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九十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九十六 董诰等 纂修

◎杨炯"七"

◇李怀州墓志铭

公讳冲寂,字广德,陇西狄道人也。

左卫大将军西平王之孙,荆州大都督汉阳王之子,今上之族兄也。

原夫帝尧之绪,运期授於天汉;颛顼之胄,大命集於皇家。

光耀则若木十枝,波澜则长河九派。

或中军桉部,金鼓所以节其声;或刺史班条,冕旒所以彰其德。

信可谓玉林多宝,天族多奇,以御家邦,以藩王室者也。

公山河诞庆,辰昴发祥。

金多木少,孔文举之天骨;玉洁冰清,华子鱼之神彩。

南阳季恭伟,悬识宰臣;沛国赵元儒,窃知公望。

编汉皇之兄弟,列周室之邢茅。

天下称其八才,吾家号为千里。

初任尚舍直长,稍迁城门郎,仍奉敕於宏文馆读书,掌舍诸宫城门列校。

诏诣东观,有黄香之博闻;赐其制书,有班游之广学。

寻授驾部员外郎,转金部郎中,又敕公为戎州道支度军粮使。

天府充刃,军储委积。

振南宫之绂冕,誉表三台;历西蜀之江山,荣高驷马。

迁太府鸿胪二少卿,丁艰去职。

杨播之登太府,初闻累迁之命;郑默之拜鸿胪,遽见终丧之礼。

卜子夏既祥五日,弹不成声;孟献子加人一等,县而不乐。

服阕,历青、德、齐、徐四州刺史。

东临巨海,西至长原。

或全齐历下之军,或大禹徐方之地。

任隆荆部,陶侃八州;寄重浔阳,桓伊十部。

迁宣州刺史,吴王旧邑,楚国先封。

江回鹊尾之城,山枕梅根之冶。

蜀郡无此,计吏则惟荐张堪。

颍川尤多,玺书则但称黄霸。

巡察使以尤异闻,迁陕州刺史。

观其井邑,虢仲上阳之故墟,废其川原,周公分陕之遗迹。

唇齿通其列国,咽喉壮其天险。

善人为政,无待於百年;童子行谣,先符於两日。

于斯时也,天以顺动,帝以会昌。

修封禅於岱岳,作明堂於汶上。

望山川而遍群神,执玉帛而朝万国。

制公检校司理常伯,文昌之省,遥接太阶,建礼之门,旁连复道,万几匡赞,八座谋猷。

既陪轩帝之巡,乃觌汉家之事。

属阿孙南走,凭斗骨而为城居;卫满东亡,界朝鲜而为役属。

乘舆乃诛后至,讨不庭,申命六事之人,以问三韩之罪。

制曰:师出辽左,卿可为北道主人,检校营州都督。

石门山险,铜鼎河流。

天文则营室辨方,地象则神台镇野。

供其行李,郑国有东道之名;为我主人,常山当北州之寄。

辽东平,以功迁蒲州刺史。

尧都蒲坂,舜耕历山。

昭襄王始作河桥,穆天子至於雷首。

汝南朕之心腹,遂拜韩崇;河东吾之股肱,时征季布。

迁少府监。

忠信为主,杨阜齐衡;清白在官,常林比德。

又除蒲州刺史。

诸童之逢迎郭,再牧并州;百姓之愿得耿纯,复临东郡。

孝敬皇帝国之储嗣,干之长男,四极奏於重光,二年宾於上帝。

崇其谥号,用黄屋於羽仪;卜其园茔,象元宫之制度。

山陵之建也。

以公检校将作大匠,游衣汉寝之外,抱剑桥山之下。

百工毕力,陈琳於是乎躬亲;诸吏怀恩,魏霸於是乎无谪。

迁银青光禄大夫,行少府监。

若夫协时月,乘天正。

秦人往事,游别馆而祈年;汉宫旧仪,下明庭而避暑。

上幸九成宫,以公检校右领军将军,本官如故。

董司戎政,以戒不虞。

七校陈其甲兵,五营桉其车服。

领军之职,用文武於纪瞻;右军之官,叙勤劳於常惠。

寻以公事免,左授归州司马。

楚之旧也,始得子男之田;夔之先也,裁为附庸之国;人同贾傅,路似长岑。

伯骞有声於乡里,仲任见知於笔札。

制迁中大夫,行兖州都督府长史。

大庭之库,少昊之墟,上直降娄,金精吐宿;旁瞻日观,木德题山。

别乘初迎,将宣万邦之化;佩刀终爽,徒见三公之服。

