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相平话 武王伐纣书卷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相平话
《全相平话》 武王伐纣书卷中

话说冷淡处持过。

却说纣王共妲己每日去宫今取乐,又依前损害宫人无数。

纣王恣纵妲己取乐。

如此无道,无入敢谏。

有一日,姐己奏曰,"子童辨认得孕妇腹中是男是女。"

王曰,"如何知之。"

妲己曰,"恐王不信,试将数个孕身妇人,臣妾辨之。"

王曰,"依卿所奏。"

便宜到百个孕妇人至殿下。

纣王问妲己曰,"那个是男,那个是女。"

妲己曰,遂叫过一妇女来,今坐复起,妲己奏曰,"坐中先?左足者是男,先?右足者是女。"

纣王曰,"如何得知。"

姐己奏曰,"恐王不信,剖腹验之。"

纣王曰,"依卿所奏。"

教左右剖腹验之,果然如此。

每日可废百人之命,妲己精神越好。

此人是妖精之神也。

民间嗟怨,客旅哀哉,悲啼不止,无不伤心。

诗曰:

恣情损害几多人,罢辨人间孕妇身。

今日虽然多富贵,后来剑底作泥尘。

当日纣王共妲己游西鹿台,前有一河,号曰野水河。

姐己共纣王登台上而坐,望见河岸上冬月浚?。

二人欲下水。

有一年少者怕冷,不敢下水,数次上岸。

老者不伯冷而撩衣便过。

王问妲己曰,"此二人年少却惧冷,年老不惧###"者"何哉。"

妲己奏曰,"年少者是老生之子,%不满其##,气衰弱怕冷,不敢涉水。 年老者是少生之子,髓满其胫,傲寒耐冷。 虽是肌毛枯伐,阳气太盛,故不怕冷,便涉河而过。"

纣王曰,"如何见得。"

妲己奏曰,"恐我王不信,教左右捉取二人敲胫看之。"

纣王曰,"依卿所奏。"

令左右捉取二人来,斮胫看之,果然如此。

纣王大喜,告妲己曰,"卿煞知好事。"

如此损害人命,后来不敢来河上过往。

纣王令左右去至处捉人,来于河中试之,每日害数十人命。

诗曰:

刳胎斲陉剖忠良,颠覆殷汤旧纪纲。

积恶已盈天震怒,独天不免鹿台亡。

又一日,纣王共妲己在于台上朝日取乐。

忽从##数人笼放出腊之人,架着鹰鵰打台下过,忽有##将起,直来台上搦妲己。

妲己见了,大叫一声,走入人丛中去了,被鵰抓被面皮,打了金冠。

左右捉将放鵰入来,斩了其人,灭了全家。

因此,后人更不敢架鵰打台边过。

因此,妲己更不游于鹿台,驾却入内去。

每日纣王共妲己在摘星楼上,取乐无休。

万民皆怨不仁无道之君,宠信妲己之言,不听忠臣之谏,损害人民之命。

纣王今天下变震黎民,广聚粮草,在朝歌广有三十年粮,尽底成尘。

有胡曾诗为证。

诗曰:

积栗成尘竞不开,谁知拒谏剖贤才。

武王兵起无人敌,遂作商郊一聚灰。

又诗曰:

历代君臣壮帝基,何如纣王越天期。

渭公注杀谋天手,血浸朝歌悔后迟。

纣王聚粮朝歌仓内,尽皆成尘。

此乃纣王宠信妲己,不理王道。

有八伯诸侯,至春首尽来朝贺。

内有歧州姬昌将礼物来见大王。

有西伯侯乃集公臣百官,评议欲往见帝公事。

有毕公皋,召公奭,荣公颠,闳夭,南宫括,散宜生,太任,逢达,许寂,并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騧,更有十个王子,武王发,周公旦,千邑寻,万邑祥,伯邑考,管叔鲜,蔡叔度,唐叔政,染叔季,曹叔文十人,并群臣皆至于殿下。

礼毕,西伯侯告众臣曰,"吾又东去朝歌见帝去也。 吾闻纣王不设朝政,宠着妲己之言,自乱天下。 吾若到朝歌,入内亦因命必谏。 我有七年囚阻,众文武不得来见我。 若来见我者,吾身必与您惹大灾临身。 吾身灾退时,方可归国,那时破无道之君。 众文武并吾于皆听吾言者。"

众群臣王子皆应诺。

西伯侯先去辞老母太任。

西伯侯曰,"上启母亲,如今儿子东去朝歌见帝去也。 更后七年方可来也。 我。 母保重岁寒,休忧儿子。"

老母哭泣,与儿子相别。

太任曰,"尔若##"到朝"歌,至内可以着善言谏之。 纣王是不仁无道##"之君",#误我儿之命。"

西伯侯曰,"我母善保岁寒。 儿命不妨,只合有七年大囚之灾也。"

姬昌当日自课吉凶,告母曰,"去后誓不得教武王子来觑我,必有大祸临身。"

姬昌道罢,别武王上路,有武王言曰,"同随大王去如何。"

"枉带累一切人,吾身自当。"

姬昌又告曰,"您后七年至中秋,吾免囚牢,吾西归也。 那时文武您迎我来。"

姬昌道了,上路东行,文武西归。

文王行经数日,前到朝歌至近,近臣入内奏纣王,至于殿下,山呼万岁了,奏曰,"臣启陛下,如今有西伯侯来见大王。"

纣王曰,"近宣西伯侯姬昌。"

姬昌蒙宣来见帝,八伯诸侯一齐相等,同去见帝。

至于殿下,山呼万岁,躬身在于殿下。

皇帝传宣,皆令免礼,赐平身,上殿赐绣墩而坐。

遂排一宴,赏设八伯诸侯,尽皆饮之。

众诸侯见纣王背后廉底坐着妲己,众文武不敢?头。

时有姬昌越班出奏曰,"臣启陛下,小臣有死罪。"

