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史记三家注
《史记三家注》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汉)司马迁撰 (唐)司马贞等注

索隱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

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

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吴太伯,〔一〕太伯弟仲雍,〔二〕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

季歷贤,而有圣子昌A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三〕以避季歷。

季歷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四〕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一〕集解韦昭曰:「后武王追封为吴伯,故曰吴太伯。

」索隱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曰「夫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曰吴王」」,是吴本伯爵也。

范宁解论语曰「太者,善大之称;伯者,长也。

周太王之元子故曰太伯」。

称仲雍、季歷,皆以字配名,则伯亦是字,又是爵,但其名史籍先闕耳。

正义吴,国号也。

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

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

寿梦卒,诸樊南徙吴。

至二十一代孙光,使子胥筑闔閭城都之,今苏州也。

〔二〕索隱伯、仲、季是兄弟次第之字。

若表德之字,意义与名相符,则系本曰「吴孰哉居蕃离」,宋忠曰「孰哉,仲雍字。

蕃离,今吴之余暨也」。

解者云雍是孰食,故曰雍字孰哉也。

〔三〕集解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

」正义江熙云:「太伯少弟季歷生文王昌,有圣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传国於季歷。

以太王病,託採药於吴越,不反。

太王薨而季歷立,一让也;季歷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

又释云:太王病,託採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歷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歷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

〔四〕集解宋忠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

」索隱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曰荆。

蛮者,闽也。

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於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

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

顏师古注汉书,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於越」耳。

此言「号句吴」,当如顏解。

而注引宋忠以为地名者,系本居篇曰「孰哉居蕃离,孰姑徙句吴」,宋氏见史记有「太伯自号句吴」之文,遂弥缝解彼云是太伯始所居地名。

裴氏引之,恐非其义。

蕃离既有其地,句吴何总不知真实?吴人不闻別有城邑曾名句吴,则系本之文或难依信。

吴地记曰:「泰伯居梅里,在闔閭城北五十里许。

」 太伯卒,〔一〕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

仲雍卒,〔二〕子季简立。

季简卒,子叔达立。

叔达卒,子周章立。

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

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

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三〕是为虞仲,〔四〕列为诸侯。

〔一〕集解皇览曰:「太伯冢在吴县北梅里聚,去城十里。

〔二〕索隱吴地记曰:「仲雍冢在吴郡常孰县西海虞山上,与言偃冢並列。

〔三〕集解徐广曰:「在河东大阳县。

〔四〕索隱夏都安邑,虞仲都大阳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曰夏虚。

左传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则虞仲是太王之子必也。

又论语称「虞仲、夷逸隱居放言」,是仲雍称虞仲。

今周章之弟亦称虞仲者,盖周章之弟字仲,始封於虞,故曰虞仲。

则仲雍本字仲,而为虞之始祖,故后代亦称虞仲,所以祖与孙同号也。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

〔一〕柯相卒,子彊鳩夷立。

彊鳩夷卒,子余桥疑吾立。

〔二〕余桥疑吾卒,子柯卢立。

柯卢卒,子周繇立。

〔三〕周繇卒,子屈羽立。

〔四〕屈羽卒,子夷吾立。

夷吾卒,子禽处立。

禽处卒,子转立。

〔五〕转卒,子颇高立。

〔六〕颇高卒,子句卑立。

〔七〕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

〔八〕句卑卒,子去齐立。

去齐卒,子寿梦立。

〔九〕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一〕正义柯音歌。

相音相匠反。

〔二〕正义桥音蹻骄反。

〔三〕正义繇音遥,又音由。

〔四〕正义屈,居勿反。

〔五〕索隱譙周古史考云「柯转」。

〔六〕索隱古史考作「颇梦」。

〔七〕索隱古史考云「毕軫」。

〔八〕索隱春秋经僖公五年「冬,晋人执虞公」。

左氏二年传曰「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伐虢,宫之奇諫,不听。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之,遂伐虢,灭下阳」。

