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杨智远
智远,仙坛观道士。
◇梅仙事实
昔梅仙君,河南寿春府人。
名福,字子真。
乃西汉成帝时受命洪州南昌县尉。
居官清节,志厌浮华。
每以恤民为念,未尝加鞭朴於民。
时值王莽作乱,僭窃神器。
王凤专政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言。
福不忍天下生灵坐於涂炭,乃奋忠义之气,上灾异书,以陈治乱。
书曰:「臣闻箕子佯狂於商,而为周陈洪范。
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
夫叔孙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也。
而畔其亲也,不可与言也。
昔高祖纳善如不及,从谏若转圜。
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
陈平起於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於行陈,而建上将。
故天下之士,合归汉,争进奇异,知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
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如拾遗,此高祖所以无敌於天下也。
孝文皇帝起於代谷,非有周召之师、伊吕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
当此之时,天下几平。
繇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
何者?秦为无道,削仲尼之迹,灭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礼废乐崩,王道不通。
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
武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
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庭自鬻者,不可胜数。
汉家得贤,於此为盛,使武帝听用其计,平可致。
於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
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於本朝,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
方今布衣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
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无逃匿之意。
此皆轻量大臣,亡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
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庙堂之议,非草茅所当言也。
臣诚恐身涂野草,尸并卒伍,故数上书求见,辄报罢。
臣闻齐桓之时,有以九九见者。
桓公不逆,欲以致大也。
今臣所言,非特九九也。
陛下距臣者三矣!此天下士所以不至也。
昔秦武王好力,任鄙叩关自鬻;缪公行伯,由余归德。
今欲致天下之士,民有上书求见者,辄使诣尚书,问其所言,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嘉谋日闻於上。
天下条贯,国家表里,烂然可睹矣!夫以四海之广,士民之数,能言之类,至众多也。
然其俊杰指陈世政,言成文章,质之先圣而不谬,施之当世合时务,若此者亦无几人。
