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 李昉

陈鸾凤建州山寺萧氏子周洪萧浣僧文净徐智通雷公庙南海

陈义叶迁韶

元稹""稹"原作"积",据明抄本改"裴用东阳郡山段成式伯智空

陈鸾凤

唐元和中,有陈鸾凤者,海康人也。

负气义,不畏鬼神,乡党咸呼为后来周处。

海康者,有雷公庙,邑人虔洁祭祀。

祷祝既淫,妖妄亦作。

邑人每岁闻新雷日,记某甲子。

一旬复值斯日,百工不敢动作。

犯者不信宿必震死,其应如响。

时海康大旱,邑人祷而无应。

鸾凤大怒曰:"我之乡,乃雷乡也。 为神不福,况受人奠酹如斯,稼穑既焦,陂池已涸,牲牢飨尽,焉用庙为!"遂秉炬爇之。

其风俗,不得以黄鱼彘肉,相和食之,亦必震死。

是日,鸾凤持竹炭刀,于野田中,以所忌物相和啖之,将有所伺""伺"原作"祠",据明抄本改"。

果怪云生,恶风起,迅雷急雨震之。

鸾凤乃以刃上挥,果中雷左股而断。

雷堕地,状类熊猪,毛角,肉翼青色,手执短柄刚石斧,流血注然,云雨尽灭。

鸾凤知雷无神,遂驰赴家,告其血属曰:"吾断雷之股矣,请观之。"

亲爱愕骇,共往视之,果见雷折股而已。

又持刀欲断其颈,啮其肉。

为群众共执之曰:"霆是天上灵物,尔为下界庸人。 辄害雷公,必我一乡受祸。"

众捉衣袂,使鸾凤奋击不得。

逡巡,复有云雷,裹""裹"原作"哀",据明抄本改"其伤者,和断股而去。

沛""沛"原作"虽",据明抄本改"然云雨,自午及酉,涸苗皆立矣。

遂被长幼共斥之,不许还舍。

于是持刀行二十里,诣""诣"原作"诸",据明抄本改"舅兄家,及夜,又遭霆震,天火焚其室。

复持刀立于庭,雷终不能害。

旋有人告其舅兄向来事,又为逐出。

复往僧室,亦为霆震,焚热如前,知无容身处,乃夜秉炬,入于乳穴嵌孔之处,后雷不复能震矣,三暝然后返舍。

自后海康每有旱,邑人即醵金与鸾凤,请依前调二物食之,持刀如前,皆有云雨滂沱,终不能震。

如此二十余年,俗号鸾凤为雨师。

至大和中,刺史林绪知其事,召至州,诘其端倪。

鸾凤云:"少壮之时,心如铁石。 鬼神雷电,视之若无当者。 愿杀一身,请苏万姓,即上玄焉能使雷鬼敢骋其凶臆也!"遂献其刀于绪,厚酬其直。

"出《传奇》"

唐朝元和年间,有个叫陈鸾凤的,是海康人。

自负义气,不怕鬼神,乡亲们都称他为后起的周处。

海康有座雷公庙,当地人虔诚地这里打扫祭祀。

祈祷祝愿的事多了,妖邪妄诞的现象也时时发生。

当地人每年听到第一声雷响时,就记下了这个日子,以后每旬的这一天,所有工作都不能干。

如果有人不相信这个而违犯了,夜晚睡下时必遭雷击而丧命。

这种应验就像回声那么准。

当时正赶上海康地方大旱,当地人来到雷公庙祈祷降雨然而毫无响应,鸾凤十分恼怒,说道:"我的家乡乃是雷公的故乡,雷公身为神灵不降福,况且又受到人们如此虔诚的祭奠和供奉!如今禾苗已经枯死,池塘已经干涸,牲畜都拿米做了供品,还要这座庙干什么?"说完他便举起火把烧它。

