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蒐狩武德元年六月二十四日。
万年县法曹孙伏伽上书曰。
陛下龙举晋阳。
天下响应。
计不旋踵。
大位遂崇。
陛下勿以唐得天下之易。
不知隋失天下之不难也。
陛下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
动则左史书之。
言则右史书之。
既为竹帛所拘。
何可恣情不慎。
凡有蒐狩。
须顺四时。
既代天理物。
安得非时妄动。
五年十二月九日。
諫议大夫苏世长。
从幸涇阳之华池校猎。
上谓朝臣曰。
今日畋乐乎。
世长曰。
陛下游猎。
薄废万机。
不满十旬。
未为大乐。
高祖色变。
既而笑曰。
狂態发耶。
世长曰。
为臣私计则狂。
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八年十月二十日。
校猎于周氏陂。
秦王文学褚亮。
以寇乱渐平。
每冬畋狩。
遂上疏諫曰。
陛下旰食思政。
废寢忧人。
用农隙之余。
遵冬狩之礼。
获车之所游践。
虞旂之所涉歷。
网惟一面。
禽止三驱。
纵广成之猎士。
观上林之手搏。
斯固畋弋之常规。
而皇王之壮观。
至于亲迫猛兽。
臣窃惑之。
何者。
筋力驍悍。
爪牙轻健。
劲弩一发。
未必挫其凶威。
长戟纔挥。
不能当其愤气。
猝然惊軼。
事生虑外。
如或奔近林藂。
未填坑谷。
骇属车之后乘。
犯官骑之清尘。
小臣怯懦。
私怀悚慄。
陛下以至圣之姿。
垂將来之教。
降情纳下。
?隔直言。
敢缘天造。
冒陈丹恳。
上纳之。
其年十二月。
高祖谓侍臣曰。
蒐狩以供宗庙。
朕当躬其事。
以申孝享之诚\。
于是狩于鸣犊泉之野。
贞观五年正月十三日。
大狩于昆明池。
蕃夷君长咸从。
上谓高昌王麴文泰曰。
大丈夫在世。
乐事有三。
天下太平。
家给人足。
一乐也。
草浅\兽肥。
以礼畋狩。
弓不虚发。
箭不妄中。
二乐也。
六合大同。
万方咸庆。
张乐高宴。
上下欢洽。
三乐也。
今日王可从禽。
明当欢宴耳。
其年十月二十日。
上將逐兔于內苑。
左领军执失思力諫曰。
天授陛下。
为华夷父母。
何得自轻。
儻使万一马有顛躓。
將若之何。
上顾而异之。
又將逐兔。
思力乃脱带巾。
跪而固请。
上为止焉。
十一年十月。
射猛兽洛阳苑。
群豕突出林中。
上引弓四发。
殪四豕。
有雄彘突及马鐙。
民部尚书唐俭。
投马搏之。
上拔剑断豕。
顾笑曰。
天策长史。
不见上將击贼\耶。
何惧之甚。
对曰。
汉祖以马上得之。
不以马上理之。
陛下以武定四方。
岂復逞雄心于一兽。
上纳之。
因为罢猎。
特进魏征上表諫曰。
臣闻汉孝武帝好格猛兽。
司马相如諫曰。
力称乌获。
捷言庆忌。
人诚\有之。
兽亦宜然。
卒然遇逸材之兽。
骇不存之地。
虽乌获逢蒙之伎不得用。
而枯木朽株。
尽为难矣。
虽万全而无患。
然本非天子所宜近也。
臣伏闻车驾近出。
亲格猛兽。
晨趋夜还。
以为万乘之尊。
闇行荒野。
践深林污丰草。
甚非万全之计。
愿陛下割私情之娱。
罢格兽之乐。
则天下幸甚。
至十一月十五日。
狩于济源之陵山。
上曰。
古者先驱以供宗庙。
今所获鹿。
宜令所司造脯醢。
以充荐享。
祕书监虞世南諫曰。
陛下因听览之余辰。
顺天道以杀伐。
將欲躬摧班掌。
亲御皮轩。
穷猛兽之窟穴。
尽逸材之林藪。
