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孙思邈思邈,京兆华原人。
周宣帝时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太宗登极,召诣京师,授以爵位,固辞。
高宗立,召拜谏议大夫,又辞以疾请还。
就淳元年卒。
◇千金要方序
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ㄈ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
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
伏羲氏作,因之而画八卦,立庖厨。
滋味既兴,疴瘵萌起。
大圣神农氏愍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
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
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
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仲景仓公,魏有华陀。
并皆探赜索隐,穷幽洞微,用药不过二三,炙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
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
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
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
末俗小人,多行诡诈,倚傍圣教,而为欺绐。
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
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
医治之术,阙而弗论,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
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至於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於已者,不远千里,服膺取决。
至於弱冠,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
吾见诸方,部帙浩博,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厄不救矣。
呜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
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
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於斯者,亦思过半矣。
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於此,故以为名也。
未可传於士族,庶以贻厥私门。
张仲景曰:「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年,以养其生。
而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崇饰其末,而忽弃其本。
欲华其表,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已。
卒遇风邪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后震。
身居死地,蒙蒙昧昧,戆若游魂。
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赍百年之寿命,将至贵之重器,委付庸医,恣其所措。
咄嗟暗悔,叹身已毙。
神明消灭,变为异物。
幽潜重泉,徒为一悲。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
自有若是,夫何荣势之云哉。
」此之谓也。
◇千金翼方序
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於道枢;宝饵凝灵,宏功浃於真轸。
是知关元牝,驻历之效已深;辔策天机,全生之德为大。
稽炎农於纪,资太一而反营魂;镜轩后於遗编,事岐伯而宣药力。
