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七十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七十一 董诰等 纂修

◎朱敬则"二"

◇梁武帝论

梁高祖聪明文思,宽厚通博,生而神异,动多奇怪,此天表也。

永元之初,群贤受命,竭怀辅正,尽力康衢。

细隙未开,纤尘不动,而雄图英算,孤识独见。

审长河之将决,知昆山之必焚。

理欲先天,未遑后举,叫啸龙虎,合集风。

驰两函以取荆州,连五都以震都邑。

长流远迈,独决方寸。

霜风飞扫,雨г沐。

白旄一麾,顽童授首。

乃吊冤魂而谢牛酒,昭筐篚而轼善人。

师不疲劳,人无怨ゥ。

讴歌是逼,狱讼攸归。

代易德成,眷命斯在。

然躬览载籍,备睹兴亡;留心求瘼,励精纳善。

虽化未大道,时亦小康也。

若寻其德音,讨其风俗,尚根浅易拔,源涸难流,祸乱相仍,盖其宜矣。

且兵号义旗,战称伐罪,胜非已利,功岂私成?汤有惭德,去道近也;武无鬼容,其私厚也。

昔魏太祖兵锋无敌,神机独行,大战五十六,九州静七八,百姓与能,天下慕德,犹且翼戴弱主,尊奖汉室。

降及宋高,翦平伪孽,安复王家,义声薄天,高诚动日。

然更悬兵四岳,决胜五湖。

北静燕尘,西清泰雾,宏勋不让,盛德见推。

备物满庭,犹存非望。

故晋帝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义士犹或非之,通人尚为薄德。

况梁取天下,又甚於斯。

南康主盟,实称齐帝。

奉之以成大顺,承之而动义兵。

国步既宁,家怨又雪,群称主祭,臣复保猜?借人之名而不复命者也。

寻其锡文,考其谦让,事同对面,理非饰词,宁知悠悠江山,相去千里,矫情伪迹,顿至於斯?示人此心,岂躬行事,欲令节义行於比屋,其可得乎?

夫君人者,日月齐其明,阴阳质其信,江海同其量,天地偕其容。

未有饰智惊愚,材惑众,较武力,於羊侃,示腰腹於贺琛。

商略儒宗,取异於章句;变置官品,无求於典实。

每事皆欲先人,所唱复须称赞。

父作子注,君制臣歌,受佞无厌,进谄不倦,浮华道长,轻薄路开。

以天谴为嘉祥,用妖怪为休祉。

聚敛俱极,赏罚无章。

有识为之寒心,群僚曾不先觉。

若言位是神物,何须下殿走乎?若言负重愿休,何劳受赎归乎?若言息人是务,何须纳叛臣乎?若言吞伐有时,何须中许和乎?利器不藏,奸夫得志。

然则侯景之兵我人也,仗我器也,驱我人揭我器而取隽者,岂异术哉?由上人之失教也。

君父幽辱,宗庙倾危,帝子王孙,跨州连郡,未有晋郑齐心。

牟虚合契,五侯九伯。

列海分山,罕闻申包胥之顿哭秦庭,茅夷鸿之币谒吴国。

户口徒众,不睹死战之人;宠遇虽多,宁有报恩之士?江淮无波澜之阻,城阙绝藩篱之固。

长州杜若,一旦凋零,稽山竹箭,忽然摧折,可不甚欤!

