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一宋兴,统一天下,民用宁,政用乂,文教用兴,盖于是而益以知天命矣。
天曰难谌,匪徒人之不可狃也,天无可狃之故常也;命曰不易,匪徒人之不易承也,天之因化推移,斟酌而曲成以制命,人无可代其工,而相佑者特勤也。
帝王之受命,其上以德,商、周是已;其次以功,汉、唐是已。
诗曰:"鉴观四方,求民之莫。"
德足以绥万邦,功足以戡大乱,皆莫民者也。
得莫民之主而授之,授之而民以莫,天之事毕矣。
乃若宋,非鉴观于下,见可授而授之者也。
何也?赵氏起家什伍,两世为裨将,与乱世相浮沉,姓字且不闻于人闲,况能以惠泽下流系邱民之企慕乎!其事柴氏也,西征河东,北拒契丹,未尝有一矢之勋;滁关之捷,无当安危,酬以节镇而已逾其分。
以德之无积也如彼,而功之仅成也如此,微论汉、唐厎定之鸿烈,即以曹操之扫黄巾、诛董卓、出献帝于阽危、夷二袁之僭逆,刘裕之俘姚泓、馘慕容超、诛桓玄、走死卢循以定江介者,百不逮一。
乃乘如狂之乱卒控扶以起,弋获大宝,终以保世滋大,而天下胥蒙其安。
呜呼!天之所以曲佑下民,于无可付托之中,而行其权于受命之后,天自谌也,非人之所得而豫谌也,而天之命之也亦劳矣!
商、周之德,汉、唐之功,宜为天下君者,皆在未有天下之前,因而授之,而天之佑之也逸。
宋无积累之仁,无拨乱之绩,乃载考其临御之方,则固宜为天下君矣;而凡所降德于民以靖祸乱,一在既有天下之后。
是则宋之君天下也,皆天所旦夕陟降于宋祖之心而启迪之者也。
故曰:命不易也。
兵不血刃而三方夷,刑不姑试而悍将服,无旧学之甘盘而文教兴,染掠杀之余风而宽仁布,是岂所望于兵权乍拥、(守一)[寸]长莫著之都点检哉?启之、牖之、鼓之、舞之,俾其耳目心思之牖,如披云雾而见青霄者,孰为为之邪?非殷勤佑启于形声之表者,日勤上帝之提撕,而遽能然邪!佑之者,天也;承其佑者,人也。
于天之佑,可以见天心;于人之承,可以知天德矣。
夫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终以一统天下,厎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者,何也?唯其惧也。
惧者,恻悱不容自宁之心,勃然而猝兴,怵然而不昧,乃上天不测之神震动于幽隐,莫之喻而不可解者也。
然而人之能不忘此心者,其唯上哲乎!得之也顺,居之也安,而惧不忘,干龙之惕也;汤、文之所以履天祐人助之时,而惧以终始也。
下此,则得之顺矣,居之安矣,人乐推之而己可不疑,反身自考而信其无歉;于是晏然忘惧,而天不生于其心。
乃宋祖则幸非其人矣。
以亲,则非李嗣源之为养子,石敬瑭之为爱婿也;以位,则非如石、刘、郭氏之秉钺专征,据岩邑而统重兵也;以权,则非郭氏之篡,柴氏之嗣,内无赞成之谋,外无捍御之劳,如嗣源、敬瑭、知远、威之同起而佐其攘夺也。
推而戴之者,不相事使之俦侣也;统而驭焉者,素不知名之兆民也;所与共理者,旦秦暮楚之宰辅也;所欲削平者,威望不加之敌国也。
一旦岌岌然立于其上,而有不能终日之势。
权不重,故不敢以兵威劫远人;望不隆,故不敢以诛夷待勋旧;学不夙,故不敢以智慧轻儒素;恩不洽,故不敢以苛法督吏民。
惧以生慎,慎以生俭,俭以生慈,慈以生和,和以生文。
而自唐光启以来,百年嚣陵噬搏之气,寖衰寖微,以消释于无形。
盛矣哉!天之以可惧惧宋,而日夕迫动其不康之情者,"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帝之所出而天之所以首物者,此而巳矣。
然则宋既受命之余,天且若发童蒙,若启甲坼,萦回于宋祖之心不自谌,而天岂易易哉!
虽然,彼亦有以胜之矣,无赫奕之功而能不自废也,无积累之仁而能不自暴也;故承天之佑,战战栗栗,持志于中而不自溢。
则当世无商、周、汉、唐之主,而天可行其郑重仁民之德以眷命之,其宜为天下之君也,抑必然矣。
二韩通足为周之忠臣乎?吾不敢信也。
袁绍、曹操之讨董卓,刘裕之诛桓玄,使其不胜而身死,无容不许之以忠。
吾恐许通以忠者,亦犹是而已矣。
藉通跃马而起,闭关而守,禁兵内附,都人协心,宋祖且为曹爽,而通为司马懿,喧呼万岁者,崇朝瓦解,于是众望丕属,幼君托命,魁柄在握,物莫与争,(会)[贪]附青云之众,已望绝于冲人,黄袍猝加,欲辞不得,通于此时,能如周公之进诛管、蔡,退务明农,终始不渝以扶周社乎?则许之以忠而固不敢信也。
然则通之以死抗宋祖者,其挟争心以逐柴氏之鹿乎?抑不敢诬也。
何也?宋祖之起,非有移山徙海之势,蕴崇已久而不可回。
通与分掌禁兵,互相忘而不相忌。
故一旦变起,奋臂以呼而莫之应。
非若刘裕之于刘毅,萧道成之于沈攸之,一彼一此,睨神器而争先获,各有徒众,以待决于一朝者也。
无其势者无其志,无其志者不料其终,何得重诬之曰:通怀代周之谋而忌宋祖乎?
