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五帝本纪第一
集解凡是徐氏义,称徐姓名以別之。
余者悉是駰注解,并集眾家义。
索隱纪者,记也。
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
又纪,理也,丝缕有纪。
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
正义郑玄注中候敕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
」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
」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顓頊、帝嚳、唐尧、虞舜为五帝。
譙周、应劭、宋均皆同。
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謐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並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为五帝。
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
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眾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第者,次序之目;一者,举数之由:故曰五帝本纪第一。
礼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正义云:「左阳,故记动。
右阴,故记言。
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案:春秋时置左右史,故云史记也。
黄帝者,〔一〕少典之子,〔二〕姓公孙,名曰轩辕。
〔三〕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四〕幼而徇齐,〔五〕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六〕 〔一〕集解徐广曰:「号有熊。
」索隱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
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帝德。
又譙周、宋均亦以为然。
而孔安国、皇甫謐帝王代纪及孙氏注系本並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
注「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
亦号轩辕氏。
皇甫謐云:「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又据左传,亦号帝鸿氏也。
正义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
」案: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縉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
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於寿丘。
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兗州曲阜县东北六里。
生日角龙顏,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
封泰山,禪亭亭。
亭亭在牟阴。
〔二〕集解譙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
」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
」索隱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
又案: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
然则炎帝亦少典之子。
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代纪中闲凡隔八帝,五百余年。
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黄帝经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又案:秦本纪云「顓頊氏之裔孙曰女脩,吞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柏翳」。
明少典是国号,非人名也。
黄帝即少典氏后代之子孙,贾逵亦谓然,故左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亦谓其后代子孙而称为子是也。
譙周字允南,蜀人,魏散骑常侍征,不拜。
此注所引者,是其人所著古史考之说也。
皇甫謐字士安,晋人,号玄晏先生。
今所引者,是其所作帝王代纪也。
〔三〕索隱案:皇甫謐云「黄帝生於寿丘,长於姬水,因以为姓。
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是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
〔四〕索隱弱谓幼弱时也。
盖未合能言之时而黄帝即言,所以为神异也。
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
正义言神异也。
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书云「人惟万物之灵」,故谓之神灵也。
〔五〕集解徐广曰:「墨子「年踰十五,则聪明心虑无不徇通矣」。
」駰案:徇,疾;齐,速也。
言圣德幼而疾速也。
索隱斯文未是。
今案:徇,齐,皆德也。
书曰「聪明齐圣」,左传曰「子虽齐圣」,谓圣德齐肃也。
又案:孔子家语及大戴礼並作「叡齐」,一本作「慧齐」。
叡,慧,皆智也。
太史公採大戴礼而为此纪,今彼文无作「徇」者。
史记旧本亦有作「濬齐」。
盖古字假借「徇」为「濬」,濬,深也,义亦並通。
尔雅「齐」「速」俱训为疾。
尚书大传曰「多闻而齐给」。
郑注云「齐,疾也」。
今裴氏注云徇亦训疾,未见所出。
或当读「徇」为「迅」,迅於尔雅与齐俱训疾,则迅濬虽异字,而音同也。
又尔雅曰「宣,徇,遍也。
濬,通也」。
是「遍」之与「通」义亦相近。
言黄帝幼而才智周遍,且辩给也。
故墨子亦云「年踰五十,则聪明心虑不徇通矣」。
俗本作「十五」,非是。
案:谓年老踰五十不聪明,何得云「十五」?
