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三十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三十四 董诰等 纂修

◎王孝通

孝通,武德中官通直郎太史丞。

◇上缉古算经表

臣孝通言:臣闻九畴载叙,纪法著於彝伦;六艺成功,数术参於造化。

夫为君上者,司牧黔首,布神道而设教,采能事而经纶。

尽性穷源,莫重於算。

昔周公制礼,有九数之名,窃寻九数,即九章是也。

其理幽而微,其形秘而约,重勺聊用测海,寸木可以量天,非宇宙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者?汉代张苍,删补残缺,校其条目,颇与古术不同。

魏朝刘徽,笃好斯言,博综纤隐,更为之注。

徽思极毫芒,触类增长,乃造重差之法,列於终篇。

虽未即为司南,然亦一时独步。

自兹厥后,不继前踪。

贺循、徐岳之徒,王彪、甄鸾之辈,会通之数,无闻焉耳。

但旧经残,尚有缺漏,自刘已下,更不足言。

其祖恒之缀术,时人称之精妙,曾不觉方邑进行之术,全错不通。

刍亭方亭之问,於理未尽。

臣今更作新术,於此附伸。

臣长自闾阎,少小学算,镌磨愚钝,迄将皓首,钻寻秘奥,曲尽无遗,代乏知音,终成寡和。

伏蒙圣朝收拾,用臣为太史丞,比年已来,奉敕校勘傅仁均历,凡正术错三十余道,即付太史施行。

伏寻《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术。

至於上宽下狭,前高后卑,正经之内,阙而不论。

致使今代之人,不违深理。

就平正之间,同欹邪之用,斯乃圆孔方枘,如何可安?臣昼思夜想,临书浩叹,恐一旦瞑目,将来莫睹。

遂於平地之余,续狭斜之法,凡二十术,名曰《缉古》。

请访能算之人,考论得失,如有排其一字,臣欲谢以千金。

轻用陈闻,伏深战悚。

谨言。

◇傅仁均戊寅历议

案《尧典》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孔氏云:「七宿毕见,举中者言耳。

」是知中星无定,故互举一分两至之星,以为成验也。

昴西方处中之宿,虚为北方居中之星,一分各举中者,即余六星可知。

若乃仲春举鸟,仲夏举火,此一至一分,又举七星之体,则余二方可见。

今仁均专守昴中,而为定朔,执文害意,不亦谬乎?又案月令,仲冬昏在东壁,明知昴中,则非常准。

若言陶唐之代,定是昴中,后代渐差,遂至东壁,然则尧前七千余载,冬至之日,即便合翼中,逾远弥,尤成不隐。

且今验东壁昏中,日体在斗十有三度,若昏於翼中,日应在井十有三度。

夫井极北,去人最近,而斗极南,去人最远。

在井则大热,在斗乃大寒。

然尧前冬至,即应翻热,及於夏至,便应反寒,四时倒错,寒暑易位,以理推寻,必不然矣。

又郑康成博达之士也,对弟子孙皓云:「日永星火,只是大火之次。

二十度有其中者,非谓心之火星也,实正中也。

」又平朔定朔,旧有二家;平望定望,由来两术。

然三大三小,是定朔定望之法;一大一小,是平朔平望之义。

且日月之行,有迟有疾,每月一相及,谓之合会。

故晦朔无定,由人消息。

若定大小合朔者,合会虽定,而元纪首,三端并失。

若上合履端之始,下得归余於终,合会时有进退,履端又皆允协,则甲辰元历为通术矣。

◎陈子良

子良,吴人,武德时官右卫率府长史,为隐太子学士,贞观六年卒。

◇为奚御史弹尚书某入朝不敬文

臣闻孝爱资於事父,忠敬尽於事君,淑慎尔仪,不愆於位,聿修厥德,无忝所生。

苟亏格言,必贻明罚。

窃见某甲出自庸微,素无才术,幸以运逢义始,早预周行,佐命之劳,已酬爵土,攀附之宠,复典枢机,擢自刍荛,功归圣德。

昔晋荣八座,蔡谟始渐斯官,汉贵五曹,郑均才沾此秩。

况某方圆无取,叨据非宜。

而覆饣束之讥,於焉已及。

欹器之戒,如何遂盈?不能翼翼在公,兢兢从政。

及复入朝散诞,无鞠躬之容;陪轩慢懈,乏虔恭之礼。

有一於此,身名何?臣虽凡品,职当纠察,既睹相鼠之仪,敢忘逐雀之志?若斯风不黜,方紊大猷,宜正刑书,以彰朝典。

请以某见事付大理治罪。

谨言。

◇为王季卿与王仁寿书

大唐相国录事参军正议大夫寿光县开国公王季卿顿首顿首致书隋季将军王仁寿足下:夫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也。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故能转祸为福,改败成功。