当地的风俗是不允许人们将黄鱼和猪肉掺到一起吃,有谁这样吃了,也是必定被雷击死。

这一天,鸾凤手持竹制砍柴刀,站立在田野里,将当地风俗所忌讳的这两样东西掺在一起吃了下去,站在那里等待着雷击。

果然有怪云出现,妖风顿起,迅雷挟着暴雨向他袭来。

鸾凤便将手中的刀在空中挥舞起来,果然砍中了雷公的左腿,将它砍断了。

雷公跌落在地上,形状象熊和猪一样,身上有毛有角,还有青色的肉翅膀,手里握着短把的金刚石斧,伤处血流如注。

此时,云和雨都消失了。

鸾凤知道雷公并没有什么神威,便跑到家里告诉亲人道:"我把雷公的腿砍断了,请你们快去观看!"亲人听了又惊又怕,跟着他一起前去观看,果然看到雷公的腿已被砍断,乖乖地躺在地上。

鸾凤又举起刀来要把雷公的脖子砍断,还要吃它的肉。

众人将他拉住,制止他说:"雷公是天上的神灵,你是下界的凡人,再要加害雷公,必定使我们全体乡民遭受灾祸。"

众人死劲儿扯住他的衣襟,致使鸾凤不能奋力举刀去砍雷公。

不一会儿,又有乌云雷电笼罩上来,挟带起受伤的雷公和它的断腿离去了。

接着便下起了大雨,从中午一直下到傍晚,干枯的禾苗都复苏挺立了起来。

由此,鸾凤便遭到老幼乡人们的一致训斥,不许他回家。

鸾凤只好带着刀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妻子的哥哥家。

到了夜晚,他又遭到雷霆的袭击,住的房子也被天火烧光了。

他又持刀站在院子里,雷公终于未能伤害他。

事后有人将他从前砍伤雷公的事告诉了妻兄,于是又被赶了出来。

鸾凤又到僧人居住的房子里落脚,到了夜晚同样被雷击触,跟以前一样遭到天火的烧害。

鸾凤知道已经没有容纳自己的地方,他便趁夜举着火把走进石壁上天然开成的岩洞里,雷火再也不能来袭击他了。

在岩洞里住了三夜之后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自此以后,海康一带每当遭逢旱灾,当地人便凑钱给鸾凤,求他按照从前的办法将黄鱼和猪肉掺在一起吃下去,象上次那样持刀站在田野里,每次都有滂沱大雨从天而降,而鸾凤本人一直遭不到雷击。

这样过了二十多年,民间称鸾凤为求雨大师。

到了太和年间,刺史林绪得知此事,便把鸾凤召到州府衙门,询问此事的前因后果,鸾凤说:"在我年轻力壮的时候,气威胆壮,心如铁石,诸如鬼神雷电之类完全不放在眼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拯救万民百姓。 天帝即使掌握着天下万物的生杀大权,又怎能使雷鬼恣意逞凶呢!"说完便将自己那把刀呈献给林绪。

林绪送给他很多钱,作为献刀的报酬。

建州山寺

唐柳公权侍郎,尝见亲故说:元和末,止建州山寺。

夜半,觉门外喧闹,潜于窗棂中窥之。

见数人运斤造雷车,宛如图画者。

久之,一嚏气,忽斗暗,其人双目遂昏。

"出《酉阳杂俎》"

唐朝侍郎柳公权,曾经听到亲友说,元和末年他住宿在建州的一座山寺里,半夜醒来时,听到门外一片喧闹声,便隐蔽在窗后从缝隙间偷偷察见。

见有几个人挥舞斧子砍削木头制造雷车,雷车的样子就象画上画得那样。

看的时间长了,忍不住打了喷嚏,顿时四面一片漆黑,他的两只眼睛便什么也看不清了。

萧氏子

唐长庆中,兰陵萧氏子,以胆勇称。

客游湘楚,至长沙郡,舍于仰山寺。

是夕,独处撤烛。

忽暴雷震荡檐宇,久而不止。

俄闻西垣下,窸窣有声。

萧恃膂力,曾不之畏。

榻前有巨棰,持至垣下。

俯而扑焉,一举而中。

有声甚厉,若呼吟者。

因连扑数十,声遂绝,风雨亦霁。

萧喜曰:"怪且死矣。"

迨晓,西垣下睹一鬼极异。

身尽青,伛而庳。

有金斧木楔,以麻缕结其体焉。

瞬而喘,若甚困状。

于是具告寺僧观之。

或曰:"此雷鬼也,盖上帝之使耳。 子何为侮于上帝?祸且及矣。"

