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史记三家注
《史记三家注》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汉)司马迁撰 (唐)司马贞等注

张仪者,魏人也。

〔一〕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一〕集解吕氏春秋曰:「仪,魏氏余子。

」索隱按:晋有大夫张老,又河东有张城,张氏为魏人必也。

而吕览以为魏氏余子,则盖魏之支庶也。

又书略说余子谓庶子也。

正义左传晋有公族、余子、公行。

杜预云:「皆官卿之嫡为公族大夫。

余子,嫡子之母弟也。

公行,庶子掌公戎行也。

」艺文志云张子十篇,在纵横流。

张仪已学游说〔一〕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二〕之。

其妻曰:「嘻!〔三〕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一〕索隱音税。

〔二〕集解音释。

索隱古释字。

〔三〕索隱音僖。

郑玄曰:「嘻,悲恨之声。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一〕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於是之赵,上謁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二〕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寧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一〕索隱从音足容反。

〔二〕索隱按:谓数设词而让之。

让亦责也。

数音朔。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幣车马,使人微隨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且苏君在,仪寧渠能乎!」〔一〕张仪既相秦,为文檄〔二〕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三〕我不盗而璧,若笞我。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一〕集解渠音詎。

索隱渠音詎,古字少,假借耳。

〔二〕集解徐广曰:「一作「尺一之檄」。

」索隱按:徐广云一作「丈二檄」。

王劭按春秋后语云「丈二尺檄」。

许慎云「檄,二尺书」。

〔三〕索隱若者,汝也。

下文而亦训汝。

苴蜀相攻击,〔一〕各来告急於秦。

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

犹豫未能决。

司马错〔二〕与张仪爭论於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

」王曰:「请闻其说。

〔一〕集解徐广曰:「譙周曰益州「天苴」读为「包黎」之「包」,音与「巴」相近,以为今之巴郡。

」索隱苴音巴。

谓巴、蜀之夷自相攻击也。

今字作「苴」者,按巴苴是草名,今论巴,遂误作「苴」也。

或巴人、巴郡本因芭苴得名,所以其字遂以「苴」为「巴」也。

注「益州天苴读为芭黎」,天苴即巴苴也。

譙周,蜀人也,知「天苴」之音读为「芭黎」之「芭」。

按:芭黎即织木葺为苇篱也,今江南亦谓苇篱曰芭篱也。

正义华阳国志云:「昔蜀王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

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为讎,故蜀王怒,伐苴。

苴奔巴,求救於秦。

秦遣张仪从子午道伐蜀。

〔蜀〕王自葭萌御之,败绩,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

秦遂灭蜀,因取苴与巴焉。

」括地志云:「苴侯都葭萌,今利州益昌县五十里葭萌故城是。

蜀侯都益州巴子城,在合州石镜县南五里,故垫江县也。

巴子都江州,在都之北,又峡州界也。

〔二〕索隱七各反,又七故反,二音。

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一〕当屯留之道,〔二〕魏绝南阳,〔三〕楚临南郑,〔四〕秦攻新城、〔五〕宜阳,〔六〕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

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

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臣闻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顾爭於戎翟,去王业远矣。

」〔七〕

〔一〕集解徐广曰:「一作「寻」,成皋巩县有寻口。

」索隱一本作「寻谷」,寻什声相近,故其名惑也。

战国策云「轘辕、緱氏之口」,亦其地相近也。

正义括地志云:「温泉水即寻,源出洛州巩县西南四十里。

注水经云鄩城水出北山鄩溪。

又有故鄩城,在巩县西南五十八里。

」按:洛州緱氏县东南四十里,与鄩溪相近之地。

〔二〕正义屯留,潞州县也。

道即太行羊肠阪道也。

〔三〕正义南阳,怀州也。

是当屯留之道,令魏绝断坏羊肠、韩上党之路也。

〔四〕正义是塞什谷之口也。

令楚兵临郑南,塞轘辕鄩口,断韩南阳之兵也。

〔五〕索隱此新城当在河南伊闕之左右。

〔六〕正义洛州福昌县也。

〔七〕索隱去王远矣。

王音于放反。

司马错曰:「不然。

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彊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隨之矣。

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於易。

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紂之乱。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

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一〕缮兵,不伤眾而彼已服焉。

〔二〕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三〕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四〕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

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

臣请謁其故:〔五〕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

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六〕將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

此臣之所谓危也。

不如伐蜀完。

〔一〕索隱遇其财。

战国策「遇」作「得」。

〔二〕正义缮音膳,同「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