纣王问曰,"卿有何死罪。 “姬昌曰,“臣不合僭奏。 我王不合对君臣上下无礼。"

纣王问曰,"如何是君臣上下无礼。"

姬昌曰,"今日是君臣聚会,似父子团圆,与文武评议国家之事。 却效妲己于我王背后坐,受了文武将相之礼,大王岂不处轻贤重色,不遵上祖先君之法。 大王如此,似桀王之近也。 臣启陛下,臣闻大王亦信妲己谗言,置酒池肉林,虿盆炮烙之刑,苦害他人,何故如此。 又害良民,斮径看髓,剖剔孕妇,更修下三百尺高台并千间殿宇,此乃废民之业。 大王为此人谗言,背妻弃子,乱行乖异,不修正道,不治下民,大王却不政。 国以民?主,民以国为本,国本人民,切不失也。 大王思小臣之言,斩了妲己,散粮赡国之贫民,修姜太后之山陵,宣太子立为东宫,此大王圣治。 大王听小臣之言,天下大安。 若不听小臣言,久后死在万人之手。 小臣死罪,死罪。"

纣王闻西伯侯之言,三思久之不言。

却有妲己唤王,纣王起至廉下见妲己。

妲己奏曰,"愿我王将臣妾杀之。"

纣王曰,"为何将卿杀之。"

妲己曰,"我王弃奴之心,何不杀了。"

纣王曰,"寡人如何是弃奴之心。 岂肯杀乎。"

妲己曰,"大王既不是弃奴之心,恰则西伯侯恶谤陛下,我王听之不言。 愿大王不弃妾之容貌,却把西伯侯斩了者。"

纣王曰,"依卿所奏。"

纣王速临殿下,于龙牀上坐了,乃问西伯侯曰,"若寡人不听卿之言,久后死在万人之手,卿如何只恁直毁寡人。"

今左右推转西伯斩之。

众文武见待斩西伯侯,齐呼万岁,震动宫殿,##"皆奏","#"陛"下,且免西伯侯之命,"纣王曰,"西伯辱朕太甚,###"如何免"之。"

有东伯侯奏曰,"臣?大王,且看先君之面,只罢任去官,未委圣意若何。"

纣王曰,"依卿之奏。"

令左右却推近西伯侯至殿下,纣王曰,"寡人欲待教卿便死,且免尔之死罪。 囚在羑里城中者。"

姬昌得罪,贬在羑里城中。

此城在荡州北七里,今汤阴县是也。

有诗为证。

诗曰:

杀妻弃子害忠良,不果皇天降祸殃。

恣纵荒淫迷妲己,却嗔直谏贬姬昌。

又诗曰:

十句当言九句休,众中无语却无忧。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纣王令看一使臣监押西伯侯,前至荡州,教人报与本州岛太守韩渥,来接使命。

礼毕,至衙中,太守开了圣旨,口中不言,心下频频作念枉教西伯侯受苦。

更不敢久住,送姬昌羑里城中,每日餐冻食冷饭,身穿布衣,更不教出入。

使命复还,亦有本州岛太守,此是吊客神也,为西伯侯仁德之人,常不令人知,暗中来羑里城,以酒食待姬昌,不肯交辛苦。

太守告姬昌曰,"我交你私去,如何。"

姬昌曰,"我若去后,必累公也。 不被囚牢之难,以知君忧吾之恩。"

太守暗中长得与姬昌道话。

日往月去,前后早五六载。

姬昌当日离歧州,已知东去有七年囚牢之难。

姬昌常问监官如今纣王无道。

那姬昌不愁自身之苦,念纣王无道,每日在囚城中,长把干,坎,艮,震,巽,离,坤,兑。

?神将大将军,使六丁六甲,为左右将军,摘其中十干,五行,二十八宿,定分八卦爻象,逐年逐月返日逐时,知吉凶之事。

占人间灾福之兆,课身上吉凶之来意。

知一年旱涝不匀,五谷丝蚕收成,人民病疾灾伤。

文王在囚牢之内,一一尽知。

克日定时,并无分毫差错。

文王以六十四卦自卜其身,见势冲更有二月,方免囚牢之难。

七年时至仲秋末季秋初,文王卜下见喜,合受七年方脱。

有诗为证。

诗曰:

纣王荒淫国不修,贪迷妲己损诸侯。

不从西伯忠臣谏,羑里当囚七载忧。

又诗曰:

直言骨鲠总皆谋,君不君兮实可羞。

天然暗助行兵德,万里江山尽属周。

姬昌课罢,至夜得一梦,梦见两手托天。

忽然觉来,姬昌自思,大喜,自言,"昔日有殷汤王得此梦,以兴天下。"

言罢,有一日才坐,忽有一凤来朝西伯侯,至于面前,如擎而立,一个时辰而去。

姬昌占之,今可免囚牢也,感得天凤来朝吾也。

西伯侯囚牢中常时占卜,以有可归之期,亦有凤来见,有万千般祥瑞,可以待出免囚牢之难。

话分两段。

却说岐州###"太任并"众官群臣长之。

西伯侯之祖是帝喾之后,姬名#"弃",是尧王之后,为后稷神也。

姬弃生王季,王季生姬照,姬照生姬昌,文王是也。

文王母太任。

太任召集群臣文武等,评议姬昌之事,"当日姬昌东去之时曾言,我见纣王,因命必谏,我有七年囚牢。 方今是七年之数也。 如今在羑里城中,谁人敢去探者,看纣王有放姬昌之心。"