故能尝味之绩,郁腾天壤;诊体之教,播在神寰。
医道由是滥觞,时义肇基於此。
亦有志其大者,高密问紫文之术;先其远者,伯阳流玉册之经。
拟斯寿於干坤,岂伊难老?俦厥龄於龟鹤,讵可蠲疴?兹乃大道之真以持身,抑斯之谓也。
若其业济含灵,命悬兹手,则有越人彻视於府藏,秦和洞达於膏肓,仲景候色而验眉,元化刳肠而湔胃。
斯皆方轨迭迹,思韫入神之妙;极变探幽,精超绝代之巧。
晋宋方技,既其无继;齐梁医术,曾何足云?若夫医道之为言,实惟意也。
固以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
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数之所在,言不能喻。
然则三部九候,乃经络之枢机;气少神余,亦针刺之钧轴。
况乎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心考锱铢,安假悬横之验?敏同机骇,曾无挂之淹。
非天下之精,其孰能与於此?是故先王镂之於玉板,往圣藏之以金匮,岂不以营垒至道,括囊真赜者欤?余幼稚蔑闻,老成无见,才非公干,夙婴沈疾,德异士安,早缠瘵。
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购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酌华公之录帙,异术同窥;采葛生之玉函,奇方毕综。
每以为生者两仪之大德,人者五行之秀气。
气化则人育,伊人禀气而存;德合则生成,是生由德而立。
既知生不再於我而处物为灵,可幸蕴灵心颐我性源者哉。
由是检阅秘幽,搜求今古,撰方一部,号曰《千金》。
可以济物摄生,可以穷微尽性。
犹恐岱山临目,必昧秋毫之端;雷霆在耳,或遗玉石之响。
所以更撰《方翼》三十卷,共成一家之学。
譬︼︷之相济,运转无涯,等羽翼之交飞,搏摇不测。
矧夫易道深矣。
孔宣系十翼之辞;元文奥矣,陆绩增元翼之说,或沿斯义,述此方名矣。
贻厥子孙,永为家训。
虽未能譬言中庶比润上池,亦足以慕远测深稽门扣键者哉。
傥经目於君子,庶知子之所志焉。
◇太清丹经要诀序
余历观远古方书,佥云身生羽翼飞行轻举者,莫不皆因服丹。
每咏言斯事,未尝不切慕於心。
但恨神通悬邈,迹疏绝,徒望青天,莫知举。
始验还丹伏火之术,玉醴金液之方,淡乎难窥,杳焉靡测。
自非阴德,何能感之?是以五灵三使之药,九光七曜之丹,如此之方,其道差近。
比来握玩,久而弥笃。
虽艰远而必造,纵小道而亦求。
不惮始终之劳,讵辞朝夕之倦?研穷不已,冀有异闻。
良以天道无私,视听因之而启,不违其愿,不夺其志,报施功效,其何速欤?岂自其所能趋利世间之意?意在救疾济危也。
所以撰二三丹诀,亲经试练,毫末之间,一无差失。
并具言述,按而行之,悉皆成就。
然人之志,所重者性命,其危春露,其脆秋霜,俯仰之间,相顾如失。
荣华贫贱,诚为不住之客;忧悲娱乐,并是难留之事。
以此而言,深可叹矣。
余比读诸方,故亦不少,观其梗概,例多隐秘。
味之者翻增其惑,说之者返益其迷。
遂使修炼之流,不见成功之处。
岂其古人妄说耶?抑由学道之辈目不能考其旨趣也?余所陈方,意於文记间如视掌中,一试披寻,莫不洞照。
相知之士,通鉴名人,有所不同,心之取证,故列为三篇耳。
◇养性延命录序
夫禀气含灵,惟人为贵。
人所贵者,盖贵为生。
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
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服元气於子后,时导引於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
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恒切于怀,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余因止观微暇,聊复披览养生要集,其集乃钱彦张湛道林之徒,翟平黄山之辈,咸是好事英奇,志在宝育,或鸠集仙经真人寿考之规,或得采彭铿老君长龄之术。
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於养生,及招损於后患。
诸本先记录,今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分为上下两卷,卷有三篇,号为《养性延命录》。
拟补助於有缘,冀凭缘以济物耳。
◇摄养枕中方序
夫养生缮性,其方存於卷者甚众。
其或幽微秘密,疑未悟之心。
至於澄神内观,游元采真,故非小智所及。
常思所寻,设能及之。
而志不能守之,事不从心,术即不验。
诚由前之误,交切而难遣,摄卫之道,赊远而易违。
是以混然同域,绝而不思者也。
嵇叔夜悟之大得,论之未备,所以将来志士,览而惧焉。