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砥石,高祖所以厉世磨钝也。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网,以为汉殴除,倒持太阿,授楚以柄。
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此武帝所以辟地建功,为汉世宗也。
今不循伯者之道,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世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故高祖弃陈平之过,而获其谋。
晋文召天王,齐桓用其雠,无益於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一色成体谓之『醇』,黑白杂合谓之『驳』,欲以承平之法,治暴秦之绪,犹以乡饮酒之礼理军市也。
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
夫[QI54]鹊遭害,则仁鸟争逝;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
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
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
群臣皆顺承上旨,莫有执正,何以明其然也?取民之所上书,陛下之所善,试下之廷尉,廷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以此卜之一矣。
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厉直臣而矫曲朝。
及至陛下,戮及妻子。
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家。
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
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
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数御十月之歌,留意无逸之戒,除不急之法,下无讳之诏,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
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
且不急之法,诽谤之微者也。
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
方今君命犯而主威夺,外戚之权,日以益隆。
陛下不见其形,愿察其景。
建始以来,日蚀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
阴盛阳微,金铁为飞,此何景也?汉兴以来,社稷三危,吕、霍、上官,皆母后之家也。
亲亲之道,全之为右,当与之贤师良傅,教以忠孝之道。
今乃尊宠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骄逆,至於夷灭,此失亲亲之大者也。
自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
《书》曰:『无若火,始庸庸。
』势陵於君,权隆於主,然后防之,亦无及已。
」又言国舅王曼事,帝俱不纳。
复上建三统书曰:「臣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政者职也。
位卑而言高者罪也。
越职触罪,危言世患,虽伏横分,臣之愿也。
守职不言,没齿身全,死之日尸未腐而名灭。