夷凶翦暴。
以卫黎元。
收革擢羽。
用充军器。
举旗校获。
式遵前古。
然黄屋之尊。
金轝之贵。
八方之所仰德。
万国之所係心。
清道而行。
犹戒衔橛。
斯盖重慎防微。
为社稷计也。
是以马卿直諫于前。
张昭变色于后。
臣诚\微末。
敢忘斯义。
且雕弧星毕。
所殪已多。
颁禽赐获。
皇恩亦溥。
伏愿时息猎车。
且韜长戟。
不拒芻蕘之请。
降纳涓澮之流。
袒裼徒搏。
任之群下。
则貽范百王。
永光万世。
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狩于驪山。
时寒阴晦冥。
围兵断绝。
上乘高望见之。
欲舍其罚。
恐亏军令。
乃回轡\入谷以避之。
永徽元年。
高宗出猎。
在路雨。
因问諫议大夫谷那律曰。
油衣若何为得不漏。
对曰。
能以瓦为之。
必不漏矣。
上悦。
因此不復猎。
龙朔元年十月五日。
狩于陆浑县。
六日。
至飞山顿。
高宗亲御弧矢。
获四鹿。
及雉兔数十头。
晚次御营。
望见大官烹羊。
欲供百官之膳。
因问侍中许围师曰。
朕目击彼羊。
在于格下。
见其无罪就戮。
非无惻怛之情。
今欲以死兽易之。
可乎。
围师曰。
昔齐宣王见人欲將牛以衅钟。
因曰我观此牛觳觫。
似无罪而就死地。
乃不衅钟。
陛下取已死之鹿。
代欲刲之羊。
则尧舜之用心也。
遂释其羊不杀。
九日。
又于山南布围。
大顺府果毅王万兴。
以輒先促围。
集眾欲斩之。
上谓侍臣曰。
军令有犯。
罪在不赦。
但恐外人谓我翫好畋猎。
轻弃人命。
又以其曾从征辽有功。
特令放免。
上于是制冬狩诗。
总章二年九月。
车驾自九成宫还京。
仍西狩校习。
自麟游西北。
遶岐梁。
歷普润至雍。
为两围。
殿中侍御史杜易简。
贾言忠监围。
山阜悬危。
躡蹻杖策。
不得蹔停。
凡五日而合。
劾奏將军刘元意。
黄河上等处断围。
元意竟抵罪。
黄河上围日。
军容齐整。
詔特原之。
先天元年十月七日。
幸新丰。
猎于驪山之下。
至十一月三日。
侍中魏知古上诗諫曰。
常闻夏太康。
五子训禽荒。
我后来冬狩。
三驱盛礼张。
顺时鹰隼击。
讲事武功扬。
奔走未及去。
翾飞岂暇翔。
非熊从渭水。
瑞翟想陈仓。
此欲诚\难纵。
兹游不可常。
子云陈羽猎。
僖伯諫渔棠。
得失鑑齐楚。
仁恩念禹汤。
雍熙谅在宥。
亭毒非多伤。
辛甲令为史。
虞箴遂孔彰。
手制曰。
卿所进猎渭滨十韵。
三復研精。
良增叹美。
予向温汤。
观省风俗。
时因暇景。
掩渭而畋。
开一面之罗。
展三驱之礼。
无情校猎。
偶慕前禽。
卿有箴规。
辅予不逮。
合赐物十五段。
以申劝奖。
开元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大蒐于凤泉汤。
制曰。
今四方无事。
百谷有成。
因孟冬之月。
临右辅之地。
戒兹五校。
爰备三驱。
非谓获多。
庶以除害。
昨日长围已合。
大绥未举。
而夜间朔风。
天降微雪。
狐裘且御。
未免祁寒。
鶉衣不充。
寧堪冻露。
朕为父母。
育彼黎元。
中宵耿然。
明发增惕。
其围兵並放散。
各赐布二端。
绵一屯。
七年十月。
右补闕崔向上疏曰。
臣闻千金之子。
坐不垂堂。
百金之子。
立不倚衡。
况居大宝之位也哉。
陛下宜保万寿之体。
副三礼之望。
安可轻出入。
重盘游乎。
天子三田。
前古有训。
岂惟为干豆宾客庖厨者哉。
亦將以阅兵讲武。
诫不虞也。