里中人具牲酒祀之,俄而云气曛晦,自室中发,出户升天,鬼亦从去。

既而雷声又兴,仅数食顷方息。

萧气益锐,里中人皆以壮士名焉。

"出《宣室志》"

唐朝长庆年间,兰陵一家姓萧的有个儿子,以胆大勇猛著称。

他在湘楚一带游历,到了长沙,住宿在仰山寺内。

这天夜里,他灭掉腊烛独自一人呆在屋里。

突然有雷鸣震得房檐都在颤动,好长时间雷声也不平息。

一会儿又听到西面墙脚下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萧依仗着自己力大过人,从没惧怕过什么。

床前有一根粗大的木棒,他便操起木棒走到西墙跟前,弯腰扑了过去,一下便打中了目标。

只听棒下发出尖厉的叫声,好象在呼唤什么。

他便连续扑打了几十下,叫声于是停止了。

风也停了,雨也停了。

萧高兴地说:"妖怪已经死了!"等到天亮时,西墙下面见有一个鬼,形状极为奇异。

通身都是青色,驼背而瘦小,有把铁斧头一根木桩,用麻绳捆他的身上。

过了一会儿,他便急促地喘起气来,十分困苦的样子。

萧便将这些情况统统告诉寺里的僧人,让他们来观看。

有人说:"这是专管打雷的鬼,是天帝的使者。 你为什么侮辱天帝?大祸就要临头了!"当地居民摆上猪羊与酒等供品进行祭祀,一会儿便有一缕昏黑的云气从屋里冒了出来,飞出门户升上天空,那个鬼也跟着去了。

接着又响起了雷声,响了几顿饭的功夫才平息。

萧见此状,胆气更威更壮,当地人都称他为壮士。

周洪

唐处士周洪云。

宝历中,邑客十余人,逃暑会饮。

忽骤风雨,有物堕如玃,两目睒睒,众惊伏于床下。

倏忽上阶周视,俄失所在。

及雨定,稍稍能起,相顾,但耳悉泥矣。

邑人云,向来雷震,牛战鸟坠,而邑客止觉殷殷然。

"出《酉阳杂俎》"

唐朝有个隐士叫周洪,他说,宝历年间,有十几个客人来到乡下避暑饮乐。

突然来了一阵暴风雨,有个东西从天上落下来,象大母猴一样,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

众人见了都吓得钻到床底下去了。

突然间,这个东西便跳上门前的台阶向四周观看,眨眼之间,它又不见了。

等到风息雨停后,众人从床下慢慢爬了出来,互相看了看,只见各人的耳朵里全塞满了泥土。

当地人说,以前遭到雷声震动时,牛被震得浑身颤抖,禽鸟则从天空震落到地上。

而这些客人则只是觉得有些震动而已。

萧浣

唐萧浣,初至遂州,造二幡刹,施于寺。

斋庆毕,作乐。

忽暴雷震刹,俱成数十片。

至来岁雷震日,浣死。

"出《酉阳杂俎》"

唐朝有个叫萧浣的人,他刚到遂州,便营造了两根幡竿,赠送给寺院。

交接时举行佛事庆典,祭奠仪式结束后奏起了音乐。

这时,突然响起迅雷震击着这两根幡竿,幡竿全被霹雳轰击成碎片。

等到第二年幡竿遭受雷击的这一天,萧瀚就死去了。

僧文净

唐金州水陆院僧文净,因夏屋漏,滴于脑,遂作小疮。

经年,若一大桃。

来岁五月后,因雷雨霆震,穴其赘。

文净睡中不觉,寤后唯赘痛。

遣人视之,如刀割,有物隐处,乃蟠龙之状也。

"出《闻奇录》"

唐朝金州水陆院僧人文净,因为夏季房子漏雨,雨水滴在头上,于是就变成个小疮。

过了一年,小疮变得象个大桃子。

第二年五月以后,由于雷雨震击,文净头上的那个赘疣被击穿一个孔洞。

文净当时正在酣睡中一点也不知觉,睡醒后只感到头上的赘疣疼痛。

让人来察看,只见穿孔处好象用刀割的一样,里面有个东西隐藏着,就象一条龙蟠在里面的样子。

徐智通

唐徐智通,楚州医士也。

夏夜乘月,于柳堤闲步。

忽有二客,笑语于河桥,不虞智通之在阴翳也。

相谓曰:"明晨何以为乐。 ?"一曰:"无如南海赤岩山弄珠耳。"

