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邱光庭光庭,吴兴人。
吴越时官国子博士。
◇海潮论"并序"
夫元功美宰,神物混成,不可以智知,不可以情诘者。
圣人皆置之度外,略而不论。
而后之学者,独以不论海潮为阙事,多著文以穷之。
今其遗文得见者三数家。
《山海经》以「海鳅出入穴而为潮」,王充《论衡》以「水者,地之血脉,随气进退而为潮」,窦叔蒙《海涛志》以「月水之宗,月有亏盈,水随消长而为潮」。
卢肇《海潮赋》以「日出入於海,冲击而为潮」。
斯乃俱无据验,各以其意而为言也。
然而潮之所生元矣。
寻其源而不可究其极,睹其末而不可窥其端。
苟或是非,无所勘会。
唯其近理,则谓得之。
今观诸家之说。
咸尽乎善,不可备陈其短。
辄以管见自立一家之言,名曰《海潮论》。
其意以为水之性,能流湿润下,不能乍盈乍虚。
静而思之,直以地有动息上下,致其海有潮汐耳。
乃立渔翁隐者更相答,凡四十问,分为十篇,成一卷,冀其穷理尽性,多言或中者也。
又以析理之书,不宜染尚文字,但以理明义白为善也。
故今之所论,直言其归趣而已,所贵精微朗畅,览读无烦者焉。
◇论潮汐由来大略东海渔翁访於西山隐者曰:「余生於海上,若风雨霞雷电霜雪之自"自者所从来之谓也",余皆略知宗旨矣。
至於海潮之来,朝闻夕见,终莫晓其所由然也。
遐观竹帛"古者未有纸、或书於竹简,或书缯帛,故呼经史为竹帛",博考古今,海经"夏禹治水之时记山川百物,其书名《山海经》也"论衡之文"后汉王充著书考论物理,其书名曰《论衡》",窦氏"浙东处士窦叔蒙著《海涛志》"卢侯之说"袁州刺史卢肇著《海潮赋》",虽多端指谕,咸於义未安。
闻君子志学能文,精智辩物。
愿为余明白而陈之。
」西山隐者曰:「仆岩居林处,遥海远江,安能知涛潮之所起乎?且天地广大,谁能睹其根源!请为子远取诸经,近取诸物以考之。
虽其至广至大,亦不能逃於理矣。
今按《易》称『水流湿』"《周易》干卦之文",《书》称『水润下』"《尚书·洪范》之文",俱不言水能盈缩。
斯则圣人之情可见矣。
水既不能盈缩,则海之潮汐"音夕,潮之落也,今人呼为泽",不由於水,盖由於也。
地之所处,於大海之中,随气出入而上下"音暇,后意同者皆仿此"。
气出则地下,气入则地上。
地下则沧海之水入於江河,地上则江河之水归於沧海。
入於於江河之谓潮,归於沧海之谓汐。
此潮汐之大略备矣。
」问曰:「古今言潮汐者多矣,皆以海水盈缩而为之,未有言由地之上下者也。
子之独见,深得其源。
然其必非海水之盈缩,从何理以知之?」答曰:「视百川则知之矣。
百川亦水也,不能盈缩"此破窦氏言」月为水之宗,水随月盈缩「者"。
海岂独能盈缩乎?假令海异百川,独能盈缩,则海水既盈,地亦随盈而升,百川随地而上。
彼此俱上,则无潮矣。
海水既缩,则地亦随缩而降,百川亦随地而下。
彼此俱下,则无汐矣。
固以百川居地之上,地居海之上。
地动而海静,动静相违,则潮汐生矣。
以斯知非海水之盈缩也。
」
◇论地浮於大海中渔翁问曰:「《中庸》云"《礼记》篇名也":『地之广厚,振河海而不泄"郑元注云:振,「收也。 」"。
』则是海居地上。
子云地浮於海中,何也?」答曰:「作《记》之人"作《礼记》之人也",欲明积小致大,极言地之广厚,非实也"《中庸》云:「今夫地一撮土之多也,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 万物生焉。 」为其意言积小致大,地从撮土之多,遂能收河海而不泄,此立教之文非穷理也"。