夫通之贸死以争者,亦人之常情,而特不可为葸怯波流者道耳。
与人同其事而旋相背,与人分相齿而忽相临,怀非常之情而不相告,处不相下之势而遽视之若无;有心者不能不愤,有气者不能不盈。
死等耳,亦恶能旦颉颃而夕北面,舍孤弱而即豪强乎!故曰:贸死以争,亦人之常情,而勿庸逆料其终也。
呜呼!积乱之世,君非天授之主,国无永存之基,人不知忠,而忠岂易言哉?人之能免于无恒者,斯亦可矣。
冯道、赵凤、范质、陶谷之流,初所驱使者,已而并肩矣;继所并肩者,已而俯首矣;终所俯首者,因以稽颡称臣,骏奔鹄立,而洋洋自得矣;不知今昔之面目,何以自相对也!则如通者,犹有生人之气存焉,与之有恒也可矣,若遽许之曰周之忠臣也,则又何易易邪!三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
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
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德之盛者,求诸己而已。
舍己而求诸人,名愈正,义愈伸,令愈繁,刑将愈起;如彼者,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求民之利而兴之,求民之害而除之,取所谓善而督民从之,取所谓不善而禁民蹈之,皆求诸人也;驳儒之所务,申、韩之敝帚也。
夫善治者,己居厚而民劝矣,谗顽者无可逞矣;己居约而民裕矣,贪冒者不得黩矣。
以忠厚养前代之子孙,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非求之彼也。
捐其疑忌之私,忍其忿怒之发,戢其奢吝之情,皆求之心、求之身[也]。
人之或利或病,或善或不善,听其自取而不与争,治德蕴于己,不期盛而积于无形,故曰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求之己者,其道恒简;求之人者,其道恒烦。
烦者,政之所繇紊,刑之所繇密,而后世儒者恒挟此以为治术,不亦伤乎!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政刑烦而民之耻心荡然,故曰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文王之治岐者五,五者皆厚责之上而薄责之吏民者也。
五者之外,有利焉,不汲汲以兴;有害焉,不汲汲以除;有善焉,不汲汲督人之为之;有不善焉,不汲汲禁人之蹈之。
故文王之仁,如天之覆下土,而不忧万物之违逆。
夫治国、乱国、平国,三时也。
山国、土国、泽国,三地也。
愿民、顽民、庸民,三材也。
积三三而九,等以差;其为利、为害、为善、为不善也,等以殊;而巧历不能穷其数。
为人上者必欲穷之,而先丧德于己矣。
言之娓娓,皆道也;行之逐逐,皆法也;以是为王政,而俗之偷、吏之冒、民之死者益积。
无他,求之人而已矣。
宋有求己之道三焉,轶汉、唐而几于商、周,传世百年,历五帝而天下以安,太祖之心为之也。
逮庆历而议论始兴,逮熙宁而法制始密,舍己以求人,而后太祖之德意渐以泯。
得失之枢,治乱之纽,斯民生死之机,风俗淳浇之原,至简也。
知其简,可以为天下王。
儒之驳者,滥于申、韩,恶足以与于斯!
四自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
张邦昌躬篡,而止于自裁;蔡京、贾似道陷国危亡,皆保首领于贬所。
语曰:"周之士贵",士自贵也。
宋之初兴,岂有自贵之士使太祖不得而贱者感其护惜之情乎?夷考自唐僖、懿以后,迄于宋初,人士之以名谊自靖者,张道古、孟昭图而止;其辞荣引去、自爱其身者,韩偓、司空图而止;高蹈不出、终老岩穴者,郑遨、陈抟而止。
若夫辱人贱行之尤者,背公死党,鬻贩宗社,则崔胤、张浚、李磎、张文蔚倡之于前,而冯道、赵凤、李昊、陶谷之流,视改面易主为固然,以成其风尚。
其他如和凝、冯延己、韩熙载之俦,沉酣倡俳之中,虽无巨慝,固宜以禽鱼畜玩而无庸深惜者也。
士之贱,于此而极。
则因其贱而贱之,未为不惬也。
恶其贱,而激之使贵,必有所惩而后知改,抑御世之权也。
然而太祖之于此,意念深矣。
昔者周衰,处士横议,胁侯王,取宠利,而六国以亡。
秦恶其嚣,而坑儒师吏以重抑之。
汉之末造,士相标榜,騺击异己,以与上争权,而汉以熸。
曹孟德恶其竞,而任崔琰、毛玠督责吏治以重抑之。
然秦以贾怨于天下,二世而灭。
孟德死,司马氏不胜群情,务为宽纵,而裴、王之流,倡任诞以大反曹氏之为,而中夏沦没。
繇此观之,因其贱而贱之,惩其不贵而矫之者,未有能胜者也。
激之也甚,则怨结而祸深;抑之也未甚,则乍伏而终起。
故古之王者闻其养士也,未闻其治士也。
聪明才干之所集,溢出而成乎非僻,扶进而导之以兴,斯兴矣。
岂能舍此而求椎鲁犷悍之丑夷,以与共天下哉!其在诗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飞者,不虞其飏击也。
跃者,不虞其纵壑也。
涵泳于天渊之中,而相期以百年之效,岂周士之能自贵哉?文王贵之也。
老氏之言曰:"民不畏死,柰何以死威之?"近道之言也。
民不畏死,而自有畏者。
并生并育于天地,独以败类累人主之矜全,虽甚冥顽,能弗内愧于心?况乎业已为士,聪明才干不后于人,诗书之气,耳已习闻,目已习见,安能一旦而弃若委土哉!夫太祖,亦犹是武人之雄也。
其为之赞理者,非有伊、傅之志学,睥睨士气之淫邪而不生傲慢,庶几乎天之贮空霄以翔鸢,渊之涵止水以游鱼者矣。
可不谓天启其聪,与道合揆者乎!而宋之士大夫高过于汉、唐者,且倍蓰而无算,诚有以致之也。
因其善而善之,因其不善而不善之,以治一家不足,而况天下乎?河决于东,遏而回之于西,未有能胜者也。
以吏道名法虔矫天下士,而求快匹夫婞婞之情,恶足以测有德者之藏哉!
