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太府寺
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府二十五人史五十人计史四人亭长七人掌固七人
两京诸市署
令各一人丞二人录事一人府三人史七人典事二人掌固一人
平准署
令二人丞四人录事一人府六人史十三人监事六人典事二人价人十人掌固二人
左藏署
令三人丞五人府九人史十八人监事八人典事十二人掌固八人右藏署
令二人丞三人府五人史十三人监事四人典事七人掌固十人
常平署
令一人丞二人府四人史八人监事五人典事五人掌固六人太府寺:卿一人,从三品;"《周礼》天官有太府下大夫、上士、下士,"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颁其货于受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 凡官府、都鄙之吏及执事者,受财用焉"。 则今太府之任也。 秦、汉已下不置其官,其职并於司农、少府。 梁天监七年始置太府卿,班第十三,掌金帛、府帑,统左。 右藏令、上库丞、太市。 南市。 北市令,关津亦皆属焉。 陈因之,品第三。 后魏太和中,始改少府为太府卿,品第三。 北齐因之。 后周有太府中大夫,又有计部中大夫。 隋太府寺卿一人,正三品,统左藏、左。 内。 右三尚方、司染、右藏、黄藏、掌冶、甄官等署,各置令、丞。 至炀帝,分太府寺置少府监,管三尚方及司染、掌冶等署,而太府寺管左。 右藏及两市、平准等署焉。 大业四年降为从三品,皇朝因之。 至龙朔二年改为外府正卿,咸亨元年复故。 光宅元年改为司府寺,神龙初复旧。 "少即二人,从四品上。
"后魏孝文帝改少府为太府,置少卿一人,第四品上。 北齐因之。 隋炀帝加至一人,降为从四品。 皇朝减一人,贞观中复置二人。 龙朔、咸亨、光宅、神龙并随寺改复。 "太府卿之职,掌邦国财货之政令,总京。
都四市、平准、左。
右藏、常平八署之官属,举其纲目,修其职务;少卿为之贰。
以二法平物:一曰度量,"度谓分、寸、尺、丈,量谓合、升、斗、斛。 "二曰权衡。
"权,重也,衡,平也。 "金银之属谓之宝,钱帛之属谓之货。
绢曰匹,布曰端,绵曰屯,丝曰绚,麻曰綟;金银曰铤,钱曰贯。
凡四方之贡赋,百官之俸秩,谨其出纳,而为之节制焉。
"诸州庸、调及折租等物应送京者,并贮左藏;其杂送物并贮右藏。 庸、调初至京日,录状奏闻。 每旬一奏纳数。 "
凡绢、布出有方土,类有精粗。
绢分为八等,布分为九等,所以迁有无,和利用也。
"宋、亳之绢,复州之紵,宣、润、沔之火麻,黄州之赀,并第一等。 郑、汴、曹、怀之绢,常州之紵,舒、蕲、黄、岳、荆之火麻,庐、和、晋、泗之赀,并第二等。 滑、卫、陈、魏、相、冀、德、海、泗、濮、徐、兖、贝、博之绢,杨、湖、沔之紵,徐、楚、庐、寿之火麻,绛、楚、滁之赀,并第三等。 沧、瀛、齐、许、豫、仙、棣、郓、深、莫、、邢、恒、定、赵之绢,苏、越、杭、蕲、庐之紵,澧、朗、潭之火麻,泽、潞、沁之赀,并第四等。 颍、淄、青、沂、密、寿、幽、易、申、光、安、唐、随、黄之绢,衢、饶、洪、婺之紵,京兆、太原、汾之赀,并第五等。 益、彭、蜀、梓、汉、剑、遂、简、绵、襄、褒、邓之绢,郢、江之紵,褒、洋、同、歧之赀,并第六等。 资、眉、邛、雅、嘉、陵、阆、普、壁、集、龙,果、洋、渠之绢,台、括、抚、睦、歙、虔、吉、温之紵,唐、慈、坊、宁之赀,并第七等。 通、巴、蓬、金、均、开、合、兴、利、泉、建、闽之绢,泉、建、闽、袁之紵,登、莱、邓之赀,并第八等。 金、均,合之赀,并第九等。 "凡供祀昊天上帝币以苍,配帝亦如之;皇地只币以黄,配帝亦如之。
祀大明币以青;夜明币以白;神州币以黄;太社、太稷之币皆以玄,后稷亦如之;先农币以青;先蚕币以玄。
蜡祭神农币以赤,伊祁氏币以玄。
祀五方帝、五帝、五官、内官、中官、外官、五星、二十八宿及众星、岳、镇、海、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等之币皆以其方色。
祈告宗庙之币及孔宣父、齐太公皆以白。
凡币皆长一丈八尺。
丞四人,从六品上;"《梁选簿》:"太府丞一人,品从弟七。" 陈因之。 后魏亦一人,品第七下。 后周太府上士一人,亦丞之任也。 隋太府丞六人,正七品下;大业五年,增为从五品。 皇朝置四人,从六品上。 垂拱中省一人,开元又加焉。 "主簿二人,从七品上;"梁置太府主簿一人,七班之中为第三;陈因之。 后魏主簿一人。 隋四人,从七品。 皇朝置三人,至太极中省一人。 太府寺管木契七十只:十只与左藏东库合,十只与左藏西库合,十只与右藏内库合,十只与右藏外库合,又十只与东都左藏库合,十只与东都右藏库合,各九雄、一雌。 九雄,太府主簿掌;一雌,库官掌。 又,五只与左藏朝堂库合,五只与东都左藏朝堂库合,各四雄、一雌。 其契以次行用。 "录事二人,从九品上。
丞掌判寺事。
凡左、右藏库帐禁人之有见者。
若请受、输纳,人名、物数皆著于簿书。
每月以大摹印纸四张为之簿,而丞、众官同署。
月终,留一本于署。
每季录奏,兼申所司。
凡元正、冬至所贡方物应陈于殿庭者,受而进之。
凡会赐及别敕锡赉六品已下,即于朝堂给之。
主簿掌印,省署抄目,勾检稽失。
凡置木契九十五只:二十五只与少府、将作、苑总监合,七十只与库官合。
十五只刻"少府监"字,十四只雄,付少府监;五只刻"将作监"字,四只雄,付将作监;五只刻"苑总监"字,四只雄,付苑总监,皆应索物。
雌留太府寺。