以永淳元年某月日,行次唐州方城县,遇疾薨。

朝廷闻而伤之,赠怀州刺史。

公严而有礼,直而能和,行孝立身,移忠事主。

生知者上,重之以八索九邱;道在斯尊,加之以文昭武穆。

故能入登常伯,出践方州。

为六卿之仪表,发三军之号令。

列长戟於门前,罗曲旃於堂下。

子孙朝夕,玉树相辉;宾客送迎,玳簪交映。

悲夫!展禽三黜,安仁再免;奚辞棘署?俯集桐华。

惨舒则不系阴阳,喜愠则不形颜色。

何嗟及矣?竟游东岱之山;无所不知,旋闭南阳之墓。

二年夏五月日,葬於万年县龟川乡之平原。

长子某官某,次子某官某,箕裘必复,花萼生光。

邻人泣其悲恸,明主忧其毁瘠。

观其吊客,不无双鹤之征;察其成坟,自有百乌之感。

森森陇树,漠漠郊烟。

右元灞而浩荡,左骊山而起伏。

杜陵万家之邑,非复城池;滕公驷马之铭,不知年代。

其铭曰:

高阳积德,武昭余庆。

宅镐开基,封唐启圣。

协和万国,平章百姓。

天叙诸侯,礼乐宗正。

"其一"

周之曲阜,汉之平陆。

地则葭莩,祥惟岳渎。

乡党称善,闺庭雍穆。

始拜城门,即游天禄。

"其二"

太微之位,益部之星。

卿则有六,四至丹青。

州则有九,八牧专城。

既践台阁,仍司甲兵。

"其三"倚伏无兆,遭随有运。

贾谊从王,桓谭佐郡。

自忘宠辱,曾无喜愠。

人去何归?天高不问,"其四"

东都门外,长乐宫边,白马旒,青乌墓田。

楸梓夹路,碑石书年。

百代之后,南阳之阡。

"其五"

◇阝国公墓志铭

永昌元年春二月甲申朔,阝国公薨。

公讳柔,字怀顺,宏农人也。

县犯太原王庙讳,改为仙掌焉。

公即隋炀帝之元孙,元德太子之曾孙,恭帝之孙,阝国公行基之子。

粤若稽古,崇德象贤。

统承先王,修其礼物。

惟丞相保宁西汉,惟太尉亮弼东朝。

功书王家,泽流后嗣。

亦犹司徒之敬敷五教,殷德日新;后稷之播时百谷,周有大赉。

隋高祖昧旦丕显,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顾命。

恭皇帝逊位明攵,能让天下,作宾皇室,与国咸休。

系承百代之宗,国称二王之后。

公山河积气,清白余基。

孝友著於闺门,信义行於邦国。

纵心妙用,不出户庭;覃思典坟,不窥园圃。

及其上公传位,命服居前,有怵惕之心,无骄矜之色。

汉之平帝,犹敬刘歆,鲁之戴公,尚闻商颂。

大唐贵为辰极,富有寰瀛。

用三王之礼,以同天地;奏八代之乐,以答神祗。

郊上元,定泰。

金绳玉匣,日观登封。

左个西偏,明堂布政。

未尝不虞宾在列,周客来庭。

礼秩尊於百寮,赞拜绝於群后。

犹能小心畏惧,恪慎肃恭。

上帝时歆,下人协,以为藩屏,以训子孙。

禀命不融,享年五十有五。

呜乎哀哉!越某月,葬於某原。

嗣子某官,生尽其孝,死尽其哀。

学不替於为丧,礼有逾於钻燧。

卜其宅兆,俾无后艰;述其家风,谓之不朽,其铭曰:有客有客,乘殷之马。

建於上公,尹兹东夏。

有客有客,乘殷之辂。

作宾王家,率由典故,天之苍苍,人之云亡。

柏贾成行,魂归故乡。

◇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夫人尔朱氏,河南洛阳人也。

若夫阴山表里,冲北斗之玑衡;瀚海弥纶,直西街之毕昴。

四时衔火,烛龙开照地之光;六月抟风,大鹏运垂天之翼。

由是奄有京县,遂荒中土。

车书礼乐,三王之损。

益可知,将相公侯,百代之山河不殒祖敞,隋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岐同金申信临徐七州总管兵部尚书金城郡开国公。