今所撰录,并在要典,事虽隐秘,皆易积压易为,以补斯阙。
其学者不违情欲之性,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玩,而顾盼可法。
旨约而用广,业少而功多。
余研核方书,盖亦久矣。
搜求秘道,略无遗余,自非至妙至神,不入兹录。
诚信效始冠於篇,取其宏益,以贻后代。
苟非其道,慎勿虚传。
传非其人,殃及三世。
凡著五章为一卷,与我同志者宝而行之云尔。
◇福寿论
圣人体其道而不为也,贤人知其祸而不欺也,达人断其命而不求也,信人保其信而静守也,仁者守其仁而廉谨也,士人谨其士而谦敬也,凡人昧其理而苟非为也,愚人执其愚而不惮也,小人反其道而终日为也,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鬼神盖不能为人之祸,亦不能致人之福。
但人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富贵者以轻势取为非分也,贫贱者以妄盗取为非分也,神而记之,人不知也。
亦不可一二咎而夺其人命也。
亦有爵被人轻谤,及暴见贬黜,削其名籍,遭其横病者,多理辅不法所致也。
理辅不正不死者,其寿余禄未尽也。
正理辅而死者尽也。
贫者多寿,富者多促。
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不可罚寿。
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
乃天损有余而辅不足。
亦有贫贱饥冻,曝露其尸不葬者,心不吉之人也。
德不足是以贫焉,心不足是以死焉。
天虽然不煞,自取其毙也。
不合居人间,承天地之覆载,戴日月之照临,此非人者也。
故有官爵之非分,车马之非分,妻妾之非分"已上谓之不仁者非分也"。
有屋宇之非人,粟帛之非分,衣食之非分,货易之非分"已上谓之不俭者非分也"。
则神而记之,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不过此。
过此神而追之,则死矣。
官爵之非分者,崎岖而居之,贿赂而得之,德薄而执其位,躁求而窃其禄,求其躁取而必强,强而取之非分也,即有灾焉病焉死焉焉,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车马之非分,市马吝其价,而马欲其良,水草而不时,鞭勒过度,奔走而不节,不知驱驰之疲,不知远近之乏,不护阻之路。
畜不能言,天哀力竭,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妻妾之非分者,所爱既多,费用必广,淫之道,必在骄奢,金翠之有余,兰膏之有弃,恶贱其文彩,厌饫其珍羞,人为之难,余为之易,人为之苦,余为之乐,此非分也,神又记之,人不知也。
童仆之非分者,以良为贱,以是为非,苦不悯之,乐不容之,寒暑不念其勤劳,老病不矜其困惫,鞭打不问其屈伏,陵辱不间其亲疏,此非分也。
神又记之,人不知也。
屋宇之非分者,人不多而构其广厦,价不厚而罚其工人,以不义之财,葺其无端之舍,功必至"阙"必明斤斧血力木石劳"阙"神不知环堵之贫,蓬户之陋,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粟帛之非分者,其植也广,其也劳,其农也负,其利也倍,畜乎巨廪,动余岁年,盗贼之羁縻,雀鼠之巢穴,及乎困农负债,利陷深冤,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衣服之非分者,纹彩有余,余而更制,箱箧之无限,贫寒之不施,不念倮露之凌寒,布素之不足,以致蠹鱼鼠口,香ポ腐烂,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饮食之非分者,一食而须其水陆,一饮而聚其纟玄歌,其食也寡,其费也多,民之糠粝不充,此以膻腻有弃,纵其仆妾,委掷泥涂,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货易之利厚,不为非分,利外克人,此为非分。
接得非常之利者祥也,小人不可以轻而受之,其所鬻者贱,所价者贵,彼之余而我之贼,贼而得之者祸也,幸而得之者灾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之者福也。
夫人之死,非因依也,非こ瘵也,盖以积之不仁之多,造不善之广,神而追之则"阙"矣。
人若能补其过,悔其咎,布仁惠之恩,垂悯恤之念,德达幽冥,可以存矣,尚不能逃其往负之灾。
不然者,其祸而多,其寿而促,金之得盈,福之已竭。
且无义之富,血属共之,上之困焉,下之丧焉,如此者於我如浮,不足以为富也。
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授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矣,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也。