或问曰:「梁主不以黄屋为尊,紫宸为贵,离欲绝爱,遣色归空。

有汤武之忧劳,若尧舜之瞿腊。

享国五十,若登春台;忽为羁旅叛臣,鸣吠逋鬼。

长戟指阙,强弩临城,兵折意穷,忿毒而没。

善不可恃,岐路保归?」

君子曰:「梁主之美,诚如子言。

神无与善,未敢闻命。

何者?武帝暮年,荒诞实甚。

殚守县之力,不充自纵之资;尽丁口之租,才足缁衣之费。

昔夏桀以九州之富,秦皇以六合之尊,造琼室而天下土崩,作阿房而寰中瓦解。

况地比一郡,国乃三分。

外有征戍之勤,内有雕靡之弊。

加以金刹宝柱,焕烂霞,至於银榜珠帘,的星月。

神怒人怨,祸积患生,过往必来,何足疑也?且夫恶於齐而保於我,何补也?得一夫而亡一国,非智也。

昔赵纳冯亭,有长平之祸;梁受侯景,成永福之灾。

金瓯忽伤,悔之何及?」

◇陈武帝论

孔子曰:「夏道不亡,商德不作;商道不亡,周德不作。

」自侯景入寇,萧外奔,西邻责言,南风不竞,篡杀三帝,覆没两都,可谓亡矣。

但人育既深,天道亦悔,是以大命集於有陈也。

武帝身长七尺,垂手过膝,盖姚襄、刘备之俦也。

惟宽以容物,明以知人,旷荡不羁,雄勇盖世,声振岭表,功济日南。

属王室不纲,大难未已,江湖群盗,日寻戈戎,是以投袂而呼,夕不待旦。

以梁大宝三年二月,会王僧辨於白茅湾。

齐小白之合诸侯,以谋王室;臧子源之要天地,惟讨贼臣。

故戮力尽心,有死无二;义声一发,其从如。

端居不言,神光满室,建牙将指,飞龙在天,其所志也。

叛而伐之,伏而舍之,伐叛刑也。

柔伏德也,德刑既举,人知其心,旦为仇雠,暮为宾友。

文公指白水,萧王推赤心,不足加也。

若乃侯贼将也,降无季布之疑;安都败帅也。

归受孟明之任。

重孝穆之义,待之如宾;释欧阳之囚,惟贤是用。

故得群材毕用,众勇合威。

荡遍地之横流,廓溥天之巨禄。

脔侯景於竹町,执王伟於草间。

爰其息归,瞻乌遂止。

仍以新不间旧,疏不间亲,高让近臣,方求别统。

昔魏推袁绍,汉谢项王,道贵能伸,理不嫌屈,及江陵不守,丧君有君,疆场无虞,群臣辑睦。

足以摅三瞳"疑"之遗愤,歇万国之夙悲。

既上宰变图,假立非次,晋出子圉,秦纳贞阳,陵谷迁移,对之长叹。

君臣易位,但觉悲哉!况乃居汜不归,焉用方伯?在郑未纳,谁曰勤王?於是潜谋腹心,阴召武旅。

囚杜陵於别室,告文帝於临时。

舟乘旦潮,旗寝夜月。

扫重氛於绛阙,反宸极於紫微。

役不浃辰,区宇大定。

加以北挫萧轨,西拒王琳,圣德日新,元勋渐茂。

然后继宋齐之丕业,承舜禹之大名,坛而告上元,分以揖群后。

大哉美哉!人无间焉。

但雷尚屯,边尘未弭;翌日告渐,缀衣在庭。

楚之王孙,叹布衣之未返;燕之太子,践机桥而不归。

悲夫!

