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闱史 第四十三回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宋代宫闱史
《宋代宫闱史》 第四十三回 许慕羲

第四十三回康保裔血流战阵杨延昭冰冻坚城话说范廷召闻得张昭允说,有法儿使傅潜出兵攻敌,廷召忙问钤辖有何妙法,使这懦夫出兵?昭允道:"现有廷寄到来,饬本部从速发兵。 昭允正要进报朝廷旨意,谅总管难以违逆了。"

昭允说罢,入见傅潜,捧递朝旨。

傅潜见了旨意,暗想:"必是诸将要出战,密奉朝廷,才有旨意,催我出战。 他们既不要性自,我又何必顾恤呢?"便冷笑道:"范廷召正要出战呢,我就拨骑兵八千,步兵二千,凑成一万之数,令他去拒敌就是了。"

昭允退出,把傅潜的话告知廷召。

廷召道:"这明明是借刀杀人了。 敌兵有十余万,我兵只有万人,就是以一当十,也恐不敷,如何能敌呢?"说罢,大踏步趋入帐,大声说道:"总管要我先驱,我不敢辞,但万人却是不敷,应再添三万人马,方才敷用。"

傅潜道:"将在谋不在勇,兵贵精不贵多。 况你不过是先行,我领兵随后前来援应,还怕什么呢?“廷召道:"公果来救应么?"傅潜道:"你知忠君,我就背国么?

尽管先去便了。

"廷召退出,暗想傅潜之言,一定靠不住,不如另行乞师,免得孤军无援。 遂修书一通,命人往并州都部署康保裔那里乞师。 那康保裔乃洛阳人氏,祖父皆殁于王事,因屡承世荫,得为武职。 常从诸将至石岭关,战败辽兵。 太祖嘉其劳绩,任为马军都虞侯,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初,调任并州都部署,并州一带,地接高阳,因此,廷召前往乞师。 康保裔生成的忠肝义胆,屡经战阵,未尝败北,身上伤痕数十处,血迹淋漓,也不知道痛苦。 既接到范廷召乞师的书,如何还肯迟延,亟点起一万人马,背道赴援。 其时契丹已被破狼山寨,悉锐深入,四处都是敌兵,保裔直抵瀛州,约廷召夹击契丹,哪里知道廷召兵尚未到,契丹早巳大队杀来。 康保裔率领部下,血战两昼夜,盼望廷召的兵马前来救援,竟是杳无音信。 康保裔直杀得矢穷力尽,血染征袍,陷入敌阵,为乱枪戳死。 保裔战死,全军皆殁,那范廷召方才率兵到来。 闻得保裔已死,契丹兵乘胜而来,声势甚盛,廷召不敢再进,只得据住瀛州的要隘,暂行驻扎。 契丹又进取遂城。 遂城小而无备,闻得契丹大队杀来,众情恟惧!杨业之子延昭,方为缘边都巡检使,驻节遂城。 当即召集丁壮,慷慨晓谕道:“尔等身家,全靠这城做保障,城破敌入,身家俱陷,不如彼此力戮,凭城固守,倘得保全,岂不是家国两益么?"

大家听了此言,齐愿死守。

延昭即编列队伍,各授器械,按段分派,登陴固守。

契丹猛扑数次,均为矢石击退。

时值天气严寒,延昭命汲水灌城,一夜北风吹来,把这座城池,冻成坚冰,比铁打的还要牢固,而且滑不可上。

契丹兵知道难以攻破,便改道从德隶渡河,进掠淄齐。

真宗闻得寇已深入内地,下诏亲征,命同平章事李沆为东京留守,王超为先锋,车驾随后进发,直抵大名。

闻得康保裔血战身亡,震悼辍朝,下诏优恤,追赠为侍中,官其二子一孙,又闻得傅潜逗遛不进,即命高琼往代,召傅潜回京,命集贤学士钱若水等按讯审得种种逗挠妒忌罪状,依法当斩,真宗特诏贷死,削其官爵,徙流房州。

张昭允亦坐罪削职,流于道州。

契丹的本意不在战,不过劫掠些财帛,借此试探新皇帝的举动,看他有无胆量,现在听得真宗御驾亲征,已至大名,料知是个英明果决之主,倘若与战,必难取胜,早已带了沿途掳掠的子女玉帛,遁将回去。

宋兵追到莫州,乘胜邀击,契丹大败,被斩万余级,所获财帛,一齐抛弃净尽,方得逃去。

真宗接得捷报,论功行赏,擢范廷召为并州都部署,杨延昭为莫州刺史,李重贵知郑州;张凝为都虞侯。

并召杨延昭至行在,面询边防事宣,延昭奏对称旨,真宗大喜!指示群臣道:"延昭之父业,为本朝名将。 延昭治兵护塞,绰有父风,真不愧将门之子!"遂厚赐金帛,令其赴州,真宗即日回京。