答曰:"赤岩主人嗜酒,留客必醉。 仆来日未后,有事于西海,去恐复为萦滞也。 不如只于此郡龙兴寺前,与吾子较技耳。"

曰:"君将何戏?"曰:"寺前古槐,仅百株。 我霆震一声,剖为纤茎,长短粗细,悉如食箸。 君何以敌?"答曰:"寺前素为郡之戏场,每日中,聚观之徒,通计不下三万人。 我霆震一声,尽散其发,每缕仍为七结。"

二人因大笑,约诺而去。

智通异之,即告交友六七人,迟明,先俟之。

是时晴朗,已午间,忽有二云,大如车轮,凝于寺上。

须臾昏黑,咫尺莫辨。

俄而霆震两声,人畜顿踣。

及开霁,寺前槐林,劈栉分散,布之于地,皆如算子。

大小洪纤,无不相肖。

而寺前负贩戏弄观看人数万众,发悉解散,每缕皆为七结。

"出《集异记》"

唐朝有个人叫徐智通,是楚州的医生。

在一个夏季的夜晚,他借着月光在柳树成排的河堤上散步,忽然发现有两个陌生人站在河的桥上说笑。

这俩人没想到徐智通就站在他们附近的暗影里,于是互相谈论起第二天如何取乐。

一个说:"什么也比不上去南海赤岩山弄珠子玩有意思呀!"另一个说:"赤岩山主人喜欢喝酒,到那里去的客人个个都要喝得醉醺醺的。 我明天下午有事要去西海,去赤岩山恐怕又要因喝醉酒而耽误事。 倒不如就在本郡的龙兴寺前,与你比比技艺吧。"

问:"你要表演什么把戏?"答:"寺前有百余棵老槐树,我发一声雷响,把它们劈成细条,它们的长短粗细,都象筷子一样。 你将什么技艺与我相比?"那个答道:"寺前一向是本州郡游戏作乐的场所,每天前来围观的群众,总共不下三万人。 我将发一声雷响,将这些人的发辫全都劈散开来,并让他们的每一缕头发上都有七个结。"

于是二人大笑,约定好后便离去了。

徐智通见此,大为惊异,立即去告诉了六七个好朋友。

天刚放亮,他们就来到寺前,先在那里等候着。

当时天气晴朗,将近中午时,忽然有两片象车轮大的云彩出现了,静静停留在寺庙的上空。

刹那间,就变得天昏地暗,咫尺之远都不能分辨事物。

不一会儿,又发出两声雷鸣,人与牲畜都被震倒在地上了。

等到天放晴时,只见寺前的槐树林子,一棵棵都被劈成碎片,散落在地上,全部象计数用的竹签子,大小粗细,没有不相象的。

而寺前挑担做买卖的、演戏卖唱的、围着看热闹的,共计数万人,每人的发辨全部都散开了,每缕头发上又打着七个结。

洛京天津桥,有儒生,逢二老人言话,风骨甚异。

潜听之,云:"明日午时,于寺中斗疾速。 一人曰:“公欲如何?"一人曰:"吾一声,令寺内听讲驴马尽结尾。"

一人曰:"吾一声,令十丈幡竿尽为算子,仍十枚为一积。"

儒生乃与一二密友,于寺候之。

至午,果雷雨。

霹雳一声,客走出视,驴马数百匹尽结尾。

一声,幡竿在廊下为算子,十枚一积。

"出《录异记》"在洛阳京城的天津桥有一个书生,一天,他遇到两个风貌气概与众不同的老年人,便在一旁偷听他们的谈话。

他们正在说,第二天中午,要在寺庙里比赛谁的手法快。

一个说:"你打算怎么比?"答道:"我要发一声响,让在寺内听讲的人的驴马尾巴全都结在一起。"

一个便说:"我要发一声响,让十丈高的旗杆全部碎成计算用的签子,并且每十根为一堆。"