虽有景公之位,伏枥千驷,臣不贪也。
故愿壹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当户牖之法坐,尽平生之愚虑。
无益於时,有遗於世,此臣寝所以不安,食所以忘味也。
愿陛下深省臣言。
臣闻存人所以自立也,壅人所以自塞也,善恶之报,各如其事。
昔者秦灭二周,夷六国,隐士不显,逸民不举。
绝三统,灭天道,是以身危子杀,厥孙不嗣,所谓壅人以自塞者也。
故武王克殷,未下车存五帝之后,封殷於宋,绍夏於杞,明著三统,示不独有也。
是以姬姓半天下,迁庙之主,流出於户,所谓存人以自立者也。
今成汤不祀,殷人无后,陛下继嗣久微,殆为此也。
《春秋》经曰:『宋杀其大夫』。
《梁》传言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
此言孔子故殷后,虽不正统,封其子孙,以为殷后,礼亦宜之。
何者?诸侯夺宗,圣庶夺嫡。
《传》曰:『贤者子孙宜有土』。
而况圣人又殷之后哉!昔成王以诸侯礼葬周公,而皇天动威,雷风著灾。
今仲尼之庙,不出阙里;孔氏子孙,不免编户。
以圣人而歆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
今陛下诚能据仲尼之素功,以封其子孙,则国家必获其福,又陛下之名,与天无极。
何者?追圣人素功,封其子孙,未有法也。
后圣必以为则,不灭之名,可不勉哉!」帝亦不报,於是有归休之志。
於戏!所谓「臣之於君,再三谏而不从,则逃之,」此岂虚言哉?遂解衣挂冠东都门,纳官弃妻子去九江。
恐国舅摄之,易姓名为「吴市门卒」,以保其身。
厥后求师慕道,访山采药,多隐名山广谷之间。
尝与张留侯子房执版唱无生曲,以快其情也。
访雁荡诸山,即会稽之南也。
游南闽入支提山,修炼数年未就。
为"阙"所触愤然曰:「灵丹九转,愈久愈精。
何厌成功之晚!」遂入仙霞山,即武夷之东也。
彷徨乎无人之境,逍遥乎尘埃之外,猿啼古木,虎啸幽岩,有竹曰「瘦腰」,有草曰「黄芽」,灵苗异种,杂然莫能尽识。
遂依岩结庵,坚心苦志,辟餐松,慕学神仙,积有年矣。
每望闽粤间,有紫气颇异,复往建城,立坛修炼。
未几,一日,山色溟,烟霞满室,瑞气浮空,紫盖覆於山顶,天乐嘹亮。
有一神人语福曰:」空洞仙君至。
」须臾仙乐近,仙君临。
福拜而迎之。
仙君曰:「念子学道志坚,吾故下临,授汝外烧内炼还返大丹之法,九老仙都济世之文。
汝可择名山,依法修炼,方得成仙。
」言竟而梅君谢焉。
彩云散空,天乐自鸣,仙群乃隐隐而去。
梅君精视天文数日,下山行济世之法,无不灵验。
初至鸡笼山修炼,被尸鬼相魔。
次至毛竹洞,夜梦神人曰:「此山非先生修炼之所。
」遂入演仙山修炼,又为野火所烧。
继往玉华山修炼,昔神人居焉,方欲修炼,而群贼四起。
次至乌石山修炼,樵妇触之。
梅君叹曰:「道缘浅薄,障魔群起。
」遂再行济世之法。
数年,至剑江西岭修炼。
一日,祥瑞气覆於山巅,开户视之,乃道师空洞君降。
梅君拜而迎之,告道师曰:「弟子恭依师旨,广行济世之法,游历名山修炼,多为魔苦,至於此。
」道师曰:「汝之道缘在飞鸿山也。
再授汝八神却魔灵丹。
」乃召二光童子,控赤げ白马於山前:「君可急乘马领童,至飞鸿山精修。
成功之日,吾当举汝,使汝骨像同也。
」
言讫,道师隐於中。
梅君遂乘马领童,至飞鸿山,卓庵修炼千日,神游体外,丹光烛天,而道成矣。
遂开炉出丹;一丸祭天,天神收之。
一丸祭地,地神护之。
一丸自服。
服讫,拜谢天地毕。
地神奏於三官,三官奏闻天阙,言西汉梅福成道於飞鸿山。
梅君乃乘白马领童,欲回九江。
二童马前抚掌吟诗,隐於山溪巨石之下。
须臾红光射日,紫雾漫空,甘露天花,一时飞降。
中仙乐嘹亮,金童持节,玉女执幡,力士控鸾,侍仙捧诏,向梅君曰:「天阙诏下,令汝乘鸾上。
」梅君拜谢天恩,弃马乘鸾,升天而去,白马坠於水中。
自后飞鸿山号曰「梅仙山」是也。
山之西有坠马洲,三十里有遗鞭山,山之下有登仙里,山之东溪有逃童石,骖马渡山之侧有甘露源,山之后有天花岭,石上有花迹,自后乡人号曰「癞石岭」是也,至今丹光隐伏犹存。
山根有梅君道院,崇奉香火。