天列尚书之星,地标光禄之塞。

出身万里,知吕岱之元勋;专命一方,识刘宏之重寄。

父休最,隋左千牛备身朝散大夫齐王府司马,袭封爵金城公。

大夫称伐,诸侯胙土。

淮仙致雨,仍攀桂树之山;楚客临风,更入美蓉之水。

夫人玉台贞气,金河仙液。

蔡中郎之女子,早听色丝;谢太傅之闺门,先扬丽则。

彭城公发源殷伯,承家汉相。

山川气候,彰白虎於皋陶;象纬休征,下苍龙於曼倩。

三星照夜,伫稽鸣雁之期;七日秉秋,坐荐飞皇之兆。

夫人年甫十八,遂归於我。

巫山南眺,逢暮雨於瑶姬;华岳西临,降明星於玉女。

动合诗礼,言成轨则。

晨昏展敬,事极於移天;藻挈诚,义申於中馈。

女郎砧石,响明月而思秋风;织妇机床,听寒蛩而催络纬。

用曹大家之明训,执宋伯姬之贞节。

加以心依八觉,理会三空。

游智刃於檀林,泛仙舟於法海。

几神独照,默言象而无施;空有兼忘,束筌蹄而不用。

人生天地,寿非金石。

银台窃药,想奔月而何年?金殿煎香,思反魂而无日。

以某年月,终於平原里之私第。

越上元三年十月二十日,合葬於城南之毕原,礼也。

齐侯寝侧,杜氏阶前,对文王之毕原,用周公之合葬。

偃松千古,长无寡鹤之悲;文梓百寻,还见双鸳之集。

铭曰:

合葬非古,周公所存。

死生千载,棺椁双魂。

野旷风急,天寒日昏。

烟霾杳嶂,雾失遥村。

纪黄绢之碑表,对青松之墓门。

◇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

夫人姓李氏,陇西狄道人也。

自凉武昭王以后,一门三公,为四海著族,国史家牒详之矣。

祖充颖,后周大将军滑州刺史流江郡公。

考元明,皇朝上仪同"阙"济三州刺史成纪县男,出入三朝,剖符分竹。

秦陇河济之地,人到於今称之。

天下士大夫,知与不知,莫不想望其风采。

夫人生而纯深,幼而恭敬,长而敦睦,成而和惠。

年初及笄,甫归於我。

执箕帚,奉舅姑,人不间於其娣姒妾媵之言,闺门之内,穆如也。

故宗党推其令问,乡闾以为美谈。

东平公守清白之基,逢太平之日,辟命交至,声闻於天。

诏征尚书郎,迁御史中丞,出为棣曹恒常四州刺史。

夫人辅佐君子,聿修内政。

平旦纟丽笄,则有君臣之严;沃盥馈食,则有父子之敬;报反而行,则有兄弟之道;受期必诫,则有朋友之信,其妇德也如此。

历职中外,声名藉甚,和其琴瑟,正其邦家者,夫人与有力焉。

盖常喟然而言曰:「古者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社而献功,可不勖哉!可不勖哉!」由是服氵濯之衣,躬纺织之事。

筐釜之器,所以执其劳;蘩藻之菜,所以明其德。

非夫博文达礼,贞婉听从者,孰能与於此乎?及公乞骸告老,退归初服。

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每献岁发春,日南长至。

群从子弟称觞上寿者,动至数十百,未尝不欢言善诱,借以温颜,侃侃焉,りり焉,有孟母之风焉,有敬姜之诲焉。

维永淳元年秋八月旁死魄,寝疾弥留,终於华阴之望仙里,享年八十有一。

冬十一月一日丙辰,迁窆於永丰乡之平原,从先兆也。

东平公抚存怀旧,用痛悼於厥心。

远近咸集,宗亲华会,生荣死哀,其此之谓矣。

是日也。

皇太子监守长安,炯忝为詹事司直,不获展哀丧次,陪奉灵而,敢荐李禺之文,庶同潘岳之诔,呜乎哀哉!铭曰:

高岳之上,浮翔兮。

函谷之外,真气扬兮。

建功北狄,讨西羌兮。

受封南郑,家素昌兮。

於赫祖考,为龙光兮。

牧州典郡,佩银璜兮。

降生淑质,秉祯祥兮。

苕华菊茂,兰若芳兮。

我有懿德,如璋兮。

求之卜筮,鸣凤凰兮。

君子至止,玉环锵兮。

室家好合,琴瑟张兮。

执其麻,供衣裳兮。

羞其馈食,澄酒浆兮。

诸姑伯娣,穆温良兮。

姨姒叔妹,欢未央兮。

公之出牧,守四方兮。

夫人之化,德洋洋兮。

公之告老,返维桑兮。

闺门之内,道弥彰兮。

正月上日,南至长兮。

子孙欢庆,各称觞兮。

宋云孟母,鲁季姜兮。

匪怒伊教,由旧章兮。

方期高举,登紫房兮。

谁谓冥默,掩元堂兮。

肃肃松贾,郁成行兮。

沈沈厚穸,终不兮。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高祖德,魏给事中黄门侍郎御史中尉散骑常侍直ト辅国二将军齐州刺史,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华州剌史,谥曰简懿。

曾祖孝通,魏中书黄门二侍郎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关西道大行台右丞常山太守汾阴侯,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齐郑二州刺史。

祖道衡,齐中书黄门二侍郎,隋吏部内史二侍郎上开府仪同三司陵邛潘襄四州刺史襄州总管司隶大夫,皇朝赠上开府临河县开国公。

父收,皇朝上开府兼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天策上将军府记室参军文学馆学士上柱国汾阴县开国男。

赠定州刺史太常寺卿,谥曰献。

河东郡汾阴县薛振年六十二字元超状。

昔者唐尧之协和万邦也,有若四岳之敬顺昊天,历象日月;虞舜之慎徽五典也,有若八元之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夏禹之分别九州也,有若咎繇之谟明弼谐,允迪厥德;殷汤之南征北怨也,有若伊尹之格於皇天,姬文之受命作周也。

有若虢叔之闻於上帝,自唐虞而列考,及秦汉而无讥。

元首必藉於股肱,方隆太平之化;贤者必待於明主,克致崇高之业。

若夫骖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财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宏阐大猷,发挥神化,匡正八极,阜成兆人,其惟良宰乎?我大唐之建国也。

粤若神尧,明扬侧陋。

文王叶於朕卜,迎太公於渭水;高宗求於朕梦,得良弼於傅岩。

若岁大旱以为霖雨,若济巨川以为舟楫者也。

公含天地之间气,依日月之末光,能备九德,兼资百行,探赜索隐,极深研几。

龆龀之际,羞言霸道;词赋之间,已成王佐。

年六岁袭爵汾阴男,十一太宗召见,敕宏文馆读书。

十六为神尧皇帝挽郎,十九尚和静县主;高宗升储之日也。

敕公为太子通事舍人,二十二除太子舍人。

高宗践位,诏迁朝散大夫,守给事中。

年二十六,寻拜中书舍人宏文馆学士。

三十二丁太夫人忧去职,起为黄门侍郎,固辞不许。

修东殿新书毕,进爵为侯。

公毁瘠过礼,多不视事,出为饶州刺史。

上梦公,征为右成务,四十复为东台侍郎。

是岁也,放李义府於邛笮,旧制流人禁乘马,公为之言,左迁简州刺史。

岁余,上官仪伏诛,坐词翰往来,徙居越。

五十三赦还,拜正谏大夫,五十四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检校太子左庶子,五十九迁中书令。

车驾幸洛阳,诏公兼户部尚书,与皇太子居守,俄以风疾不视事。

高宗崩,舆疾往成都,抗表辞位,至於再至於三,诏加金紫光禄大夫,仍听致仕。

以光宅元年季冬旁死魄,薨於洛阳丰财里之私第。

呜乎哀哉!

公地藉膏腴,姻连戚里。

鼎湖长往,拜卿子而为郎;金榜洞开,征列侯而尚主。

遂乃弹冠筮仕,策名委质。

叩天门於画阙,攀凤翼於紫宸。

凡升右辖者一年,居外台者两郡,四迁门下,二入中书,申能燮理我阴阳,经纬我天地,盐梅我宝鼎,梁楝我宸极,理百官而察万人,平邦国而和上下。

借如风后天老,左右轩皇,萧何、曹参,谋猷汉室,未有一心事主四十余年。

参两宫而出入,历三台而陟降。

合其道也,大壑纵其鲲鹏;遇其时也,名山出其雨。

功成辅弼,德迈几深。

星象不愆,方践中台之位;山川并走,竟游东岱之魂。

天不遗,民将安仰?越翼日,诏赠光禄大夫使持节都督秦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余如故。