五年传曰「晋侯復假道伐虢,宫之奇諫,不听。

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

冬十有二月,灭虢。

师还,遂袭虞灭之」也。

〔九〕正义梦,莫公反。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

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

〔一〕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二〕

〔一〕正义中国之虞灭后二世,合七十一年,至寿梦而兴大,称王。

〔二〕索隱寿梦是仲雍十九代孙也。

王寿梦二年,〔一〕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將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二〕吴於是始通於中国。

吴伐楚。

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

〔三〕

〔一〕索隱自寿梦已下始有其年,春秋唯记卒年。

计二年当成七年也。

〔二〕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幣辞。

」索隱左传鲁成二年曰「巫臣使齐,及郑,使介反幣,而以夏姬行,遂奔晋」。

七年传曰「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而分其室,巫臣遗二子书曰「余必使尔罢於奔命以死」。

巫臣使於吴,吴子寿梦悦之,乃通吴于晋,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寘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

吴始伐楚,伐巢,伐徐。

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子反於是乎一岁七奔命」是。

〔三〕集解杜预曰:「吴兴乌程县南也。

」索隱春秋经襄三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左传曰「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鳩兹,至于衡山」也。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

〔一〕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二〕次曰余祭,次曰余眛,〔三〕次曰季札。

〔四〕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一〕索隱襄十二年经曰「秋九月,吴子乘卒」。

左传曰寿梦。

计从成六年至此,正二十五年。

系本曰「吴孰姑徙句吴」。

宋忠曰「孰姑,寿梦也」。

代谓祝梦乘诸也。

寿孰音相近,姑之言诸也,毛诗传读「姑」为「诸」,知孰姑寿梦是一人,又名乘也。

〔二〕索隱春秋经书「吴子遏」,左传称「诸樊」,盖遏是其名,诸樊是其号。

公羊传「遏」作「謁」。

〔三〕索隱左传曰「閽戕戴吴」。

杜预曰「戴吴,余祭也」。

又襄二十八年左传,齐庆封奔吴,句余与之朱方。

杜预曰「句余,吴子夷末也」。

计余祭以襄二十九年卒,则二十八年赐庆封邑,不得是夷末。

且句余余祭或谓是一人,夷末惟史记、公羊作「余眛」,左氏及谷梁並为「余祭」。

夷末、句余音字各异,不得为一,或杜氏误耳。

正义祭,侧界反。

眛,莫葛反。

〔四〕索隱公羊传曰:「謁也,余祭也,夷末也,与季子同母者四人。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以为君,兄弟递相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故謁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末也立;夷末也死,则国宜之季子,季子使而亡焉。

僚者长庶也,即之。

闔閭曰:「將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君之命,则宜立者我也。

僚恶得为君乎?」於是使专诸刺僚。

」史记寿梦四子,亦约公羊文,但以僚为余迋子为异耳。

左氏其文不明,服虔用公羊,杜预依史记及吴越春秋。

下注徐广引系本曰「夷迋及僚,夷迋生光」,检系本今无此语。

然按左狐庸对赵文子,谓「夷末甚德而度,其天所启也,必此君之子孙实终之」。

若以僚为末子,不应此言。

又光言「我王嗣」,则光是夷迋子,且明是庶子。

王诸樊元年,〔一〕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二〕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三〕君子曰〔四〕「能守节矣」。