问罢大臣,众中无一人言。

有姬昌第五子伯邑考言曰,"孙儿乞去探吾父姬昌。"

众大臣依言。

有大臣散宜生来谏曰,"臣启娘娘,莫教伯邑考去,姬昌去时曾言,但不得来吊问,恐惹大祸临身。"

伯邑考不从大夫之言,便辞祖母,将物上路,言道,"弃我一命去见我父。"

言了东行。

有大夫上奏太任曰,"令教驸马祁宏将兵保护姬昌父子之事。"

有太子伯邑考车马在路上,不过旬日,前到朝歌内门外。

令近臣奏纣王。

至于殿下,山呼万岁了,"臣启大王,如今有西伯侯太子来见大王,至于内门。 “纣王令宣,太子蒙宣至于殿下,山呼万岁了,躬身立在殿下。 曰,“亦恕卿免礼平身。"

太子遂进礼物与纣王。

纣王问,"卿在路跋涉不易。"

伯邑考曰,"荷大王圣问。"

纣王宣太子上殿,赐绣墩而坐,设大宴款之次,伯邑考哭告纣王。

纣王问,"卿泣何事。"

伯邑考曰,"小臣启上,吾父七年之囚,看先君之面,免吾父囚牢之苦。"

如此三日,哭告纣王,纣王言曰,"此人是忠孝之人。 卿休哭,令教放尔父,教你同去。"

伯邑考蒙宣谢恩。

礼毕,纣王宣太子上殿,赐大宴饮之次,有妲己亦在帘底坐,遂问王曰,"臣闻太子,何人也。"

纣王曰,"此是西伯侯之子伯邑考。"

妲己曰,"妾闻伯邑考善能弹琴,今教伯邑考操琴一弄,臣欲听之。"

纣王,"依卿所奏。"

令近臣取琴与伯邑考。

伯邑考口中不道,心内思惟道,"纣王不仁之君。"

太子?思父七年囚牢之苦,无心操琴。

太子再三告纣王曰,"不可抚琴。"

纣王不许。

特教太子操琴小太子却不免按得,横于膝上,正调弦弹一曲,名曰,太子忿怒曲。

有纣王贪与妲己传杯饮,不顾太子,太子大怒,言曰,"尔侮慢。 臣贤而悦妇人也。"

用琴击纣王共妲己,仆然到地。

左右官人扶起二人,令教左右捉下太子。

太子大骂纣王不仁之君,无道之主。

妲己奏曰,"罪不干西伯侯之事,罪在于伯邑考。 今西伯侯囚于羑里城,依法受之,不曾失了君臣之礼。 如太子刚硬,天地难容。"

纣王问妲己曰,"怎生教太子处死。"

妲己曰,"据伯邑有欺君之罪,合醢为肉酱。 臣闻姬昌善知阴阳,预知前事。 封赐肉?与姬昌食之。 若####"姬昌将此"肉便食,非为阴阳人,后与大王不能为患也。 ##"放教"姬昌归岐州去。 姬昌若见此肉不食,知是亲人肉,此是大贤也,久后必与大王为患,和姬昌都教处死,永除后思也。"

纣王闻奏大悦,令左布报转伯邑考,醢为肉酱。

诗曰:

伯邑东去谒上尊,灵狐殿下会群臣。

握琴恶击无恩主,不避忠心醢自身。

其日坏了太子,感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天雷大照。

惨雾慢漫,愁云黯黯,悲风飒飒,怨气凌空。

纣王见其日天色非常,大赦天下。

妲己以申时以来。

王赐肉酱与使命费孟,教姬昌食之。

大臣蒙宜,辞王上路。

第二日与荡州,见太守具言讫,一同去羑里城内,见监囚人码凶。

却说姬昌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姬昌眼跳耳热,心神不安。

姬昌忧,占一课,占一亲人合有大祸临身。

到今三日,是丙戌日,有使命至也。

其时日季秋之月,有榆叶,姬昌于囚狱内拾将叶子,可便为字,漫六十四卦,将?钱望天吁呵,?曰,"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神灵上卦,一占来意。"

掷下卦爻,姬昌见一喜一悲。

喜者自身无灾,悲者合注子父分离。

儿郎在外,必有大祸。

心生苦痛,刀剑分尸。

虽然儿女有祸,自己无灾也,用前事改变移遣。

姬昌心内恩惟,今日先优后喜,必有纣王宣命至也。

道了,有太守并使命一行见姬昌。

礼毕,二人言曰,"今奉王敕,姬昌免囚归国,今赐肉与食之。 如食了肉羹时,姬昌去国,你见伯邑考现在朝歌等候。"

逆取肉与姬昌。

姬昌心内思惟,"此肉是我儿肉,若我不食此肉,和我死在不仁之君手也。"

姬昌接得此肉,喜而食之。

姬昌告来使曰,"此羹甚肉。 此肉甚好。"

费孟闻言,心内思之,"姬昌非是贤人。"

费孟却回去见帝,至于殿下山呼了,纣王问曰,"卿与姬昌肉?,如何。"

费孟奏曰,"姬昌接得此肉,亦无疑阻,笑而食之,非是贤人也。"

纣王知得大悦,敕令教使臣再去,教放了姬昌,即辞国去。

费孟即日便入羑里城,得见姬昌。

礼毕,费孟曰,"今奉圣旨,教放姬昌归国。"

姬昌曰,"谢王大恩。 一路远来有劳。"

费孟曰,"大王食了的肉,亦是大王儿肉也。 被妲己教纣王将你儿肉试你贤不贤也。"

