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 卷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卷六 辛文房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尔。"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

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臣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 九岁工属文,十五擢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对策第一,拜左拾遗。 数上书言利害,当路恶之,出为河南尉。 后拜监察御史,按狱东川。 还次敷水驿,中人仇士良夜至,稹不让邸,仇怒,击稹败面。 宰相以稹年少轻威,失宪臣体,贬江陵士曹参军,李绛等论其枉。 元和末,召拜膳部员外郎。 稹诗变体,往往宫中乐色皆诵之,呼为才子。 然缀属虽广,乐府专其警策也。 初在江陵,与监军崔潭峻善。 长庆中,崔进其歌诗数十百篇,帝大悦,问今安在,曰:“为南宫散郎。"

擢祠部郎中、知制诰,俄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初以瑕衅,举动浮薄,朝野杂笑,未几罢。

然素无检,望轻,不为公议所右,除武昌节度使,卒。

在越时,辟窦巩。

巩工诗,日酬和,故镜湖、秦望之奇益传,时号"兰亭绝唱"。

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无逾二公者。

有《元氏长庆集》一百卷及《小集》十卷,今传。

夫松柏饱风霜,而后胜梁栋之任,人必劳饿空乏,而后无充诎之态。

誉早必气锐,气锐则志骄,志骄则敛怨。

先达者未足喜,晚成者或可贺。

况庆吊相望于门闾,不可测哉。

人评元诗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

况尤物移人,侈俗迁性,足见其举止斐薄丰茸,仍且不容胜己,至登庸成忝,贻笑于多士,其来尚矣。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岂不闻言行君子之枢机,荣辱之主耶古人不耻能治而无位,耻有位而不能治也。

李绅,字公垂,亳州人。

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与皇甫湜同年。

补国子助教。

穆宗召为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

武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

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特有名,号"短李"。

与李德裕、元稹同时,称"三俊"。

集名《追昔游》,多纪行之作。

又《批答》一卷,皆传。

初为寿州刺史,有秀才郁浑,年甫弱冠,应百篇科,绅命题试之,未昏而就,警句佳意甚多,亦有集,今传。

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韦瓘榜第进士,在杨汝士一时。

与李端公益少同袍,为尔汝交。

初隐江南山中避地。

家苦贫,劲气不扰,羁旅四方,登临怀昔,皆古今绝唱。

过陇头古天山大阪,泉水呜咽,分流四下,赋诗曰:"陇头水,千古不堪闻。 生归苏属国,死别李将军。 细响风凋草,清哀雁入云。"

其警绝大概如此。

古诗乐府,可称独步。

盖其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云。

卒飘蓬薄宦,客死三川。

有集五卷,今传。

张又新,字孔昭,深州人也。

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

元和九年礼部侍郎韦贯之下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

应辟为广陵従事,历补阙。

为性倾邪,谄事宰相李逢吉,为之鹰犬,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 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坐田伾事贬官。 李训专政,又新复见用。 后竟坐事谪远州刺史。 仕终左司郎中。 善为诗,恃才多轥藉。 其淫荡之行,卒见于篇。 尝曰:“我少年擅美名,意不欲仕宦,惟得美妻,平生足矣。"

娶杨虔州女,有德无色,殊怏怏。

后过淮南,李绅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其狂斐类此。

喜嗜茶,恨在陆羽后,自著《煎茶水记》一卷,及诗文等行于世。

殷尧藩,秀州人。

为性简静,眉目如画。

工诗文,耽丘壑之趣。

尝曰:"吾一日不见山水,与俗人谈,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呼浊醪浇之,聊解秽耳。"

元和九年韦贯之放榜,尧藩落第,杨尚书大为称屈料理,因擢进士。

数年,为永乐县令。

一舸之官,弹琴不下堂,而人不忍欺。

雍陶寄诗曰:"古县萧条秋景晚,昔时陶令亦如君。 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 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従阙下闻。"

及与沈亚之、马戴为诗友,赠答甚多。

后仕终侍御史。

尧藩初游韦应物门墙,分契莫逆。

及来长沙,尚书李翱席上有舞《柘枝》者,容语凄恻,因感而赋诗以赠曰:"姑苏太守青娥女,流落长沙舞《柘枝》。 满座绣衣皆不识,可怜红粉泪双垂。"