君义嗣,〔五〕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六〕秋,吴伐楚,楚败我师。

四年,晋平公初立。

〔七〕

〔一〕集解世本曰「诸樊徙吴」也。

〔二〕集解服虔曰:「宣公,曹伯卢也,以鲁成公十三年会晋侯伐秦,卒于师。

曹君,公子负芻也。

负芻在国,闻宣公卒,杀太子而自立,故曰不义之也。

〔三〕集解服虔曰:「子臧,负芻庶兄。

」索隱成十三年左传曰:「曹宣公卒于师。

曹人使公子负芻守,使公子欣时逆丧。

秋,负芻杀其太子而自立。

」杜预曰:「皆宣公庶子也。

负芻,成公也。

欣时,子臧也。

」十五年传曰:「会于戚,討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

诸侯將见子臧於王而立之。

子臧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杜预曰:圣人应天命,不拘常礼也。

次守节,杜预曰:谓贤者也。

下失节。

杜预曰:愚者,妄动也。

为君,非吾节也。

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四〕索隱君子者,左丘明所为史评仲尼之词,指仲尼为君子也。

〔五〕集解王肃曰:「义,宜也。

嫡子嗣国,得礼之宜。

」杜预曰:「诸樊嫡子,故曰义嗣。

」 〔六〕索隱「诸樊元年已除丧」至「乃舍之」,皆襄十四年左氏传文。

正义舍音舍。

〔七〕索隱左传襄十六年春「葬晋悼公,平公即位」是也。

十三年,王诸樊卒。

〔一〕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於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季札封於延陵,〔二〕故号曰延陵季子。

〔一〕索隱春秋经襄二十五年:「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

」左传曰:「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于巢。

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將亲门,我获射之,必殪。

是君也死,疆其少安。

」从之。

吴子门焉,牛臣隱於短墙以射之,卒。

〔二〕索隱襄三十一年左传赵文子问於屈狐庸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杜预曰「延州来,季札邑也」昭二十七年左传曰「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杜预曰「季子本封延陵,后復封州来,故曰延州来」。

成七年左传曰「吴入州来」,杜预曰「州来,楚邑,淮南下蔡县是」。

昭十三年传「吴伐州来」,二十三年传「吴灭州来」。

则州来本为楚邑,吴光伐灭,遂以封季子也。

地理志云会稽毗陵县,季札所居。

太康地理志曰「故延陵邑,季札所居,栗头有季札祠」。

地理志沛郡下蔡县云,古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於此。

公羊传曰「季子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何休曰「不入吴朝廷也」。

此云「封於延陵」,谓因而赐之以菜邑。

而杜预春秋释例土地名则云「延州来,闕」,不知何故而为此言也。

王余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一〕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於在齐。

〔一〕集解吴地记曰:「朱方,秦改曰丹徒。

四年,吴使季札聘於鲁,〔一〕请观周乐。

〔二〕为歌周南、召南。

〔三〕曰:「美哉,始基之矣,〔四〕犹未也。

〔五〕然勤而不怨。

」〔六〕歌邶、鄘、卫。

〔七〕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

〔八〕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九〕歌王。

〔一0〕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一一〕歌郑。

〔一二〕曰:「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一三〕歌齐。

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

〔一四〕表东海者,其太公乎〔一五〕?国未可量也。

」〔一六〕歌豳。

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淫,〔一七〕其周公之东乎?」〔一八〕歌秦。

曰:「此之谓夏声。

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一九〕歌魏。

曰:「美哉,渢渢乎,〔二0〕大而宽,〔二一〕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

」〔二二〕歌唐。

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二三〕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歌陈。

曰:「国无主,其能久乎?」〔二四〕自鄶以下,无讥焉。

〔二五〕歌小雅〔二六〕。

曰:「美哉,思而不贰,〔二七〕怨而不言,〔二八〕其周德之衰乎?〔二九〕犹有先王之遗民也。

」〔三0〕歌大雅。

〔三一〕曰:「广哉,熙熙乎,〔三二〕曲而有直体,〔三三〕其文王之德乎?」歌颂。

〔三四〕曰:「至矣哉,〔三五〕直而不倨,〔三六〕曲而不詘,〔三七〕近而不偪,〔三八〕远而不携,〔三九〕而迁不淫,〔四0〕復而不厌,〔四一〕哀而不愁,〔四二〕乐而不荒,〔四三〕用而不匱,〔四四〕广而不宣,〔四五〕施而不费,〔四六〕取而不贪,〔四七〕处而不厎,〔四八〕行而不流。