五语有之曰:"得士者昌。"
"得"云者,非上(心)[必]自得之以为己(德)[得]也。
下得士而贡之于上,固上之得也;下得士而自用之以效于国,亦上之得也。
故人君之病,莫大乎与臣争士。
与臣争士,而臣亦与君争士;臣争士,而士亦与士争其类;天下之心乃离散而不可收。
书曰:"受有亿兆人,离心离德"。
非徒与纣离也,人自相离,而纣愈为独夫也。
人主而下,有大臣,有师儒,有长吏,皆士之所自以成者也。
人主之职,简大臣而大臣忠,择师儒而师儒正,选长吏而长吏贤。
则天下之士在岩穴者,以长吏为所因;入学校者,以师儒为所因;升朝廷者,以大臣为所因。
如网在纲,以群效于国。
不背其大臣,而国是定;不背其师儒,而学术明;不背其长吏,而行谊修。
悉率左右以燕天子,群相燕也。
合天下贤智之心于一轨,而天子之于士无不得矣。
和气翔洽,充盈朝野,寖荣寖昌,昌莫盛焉。
"得士者昌",此之谓也。
大臣不以荐士为德,而士一失矣;师儒不以教士为恩,而士再失矣;长吏不以举士为荣,而士蔑不失矣。
乃为之语曰:"拜爵公门,受恩私室,非法也。"
下泮涣而不相亲,上专私而不能广,亿兆其人而亿兆其心,心离而德离,鲜不亡矣。
故人主之病,莫甚于与下争士也。
自唐以来,进士皆为知举门生,终其身为恩故;此非唐始然也,汉之孝廉,于所举之公卿州将,皆生不敢与齿,而死服三年之丧,亦人情耳。
持名法以绳人者,谓之曰不复知有人主。
人主闻之,愤恚不平,曰:彼得士而我失之矣。
繇是而猜妒刻核之邪说,师申、韩以束缚缙绅,解散士心,使相携贰,趋邪径,腾口说,以要人主。
怀奸擅命之夫,自矜孤立,而摇荡国是。
大臣不自信,师儒不相亲,长吏不能抚。
于是乎纲断纽绝,而独夫之势成。
故曰:"不信乎朋友,弗获乎上矣。"
朋友不信,上亦恶得而获之哉!少陵长,贱妨贵,疏闲亲,不肖毁贤,胥曰:"吾知有天子而已。"
岂知天子哉?知爵禄而已矣。
夫士之怀知己也,非徒其名利也;言可以伸,志可以成,气以类而相孚,业以摩而相益。
易曰:"拔茅茹以其汇。"
拔不以其汇,而独茎之草,不足以葺大厦久矣。
大臣,心腹也;师儒,耳目也;长吏,臂指也。
以心应耳目之聪明,以耳目应臂指之动作,合而为一人之身,而众用该焉。
其互相离者,不仁者也。
不仁者痿以死,如之何君臣争士而靳为己得也!
太祖之欲得士也已迫,因下第举人挝鼓言屈,引进士而试之殿廷,不许称门生于私门。
赖终宋之世不再举耳。
守此以为法,将与孤秦等。
察察之明,悁悁之忿,呴呴之恩,以抚万方,以育多士,岂有幸哉!岂有幸哉!
六太祖数微行,或以不虞为戒,而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
英雄欺人,为大言耳。
其微行也,以己之幸获,虞人之相效,察群情以思豫制,私利之褊衷,猜防之小智,宋德之所以衰也。
野史载其乘辇以出,流矢忽中辇板,上见之,乃大言曰:"射死我,未便到汝。"
流矢者,即其使人为之也。
则微行之顷,左右密护之术,必已周矣。
而谏者曰"万一不虞",徒贻之笑而已。
凡人主之好微行也有三,此其一也。
其下,则狂荡嬉游,如刘子业诸君耳。
其次,则苛察以为能,而或称其念在国民,以伺官箴之污洁、民生之苦乐、国事之废举者也。
若此者,其求治弥亟,其近道弥似,其自信弥坚;而小则以乱,大则以亡。
迄乎乱与亡而不悔其失,亦愚矣哉!何也?两足之所至,两目之所觇,两耳之所闻,斤斤之明,詹詹之智,以与天下斗捷,未有能胜者也。
且夫人主而微行,自以为密,而岂果能密邪?趾未离乎禁闱,期已泄于近幸;形一涉乎通逵,影已彻乎穷巷;此之伺彼也有涯,而彼之伺此也无朕。
于是怀私挟佞者,饰慧为朴,行谄以戆,丑正而相许,党奸而相奖,面受其欺,背贻其笑,激怒沽恩,而国是不可复诘矣。
即令其免乎此也,一事之得,不足以盖小人;一行之疵,不足以贬君子;一人之恩怨,不足以定仁暴;一方之利病,不足以概海隅。
而偶得之小民者,无稽弗询,溢美溢恶,遂信为无心之词,自矜其察微之睿,以定黜陟,以衡兴革,以用刑赏,以权取与,而群臣莫敢争焉。
此尤不待奸人之诡道相要,而坐受其蠹。
小之以乱,大之以亡,振古如斯,而自用者不察,良足悲已!
夫欲成天下之务,必详其理;欲通天下之志,必达其情。
然而人主之所用其聪明者,固有方也。
以求俊乂,冢宰公而侧陋举矣;以察官邪,宪臣廉而贪墨屏矣;以平狱讼,廷尉慎而诬罔消矣;以处危疑,相臣忠而国本固矣。
故人主之所用智以辨臧否者,不出三数人,而天下皆服其容光之照。
自朝廷而之藩牧,自藩牧而之郡邑,自郡邑而之乡保。
听乡保之情者,邑令也;听邑令之治者,郡守也;听郡守之政者,藩牧也。
因是而达之廷臣,以周知天下之故。
遗其小利,惩其大害,通其所穷,疏其所壅。
于是而匹夫匹妇私语之情,天子垂旒纩而坐照之以无遗。
天下之足,皆吾足也;天下之目,皆吾目也;天下之耳,皆吾耳也。
能欺其独知,而不能掩其众著,明主之术,恃此而已矣。
愚氓一往之情辞,不屑听也。
而况宵人之投隙以售奸者哉!