斯乃非常之人,能立非常之事。

信乎此说,实有由焉。

比以隋政失驭,主上昏狂。

或东讨勾丽,填尸满海;或西征且末,暴骨成山。

法令滋章,赋役殷重,金玉穷於玩服,民力尽於池台。

饥馑於是荐臻,盗贼为之蜂起,四海鼎沸,天下嗷然,生民涂炭,万无一在。

此固将军之所知也,岂待繁述哉。

固知长恶不悛,祸盈必灭,否终则泰,理数皎然。

当今相王启圣,应天顺民,龙飞受图,神武作宰,拨乱反正,大拯黎元。

四海於是来苏,九服所以款附。

如如璋之士,踵武屯;如熊如罴之臣,排肩雾合。

伊吕之俦也,韩彭之徒欤,莫不咸骋艺能,同申智勇,共为表里,造我国家。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济济巍巍,无能名也。

将军外氏宋国公,昔在隋朝,功深佐命,声侔卫霍,道亚萧曹,本以无辜,枉被诛戮。

悲戚行路,痛结於天。

而况渭阳之情,切於恒品。

相王志存追远,愍彼冤魂,乃赠光禄大夫扬州总管宋国公,可谓封比干之墓,式商容之闾,以古谓今,足为连类。

其子怀廓,今任光禄大夫相府礼曹参军;次子渠师,相府宾曹参军。

为王爪牙,早树勋绩,已雪冤耻,弥畅昊天。

将军甥也,闻之岂不欣感?但季卿之与将军,忝是宗友,义同昆弟。

结投分,弹冠比肩,俱侍龙楼,预陪鹤,属时君道丧,天下崩沦,众叛亲离,莫有固志。

欲效嵇绍之忠,殒身无益;空轸袁安之叹,流涕何言?时事已阑,智愚同见,今承将军拥兵梦,建旆荆门,水淹既多,疫疠愈甚,人无半菽,师老则离,何不以顺天时,早图富贵?爰率所部,归我霸朝,享荣禄於子孙,书功名於竹帛,趋履南宫之上,徐轮北阙之下,鸣钟列鼎,玉拟金,岂不懋欤?岂不盛欤?时者难值而易失,机者在速而不迟,成败须臾,实由反掌。