众客惊问之,果韦公爱姬所生女也,相于吁叹。

翱即命削丹书,于宾馆中擢士嫁之。

今有集一卷传世,皆铿锵蕴藉之作也。

清塞,字南卿,居庐岳为浮屠,客南徐亦久,后来少室、终南间。

俗姓周,名贺。

工为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

宝历中,姚合守钱塘,因携书投刺以丐品第,合延待甚异。

见其《哭僧》诗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

大爱之,因加以冠巾,使复姓字。

时夏腊已高,荣望落落,竟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

诗一卷,今存。

无可,长安人,高僧也。

工诗,多为五言。

初,贾岛弃俗时,同居青龙寺,呼岛为従兄。

与马戴、姚合、厉玄多有酬唱,律调谨严,属兴清越,比物以意,谓之"象外句"。

如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凡此等新奇,当时翕然称尚,妙在言用而不失其名耳。 今集一卷相传。 熊孺登,钟陵人,有诗名。 元和中为西川従事,与白舍人、刘宾客善,多赠答。 亦祗役湘中数年。 凡下笔,言语妙天下。 如:“江流如箭月如弓,行尽三湘数夜中。 无奈子规知向蜀,一声声似怨春风。"

又《经古墓》云:"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従闭不曾朝。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

类此极多。

有集今传。

李约,字存博,汧公李勉之子也。

元和中,仕为兵部员外郎。

与主客员外张谂极相知。

每单枕静言,达旦不寐。

尝赠韦况曰:"我有心中事,不向韦郎说。 秋夜洛阳城,明月照张八。"

性清洁寡欲,一生不近粉黛,博古探奇。

初,汧公海内名臣,多蓄古今玩器,约愈好之,所居轩屏公案,必置古铜怪石,法书名画,皆历代所宝。

坐间悉雅士,清谈终日,弹琴煮茗,心略不及尘事也。

尝使江南,于海门山得双峰石及绿石琴荐,并为好事者传閟。

然亦寓意,未尝戛然寡情,豪夺吝与。

复嗜茶,与陆羽、张又新论水品特详。

曾授客煎茶法,曰:"茶须缓火炙,活火煎,当使汤无妄沸。 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畔泉涌,累累然;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 此老汤之法,固须活水,香味俱真矣。"

时知音者赏之。

有诗集。

后弃官终隐。

又著《东杓引谱》一卷,今传。

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人。

初至长安,与李贺结交。

举进士不第,为歌以送归。

元和十年侍郎崔群下进士。

泾原李汇辟为掌书记。

为秘书省正字。

长庆中,补栎阳令。

四年,迁福建团练副使,事徐晦。

后累迁殿中丞御史内供奉。

大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

耆罢,亚之贬南康尉,后终郢州掾。

亚之以文辞得名,然狂躁贪冒,辅耆为恶,颇凭陵晚达,故及于谪。

尝游韩吏部门。

杜牧、李商隐俱有拟沈下贤诗,盖甚为当时名辈器重云。

有集九卷,传世。

徐凝,睦州人。

元和间有诗名。

方干师事之。

与施肩吾同里闬\。

日亲声调,无进取之意,交眷悉激勉,始游长安,不忍自衒鬻,竟不成名。

将归,以诗辞韩吏部云:"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 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

知者怜之。

遂归旧隐,潜心诗酒。

人间荣耀,徐山人不复贮齿颊中也。

老病且贫,意泊无恼,优悠自终。

集一卷,今传。

余昔经桐庐古邑,山水苍翠,严先生钓石,居然无恙。

忽自星沉,千载寥邈,后之学者,往往继踵芳尘,文华伟杰,义逼云天,产秀毓奇,此时为冠。

至今有长吟高蹈之风,古碑石刻题名等,相传不废。

揽辔徬徨,不忍去之。

胜地以一人兴,先贤为来者重,固当相勉而无倦也。

裴夷直,字礼卿,吴人。

元和十年礼部侍郎崔群下进士,仕为中书舍人。

武宗立,以罪贬驩州司户。

宣宗初,为江、华二州刺史。

终尚书左司员外郎、散骑常侍。

工诗,有盛名。

集一卷,今传于世。

薛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

性辨惠,调翰墨。

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

傍即东北走长安道也。

往来车马留连。

元和中,元微之使蜀,密意求访,府公严司空知之,遣涛往侍。

微之登翰林,以诗寄之曰:"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书郎。

蜀人呼妓为校书,自涛始也。

后胡曾赠诗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树下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知。"