自后浮屠占之为居址,弃仙像,塑佛像,改名「观音院」。
将梅仙像移入开山堂安奉。
郡之民相传只呼「梅仙院」,不从其额。
其院中有护法五圣公显灵,立庙院侧,人只呼作「梅君庙」。
梅君同其名,乃仙圣迹也。
自汉至今,历二十二丙寅矣!自元始中至今贞元二年丙申,计一千二百五十九年不泯矣!时依建宁府梅仙堂传本,彼有梅山炼丹之所,故云尔。
◎卢道元
道元,贞元时人,学道於寒栖子。
◇太上肘后玉经方序
昔巢居子奉事东海青童君,以节苦心寂,奉师礼具,暑雨祁寒,无懈无怠。
仅二十年,乃口授元法,手录圣方。
曰:「若求跨鹤九霄,未易致也;若优游干坤之内,守颢然之气,容色不改,心目清朗,寿数百年不归,可得矣」!然神仙秘术,不可传失其人。
长安年中,巢居子以寒栖子贤人也。
使沐浴斋戒,乃授其事。
至贞元八年,寒栖子以余不揆陋微,游放自。
所从来者,匪世俗之士,无声利之交,若天与之正性。
谓不虚授,乃传之。
余以隐栖子文华之士,昔登上科,忽遗驰骛,息心道门。
仅六七年,其元法秘术,无不得之,而至理之要,曾似未遇。
顾余有此,遗礼留爱,久之而言。
余知其志士也,心忘爵禄,Т时称骚雅之什。
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者哉!必当羽化飞,岂止龟鹤齐寿。
宝历乙未岁,霞栖子卢道元敬持太上八方元宝一轴,以授隐栖施君。
敬之哉!戒之哉!◎孙智清
智清,太和时茅山三观威仪道士。
◇请重赐敕禁止樵苏状
伏以华阳洞天,众真灵宅。
先奉恩旨,禁断弋猎樵苏,秋冬放火。
四时祭祀,咸绝牲牢。
自经艰难,失去元敕,百姓不遵旧命,侵占转深。
采伐山林,妄称久业。
伏请重赐禁断,准法护持。
差置所由,切加检察,庶得真场严整,宫观获安,具元禁疆界如前。
◎轩辕集
集,会昌时人。
武宗好神仙,集以山人进。
宣宗即位,流岭南,居罗浮山。
大中十一年复征至长安,召问长生术。
寻归罗浮。
◇太霞玉书序
太上忘言,其次立言。
流若卮言,民斯蔽矣!夫执形为有累,无往而可祛;悟有为无元,随在而可诣。
故天地以无名为妙本,大道以抱一为真诠。
应万汇而大象无形,体混成而神功不宰。
合符帝一,超入太信之根;孕元宗风,宏自元始之气。
逍遥齐物,则曰「大鹏天籁」;华盖隐元,则曰「玉佩金」。
得其意者,象帝之先;昧其真者,堕身於劫。
独力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者,能几人斯!我皇唐大历之初,集栖朱明之。
忽石楼前洞,砉然中开,视我灵文,成兹玉书。
结空粲以成篇,洞幽寥於无关,凡我兆景,慎勿以执形求也。
为十有二章,统以太霞,盖究厥守中之道,原诸法象之宗云尔。
高上三元,能妙一而不穷;灵芝八景,本在身而非外。
则此之所云,皆为刍狗。
◎吴子来
子来,大中末道士。
尝止成都双流县兴唐观。
◇写真自赞
不材吴子,知命任真。
志尚元素,心乐清贫。
涉历群山,然一身。
学未明道,形惟保神。
山水为家,形影为邻。
布裘草带,鹿冠纱巾。
饵松饮泉,经蜀过秦。
大道杳冥,吾师何人?瞩思下土,思彼上宾。
旷然无已,罔象惟亲。
寂尔孤游,然独立。
饮木兰之坠露,衣鸟兽之落毛。
不求利於人间,绝卖名於天下。
◎薛幽栖
幽栖,道士。
◇太上洞元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叙夫道者在於寂默虚无,心冥神契;经者资於书写传授,诵咏宏畅。
非寂默则莫能契道,非敷诵则无以宏经。
虽宗辙有殊,而体贯齐一。
张之则异域,混之则同归。
因道所以立经,因经所以明道。
道为经之本体,经即道之迹用。
本迹相明,体用元合。
是以焕真文於空洞之上,开洪源於紫极之馆。
则三品真目,析群方飞天之书;七部众经,播篆光明之迹。
於是元始天尊坐於元都玉京紫微上宫,以三洞正经居前,三大副经居后,《道》《德》二篇为辅弼,玉清隐书为教主。
且洞元灵宝,则三洞中洞之一部;无量度人,则中洞一部之一卷。
修习之法,则一部多门;讽诵之篇,则此卷为首。
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中拔祖宗,已身得道。