赐物四百段,米粟四百石。

东园秘器凶事,给仪仗至墓所往还。

司宾卿监护,玺书吊祭,别降中使赐敛衣一袭,杂物百段,又诏陪葬干陵,依故事也。

公袭封之年也,受《左传》於同郡韩文汪。

至天王狩河阳,乃废书而叹曰:「周朝岂丰无良相,何得以臣召君?」文汪异焉。

神尧皇帝婕妤河东郡夫人,公之姑也。

每侍高祖词翰,高祖尝顾曰:「不见婕妤侄数日,便谓社稷不安。

」其见重如此,上幸温泉射猛兽,公奏疏极谏,上深约焉。

后因闲居谓公曰:「我昔在春宫,与卿俱少壮。

光阴倏忽,已三十年。

往日贤臣良将,索然俱尽。

我与卿白首相见,卿历观书传,君臣共终白首者几人?我观卿大怜我,我亦记卿深。

」公呜咽稽首谢曰:「先臣早参麾盖,文皇委之以心膂;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

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於尧舜。

伏愿天皇遵黄老之术,养生卫寿,则天下幸甚。

」赐金二百镒。

公有事君之节也,不亦忠乎?

每读孝子忠臣传,未尝不慷慨流涕,以为帝舜非孝子,朱非忠臣。

客有讥之者,公曰:「宁有扬君父之过,而称忠孝哉?」太夫人薨,公每哭呕血,杖而后起。

上见公柴毁,泣曰:「朕遂不识卿,卿事朕,君父一致,遂至於灭性,可谓孝乎?」中书省有一磐石,隋内史府君常踞而草诏,及公挥翰跃鳞,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公有至性之道也,不亦孝乎?其年修《晋史》笔,削之美,为当时最。

孝敬崩,诏公为哀册,上幸九成宫,敕皇太子赴行在所,置酒别殿,享王公以下。

时太子英王侍皇帝酒,酒酣,公献寿曰:「天皇合易象,干将三男震坎艮,今日是也。

」上大悦,百官舞蹈称万岁。

赐杂物百段,银镂锺一枚。

吐蕃不庭,诏英王为元帅,总戎西讨,公赋西征诗一首,上称善,嗟叹者久之,因代英王属和,御笔缮写,朝以为荣。

公有属词之美也,不亦文乎?

黄门侍郎上疏荐高智周、任希古、郭正一、王义方、顾彻、孟利贞等。

后皆有重名。

历登清贯,及兼左庶子,又表郑祖元、沈伯仪、贺觊、邓元捷、颜强学、崔融等十人为学士,天下服其知人。

公为右成务,献封禅书及平夷策,上深纳焉。

或有抵罪者,同类数百,经赦令,狱官评经年不决,竟以死论。

公上疏陈其滥。

诏百寮廷议,狱官及诸宰臣未有所决,公酬对如响,众咸服焉。

上叹息曰:「几令我杀无辜之人。

」百寮莫不震惧。

又上疏陈请备塞垣,未几而匈奴背诞。

公有神通之鉴也,不亦明乎?

仪表魁杰,鬓眉若画,身长七尺四寸,望之俨然,喜愠不形於色。

虽至於近习左右,胥徒仆妾,莫不待之以礼。

公有行已之方也,不亦恭乎?在饶州六年,以仁明驭下。

鄱阳北冈上,忽生芝草一株,郡人以为善政所感,共起一舍,号曰芝亭,因立碑颂德。

公有驭人之术也,不亦惠乎?在邛都十余载,沈研易象,韦编三绝;赋诗纵酒,以乐当年。

有《醉后集》三卷行於世。

公有安和之德也,不亦康乎?