姬昌见言,亦不敢大叹,亦不入朝歌。

有费孟共太守,冯凶三人,以亦相辞于姬昌。

姬昌辞了三人,得脱囚牢之苦,姬昌上马便去。

出羑里城半?之地,姬昌下马,用手探之,物吐在地,其肉尽化为兔儿。

姬昌大哭。

至今有吐子冢,在荡阴四里地是也。

姬昌望西北寨出偷路##"日夜"而定不止。

今古?在羊河南岸上,是姬昌庙。

姬昌西走近朝歌,前到汲城西,比姬昌前去之次,有汲城将鼓矫,鼓执,鼓适,弟兄三人,领兵出门。

忽见一人,却认得是西伯侯,言,"俺奉天子敕,教俺绰路,恐有西兵救劫了羑里城。"

喝西伯侯,"不得走。"

三人共兵来赶姬昌。

姬昌见兵马至近,便定之次,前逢二将。

姬昌乃问,"来者何人。"

其人却问,"你是何人。"

姬昌曰,"我是羑里内受囚西伯侯也。"

来人见道西伯侯,下马具礼。

姬昌问曰,"尔是他人也。"

来人曰,"我是纣王太子殷交并灵胡蒿。 俺二人特来救姬昌。"

言了,鼓三将至近,二人去迎,时乃教战,杀鼓三人兵退去了。

有殷交共灵胡蒿护姬昌而去。

却说鼓将三人,令一小将秉文字入朝歌见帝,至于殿下,山呼了。

小将具说前事。

纣王闻言大怒,令差左右将与佶留留四人,领兵三千,西赶姬昌。

只到西北邓城,姬昌问灵胡蒿,"尔因何来救我。"

灵胡蒿说与姬昌之事,"此是纣王斩了姜皇后,走了太子殷交。"

正话间,有鼓将三人,又赶姬昌至近。

前却有驸马祁宏共逢文建来救姬昌,三人抱头大哭。

姬昌告二人,"纣王不仁,将伯邑考作为肉酱。"

二人见言,大骂纣王不仁无道之君。

正话间,有纣兵来赶姬昌,与西兵大战,被祁宏共逢文避杀退纣兵。

纣兵复来决战,相敌一日,至?不分胜败。

时有一头象来兵救姬昌,内有一将,被头似鬼,有担一柄大刀,高声大叫,"与吾决战。"

来者何人。

是录真山烈人雷震子也。

此人被本师说与当日姬昌至陕西东古墓之事。

雷震闻事西伯侯,心中大喜,上马?刀,冲入阵中,独荡纣兵,?吼,佶留留不敢当,众兵皆回。

有雷震来见姬昌具礼,一时人并众将,谈言纣王无道不仁之君。

有灵胡篙左右视之,不见太子殷交,便辞姬昌曰,"若他日有大贤来破纣王,的来相助。 小臣去寻太子去。"

道,灵胡蒿便去。

有雷震也辞姬昌曰,"若他日去破纣王,必来相助大王。 臣且归洞去,恐本师所怪。"

辞了便去。

姬昌得免大灾,亦去本国。

行至十日,前至岐州至近,武王共百官接看姬昌,皆参拜。

礼毕,姬昌具说前七年囚牢之苦,更醢了伯邑考。

文武见道,尽皆大哭。

姬昌曰,"我引临行之日,道与您众公臣,只不得来顾我,亦不合去。"

文武见道,大恸久之。

哭止,众臣相从姬昌入岐州去。

至城内,姬昌先去见老母太任。

礼毕,姬昌仍旧且理天下,重赏三军,轻收差税,重修有道,除去不仁,济赡生民,恤孤怜寡,招贤良,用忠直。

天下军民尽#"喜"。

画地为牢,刻本为吏,治政恤民,囹圄皆空,行人让路,耕夫垂道,结绳为政,坐朝问道,吊民伐罪,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乃行仁政之德。

却说纣兵败将回奏纣王曰,"臣启陛下,如今西伯侯有西兵来救,将姬昌去了。"

纣王闻奏,心中大怒,"此人不是与寡人为患,怎敢乱朕天下矣。"

纣王不顾,每日去摘星楼上共妲己取乐,信妲己之言,将人家童男童女敲陉看髓,不思民苦。

东鹿台在卫县西北看水,西鹿台在朝歌西北看山峰。

纣王有一日升殿而坐,有近臣奏曰,"臣启陛下,如今街上有老鬻卜。 有一女子来买卦,先生算道,此女子不是凡人,系上界金星也。 女子见道,化金光去了。 万民尽看,言道好希差。 臣见奇异,特来奏我王。"

纣王闻奏,言声道奇,"怎有如此阴阳之人。"

令左右去宣卖卜先生。

近臣奉圣旨,到于街上宣召先生。

先生见言圣旨,不敢久停,便随使臣来见帝。

山呼万岁,躬身而立,皇帝,"赐卿平身,免礼。"

纣王问曰,"卿何姓。"

老人曰,"臣启陛下,臣是东海郡人,姓姜名尚,字子牙,号为飞熊。"

纣王问买卜之事,姜尚奏曰,"臣启陛下,有金星当日变为凡人来买卜,试探臣阴阳,看合着不合着,被臣课合阴阳识破,便化金光而夫了。"

纣王闻奏,曰,"直怎如此有准。"

纣王又问曰,"卿当与寡人发一课,看之来意如何。"

子牙言,"好。"

纣王便起去屏风,去取下十两黄金并平平冠,御衣,切转过屏风来,问子牙,"此屏风后是甚。"

子牙曰,"是十两黄金,平天冠,御衣也。"

纣王奇称,心中大喜。

又问,"卿能驱兵用将乎。"

子牙奏曰,"臣做韬书教大王看之。"

纣王曰,"依卿所奏。"