◇陈后主论

长城公器识古人,承平嗣主。

观其求忠谠之士,禁左道之人。

淫祀妖书,镂薄假物;即古明哲,何以加焉?但强寇临边,南国斯蹙。

礼义不举,苛刻日滋;邻好不敦,骄傲是务。

嬖妾五十,尽有珥貂之容;丽服一千,咸取夭桃之色。

加以贵妃夹坐,狎客承筵。

玉貌绛唇,咀嚼宫征;花笺彩笔,吟咏烟霞。

长夜不疲,略无醒日。

於时也。

隋德甫隆,南被江汉。

厚待间谍,羊叔子之倾敌人;不伐有丧,楚恭王之结邻好。

加以贺若谋勇,应变如神,擒虎雄风,临机若电。

莫不迎刃自裂,听鼓争奔。

斩张悌之守迷,降薛莹之知命。

紫殿正色,不用袁宪之言;白刃交前,但为无社之计。

嗟乎!龙盘虎踞之地,露草г衣;千门双阙之间,风烟歇绝。

临江离别之感,赴洛呜咽之悲。

五百里之俘囚,累累不绝;三百年之王气,寂寂长空。

一国为一人兴,前贤以后愚灭,其来尚矣。

或问曰:「安乐公刘禅,归命侯孙皓。

温国公高纬,长城公陈叔宝,并称域中之大。

据天下之尊,或衔璧送降,或逃窜就系,必不得已,何者为先?」君子曰:「客所问者,具在方册,请为吾子陈之,任自择焉。

若乃投井求生,横奔畏死,面缚请罪,膝行待刑,是其谋也。

马上唱无愁之歌,侍宴索达摩之曲,刘禅不思陇蜀,叔宝绝无心肝,对贾充以不忠之词,和晋帝以邻国之咏,是其才也。

纵黄皓,嬖岑昏,宠高壤,狎江总,是其任也。

剥面凿眼,孙皓之刑;弃亲即雠,高纬之志。

其余细故,不可殚论。

听吾子之悬衡,任夫人之明镜。

」客曰:「入井,下策也。

◇隋高祖论

昔孙资阴谋,晋宣入辅;郑译矫制,隋文受遗。

自此而有魏人。

从斯以迁周鼎,盖天厌乱德,神诱其衷。

若妄指河冰,遂成王业;误击金鼓,仍启霸国也。

况体貌奇特,特仪表绝人。

周太祖之钦明,异其风骨;齐宪王之聪察,惮以非常。

韦鼎一见以委诚,赵公闻名而进女。

是以称刘季之灵怪者,不谋同词;说中兴之应谶者,往往偶语。

属周多世故,祸难荐臻。

始以后父之尊,遂受托孤之寄。

骑虎不下,掎角是因。

不利孺子,非唯管叔之言;社稷输人,宁止休公之对?所以尉迟举魏,从乱如;王谦据蜀,其徒若市。

遂能驱驾豪杰,委任忠良,不下庙堂,天下大定。

然后讴歌允集,文物满庭,卿晓聚,长星夜扫。

拱揖而朝群后,坛而类上帝。

绍舜禹之遗躅,光汉魏之大名。

於是流旷荡之元风,浸淳古之膏泽,削秋荼之繁令革亡国之哀声。

加之以恪勤,广之以质素。

太阳满昆虫之穴,湛露垂行苇之苕。

教人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俄属陈朝丧德,江海扬波,自绝于天,结怨于下。

乃以开皇八年十月,承少昊之秋气,动文昌之将星。

下蜀汉之舟,翩翩龙跃;集幽并之骑,萧萧马鸣。

一苇而可以横大江,三令而可以陵汤火。

蒋山苦战,子文之魂魄飞扬;建业大崩,叔宝之金汤不守。

既遭岸上之虎,非复水中之龙。

斩伯以谢陈人,礼陆机而慰吴士。

春波暂洗,俗咸新;秋露一零,弊化斯改?乃下制曰:今率土大同,含生遂性,内外职位,遐迩黎人,家家自,人人克念。

使不轨不物,荡然俱尽。

此乃忧勤之心,见於动静。

故使六合之中,观如晓日;八之内,若遇新晴。

况复尽力於人,励精为政。

躬亲以率下,因心以感物。

烟火万里,风雨四时。

野有击壤之歌,天无垂象之诫。

元"阙一字"丹徼,烟燧不惊;玉槛金河,波澜久息。

天子登台而访道,实垂拱而无为;公卿指日观以推诚,愿升中而每竭。

可谓尽美矣,未尽善也。

然天性既猜,素无学术,意不及远,政惟目前。

是以牝鸡司晨,谗人罔极。

剖符罕山河之固,同盟多翦黜之悲恩不终於有功,罚每深於无罪。

启阋墙之兆,借实沈之兵。

杨素决其波,张衡注其隙。

柳远草制,房陵尚遥穆子授戈,竖牛仍在。

祸非天降,衅是人谋。

是以知隋运之不永矣。

君子曰:「昔陆孟知中兴之微,宣帝始重儒术;李通称汉家之命,世祖专信谶文。

时好既行,其流遂广。

故子符命,尹敏伪言,即其类也。

高祖少爱不经之谈,遂好迂诞之说。

所以王劭顺旨,袁充取容。

赏溢邱山,恩深江海,岂不弊乎?又祥瑞者,圣人之应也。

至若八百集於孟津,六王至於陔下,周人岐山之北,晋众江汉之南,负乐就陈,携手适宋,牛马内向,群盗外奔,宗社安,黎民不散,此瑞之上也。

若乃连珠共轸,的砾清汉之涯;合璧齐辉,光芒黄道之上。

四时不爽,百谷用成,家有孝慈,人怀礼义,此善之庆也。