上初览万几,公上疏论社稷安危,君臣得失。

上大惊,即日召见,不觉膝之前席。

叹曰:「览卿疏,若暗室而照天光,临明镜而睹万象。

」此后宠遇日隆,每军国大事,必参谋帷幄。

在中书独掌机务者五年,出纳帝命,口占数百。

上曰:「使卿长在中书,一夔足矣。

」大驾东巡,诏公骖乘。

上曰:「朕之留卿,若去一目。

若断一臂关西事重,一以委卿。

」因赐物百段。

公有社稷之勋也。

不亦重乎?若夫有官功者赐其官族,有大行者受其大名。

公叔列国之陪臣,犹安社稷;黔娄匹夫之介节,不忘仁义。

古今以为通训,书籍以为美谈。

况乎辅佐明主,宁济天下,生死无二,始终若一?业高於六相,道贯於五臣。

其生也荣,同心比於周、召;其死也哀,陪葬均於卫、霍。

岂使易名之典,不及於会同;赐谥之文,不传於终古?门生故吏,愿述德音;博士礼官,伫闻清议。

是则锺繇之策,降於皇魏之年;王导之疏,寝於中兴之日,谨状。

垂拱元年四月四日,故中书令汾阳公府功曹姓名谨状文昌台考功。

窃闻生为贵臣,车服昭其令德;死而不朽,谥号光其大名。

今谨桉故府主中书令汾阴公赠秦州都督薛元超,以王佐之才,逢太平之会。

抚绥万国,康济兆人。

力牧辅轩皇,未为尽善;皋陶佐大禹,犹有惭德。

名遂身退,生荣死哀。

羽父之请鲁君,抑惟旧典;卫侯之谥文子,庶几前列。

谨上。

◇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

祖宏寿,隋获嘉县开国侯。

父万善,皇朝左监门将军持节隆州诸军事守隆州刺史上护军成安县开国男,谥曰信。

某郡某县崔献年六十七。

夫推其天命,南端上将之文;考其地灵,比极崆峒之武。

厌次有东方曼倩,卓达於孙吴;琅琊有诸葛孔明,深期於管、乐。

贞观九年起家太穆皇后挽郎,十六年授营州都督府参军事。

燕齐辽远,所以分置营州,天子命我,以参卿军事。

太宗文武圣皇帝把斧钺,动璇玑。

发西土之人,爰整其旅;问东夷之罪,恭行天罚。

公自家刑国,资父事君。

乐王粲之神武,弃班超之笔砚。

一鼓作气,方轻肉食之谋;七旬舞干,始受昌言之拜。

二十三年迁除王府西ト祭酒。

梁孝王武者,汉皇之少子,广东苑属平台,则司马相如所以骋其词赋;陈思王植者,魏国之天人,游西园拥飞盖,则邯郸子淑所以为其宾友。

永徽六年授晋州司士,龙朔三年迁岐州司户。

翦桐垂棘,璧相辉。

紫凤宝鸡,休祥狎至。

从干值巽之风土,被山带河之国邑。

邦君坐啸,方推太守之名;邻国从游,始屈陪臣之礼。

寻丁外忧三年,泣血一恸,能使禽兽莫触其松柏,神仙每留其玉石。

春秋忽变,有君子之终身;金革不辞,达贤人之俯就。

麟德元年有诏起公为左威卫修仁府左果毅都尉,仍命羽林军长上。

乘舆历日月,步山川,详益地之图书,听干之律吕。

长城十角,尽入提封;高阙三袭,并为州县。

於是九姓抗表,请筑安北府城。

诏公驰驿,许以便宜从事。

则荣奉中旨,计日期还,亲降銮舆,待於故都楼上。

虽复东西万里,张博望之寻河;装橐千金,陆大夫之使越。

犹未闻降星跸,回帝车。

拟於陶侃,扣天门之八袭;方於鲁阳,留白日於三舍。

若夫类上帝,遍群神,则孔宣父之所刊者五年一狩;登泰山,禅梁甫,则管夷吾之所识者十有二君。

秦皇致风雨之迷,魏后积貂羊之耻。

夫名山之所望,非我后而谁哉?是以驭苍龙,控玉凤。

阴阳不测,发挥於作乐之文;天地无私,揖让於升中之礼。

公受命陪祠汶上,扈跸梁阴。

列藩卫於环星,受嘉名於捧日。

与夫茂陵之下,独留符命之书;河洛之间,不睹汉家之事,岂同年而语也?