〔四九〕五声和,八风平,〔五0〕节有度,守有序,〔五一〕盛德之所同也。

」〔五二〕见舞象箾、南籥者,〔五三〕曰:「美哉,犹有感。

」〔五四〕见舞大武,〔五五〕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护者,〔五六〕曰:「圣人之弘也,〔五七〕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五八〕见舞大夏,〔五九〕曰:「美哉,勤而不德!〔六0〕非禹其谁能及之?」见舞招箾,〔六一〕曰:「德至矣哉,大矣,〔六二〕如天之无不燾也,〔六三〕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

」〔六四〕

〔一〕集解在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

〔二〕集解服虔曰:「周乐,鲁所受四代之乐也。

」杜预曰:「鲁以周公故,有天子礼乐。

〔三〕集解杜预曰:「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

〔四〕集解王肃曰:「言始造王基也。

〔五〕集解贾逵曰:「言未有雅、颂之成功也。

」杜预曰:「犹有商紂,未尽善也。

〔六〕集解杜预曰:「未能安乐,然其音不怨怒。

」 〔七〕集解杜预曰:「武王伐紂,分其地为三监。

三监叛,周公灭之,并三监之地,更封康叔,故三国尽被康叔之化。

〔八〕集解贾逵曰:「渊,深也。

」杜预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卫康叔、武公德化深远,虽遭宣公淫乱,懿公灭亡,民犹秉义,不至於困。