斯则巍巍大范,独步三清者哉!此经义旨冥奥,音韵隐秘,皆申明大梵之理,非化诱常途之辞,故云上圣,已成真人。
通元究微,能悉其章,所以诵读者多焉,精达者鲜矣。
今不揆蠛蠓之力,强举千钧之重,直以凡下,裁断圣意。
傥亲奉元师,必冀蒙询诲,故为是叙。
◎李冲昭
冲昭,南岳道士。
◇南岳小录序冲昭弱年悟道,近岁依师。
洎临岳门,频访灵迹。
唯求古来旧记,希穷胜异之有者。
咸云兵火之后,其文散失。
遂遍阅古碑,及《衡山图经湘中记》,仍致诘於师资长者。
岳下耆年,或得一事,旋贮箧笥。
今据所得,上有五峰三涧,古来宫观药院,至於历代得道飞之流,灵异之端,撮而直书,总成一卷。
目为《南岳小录》。
庶道侣游山,得之披览,粗知灵迹之所自云。
时壬戌岁冬十月序。
◎张冲虚
冲虚,后唐同光时太清宫道士。
◇上枯桧再生表
谨按《濑乡记》此树枯来,莫知年代。
自高祖神尧皇帝武德二年,太上老君见於晋州羊角山,语樵人吉善行云:「为报唐天子,吾是尔远祖。
亳州曲仁里是吾降生之地。
有枯桧重荣,唐祚永兴。
」高祖遂於羊角山置「兴唐观」,其地改为神仙县,封羊角山为龙角。
既至亳州,果有枯桧树复生,枝蓊郁,后因安禄山僭号之时萎悴。
及禄山殄灭,元宗翠华归,奏枝叶复荣。
今年十月中,又於其上再生一枝,约长二尺。
耸身直上,迥出凌虚,叶密枝繁,独异众木。
◎倪少通
少通,南岳道士。
◇玉清广福观碑铭"并序"玉清观者,法玉清圣境而名。
自吴及梁,相续重兴。
汉文帝之祀,苏真人耽自郴阳上,众仙迎往元辰,曾游斯地。
吴大帝之代,葛仙翁元在句容受道,炼丹於涌泉,亦经於此。
不独实录,具在仙籍,左右灵踪,古今不泯。
赤松山畔,曾闻叱石之羊;王乔岭前,昔现飞凫之履。
乡邻白鹤,有傅翁得道之岩;境接赤乌,即施君住宅之址。
社连金阙,洞秀玉华,草木长春,烟迥秀。
黄精遍野,白术盈川。
"阙"监临杨元德、门人王太清,心营半戴,箕敛万缗。
山现良材,地呈贞础,林麓听丁丁之响,庭除观之功,法天上之皇都,布凡间之紫府。
"阙"铭曰:
观本无名,古仙像成。
会朝金阙,遂法玉清。
宝殿缔构,祥云送迎。
元功福荫,普寿函生。
玉清圣化,栖隐名贤。
诱彼英信,构兹良缘。
福流旷劫,功逮幽元。
解释罗丰阝,神登九天。
栖神之乡,邻有冲阳。
其道不宰,载之无疆。
洞馨兰菊,林翥鸾凰。
表瑞旌祥,福资圣唐。
仰观洞府,灵路稀有。
荡涤妖氛,资崇禄寿。
太清太虚,建功不朽。
名载碑珉,天长地久。
◇太一观董真人殿碑铭"并序"原夫自然生道,道生太一,太一生二仪。
二仪既立,明三景。
三景列像,以均四气。
四气氤氲,潜配五行。
五行相属,而声六律。
六律爰叙,以旋七政。
七政将平,而定八方。
八方布设,是为九宫。
九宫各据,周罗十极。
十极剖判,而成万汇。
万汇既终,返乎太乙,即太乙孕灵之道,变化还元妙用虚无之旨也。
混沌既分,张干裹坤。
中有太乙,虚无之尊,腾辟二气,散为真根。
清浊异体,元牝通门。
道德之祖,自然之孙。
即太乙真精灌溉之理矣。
右月左日,光轮星质。
大游小游,分纲列职。
照运寰区,定临凶吉。
寒暑数迁,灾福靡失。
唯德可顺,唯道无窒,即太乙神处变迁之用矣。
动静杳冥,中含一精。
冲和纯粹,天甭地宁。
统贯三才,神灵谷盈。
春发夏养,秋合冬成。
逐道开布,万化俱生,即太乙神气覆育之道矣。
紫清之上,玉皇御中。
有太乙之府,上台之宫。
宫有九署,三官所宗。
太乙真人、太伯仙翁。
定生丹籍,落死北丰阝。
统制万灵,元化无穷,即太乙掌符录权总之化也。
故阴阳不测之谓神,神者太乙之祖气也,是以一大谓之天。
故经云:「象帝之先,即元元之首矣。
庐山真人殿者,按《仙传》,即太乙真人隐化之所治也。
连虎溪福地,按咏真洞天,上应仙曹,下通阴府,真人逐代降世。
魏末晋初,孕灵於闽川侯官,寓姓董氏。
名奉字君异,托迹混时,行仁布惠,活士燮於交址,救屈女於柴桑。
种杏拯民,苏苗降雨。
摄欺"阙"以威虎,归贞信以轻金。
验太乙丹符,知非常道,散无功帛,远非常名。
真人久处下方,将朝上界。
以晋永嘉元年三月十五日,感上帝锡命曰:「太乙真人,历居凡世,功满三千,可任碧虚上监,仍掌吴楚人民生死之文,罪福之籍。
」旌幢降处,千条之影盘空;羽驾行时,万朵之仙花出洞。