诗美宣王之田。
徒御不惊。
有闻无声。
谓畋猎时。
人皆衔枚。
有善闻而无譁諠也。
又曰。
悉率左右。
以燕天子。
为悉驱禽。
顺其左右之宜。
以安待王射也。
则知大绥將下。
亦有礼焉。
侧闻畋于渭滨。
有异于是。
六飞驰骋。
万骑腾跃。
冲翳薈。
蹴蒙笼\。
越?险。
靡榛藂。
红尘坐昏。
白日將暗。
毛群扰攘。
羽族繽纷。
左右戎夷。
並申勇敢。
攒鏑乱下。
交刃霜飞。
而降尊乱卑。
爭捷于其间。
岂不殆哉。
夫环卫而居。
暴客攸待。
清道而出。
行人尚惊。
如有坠驾之虞。
流矢之变。
兽穷则搏。
鸟穷则攫。
陛下何以当之哉。
静言思之。
臣深为陛下战慄也。
书曰。
不畏入畏。
又曰。
从諫则圣。
惟陛下深思远虑。
以诫后图。
则天下孰不幸甚。
贞元十一年十二月腊日。
畋于苑中。
止其多杀。
行三驱之礼。
军士无不知感。
毕事。
幸神策军左厢。
劳饗军士而还。
元和三年七月。
上谓宰臣曰。
朕昨因阅秋稼。
行至苑东。
祇以鹰犬自隨。
本非畋猎。
于时虽觉行人聚观。
亦无伤稼之意。
而諫官在外。
章疏颇烦。
不解何为。
卿等知否。
李吉甫对曰。
陛下軫念黎元。
亲问禾黍。
察閭里之疾苦。
知稼穡之艰难。
此则圣主忧勤。
天下幸甚。
但以弧矢前驱。
鹰犬在后。
田野纵观。
见车从之盛。
以为万乘校猎。
传说必多。
諫諍之臣。
义当守职。
既有闻见。
理合上諫。
拱默则怀尸素之惭。
献言又惧触鳞之祸。
果决以諫。
实谓守官。
正当嘉尚。
非足致詰。
夫蒐狩之制。
古今不废。
必在三驱有节。
无驰骋之危。
戒衔橛之变。
既不殄物。
又不数行。
则礼经所高。
固非有害。
然逐兔呼鹰。
指顾之乐。
忘危履险。
易以溺人。
故老氏譬以发狂。
昔贤以为至诫。
陛下每与臣等。
討论古昔。
追尧舜。
固当弃常俗之末务。
咏圣祖之格言。
愿以徇物为心。
克己为虑。
则昇平可致。
圣祚无疆。
群臣异议。
不禁自息。
上曰。
卿言是也。
朕亦深悟矣。
五年十一月。
上频出游畋。
吏部郎中柳公绰。
欲因事讽諫。
乃献医箴一篇曰。
天布寒暑。
不私于人。
品类既一。
崇高以均。
惟人谨好。
爱能保其身。
清净无瑕。
辉光以新。
寒暑满天地之间。
浹肌肤于外。
好爱溢耳目之前。
诱心志于內。
端洁为隄。
奔射犹败。
气行无间。
隙不在大。
睿圣之姿。
清明绝俗。
心正无邪。
志高寡欲。
谓天高矣。
氛蒙晦之。
谓地厚矣。
横流溃之。
圣情超越。
万方赖之。
饮食所以资身也。
过则生患。
衣服所以表德也。
侈则生慢。
惟过与侈。
心则隨之。
气与心流。
疾则伺之。
圣心不惑。
孰能移之。
畋游恣乐。
流情荡志。
驰骋劳形。
叱吒伤气。
天下之重。
从禽为戏。
不养其外。
前修所忌。
圣心非之。
孰敢违之。
乘气而生。
嗜慾以萌。
气离有患。
气凝则成。
巧必丧贞。
智必诱情。
去彼烦虑。
在此诚\明。
医之上者。
理于未然。
患居虑后。
防处事先。
心静乐行。
体和道全。
然后能德施万物。
以享亿年。
圣人在上。
各有攸处。
庶政有官。
群艺有署。
臣司太医。
敢告诸御。
帝深嘉纳之。
长庆四年三月赦文。
鹰犬之流。
本备蒐狩。
委所司量留多少。
其余勒州府。
更不得进来。
会昌元年十月。
车驾幸咸阳校猎。
二年十月。
校猎于太白原。
諫议大夫高少逸。
于閤內论奏曰。
陛下校猎太频。
出城稍远。
万机废弛。
晨去暮归况方用兵师。