至如白鹿朱雁,琼露卿:鸠雀异毛,草木殊状,此并沐我皇泽,煦我帝春。

圣人圆城之中,天子生成之物,岂足表太平之日,显休明之辰?而隋主好之,意不能尽,遂令巧伪相半,何其薄哉?近石虎之有中原也。

膻胡臭羯,牧马驱羊。

子女殁於淫昏,文物尽於锋镝。

犹得厌六马,驾四麟,燃连理之材,煮白雉之肉。

若天道不惑,应降以灾,由斯而谈,断可知矣。

隋之眷眷,复何为哉?」

问曰:「晋克金陵,功多者属吏;隋平建业,德俊者尤"阙一字"。

岂争名於朝,事必须此?将廉耻道尽,莫畏简书乎!」

君子曰:「晓兵之家,因敌变化。

故有功成请罪之义,君命不受之谈。

今者王乘风,贺若先战。

苟有大利,何简细瑕?方知责兵士之宫闱,征军司之隐玉帛,岂不ɑ乎?始知范变后入,孟侧不前,克有词,冯异不语。

时无君子,斯焉取斯?岂与夫自伐无惭,奋髯直出,而相类乎?」

又问曰:「王者初兴,必有佐命。

莫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白之郁应龙,清风之集雕虎。

不以夷险易志,不以远近隔心。

千载一时,其来尚矣。

三代以前,缅邈无际,两汉之后,声名可寻。

若乃庇俗匡时,体国经野,谋出心膂,政待股肱。

但清济之入浊河,波澜莫辨;蚊虻之附骥尾,迟速罔知。

既因论讨之余,愿示悬衡之末。

君子曰:「神人无功,达人无迹。

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

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

至若陈平、荀、贾翊、荀攸、刘煜、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

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兰菊相薰,惟有此矣。

如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之经理琅琊,景略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

悉为忠烈之士。

若乃威以静国,谋以动邻。

提鼓出师,三军贾勇;置兵境上,千里无尘。

内外兼材,惟孔明景略也。

故崔浩云:『王猛是蔡坚之管仲,刘裕是德宗之曹瞒。

』孙盛云:『孔明善辅小国,子产之流也。

』斯言中矣。

◇隋炀帝论

炀帝美姿仪,性聪慧,少好学,善属文。

故高祖献后,特所锺爱。

矫情饰迹,有曹丕之钓名;倾承中使,若子楚之仁孝,况南平江左,北靖塞垣,杨素誉其贤,桑和说其貌。

属青宫失爱,子掖流恩,遂映前星,乃升明两。

衣冠虽伟,入朝少四皓之宾;公宴虽多,言谭止七子之客。

但奸心未露,伪迹斯穷。

沐猴而冠,轻薄之材不久;祝虎为善,爪牙之毒会施。

故无道於大渐之晨,淫於易箦之夕。

罕高宗之谅ウ,有丹朱之慢游。

於时隋德在人,群生乐业。

十十年之训聚,百万众之精︹。

乘天下之有盈,骄海内之无事。

乃自以土广三代,威振百蛮,恃才矜已,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宽平。

盛衣服以掩奸,饰词令以拒谏。

更乃荒淫无度,法令滋章。

人力尽於穿筑,杼轴空於聚敛。

十室之内,思乱者一二焉。

方始驭八骏,建五牛。

穆天子之白,更远瑶池之外;秦始皇之观日,方践石梁之前。

或以衢路受刑,或以滋味被戮,死不可无罪而免,赏不可有功而要。

相顾凛然,莫知攸止。

十室之内,思乱者五六焉。

於是斛斯外奔,元感内逆,兵陷辽水,粮断河黎。

月晕七重,知髦头之犯毕;日光四散,觉兆庶之分崩。

且选妖丽,恣朋淫。

嘉群妪之慢言,乐少年之鬼秽。

不轨不物,无威无仪。

关梁不通,赋役断绝。

更乃逆取五年之课,以充长夜之娱。

十室之内,思乱者八九焉。

当此时也,小人方兴,群盗孔炽。

大者剽州邑,小者劫村闾。

扰扰四人,俱靡息肩之处;喧喧九土,俱为斗战之场。

天子乃幸维扬,泛舳舻,驱虎贲之骑,唱龙舟之歌,以大江为天堑,以长淮为地险。

周章至於戏下,犹自未知;阎乐入於庑前,何不告我?昔为天下之重,今乃一夫所轻,岂不惜哉?彼炀帝者,聪明多智,广学博闻,岂不知蛟龙失,渔父足得为害?鲸鲵出水,蝼蚁可以为灾?忽乃弃崤函之奥区,违河洛之重阻。