古之圣王,询刍荛、问工瞽、建鞀鼓、以达臣民之隐者,为己救过也,非以察人也。
微行者反是,察愈密,听愈惑,自贻败亡而不悟。
故曰良足悲已!故微行者有三,而皆君道之所恶。
若宋祖者,即不微行,亦岂有攘臂相仍以夺其所夺于人者乎?则亦均之乎愚而已矣。
七刘禅、孙皓之容于晋,非晋之厚也,诚有以致之也。
刘先主以汉(主)[室]之裔,保蜀土,奉宗祧,任贤图治,民用乂安,尚矣。
孙文台奋身郡将,讨董卓,复雒京,父子三世,退保吴、楚,民不受兵者百余年。
天之所佑,人之所怀,司马氏弗能重违而绝其世,有不可绝者在也。
禅虽闇,皓虽虐,非称兵首难、爚乱天纪者;降为臣仆,足偿其愆,而恶容殄灭乎?李煜、孟昹、刘鋹以降王而享国封,受宾恪之礼,非其所应得者也,宋之厚也。
迹其先世,无积累之功,无巩固之守,存乎蓬艾之闲,偷以自王,不足以当白马之淫威久矣。
其降为皂隶,可无余憾。
而优渥之礼加乎其身,故曰:宋之厚也。
虽然,责蜀、粤、江左之亢僭争衡,不夙奉正朔于汴、雒,而以俘虏之刑处之,则又不可。
臣服者,必有所服也;归命者,必有所归也;有君而后有臣,犹有父而后有子也。
唐亡以来,天下之无君久矣。
朱温,贼也;李存勖、石敬瑭,沙陀之部夷也;刘知远、郭威,乘人之熸,乍踞其位,犹萤之耀于夜也。
剖方州而称帝,仅得其十之二三。
特以汴、雒之墟为唐故宫之址,乘虚袭处,而无识者遂题之以正统。
如是而欲雄桀足恃者纳土称臣,以戴为共主,天其许之而人其顺之乎?故徐温、孟知祥、刘岩之与朱、李、石、刘相为等夷,而非贼非夷,较犹愈焉。
则其后嗣之守土不臣,势穷而后纳款,固君子所矜,而弗容苛责者也。
若夫因乱窃立,穷蹙而俘,宜膺王者之诛;则抑必首乱以劫夺,而非有再造之志者耳。
项羽虽负罪有十,而诛秦犹因义愤,故汉高封鲁公以厚葬之,而不掩其功。
王莽之乱,人心思汉,诸刘鹊起,而隗嚣、公孙述、张步、董宪之流,俶扰天纪,以殃求莫之民。
杨广凶淫,民虽靡止,而窦建德、萧铣,徐圆朗乘之以掠杀既困之民;刘武周、梁师都、薛仁杲倚戎狄以戕诸夏;王世充受隋宠命,狐媚而售其攘夺。
凡此者,皆首祸于天下,无已乱之情而利于乱者也。
故虽或降附,而街之悬,邱民咸快。
其与蜀、粤、江南,不可同日而语矣。
王者上溯天心,下轸民志,操不爽之权衡以行诛赏,差等之殊,不容紊也。
徐温佐杨行密以御毕师铎、秦宗权之毒,而江、淮安。
江、淮之乱,非杨、徐始之也。
刘岩坐拥百粤,闭关自擅,而不毒民以与吴、楚争强。
孟知祥即不据蜀疆,石、刘惴惴以偷立,契丹外逼,诸镇内讧,救死不遑,固无能越剑阁以绥两川也。
则此三方者,未尝得罪于天人,嗣子保其遗业,婴城以守,众溃而后降,苟非残忍惎害以为心,亦恶能以窦建德、萧铣之诛,违理而逞其淫刑乎!
天之所怒者,首乱者也;人之所怨者,强争者也。
仁有不可施,义有不可袭,必如宋祖之优处降王,而后可曰忠厚。
八口给以御人,不能折也。
衡之以理,度之以势,即其御我者以相诘,而固无难折。
夫口给者,岂其信为果然哉?怀不可言之隐,相诱以相劫,而有口给之才,以济其邪说,于是坐受其穷。
唯明主周知得失祸福之原,秉无私以照情伪之始终,则不待诘而其辩穷矣。
曹翰献取幽州之策,太祖谋之赵普。
普曰:"翰取之,谁能守之?"太祖曰:"即使翰守之。"
普曰:"翰死,谁守之?"而帝之辩遂穷。
是其为言也,如春冰之脃,不待凿而自破,而胡为受普之御也!
取之与守,其难易较然矣。
劳佚饥饱之势既殊,而攻者处可进可退之地,人无固志,守则生死之争也。
能夺之于强夷之手,而畏其不保乎?因其城垒,用其人民,收其刍粮,则蚁附者不能争我于散地。
况幽州者,负西山,带卢沟,沓嶂重崖以东迤于海,其视瀛、莫、河朔之旷野千里,可恣[胡]骑(兵)之驰突者奚若?得幽州,则河朔之守撤;不得幽州,则赵、魏之野,莫非边徼。
能守赵、魏,而不能守幽州乎?忧曹翰死而无能守幽州者,则姑置之,徒不忧守赵、魏之无人,抑将尽取大河南北而授之契丹也与?翰死而不能更得翰,则幽州之取愈亟矣。
所患者,幽州不易得耳。
既已得之,而使翰经理守之之事,则虽不如翰者,倚其所缮之营堡,食其所储之米粟,用其所备之甲兵,自可百年而屹然以山立。
繇汉以来,踞燕山以北(边)[狄],岂人皆如翰,而短垣卒不可逾,又何忧翰之不再得哉?
虑之远者,亦知其所可知而已。
吕后问汉高以社稷之臣,至于一再,则曰:"非汝所知。"
非独吕后之不知,汉高亦不知也。
所可知者,育材有素,抡选有方,委任之以诚,驾驭之以礼,则虽百年以后之干城,皆早卜其勋名之不爽。
何事于曹翰膂力方刚之日,而忧其难继哉?逆料后之无良将,而靳复其故宇;抑将料子孙之无令人,而早举中夏投之戎(敌)[狄],以免争战之劳与?