书生听了,便与一两个亲密朋友相约,第二天一早就到寺庙等候。

到了中午,果然雷雨交加,一声霹雳响过后,香客们走出寺庙观看,见他们的驴马数百匹尾巴全都结到了一起。

又一声霹雳响过,便见十丈高的旗杆倒在房前碎成一根根签子,每十根堆在一起。

雷公庙

雷州之西雷公庙,百姓每岁配连鼓雷车。

有以鱼彘肉同食者,立为霆震,皆敬而惮之。

每大雷雨后,多于野中得黳石,谓之雷公墨。

叩之鈖然,光莹如漆。

又如霹雳处,或土木中,得楔如斧者,谓之霹雳楔,小儿佩带,皆辟惊邪;孕妇磨服,为催生药。

必验。

"出《岭表录异》"雷州西边有座雷公庙,百姓每年祭祀时,都要配享连鼓雷车。

如果有人把鱼和猪内掺合在一起吃了,此人就会立即遭到雷击,因此,人们对这座雷公庙既敬重又惧怕。

每逢大雷雨过后,常常在野外找到黑色的石头,人们称它为"雷公墨",敲击起来铿然作响,晶莹光洁犹如涂了漆一般。

另外,如果在霹雳响过的地方,在地上或树上得到象用斧子砍削成形的小木桩,人们称它为"霹雳楔",小孩将它佩带在身上,都能镇惊避邪;孕妇拿来磨碎当做催生药服用,一定十分灵验。

南海

南海秋夏间,或云物惨然,则见其晕如虹,长六七尺,此候则飓风必发,故呼为飓母。

见忽有震雷,则飓风不作矣。

舟人常以为候,预为备之。

"出《岭表录异》"

南海每当夏秋之间,有时云雾笼罩,天色暗淡,同时会看到象彩虹一样的一段光彩出现,有六七尺长。

出现这种天象时,一定会有台风发生。

因此,人们称它为台风之母。

如果突然有惊雷震响,那么台风就不会发生了。

使船的人常常以这些现象作为征侯,事先做好防备。

陈义

唐罗州之南二百里,至雷州,为海康郡。

雷之南濒大海,郡盖因多雷而名焉,其声恒如在檐宇上。

雷之北高,亦多雷,声如在寻常之外。

其事雷,畏敬甚谨,每具酒肴奠焉。

有以彘肉杂鱼食者,霹雳辄至。

南中有木名曰掉,以煮汁渍梅李,俗呼为棹汁。

杂彘肉食者,霹雳亦至。

犯必响应。

牙门将陈义传云:"义即雷之诸孙。 昔陈氏因雷雨昼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数月,卵破,有婴儿出焉。 目后日有雷扣击户庭,入其室中,就于儿所,似若乳哺者。 岁余,儿能食,乃不复至,遂以为己子。 义即卵中儿也。 又云:“尝有雷民,畜畋犬,其耳十二。 每将猎,必笞犬,以耳动为获数。 未尝偕"“偕"原作"王",据明抄本改"动。

一日,诸耳毕动。

既猎,不复逐兽。

至海旁测中嗥鸣。

郡人视之,得""得"字原"阙",据明抄本补"十二大卵以归,置于室中。

后忽风雨,若出自室。

既霁就视,卵破而遗甲存焉。

后郡人分其卵甲,岁时祀奠,至今以获得遗甲为豪族。

或阴冥云雾之夕,郡人呼为雷耕。

晓视野中,果有垦迹。

有是乃为嘉祥。

又时有雷火发于野中,每雨霁,得黑石,或圆或方,号雷公墨。

凡讼者投牒,必以雷墨杂常墨书之为利。

人或有疾,即扫虚室,设酒食,鼓吹幡盖,迎雷于数十里外。

既归。

屠牛彘以祭,因置其门。

邻里不敢辄入,有误犯者为唐突,大不敬,出猪牛以谢之。

三日又送,如初礼。

又云。

尝有雷民,因大雷电,空中有物,豕首鳞身,状甚异。

民挥刀以斩,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厉。

其夕凌空而去。

自后挥刀民居室,频为天火所灾。

虽逃去,辄如故。

父兄遂摈出,乃依山结庐以自处,灾复随之。

因穴崖而居,灾方止。

或云,其刀尚存。

雷民图雷以祀者,皆豕首鳞身也。

"出《投荒杂录》"