按《洪范》五行,一曰水,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指言海水。
水之本位,位在北方。
自北直南,以土及火"水在北,土居中,火在南也"。
推而立之"从南推起而立之",则火上土中水下也。
亦如人之五脏,心上脾中肾下也"心属火脾属土肾属水也"。
故《志》曰"《志》者,古书之通称":『天以乘气而立,地以居水而浮。
』由是而论,地居海之上,亦已明矣。
」问曰:「地必居海之上,则是地浮而不沉。
今将土块置之於水则沉,何也?」答曰:「地含气块,不含气故也。
且子不见陶器乎"陶器、瓦器、盆瓮之属"?夫陶之於水也,全之则虽重必浮"含气故也",片之则虽轻必沉"片之者,打一小片置之於水,则必沉者,不含故也"。
於质性同而浮沈异者,气之所存则浮,气之所去则沉。
子曰土块之不浮,亦犹器片之沈矣。
」问曰:「如子之言,地则浮矣。
然则海中洲岛,其独立乎?其居於地乎?」答曰:「地形中耸而边下,海中洲岛,犹居地之垂处也。
」问曰:「若如所论,则是天下一海而地浮於中。
然经史有四海之文,何也?」答曰:「经史之文,据其所由而为言也。
居之中而指四方,故言四海。
其实一耳。
」
◇论地有动息上下渔翁问曰:「吾闻地道安静,子曰随气出入而上下,何也?」答曰:「《周易》云:『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彖》曰:『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然则干象以龙,坤象以马。
观其所象,地非不动之物。
《河图括地象》云:『地常动而不止"地周游於八之中,未尝暂息也"。
』春东"东方木气时曰少阳,所以暄和",夏南"南方火气时曰太阳,所以暑热",秋西"西方金气时曰少阴,所以凄凉",冬北"北方水气时曰太阴,所以严凝"。
冬至极上,夏至极下。
其故何哉?由於气也。
夫夏至之后,阴气渐长。
阴气主闭藏,则衰於上而盛於下。
气盛於下,则海溢而上"阳气归於海,下气多,故溢而上也"。
故及冬至而地随海俱极上也"从夏至后阳气渐退,阴气渐长,地亦渐上,阴进故也。 及至秋分地面与天不齐,故昼夜等也。 秋分之后,及至冬至,地面上过天心,上之极也,所以昼短而夜长也"。
冬至之后,阳气渐长。
阳气主舒散,则衰於下而盛於上。
气盛於上,则海敛而下"阳气散出於海,上气少故敛於下"。
故及夏至而地随海俱极下也"冬至之后,阳气渐长,阴气渐退。 地亦渐下,阴退故也。 及於春分,地面与天不齐,故昼夜等也。 春分后,及於夏至,地面下过天心,下之极也,所以昼长而夜短也"。
此一年之内动息上下也。
」问曰:「其一日之内,动息上下,可得闻乎?」答曰:「系辞云:『夫坤,其静也翕"韩康伯注云:「翕,敛也。 」止则翕,敛其气也"。
』其动也辟"注云:「动则开,辟以生物也。 」",翕者物之收敛,辟者气之散出。
气收敛则地上,气散出则地下。
何异人之呼吸欤?又《庄子》云:『大块噫气"大块,地也",其名曰风。
』彼言噫气,亦呼吸之类也。
」问曰:「一昼一夜两潮汐,则是一昼一夜,两辟两翕。
将何验之哉?」答曰:「验鱼兽之皮,则知之矣"鱼兽出海中,形如牛"。