子牙去殿下,俄尔,做成韬书。

便呈上纣王。

纣王看之大喜。

纣王见此人聪明智惠,更为姜尚孝养老母,纣王封姜尚为司户参军,赐宅一区,赏银百两。

殿下文武见姜尚大喜。

天子置御宴饮之。

宴罢,文武皆散。

天昏日晚,红轮西坠,玉兔东生。

纣王却归后宫去,到长寿殿,天子迎着一个美丽佳人,纣王大喜。

那佳人生得形端表正,体态妖娆,十分容貌。

那佳人见天子便躲,躲不及,便山呼万岁。

王问曰,"卿是何人也。"

佳人奏曰,"臣是我王臣之妻。"

纣王曰,"何人妻也。"

"臣是黄飞虎之妻耿氏。"

纣王问曰,"卿肯与朕作乐,教卿为后,更教你夫为三公也。 卿意如何。"

耿氏曰,"大王虽贵,臣妾虽贱,臣无恋贵之心,妾有抱贞之意。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百乌高飞,罗网奈何。"

纣王无一语对之。

耿氏又言曰,"狐狸不乐龙王,鱼鳖不乐凤凰。 妾是庶人,##"岂乐"大王乎。 若行无道礼,岂为帝王乎。"

纣王笑而放之。

耿氏遂骂纣王,"无道不仁之君,故发此言。 我夫若知,必无轻放尔,君不识我夫南燕王。"

纣王大怒,把耿氏醢为酱,封之一盒,令殷使送与昨城县南燕王。

南燕使奉?便杯,将肉酱出朝去。

在路行经数日,到于昨城县,令人报与食殿王。

殿王闻言,出城迎接。

接着殿使,礼毕,邀入厅上,管待殿使。

三杯酒罢,殿使曰,"今奉王?,赐肉酱一盒与大夫食之。"

飞虎曰,"殿使尔不闻纣王不仁,未常赐肉与吾食之,又爱把人醢为肉酱,却与他亲人食之。 公不闻伯邑考醢为肉酱,与姬昌食之。"

飞虎又曰,"吾妻耿氏,与妲己贺生辰去也,到今不归,先令将肉酱与我食之。 我问此肉是甚肉也。 你若不实说,教尔目下有难。"

飞虎仗剑,再问殿使曰,"尔若实说,免贤性命,你若不实说,目下交你分尸而死。"

殿使不敢隐匿,实说,"此肉是大王夫人之肉也。"

飞虎闻言大怒,骂纣王不仁无道之君。

骂罢,南燕王造反。

时有儿黄飞豹谏曰,"告父王,此事不可以。 纣王是大国之君,父乃为臣,不可以反君,虽然我母死后,怎生奈何。"

飞虎不从所谏,心中大怒,令友右推转送逆子斩之,后无人敢谏。

飞虎便起三万雄兵,直知朝歌至近下寨。

时有人奏与纣王,纣王大怒,令宣五将去捉飞虎。

五将者,是史元格,赵公明,姚文亮,锺士才,刘公远。

五将领兵。

三万来赶飞虎,迎着飞虎,次战二日,败了五将,令一小校将回文奏帝。

纣王闻奏大怒,又宜左将?吼,右将佶留留领兵三干,五将同征飞虎。

两阵决战,不到数合,被飞虎杀退纣兵。

纣将令一小校将回文采奏,诣于殿下,山呼万岁,"臣启陛下,如今五将并左右将杀不及飞虎,被飞虎当阵上剐了使命。"

纣王闻奏大怒,令交击鼓,撞禁锺,聚集文武大臣,评议黄飞虎之事。

有费仲出班奏帝,"臣启我王,令出榜文在朝门外,教招将捉黄飞虎,如有捉住者,即有官爵与之。"

纣王,"依卿所奏。"

便出,榜文在朝门外。

有姜尚收榜。

有看榜人见收了榜文的,便是司户参军,遂引姜尚见天子。

诣殿下山呼毕,纣王问曰,"卿何以捉得飞虎。"

姜尚奏曰,"臣启我王,用兵五千,用将五人,来日活捉黄飞虎。"

纣王大喜。

姜尚辞了出内,来日早晨起兵。

姜尚归宅辞母曰,"念儿子令有皇帝圣旨,令我收黄飞虎去。"

母曰,"吾命老矣,我儿佐主不明,再明君有道之主。"

姜尚退去,实时点军聚将皆足,只有羊刃不至。

思虑间,羊刃至,具礼毕,姜尚问羊刃曰,"因何不至。"

羊刃曰,"为母病未痊,供传母疾,以此来迟。"

姜尚曰,"尔母疚末痊,吾割股肉可医汝母疾,即将股肉到尔家作羹,与尔毋食之,必安。"

羊刃谢恩,将肉到家作羹与母食之,果然痊安。

羊刃来见姜尚拜谢,言曰,"羊刃无能报答,若逢飞虎,尽命迎敌。"

姜尚大喜,先写计与羊刃。

羊刃依计,便起兵来下寨。

至夜,羊刃着皂衣{衣皆}子去劫黄飞虎寨,被飞虎手下兵将捉羊刃,推见飞虎。

飞虎问曰,"谁教尔来劫我寨。"

羊刃曰,"姜尚教我来。"

飞虎曰,"我不杀你羊刃,你肯引我去杀姜尚么。"

羊刃言,"好,便来。"

亦着皂,不为号。

入得姜尚寨前,二人言曰,"开门。"

兵士索号,二人应了,遂放二人入寨中。

到得姜尚帐前,悄悄无人,忽一人喝言,"左右候甚。"

捉下飞虎,酱事也。

我妻剉为肉酱,教吾食之。

更弃子杀妻,信妲己之言,苦害万民之命,以此反来。”

姜尚闻言,乃天子无道太甚,言告飞虎曰,"吾不知此事,吾不合捉尔来。 我至来日,放尔去了。"