唐朝时候,从罗州往南二百里直至雷州,属于海康郡。

雷州南面紧靠大海,此郡大概因为雷多而取了这个名字。

雷的声音每每就象在屋顶和房檐上。

雷州北面地势较高,也多雷,雷声响时就象在一丈之外。

当地人对于雷十分虔敬而且畏惧,常常准备酒肉来祭奠它。

如果有人把猪肉与鱼掺到一起食用,霹雳就会降临到他头上。

在雷州南部地方有一种棹树,用它煮出的水浸泡酸梅和李子,习惯上称为"棹汁",若将"棹汁"与猪肉掺在一起食用时,也会致霹雳临头,如有违犯这一禁忌者必定立即得到报应。

牙门将陈义的传记中记载道:陈义就是雷的子孙。

从前陈义的母亲在一个因雷雨大作而变得昏暗的白天,在院子里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卵,把它覆盖几个月后,卵壳破裂,有个婴儿钻了出来。

从那以后每天都有雷神扣打门户,进入他的房间,好象在给他喂奶的样子。

过了一年多,小孩能吃食物了,雷神就不再来了。

母亲便把这个小孩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陈义就是从卵中生出来的那个婴儿。

另有传说道,曾有个雷州居民,养了只猎犬,生着十二只耳朵,此人每当出去打猎时,必定抽打猎犬,凭着它有几只耳朵活动来判定扑获猎物的数量。

这只猎犬的十二只耳朵从未全部活动过。

有一天,十二只耳朵全都活动了,他出去打猎时,看到野兽便不再追逐,来到海边沙滩上大声嚎叫。

人们跑来一看,见他捡到十二只大卵往回走。

他将大卵放在屋里后,忽然来了一阵风雨,就象从屋子里生出来的。

雨过天晴后再到屋里察看,卵都破了,只有蛋壳留在那里。

事后,当地人将那蛋壳一个个分别拿回家里,每年都按时进行祭奠。

直到今天,凡是当年拿到蛋壳的人家,都成为当地的豪门望族。

有时赶上云雾笼罩的阴暗的傍晚,当地人称这是雷公在耕地,第二天拂晓到田野里一看,就会发现果真有耕垦的痕迹。

有这种情况出现,便是吉祥的征兆。

另外,还常常有雷火出现在田野里,每当雨过天晴后,就能拾到黑色的石头。

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人们称为"雷公墨“。 凡是有人诉讼投状子,必定以用“雷公墨"混和着普通墨来书写,才是吉利。

如果有人得了病,就打扫出一间空房子,摆设酒食供奉,吹吹打打,举着旗伞盖,到数十里以外去迎请雷公,回来之后,杀猪宰牛进行祭奠。

因为祭品摆放在门前,邻人便不敢随便进去。

有人误入就被视为冒犯,是最大的不敬,必须拿出猪和牛来谢罪。

三天之后又要送雷公,仪式和礼节与迎请时一样。

还有传说道,曾有个雷州居民,在雷电大作时看到空中有个怪物,长着猪脑袋,身上全是鳞甲,形状十分奇异,他便抡刀去砍,这个怪物便跌落在地上,鲜血流到路上,而雷声愈加尖厉。

当天晚上,怪物腾空而去。

此后,挥刀乱砍的那个人居住的房子,连续遭到天火的焚烧,他虽然逃走了,天火仍然去烧他的房子,父老兄弟便把他逐出家门。

他只好在靠山的地方搭间茅屋供自己藏身,但天火之灾又跟着他降临,他便到石崖的岩洞里居住,灾祸这才停止。

有人说,那个人的刀仍然存在。

雷州居民画来供自己祭祀的雷公像,都是猪脑袋,身上有鳞。

叶迁韶

唐叶迁韶,信州人也。

幼岁樵牧,避雨于大树下。

树为雷霹,俄而却合,雷公为树所夹,奋飞不得迁。

韶取石楔开枝,然后得去。

仍愧谢之,约曰:"来日复至此可也。"

如其言至彼,雷公亦来,以墨篆一卷与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 我兄弟五人,要闻雷声,但唤雷大雷二,即相应。 然雷五性刚躁,无危急之事,不可唤之。"