故普之说,口诚给也;以其矛,攻其盾,破之折之,不待踟蹰,而春冰立泮。
然而以太祖之明,终屈于其邪说也,则抑有故矣。
谓谁能守者,非谓才不足以守也;谓翰死无能如翰者,非谓世无如翰之才者也。
普于翰有重疑矣。
而太祖曰:"无可疑也。"
普则曰:"舍翰而谁可弗疑也?"幽燕者,士马之渊薮也。
天宝以来,范阳首乱,而平卢、魏博、成德相踵以叛。
不惩其失,举以授之亢衡强夷之武人,使拊河朔以瞰中原,则赵氏之宗祏危矣!呜呼!此其不言之隐,局蹐喔嘶于闺闱,而甘于朒缩者也。
不亦可为大哀者乎!夫直北塞垣之地,阻兵而称乱者,诚有之矣。
汉则卢绾、陈豨、彭宠、卢芳;唐则始于安禄山,终于刘仁恭父子。
然方跃以起,旋仆以灭,亡汉唐者,岂在是哉?且其拥兵自保,而北(边)[狄]阑入之祸消,虽倔强不戢,犹为我吠犬以护门庭也。
迨及朱温屠魏博,李存勖灭刘守光,而后契丹之突骑长驱于河、汴,而莫之能遏。
御得其道,则虽有桀骜之夫而无难芟刈。
即其不然,割据称雄者,犹且离且合,自守其疆域,以为吾藩棘。
此之不审,小不忍而宁掷之敌人,以自贻凭陵之祸。
四顾怀疑,密谋而安于弃割,弗能告人曰吾之忧在此也,则口给之言,入乎耳而警于心;普曰:"翰未可信也,继翰者愈可疑也",则画河自守,鞭易及而马腹无忧耳。
宋之君臣匿情自困,而贻六百年衣冠之祸,唯此而已矣。
乃若普者,则又不仅是。
以幕客之雄,膺元勋之宠,睥睨将士,奄处其上,而固无以服其心也。
陈桥之起,石守信等尸之,而普弗与;下江南,收西川,平两粤,曹彬、潘美等任之,而普弗与;则当时推诚戮力之功臣,皆睨普而愤其轧己,普固有不与并立之势,而日思亏替之以自安。
所深结主知以使倚为社稷臣者,岂计安天下以安赵氏哉?唯折抑武臣,使不得立不世之功以分主眷而已。
故其受吴、越之金,而太祖曰:"彼以为天下事尽繇书生也。"
则太祖亦窥见其情,徒疑忌深而利其相制耳。
惟然,而太祖之任普也亦过矣。
不仁者,不可与托国。
则他日之惎害其子弟以固宠禄,亦何不可忍也!诚欲崇文治以消桀奡与!则若光武之进伏湛、卓茂,以敦朴纯雅之风,抑干戈之气,自足以靖方夏而化强悍。
若湛、茂等者,皆忠厚(之)[立]心,而无阴騺钳伏之小知者也。
故功臣退处,而世效其贞。
当宋之初,岂无其人,而奚必此怀椠倚门、投身戎幕之策士乎?弗获已,而窦仪、吕余庆之犹在也,其愈于普也多矣。
险诐之人,居腹心之地,一言而裂百代之纲维。
呜呼!是可为天下万世痛哭无已者也。
九曹翰之策取幽州,勿虑其不可守也,正惟欲取之而不克。
何以明其然也?兵者,非可乍用而胜者也,非可于小康之世,众志惰归而能当大敌者也。
宋承五代之余,人厌干戈,枭雄之气衰矣。
江南、蜀、粤之君臣,弄文墨,恣嬉游,其甚者淫虐逞而人心解体,兵之所至,随风而靡,宋于是乘之以有功。
彼未尝誓死以守,此未尝喋血以争,如项羽、公孙述、窦建德、薛举之几胜几负而始克者也。
乃天下已收其八九,而将卒之情胥泮涣矣。
以此而骤与强夷相竞,始易视之,中轻尝之,卒且以一衄而形神交馁。
故太宗之大举北伐,惊溃披离而死伤过半。
孰是曹翰之奋独力以前,而可保坚城之遽下邪?虽然,抑岂无以处此哉?汉高帝尝困于白登矣,至武帝而幕南可无王庭;唐高祖尝称臣于突厥矣,至太宗而单骑可使却走。
夫汉与唐,未尝不偃戈息马以靖天下也;未尝不制功臣使蹲伏而不敢窥天位也;特不如赵普者惴惴畏人之有功,而折抑解散之,以偷安富贵。
则迟之又久,而后起者藉焉,何忧天下之无英杰以供驱使哉?句践,一隅之君耳,生聚之,教训之,卒以沼吴。
惟长颈鸟喙之难与共功,而范蠡去,文种诛,以终灭于楚。
一得一失之几,决于君相之疑信,非繇天下之强弱,其(当)[亦]审矣。
以普忮害之小慧,而宋奉之为家法,上下师师,壹于猜忌。
狄青、王德用且如芒刺之在背,惟恐不除焉。
故秦桧相,而叩马之书生知岳侯之不足畏。
则赵普相,而曹翰之策不足以成功,必也。
翰之以取幽州自任也,翰固未之思也。
十记曰:"礼从其朔。"
朔者,事之始也;从之者,不敢以后起之嗜欲狎鬼神也。
又曰:"礼,时为大。"
时者,情之顺也;大之者,不忍于嗜欲之已开,而为鬼神禁之也。
是故燔黍而有敦黍,捭豚而有燔肉,玄酒而有三酒,太羹而有和羹。
不废其朔,质也,而将其敬,不从其情,则文也;不违其时,文也,而致其爱,不蕲乎美,则质也。
兼敦而互成,仁人孝子之以事鬼神者乃尽之。
祭用笾、豆,周制也;夏殷以上,固有不可尽考者矣。
不可考者,无自而仿为之,则以古之所可考者为朔。
祭之用笾、豆、铏、俎、敦、彝,仿周制而备其器,所以从朔而将其敬,非谓必是而后为鬼神之所歆也。
尊其祖而不敢亵,文治也,而质为之诎矣。
太祖欲撤之,而用当时之器,过矣。
过则自不能晏然于其心,而必为之怵惕,故未几而复用之。
然而其始之欲用当时之器,以顺情而致养,亦未甚拂乎道也。
歉然不惬,而用祖考之所常御;怵然中变,而存古人之所敬陈;皆心也。
非资闻见以仿古,徇流俗以从时也。
爱不忍忘,而敬不敢弛;质不忍靳,而文不敢替;故两存之。
于其必两存者,可以察仁孝之动以天者矣。
虽然,其未研诸虑而精其义也。
古者天子诸侯之事其先,岁有祫,时有享,月有荐。
荐者,自天子达于庶人,而祭以等降。
祭以文昭敬,位未尊而敬不得伸;荐以质尽爱,苟其亲者而爱皆可致。
夫祭必有尸,有尸而有献斯有酢,有酢斯有酬,有酬斯有绎,周洽弥纶,极乎文而不欲其相渎。
故尊罍设,玄酒陈,血膋燔,牲升首,太羹具,振古如斯。
而笾、豆、铏、俎、敦、彝,皆法古以重用其文,而后尊之也至;尊之也至,而后敬无不伸。
若夫荐,则有不必其然者矣。
荐非不敬,而主乎爱;主乎爱,则顺乎其时,而以利得其情。