按《毛诗》虫鱼疏云:『鱼兽之皮,干之经年,每天阴及潮来,则毛皆起。
若表晴及潮还,则毛伏如故。
虽在数千里外,可以知海水潮。
』然则潮之来去,与天之阴晴相类,气散出则天阴,气收敛则天晴。
即知是气散出则潮来,气收敛则潮落。
故知鱼兽之毛起伏者,非识天之险晴,及潮之来去,自应气之出入耳。
毛起者气出也,气出则地下,地下则潮来。
毛伏者气入也,气入则地上,地上则潮落。
故鱼兽之毛,一昼一夜,两起两伏。
足以验其气之两辟两翕矣。
」问曰:「此翕辟之气,是何气也?」答曰:「地中之气也。
故此气一出一入,则地独上独下,不由於水也。
若一年之气,则是天之元气,其气周於水,故水随於气而地随於水也。
」问曰:「地之广厚,不知几千万里也"今算术之家言地之里数,皆虚妄也。 何者?地之四面垂入海中,不可知其涯际也"。
言能随气动息,不亦诬乎?」答曰:「神无方,岂论巨细?且天大於地,逾数倍焉。
尚能空中旋运也。
况地比於天,殊为小者,岂不能随气动息哉?但人自不思之耳。
吾子视日月之回,则信天之能旋。
而视涛潮之至,不信地之能动"日月东行,天体西转。 今日月西回者,天运之也。 水性本静为潮汐者,地使之然。 此理昭然,但人不思之耳",岂不冥哉?岂不昧哉"冥者无知之貌,昧者暗晦之辞"?」问曰:「若如所论,则地有动息上下矣。
然则人不觉之,何也?」答曰:「不睹日月,则不觉天之旋。
不睹涛潮,则不觉地之动。
故《河图括地象》云:『夫人居大舟之中,闭牖而坐,则不知舟之动也。
』且人居大舟中,尚不知舟动,而况地之广大,曾不睹其边,何以知其上下哉?且子不闻南中之潮鸡乎"出《山海经》"?鸡鸣则潮至,鸡不睹潮之至而先鸣者,盖觉地之动也。
是知物有所长,人或不及。
」问曰:「地震人则觉之,何也?」答曰:「动安和而震战悚也。
震甚则人觉,微亦不觉也。
昔张衡作地震仪,以龙衔铜丸,地震则丸落"张衡,后汉人也。 仪者,状貌之称也。 其形如酒樽,外铸铜,为八龙,龙衔铜丸,各置一方。 其机关在樽内,东方地震,则东龙丸落,他皆仿此也"。
尝一丸落而不觉震,人皆以为无验。
经数日而陇西奏地震,与丸落时同,人始服其工妙。
然则震微人尚不觉,况辟翕上下微而和者乎?」问曰:「地震何为者也?」答曰:「亦气也。
《周语》云:『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升,则有地震"此伯阳甫之辞也,伯阳甫,老子也"。
』言阳气伏於下,而阴气迫於上。
故阳气不能升出而地为之震,其言阳伏阴迫,皆迫伏於地中焉"推此而言,是知地中之气能使地之上下也"。
」◇论潮汐名义
渔翁问曰:「若如所论,则是地自上下,水乃去来,而为之潮。
何也?」答曰:「潮干朝也"潮音朝廷之朝",潮本无名,强名之曰潮。
至江汉之流,自归於海,而《夏书》谓之朝宗於海"《尚书·禹贡》文也",其意言百川之赴海,如诸侯之朝天子也。
古人见海来朝百川,亦名之曰潮。
如天子出而见诸侯,亦谓之朝。
故《明堂位》云"《明堂位》,《礼记》篇名":「『昔者周公朝诸侯於明堂之位。
』意同於此矣"周公,周成王之叔父也,成王年幼周公摄行天子之事,而受诸侯之朝也"。
」问曰:「谓之汐,何也?」答曰:「汐者水归於海,如臣夕见於君然"早见於君曰朝,晚见於君曰夕"。
故《左传》曰:『国家无事,则朝"音朝廷之朝也"而不夕"务闲也"』,《诗》云:『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小雅·雨无正》篇"』,此其义也。