到了这年的冬天,契丹又发兵南侵。

杨延昭设伏于羊山,自率老弱兵丁诱敌。

契丹不知是计,追至羊山,伏兵齐起,把契丹兵杀得大败而逃。

延昭追杀敌将,函首以献,进宫本州团练使。

契丹望风生畏,都呼延昭为杨六郎。

尚有登州刺史杨嗣,亦因屡战有功,擢为本州团练使,与延昭同日下诏,边人称为"二杨",一言表过不提。

且说西蜀益州地方,自李顺叛后,太宗命张咏知益州,雷有终为两川招安使,文武得人,蜀境大治。

至真宗初,张咏雷有终相继调去,改用牛冕知益州,苻昭寿为兵马钤辖。

那牛冕懦弱无能,苻昭寿骄恣不法,部下兵士大多怀怨,阴图异谋。

牛州戍兵,由都虞侯王均董福分统,董福部勒有法,兵土皆得优赡。

王均喜欢饮博,军饷尽饱私囊。

恰值牛冕苻昭寿会同阅兵,蜀人相率往观,但见董福的部下,甲仗鲜明;王均的部下,衣甲敝陋。

蜀人都称扬董军,指责王军。

王军部下赵延顺等,深以为耻!且衔怨主将,遂于咸平二年,胁众为乱,戕杀苻昭寿。

次日正是元旦,益州官吏方在庆贺,忽闻兵变,全城惊惶。

牛冕缒城遁去,转运使张适,亦闻信而逃。

只有都巡检点刘绍荣在城,乱兵杀入城内,欲奉刘绍荣为主。

绍荣怒叱乱兵,挥刀格杀,众寡不敌,败回署内,投缳自尽。

监军王泽,因乱兵是王均部下,令其出外招安,乱兵就拥王均为主,王均竟直受不辞,僭号大蜀国,改元化顺,用小校张锴为谋士,出兵陷汉州,进攻绵州。

虽有知剑州李士衡,知蜀州杨怀忠等,连将叛兵杀败,乱终难平,便飞报宋廷,请师救援。

真宗闻得西蜀扰乱,即命雷有终为川峡招安使,李惠、石普、李守伦皆为巡检使,拨给步骑八千名,往平蜀乱,所有留蜀官员,如上官正李继昌等,都归有终节制,雷有终等到了益州。