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缪,然后听用之。
"《礼记月令》云:"仲春、仲秋,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钩石,角斗甬。" "录事掌受事发辰。
两京诸市署:各令一人,从六品上;"昔神农、祝融氏始作市易,曰:"日中为市。"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贷,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石氏星经》:"天市垣二十二星。" 《周礼》地官有司市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其属有质人、ㄩ人、胥师、买师、司暴、司稽、肆长,盖诸市官也。 汉改秦内史为京兆尹,其属官有长安市长、丞。 后汉河南尹属官有雒阳市长、丞,魏、晋因之。 东晋隶丹阳尹,宋、齐因之。 梁始隶太府。 《梁选簿》:"太市令属四品市职之任,不容过卑,天监三年革其选。" 陈因之。 后魏京邑市令从五品中。 北齐司州牧领东、西市署令。 丞。 后周司市下大夫一人。 隋司农寺统京市令、丞。 阳帝三年,改京市隶太府寺,京师东市曰"都会",西市曰"利人";东都东市曰"墨都",南市曰"大同",北市曰"通远"。 皇朝因之。 京置东、西、南三市。 按:东都西市则隋南市也,南市则隋东市也。 都南市旧两坊之地,武德中减为坊半焉。 垂拱中省京南市,开元十年又省都西市。 "丞各二人,正八品上。
"后汉雒阳市丞一人,二百石。 魏、晋、宋、齐因之。 粱有太、南、北三市丞,位在七班之下;陈因之。 后魏阙文。 北齐有东、西市丞。 后周有小司市上士、下士一人。 隋有京市丞,皇朝因之。 "京、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丞为之贰。
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按《周礼》:"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陈其货贿,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迩也,而平正之。" "以二物平市,"谓秤以格,斗以概。 "以三贾均市。
"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 "凡与官交易及悬平赃物,并用中贾。
其造弓矢、长刀,官为立样,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诸器物亦如之。
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
"《周礼》:"司市伪饰之禁,在人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贾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 《王制》亦云:"用器、兵、车不中度,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奸色乱正色,五谷不时,果实未熟,木不中伐,禽兽鱼鳖不中杀,皆不鬻于市。" "凡卖买奴婢、牛马,用本司、本部公验以立券。
凡卖买不和而榷固,"榷谓专略其利,固谓鄣固其市。 "及更出开闭共限一价,"谓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 "若参市而规自入者,并禁之。
"谓在傍高下其价以相惑乱也。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周礼》:"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丞兼掌监印、勾稽。
录事掌受事发辰。
平准署:令二人,从七品下;"周礼有质人中士、下士,主平定物价也。 汉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 韦昭《辨释名》云:"平准,主平物价,使相依准。" 《史记》云:"桑弘羊领大农令,以诸官各自市相争,以故物多腾跃,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置平准于京师,受天下委输,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则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矣。 所以置平准焉。" 故赵广汉廉洁下士,州举茂才,为平准令。 后汉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各一人,令六百石,丞三百石,掌知物价及主练染,作采色。 至和帝改平准为中准,以宦者为令、丞,列于内署。 自是,诸署令悉用宦人。 魏氏阙文。 晋少府属官有平准令、丞。 宋顺帝讳"准",改曰染署。 齐少府有平准令、丞。 梁、陈有平水令、丞。 后魏阙文。 北齐司农寺统平准令、丞。 后周有平准中士、下士。 隋司农属官有平准署令、丞。 炀帝三年,改平准署隶太府寺。 皇朝因之。 "丞四人,从八品下;监事六人,从九品下。
