之差焉。

"罗、锦、绫、绢、纱、纟、紬之属以四丈为匹,布则五丈为端,绵型六两为屯,丝则五两为绚,麻乃三斤为綟。 "凡赐物十段,则约率而给之:绢三匹,布三端,绵四屯。

"赀布、紵布、布各一端。 春、夏以丝代绵。 "若杂彩十段,则丝布二匹、紬二匹、绫二匹、缦四匹。

若赐蕃客锦彩,率十段则锦一张、绫二匹、缦三匹、绵四屯。

凡遣使覆囚,则给以时服一具,随四时而与之。

若诸使经二季不还,则给以时服一副,每岁再给而止。

"诸□人出使覆囚者,并典各给时服一具,春、夏遣者给春衣,秋、冬去者给冬衣。 其出使外蕃及亻兼人并随身杂使、杂色人有职掌者,量经一府已上,亦准此。 其杂色人边州差者,不在给限。 其寻常出使过二季不还者,当虑斟量,并典各给时服一副。 去本任五百里内充使者,不在给限。 "凡时服称一具者,全给之;一副者,减给之。

"一具者,春、秋给袍一、绢汗衫一、头巾一,白练一、绢禅一、华一量并ふ;夏则以衫代袍,以单代衤夹,余依春、秋;冬则袍加绵一十两,袄子八两,六两。 一副者,除袄子、汗衫、禅、头巾、华,余同上。 "正、冬之会,称束帛有差者,皆赐绢,五品已上五匹,六品已下三匹。

命妇会,则视其夫、子。

仓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周礼》地官有廪人下大夫之职,为舍人、仓人、司禄之长,掌九之数,赐稍食,以知足否,盖仓部之任也。 自魏、晋、宋、齐、后魏,北齐并有仓部郎中,梁、陈为侍郎。 后周地官府有司仓下大夫一人。 隋初置仓部侍郎,炀帝但曰"郎"。 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并以度支尚书领仓部;开皇三年,改度支为民部,领之。 皇朝因隋,曰仓部郎,武德三年加"中"字。 龙朔二年改曰司庚大夫,咸亨元年复故。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后周地官府有小司仓上士一人,则其任也。 隋开皇六年置,炀带曰承务郎,皇朝复曰仓部员外郎。 龙朔、咸亨并随曹改复。 "主事三人,从九品上。

仓部郎中、员外郎掌国之仓庚,受纳租税,出给禄廪之事。

凡京官每年禄:正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正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正三品四百石,从三品三百六十石,正四品三百石,从四品二百六十石,正五品二百石,从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一百石,下以十石为差,至从七品七十石,正八品六十七石,下以五石为差,至从九品五十二石。

外官降一等。

"应降等者,正、从一品各以五十石为一等,二品、三品皆以三十石为一等,四品、五品皆以二十石为一等,六品、七品皆以五石为一等,八品、九品皆以二五斗为一等。 "春、夏二季败春给之,秋、冬二季则秋给之。

"有闰者术别给。 "乃置木契一百枚以与出给之司相合,以次行用,随符、牒而给之。

"仓部置木契一百只:三十只与司农寺合,十只与太原仓监合,十只与水丰仓监合,二十只与东都司农寺合,二十只行从仓部与京仓部合,十只与行从司农寺合。 "凡在京诸司官人及诸色人应给仓住者,皆给贮米,本司据见在供养。

九品以上给白米。

流外长上者,外别给两口粮。

诸牧尉给五口粮,牧长四口粮。

"两口准丁,余准中男给。 "诸牧监兽医上番日,及卫士、防人已上征行若在镇及番还,并在外诸监、关、津番官"上番日给。 "土人任者,若尉、史,并给身粮。

诸官奴婢皆给公粮,其官户上番充役者亦如之。

凡致仕之官五品已上及解官充侍者,各给半禄。

即迁官者,通计前禄以充后数。

几都之东租纳于都之含嘉仓,自含嘉仓转运以实京之太仓。

自洛至陕运于陆、自陕至京运于水,量其递运节制,置使以监统之。

"陆运从洛至陕分别量计十五文,付运使,于北路分为八递,应须车牛,任使司量运多少召雇情愿者充,以十月起运,尽脏止。 "凡王公已下,每年户别据已受田及借荒等,具所种苗顷亩,造青苗簿,诸州以七月已前申尚书省;至征收时,亩别纳粟二升,以为义仓。

"宽乡据见营田,狭乡据籍征。 若遭损四已上,免半;七已上,全免。 其商贾户无田及不足者,上上户税五石,上中已下递减一石,中中户一石五斗,中下户一石,下上七斗,下中五斗,下下户及全户逃并夷獠薄税并不在取限,半输者准下户之半。 乡土无粟,听纳杂种充。 "凡义仓之粟唯荒年给粮,不得杂用。

"若有不熟之处随须给贷及种子,皆申尚书省奏闻。 "凡常平仓所以均贵贱。

"今太府寺属官有常平署。 开元二十四年敕:"常平之法,其来自久。 比者,州县虽存,所利非广;京师辐凑,浮食者多。 今于京城内大置常平,贱则加价收籴,使远近奔委;贵则终年出杂,而永无匮乏也。"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