◇存神炼气铭
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
若欲存身,先安神气。
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
神气若俱,长生不死。
若欲安神,须炼元气。
气在身内,神安气海。
气海充盈,心神安定。
定若不散,身心凝静。
静至定俱,身存年永。
常住道源,自然成圣。
气通神境,神通慧命。
命住身存,合於真性,日月齐龄。
道成究竟,依铭炼气。
欲学此术,先须绝粒。
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静虑,气海若具,自然饱矣。
专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
初入五时,后通七候,神灵变化,出没自在。
峭壁千里,去住无碍。
气若不散,气海充盈。
神静丹田,身心永固。
自然回颜驻色,变体成仙。
隐显自由,通灵百变。
名曰度世,号曰真人。
天地齐年,日月同寿。
此法不服气,不咽津,不辛苦,要吃但吃,须休即休,自在自由,无阻无碍。
五时七候,入胎定观。
夫学道之人,入有五时,第一时心动多静少,思缘万境,取舍无常,忌虑度量,犹如野马,常人心也。
第二时心静少动多,摄动入静心多散逸,难可制伏,摄之勤策,追道之始。
第三时心动静相半,心静似摄心常静散相半,用心勤策,渐见调熟。
◇保生铭
人若劳於形,百病不能成。
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
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须百度。
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漩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
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
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
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
但能七星步,令人常寿乐。
酸味伤於筋,辛味损正气。
苦则损於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
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
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
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
书於壁户间,将用传君子。
◎韦安仁
安仁,太宗时礼官。
◇驳封禅旧仪降神乐歌并用郊祀之辞议夫祭天作乐,本谓神听高远,声臭难接,所以歌咏文辞,依倚纟玄管,涤荡宣畅,冀其来格。
今瘗玉燔柴於岱宗之下,播声昭告,请降圜丘之上。
夫神听聪明,不可滥假,如依乐声,应临国内,而泰山之下,其神可得祀乎?又《毛诗·周颂》,郊祀歌《昊天》,封禅歌《时迈》,二篇各别,足是证明。
谓宜采《周颂》,创新篇,告精诚於上天,请皇陵於东岳,於事合古。
◎刘仁轨
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
武德初补息州参军。
贞观时累迁青州刺史。
百济归顺,留仁轨勒兵镇守,超加六阶,正授带方州刺史。
干封元年迁右相,封乐城县男。
咸亨元年拜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拜左仆射兼太子太傅。
武后临朝,加特进,进封郡公。
垂拱元年,从新令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薨年八十四,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陈破百济军事表臣蒙陛下曲垂天奖,弃瑕录用,授之刺举,又加连帅,才轻职重,忧责更深,尝思报效,冀酬万一,智力浅短,淹滞无成,久在海外,每从征役,军旅之事,实有所闻,辄具状封奏,伏乞详察。
臣今睹见在兵士,手脚沈重者多,勇健奋发者少。
兼有老弱,衣服单寒,唯望西归,无心展效。
臣因往问:「海西见百姓人人投募,争欲征行,乃有不用官物,请自办衣粮,投名义征。
何因今日兵士,如此伫弱?」皆报臣云:「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亦别。