自是行符致雨,咸有殊效。

尝于吉州市大醉,太守擒而责之,欲加楚辱。

迁韶于庭下大呼雷五。

时郡中方旱,日光猛炽,霹震一声,人皆颠沛。

太守下阶礼接之,请为致雨。

信宿大霪,田原遂足,因为远近所传。

游滑州,时方久雨,黄河泛滥。

官吏备水为劳,忘其寝食。

迁韶以铁札,长二尺,立一符于河岸上。

水涌溢堆阜之形,而沿河流下,不敢出其符外。

人免垫溺,如今传之。

或有疾请符,不择笔墨,书而援之,皆得其效。

多在江浙间周游,好啗荤腥,不修道行。

后不知所之。

"出《神仙感遇传》"唐朝时候有个叫叶迁韶的,是信州人,小时候整年在野外打柴或放牧。

一天,他正在大树下面避雨,大树被雷劈开了,很快又合到了一起。

雷公被合上的树夹住,无论怎样用力也下不来。

迁韶用石片把树分开后雷公才得以脱身。

雷公惭愧地向他致谢,并对他约定说:"第二天还到这个地方就行。"

迁韵按雷公说的来到这里时,雷公也来了。

它把一卷用篆字写成的书送给迁韶,说:"照这本书上写的去做,就可以招来雷雨,驱除疾苦,立功救人。 我们兄弟五人,你要想听雷声,只喊雷大、雷二就行,保证应声而出。 但是,雷五性情刚烈暴躁,没有危急的事情,你不要喊他。"

从此,迁韶写符招雨,每次都收到极大功效。

他曾在吉州大街上喝得大醉,太守把他抓去大加训斥,并想对他施加苦刑。

迁韶在堂上大声呼叫雷五。

当时吉州境内正值大旱,天空烈日炎炎。

忽听霹雳一声巨响,人们都被震倒在地上。

太守见此,急忙走下台阶,对迁韶以礼相待,请他招雨。

夜间果然下起了大雨,田野里于是吸足了水份。

迁韶能够求雨除害的事,因此传遍远近各地。

他到滑州游历时,正赶上久雨不晴,黄河水泛滥成灾,官吏们整日为防水淹而辛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

迁韶便在长二尺的铁片上画了符,拿来立在河岸上,洪峰象小山一样奔涌而来,然后顺着河床滚滚流下,不敢越过立符的界限,人们终于避免了被水淹没的灾难。

这件事至今仍在传扬。

有人得了病请他给画符,他便绝不挑捡笔与墨的优劣,写完就送给人家。

这些符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迁韶多半在江浙一带周游,喜欢吃腥荤,不按照修道的规矩约束自己。

后来不知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元稹

""稹"原作"积",据明抄本改"

唐元稹""稹"原作"积",据明抄本改"镇江夏。

襄州贾墅"明抄本"墅"作"堑""有别业。

构堂,架梁才毕,疾风甚雨。

时户各输油六七瓮,忽震一声,瓮悉列于梁上,都无滴汙于外。

是年稹卒。

"出《剧谈录》,明抄本作出《酉阳杂俎》"

唐朝,元稹镇守江夏。

襄州贾墅有座别墅,他在这里建造堂屋,刚把房梁架好,就来了狂风暴雨。

当时,他所管辖的住户每户都缴纳六七瓮豆油。

突然一声雷响,所有的油缸都排列在房梁上,没有一滴油污洒在缸外面。

这一年,元稹去世了。

裴用

唐大和,濮州军吏裴用者,家富于财。

年六十二,病死。

既葬旬日,霆震其墓,棺飞出百许步,尸柩零落。

其家即选他处重瘗焉,仍用大铁索系缆其棺。

未几,震如前。

复选他处重瘗,不旬日,震复如前,而棺柩灰尽,不可得而收矣。

因设灵仪,招魂以葬。

"出《集异记》"

唐文宗太和年间,濮州有个叫裴用的军吏,家资富有,六十二岁时病故。

埋葬后第十天,雷霆袭击他的坟墓,棺材飞出约一百步远,尸骨与灵柩摔碎后散落满地。

他的家属立即选取其他地方重新安葬,仍然用大铁链子把棺材綑牢。

没多久,又象前次那遭到雷击。

再次选取异地重葬,不满十天,又一次同以前那样遭到雷击,而且连棺材和尸骨都化为灰烬,再也不能收拾了。

于是只好摆设灵位,招回魂魄来进行安葬。

东阳郡山

唐东阳郡,滨于浙江,有山周数百里,江水曲而环焉,迁滞舟揖,人颇病之。

常侍敬昕,大和中出守。

其山一夕云物曛晦,暴风雷电,动荡室庐。

江水腾溢,莫不惶惑。

迨晓方霁。

人往视之,已劈而中分,相远数百步,引江流直而贯焉。

其环曲处,悉填以石,遂无萦绕之患。

"出《宣室志》"

