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6部 卷五百十九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6部 卷五百十九 董诰等 纂修

◎梁肃"三"

◇河南府仓曹参军厅壁记

仓曹掾禄秩位次,载於甲令。

在汉魏间,与参军事其职各异,五府州及郡皆有其官。

北齐天保中,又授参军以系官曹之号,盖取夫以文吏而参武事。

隋由之,国家亦因之。

河南府领二十六县,为主东郡,环地千里。

邦畿之内,征赋之入,凡蓄聚之物,皆於其司。

一郡之移用,郡吏之稍食又出焉。

故其务殷,其事积,常为他曹剧。

居之者不勤则废,不廉则败,不明则耗攵干没之患生。

其职或擢登南宫及御史府,故有司常综其名实,考其功绩,然后授之。

伊阳张君、阌乡李君,今并为其官。

李以贞固称,张用文敏著。

予谓命官之职事,与二掾之才美,不可以不纪。

遂直笔书之,其两曹位次,与前政名氏,端如贯珠,列於记之左右。

◇吴县令厅壁记

在春秋时,列国各有属邑。

其主者,鲁谓之宰,楚谓之尹,晋谓之大夫。

秦时天下始置令长,宅一同之内,操赏罚之柄。

有民人焉,有社稷焉,风俗成败本乎身,黎元安否系乎政,其体大矣。

自京口南被於氵制河,望县十数,而吴为大。

国家当上元之际,中夏多难,衣冠南避,寓於兹土,参编户之一。

由是人俗舛杂,号为难治。

加以州将有握兵按部之重,邑居当水陆交驰之会,承上抚下之勤,征赋邮传之繁,百倍他县,伙乎其中,不可胜纪。

大历十一年,天官精选可以长民者,於是范阳卢公由太原府祁县令为之。

公外宽内明,敬事而信,政本於仁,饰身以文。

下车三年,阖境之人,安土乐义,而不知安乐之所从来,盖平之以和也。

士君子立身,论道之通塞,不论位之升降。

吴县下畿服一等,公俯而为之。

抑选部为官择人,而公履道从政,所由然也。

予知公者,敢录其实,书於东序,以播其令闻。

时十四年二月甲子,翰林学士梁肃记。

◇郑县尉厅壁记自华而东,东距洛师,抗雄都,临大道,其县有七,若壤接天府,号因旧国。

郑为之首,又斜瞵其六焉。

天官每铨士补吏,常属意於此。

三科之选,其人尤精,比畿服之偏者,难易相隔,不啻数等,其地望可知也。

元年春,光正之后,贤侯才子,曰兰陵萧亻垂,以贞敏恪慎,再命为尉,掌仓曹出纳,与工德修饰之事。

事举职修,而令名随之。

暇日谓予曰:「是邑之作非旧也,初在於州东北隅。

广德中,以贼臣周智光以河潼叛,放暴兵官寺,且胁诱将吏,生立已祠,而栋宇斯崇。

及王师致诛,牧民者从便宜而重改作,乃刷灭凶慝之遗尘,徙而治焉,是厅盖祠之余也。

嘻!曩者凭而为妖,今乃即而为政。

合於大顺,用鉴将来,是宜书之,以告昧者。

予於是著之屋壁,且以纪夫人之美。

若风俗疆土,与置邑之年代分於尉,今监察御史黎逢尝编为《郑志》,藏在州府中,可覆视也,故不书。

时御史中丞董公为邦之三载,秋九月,安定梁肃记。

◇通爱敬陂水门记

岁在戊辰,扬州牧杜公命新作西门,所以通水庸,致人利也。

冬十有二月,土木之工告毕,从事征其始,请刻石以为记云。

《书》载「浚畎浍距川」,《传》称「为川者决之使导」,然道与政损益,政举则道举,政污则道污。

污则革,革则久,贤哲之治也。

当开元以前,京江岸於扬子,海潮内於邗沟,过茱萸湾,北至邵伯堰,汤汤涣涣,无隘滞之患。

其后江派南徙,波不及远,河流浸恶,日淤月填。