涛工为小诗,惜成都笺幅大,遂皆制狭之,不以为便,名曰:"薛涛笺"。

且机警闲捷,座间谈笑风生。

高骈镇蜀门日,命之佐酒,改一字惬音令,且得形象,曰:"口似没梁斗。"

答曰:"川似三条椽。"

公曰:"奈一条曲何“曰:“相公为西川节度,尚用一破斗,况穷酒佐杂一曲椽,何足怪哉!"其敏捷类此特多,座客赏叹。

其所作诗,稍欺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辄能攀附,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异物,岂得匪其人而弃其学哉。

大和中,卒。

有《锦江集》五卷,今传,中多名公赠答云。

姚合,陕州人,宰相崇之曾孙也。

以诗闻。

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贡举,有夙好,因拔泥涂,郑解榜及第。

历武功主簿,富平、万年尉。

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杭二州刺史。

后召人,拜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开成间,李商隐尉弘农,以活囚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合来代简,一见大喜,以风雅之契,即谕使还官,人雅服其义。

后仕终秘书监。

与贾岛同时,号"姚、贾",自成一法。

岛难吟,有清冽之风;合易作,皆平澹之气。

兴趣俱到,格调少殊。

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

盖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弊之间,最工模写也。

性嗜酒爱花,颓然自放,人事生理,略不介意,有达人之大观。

所为诗十卷,及选集王维、祖咏等一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序》称维等皆诗家射雕手也。

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今并传焉。

李廓,宰相程之子也。

少有志勋业,揽辔慨然,而未肯屑就,遂困场屋中。

作《下第》诗曰:"榜前潜制泪,众里独嫌身。 气味如中酒,情怀似别人。"

时流皆称赏,且怜之,因共推挽。

元和十三年独孤樟榜进士,调司经局正字,出为鄠县令。

累历显官,仕终武宁节度使,政有奇绩。

工诗,极绮致。

与贾岛相友善。

集今传世。

章孝标,字道正,钱塘人。

李绅镇淮东时,春雪,孝标参座席,有诗名,绅命札请赋,唯然,索笔一挥云:"六出花飞处处飘,粘窗拂砌上寒条。 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李大称赏,荐于主文。

元和十四年礼部侍郎庾承宣下进士及第,授校书郎。

于长安将归家庆,先寄友人曰:"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绅适见,亟以一绝箴之曰:"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孝标惭谢。

伤其气宇窘急,终不大用。

大和中,尝为山南道従事,试大理评事。

仕终秘书正字。

有集一卷,传世。

施肩吾,字希圣,睦州人。

元和十五年卢储榜进士第后,谢礼部陈侍郎云:"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

不待除授,即东归,张籍群公吟饯。

人皆知有仙风道骨,宁恋人间升斗耶而少存箕、颍之情,拍浮诗酒,搴擘烟霞。

初读书五行俱下,至是授真诠于仙长,遂知逆顺颠倒之法,与上中下精气神三田反覆之义。

以洪州西山,十二真君羽化之地,慕其真风,高蹈于此。

题诗曰:"重重道气结成神,玉阙金堂逐日新。 若数西山得道者,兼余即是十三人。"

早尝赋《闲居遣兴诗》一百韵,颇述初心,大行于世。

著《辨疑论》一卷,《西山传道》、《会真》等记各一卷。

述气住则神住,神住则形住,为《三住铭》一卷,及所为诗十卷,自为之序,今传。

袁不约,字还朴,长庆三年郑冠榜进士。

大和中,以平判入等调官。

有诗传世。

韩湘,字清夫,愈之侄孙也。

长庆三年礼部侍郎王起下进士。

落魄不羁,见趣高远,尤耽苦吟。

公勉以经学,曰:"湘所学,公不知耶“因赋诗以述志云:“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 后夜流琼液,凌晨咀绛霞。 琴弹碧玉调,炉炼白朱沙。 宝鼎存金虎,元田养白鸦。 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 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 有人能学我,同去看仙葩。"