竟望天门,隐隐而上。
即知圣人遁世,俗眼何辽;千载累功,一朝现化。
暨乎风遗今古,事有改迁,道隐时讹,民嚣淳散。
臣唐天宝初,制下重加葺修,后值世更,屡经兵火。
山口半里,额挂卑祠。
少通幸憩名山,访兹圣境。
榛芜隘道,荆棘漫穹,水石乱基,狸鼠交穴。
目凌幽谷,对百鸟伤嗟,情断孤,听流泉呜咽。
默然愤志,誓续真风。
与弟德规,力勤三祀,形忘疲倦,手觉胼胝。
遇韩王,节镇江城,仁г野泽,减有余之俸,助无罄之缘。
匠运斧斤,基圆殿宇。
时感松凝甘露,山吐灵光,沼绽交莲,林抽合竹,祯祥异事,郡国咸惊。
即今上皇帝膺嗣明堂,丕图宝位,尧云四布,舜日广昭。
仰紫气於函关,重光道德;敬朱鬃於羊角,继肃干坤。
文明丕彰,无为自化。
保大十一载,遣北苑使薰源,支庆王帑藏钱物计三百万,大建仙宫。
造四殿五堂,重门诸厦,都一百三十间,正宇塑五十九品真容。
莫不山见良材,岩呈异础,工勤商伯,匠巧般输。
神助萦劳,元资夙智,首尾四稔,备用都周。
繇是梁竦虹躯,檐飞凤翅,风摇金铎,岩洞响清。
日映朱栏,松筠影翠,丽移昆岛,景象蓬瀛。
瀑注方池,称养琴高之鲤;铺迭砌,宜索靖之凫。
九水民欢,五峰灵畅,山灯夜照,岩香晓贲,文武星攒,缁黄集。
宝台斋建,霞分红杏之原;绀殿晨开,光射白莲之顶。
鲸鲵销跃,иね龙吟,灵应九霄,道传万古。
功标丹雀,善记罗丰阝;福利幽阴,神超静冶。
冀扶帝座,长庆皇宫。
少通受业朱陵,叩兴真迹,非邀名誉,贵显元猷。
愧无夙契之人,直纪象先之德,用刊贞石,永固仙坛。
诚恳诚欢,勉为铭曰:
元黄未判,大道爰。
太乙将兆,万化俱兴。
为而不恃,得而不矜。
日用匪测,混然常澄。
无象有象,非真是真。
道既设教,德乃通神。
功动幽壤,福慧生人。
圣恩不泯,等劫长春。
皇化元化,真功神功。
灵光出谷,仙花散空。
殿云香霭,坛星灯红。
天长地久,算福无穷。
江岭瓯闽,高仙混尘。
丹生冥腐,杏拯孤贫。
遗风碧洞,流香紫宸。
感乎圣德,像化咸新。
湓水城南,咏真天北。
晃晃真宫,巍巍圣德。
道合昌时,灵扶睿国。
自晋流唐,元功靡测。
日月轮明,人生万遍。
山无改迁,化有更变。
杏拥仙坛,香贲宝殿。
实谓瀛洲,飞来岳面。
山锁平原,亭台秀丽。
甘露凝松,祥绕砌。
天上何殊,人间莫继。
化奖地风,百千万岁。
唐保大十二年岁次乙卯十一月记。
◎王栖霞
栖霞,一名敬真,字元隐。
七岁以神童及第。
天时避乱南渡为道士。
徐知诰辅吴,召至金陵,馆於元观馆。
元初加金印紫绶,赐号「元博大师」,又加号「真素先生」。
保大元年卒,年六十二。
◇灵宝院记
粤灵宝者,空洞赤书之秘号也。
郁勃自然,生天地先,运无为德,被有为作。
是以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德者干坤之大生,功者三中利益也。
苟德以润身,功能济物,即示轻举如蹑归径,革喧嚣於蜕脱耳。
且校籍所载,真迹所存,有非常人,立非常功,遂历古今,芳猷不绝。
茅东卿棣鄂,以直道仕,恺悌立身,周物者智,乐静者仁。
去党咸阳,初依恒岳,寻栖此山,介然掩躁,克奉元寂,陶然若朴,惟德动天。
遽绣衣持九锡之文,芝盖导三清之路,玄鹄下盘,感应无昧,斯积业夙习之感哉!缅维异代同途,继踵美迹者,谅我公矣!公以践履德业,游泳忠信,松高韵远,玉真芒寒。
景钟麟史,台构袭迹,凤池龙节,雁序分宠。
致君一匡,锡我所履,威临铁瓮,贵拥朱轮。
智发未萌,道了得一。
蒲鞭举而过改,桑附谣而政遐,谓我无欲民朴,我无为民化。
法黄老而熙帝载,考始制而弘象教。
乃顾名都,更植世福。
灵宝院者,梁天监岁贞白陶先生宏景所创也,始本昭真其号焉。
紫阳观即长史宅界於东,小茅岭雷平山列於南,锺山西朝焉,良常北卫焉。
其余胜概群阜,若众星之环拱,不可殚论。
先是迥台层汉,攸阁萜。
秘三洞文,集丹丘羽客。
门人周仙君子良勤修於是,崇习元风,炼金石身。
腾烟霞辙,时移代,瓦木之功浸泯。
及唐太和中,太尉赞皇李公,每瞻遗躅,屡构遐缘。
门师道士孙智清,复讨前址,再建是院。
寻诸旧号,额曰「灵宝」。
尔后既遇兵焰,灵致煨烬,荆棘相森,凡材围长,狐兔往焉,刍荛往焉,弗芟弗,历五十载矣!