若岁不雨,则鞠为泥涂,舟楫陆沈,困於牛车,积臭含败。

人中其气,为疾为瘵。

长民者时兴人徒,以事开凿。

既费累钜万,或妨夺农功,殚财竭力,随导随塞,人不宽息,物不滋殖,百有余年矣。

贞元初,公由秋官之贰,出镇兹土。

既下车,乃验图考地,谋新革故,相川原,度水势。

自江都而西,循蜀冈之右,得其浸曰句城湖,又得其浸曰爱敬陂,方圆百里,支辅四集,盈而不流,决而可注。

图以上闻,帝用嘉允。

乃召工徒,修利旧防,节以斗门,酾为长源,直截城隅,以灌河渠,水无羡溢,道不回远。

於是变浊为清,激浅为深,洁清澹澄,可灌可鉴。

然后漕挽以兴,商旅以通,自北自南,泰然欢康。

其夹是之田,旱得其溉,霖潦得其归。

化硗薄为膏腴者,不知几千万亩。

野人诵曰:「无无原田。

自今以始,岁其丰年。

」都人诵曰:「沔彼流水。

我邦是纪。

锺美不知。

」向非我公有先物之知,移俗之才,则曷能运可大之谋,蠲累世之弊,繇旬朔之劳,致无疆之逸!宜乎人之永叹也如此。

按陂塘本魏广陵守陈登所设,时人爱其功而敬其事,故以名之。

谢文静成堰,又以召公之德为称。

有魏以还五百余载,不朽之绩,及公而三,皆在斯邦,不其盛欤!水门之作,将以重成功,示长利,非登临游宴之为。

嘻!后之人抑可以知。

◇昆山县学记

学之制,与政损益:「政举则道举,道污则政污,昆山吴东鄙之县,先是县有文宣王庙,庙堂之后有学室。

中年兵馑荐臻,堂宇大坏,方郡县多故,未遑缮完。

其后长民者或因而葺之,以民尚未泰,故讲习之事,设而不备。

大历九年,太原王纲以大理司直兼县令,既而释奠於庙,退而叹曰:「夫化民成俗,以学为本。

是而不崇,何政之为?」乃谕三老主吏,整序民,饰班事,大启宇於庙垣之右,聚五经於其间。

以邑人沈嗣宗躬履经学,俾为博士。

於是遐迩学徒,或童或冠,不召而至,如归市焉。

公听治之暇,则往敷大猷以耸之,博考明德以翼之。

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揭而厉之,使自趋之。

故民见德而兴行,行於乡党,洽於四境。

父笃其子,兄勉其弟,其不被儒服而行,莫不耻焉。

佥曰:「公之设教,矫其末不堕其本,易其俗不失其宜也。

」传曰:「本立而道生。

」昔崔瑗有《南阳文学志》,王粲有《荆州文学志》,皆表儒训,以著不朽,遂继其流为《县学记》,俾来者知我邑经艺文教之所以兴。

是岁龙集乙卯,公为县之明年也。

◇常州建安寺止观院记

沙门释法禺,启精舍於建安寺西北隅,与比邱众劝请天台湛然大师转法轮於其间。

尊天台之道,以导后学,故署其堂曰「止观」。

初南岳祖师受於惠文禅师,以授智者大师,於是乎有止观法门。

大旨」止」谓之定,「观」谓之慧。

演是二德,摄持万行。

自凡夫妄想,讫诸佛智地,以契经微言,括其源流,正其所归。

圆解然后能圆修,圆修然后能圆证,此其略也。

自智者五叶传至今,大师当像法之中,诞敷其教,使在家之徒,拨邪反正,如大云降雨,无草木不润。

升其堂者甚众,其后进入室,不十数人,法禺与居一焉。

予以为法门有三观,遂征之此堂:盖非缘不成,空也;有之以为利,假也;不广不狭不奢不陋,中也。

又以净名之喻宫室,谓於虚空然后不能成,随其心净,则一切境净,作一物而观者获数善焉。

又况我大师居之,为斯人之庇乎!小子忝游师门,故不敢不志。

时大历九年冬十一月日记。

◇李晋陵茅亭记