有费孟谏姜尚曰,"不得放了比人,恐纣王知之,惹大祸临身。"

姜尚不听此言,乃放了飞虎。

有费孟走马入朝奏帝。

诣于殿下,山呼毕,奏曰,"臣启我王,夜来捉住飞虎,被姜尚放了,臣谏不从,言君之短行。 姜尚心内必也反也。"

纣王闻奏,大怒非常,"怎敢如此。"

敕令交费孟去姜尚。

费孟又奏曰,"如今姜尚有母在于宅内,先捉来斩之。"

纣王,"依卿所奏。"

令左右人去捉姜尚母。

母曰,"我今死矣。 我儿必归明主。"

道罢,捉下老母,推见纣王。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

有费孟来杀姜尚,姜尚先至客馆。

至夜大阴走至客馆,前到故恩州,今获嘉是也。

姜尚向西方观望,相真主言,"明君在于何处。"

望见巨?宫,生紫气下接着西秦地。

姜尚又穷真命,相侵真主,便往西南去,大哭,"我母死在不仁之君手也。"

后有费孟,客馆不见姜尚去处,却被黄飞虎杀退纣兵。

有黄飞虎也退奔黄河去了。

有费孟回来见帝,诣于殿下,山呼万?,"臣?陛下,如今姜尚不知何往。"

纣王闻奏大怒,令诸处?捉姜尚,如捉往者,赐官重赏。

令交大将飞廉共费孟,诸处?捉,二人奉?,令兵便去。

有人知姜尚西南而去,二将闻之,督兵急赶姜尚。

姜尚走入大林中,有一古墓,姜尚跳入墓中。

后追兵至近,叫言,"姜尚走入此林中去也。"

兵将尽入林寻姜尚。

约行到百余?,见一古墓,令教一小军跳入此墓觑之。

见姜尚在中,小校心中大喜道,"拿住姜尚。"

去捉却不是姜尚,却是姜尚衣袂覆着枯骨,谩军之计。

小校见不是姜尚,却出墓中,见姜尚已西走远矣。

此计号曰,遗衣驻军计。

有将飞廉共费孟,领兵又赶姜尚。

姜尚昼夜不停,走黄河,入苇萩深处藏。

有纣兵往来寻?之次,听得水声,若人投水之声响。

众将曰,"多是姜尚投水,必溺死也。"

二将领兵复回。

却有姜尚未肯投水,被姜尚推一大石坠岸,如人落水之声,志气过人。

姜尚于芦苇深处宿至天明,忽见一渔公,姜尚问曰,"公可渡吾过河。"

"公是何人也。"

曰,"吾乃姓姜,名尚。"

又问渔公曰,"尔是何人也。"

曰,"吾是高逊也。 我前者曾渡殷交。"

二人共说纣王不仁无道之事。

二人言语不尽,乃渡姜尚渡河。

二人相别,姜尚往西而去。

诗曰:

谁知老母一身亡,奔走穷途且脱殃。

设若当时投水死,如何周室得荣昌。

姜尚昼夜不分,行经数日,前到潼关,去见关主姜国舅。

此是姜皇后之兄也。

姜尚礼毕,具说纣王不仁之事。

国舅问言泪下,叹息长吁。

?纣王无道,故意放过姜尚关西去了。

行经数日,前到华州山下,忽有数千强人捉住姜尚,推见太子。

太子问曰,"尔乃何处人也。"

姜尚具说,"吾是纣臣也。 姓姜,名尚,字子牙。 今为王无道,故来到此。"

太子见言,令教放起姜尚来,请坐,置酒三杯与姜尚饮。

饮罢,尚却问太子是何人也。

太子曰,"父王当日坏了母姜皇后,并妳母冯氏,我是纣王太子殷交。"

姜尚见道,便设拜。

礼毕。

太子大喜,请姜尚同坐,置酒筵宴,管待姜尚。

太子告姜尚曰,"吾共尔同破纣,如何。"

姜尚言,"未可伐纣。 更待数年,伐纣必破矣,恁时方成大事。"

姜尚住了二三日,辞别太子西去。

姜尚告太子曰,"若遇明君,必与太子去破纣矣。"

太子见言甚喜。

辞别太子,姜尚西进,人尽说西伯侯仁德有道,招贤纳士。

姜尚心内思惟,"便待投西伯侯去吾命末合发禄,更待数年,方得君臣道合也。 然是姬昌重贤,而不可便去。 自投西伯侯,西伯侯亦不知隐迹之士,姜尚且为钓叟。 却说,纣将飞廉共费孟,领兵入朝歌见帝,山呼万岁,“臣启我王,如今。 “纣王闻奏大喜,令赏二将。 二将退去。 有一日,纣王宣文武父于后宫梧桐园?,置御酒赏百官饮宴,盛众之次,见群花深处,闻一声响亮,文武皆惊。 见一只九尾金毛野狐,在于花树底下坐。 有纣王伯父比干奏曰,“此为妖怪,臣用弓箭射之。"

比干拈弓取箭,射中狐一箭,火光进散,带箭入窟窍中去了。

比干又奏曰,"令壮士掘之。"

纣王依奏,令壮士掘开窟穴,见华身白面,可有百狐。

比干又奏曰,"除此妖怪。"

纣王大喜。

文武皆退,纣王来后宫见妲己,具说比干之事。

妲己见言,一声仆然倒地。

令右扶起,王怪问曰,"卿何如此。"

妲己口也不语,心内思惟,欲言,"比干坏了我祖上,尽是我枝叶来,气倒我,恐大王知足妖怪。"

半饷无言。

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妲己奏曰,"臣妾从幼小时心疼,多年不发,今发。"

妲己又奏曰,"休交杀害狐狸,杀生害命。"