公笑曰:"子能夺造化乎“湘曰:“此事甚易。"

公为开樽,湘聚土,以盆覆之,噀水,良久,开碧花二朵,花片上有诗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公甚异怪,未喻其意。

曰:"他日验之。"

告违去。

未几,公以谏佛骨事谪潮州刺史。

一日,途中见有人冒风雪従林间来,视乃湘也,再拜马前曰:"公忆花上之句乎“因询其地,即蓝关,嗟叹久之,解鞍酒垆命酌,足成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事,岂期衰朽送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又赠诗曰:"人才为世古来多,如子雄文孰可过。 好待功名成就日,却抽身去上烟萝。 “湘笑而不答,献诗别公曰:“举世都为名利醉,惟吾来向道中醒。 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

遂别,竟不知所终。

韩琮,字成封,长庆四年李群榜进士及第。

大中中,仕至湖南观察使。

有诗名,多清新之制,锦不如也。

《浐水送别》云:"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骆谷晚望》云:"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如此等皆喧满人口,余极多,皆称是。

集一卷,今传。

韦楚老,长庆四年中书舍人李宗闵下进士,仕终国子祭酒。

工诗,气既淳雄,语亦豪健。

众作古乐府居多。

《祖龙行》曰:"黑云兵气射天裂,壮士朝眠梦冤结。 祖龙一夜死沙丘,胡亥空随鲍鱼辙。 腐肉偷生二千里,伪书先赐扶苏死。 墓接骊山土未干,瑞光已向芒砀起。 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龙蛇撩乱入咸阳,少帝空随汉家马。"

杰制颇多,俱当刮目。

今并传。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

乐高尚,称处士。

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

然不业程文。

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 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谨令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

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

由是寂寞而归,为诗自悼云:"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遂客淮南。

杜牧时为度支使,极相善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绝唱。 同时崔涯亦工诗,与祜齐名,颇自放行乐,或乖兴北里,每题诗倡肆,誉之则声价顿增,毁之则车马扫迹。 涯尚义,有《侠士》诗云:“太行岭上三尺雪,崖涯袖中三尺铁。 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

尝共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

"以何为钩“曰:“新月。"

"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

绅壮之,厚赠而去。

晚与白乐天日相聚宴谑,乐天讥以"足下新作《忆柘枝》云‘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乃一问头耳。"

祜曰:"鄙薄之诮是也。 明公《长恨歌》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 ’又非目莲寻母耶“一座大笑。 初过广陵曰:“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大中中,果卒于丹阳隐居,人以为谶云。

诗一卷,今传。

卫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之行也。

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

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刘得仁,公主之子也。

长庆间以诗名。

五言清莹,独步文场。

自开成后至大中三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仕,得仁独苦工文。

尝立志,必不获科第,不愿儋人之爵也。

出入举场二十年,竟无所成,投迹幽隐,未尝耿耿。

有寄所知诗云:"外族帝王是,中朝亲故稀。 翻令浮议者,不许九霄蜚。"

忧而不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铿锵金玉,难合同流,而不厌于磨淬,端能确守格律,揣治声病,甘心穷苦,不汲汲于富贵。

王孙公子中,千载求一人不可得也。

及卒,僧栖白吊之曰:"思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 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有诗一卷行于世。

朱庆余,字可久,以字行,闽中人。

宝历二年裴俅榜进士及第,授秘省校书。

得张水部诗旨,气平意绝,社中哲匠也。

有名当时。

集一卷。

今传。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搢笏朗诵之。

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毫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 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不敢邀。 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

意气闲逸,傍若无人,座客莫不称异。

大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约以十年后吾来典郡,当纳之,结以金币。

洎周墀入相,牧上笺乞守湖州,比至,已十四年,前女子従人,两抱雏矣。

赋诗曰:"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此其大概一二。

凡所牵系,情见于辞。

别业樊川。

有《樊川集》二十卷,及注《孙子》,并传。

同时有严恽,字子重,工诗,与牧友善,以《问春》诗得名。

昔闻有集,今无之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