朝鲜旧壤,歌箕子之风谣;斗骨危城,属乌孙之背诞。

地惟孤竹,不闻谦让之名;亲则同株,曾无急难之意。

特进泉男生,以萧墙扌孽,蔓草方滋,欲去危而就安,思转祸而为福。

请归有道,使者相望。

天皇ê一物之推沟,诏公於国城内迎接,先之以造化之大,示之以雷霆之威。

受其璧,焚其榇,更征侍子,来朝京阙,亦犹郦生凭轼,入齐国而下其城;贾谊上书,伏匈奴而笞其背。

干封元年诏迁游骑将军左威卫义阳府折冲都尉,仍加上柱国右羽林军长上如故。

是岁也,太子太师英国公登坛而拜,凿门而出。

紫泥明诏,不入於三军之中;黄石奇兵,自行於九天之外。

山林为室,不能有藩篱之险;鱼鳖成桥,不能有逃亡之路。

诏公出使,预参帷幄。

进奇策,纳嘉谋,攘无臂而执无兵,战必胜而攻必取。

斩大风之翼,雾卷青邱,卧长鲸之鳞,烟销碧海。

二年以平夷功诏除定远将军右武卫中郎将检校左羽林军,总章二年诏迁宣威将军守左武卫将军检校右羽林,袭封成安男,咸亨二年进爵为子,寻奉别敕检校右羽林军,余如故。

太夫人以桑榆晚节,雾露沈疴,感年岁之扶危,受皇天之赐药。

屡陈表疏,方请告归;频降丝纶,未蒙优许。

则知忠臣奉上,多从孝子之门;受命临戎,始见忘家之事。

潘安仁之岂弟,始奉轻轩;张景允之纯深,终悲画扇。

仪凤三年以内忧解职,寻降诏起复本官,四年加麾将军,正除左武卫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如故。

王人夺服,才闻赵熹之丧;明主相忧,独讶何曾之毁。

且割哀而从礼,将以义而断恩。

受军麾命服之数,掌期门飞之职。

以汉宫清署,忽照边烽;秦塞长城,遂闻胡马。

匈奴未灭,霍去病所以辞家;天子动容,周亚夫於焉不拜。

调露元年诏公龙门镇守,兼於夏州防捍。

饮水受命,倍道兼行,鞍甲成劳,晦明为疾。

玺书降问,即日追还。

中使接迹於家庭,尚药绸缪於锡赉。

人生讵几?神道何知?仰观於天,值三军之星落;俯察於地,逢五将之山崩。

诏书来北斗之门,图像在南宫之壁。

以三年秋七月,薨於紫桂宫右羽林军之官第。

诏赐御食,并锦被一张,常服一袭,杂采百五十段;赐物一百段,粟一百石。

敕书吊赠,礼越常班;丧葬所资,数优恒典。

琳琅触目,日月在怀。

陶谦则戏引幡旗,贾逵则常陈部伍。

闺门有德,欢若友朋;事君无隐,心如铁石。

至如出车授钺,东征西讨,孤虚向背,则虽女子之众,可以当於丈夫;前后折旋,则虽妇人之兵,可以蹈於汤火。

兔起而凫举,龙腾而凤飞。

无战不平,无城不克。

有如冯异,羞言大树之功;宛似鲁连,不受黄金之赏。

太平之事业行矣,人主之恩荣备矣。

山河之宠,久预同盟;社稷之臣,俄悲辍祭。

圣君兴悼,列辟相趋。

睹高屋而叹良弓,闻鼓鼙而思将帅。

宏图秘略,实无得而称焉。

追远饰终,请有易其名者,谨状。

永隆二年正月十一日。

故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府功曹某上尚书省考功。

名也者,功之表也;谥也者,行之迹也。

公叔文子曾辱四邻之交,黔娄先生有余天下之贵。

谨桉故府主左武卫将军上柱国成安子崔献,诞灵辰昴,降德山河。

汉阳阎忠,许有良平之策;颍川徐庶,知其管乐之才。

生睹太平,仕逢明主。

秋风金鼓,有司马之论兵;吉日坛场,有将军之拜职。

任重而道远,功成而身退。

奄息百夫之特,彼苍者天;厢如千载之人,犹有生气。

珠襦玉匣,礼备於丧终;筮短龟长,事从於先见。

易名之道,盖取之於旧仪;累德之文,敢希之於执事。

谨状。

◇为薛令祭刘少监文

中书令河东薛某,谨以清酌中牢之奠,谨祭故少监刘公之灵。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上天祚汉,人神攸赞。