平准令掌供官市易之事;丞为之贰。
凡百司不任用之物,则以时出货;其没官物者,亦如之。
左藏署:令三人,从七品下;"《周礼》有外府中士,主泉藏之在外者,掌邦布之出入,以供百物,而待邦用也;又有职币上士、中士,主货币之入也,并今左藏之职也。 至秦、汉,则分在司农、少府。 后汉少府属官有中藏府令、丞各一人,掌巾藏币帛、金银,货物。 魏氏因之。 晋少府属官有左、右藏令。 东晋御史九人,各掌一曹,有库曹御史,后复分库曹置外左库、内左库。 宋文帝省外左库,而内左库直云左库,孝武帝复置,前废帝又省。 齐、粱、陈有右藏库,无左藏。 后魏阙文。 北齐太府寺统左、右藏令。 丞。 后周有外府上士、中士二人,掌绢帛、丝麻、钱物、皮角、筋骨之藏。 隋有左藏署令、丞,皇朝因之。 左藏有东库、西库、朝堂库,又有东都库、东都朝堂库,各掌木雌契一,与太府主簿合之。 "丞五人,从八品下;"隋有四人,皇朝加一人。 "监事八人,从九品下。
左藏令掌邦国库藏之事;丞为之贰。
凡天下赋调,先于输场简其合尺度斤两者,卿及御史监阅,然后纳于库藏,皆题以州县、年月,所以别粗良,辨新旧也。
凡出给,先勘木契,然后录其名数及请人姓名,署印送监门,乃听出。
若外给者,以墨印印之。
"凡官物应入私,已出库而未给付;若私物当供官之物,或虽不供官,而皆掌在其官,并同官物之例也。 "凡藏院之内禁人然火及无故而入者。
院内常四面持仗为之防守,夜则击柝分更以巡警焉。
右藏署:令二人,正八品上;"《周礼》有内府中士,主良货贿,藏在内也;又有职内上士、中士,主泉货所入,并今右藏之职。 至秦、汉已来,则分在司农、少府,其职掌、废置并与左藏同。 隋太府寺统右藏令、丞各三人,皇朝因之。 右藏有内库、外库、东都库,各木雌契一只,与太府寺主簿合之。 "丞三人,正九品上;"隋有二人,皇朝置三人。 "监事四人,从九品下。
右藏暑令掌邦国宝货之事;丞为之贰。
"杂物州土:安西于阗之玉,饶、道、宣、永、安南、邕等州之银,杨、广等州之苏木、象牙,永州之零陵香,广府之沉香、霍香、薰陆。 鸡舌等香,京兆之艾纳香、紫草,宣、简、润、郴、鄂、衡等州之空青、石碌,辰、溪州之朱砂,相州之白粉,岩州之雌。 雄黄,绛、易等州之墨,金州之栀子、黄檗,西州之高昌矾石,益府之大小黄。 白麻纸、弓弩弦麻,杭、婺、衢、越等州之上细黄。 白状纸,均州之大模纸,宣、衢等州之案纸、次纸,蒲州之百日油细薄白纸,河南府、许、卫、怀、汝、泽、潞等州之兔皮,、宁、同、华、号、晋、蒲、绛、汾等州之狸皮,越州之竹管,泾、宁、、龙、蓬等州之蜡,蒲、绛、郑、贝等州之毡,河南府、同、邓、许等州之胶,蒲、同、号等州之席,泾、丹、、坊等州之麻,京兆、岐、华等州之木烛。 "凡四方所献金玉、珠贝、玩好之物皆藏之;出纳、禁令;如左藏之职。
常平署:令一人,从七品下;"《汉书食货志》:"管仲相桓公,通轻重之权,曰:‘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人君不理,则畜买游于市,乘人之不给,百倍其本矣。 故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者,利有所并也。 计本量委则足矣,然人有饥饿者,谷有所藏也。 人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人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凡轻重敛散以时即准平。 ’""李悝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甚贱,其伤一也。 是故善平籴者,必也谨观。 藏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 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人不散。 ’"孟子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盖并常平之义。 汉宣帝即位,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杂,谷贵时减其价以粜,名"常平仓",人便之。 后汉明帝永平五年,岁比登稔,作"常满仓",立粟市于城东,粟斛直钱三十。 晋武帝泰始四年乃立常平仓,丰则籴,丰则粜,以利百姓。 东晋、宋、齐无闻。 梁有常平仓而不粜,陈亦如之。 后魏太和十二年,有司上言:请京都度支岁用之余,各立官司,年丰,籴贮于仓;时俭,加私之二,粜之于人。 北齐诸州郡皆别置"富人仓"。 初立之日,准所领中、下之户数、口数,得支一年粮,逐次当州谷价贱时,斟量割当年义租充入。 谷贵,下价躯之;贱则还用所粜物依时价籴贮。 隋开皇三年,于河西勒百姓立堡,营田积谷;京师置常平监。 又以仓库尚虚,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委输,漕关东之粟以给京师。 又募人能于洛阳运米四十石,经砥柱达于常平仓者,免其征戍,以此通转运,亦非粜籴。 皇朝垂拱初,两京置常平署,天下诸州亦置之。 "丞二人,从八品下;监事五人,从九品下。
常平令掌平籴仓储之事;丞为之贰。
凡岁丰穰,谷贱,人有余,则籴之,岁饥馑,谷贵,人不足,则粜之,与正、义仓帐具其本利同申。
凡出纳、禁令如左藏之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