唐朝东阳郡,座落在浙江岸边,郡城旁边有一座方圆几百里之大的山,江水弯弯曲曲地环绕此山流过,进出郡城的船只行驶起来十分不便,行旅之人颇以此山的阻隔而苦恼。

常侍敬昕于大和年间出任东阳郡太守。

这座大山在一天晚上被云雾笼罩着,天色十分昏暗,狂风夹着雷电,剧烈地震动着房屋,江水翻腾奔涌,大有冲出江堤之势,人们见此情状,无不惊恐惶惑。

直到天亮才雨过天晴。

人们来到山下观望时,只见大山已被从中间劈开,两边相距几百步远,江水从这里一直穿流过去,原来环绕弯曲的河道,全被石头填平了。

从此以后,再没有环山绕行的困苦了。

段成式伯

唐段成式三从伯父,少时于阳羡亲旧舍,夜值雷雨,每电起光中,见有人头数十,大于栲栳。

"出《酉阳杂俎》"

唐代段成式的堂伯父,年轻时住在阳羡亲人的旧房子里,碰上夜晚打雷下雨时,常常在闪电的光亮中,看见有几十颗人头晃动,一颗颗人头比小筐还大。

智空

唐晋陵郡建元寺僧智空,本郡人,道行闻于里中,年七十余。

一夕既阖关,忽大风雷,若起于禅堂,殷然不绝。

烛灭而尘坌,晦黑且甚,檐宇摇震。

矍然自念曰:"吾弃家为僧,迨兹四纪,暴雷如是,岂神龙有怒我者?"不然,有罪当雷震死耳。”

既而声益甚,复坐而祝曰:"某少学浮屠氏,为沙门迨五十余年,岂所行乖于释氏教耶?不然,且有黩神龙耶?设如是,安敢逃其死?傥不然,则愿亟使开霁,俾举寺僧得自解也。"

言竟,大声一举,若发左右。

茵榻倾糜,昏霾颠悖,由是惊慑仆地。

仅食顷,声方息,云月晴朗。

然觉有腥腐气,如在室内,因烛视之,于垣下得一蛟皮,长数丈,血满于地。

乃是禅堂北有槐,高数十寻,为雷震死,循理而裂,中有蛟蟠之迹焉。

"出《宣室志》"

唐朝晋陵郡建元寺内有个僧人叫智空,是本地人,道业和修行之深闻名于当地,已有七十多岁了。

一天晚上,大门已经关闭了,忽然起了大风雷,就象从禅堂内升起的一样。

雷声隆隆不绝,狂风吹灭了蜡烛扬起了尘土,四周十分黑暗,房檐被雷声震得直抖。

智空惊惶地环顾四周,自语道:"我抛弃家人落发为僧,至今已有四十八载。 暴雷如此逞狂,莫不是神龙有生我气的事情?如不是这样,就是有罪该当被雷震死?"后来雷声更大了,他又坐下来祷告说:"我从少年起修学佛教,当和尚已有五十余年,难道我的行为违背了佛祖的教义吗?如若不然,就是有亵渎神龙的地方吧?如果是这样,我怎敢逃脱死亡的惩罚?如若不然,那就希望赶快让天开晴,以使全寺的僧人得到解脱。"

说完,只听一声巨响,好象就从身边发出,坐垫和床铺都被崩碎了,一阵黑烟袭来冲得他神魂颠倒,于是惊吓得仆倒在地上。

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声音才平息下来,云散月出,天气晴朗。

但他感觉到有一股腥臭气味,好象就在自己屋内,于是举着蜡烛察看起来,在墙脚下搜到一张蛟龙的皮,有几丈长,鲜血流了满地。

原来这座禅堂北面有一棵槐树,有几十丈高,槐树被雷震死,沿着纹理被劈开了,里面有蛟龙蟠踞的痕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