赵郡李兖"一作政"仲山,大历中由秘书郎为晋陵令,思所以退食修政,思所以端已崇俭,乃作茅亭於正寝之北偏。

功甚易,制甚朴。

大足以布函丈之席,税履而跻宾位者,适容数人。

则仲山约身临人,颛固简一之道可知矣。

解龟后,继其任凡六七人,每居於斯,必称作者之美。

而仲山安贫养性,寓於旧邑者,十有二年。

方牧知之,又檄而摄焉。

仲山清德之嗣,孝於家,勤於官。

其摄也,念前之非久,政之未成也,乃必躬必亲,必诚必信,慎思不懈,而众务咸叙。

未有及者,必访问咨度,择善而从之,则其治足征也。

君子谓仲山居处恭,执事敬,出入一纪,再临斯人,有以见位不苟进,仕不苟行,大来必俟时,於是乎始矣。

予曩睹亭之起,今又观进德之美,辄直笔志之,谓之《晋陵茅亭记》。

时贞元元年夏五月记。

◇京兆府司录西厅卢氏世官记

御史中执法范阳卢公,用直清之德,掌中邦宪,恭睦之道,用宏家法。

尝谓其属监察御史梁肃曰:「我王父广阳公,以明德懿识,向用休福,羽仪於中朝。

我伯父嗣公,以文学政事,载扬茂烈,光绩於前人。

皆肇久史职,发於京兆纪纲之任。

洎予之季曰亻品,亦能恪慎不懈,践修其官,继处於廨之右堂。

惟二代徽在兹,亻品也允迪在兹,吾子尝号史臣,宜存於篇,以示后裔。

肃辞不得命,以为在昔司马氏世序天地,郑武庄世为卿士,宋鱼氏之左师,晋籍父之司典,下洎乎乐之制氏,历之畴人,俱以传业,彰乎旧史。

故《传》称善「守先代雅咏,维其有之。

」虽大细不伦,职事或异,其纂修一也。

惟京之大,惟兆之众,天子之都,四方之极,纠而辖之,是称司录。

其地剧,其选精,常与殿中兰台,南宫郎位,旋相出入。

初,广阳公讳齐卿,由司仓掾为之,骤登郎官,更贰本府,布泽於彭、滑、幽、徐之人,端护春宫,崇赠少保。

开元初,嗣公讳成务,罢录岐下军事,实居其任。

其后作牧於寿、於杭、於濮、於、於魏,继受元社,以处太原,咸有嘉绩,藏在册府。

今户部郎亻品,始远哲昆联事之嫌,诏解柱后惠文,以就斯职,中丞之拜也。

又有台府临察之避,在官之属。

其为人简而廉,文而不害,在选部辨论,三登试言第。

考兹任也,详敏称一时之最。

荐绅先生评天下之事,谓如广阳之家风,施於子孙;中丞之仁德,至於兄弟,斯尽美矣。

若三世居一官,同一署,递以全德,扬於当时,又难能也。

噫!古人所称,方斯其类乎尔。

小子拜命著纪,书於本厅之东序,用阐夫广阳之宗,且为名臣世官之表。

时贞元庚午闰四月,梁肃记。

◇盐池记

黄河自昆仓山东会溟涨,九折回互,盐泉各一,儒者书以海目,则郇瑕氏之地,渎流其长。

观乎北浴陵阜,南濒山麓,湛湛烟碧,浩无春冬;蒸腾云霓,出入日月,亦云广矣。

虽吞翕隧,代增淳卤,而利倍农穑,有殷家邦。

留惟从山,涌不加海,交两都之轨逵,延万贾之资货,是人不厌也。

当武后圣政,务述省方,鸣銮载临,流潦旋败。

洎皇明道发,泽渐殊垠,天之既启,盐乃旋复。

非夫蟠虬神应,坤次灵孕,亦曷能旌昏明,筹负胜矣!帝所宜念,贲然来思,分天牧以莅,择藩佐而贰。

贤能鲜坠於事,则其允字通闳,扼拓矶之左隅,邻大邑之东部。

崇府库,岁望乎储蓄;枢管键,夕俟乎闭藏。

兹乃虑终於始也。

邦贵康食,戒之克勤,人非忘劳,道在悦使。

大命日下,巡功岁移,广岸砥平而可砺,修畦绮分以如织。

是时也,春光夺,炎气兴,洪沟浚,白波腾,或氵畜或汨,以氵平以氵崩。

状云泄而雨骇,或花明而雪凝。

京坻蕴崇,豆区嘉量。

隶户征算,盐人揭书。

民无不供,先薄税以从赋;君孰与足,逮黎庶而必分。