恰值都巡检使张思钧,已克复汉州。

雷有终遂驻军升仙桥,匪首王均,率众拦截,被官军杀败,绕道遁去。

官军来至城下,劫掠民居,抢掳妇女,饮酒取乐,正在十分畅快。

忽地一声炮响,喊杀声连天,官兵毫无预备。

慌忙觅路逃生,到了路口,又被些破床败榻,堵塞住了,不能前行,好容易搬将开去,成了一条狭衡,奔走出去。

叛兵候个正着,刀枪乱上,杀死无数,有几个漏网出去,逃至城闉,城门上又有叛兵把守。

雷有终、石普、李守伦知道城门上一定难以出去,忙忙地跑上城头,缘堞而下,幸亏没有跌死。

李惠略慢得一慢,被王均率众追上,一刀送了性命,一场厮杀,官军死了大半。

雷有终、石普逃至汉州,张思钧接入城中,慢慢地整顿兵马,等到元气恢复,方敢进兵。

官军到了升仙桥,雷有终深恐叛兵众多,难以抵敌,便与石普等计议定了,设伏以待。

王均不知就里,分路而出,掩杀过去,四面伏兵齐起,将叛兵杀得落花流水。

王均舍命杀出,逃回城中,不敢出战,一意坚守。

官军进抵城北,命将校等分东西南三面环攻。

适值大雨兼旬,城不能克。

直待至雨霁天晴,雷有终吩咐用火箭火炬,抛射城头,将敌楼尽行烧去,城内慌乱,官军乘势攻入。

王均尚有二万余人,溃围夜走。

雷有终恐叛兵仍有埋伏,纵火焚烧庐舍,光焰烛天,通宵达旦,人民被焚死者不计其数。

次日又搜获伪官二百余人,一齐推入火中,方命巡检使杨怀忠,往追王均。

王均逃至富顺监,招集蛮酋,在监蜀饮酒,吃得酩酊大醉。

所有羽党,亦皆酒气醺醺,猛听得官军追来,吓得不知所措。

王均料不能脱,解下腰带,自缢而死。

乱党无主,悉行溃散。

杨怀忠杀入监署,生擒乱党六千余名,割取王均首级,宰兵回至益州。

雷有终申报朝廷,真宗下诏,进有终怀忠等官爵;流牛冕至儋州;张适至连州。

遣翰林学土王钦若,知制诰梁颢,往抚蜀民。

过了两年,仍命张咏知益州。

蜀民闻得张咏再来。

欢呼相庆,父老扶杖迎接。

张咏到蜀之后,威惠兼施,政绩大著。

真宗下诏褒美!且令巡抚使谢涛传谕道:"得卿在蜀,朕西顾无忧了!"此时西蜀已定,可已无虞。

惟契丹西夏,时来侵扰,边疆总不安宁。

那西夏的李继迁,自真宗即位,上表称贺求请封藩!真宗知他狡诈,只因国有大丧,姑予羁廉。

遂命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且把夏、绥、银、宥、静五州,一并给与,并将从前太宗留下的浦,也资遣回去。

继迁上表申谢真宗优诏慰答,仍赐还赵保吉姓名,真宗以为这样的相待,总可以知恩报德,不再侵犯边境了。

哪知李继迁狼子野心,阳奉阴违,仍然抄掠边境,四出为患。

恰值同平章事张齐贤,与李沆不相能冬至朝会,被酒失仪,坐免相位。

真宗命他为泾原诸路经略使。

齐贤临行陛辞真宗垂询边情?齐贤答道:"臣看灵武,孤城陡悬塞外,万难固守,徒使军民陷入危境。 不如弃置,舍远图近,徙守环庆,较为便利。"

真宗沉吟半晌道:"卿且去巡阅一番,可弃则弃,可守必守。"

齐贤方才领旨前去,就有通判永兴军何亮,上安边书,言灵武决不可弃。

真宗见了此奏,诏令群臣会议,知制诰杨亿,引汉业珠崖故事,请速弃灵武徙守环庆。

辅臣又言灵武为必争之地,万不可弃。

议论不一,把个真宗弄得狐疑不定,便与李沆商议。

李沆道:"保吉不死,灵武必不可守。 臣意不如密召诸将,部署军民,空垒而还,庶几使关右可以息肩。"

真宗嘿然不答,竟命王超为西面行营都部署,率兵六万,往援灵武。

过不几时,李继迁寇清远军,都监段义,叛降继迁。

都部署杨琼,拥兵不救,城遂被陷。

继迁进攻定州,且及怀远,都部署曹璨,召集蕃兵,出外邀截,方把继迁杀退。

到了咸平五年,继迁又进攻灵武,截断城中粮道,守兵乏食,灵武遂陷。

知灵州裴济,巷战而亡。

继迁即得灵武,改为西平府,占作都城。

真宗得报,优恤裴济,且悔不弃灵武,致丧良吏。

未几有六个酋长巴喇济,愿讨继迁。

知镇戎军李继和,请授为刺史,俾得效力。

张齐贤且上书请巴喇济为六个王,兼招讨使。

真宗降旨,授巴喇济为朔方节度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巴喇济奉了诏命,表称感激图效,已集骑兵六万,静待王师,合讨继迁,收复灵州。