」问曰:「谓之涛,何也?」答曰:「涛,大波也。
凡风之驾水皆谓之涛,不得专於潮也"考其义理则窦氏卢侯谓潮为涛失之矣"。
」
◇论潮有大小渔翁问曰:「潮来有大小,何也?」答曰:「二月八月,阴阳之气交,月朔月望,天地之气变。
交变之时,其气必盛。
气盛则出甚"如人行步则喘急",气出甚则地下甚"下,者暇。 意同者仿此",地下甚则潮来大。
其非交变之时,其气安静则出微,气微则地下微,地下微则潮来小。
故二月八月,其潮遂大於诸月,月朔月望,其潮遂大於诸潮。
」问曰:「大不正当朔望之日,常於朔望之后何也"朔大於初二、初三、初四,望大於十六、十七、十八"?」答曰:「凡物之动,先感而后应,先微而后盛,朔望之气虽至,而地动之势犹微,故潮来大常於朔望之后也。
」问曰:「何知二月八月阴阳之气交者?」答曰:「阳气生於子"谓十一月也",出於卯"谓二月也",浮於午"浮者盛於地上谓五月也",入於酉"谓八月也"。
阴气生於午,出於酉,浮於子,入於卯"子午卯酉皆谓月建也"。
故曰卯酉者,阴阳出入之门户也"二月阳气出而阴气入,八月阴气出而阳气入"。
是知二月八月,阴阳之气交也。
」问曰:「何知月朔月望,天地之气变者?」答曰:「日,天伦也"俱阳物也"。
月,地类也"俱阴物也"。
朔,形交焉"日月周旋故曰形文"。
望,光偶焉"月望光满,故曰光偶。 光偶者,团圆盛大,与日相对"。
光偶形交,其变如一"所以朔望之时天地之气皆有变动,朔望无异故曰如一也"。
故阴阳书占正月之朔,知一岁之祥"祥者善恶之通变,今人占岁且物风气,知一年之内水旱丰荒也"。
又称五月、十一月望为天地牝之辰"牝者阴阳交接之名也"。
彼其诸月,犹此一隅"言诸月之朔望皆於正月、十一月之朔,举此二月,则诸月可知。 故曰犹此一隅,犹如也。 隅,角也"。
是知月朔望,天地之气变也。
故《洪范》云:『星有好风"箕星好风",星有好雨"《毕星好雨》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离,丽也,丽,著也"。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然则月从其箕毕之星,天地尚为之风雨,岂其交接而气不变者乎?」
◇论潮候渐差
渔翁问曰:「潮来或午或未,渐差何也?」答曰:「昼夜系日,翕辟随月。
月临子午则地辟,故潮之来,月皆临子临午"夜潮月临子,昼潮月临午"。
天体西转,日月东行。
日迟而月速,每二十九日过半而月及日。
日月同会,谓之月朔。
故月朔之夜潮,日月俱临於子,昼潮日月俱临於午。
自此之后,月速渐东,至午渐迟。
故潮亦渐迟也"天体西转、日月东行,月速而日迟,从月朔之后,月去日渐远,初二初三日,至未而月方至午,故潮来在午后未时也。 所谓昼夜系日翕辟随月者也"。
又夜於海下而论,则天体东转,日月西行,月速渐西,至子渐迟,故潮来亦渐迟"月朔夜半潮来者,日月俱在子,至初二初三,月去日渐远,日已至丑而月方至子,故潮来在子后丑时也",是以昼潮入夜"一日午时,二日午后,三日未时,四日未后,五日申时,六日申后,七日酉时,八日酉后,此谓昼潮入夜也"。