固非擅权利,贵货易,土登陆而雷流,日骤水而云舻击,星律有变,给用无绝。

《传》曰:「山泽林盐,国之宝也。

」兹其是焉,若周物揆情,易人推类,施之求报,大道之元德也。

明则启祚,圣人之知变也;降人纳污,明君之藏垢也;羹饣束调膳,贤人之入用也;包四美而世济,资百工而国贞。

将以树善永年,非石无以纪;垂裕裔胄,非文无以扬。

则我晋宝达於万方也。

◇神仙传论

予尝览葛洪所记,以为神仙之道,昭昭焉足征已。

试论之曰:夫人之生,与万物同,彼由妄而生,由生而死,生死相沿,未始有极。

圣人知其本虚也,其体无也,示以大道,俾性其情无妄,而反诸本焉。

反本则不生,不生则不死。

然后能周游太虚,出入万变;朝为羲农,暮为尧舜;或存而亡,或亡而存。

天地莫能覆而载也,阴阳莫能陶而蒸也。

寂然不见其关,党乎不识其门,是之谓至神。

至神也者,视天地四海,若毫末而已;万古之前,亿载之后,若一息而已。

列御寇谓不生者能生,不化者能化,盖谓彼也。

不性其情者则不然,其用有际,其动有待,存亡相制,倚伏相系,其道有数,数穷则坏。

故列御寇谓生者不能不死,死者不能不化,盖谓此也。

彼仙人之徒,方窃窃然化金以为丹,炼气以存身,觊千百年居於六合之内,是类龟鹤大椿,愈长且久,不足尚也。

噫!后之人迭为所惑,不思老氏损之之义,颜子不远之复,乃驰其智用,以符药术为务,而妄於灵台之中,有所念虑。

其末也,谓齿发不变,疾病不作,以之为功。

而交战於夭寿之域,号为道流,不亦大哀乎!按《神仙传》凡一百九十人,予所尚者,唯柱史、广成二人而已,余皆生死之徒也。

因而论之,以自警云。

◇涅经疏释文予闻先觉云:大宝流辉之不变曰常,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率土知化之归宗曰行,交感人心之至极曰证。

然则以道行御其时,以法性合其运,当应物之际,与显晦同其光,恢扬至化。

自他昭著者,实播厥鸿名,钦恭文思,协和至极。

四德克彰者,实存乎妙体,格变群家,历观诸行,至典克修。

庶绩有成者,实赖乎本宗,信以授人,大明宗极,厥旨厥几。

有补於将来者,实存乎妙用,综博群元,以立成训,风行十方。

率用归顺者,实存乎妙教矣。

◇三如来画像赞"并序"

法王之身有三:曰法、日报、曰应。

报身从无边功德生,应身从无边众生生,法身从如如无有生。

分别说三,其极一贯。

原夫大道之体,离一切相,是其本也。

积大德,施大慧,合大道,成大身,是其报也。

出入十界,随所利见,如水月镜像,是其应也。

自因至果,故不得不有其报;疗一切病,故不得不行其应。

应亦名也,报亦名也。

名乎哉,其实相之宾乎?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尝试思之,以为众生盖反佛者也。

是三相在佛为三德,在凡为三障:一者生死,生死即空寂,空寂即法身也;二者烦恼,烦恼即智慧,智慧即报身也;三者结业,结业即解脱,解脱即应身也。

三德成於悟,三障成於迷。

迷而不复也,遂自绝於佛乘。

哀哉!予尝斋心命工,裂素作绘,圣德之形容,可举目而见,见而后思,思而后知至。

知至之路,盖由是矣。

瞻仰之不足,遂为之赞,庶观者有以知三如来不在心外,不可以有无心取。

赞曰:

大哉法体,体如虚空。

不始不终,不垢不净,不边不中。

是谓涅,是谓法身。

诸佛性海,是无上正真。

"右赞毗卢遮那佛"