古之荐者,所陈之器、所献之味无考焉。
意者唯其时而不必于古与!其器,习用而安之;其味,数尝而甘之;仁人孝子弗忍绝也,则于荐设之焉可矣。
且夫笾、豆、俎、铏,亦非隆古之器矣;和羹、燔炙,亦非隆古之食矣;古今相酌,而古不废今,于祭且然,而况荐乎?汉、唐以下,所谓祭者皆荐也,未有舍今以从古者也。
唯不敢不以从朔之心,留十一于千百,则笾豆相仍,用志追崇之盛。
而古器与今器杂陈,古味与今味互进,酌其不相拂者,各以其候而递用之,极致其敬爱,必有当也。
而太祖未之讲耳,卒然而撤之,卒然而复之,义不精而典礼不定,过矣。
然而其易之之情、复之之心,则固诚有于中憬然而不容抑者存也。
有王者起,推此心以求合精于义,而质文交尽,存乎其人焉。
非可以意之偶发而废兴之也。
一一省官以清吏治,增俸以责官廉,开宝之制,可谓善矣。
虽然,有说。
语云:"为官择人,不为人建官。"
此核名实、求速效之说也,非所以奖人材、厚风俗、劝进天下于君子之道也。
郡县之天下,其为州者数百,为县者千余。
久者六载,速者三载,士人之任长吏者,视此而已。
他则委琐之簿、尉,杂流兼进者也。
以千余县岁进一人,十年而溢于万,将何以置此万人邪?且夫岁进一人之不足以尽天下之才也,必矣。
古之建国也,其子、男之国,提封之壤,抵今县之一二乡耳。
而一卿、三大夫、九上士、二十七中士、八十一下士,食禄于国,为君子而殊于野人者且如此。
进而公、侯,又进而天子之廷,凡其受田禄而世登流品者,不可以纪。
故其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以文王之德,且非是而无以宁也。
育人材以体天成物,而天下以靖。
故易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民志于民而安于利,士志于士而安于义,勿抑其长,勿污其秀,乃以长养善气,礼乐兴,风俗美,三代之所以敦厚弘雅,迎天地之清淑者;岂在循名责实、苟求速效之闲哉?
士之有志,犹农之有力也。
农以力为贤,力即不勤,而非无其力;士以志为尚,志即不果,而非无其志。
士之知有善,犹工贾之知有利也。
工贾或感于善,而既已知利,必挟希望之情;士或惑于利,而既已知善,必忌不肖之名。
为人上者,因天之材,循人之性,利导之者顺,屈抑之者逆。
学而得禄者,分之宜也;菀而必伸者,人之同情也。
今使为士者限于登进之途,虽受一命,抑使迁延坷坎,白首而无除授之实,则士且为困穷之渊薮。
则志之未果者,求为农而力不任,且疾趋工贾,以不恤旧德之沦亡。
其黠者,弄唇舌,舞文墨,炫淫巧,导讼讦,以摇荡天下,而为生民之大蠹。
然后从而禁之,乱且自此而兴矣。
是故先王建国,星罗棋布,而观之于射,进之于饮,一乡一遂,皆有宾兴之典,试于司马而授之以事,岂其人之果贤于后世哉?所以诱掖而玉之成者,其道得也。
夫论者但以吏多而扰民为忧耳。
吏之能扰民者,赋税也,狱讼也,工役也。
虽衰世之政,三者之外无事焉。
抑考周官六典,任此以督民者,十不二三;而兴学校、典礼乐、治宾旅、莅祀事、候灾祥、庀器服者,事各一司,司各数吏,咸以上赞邦治、下修邦事,劝相之以驯雅之业,而使向于文明。
固不能以其喜怒滥施于卑贱,贪叨猎取于贫民弱族也。
则吏虽繁,而治固不棼;又何十羊九牧,横加鞭挞之足忧哉?任之以其道也,兴之以其贤也,驭之以其礼也,黜之陟之以其行也。
而赋税、狱讼、工役之属,无冗员,无兼任,择其人而任之以专。
则吏治之清,岂犹有虑;而必芟之夷之,若芒刺在体之必不能容邪?乃若无道之世,吝于俸而裁官以擅利,举天下之大,不能养千百有司。
而金蚀于府,帛腐于笥,粟朽于窌,以多藏而厚亡。
天所不佑,人所必仇,岂徒不足以君天下哉?君子所弗屑论已。
一二军兴,刍粮、糗糒、器仗、舟车、马牛、扉屦、帟幕、械具,日敝日增,重以椎牛酾酒赏功酬谋之费,不可殚极,未有储畜未充而能兴事以图功者也。
于是而先储其盈以待事,谋国者所务详也。
虽然,岁积月累,希一旦而用,则徒以受财之累,而事卒不成。
太祖立封椿库,积用度之余,曰:"将以图取燕、云。"
志终不遂,而数传之后,反授中国于北(敌)[狄],则事卒不成之验也。
积财既广,既启真宗骄侈之心以奉鬼神;抑使神宗君臣效之,以箕敛天下,而召怨以致败亡;则财之累也。
财可以养士,而士非待余财以养也。
谢玄用北府兵以收淮北,刘宋资之以兴;郭子仪用朔方兵以挫禄山,肃宗资之以振。
岂有素积以贸死士哉?非但拔起之英,徒手号召,百战而得天下也。
盖兵者,用其一旦之气也,用其相习而不骇为非常之情也,用其进而利、坐而不足以享之势也。
恃财积而求士以养之,在上者,奋怒之情已奄久而不相为继;在下者,农安于亩,工安于肆,商安于旅;强智之士,亦既清心趋于儒素之为;在伍者,既久以虚名食薄糈,而苦于役;应募者,又皆市井慵惰之夫,无所归而寄命以糊口。
国家畜积丰盈,人思猎得,片言之合,一技之长,饰智勇以前,而坐邀温饱,目睨朝廷,如委弃之余食,唯所舐龁,而谁忧其匮?一日之功未奏,则一日之坐食有名,稍不给而溃败相寻以起,夫安所得士而养之哉?锱铢敛之,日崩月坼以尽之,以是图功,贻败而已矣。
且夫深智沉勇决于有为者,非可望于中材以下之子孙也。
吾之积之,将以有为也,而后之人不能知吾之所为,而但守吾之所积,以为祖德。
其席丰而奢汰者勿论矣;驯谨之主,以守藏为成宪,尘封苔蔽,数无可稽,犹责填入者无已。
奸人乘之,窃归私室,而不见其虚。
变乱猝生,犹将死护其藏,曾不敢损其有余以救祸。
迨其亡,徒赠寇仇,未有能藉一钱之用,以收人心而拯危败者。
财之累,于斯酷矣!岂非教积者之作法于凉哉?