尤宜停止。
上改容劳之。
少逸退。
上谓宰臣曰。
諫官甚要。
朕时闻其言。
庶几减过也。
祥瑞上仪制令。
诸祥瑞若麟凤龟龙之类。
依图书大瑞者。
即隨表奏。
其表惟言瑞物色目。
及出处。
不得苟陈虚饰。
告庙颁下后。
百官表贺。
其诸瑞並申所司。
元日以闻。
其鸟兽之类。
有生获者。
放之山野。
余送太常。
若不可获。
及木连理之类。
有生即具图书上进。
诈为瑞应者。
徒二年。
若灾祥之类。
史官不实对者。
黜官三等。
武德元年十二月。
新丰鸚鵡谷水清。
世传云。
此水清。
天下平。
开皇之初。
暂清復浊。
至是復清。
七年闰七月十三日。
长安古城见渠水生盐。
色红白而味甘。
状如方印。
八年四月十三日。
赤雀巢于殿门。
九年四日二十五日。
甘露降于中华殿之桐树。
凝泫如冰雪。
以示群臣。
贞观二年九月三日詔。
朕每见诸方表奏符瑞。
惭惧增深。
且安危在于人事。
吉凶系于政术。
若时主肆虐。
嘉貺未能成其美。
如治道休明。
庶征不能致其恶。
以此而言。
未为可恃。
今以后。
麟凤龟龙大瑞之类。
依旧表奏。
自外诸瑞。
宜申所司。
其大瑞应奏者。
惟录瑞物色目。
及出见处所。
更不得苟陈虚词。
其年九月。
上曰。
比见群臣屡上表贺祥瑞。
夫家给人足而无瑞。
不害为尧舜。
百姓愁怨而多瑞。
不害为桀紂。
后魏之世。
吏焚连理木。
煮白雉而食之。
岂足为至治乎。
尝有白鹊搆巢于寢殿上。
合欢如腰鼓。
声相应和。
左右称贺。
上曰。
我尝笑隋帝好祥瑞。
瑞在得贤。
此何足贺。
命毁其巢。
纵散飞于野外。
十一年六月六日。
滁州言。
野蚕成茧。
遍于山阜。
至十三年。
野蚕又食槲叶成茧。
大如柰。
其色绿。
凡收六千五百七十石。
至十四年六月。
又收八千三百石。
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陕州刺史房仁裕奏。
所管界內二百余里。
正月元日。
黄河载清。
四日乃止。
十七年三月二日。
皇太子初立。
有雄雉飞集东宫显德殿前。
上问褚遂良。
是何祥也。
遂良对曰。
昔秦文公时。
有童子化为雉。
雌者鸣于陈仓。
雄者鸣于南阳。
童子言曰。
得雄者王。
得雌者霸。
文公遂以为宝鸡祠。
汉光武得雄。
遂起南阳。
而有四海。
陛下旧封秦王。
故雄雉见于秦地。
此所以彰表明德也。
上大悦曰。
立身之道。
不可无学。
十七年九月。
皇太子寢室中。
产紫芝二十四茎。
並为龙凤之形。
十八年十月八日。
山南献木连理。
交错玲瓏。
有同罗目。
一丈之余并枝者二十余所。
司徒长孙?忌曰。
自从嘉祥杂遝。
陛下推而勿居。
遂令史臣阁笔。
无以示后。
因相率拜贺。
上曰。
朕观古之帝王。
睹妖灾则惧而修德者。
福自至。
见祥瑞则逸而行恶者。
祸必臻。
今瑞应之来。
朕当劳心劳力。
以答天地耳。
何烦致贺。
二十年十一月。
汾州上言。
青龙白龙见。
白龙吐物。
初在空中。
有光如火。
至地陷入地二尺。
掘之。
则元金也。
二十一年正月。
玉华宫李树连理。
隔涧合枝。
显庆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司勋员外郎源行守家。
毛桃树生李桃。
太子詹事李宽等上表陈贺。
上谓侍臣曰。
凡厥休祥。
虽云美事。
若其不实。
取笑后人。
朕尝见先朝说隋煬帝好闻祥瑞。
尝有野雀集于殿上。
校尉唱云。