言贼者获罪,敢谏者受刑,岂不是色醉其心,天夺其鉴?窜吴夷以避其地,虚宫阙以候圣人,盖为大唐之驱除也。

君子曰:「小人之心犹火也。

火之性必须有所烧,小人之心必须有所害。

当其受宠遇也。

排忠良,庇道德,辨足以移视听,辞足以结主心。

导之以淫奢,引之以苛刻。

人用而不恤,政荒而不修。

如蝼蚁溃堤防,不觉其败;如春风养草木,但见其盛。

事至而未知,祸构而方惧。

素无材略,不能以败求全;本自少恩,岂能得众成事?进退唯谷,无处容身,或出奔以图生,或杀主而自解。

眇观史策,遍采兴亡。

开役者多是爱臣,害上者无非近习。

然庸君ウ主,莫肯远之,复何言哉。

◇五等论

昔秦废五等,崔实、仲长统、王朗、曹ぁ等皆以为秦之失,余窃异之。

试通其志云:盖明王之理天下也,先之以博爱,本之以仁义。

张四维,尊五美,悬礼乐於庭宇,置轨范於中衢。

然后决元波使横流,扬薰风以高扇,流恺悌之甘泽,浸旷荡之膏腴。

正理革其淫邪,淳风柔其骨髓。

使天下之人,心醉而神足。

其於忠义也,立则见其参於前;其於进趋也,皎若章程之在目。

礼经所及,等日月之难逾;声教所行,虽风雨之不辍。

圣人知俗之渐化也。

王道之已行也。

於是体国经野,庸功勋亲。

分山裂河,设磐石之固;内守外御,有维城之基。

连结遍於域中,胶葛尽於封内。

虽道昏时丧,泽竭政塞,郑伯逐王,申侯弑主,鲁不供物,宋不城周。

吴征百牢,楚问九鼎,小白之一匡天下,重耳之一战诸侯,无君之迹显然,篡夺之谋中寝者,直以周礼尚存,简书不陨。

故曰:「不敢失坠,天威在颜。

自春秋之后,礼义渐颓,风俗尘昏,愧耻心尽。

疾走先得者为上,夺攘投会者为能。

加以八世专齐,三家分晋,子贡之乱五国,苏秦之斗七雄,苛刻繁兴,经籍道息。

莫不长诈术,贵攻战。

万姓皆戴爪牙,无人不属觜距。

所以商鞅欺故友,李斯囚旧交,孙膑丧足於庞涓,张仪得志於陈轸。

一旅之众,便欲称王;再战之雄,争来奉帝。

先王会盟之礼,昔时樽俎之容,三代元风,扫地尽矣。

况始皇削平区宇,殊非至公;李斯之作股肱,罕循大道。

人无见德,唯虐是闻。

当此时也,主猜於上,人骇於下。

父不能保之於子,君不能得之於臣。

欲使始皇分土,奸雄建侯,薄俗若喻晋郑之可依,便借贼兵而资盗粮,寄鱼龙而助风雨,不可行也。

是以秦鉴周德之绵深,惧已图之不远,罢侯置守,高下在心。

天下制在一人,百姓不闻二主。

直是不得行其世封,非薄功臣而贱骨肉也。

高皇帝揭日月之明,怀天地之量,材不足以分赏,论功不足以受封。

邑皆百城,土有千里,人殷国富,地广兵强。

五十年间,七国同反。

贾谊忧失其国,黾错请削其地。

若言由大而反也,不若召陵之师,践土之众也。

若言有材而起也。

刘氵鼻非王霸之材,田禄无先管之略也。

且齐晋以逆礼为惭,吴楚以犯上非愧。

衅由教起,其所由来远矣。

自此之后,杂霸又衰。

中兴不能改物创图,黄初不能深谋远虑。

缅乎汉魏之际,寻其经纬之初,未有积德重光,泽及万物。

观其教,偷薄於秦风;察其人,豺狼於汉日。

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谥者触目皆是,欲以此时开赐履之祚,垂万代之封,必有通车三川以周室,介马汾隰而逐翼侯。

王司徒屡请於当时,曹元首又勤於宗室,皆不知时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