〔六〕正义成谓二十冠,成人也。
聪明,闻见明辩也。
此以上至「轩辕」,皆大戴礼文。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一〕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二〕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三〕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四〕治五气,〔五〕蓺五种,〔六〕抚万民,度四方,〔七〕教熊羆貔貅貙虎,〔八〕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九〕三战,然后得其志。
〔一0〕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一一〕於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一二〕遂禽杀蚩尤。
〔一三〕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一四〕披山通道,〔一五〕未尝寧居。
〔一〕集解皇甫謐曰:「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
」班固曰:「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
」索隱世衰,谓神农氏后代子孙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谓「参卢」,皇甫謐所云「帝榆罔」是也。
正义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
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人身牛首,长於姜水。
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初都陈,又徙鲁。
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
」括地志云:「厉山在隨州隨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
"曰"〔昔〕神农生於厉乡,所谓列山氏也。
春秋时为厉国。
」
〔二〕索隱谓用干戈以征诸侯之不朝享者。
本或作「亭」,亭训直,以征诸侯之不直者。
〔三〕集解应劭曰:「蚩尤,古天子。
」瓚曰:「孔子三朝纪曰「蚩尤,庶人之贪者」。
」索隱案:此纪云「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则蚩尤非为天子也。
又管子曰「蚩尤受卢山之金而作五兵」,明非庶人,盖诸侯号也。
刘向別录云「孔子见鲁哀公问政,比三朝,退而为此记,故曰三朝。
凡七篇,並入大戴记」。
今此注见用兵篇也。
正义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
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
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
蚩尤没后,天下復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山海经云:「黄帝令应龙攻蚩尤。
蚩尤请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
雨止,遂杀蚩尤。
」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是也。
〔四〕正义振,整也。
〔五〕集解王肃曰:「五行之气。
」索隱谓春甲乙木气,夏丙丁火气之属,是五气也。
〔六〕集解駰案:蓺,树也。
诗云「蓺之荏菽」。
周礼曰「榖宜五种」。
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
索隱艺,种也,树也。
五种即五谷也,音朱用反。
此注所引见诗大雅生民之篇。
尔雅云「荏菽,戎菽」也,郭璞曰「今之胡豆」,郑氏曰「豆之大者」是也。
正义蓺音鱼曳反。
种音肿。
〔七〕集解王肃曰:「度四方而安抚之。
」正义度音徒洛反。
〔八〕索隱书云「如虎如貔」,尔雅云「貔,白狐」,礼曰「前有挚兽,则载貔貅」是也。
尔雅又曰「貙獌似貍」。
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周礼有服不氏,掌教扰猛兽。
即古服牛乘马,亦其类也。
正义熊音雄。
羆音碑。
膍音毗。
貅音休。
貙音丑于反。
羆如熊,黄白色。
郭璞云:「貔,执夷,虎属也。
」案:言教士卒习战,以猛兽之名名之,用威敌也。
〔九〕集解服虔曰:「阪泉,地名。
」皇甫謐曰:「在上谷。
」正义阪音白板反。
括地志云:「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媯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
出五里至涿鹿东北,与涿水合。
又有涿鹿故城,在媯州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也。
晋太康地里志云「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
」案:阪泉之野则平野之地也。
〔一0〕正义谓黄帝克炎帝之后。
〔一一〕正义言蚩尤不用黄帝之命也。
〔一二〕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
」张晏曰:「涿鹿在上谷。
」索隱或作「浊鹿」,古今字异耳。
案:地理志上谷有涿鹿县,然则服虔云「在涿郡」者,误也。
〔一三〕集解皇览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闞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
有赤气出,如匹絳帛,民名为蚩尤旗。
肩髀冢在山阳郡鉅野县重聚,大小与闞冢等。
传言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別葬之。
」索隱案:皇甫謐云「黄帝使应龙杀蚩尤于凶黎之谷」。
或曰,黄帝斩蚩尤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绝轡\之野。
」注「皇览」,书名也。
记先代冢墓之处,宜皇王之省览,故日皇览。
是魏人王象、繆袭等所撰也。
〔一四〕正义平服者即去之。
〔一五〕集解徐广曰:「披,他本亦作「陂」。
字盖当音詖,陂者旁其边之谓也。
披语诚\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
」索隱披音如字,谓披山林草木而行以通道也。
徐广音詖,恐稍紆也。
东至于海,登丸山,〔一〕及岱宗。
〔二〕西至于空桐,〔三〕登鸡头。
〔四〕南至于江,登熊、湘。
〔五〕北逐荤粥,〔六〕合符釜山,〔七〕而邑于涿鹿之阿。
〔八〕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九〕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一0〕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一一〕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禪与为多焉。
〔一二〕获宝鼎,迎日推筴。
〔一三〕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一四〕以治民。
顺天地之纪,〔一五〕幽明之占,〔一六〕死生之说,〔一七〕存亡之难。
〔一八〕时播百谷草木,〔一九〕淳化鸟兽虫蛾,〔二0〕旁罗日月星辰水波〔二一〕土石金玉,〔二二〕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二三〕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二四〕
〔一〕集解徐广曰:「丸,一作「凡」。
」駰案:地理志曰丸山在郎邪朱虚县。
索隱注「丸,一作「凡」」,凡音扶严反。
正义丸音桓。
括地志云:「丸山即丹山,在青州临朐县界朱虚故县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
」丸音紈。
守节案:地志唯有凡山,盖凡山丸山是一山耳。