栖霞胄叨素业,幼专不息,虽童获名,而屡厄兵难,迹不遑处,遗构殆空,断梗杳泊,自北徂南。
幸托元化,遐钦兹境,聿谐所,乃励畚锸,忘劳,砌坛植松,结茅庇拙,纫兰饵术,愿言终遁。
俄奉先齐王旨,命出居会府,齿朝修事。
沐浴恩遇、扬历馆仞,甄道衔,表命服,再再,是埏是。
洎我公移镇是邦,自以风痹厥躬,告从谷隐。
公遂舍俸钱一百万,俾於旧基,别崇利有。
禀命之际,勉励,夙夜匪懈,思竭克勤,冀荷恩教。
噫!事难谋始,智寡周防。
且虎视非一雀之图,而雀终噪;蟾盈非片可同,而或掩。
时哉理非契也。
非台曜览幽,几止终废。
繇是度揆经营,月期日就,博邀执斫,量材取制,墙茨必襄,图蔓必。
平瓦砾以等阜,屏豺狼而断群,力工约万,绵岁靡期,剞劂督奇,丹ぬ《耳酋》妙。
造正殿三间,中塑灵宝天尊景从。
砌坛三级,三门三间,环绕廊庑,一十六间,并葺坏整颓。
降真堂续连於内,重新沼,再筑垣墙。
东北隅即忠义太保。
公之季弟,先於旧阁基建瑞像殿,三间两厦,中塑羊角山应现老君。
西南隅向曰「三官堂」,三间塑像,岌岌其状,亭亭其势,金碧其饰,轮奂其映。
瓦迭鸳翠,甍差凤翘,容礼而若眄,侍卫瞻而乍愕。
旌幢翻翻,云鹤,{山对}侔崛起,异疑飞来。
非我公愿力斯应,象教斯感,即荒卤之域,安睹壮丽乎!足使真风永布,灵致恒芬,配天地而齐寿,总山川而介福,噩噩烈烈,可久可大。
栖霞智惭绝妙,才非述作,盖受恩於始,受命於此。
谒诚竭虑,迨兹成功,聊实记於质文,呈台览而刊於将来也。
时太和三年重光单阏岁九月乙酉朔九日癸巳谨记。
◎山元卿
元卿,紫阳真人。
◇新宫铭
良常西麓,源泽东泄。
新宫宏宏,崇轩献々。
雕珉盘础,镂檀竦。
碧瓦鳞差,瑶阶肪截。
阁凝瑞雾,楼横祥霓。
驺虞巡徼,昌明捧。
珠树规连,玉泉矩泄。
灵飙遐集,圣日俯晰。
太上游储,无极便阙。
百神守护,诸真班列。
仙翁鹄立,道师冰洁。
玉成浆馔,琼为糜屑。
桂不动,兰幄互设。
妙乐竞奏,流铃间发。
天籁虚徐,风箫冷彻。
凤歌谐律,鹤舞会节。
三变元,九成绛雪。
易迁徒语,童初讵说。
为毁干坤,自有日月。
清宁二百三十一年四月十二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