天下之财,自足以应天下之用,缓不见其有余,迫不见其不足。
此有故存焉:财盈,则人之望之也赊;财诎,则人之谅之也定。
见有余者,常畏其尽;见不足者,自别为图。
利在我,则我有所恋,而敌有所贪;利不在我,则求利于敌,而敌无所觊。
向令宋祖乘立国之初,兵狃于战而幸于获,能捐疑忌,委腹心于虎臣,以致死于契丹,燕、云可图也。
不此之务,而窃窃然积金帛于帑,散战士于郊,曰:"吾以待财之充盈,而后求猛士,以收百年已冷之疆土",不亦迷乎!翁妪之智,畜金帛以与子,而使讼于邻,为达者笑。
柰何创业垂统思大有为者,而是之学也!
一三宋初定开宝通礼,书佚不传。
大抵自唐开元礼而上至于周礼,皆有所损益矣。
妇服舅姑斩衰三年,则干德三年从大理寺尹拙等奏也。
本生父母得受封赠,则淳化四年允李昉之请,赠其所生父超太子太师、母谢氏太夫人始;而真宗天禧元年,遂令所后父母亡、得封本生父母,遂为定制也。
斯二者,皆变古制,而得失可考焉。
礼有不可变者,有可变者。
不可变者,先王亦既斟酌情理,知后之无异于今,而创为万世法;变之者非大伦之正也。
可变者,在先王之世,尊尊亲亲,各异其道,一王创制,义通于一,必如是而后可行;时已变,则道随而易,守而不变,则于情理未之协也。
人之大伦五,唯君臣、父子、夫妇极恩义之至而服斩,兄弟则止于期矣,朋友则心丧而止矣,其他皆君臣、父子、夫妇之推也。
舅姑虽尊,繇夫妇而推,非伦之正也。
妇人不贰斩,既嫁从夫者,阴阳合而地在天中,均之于一体,而其哀创也深。
夫死从子,其义虽同,而庶子不为其长子斩,庶子之妻亦如之,则非适长之不斩,不视从夫而重,虽夫殁无异,一姓之中,无二斩也。
是则伉夫于父,而妻道尽矣。
推而之于舅姑,不容不降也。
异姓合,而有宾主之道焉。
故妇初执笲以见舅姑,拜而舅姑答之。
生答其拜,殁而服期,君子不以尊临人而废礼,所以昭人伦之辨也。
今之夫妇,犹古之夫妇也。
则自唐以上,至于成周,道立于不易,情止于自靖,而奚容变焉?若尹拙之言曰:"夫居苫块,妇被罗绮,夫妇齐体,哀乐宜同。"
其言陋矣。
哀乐者,发乎情,依乎性者也。
人各自致,而奚以同于夫哉?妇之于夫,其视子之于父也奚若?父斩子期,亦云哀乐异致非父子之道乎?子之居丧也,非见母不入于内,则妇之得见于夫者无几。
虽不衰麻,自有质素,祭不行,而无馈笾亚献盛饰之服,苟为礼法之家,亦何至被罗绮以与衰麻相闲乎?妇有父母之丧,夫不举乐于其侧,缘情居约,哀者哀,而哀已节者固不以乐乱之,亦无俟强与(固)[同]哀,而为不及情之贰斩矣。
自宋失之,而相沿迄今,以渎典礼,此不可变者,变而失其正也。
若夫为人后者,以所后之父母为父母,而不得厚其私亲,周礼也;非周之尽一天下万世于不可变者也。
夫周则有厚道矣。
天子诸侯则有世守,卿大夫则有世禄,仰承天职、上事宗庙者,相承也。
抑有百世之宗,五世之宗,以合族而(勖)[饬]家政。
故嗣国嗣位之适子与其宗子而未有子,则必豫择其昭穆之等亲且贤者以建为嗣。
大位奸窥,危病邪伺,不豫则争乱繇此而作。
汉之桓、灵,唐之武、宣,听废置于妇寺之手,其炯鉴已。
立后以承统,而道壹于所尊,不得以亲闲之,示所重也。
后世自天子而外,贵贱无恒,奋身自致,庙祧不立,宗子不尊。
所谓为人后者,以私爱置,以利赖干,未尝见贵游之子出后于寒门,素封之支承嗣于窭室。
又况鄫灭于莒、贾篡于韩之渎伦败化者,相仍以乱。
则"谓他人父","谓他人母",割其天性之恩,以希非望之获,何有于尊亲?而执古以律今,使推恩靳于罔极,不亦悖乎?