」问曰:「何谓月临子午,夜潮入昼"一日子时,二日子后,三日丑时,四日丑后,五日寅时,六日寅后,七日卯时,八日卯后,所谓夜潮入昼也",则地辟乎?」答曰:「《礼运》云"《礼记》篇名":『地秉阴窍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时"郑元云:窍,孔也。 言地持阴气,出内於山川以舒五行於四时也",和而后月生也"言此气和乃月生也"。
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
则是月为地类也。
《易》说阳气生於子,阴气生於午"《易》说者《周易》之义也",故月临子午则地气生,地气生则辟而出也。
「问曰:」说卦云"《周易》下系也":『离为日,坎为月。
』则是月为水类。
而《礼运》月为地类,与说卦不同,何也?」答曰:「地、水皆属於阴,俱主於月。
故礼运说卦,互而言之,以相显也。
且日为群阳之精,非独专於火也。
月为群阴之精,非独专於水也。
何以言之?按五行,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
是故火为雌,水为雄也。
若以日专主火,月专主水,则亦日雌而月雄也。
今按《礼》说云"《礼记》之义":『日为君象,月为臣象。
』观其所象,正与水火相违。
故知日非专火,月非专水也。
《易》曰:『干,天也。
』有君父之道焉"《周易》说卦云:「干为天,为君,为父。 」"。
坤,地也,有妻臣之道焉"坤文云,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然则日象与干同"日为君象",月象与坤同"月为臣象",故曰三五而盈,三五而阙。
三五者,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五行生数也",合其数为十五。
满十五而盈"月望也",尽十五而阙"月晦也"。
既与坤道同象,总五行之气,非地类而何"地亦总五行也"?与说卦参而求之,足表群阴之义。
」问曰:「阳燧开而火出"阳燧者,五月丙午日午时,铸铜锡为之,其形如镜,举之照日以艾,得其火也",阴鉴举而水流"阴鉴者,用十一月壬子日子时铸铜锡为之,其形如蚌壳,举之照月,以物取之,得水者也"。
则似月专於水矣。
何以释之?」答曰:「所言不专於水,岂谓全无水也?但其兼主诸阴,水亦在其中矣。
举阴鉴而得水,与掘地而得泉,何以异也?」问曰:「五行云:阳数奇,阴数偶。
水一土五奇数,子云皆属於阴,何也?」答曰:「水成数六,土成数十,然则水之与土,属阳而终属於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之义。
」
◇论浙潮
渔翁问曰:「浙江之潮特大,何也?」答曰:「诸江淮河,发源皆远,其水多"按楚江出岷山,淮出桐柏山,河出昆仑山"。
江水既多,则海水入少。
水入既少,其潮皆小也。
而浙江发源独近,其水少"浙江之源,近者三四百里,远者不过千里"。
江水既少,则海水入多。
水入既多,故其潮特大也。
」问曰:「潮来有头,何也?」答曰:「地势广远,垂入海中"今人见海岸谓之海际,非也。 殊不知地势渐低为海水所漫,其际不可见也"。
地下则潮生"下音暇",潮生於地际自际涌,涌则蹙,蹙则奔,奔则有头,水之常势也。
」渔翁问曰:「浙江之潮,或东或西,何也?」答曰:「夫水之性,攻其盈而流其虚。
沙随其流百积其虚。
积而不已,变虚为盈。
盈则受攻,终而复始。
所以或东或西也。
」问曰:「何故浙江之水,独能攻其盈乎?」答曰:「大川皆然,非独浙江也。