贞观永徽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并蒙敕使吊祭,追赠官职,亦有回亡者官爵与其子弟。
从显庆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惜问。
往前度辽海者,即得一转勋官,从显庆五年以后,频经渡海,不被纪录。
州县发遣百姓充兵者,其身少壮,家有钱财,赂与官府,任自东西藏避,即并得脱。
无钱用者,虽是老弱,推皆令来。
显庆五年破百济勋,及向平壤北口战勋,当时将士号令,并与高官重赏,百方购募,无种不道。
洎到西岸,唯闻枷锁推禁,夺赐破勋,州县追呼,求住不得,公私困弊,不可言尽。
发海西之日,已有自害逃走,非独海外始逃。
又本为征役,蒙授勋级,将为荣宠,频年征役,唯取勋官,牵挽辛苦,与白丁无别,百姓不愿征行,特繇於此。
」陛下再兴兵马,平定百济,留兵海外,经略高丽,百姓有此议论,难为成就功业。
臣闻琴瑟不调,改而更张,布政施化,随时取适。
自非重赏明罚,何以成功?臣又问见在兵士:「旧留镇五年,尚得支济尔等始经一年,何因如此单露?」并报臣道:「发家来日,唯遣作一年装束,自从离家,已经二年。
在朝阳瓮津,又遣来去运粮,涉海遭风,多有漂失。
」臣勘责见在兵士衣裳单露不堪度冬者,大军还日所留衣裳,且得一冬充事,来年秋后,并无准拟,陛下若欲殄灭高丽,不可弃百济土地。
余丰在北,余勇在南,百济高丽,旧相党援,倭人虽远,亦相影响。
若无兵马,还成一国。
既须镇压,又置屯田,事藉兵士同心同德。
兵士既有此议,不可胶柱因循,须还其渡海官勋,及平百济向平壤功效。
除此之外,更须赏,明敕慰劳,以起兵士之心。
若依今日已前处置,臣恐师老且疲,无所成就。
臣又见晋代平吴,史籍具载。
内有武帝、张华、外有羊祜、杜预,筹谋策画,经纬谘询。
王之徒,折冲万里,楼船战舰,已到石头。
贾充、王浑之辈,犹欲斩张华以谢天下。
武帝报云:「平吴之计,出自朕意,张华同朕见耳,非其本心。
」是非不同,乖背如此。
平吴之后,犹欲苦绳王,赖武帝拥护,始得保全。
不逢武帝圣明,王不存首领。
臣每读其书,未尝不抚心长叹。
伏惟陛下既得百济欲取高丽,须内外同心,上下齐奋,举无遗策,始可成功。
百姓既有此议,更宜改调,臣恐是逆耳之事,无人为陛下进言。
自顾老病日侵,残生能几?奄忽长逝,衔恨九泉,所以披露肝胆,昧死奏陈。
◇谏幸同州校猎表
臣闻屋漏在上,知之者在下。
愚夫之计,择之者圣人。
是以周王询於刍尧,殷后谋於版筑,故得享国弥久,传祚无疆,功宣清庙,庆流后叶。
伏惟陛下天性仁爱,躬亲节俭,朝夕克念,百姓为心,一物失所,纳隍轸虑。
臣伏闻大驾欲幸同州教习,臣伏知四时狩,前王恒典,事有沿革,未必因循。
今年甘雨应时,秋稼极盛,元黄亘野,十分才收一二,尽力刈获,月半犹未讫功。
贫家无力,禾下始拟种麦。
直据寻常科唤,田家已有所妨。
今既供承猎事,兼之修理桥道,纵大简略,动费一二万工,百姓收敛,实为狼狈。
臣愿陛下少留万乘之恩,垂听一介之言,退近旬日,收刈总了,则人尽暇豫,家得康宁,舆轮徐动,公私交泰。
◇吏兵部选人议
谨详众议,条目虽广,其大略不越数途。
多欲使尝选之流,及负谴之类,递立年限,如不令赴集,便是拥自新之路,塞取俊之门。
或请增置具僚,广授官之数,加习艺业,峻入仕之科,亦恐非宏奖之通规,乖省员之茂躅,徒云变更,实恐纷扰。
但平日久,人物滋植,解巾从事,抑有多人。
顷岁以来,据员多阙,临时虽有权摄,终是不能总备。
望请尚书侍郎依员补足,高班卑品准试。
分铨则留放速了,限速则公私无滞。
应选者暂集,远近无聚粮之劳;合退者早归,京师无索米之弊。
既循旧轨,且顺人情。
如更有不便,随事革。
其殿负及初选,其选践自知未合得官等色,情愿不集,即同选劳,曹司商量,久长安稳。
◇盟新罗百济文
往者百济先王,迷於顺逆,不敦邻好,不睦亲姻,结托高丽交通倭国,共为残暴,侵削新罗,剽邑屠城,略无宁岁。
天子悯一物之失所,怜百姓之无辜,频命行人,遣其和好。
负险恃远,侮慢天经,皇赫斯怒,恭行吊伐。
旌旗所指,一戎大定。
固可潴宫污宅,作诫来裔;塞源拔本,垂训后昆。
然怀柔伐叛,前王之令典;兴亡继绝,往哲之通规。
事必师古,传诸曩册。
故立前百济太子司稼正卿扶余隆为熊津都督,守其祭祀,保其桑梓,依倚新罗,长为与国,各除宿憾,结好和亲,恭承诏命,永为藩服。
仍遣使人右威卫将军鲁城县公刘仁愿亲临劝谕,具宣成旨,约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刑牲插血,共敦终始,分灾恤患,恩若兄弟,奉纶言,不敢失坠。
既盟之后,共保岁寒。
若有背盟,二三其德,兴兵动众,侵犯边陲,明神鉴之,百殃是降,子孙不育,社稷无守,祀磨灭,罔有遗余。
故作金书铁券,藏之宗庙,子孙万代,无敢违犯。
神之听之,是享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