诸处字误,或「丸」或「凡」也。
汉书郊祀志云「禪丸山」,顏师古云「在朱虚」,亦与括地志相合,明丸山是也。
〔二〕正义泰山,东岳也。
在兗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也。
〔三〕集解应劭曰:「山名。
」韦昭曰:「在陇右。
」
〔四〕索隱山名也。
后汉王孟塞鸡头道,在陇西。
一曰崆峒山之別名。
正义括地志云:「空桐山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
抱朴子內篇云「黄帝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即此山。
」括地志又云:「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禹贡涇水所出。
舆地志云或即鸡头山也。
丽元云盖大陇山异名也。
庄子云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问道於广成子,盖在此。
」案:二处崆峒皆云黄帝登之,未详孰是。
〔五〕集解封禪书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
」地理志曰湘山在长沙益阳县。
正义括地志云:「熊耳山在商州上洛县西十里,齐桓公登之以望江汉也。
湘山一名艑山,在岳州巴陵南十八里也。
」
〔六〕集解匈奴传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荤粥,居于北蛮。
」索隱匈奴別名也。
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汉曰匈奴。
正义荤音薰。
粥音育。
〔七〕索隱合诸侯符契圭瑞,而朝之於釜山,犹禹会诸侯於涂山然也。
又案:郭子横洞冥记称东方朔云「东海大明之墟有釜山,山出瑞云,应王者之符命」,如尧时有赤云之祥之类。
盖黄帝黄云之瑞,故曰「合符应於釜山」也。
正义括地志云:「釜山在媯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
」
〔八〕正义广平曰阿。
涿鹿,山名,已见上。
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黄帝所都之邑於山下平地。
〔九〕正义环绕军兵为营以自卫,若辕门即其遗象。
〔一0〕集解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
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张晏曰:「黄帝有景云之应,因以名师与官。
」
〔一一〕正义监,上监去声,下监平声。
若周邵分陕也。
〔一二〕集解徐广曰:「多,一作「朋」。
」索隱与音羊汝反。
与犹许也。
言万国和同,而鬼神山川封禪祭祀之事,自古以来帝皇之中,推许黄帝以为多。
多犹大也。
〔一三〕集解晋灼曰:「策,数也,迎数之也。
」瓚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
」索隱封禪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於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
黄帝得蓍以推筭历数,於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將来,故曰推策迎日也。
正义筴音策。
迎,逆也。
黄帝受神筴,命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是也。
〔一四〕集解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
」班固曰:「力牧,黄帝相也。
」大鸿,见封禪书。
正义举,任用。
四人皆帝臣也。
帝王世纪云:「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
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
垢去土,后在也。
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
驱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於海隅,登以为相。
得力牧於大泽,进以为將。
黄帝因著占梦经十一卷。
」艺文志云:「风后兵法十三篇,图二卷,孤虚二十卷,力牧兵法十五篇。
」郑玄云:「风后,黄帝之三公也。
」案:黄帝仰天地置列侯眾官,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也。
封禪书云「鬼臾区号大鸿,黄帝大臣也。
死葬雍,故鸿冢是」。
艺文志云「鬼容区兵法三篇」也。
〔一五〕正义言黄帝顺天地阴阳四时之纪也。
〔一六〕正义幽,阴;明,阳也。
占,数也。
言阴阳五行,黄帝占数而知之。
此文见大戴礼。
〔一七〕集解徐广曰:「一云「幽明之数,合死生之说」。
」正义说谓仪制也。
民之生死。
此谓作仪制礼则之说。
〔一八〕索隱存亡犹安危也。
易曰「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是也。
难犹说也。
凡事是非未尽,假以往来之词,则曰难。
又上文有「死生之说」,故此云「存亡之难」,所以韩非著书有说林、说难也。
正义难音乃惮反。
存亡犹生死也。
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殯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一九〕集解王肃曰:「时,是也。
」索隱为一句。
正义言顺四时之所宜而布种百谷草木也。
〔二0〕索隱为一句。
蛾音牛綺反。
一作「豸」。
"豸"言淳化广被及之。
正义蛾音鱼起反。
又音豸,豸音直氏反。
蚁,蚍蜉也。
尔雅曰:「有足曰虫,无足曰豸。
」
〔二一〕集解徐广曰:「一作「沃」。
」
〔二二〕索隱旁,非一方。
罗,广布也。
今案:大戴礼作「歷离」。
离即罗也。
言帝德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
谓日月扬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广被也。
正义旁罗犹遍布也。
日月,阴阳时节也。
星,二十八宿也。
辰,日月所会也。
水波,澜漪也。
言天不异灾,土无別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
〔二三〕正义节,时节也。
水,陂障决泄也。
火,山野禁放也。
材,木也。
物,事也。
言黄帝教民,江湖陂泽山林原隰皆收採禁捕以时,用之有节,令得其利也。
大戴礼云「宰我问於孔子曰:「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
请问黄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
」」孔子曰:「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
」」
〔二四〕索隱炎帝火,黄帝土代之,即「黄龙地螾见」是也。
螾,土精,大五六围,长十余丈。
螾音引。
正义螾音以刃反。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一〕 〔一〕索隱旧解破四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
今案: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
是则十四人为十二姓,其文甚明。
唯姬姓再称青阳与苍林,盖国语文误,所以致令前儒共疑。
其姬姓青阳当为玄囂,是帝嚳祖本与黄帝同姬姓。
其国语上文青阳,即是少昊金天氏为己姓者耳。
既理在不疑,无烦破四为三。
黄帝居轩辕之丘,〔一〕而娶於西陵之女,〔二〕是为嫘祖〔三〕。
嫘祖为黄帝正妃,〔四〕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为青阳,〔五〕青阳降居江水;〔六〕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七〕。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八〕黄帝崩,〔九〕葬桥山。
〔一0〕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顓頊也。