凡水之回折之处,涯岸皆迭盈迭虚,或三十五十年而一变,水势使之然也"今黄河及诸大川之岸皆有移易是也"。
《易》曰『地道变盈而流谦』,此之谓也。
」
◇论气水相周日月行运
渔翁问曰:「子言气盛於下,则海溢而上。
气盛於上,则海敛而下。
则是海之下有气,从何理以知之?」答曰:「《抱朴子》云"葛洪所著书名":『从地向上,四千里之外,其气刚劲,居物不落。
』以此推之,则周天之气皆刚,非独地之上也。
是知日月星辰,无物维持而不落者,乘刚气故也。
内物既不能出,而外物亦不能入。
则日月星辰,虽从海下而回,莫得与水相涉"此言乃见卢氏所言出入於海冲击而为潮之谬也"。
若其海下无气,则日月星辰,并入於水。
按星月无光,假日光而明。
若日夜入於水,则星月无由明矣。
故知日居元气之内,光常周遍於天。
虽当夜半之时,天中亦不昏黑"日在上则光照下,在下则光照上,故虽通夜,光常遍於天,所以星月明也"。
以斯知海之下,有气必矣。
故人之气海,亦在水藏之下,其取象於天地焉"气海在脐下"。
」问曰:「海之下既有气,海之边际则如何?」答曰:「亦气也"海之外,际无涯岸,皆刚气捍其水,所谓周天之气皆刚者也"。
气之外有天,天周於气,气周於水,水周於地,内地而外天,天地相将,形如鸡卵"黄即地也,白即水也,膜即刚气,壳即天也"。
」问曰:「《虞书》谓东方之地曰谷,西方之地曰昧谷"《尚书·尧典》文也"。
则似日之出入,皆从地穴中也。
今子言日居元气之内,而与虞书不同,何也?」答曰:「易离卦彖云:『日月丽乎天。
』丽,著也。
言日月之行,附着於天也,则所言日居元气之内,无乃是乎?而《虞书》所称谷者,皆在九州之域,此乃指其所见而为言也。
凡平地以望日出日入,皆如近在山谷间,故以谷言之耳。
」问曰:「《周易》《虞书》,俱为正典,安知《易》是而《书》非乎?」答曰:「视日月之行,则知之矣。
按日月右旋而天左转,日月行迟而天转速。
故日月随天皆西迈,非着天而何?故知《易》是也。
」问曰:「前篇云日迟而月速,此云日月迟而天转速,何也?」答曰:「日行三百六十六日而一周天,月行不及三十日而一周天。
天则一日一夜而转一周,是月行速於日,迟於天也。
比日言之则月速,比天言之则月迟。
与前篇非相矛盾也"矛盾者,相违背之辞。 矛,枪也。 盾,干杆也。 今人谓之傍牌,事见《列子》"。
」
◇论浑荩轩宣诸天得失
渔翁问曰:「如子所谓,是用浑天为说也。
盖天、轩天、宣夜之是否,可得闻乎?」答曰:「此三者之说皆非"自古说天地之形者,都有七家:一曰浑天,二曰宣夜,三曰盖天,四曰轩天,五曰穹天,六曰安天,七曰方天。 诸说既繁,难以备举。 今略举四者也"。
盖天者,言天形如车盖也。
轩天者,言天势南低北轩也。
宣夜者,言天唯空碧无形质也。
唯浑天言天地之形如鸡卵,北声而南下"南小北大,故终日旋运而不离其所"。
故北极常不没,南极常不见。
其转如车轴"以车轴喻鸡卵之转,非真如车轴也",日月星辰皆不回。
故先儒皆以浑天为得也。
」问曰:「何知浑天为得乎?」答曰:「按《周易》『干下坤上为泰。
ⅱⅰ』,其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又『震下坤上为复。
ⅱⅲ』,其彖曰:『复其见天地之心,阳气在下。
』推此则见浑天之形也。
昔张衡作浑天仪"仪者,状貌之称,铸铜为之雕镂,日月星辰於上",於密室之中,以仪浮於水上,滴水而转之,以视日月出月没,昏中晓中"正月之节昏昴中晓心中",於室内唱之,与室外观之,天不差晷刻。