若李昉者,吾不知其何以出后于人,而致青云、依白日,极人世之通显。
或怀呴呴之惠,忘覆载之恩,曾不念位晋三公之身为谁氏之身也,其忍也乎哉!非以世禄而受荣名,非以宗祧故而为养子,前之失也,补过未晚也。
且夫古非尽人而有为之后者也,故礼有无后之祭焉。
苟非宗子与有世禄,庙祀不因己而存亡,从子可资以继祖,则子之有无,天也;人不可以其伪(于)[干]天而强为骈拇枝指者也。
僭立后者非法,觊觎以忘亲为人后者非人,古所不敢不忍者也,奚容假古礼以薄于所生也哉?今之后,非古之后也。
李昉之请,天禧之制,变之正也。
是故因亦一道也,革亦一道也。
其通也,时也;万古不易者,时之贞也。
其塞也,时也;古今殊异者,时之顺也。
考三王,俟百世,精义以中权,存乎道而已矣。
一四将欲公天下而不私其子乎?则亦惟己之无私,而他非所谋也。
将欲立长君、托贤者、以保其国祚乎?则亦惟己之知所授,而固不能为后之更授何人者谋也。
故尧以天下授舜,不谋舜之授禹也;舜以天下授禹,不谋禹之授启也。
授禹,而与贤之德不衰;授启,而与子之法永定。
舜、禹自因其时、行其志,而上协帝心,下顺民志,尧、舜岂能豫必之哉?
吴寿梦为四世之谋,而僚死于光;宋穆公为三世之谋,而与夷死于冯。
杂公私以行其意欲,及乱之生,慝作于骨肉而不可止。
宋太祖惩柴氏之托神器于冲人而传之太宗,可也。
乃欲使再传廷美,三传德昭,卒使相戕,而大伦灭裂,岂不愚乎!我以授之太宗,我所知也。
太宗之授廷美,廷美之授德昭,非我所能知也。
臣民之不输心于太宗之子,而奉廷美、德昭,非我所能知也。
尧、舜不能必之于舜、禹,而己欲恃赵普之一人,以必之于再传之后乎?变不可知者,天之数也;各有所怀而不可以强者,人之情也。
以人而取必于天,以一人而取必于无定之臣民,则天人无权,而惟己之意欲;圣人之不为此也,所以奉天而顺人也。
且使太宗而能舍其子以传之弟与从子也,不待吾之郑重也。
如其不能,则骨已朽,言已寒,与闻顾命之赵普且笑我为误,而况拜爵衔恩于太宗之廷者乎?以己意期人,虽公而私;观之不达,虽智而愚;乃以不保其子弟,不亦悲乎!
一五三代以下称治者三:文、景之治,再传而止;贞观之治,及子而乱;宋自建隆息五季之凶危,登民于衽席,迨熙宁而后,法以斁,民以不康。
繇此言之,宋其裕矣。
夫非其子孙之克绍、多士之赞襄也。
即其子孙之令,抑家法为之檠括;即其多士之忠,抑其政教为之薰陶也。
呜呼!自汉光武以外,爰求令德,非宋太祖其谁为迥出者乎?
民之恃上以休养者,慈也、俭也、简也;三者于道贵矣,而刻意以为之者,其美不终。
非其道力之不坚,而不足以终也;其操心之始无根,而聊资以用,怀来之不淑,不能久掩也。
文、景之修此三者无余力矣。
乃其慈也,畜刑杀于心而姑忍之;其俭也,志存厚实而勤用之;其简也,以相天下之动而徐制其后也。
老氏之术,所持天下之柄者在此,而天人不受其欺。
故王道至汉而阙,学术之不贞者为之也。
唐太宗之慈与俭,非有异心也,而无固志。
故不为已甚之行以售其中怀之秘,与道近矣;然而事因迹袭,言异衷藏,蒙恩者幸承其惠,偏枯者仍罹其伤。
若于简,则非其所前闻矣。
繁为口说,而辨给夺人;多其设施,而吏民滋扰。
夫惟挟恢张喜事之情,则慈穷而忿起,俭困而骄生,恶能凝静以与人休息乎?是三君者,有老氏处錞之术以亘于中,既机深而事必诡;有霸者假仁之美以著于外,抑德薄而道必穷。
及身不偾,犹其才足以(待)[持]之,不能复望之后嗣,固其宜矣。
宋祖则二者之患亡矣,起行闲,陟大位,儒术尚浅,异学不乱其心。
怵于天命之不恒,感于民劳之已极,其所为厚柴氏、礼降王、行赈贷、禁淫刑、增俸禄、尚儒素者,一监于[夷狄盗贼]毒民侮士之习,行其心之所不安,渐损渐除,而苏其喘息。
抑未尝汲汲然求利以兴、求病以去,贸愚氓之愉快于一朝,以不恤其久远。
无机也,无袭也,视力之可行者,从容利导,而不尸自尧自舜之名,以矜其美,而刻责于人。
故察其言,无唐太宗之喋喋于仁义也;考其事,无文、景之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也;而天下丝纷之情,优游而就绪;瓦解之势,渐次以即安。
无他,其有善也,皆因心者也。
惟心之绪,引之而愈长;惟心之忱,出之而不妄;是以垂及百年,而余芳未歇。
无他,心之所居者本无纷歧,而行之自简也。
简以行慈,则慈不为沽恩之惠;简以行俭,则俭不为贪吝之(谋)[媒]。
无所师,故小疵不损其大醇;无所仿,故达情而不求详于文具。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
或以文、景当之者,非也;老氏之支流,非君子之所愿见也。
太祖其庶几矣!
虽然,尤有其立本者存焉。
忍者薄于所厚,则慈亦非慈;侈者必夺于人,则俭亦非俭。
文帝之忮淮南,景帝之削吴、楚,太宗之手刃兄弟也;本已削,而枝叶之荣皆浮荣矣。
宋祖受太后之命,知其弟不容其子,而赵普密谮之言,且不忍著闻,而亟灭其迹。
是不以天位之去留、子孙之祸福,斫其恻怛之心;而不为之制,廓然委之于天人,以顺母而爱弟,蹈仁者之愚而固不悔。
汉、唐之主所安忍怀惭而不能自戢者,太祖以一心涵之,而坦遂以无忧。
惟其然也,不忍之心所以句萌甲坼,而枝叶向荣矣。
不忍于人之死,则慈;不忍于物之殄,则俭;不忍于吏民之劳,则简。
斯其慈俭以简也,皆惟心之所不容已。
虽粗而不精,略而不详,要与操术而诡于道、务名而远于诚者,所繇来远矣。
仁民者,亲之推也;爱物者,民之推也。
君子善推以广其德,善人不待推而自生于心。
一人之泽,施及百年,弗待后嗣之相踵以为百年也。
故曰:光武以后,太祖其迥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