〔一〕集解皇甫謐曰:「受国於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山海经曰「在穷山之际,西射之南」。
」张晏曰:「作轩冕之服,故谓之轩辕。
」
〔二〕正义西陵,国名也。
〔三〕集解徐广曰:「祖,一作「俎」。
嫘,力追反。
」索隱一曰雷祖,音力堆反。
正义一作「」。
〔四〕索隱案: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
皇甫謐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
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
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
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
」案:国语夷鼓、苍林是二人。
又案:汉书古今人表彤鱼氏生夷鼓,嫫母生苍林,不得如謐所说。
太史公乃据大戴礼,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囂,玄囂即青阳也。
皇甫謐以青阳为少昊,乃方雷氏所生,是其所见异也。
〔五〕索隱玄囂,帝嚳之祖。
案:皇甫謐及宋衷皆云玄囂青阳即少昊也。
今此纪下云「玄囂不得在帝位」,则太史公意青阳非少昊明矣。
而此又云「玄囂是为青阳」,当是误也。
谓二人皆黄帝子,並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误以玄囂青阳为一人耳。
宋衷又云:「玄囂青阳是为少昊,继黄帝立者,而史不敘,盖少昊金德王,非五运\之次,故敘五帝不数之也。
」
〔六〕正义括地志云:「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
应劭云古江国也。
地理志亦云安阳古江国也。
」
〔七〕索隱降,下也。
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若水〕。
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
水经曰「水出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南过邛都,又东北至朱提县为卢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八〕正义华阳国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际。
黄帝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
帝顓頊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曰昌仆,亦谓之女枢。
」河图云:「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於幽房之宫,生顓頊,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
〔九〕集解皇甫謐曰:「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
」索隱案:大戴礼「宰我问孔子曰:「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对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
」」则士安之说略可凭矣。
正义列仙传云:「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
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在棺焉。
」
〔一0〕集解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
」索隱地理志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
正义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寧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地理志云上郡阳周县桥山南有黄帝冢。
」案:阳周,隋改为罗川。
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
」
帝顓頊高阳者,〔一〕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二〕载时〔三〕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四〕治气〔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北至于幽陵,〔六〕南至于交阯,〔七〕西至于流沙,〔八〕东至于蟠木。
〔九〕动静之物〔一0〕,大小之神,〔一一〕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一二〕
〔一〕集解皇甫謐曰:「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
」索隱宋衷云:「顓頊,名;高阳,有天下号也。
」张晏云:「高阳者,所兴地名也。
」 〔二〕索隱言能养材物以任地。
大戴礼作「养财」。
〔三〕索隱载,行也。
言行四时以象天。
大戴礼作「履时以象天」。
履亦践而行也。
〔四〕索隱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故礼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是也。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
鬼神谓山川之神也。
能兴云致雨,润养万物也,故己依冯之剬义也。
剬,古制字。
〔五〕索隱谓理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人也。
〔六〕正义幽州也。
〔七〕正义阯音止,交州也。
〔八〕集解地理志曰流沙在张掖居延县。
正义济,渡也。
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
」
〔九〕集解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
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
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
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
〔一0〕正义动物谓鸟兽之类,静物谓草木之类。
〔一一〕正义大谓五岳、四瀆,小谓丘陵坟衍。
〔一二〕集解王肃曰:「砥,平也。
四远皆平而来服属。
」索隱依王肃音止蜀,据大戴礼作「砥礪」也。
帝顓頊生子曰穷蝉。
〔一〕顓頊崩,〔二〕而玄囂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嚳。
〔一〕索隱系本作「穷係」。
宋衷云:「一云穷係,謚也。
」正义帝舜之高祖也。
〔二〕集解皇甫謐曰:「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
」皇览曰:「顓頊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
顿丘者城门,名顿丘道。
」索隱皇甫謐云:「据左氏,岁在鶉火而崩,葬东郡。
」又山海经曰:「顓頊葬鮒鱼山之阳,九嬪葬其阴。
」
帝嚳高辛者,〔一〕黄帝之曾孙也。
高辛父曰蟜极,〔二〕蟜极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黄帝。
自玄囂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
〔三〕高辛於顓頊为族子。
〔一〕集解张晏曰:「少昊以前,天下之号象其德。
顓頊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名。
高阳、高辛皆所兴之地名;顓頊与嚳皆以字为号:上古质故也。
」索隱宋衷曰:「高辛地名,因以为号。
嚳,名也。
」皇甫謐云:「帝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