此是鸞鸟。
有卫士报云。
村野之中。
大有此物。
校尉乃笞卫士。
仍奏为鸞。
煬帝不究真虚。
即以为瑞。
仍名此殿为仪鸞。
嗤笑至今未弭。
人之举措。
安可不思。
今李宽等所言。
得无类此。
凡祥瑞之体。
理须明白。
或龙飞在泉。
眾人同见。
云色雕綺。
观者非一。
如此之辈。
始号嘉祥。
自余虚实难明。
不足信者。
岂得妄想牵率。
称贺闕前。
龙朔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絳州麟见。
二十六日。
含元殿前麟趾见。
至来年正月一日。
改元麟德。
上元三年十一月一日。
陈州上言。
宛邱县凤凰集。
眾鸟数万。
前后翔从。
行列齐整。
色別为群。
三日。
遂改元仪凤。
长寿二年正月元日。
大雪。
质明而晴。
上谓侍臣曰。
俗云元日有雪。
则百谷丰。
未知此语故实。
文昌左丞姚对曰。
汜胜之农书云。
雪是五谷之精。
以其协和。
则年谷大获。
又宋孝武帝大明五年。
元日降雪。
以为嘉瑞。
上曰。
朕御万方。
心存百姓。
如得年登岁稔。
此即为瑞。
虽获麟凤。
亦何用焉。
开元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潞州献瑞应图。
上谓宰臣曰。
朕在潞州。
但靖以恭职。
不记此事。
今既固请编录。
卿唤取藩邸旧僚。
问其实事。
然后修图。
上又谓宰臣曰。
往昔史官。
惟记灾异。
將令王者惧而修德。
故春秋不书祥瑞。
惟记有年。
圣人之意明矣。
遂敕天下诸州。
不得更奏祥瑞。
至大歷十四年闰五月十四日。
泽州进庆云图。
制曰。
朕以时和年丰为嘉祥。
以进贤遂忠为良瑞。
如庆云灵草异木。
自今已后並不须进。
诸道亦宜准此。
十九年四月一日。
扬州奏。
穭生稻二百一十顷。
再熟稻一千八百顷。
其粒与常稻无异。
天宝三载三月六日。
武威郡奏。
番禾县嘉瑞乡天宝山。
有醴泉涌出。
岭石化为瑞?。
远近贫乏者。
取以给食。
遂改番禾县为天宝县。
大歷二年。
岭南节度使徐浩奏。
十一月二十五日。
当管怀集县。
阳雁来。
乞编入史。
从之。
先是。
五岭之外。
翔雁不到。
浩以为阳为君德。
雁隨阳者。
臣归君之象也。
五年九月。
太原奏文水县冬蚕成?。
八年七月。
解县安邑两池生乳盐。
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
请荐于清庙。
编之史册。
从之。
至十一年十一月。
赐号宝应庆灵池。
兴元元年八月。
亳州真源县大空寺。
李树植来十四年。
长一丈八尺。
今春枝忽上耸。
高六尺。
周回似盖。
九十余尺。
先天观元元皇帝太后陵槐树下。
有灵泉涌出。
上有云气五色。
黄龙再见于泉中。
贞元八年正月。
鄂州观察使何士干献白鹿。
上曰。
朕初即位。
即止祥瑞。
士干致白鹿。
其谓我何。
还之。
彼当惭惧。
留之。
远近復献。
竟不视。
遂放于苑中焉。
十年正月。
西川奏。
当管甘露降。
松柏树竹藂等二千四百四十二处。
其年。
怀州奏获白雀二。
十一年二月。
同州进五色雁。
八月。
潞州进白鸛。
十一月。
潭州进赤鸟。
十二年七月。
东都留守奏。
苑內生芝草一株。
是月。
河阳进白鴝鵒二。
十八年八月。
沧州言白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