由是论,故知浑天为得也。
」问曰:「何知盖轩之属非乎?」答曰:「彼盖轩者,皆言天转如磨盘,日月星俱北回。
如人把火,夜行远则不见。
故先儒咸以其说为非也。
凡把火夜行,渐远渐小,然后不见。
今日落之时尢大,故知非远不见也。
又以破镜之状,辩其日落之时,益见北回之谬。
何以言之?若日落之时,如竖破镜,即是日回於北。
今日落之时,如横破镜,故知日入於下也。
且月之生明,向日为始。
若月从北明,即日回於北。
今月从下起,得非日居其下乎"看月之初明,即日之所在"?是知盖轩之论,无所取裁。
在易卦,坤下干上为否。
ⅰⅱ」问「宣夜之说,其理如何?」答曰:「亦非也。
《易》曰:『天行健"《周易》干卦象辞"。
』既称行健,则有形矣。
《道经》云:『天无以清,将恐裂"老子五千言之文也"。
』又史书每称天开天裂"史书者,《史记》以下之通称。 汉孝惠二年天开东北二十余丈",天若无形,将何开裂?宣夜言天无形质,谬矣。
」问曰:「天必有形,其形之外,可得闻乎?」答曰:「列子云:『天地者,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也。
』然则天形之外,但空而无物。
」渔翁问穷,作而喜曰:「问少得多,问潮闻汐,又闻天地之元理也,昭昭乎若夜之且晓,梦之醒矣。
非奥学精识,其孰能臻此哉!」◇新添毛诗序
大中年中,毛诗博士沈朗进新添毛诗四篇云:《关雎》后妃之德,不可为三百篇之首。
盖先儒编次不当尔。
今别撰二篇为尧舜诗,取虞人之箴为禹诗,取《大雅》文王之篇为文王诗,请以此四诗置《关雎》之前,所以先帝王而后后妃,尊卑之义也。
朝廷嘉之。
夫沈朗论诗,一何狂谬。
新添四诗,为风乎?为雅乎?为风也,则不宜歌帝王之道。
为雅也,则不可置《关雎》之前。
非唯首尾乖张,实亦自相矛盾。
其为妄作,母乃甚乎?
◇诗序不作於毛公辨
先儒言诗序并小序子夏所作,或曰毛苌所作,明曰非毛苌所作也。
何以知之?按《郑风·出其东门》序云:「民人思保其室家。
」《经》曰:「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毛《传》曰:「愿其室家,得相乐也。
」据此传意,与序不同,自是又一取义也。
何者?以有女如云者,皆男女相弃,不能保其室家,即缟衣綦巾,是作诗者之妻也。
既不能保其妻,乃思念之言,愿更得聊且与我为乐也。
如此则与序合。
今毛以缟衣綦巾为他人之女,愿为室家得与相乐,此与序意相违,故知序非毛作也。
此类实繁,不可具举。
或曰:「既非毛作,毛为传之时,何不解其序也?」答曰:「以序文明白,无烦解也。
」◎毛胜
胜,字公敌,晋陵人。
仕吴越忠懿王为功德判官。
◇水族加恩簿
令咨尔独步王江殊"江瑶之文名",鼎鼐仙姿,琼瑶绀体。
天赋巨美,时称绝佳。
宜以流碧郡为灵渊国,追号玉柱仙君。
称海珍元年,令章邱大都督忠美侯沧浪头"章举",隐浪色奇,入瓯称最。
杜口中郎将白中隐"车螫",负乃厚德,韬其雄姿。
殊形中尉兼灵甘尹淡然子"蚶菜",体虽诡异,用实芳鲜。
玉德公季遐"魁",纯洁内含,爽妙外济。
沧浪头可灵渊国上相无比,白中隐可含珍大元由丰甘上柱国兼脆尹。
淡然子可天味大将军远胜王,季遐可清绡内相颉羹郡王。
令多黄尉权行尺一令南宠"截",截然居海,天付巨材,宜授黄城监远珍侯。