开国承家,枝分叶散。

三貂赫赫於台省,驷马谖谖於里。

德之有邻,吐符兮降神;家之积庆,受禄兮宜君。

星躔可以冲南越,都邑可以质西秦。

言郑公之不死,谓张衡之后身。

雍州为积高之地,初登吏部;尚书即喉舌之端,始拜郎官。

见天子而题柱,侍明光而握兰。

入麒麟之阁,图书掌於河洛;测璇玉之机,造化穷於制作。

大风积也,方绝於天;有力负之,生悲於沟壑。

呜乎哀哉!言念平生,求其友声。

适我愿兮,共得朋从之道;又吾姨也,俱承下嫁之荣。

良辰美景,必躬於乐事;茂林修竹,每叶於高情。

援ぇ兰而无愧,指金石以当行。

谁言倏忽?遽隔幽明。

人非兮地是,心折兮骨惊。

卜日兮先远,阴凝兮岁将晚。

临平原兮望行,君一去兮何时返?后室兮沈沈,蓬莱山兮寂又阴。

苍烟漫兮紫苔深,陈絮酒兮涕沾襟。

呜乎哀哉!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

少詹事邓元机,永昌令令狐恩,府司直王思善、杨炯,主簿郑行该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尊,敬祭太子少保郝公之灵。

若夫星象降质,山川受气。

以道为尊,以和为贵。

轩后梦之於大泽,文王卜之於清渭。

实凭舟楫之功,必藉盐梅之味。

昭昭北斗,宫号文昌;隐隐西掖,池名凤凰。

增万机而参政本,定五字而对休光。

珥丰貂之奕奕,识遗佩之锵锵。

悬车之岁,方称国老;步辇之荣,遂居师保。

刘蕃以光禄缉熙,和峤以尚书赞道。

百年方享于期颐,五福冀征于寿考,西山访药,北壁寻经。

金丹不化,玉药何成?梁木斯坏,曲池坐平。

府庭飒而色变,寮き惨而相惊。

呜乎哀哉!元机等亲闻教义,夙承提奖,怀德音之不忘,痛丹壑之长往。

门馆阒寂,帘帷仿像。

奠行潦之蘩,庶明灵之降飨。

呜乎哀哉!

◇为梓州官属祭陆妻阝县人

维垂拱二年太岁丙戌正月壬寅朔二十二日癸亥,长史刘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陆明府之灵。

夫万里之别,犹使饮泪成血,思德音之断绝。

况百年之分,能不忧心如薰,想公子兮氛氲?惟彼积德,挺生夫君。

天垂白气,地发黄。

江则有汜,为国之纪。

君传其政,爱人如子。

山则有梁,镇兹一方。

君宏其道,视人如伤。

久劳於外,路阻且长。

曾未期月,人之云亡。

呜乎哀哉!哀哀弱嗣,朝暮一溢;皎皎孀妻,颓乎下室。

蜀门如剑,长安如日。

归路何从?我心如疾,呜乎哀哉!凡我在位,羁官边城。

共戮力兮,谁言死生。

思其人兮造其户庭,恍无见兮寂无声。

称觞兮酹酒,心折兮骨惊。

呜乎哀哉!

◇祭汾阴公文

维大唐光宅之元祀太岁甲申冬十有二月戊寅朔丁亥御辰,杨炯以柔毛清酒之奠,敢昭告於故中书令汾阴公之贵神。

惟公含纯德而载诞兮,禀元精而秀出。

备百行而立身兮,半千年而委质。

属天地之贞观兮,逢圣人之得一。

若夔龙稷Ι之寅亮舜朝兮,若萧曹魏邴之谋猷汉室。

悬大名於宇宙兮,立大勋於辅弼,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遐寿,中年殒卒。

呜乎哀哉!若夫家传宝鼎,地辟金沟。

文则属词而比事兮,学则八索而九邱,入则东藩之上相兮,出则南面之诸侯。

唯尽善兮未善,固虽休而勿休。

既知退而知进兮,亦能刚而能柔。

大才则九功惟叙兮,大知则万物潜周。

崇德广业兮,乐天知命而不忧。

呜乎哀哉!

门馆虚兮寂寞,岁穷阴兮摇落。

备物俨兮如存,光灵眇兮焉托?垂む帷与祖帐兮,罢歌台与舞阁。

天子惜其毗余兮,群臣思其可作。

呜乎哀哉!拊循兮弱龄,叨袭兮簪缨。

公夕拜之时也。

既齿迹於渠阁;公春华之日也,又陪游於层城。

参两宫而承顾盼兮,历二纪而洽恩荣。

郭有道之青目兮,蔡中郎之下迎。

倏焉今古,非复平生。

无德不报兮,愿摩顶而至足。

有生必死兮,空饮恨而吞声。

天惨惨兮气冥冥,月穷纪兮日上丁。

藉白茅兮无咎,和黍稷兮非馨。

呜乎哀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