〔九〕集解贾逵曰:「康叔遭管叔、蔡叔之难,武公罹幽王、褒姒之忧,故曰康叔、武公之德如是。

」杜预曰:「康叔,武公,皆卫之令德君也。

听声以为別,故有疑言。

」 〔一0〕集解服虔曰:「王室当在雅,衰微而列在风,故国人犹尊之,故称王,犹春秋之王人也。

」杜预曰:「王,黍离也。

」 〔一一〕集解服虔曰:「平王东迁雒邑。

」杜预曰:「宗周殞灭,故忧思;犹有先王之遗风,故不惧也。

」正义思音肆。

〔一二〕集解贾逵曰:「郑风,东郑是。

〔一三〕集解服虔曰:「其风细弱已甚,摄於大国之闲,无远虑持久之风,故曰民不堪,將先亡也。

〔一四〕集解服虔曰:「泱泱,舒缓深远,有大和之意。

其诗风刺,辞约而义微,体疏而不切,故曰大风。

」索隱泱,於良反。

泱泱犹汪汪洋洋,美盛貌也。

杜预曰「弘大之声」也。

〔一五〕集解王肃曰:「言为东海之表式。

〔一六〕集解服虔曰:「国之兴衰,世数长短,未可量也。

」杜预曰:「言其或將復兴。

」 〔一七〕集解贾逵曰:「荡然无忧,自乐而不荒淫也。

〔一八〕集解杜预曰:「周公遭管蔡之变,东征,为成王陈后稷先公不敢荒淫,以成王业,故言其周公东乎。

〔一九〕集解杜预曰:「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

及襄公佐周平王东迁而受其故地,故曰周之旧也。

〔二0〕索隱渢音冯,又音泛。

杜预曰:「中庸之声。

〔二一〕索隱左传作「大而婉」。

杜预曰:「婉,约也。

大而约,则俭节易行。

」宽字宜读为「婉」也。

〔二二〕集解徐广曰:「盟,一作「明」。

」駰案:贾逵曰「其志大,直而有曲体,归中和中庸之德,难成而实易行。

故曰以德辅此,则盟主也」。

杜预曰「惜其国小而无明君」。

索隱注引徐广曰「盟,一作「明」」。

按:左传亦作「明」,此以听声知政,言其明听耳,非盟会也。

〔二三〕集解杜预曰:「晋本唐国,故有尧之遗风。

忧深思远,情发於声也。

〔二四〕集解杜预曰:「淫声放荡,无所畏忌,故曰国无主。

〔二五〕集解服虔曰:「鄶以下,及曹风也。

其国小,无所刺讥。

〔二六〕集解杜预曰:「小雅,小正,亦乐歌之章。

〔二七〕集解杜预曰:「思文武之德,无贰叛之心也。

〔二八〕集解王肃曰:「非不能言,畏罪咎也。

〔二九〕集解杜预曰:「衰,小也。

」 〔三0〕集解杜预曰:「谓有殷王余俗,故未大衰。

〔三一〕集解杜预曰:「大雅,陈文王之德,以正天下。

〔三二〕集解杜预曰:「熙熙,和乐声。

〔三三〕集解杜预曰:「论其声。

〔三四〕集解杜预曰:「颂者,以其成功告於神明。

」 〔三五〕集解贾逵曰:「言道备至也。

〔三六〕集解杜预曰:「倨,傲也。

」 〔三七〕集解杜预曰:「詘,挠也。

〔三八〕集解杜预曰:「谦,退也。

〔三九〕集解杜预曰:「携,贰也。

〔四0〕集解服虔曰:「迁,徙也。

文王徙酆,武王居鄗。

」杜预曰:「淫,过荡也。

〔四一〕集解杜预曰:「常日新也。

〔四二〕集解杜预曰:「知命也。

〔四三〕集解杜预曰:「节之以礼也。

〔四四〕集解杜预曰:「德弘大。

」 〔四五〕集解杜预曰:「不自显也。

〔四六〕集解杜预曰:「因民所利而利之。

」 〔四七〕集解杜预曰:「义然后取。

〔四八〕集解杜预曰:「守之以道。

〔四九〕集解杜预曰:「制之以义。

」 〔五0〕集解杜预曰:「宫、商、角、征、羽谓之五声。

八方之气谓之八风。

〔五一〕集解杜预曰:「八音克谐,节有度也。

无相夺伦,守有序也。

〔五二〕集解杜预曰:「颂有殷、鲁,故曰盛德之所同。

」 〔五三〕集解贾逵曰:「象,文王之乐武象也。

箾,舞曲也。

南籥,以籥舞也。

」索隱箾音朔,又素交反。

〔五四〕集解服虔曰:「憾,恨也。

恨不及己以伐紂而致太平也。

」索隱感读为「憾」,字省耳,胡暗反。

〔五五〕集解贾逵曰:「大武,周公所作武王乐也。

〔五六〕集解贾逵曰:「韶护,殷成汤乐大护也。

〔五七〕集解贾逵曰:「弘,大也。

〔五八〕集解服虔曰:「惭於始伐而无圣佐,故曰圣人之难也。

〔五九〕集解贾逵曰:「夏禹之乐大夏也。

〔六0〕集解服虔曰:「禹勤其身以治水土也。

〔六一〕集解服虔曰:「有虞氏之乐大韶也。

」索隱「韶」「簫」二字体变耳。

〔六二〕集解服虔曰:「至,帝王之道极於韶也。

尽美尽善也。

〔六三〕集解贾逵曰:「燾,覆也。

〔六四〕集解服虔曰:「周用六代之乐,尧曰咸池,黄帝曰云门。

鲁受四代,下周二等,故不舞其二。

季札知之,故曰有他乐吾不敢请。

去鲁,遂使齐。

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

〔一〕无邑无政,乃免於难。

齐国之政將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

」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於欒高之难。

〔二〕

〔一〕集解服虔曰:「入邑与政职於公,不与国家之事。

〔二〕集解难在鲁昭公八年。

正义难,乃惮反。

在鲁昭公八年。

欒施、高彊二氏作难,陈桓子和之乃解也。

去齐,使於郑。

见子产,如旧交。

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將至矣,政必及子。

子为政,慎以礼。

〔一〕不然,郑国將败。

」去郑,適卫。

说蘧瑗、史狗、史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