真宗优诏嘉许。

既而李继迁进攻麟州,又转寇西凉杀西凉府丁惟清,踞住城池。

巴喇济所居六个,本是西凉蕃属,便去继迁营内诈降。

继迁未知他已受职宋廷,便传见巴喇济。

巴喇济称说继迁威德,并言六个蕃部,尽愿投诚。

继迁闻言大喜!令他招徕六个蕃部,巴喇济欣然领命,招了部落,共至西凉,进谒继迁。

继迁亲往校场检阅,各番兵负弩挟矢,鱼贯而入,报名应选。

继迁正在留心察核,猛听得弓弦声响,抬头四顾,可巧一箭射来,正中左眼,大叫快拿匪徒。

左右上前拥护,番兵已各出短刀,来杀继迁。

幸赖几个悍目保护着,且战且逃。

番兵奋勇追杀,险些儿将继迁拿住,好容易奔回灵州,左目暴痛,睛珠突出,无法医治,一命身亡。

子德明遣使赴告契丹,赠继行为尚书令,封德明为西平王,环庆守吏。

因德明新立,部落方衰。

奏请降旨招降。

真宗遂下诏令,德明审去就,德明乃遣人奉表归诚。

真宗授德明为靖难军节度使,统辖银、夏、绥、宥、静五州,寻闻契丹封德明为西平王,也就援照契丹之例,封为西平王。

德明乃进誓表,请藏盟府,西夏自此略略平靖。

咸平六年残腊,真宗下诏改次年为景德元年。

元旦令节,朝贺礼毕,京师地震越日又震。

过了十几天,又复大震。

真宗乃蠲租缓逋,力加修省。

方交夏季,皇太后李氏崩,丧葬已毕,尊谥为明德皇太后,到了新秋,首相李沆病殁。

沆字太初,掐州人氏,太宗常称他风度端凝,不愧正士,因擢为参政。

真宗初元,进任右相,居位慎密,遇事敢言。

及殁,真宗亲临吊奠,痛哭移时,谓左右道:"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怎料他不享遐龄呢!"回到朝中,追赠为太尉,中书令,谥文靖,改用毕士安、寇准同平章事,相位方定。

忽然边报似雪片飞来,契丹主隆绪,与其母萧氏,率兵二十万,前来入寇。

先遣其统军将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北平保州一带地方。

真宗忙召廷臣会议,寇准主战,毕士安赞成其议。

参政以下,王钦若等主和主守,纷纷不一。

后闻契丹攻威虏安顺各军,尽皆败去,真宗略略放心。

嗣接定州捷报,王超在唐河击退敌军;岢岚军捷报,高继勋力战却敌;瀛州捷报,李延渥接战获胜。

寇准入奏道:"契丹入寇,不过恐吓我们,请速命将出师,扼守要辖,与他决一胜负。"

真宗口内虽然应着,心下仍是狐疑不决。

过了些时,契丹主见中国无隙可乘,遂派李兴带了中国降将王继忠的书信,到莫州都部署石普营中来讲和。

石普不敢专主,具本进京,请示办法。

真宗又召廷臣讨论办法,满朝大臣,都不知讲和的利弊如何。

不敢开口。

毕士安身为首相,不能不出个主意。

当下奏道:"据臣看来答应他讲和暂时羁縻拖延,免得目前的兵连祸结,也未始不可。"

真宗道:"敌人如此强盛,他肯受我的羁縻么?"毕士安道:"契丹内情,臣略略有些风闻,他这一次起了倾国之兵,远道深入,不能得志,意欲退兵,又恐无名为人耻笑!臣所以略他讲和,乃是实情。"

真宗即下诏,许其通和。

王继忠又乞石普复奏请遣使契丹,共议和约,真宗遂遣閤门祗候曹利用,往契丹军中议和。

临行的时候,真宗又当面嘱咐道:"契丹请和,不是求地,便是索赂,关南地方,久归中国,万万难轻许,惟金帛一层,昔汉用玉帛,赐于单于,尚有故例可循,但须酌量数目,方可答应。"

曹利用道:"臣此去见机而行,契丹若狂妄不肯就范,臣便死在他营内,决不有辱君命的。"

真宗道:"卿能竭诚报国,朕有何言。"

利用奉命而行,尚未到契丹营中,契丹又变了前议,率领大兵,攻陷德清军,直逼冀州,进抵澶州,边报飞递,急如星火,一夜之间,连到五次。

急得满朝文武,和居民人等,莫不惊惶失色。

真宗叫人去看寇准时,他却坐在中书省里,连边报也不看,手里拿着酒杯,浅斟低酌,有说有笑,和没事的人一般。

内监便把这情形,报告真宗。

真宗好生诧异!立刻宣召寇准入宫,问他有何布置。

寇准道:"陛下如信臣言,不过五日,即可退敌。"

真宗喜道:"卿有何妙计?"寇准道:"若要退寇,莫如御驾亲征。"

真宗道:"寇势方张,亲征恐亦无用。"

寇准道:"前岁契丹入寇,声势亦异常厉害。 陛下御驾方至大名,彼已惊怕遁去,这便是个先例。"

众大臣听了这话,都以为皇帝御驾亲征,倘有闪失,那还了得。

大家都不敢担这个责任,一齐要退下去。

寇准早喝住道:"你们到哪里去。 御驾启行,不要扈从么?"真宗见寇准要实行亲征,口内不得推辞,心下却十分惧怕!便想避进宫去。

才立起来,寇准已牵住龙袍道:"陛下一进后宫,臣等不能入见,大事就不可收拾了,须请立时决定。"