复以尔专盘处士甲藏用"蝤蛑",素称截副,众许蟹师,宜授爽国公圆珍巨美功臣。
复以尔甘黄州甲杖大使咸宜作解蕴中"蟹",足材腴妙,螯德充盈,宜授糟邱常侍兼美君。
复以尔解微子"彭越"形质肖祖,风味专门,咀嚼谩陈,当置下列,宜授尔郎黄少相。
令合州刺史仲扃"蛤蜊",重负双宅,闭藏不发,既命之为含津令,升之为悫诚君矣。
粉身功大,偿之实难,宜授紫晖将军甘松左右丞监试甘圆内史。
令灵蜕先生"文",外无排胁之皴,内无鲠喉之乱,宜授红铛祭酒清腴馆学士。
令惟尔清臣"鲈",销酲引兴,鳞鬣之乡,宜授橙齑录事守招贤使使者,令珍曹必用郎中时充"鲥",铛材本美,妙位无高,宜授诸衙效死军使持节雅州诸军事。
令惟尔白圭夫子"鲚",貌则清瞿,材极美俊,宜授骨鲠卿。
令甘鼎"鼋",究详尔调鼎之材,咽舌潮津,宜封醉舌公。
令甲拆翁"鳖"挟弹於中,巧也。
负担於外,礼也。
介胄自防,不问寒暑,智也。
步武懦缓,不逾规绳,仁也。
故前以擐甲尚书荣其迹,显其能,宜授金丸丞相九肋君。
令长尾先生"鲎",惟吴越人以谓用先生治酱,华夏无敌,宜授典酱大夫仙衣使者。
令元镇,"石首",区区枕石子孙,德甚富焉,且授新美舍人。
令和羹长朱子房"石决明",酒方沈酣,臭薰一座,挑箸少进,神明顿还。
至於七孔赋形,治目为最,宜授怀奇令史。
令甘盘校尉"乌贼",吐墨自卫,白事有声,宜授巽墨将军。
令元介卿"龟",尔卜灼之效,吉凶了然,所主大矣,宜授通幽博士。
令惟尔借眼公"水母",受体不全,两相藉赖。
宜授同体合用功臣左右卫驾海将军。
令李藏珍"真珠",照乘走盘,厥价不赀,斑希"玳瑁"裁簪制器,不在金银珠玉之下。
藏珍宜授圆辉隐士,斑希宜授点花使者。
令房叔化"牡蛎",粉厕汤丸,裹护丹器,屈突通"梵响"振声远闻,可知佛乐。
阮用光"砑光螺"运体施功,物皆滑莹。
罗幼文"珂"类乎贝孙,点缀鞍勒,粲然可观,小有文采。
叔化可豪山太守乐藏监固济,突通可曲沃郎梵响参军摄玉,塔金舍,用光可检校大辉光宜充掌书记,幼文可马衣丞。
令惟尔田青"螺蛳",微藏浅味,无所取材,世或烹调,以为怪品。
申洁"蛙"苍皮瘾疹,矮股跳梁。
江伯夷"逐夷"宋帝酷好,鳔则别名。
屯江小尉"江犭屯",渔工得隽,亦号甘肥。
田青授具体郎,申洁宜授济馋都护行水乐令,伯夷宜授宋珍都尉南海詹事,屯江小尉宜授追风使试汤波太守。
令以尔锦袍氏"鳜",骨疏肉紧,体具文章,宜授苏肠御史仙盘游奕使。
以尔李本"鲤",三十六鳞,大烹允尚,宜授跨仙君子世美公。
以尔鲜於羹"鲫",斫精妙,见称杜陵,宜授轻薄使银丝省餍德郎。
以尔楚鲜"白鱼",隐釜沈糟,价倾淮甸,宜授倾淮别驾。
以尔缩项仙人"鳊",鬼腹星鳞,道亨襄汉,宜授槎头刺史。
以尔食宠侯"鲟鳇",支节斑驳,标致高爽,宜授添厨太监。
以尔单长福"单",曲直靡常,鲜载具美,宜授泥蟠掾。
以尔管统"葱管",省象菜伯,可备煎和,宜授长白侯同盘司箸局平章事。
以尔备员居士"东崇",腥粗无状,见取俗人,宜授炼身公子。
以尔唐少连"崇连",池塘下格,代匮充庖,宜授保福军节度使。
令黄荐可"河屯",尔泽嫩可贵,然失於经治,败伤厥毒,故世以醇疵隐士为尔之目,特授三德尉兼春荣小供奉,令新餐氏"鳆",尔疗饥无术,清醉有材,莽新妖乱,临盘肆餐,物以人污,百代宁洗,尔之得氏,累有由矣,宜特补辅庖生。
令盖顽,生乎泥沙,薄有可采,宜授表坚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