妙哉报体,体法而大。

由清净功,得色无碍。

得色无碍,成实智慧。

范围法界,尽未来际。

"右赞卢舍那佛"神哉化功,其化无方。

休有烈光。

以百亿色身,播百亿国上。

启权显实,或默或语。

示我寂灭,双林之下。

"右赞释迦牟尼佛"三圣一身,本无有异。

恒沙诸佛,其道一致。

众生唯妄,觉妄斯至。

悬象著明,用鉴心地。

"右总赞"◇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石幢赞"并序"

二十五有之内,根尘相磨,生灭相荡,斡流旋转,往复无际。

如来悯之,於是开智慧门,示诸法如义,俾夫即动而寂,即寂而照。

假文字以筌意,一色空而观妙。

然离一切相,得无住心,二乘远而不见,十住见而不辨。

如是信解乎难哉!陇西李氏先夫人,常州刺史独孤公之伯姊也。

圣善之德,自天而植;不舍母训,受持是经;内涵道机,外顺化物。

十一年八月,即世於晋陵郡舍,公茹尚右之痛,追无作之福,缵微言於金石,庶幽赞乎妙报。

嘻!倾沙界以施,而施有穷;等山王之大,而大有终。

唯金刚空印,永不坏灭,盖夫人福慧之所以臻也。

於是乎赞:

脱三解轭,入一相地,资惠力兮。

追琢道妙,为佑与道,实懿德兮。

石可转而字有磷,福不极兮。

◇药师琉璃光如来画像赞"并序"

圣之道,无形无名。

形以感著,名以功立。

盖物有病於妄,我则喻其医;物有滞於暗,我则照其光。

其形无方,有感必应。

神哉仁哉!惟唐代宗孝武皇帝之甥,某邑长公主之子,曰兰陵萧位,禀灵天潢,承训家范,其性孝,其气醇。

大历中,丁先人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赠汝州刺史府君之忧,自反哭至於大祥。

哀敬之礼,动无违者。

长公主戒之曰:「欲报之德,岂止於斯乎?归诚上仁,可以徼福,尔其志之!」位於是泣遵德命,爰用作绘,八十之物,十二之愿,赫然如见其全身,肃然如闻其音声。

自外入者,或疑乱怖投体膜拜,而不知其粉绘也。

嘻!昔人有一至之性,或通於神祗,以致福庆,矧夫孝子之哀思,大圣之元运,幽赞之力,可思量哉!安定梁肃,悦闻其风,乃为赞曰:披圣籍兮览元功。

赫神光兮被无穷。

勿用药兮医之王。

感斯应兮万福彰。

系於梁兮出於唐。

蓄纯孝兮思不忘。

绰大象兮景煌。

洞冥冥兮福穰穰。

◇绣观世音菩萨像赞"并序"

《莲华经·普门品》,载菩萨盛德大业详矣。

盖变动不测之谓神,穷理尽性之谓圣,慈悲广运之谓力。

三者一贯,是为妙觉。

功不并化,尊无二上,故佛为法王,我为素臣。

或拟诸形容,称其名号,资不匮之力,报罔极之恩。

谁其为之?有齐孝女。

初尚书吏部郎赵郡李公第六女,归於博陵崔绰。

大历初居公忧,泣血无声,至於大祥。

既而思求冥,徼福上圣,针缕之间,成就庄严。

其用心也至矣乎!公之立行立言,天下所推焉,存为人范,没无鬼责,前际之胜因,不可度已。

此功德也,盖以展蓼莪者,蒸蒸之心。

崔氏之子,以肃尝获升公堂,以赞述见托,痛梁木之坏,恸怀恩之烈,故像设之所,敢著乎辞。

赞曰:

菩萨之德相炳而慈,凭身以仪之。

女也孝思,不可方思。

冀冥福於斯,欲报之德,斯焉取斯。

◇地藏菩萨赞"并序"

菩萨以大慈运大愿,宏大道,济大苦,俾三界之间,利见大人,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故号曰地藏。