毕士安见寇准力主亲征,料得他必然成竹在胸,便也从旁赞助,劝真宗依从寇准之言。

真宗只得仍旧坐下,诏群臣各抒所见,共议退敌之计。

群臣都以为寇兵深入,都城万不能守,只有避敌一法,可以不惊垂舆。

王钦若是临江人,便劝真宗幸金陵;陈尧叟是阆州人,便劝真宗幸蜀。

真宗听了这话,更加没有了主意,又和寇准商议,寇准明知是王钦若、陈尧叟的主意,故意大声道:"谁为陛下划这个计策,先请斩此人,取血衅鼓,然后北伐。 方今陛下神武,诸将齐心,御驾亲征,敌必自退。 既不然,坚壁老敌,出奇兵以挠之,彼劳我逸,可操胜算。 此时若一动摇,抛弃宗社,摇惑人心,天下且不能保,金陵成都又有何用?“真宗尚是沉吟,毕士安也在旁奏道:“寇准之言甚是,请陛下俯允!"真宗道:"两卿既然意思相同,就下诏亲征罢。"

寇推深知王钦若的为人,小有聪明。

真宗很是亲信他,深恐夜长梦多,被他从中阻挠,误了大事,遂又奏道:"敌兵深入,天雄军最为重镇万一陷没,河朔皆为虏有,请陛下简大臣出守为要!"真宗道:"卿以为何人可任?"寇准道:"莫如参政王钦若。"

钦若在朝班内,听得寇准前面的一番话说,已气得面红耳赤,忽闻寇准荐他出守,不由得面目失色,连忙趋至座前,正要跪奏。

寇准急道:"主上亲征,臣子不得畏难,我已荐参政出守天雄军,参政应即领敕启行。"

钦若道:"寇相是否居守?"寇准道:"老臣应为王前驱,怎敢偷安。"

真宗便向钦若道:"王卿应善体朕意。 朕命你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卿其勿辞!"钦若不敢推却,只得叩头领敕,辞驾而去了。

天雄军见契丹大军压境,束手无策,惟有坚闭城门,在营内诵佛念经,祈祷佛天保佑,就是他的韬略了。

再说契丹兵临澶州,李继隆将兵抵御,打听得契丹统军萧挞览,要来劫营,继隆将计就计,分派人马四面埋伏,等得契丹兵来。

萧挞览当先冲入,乃是一座空营,连忙退出,已是号炮齐起,宋将张环等,领了一班弓弩手,伏在营门,呐喊一声,万弩齐发,萧挞览躲闪不及,一箭正中咽喉,死于乱军之中。

其余的兵将,自然溃散而遁。

萧挞览乃契丹名将,谋勇兼全,手下的兵,又都是精锐,遭了败衄中箭而亡,全军为之气夺。

那真宗启跸之后,行在路上,又有人奏称,前进一步,便很危险,不如改往金陵较为稳当。

真宗心里又不禁活动起来,召寇准来和他商议。

寇准奏道:"陛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 河北诸将,日夜望乘舆,如大旱之望云霓。 若后退一步,敌人随后追蹑,人心瓦解,如何得到金陵呢?“真宗道:"卿且退,容朕细思。

"寇准退出,恰遇殿前都指挥,晋职太尉高琼,便对他说道:"太尉受国厚恩,今日应该报国。

"高琼惧然道:"琼一介武夫,蒙恩超擢,应当效死。

"寇准携了他的手道:"我与你一同入奏,请天子即日渡河杀敌。

"高琼点头称善! 两人入见,高琼先立在阶下,寇准上前奏道:“陛下如果不信臣言,现有高琼在此,可召问之。"

高琼即趋前道:"寇准所言甚是,陛下不必再疑心了。"

寇准又道:"陛下在此,仍不足以厉将士之气,寒贼人之胆,请速渡河,免失机会。"

真宗方一心向前,不再畏怯。

时值朔风凛冽,天气严寒,左右进上貂帽毳裘。

真宗道:"朕安居帐中,还要用此。 那些将士们露宿旷野,应该用什么东西呢?"吩咐快拿下去。

将士们知道了,更加感激!一齐奋勇前进。

行至澶州城南,只见河北一带,契丹的营寨星罗棋布,真宗心内很觉慌张!左右边请驻跸静觇敌势,再决行止。

寇准忙趋前固请道:"陛下若不过河,敌气未慑,人心亦危,安能取威决胜。 现在王超领着精兵,驻扎中山,可以扼敌。 李继隆、石保吉东西列阵,可制敌之左右肘。 四方镇将,相率来援,还怕什么呢?"高琼亦请道:"臣愿保驾渡河,前途决无可虞!"寇准不待上谕,亟挥卫士备辇。

真宗只得渡河,进至澶州城北,亲御城楼。

远近将士,望见御盖,知道驾已渡河,一齐踊跃鼓舞,高呼万岁,声闻数十里。

契丹主隆绪,与萧太后正因萧挞览战殁,在那里商议军务,忽闻宋军中三呼万岁,震动天地,不觉吃了一惊!

未知契丹见真宗御驾到来,又有什么诡计?且听下回分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