纣王依奏,令出榜于朝门外,并不得杀害狐狸。

妲己心中思惟,乃恨,"比干须交死在我手。"

有一日,比干打酒池肉林炮烙虿盆边过,忽有旋风闹起,?是枉死生灵。

比干见如此之事,言曰,"此事都因纣王信妲己之言,苦害宫妃,枉死之魂,未蒙出离。"

比干自言曰,"我是皇伯,可谏于王。"

比干心怀此事,至殿下,见纣王与妲己对坐,比干谏曰,"臣启陛下,大王宠信妲己之言,置下酒池肉林,炮烙虿盆,积粟成尘,修建台合,剖腹斮胫之过,除斩忠臣,作酱献巴,损姜皇后,贬殷交,囚姬昌,反了黄飞虎,皆是我王之过也。 皆是妲己拥蔽圣聪。 大王试可深思,岂不痛哉。 除斩了妲己,全门赐死,此是大王仁德复行也。 愿大王依小臣之言,黎民仰之。"

纣王无言。

比干又奏曰,"昔日祖父汤王下车,抱尸而哭,有一大臣问曰,‘何故哭之伤情。 ’汤王曰,‘朕闻三皇五帝尧舜禹之时,至饿孳死者并无。 今到寡人之时,亡孳者无限,岂不是寡人无德。 ’言罢,汤王遂开仓库,救济贫民,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天下尽称圣治之王。 此是汤王之德也。 陛下思之,依小臣之言,斩了妲己是也。"

纣王不悦,不听比干之言。

诗曰:

唐虞揖逊底和平,及纣如何播恶声。

若听比干忠谏论,江山不被外人争。

比干又奏曰,"昔日夏禹王之后,生桀王无道,建都在蒲城州安邑县。 不修国政,出敕令不交百姓种团养蚕,递相保守,天下大乱。 汤是桀王之臣,见此无道,共伊尹伐之。 大王不信小臣之言,亦如桀王之过也。"

纣王亦过一言。

比干又奏曰,"陛下岂不闻祖父汤王为君乎。 天下大旱七年,终日祈雨,雨不降,乃祷社稷之神,雨亦不降。 汤王曰,‘社稷之神是尧王之臣他,姓姬,名弃,是古尧王之神也,祷之无灵,可宜除之。 ’太史奏曰,‘若要雨降。 陛下可尸一人祭天,雨乃降矣。 ’汤王曰,‘罪在朕躬。 朕躬有德,上合天心。 若下烧一人祭天,何可烧他人乎。 罪皆在朕。 若天降雨,朕当亲登柴笼烧朕。 ’汤王遂积柴于市中,汤王自登接笼。 四方居民,咸皆仰叹。 有太子并皇后,见帝侧隐不忍之心,奏王曰,‘俺二人亦登柴笼。 ’三人在于上,合目而端坐。 四面火起,烟稻迷空,民人哀嗟言,‘王命须臾而休。 ’忽?浓云,密布甘泽如倾。 万民称言,‘惭愧。 ’顶礼。 汤王命乃不妨,复得存安民间,丰稔称汤王圣治大德。 然后汤王敕今天下万民,于二月祭,于八月祭社,陛下岂不闻之汤王如此,圣治。 大王依臣之言,久后大便,若不信小臣之言,后死在万夫之手也。"

纣王大怒,令左右捽下皇伯比干,推在一壁。

王问妲己曰,"此人如何。"

妲己心中思惟道,"比干坐硕州时,参庙殿神灵,须用三姓肉祭之。 有比干来庙,见一穴,令人探之,见牀上有一妖狐中坐。 探之,却出说与比干相公。 相公交用柴点火撞穴熏之,或去穴中镇之,见妖狐上涌出去,自后生泉水。 今在寒泉村北是也。 妖狐西走,前到故恩州,至驿中见苏护女子,吸了三魂七魄,变为妲己。 言,“比干绝我之祖,今日却比干死在我手下。"

用心与纣王言之。

妲己奏曰,"臣闻比干此大贤人也。 心有七窃,为人所以聪明智慧。"

纣王问,"卿如何知。"

妲己奏曰,"恐大王不信,可以剖腹看之。"

纣王,"依卿所奏。"

左右剖开比干腹看之,果然如此。

纣王大喜,"卿煞知好事。"

至夜遂把比干心肝食之。

妲己喜而言曰,"今报了我恨也。"

纣王又宣文武筵宴。

有纣王兄箕子来谏纣王,纣王不从。

妲己教把箕子剪为奴,又有纣王庶兄微子来谏纣王,纣王亦不从,微子去之。

有大将军祟侯虎,偏得纣王之贵意,乃谗臣也。

费孟,费仲信妲己之言,故乱天下,有诗为证。

诗曰:

纣随妲己信崇侯,费仲谗言国不修。

剖孕虿盆人受苦,囚贤斮陉事堪羞。

比干剖腹观七窍,箕子佯狂免祸愁。

飞虎子牙两去后,四方黎庶总归周。

纣王自乱天下。

当日姜尚西走至岐州南四十里地,虢县南十里,有渭水河岸有磻溪之水。

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姜尚自叹曰,"吾今鬓?苍苍,末遇明主,尚止北望岐州,想文王是仁德之君,吾在此直钩钓鱼数载,并无一人来相顾。 我有心兴周破纣安天下,吾待离了此个明君,恐无似西伯侯有仁德,且守天时。"

从前,姜尚所图经纪道路,皆无胜心。

命运不通,有妻马氏遂弃,索休而去。

子牙亦不苦留,与休了教去。

忽一日,布个樵夫担着一但柴,来到姜尚面前放下歇。

姜尚见此人而有死气,姜尚问曰,"君子,尔何姓。"