有秘书少监兼侍御史李公之甥,太原王氏之第某女,顷遭先夫人弃敬养,拊擗以暨於小祥。

或曰:此孝也,匪报也。

以报为功,则惟地藏乎?乃手针缕之事,黼而黻之,则而像之,焕乎有成,毫相毕观者。

然后知圣善之内训,淑女之孝思,至矣哉!是可以锡尔类也。

秘书向予道之,且命赞曰:

皇矣上仁,乃圣乃神,厥功备兮。

有女伊棘,孝思罔极,厥成至兮。

圣仪彰之,景福将之,无有既兮。

◇药师琉璃光如来绣像赞"并序"

得妙道者圣之大,感罔极者孝之至。

孝有欲报之志,圣有善应之功。

神其愿,运其力,故悲智行焉;发乎心,彰乎事,故像设作焉。

谁其为之?有齐孝妇。

孝妇姓某氏,前新城令柳诚之室也。

先是居皇姑豆卢氏夫人忧,自卒哭及期,呼天之声不绝;自期至於大祥,追福之功不息。

乃诵金偈,乃瞻粹容,爰用五彩,以成大像。

庄严相好,昭焯焕烂,凛乎若披毫光而演善愿,启清真而屏浊乱。

至矣夫!乃为赞曰:

光彼千界,赫琉璃兮。

勿药之师,号大医兮。

不形之形,妙相具兮。

窈冥希夷,元功著兮。

孝妇之烈,心不渝兮。

章施五彩,福皇姑兮。

◇壁画二像赞"并序"

贞元元年冬十月,会稽龙兴寺释法忍与门弟子道俗衣冠之众,以五彩色写释迦如来像於所居之宇,吉祥天女像在左,多闻天王像在右。

德容威神,焕赫熙怡,为佛股肱,作人依归。

至矣哉!圣人无形,以万利见为形。

形生功,功生名。

是像元德,存乎前经。

二上人以予尝探微言之所缘起,资为之赞,以示昧者云:上圣有作,体神立德,天人遵兮。

我示妙法,清我浊劫,示存存兮。

日月归依,是威是仪,破群昏兮。

巍乎北王,休有烈光,护下土兮,俾尔含识,跻彼乐域,万物睹兮。

金甲雄姿,示威宣慈,我何怒兮。

唯圣所起,吉祥止止,天德至兮,奥惟首出,佐佑於佛,成大事兮。

高明婉柔,愿与道游,滋景福兮。

息达本二,沙门有则。

知此圣言,图此妙相,示后昆兮。

实以善利,与元元兮。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赞

不形之形无形,神人之形也。

当法王御世,有元圣曰观音,以感通之妙用,运溥博之宏应,协赞无上,弼成元功。

神行无方,形亦丕变,传此像设,施於群生,此其至矣夫!彼聋盲者,方骇其手目之多,以致恢诡之诮,随诸毁堕,无升济期,可不为大哀乎?故寿王府士曹参军韦侯,修身以仁,处顺而化。

夫人京兆杜氏,既孀始虞,哀且顾礼,追惟冥,为素为缋。

相近而理远,诚著而感深。

《易》称「神而明之」,《诗》云「聿怀多福」,尽在是矣。

赞曰:

良人下世,杳冥冥兮。

配德追远,心不宁兮。

裂素表圣,为丹青兮。

昭赫彩绘,光仪形兮。

彼君子,归福庭兮。

◇大罗天尊画像赞"并序"

维唐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以大功平大难,以大孝纂大业,少康匡复,下武继文,丕丕崇崇,千古同德。

亦既厌代,去而上仙,衣冠留於乔岳,曜魄归乎太极。

惟夏四月十有八日,实遗弓之辰,皇上追圣祖之烈光,申孝孙之永慕。

载扬至道之赜,用宏上清之福。

爰诏国工,以是日画大罗天尊像一躯,混成真精,挥倬神化,包裹六极,覆露九皇。

巍乎道主之德相既明,至哉圣人之孝思可见。

小臣肃,拜手受诏,为之赞云:

至阳之原,无穷之门。

大罗之界,象帝之尊。

文明武德,有赫孝宣。

道光干元,人畏轩辕。

翼翼睿宗,嗣武统天。

或图尊容,追孝前文。

肃拜稽首,臣敢言。

惟此功德,载焕载元。

既圣神,介福无边。

亦我后,寿考万年。

◇药师琉璃光如来画像赞"并序"於戏!至人不可得而见之矣,所可见者,像设而已。

药师者,大医之号;琉璃者,大明之道。

所以洗荡八苦,振烛六幽。

巍乎其有功,复归於无物,盖其赜也。

皇帝德女唐安公主委化归真之胡,先是命国工,缋佛像,爰设妙色,载扬耿光。

以追福祥,以迪幽赞,我贵主,达於真乘。

至哉!圣人之慈也。

小臣某,拜手稽首,而作偈言:

药师妙法王。

光被於十方,惟皇大圣主。

文命敷下土,二圣合元德。

广运慈悲力。

庄严成仪形。

延福於女英。

女英受兹福。

亦以流万族。

◇绣西方像赞"并序"

道无方,所以法不垢不净,圣人有以见群生大迷也。

乃方以聚之,净以极之,应形主之,列圣辅之。

俾夫感而通,通而应,应而不穷,其慈善之功乎?皇朝故中书舍人赠华州刺史吴郡朱君夫人扶风马氏,以淑行为宗姻之表,明识通出世之道。

洎居华州之丧,昼哭哀慕,勋为律度。

既而曰:「予闻妙觉之用,无幽不烛。

宜凭上善,以福吾失。

」乃用五采,章施五色,发挥德容,及二圣辅,焕乎有见。

圣人之妙相,与夫人之至诚,希夷之中,协用休福,於是乎在矣。

肃尝以文墨,从华州之游,爰美成功,或感斯恸。

赞曰:

兑方有国兮,至圣居之。

乃示净妙兮,振此群疑。

美莲月兮焕金色。

色相永思兮不可得。

夫人洞此幽赞力,佑我往哲福无极。

人既往,道斯存。

掌王纶,没州尊。

体有美德贻后昆。

诞跻妙域参圣神。

谁谓至道默昏昏。

◇释迦牟尼如来像赞

赞曰:法王崩於竺干露寝二千岁矣。

有像设糟粕,留示后世。

上士得之,超诣实际。

其次奉之,为为道,为津为梁。

应之迟速,视感之深浅;观其所感,圣人之情可见矣。

杜陵吏鲍君游,信道之士也。

建中兴元际,君游丁先夫人忧,孝纯诚至,哀感亦至矣。

谓至道杳冥,在拟议之外;圣人形容,居瞻仰之内。

有慈力可以追孝,有宏愿可以神。

我仪图之,或赞休福。

於是合用彩绣,焕焉发辉,天光照临,容肃穆,有二元圣为翼"谓左右二菩萨"。

以夫人母德昭闻,君游孝思不怠,虽欲无利功德,能仁其肯舍诸?!夫孝子之志,闻一毫之福可以及亲者,则竭力而奉之。

矧夫教行於夷夏,理贯於幽明。

而无良之徒,坐生异论。

以蕞尔愚管之所不及,龊然世籍之所不书。

乃尢其先人,谓作福无益,抑犬豕之类尔,何人伦足称!予既美君游之孝,因而志之,俾不肖者企及云尔。

◇四皓赞

道可佐皇而隘於帝治,是以崆峒、箕山之长揖於轩尧也。

德宜辅王而偶生霸世,则四皓之所以晦明於汉氏也。

噫!周道绝而王泽涸,秦短世而汉杂兴。

六合披攘,兵不暇戢。

则四公轩轩然鸿飞於冥,时也。

天下大宝,一人攸系。

苟蔑嫡崇庶,则乱是用长。

而公偻然俯定储后,权也。

处则以时,出则以权。

时以全已之道,权以安天下之器。

得非知几者欤?《易》谓「知几其神乎」,四公体之,故曰时合道合,时塞道塞。

生非其时,与道消息,四公之谓与?赞曰:

秦失其鹿,豪杰并逐。

鸾凤何依,白深谷。

英英南山,采采紫芝。

汉以剑起,吾谁与归。

栖心化元,澹泊无为。

礼物虽至,先生默而。

惟彼贞石,确不可转。

储皇不安,我德用显。

大君是惊,惠位是宁。

四公屈身,天下和平。

弋者何思,鸿飞冥冥。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