樵夫曰,"我姓武,名吉。"

尚又问曰,"尔年岁生月日时说与吾,奉贤一相。"

武吉说与姜尚月日时,待姜尚掐指寻文,逡巡相罢。

姜尚道,"贤文今日有人命交加之事。"

武吉曰,"有何事,莫与人相争之事。"

姜尚曰,"若你无事,休来见我,若有事,却来见我。"

武吉曰,"好么。"

道罢,别了姜尚,担柴而去。

虢县货之。

至门首,待入门而去,被门子拽住,索门子钱。

武吉曰,"待我回来,我卖得柴钱与你。"

门子不肯,便打武吉。

武吉用手按门子,门子仆然倒地,更不起来,口中无气致命,被门子左右捽下武吉。

武吉大哭,心内想,"渔公是好人。"

时解武吉上西岐州见西伯侯。

西伯侯不打骂,画地为牢。

文王问曰,"尔伤人命,罪过过大,你合偿他命。"

武吉大哭,言曰,"我一身死后小可,怎奈何老母无人养赡也。"

文王听得,此人是大孝之人,"我与尔黄金十两,教养你老母,更放你七日散袒,你却来赴法,尔若不来,吾能下课,知汝去处,捉尔到来,的无轻恕。"

武吉谢罪而去。

来到家中见母,大哭告母,具说前事,言,"磻溪河边有渔公,是好人,善知吉凶之兆。 言儿有人命之事,果然致伤人命,要去偿他命也。"

老母见道,子母二人大哭,"儿必有祸矣。 诣早晨,咱子母二人去渭水河边,拜见渔公求计。"

武吉依母之言。

翌日,子母二人前去渭水河边,去见渔公。

至磻溪岸上,见渔公施礼毕,姜尚问曰,"尔何人也。"

"吾是武吉。 前者果然有人命交加之事,今谢文王见吾言,老母无主,与武吉黄金数两,教养母亲更放了七日散袒,今七日限满,我必与待赴法也。"

渔公曰,"曾闻道上自蝼蚁贪生,生?人,何不惜命,文王既放尔七日散袒,何不走之,避其死矣。"

武吉曰,"罪人若走避死,文王能课,便知去处,以此谁走,俺子母二人特来告渔公求计。"

公曰,"吾与尔一法,教尔不死如何。"

武吉子母便拜,告曰,"若先生免得我不死之难,怎忘厚恩也。"

渔公言,"放公次到家中,买粳米饭一盘,令食不尽者拈七七四十九个粳米饭在口中,至南屋东山头,头南脚北,头边用水一盘,明镜一面,竹竿一条,长一丈二尺,一通其节,令添水满。 顿在头边。 用蓬蒿覆身。 但过当日午时三刻,汝已得活不妨。"

子母二人拜辞,归到家中,依渔公之言,用其妙法至当日午时,武吉不去赴法。

却说文王怪武吉不来赴法,遂发一课,知此人避法,去投水也。

口内生蛆,有丈二水在身,痛死也。

文王再不言武吉之事。

诗曰:

伤人武吉当偿命,七日归来知慰亲。

渭水河边求得计,果然应卦得存身。

渔公智过文王。

却说西伯侯夜作一梦,梦见从外飞熊一只,飞来至殿下。

文王惊而觉。

至明,宣文武至殿,具说此梦。

有周公旦善能圆梦,周公曰,"此要合注天下将相大贤出世也。 梦见熊,更能飞者,谁敢当也。 从南方贤人来也。 大王今合行香南巡寻贤去也。 贤不可以伐。"

周公说梦,深解其意,"昔日有轩辕皇帝梦见大风而得风后先生,为特灭于蚩尤,在涿鹿之野。 轩辕皇帝又梦见上天,后至百日,果然升天。 又有尧王梦见升天得帝王,有汤王梦见用手托天得帝位。 大王梦见飞熊,必得贤也。"

文王依周公之言,令排队仗,出门行香,行香回驾。

文王去人丛中却认得一人。

文王惊骇,言,"你却在。"

令左右,"宣武吉来者。"

武吉蒙宣,不敢久停,便来见帝。

礼毕,文王传宣,问武吉曰,"吾课汝避法,去投水而溺死也,如何却在。"

武吉具说曰,"今磻溪岸上渭水河边,有一渔公,深会厌法,以此救了武吉之命。"

文王见说渔公之计术,文王言,"我恁得阴阳,世无所及,被渔公智过于吾。"

言武吉,"此事是实么。"

武吉曰,"岂敢虚诳,委的是实。"

文王赏武吉,更加武吉为随驾左右,迁即金牛卫引驾大将军。

武吉谢恩。

文王言,"卿引寡人出猎。"

文王翌日早晨排列队仗,乘驷马车,出猎巡狩寻贤,武吉引驾求贤去也。

却说姜尚在磻溪岸上,手持钓钩,自叹曰,"吾今老矣,年已八十,未佐明君。 北钓鱼,只钓贤君。"

自叹咏一首,

诗曰:

吾今未遇被妻休,渭水河边执钓钩。

只钓明君兴社稷,终须时至作王侯。

姜尚叹息罢,忽见正北一道气色甚好,姜尚道,"更待三日,必有王侯至此。"

道念其间,从水上流下一片大石,如席来大小,更青红碧绿,至姜尚面前自住。

姜尚心内思惟,"吾不克时为将相也。 又观此石面前自住。"

言,“自古有风后先生在于此处,从水?面上流下此石,至风后面前而止。

后轩辕皇帝为将此石名曰王皇石也。

在后叹曰,咏诗一首,

诗曰:

片石漂流石岸傍,烟笼寒水色苍苍。

自从吕望兴家国,更有何人遇明王。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