但季卿仰与畴昔,交情不疏辄托禽,远披尺素,心瞻目击,请不迟疑,愿保垂堂,自求多福。

季夏炎盛,体力何如?愿恒胜纳,远总戎旅,不乃劳神。

季卿疾弊,承乏使蜀,寻望入朝,冀即来仪,谘观在近,无任倾仰。

谨奉尺书,投笔潸然,此不多具。

王季卿呈。

◇辩正论注序

盖闻宣尼入梦,十翼之理克彰;伯阳出关,二篇之义爰著。

或钩深系象,或探赜希夷,名言之所不宣,阴阳之所不测,犹能弥纶天地,包括鬼神,道无洽於大千,言未超於域内。

况乎法身圆寂,妙出有无,至理凝元,迹泯真俗,体绝三相,累尽七生,无心即心,非色为色。

无心即心,故能心斯心矣;非色为色,故能色斯色矣。

藤蛇於是并空,形名所以俱寂,筌蹄之外,岂可言乎?若夫西伯拘,遂显精微,子长蚕室,卒成先志。

故《易》曰:「古之作易者,其有忧乎?」论之兴焉,良有以矣。

法师俗姓陈氏,汉太邱长仲弓之后也。

远祖宦游,播迁江左,近因江寓,又处襄州。

隋世入关,从师请业。

玉移荆岫,皎洁之性弥彰;桂徙幽林,芬芳之风更远。

法师应真人之祥,禀黄裳之吉,内该三藏,外综九流,既善缘情,尤工体物,篇章婉丽,理致遒华。

郁郁缛锦之文,飘飘竦凌之气。

班贾金玉,未可同年;潘陆江海,宁堪方驾。

至如庄生墨生之学,黄子老子之书,三清三洞之文,九府九仙之,登真隐决之秘,灵宝度命之仪,吞若胸中,说犹指掌。

加以旧习中观,少蕴法华,既有闻持,比专著述,运思之外,汲引无疲。

辩中观则龙树可期,谈自然则老庄非远。

於是四方杂沓,如归长者之园;七贵纷纶,若赴华阴之市。

固以学侔安远,才迈肇生,实开士之栋梁,法城之墙堑者也。

乃有道士李仲卿、刘进喜等,并作庸文,谤毁正法,在俗人士,或生邪信。

法师愍其盲瞽,恐入泥犁,爰发大悲遂致斯论。

可谓鼓兹法海,振彼词峰,碧鸡之锐竞驰,黄马之骏争鹜,莫不叶坠柯摧,销雾卷。

状鸿炉之焚纤羽,犹炎景之铄轻冰,负胜之俦,於斯可见。

暂归慈定,已破魔军,聊奋慧刀,即降愚贼。

佛日於是重晖,法由其广被。

然法师所作诗赋启颂碑诔章表大乘教法及破邪论等三十余卷,在世久传。

然此论凡八卷十二篇二百余纸,穷释老之教源,极品藻之名理,修述多年,仍未流布。

昔秦孝公听说帝而寐,闻谈霸而兴,阳春和寡,深可悲叹。

但法师所述,内外兼该,恐好事后生,致有未喻。

弟子颖川陈子良,近伸顶礼,从而问津。

烂然溢目,若明月之入怀;寂乎应机,譬宝珠之瞩物。

既悟四衢之幻,便息百城之游,於是启所未闻,聊为注解,庶将来同好,幸详其致焉。

◇隋新城郡东曹掾萧平仲诔"并序"

萧平仲字某,兰陵人也。

梁文皇帝之元孙,鄱阳王之曾孙也。

鄱阳嗣王之孙,定襄侯之第五子也。

派清澜於天潢,分乔枝於若木,君降生昴宿,挺质璋,孝友温恭,仁慈亮直,其形曲而雅,其神俊而明。

耽思群书,研精众艺,尽人间之能事,极天下之奇才。

江淮贵游,独称领袖。

故可以坐觌羔雁,俯拾朱紫,至如南山为志,不能北面事人。

诗书自娱,耻与绛灌等列。

洎有陈失驭,西迁於隋,而兄弟十人,白眉斯在,唐棣之咏,事等姜肱。

君子义之,高其行也。

属皇期有道,咸序绅,乃拜吏部员外郎东宫学士冀州司法参军礼部员外郎新城郡东曹掾,从班列也。

君莅政能官,咸熙庶绩,所在遗爱,置言成范。

至如缨绂之士,草莱之客,莫不聆嘉声而萃,餐德音而风趋。

李膺曩号楷模,王商昔称贤智,方之蔑如也。

适应入践常伯,超补台司,如何灵,歼我明哲。

春秋五十有五,大业九年二月十五日,卒於新城郡之官舍。

於戏哀哉,余与夫子,颇有亲连,少敦莫逆,既同羁旅,弥笃绸缪。

非无陆机之书,尚有钟仪之操,谁谓吉士,奄逐隙驹。

嗟乎,盛年何晚,促之如此也。

於戏哀哉!昔之绝弦轸叹,当笛伤心,余虽谢古人,宁不凄恸?是知身殁名存,实由著述,况复故人景行,何能泯之?敢以闻见,乃作诔曰:

於戏哀哉!粤若高祖,大造惟梁。

德侔五帝,道冠百王。

赤眉作梗,黄屋云亡。

有妫之后,应运遐昌。

君之显考,耻为委质。

在行既高,居宾坦逸。

笃生夫子,如披日,仪形信典,声名本实。

神机电举,雅调风生。

还同照乘,有类连城。

学逾班固,才冠刘桢。

金汤失险,天厌有陈。

幸逢隋德,预沐尧民。

青盖西度,紫气东沦。

依依去楚,凄凄入秦。

梁亳之郊,忽倾风树。

结庐狎鸟,穿池凭雾。

兄弟十人,义声咸布。

爰降纶绂,特预铨衡。

龙楼振藻,司寇驰名。

俄居郎署,朝擅美。

含香趋奏,事礼承祀。

抑抑威仪,彬彬文史。

涪水既临,妻阝城是面。

视民如伤,事心惟战。

周震善政,潘岳能官。

企彼前哲,顾已非难。

余之室人,君之从妹。

加以笃款,颇蒙提诲。

铭之在心,没齿唯佩。

契阔关陇,连翩冀代。

余任主簿,眉山之川。

亟会琴台,兼遇名贤。

花朝月夜,置酒题篇。

近之新城,暂申累日。

谓君积善,永保元吉。

不言别后,忽婴斯疾。

如何清辉,奄辞兰室。

於戏哀哉!承讳惊惶,闻丧恸泣。

前悲未尽,后哀仍集。

白马不追,素车安及。

悲人世兮太促,叹死生兮异路。

元壤冥兮难穷,黄泉寂兮易暮。

客位空而聚尘,书台掩而生蠹。

嗟古人兮神交,念往哲兮虚通。

泪有竭兮心尚惑,声有止而哀无穷。

宿草衰兮凝秋露,白杨惨兮生悲风。

痛游魂兮安在,徒酾酒兮招空。

於戏哀哉?

◇平城县正陈子干诔"并序"

昔闻子路雄烈,赴难如归,先轸忠贞,虽死无悔。

故能贻芳尘於后世,徇节义於遐年。

况乎勇嗣前修,功深曩代者,岂可使身名顿灭,典籍无闻?悲夫!余弟少府,则其人也。

弟名子干,字元桢,梁右将军信义太守之孙,陈晋安王府谘议吴平侯之第三子也。

惟元桢禀质纯和,天挺聪俊,生知孝悌,早擅雄才。

属金陵乱离,王室板荡,人伦东丧,礼乐西归,洎於一门,同迁灞岸,是则开皇九年之四月也。

家君有锺仪之操,怀敬仲之心,遂屏迹杜门,茹忧成疾,忽悲风树,痛深陟岵。

其时余年十九,尔始八岁,伶仃辛苦,实迫饥寒。

青门乏种瓜之田。

白社无容身之地。

一釜之米已索,一瓢之饮屡空。

日夕相悲,分填沟壑。

赖余以少遵庭训,夙禀家风,曾览五经,颇窥三史,追孔融之令范,慕张楷之高踪。

长安主人,仪同郝朔,要余入室,仍寄庑下,遂慕西河,绅公子,负笈萃,藉此束,方济糊口。

幸以尔幼不好弄,长实庶几,因兹入学,以勤以苦,谅非性分,何能成立?隋齐王东,礼贤待士,沛献非俦,召入平台,悦其篆隶,仍题银榜,取埒仲将,足称妙绝,见美当世。

陇西李巨仁,才华任侠,与余宿素,钦其俊,因妻以女,非厥人品,孰能致之?及尔委质周行,策名吏部,公卿籍甚,士类趋风。

俄而诏授并州平城县正,是乃深闲簿领,妙达治方,蕴冰而不渝,顾松筠而无改。

属隋运将谢,盗贼公行,太上皇於时留守并州,龙潜汾水,所管州县,咸听指麾,专总兵机,式遏寇虐。

元桢素便弓剑,立性雄昭,屡翦凶渠,频蒙荣赏,凡有草窃,咸资决胜。

以大业十二年八月,有贼帅郭六郎,将兵三千人,来侵县境,元桢受命,率徒数百,独飞轻骑,手斩十人。

贼见威雄,莫不披靡,忽遭流矢,毙於阵中,春秋三十有一。

於戏哀哉!嗟尔轻生,奋不顾命,在天胡忍歼我哲人,方冀龟文,以谐豹变,如何马革,遂裹师元。

於戏哀哉!尔从官东西,死生契阔,与余一别,已逾二纪。

往闻非命,实用痛心。

鬼之在原,悲唐棣之先落。

惜哉同气,冥漠何之。

於戏哀哉!余以贞观六年二月十日夜,於相如县梦见尔灵,仍於梦中,共驰哀恸,乃涕流於枕,悲不自胜。

嗟乎!门祚不昌,锺此衰薄,既乏子侄,终鲜兄弟,顾影茕独,实切肝肠。

是以结草酬恩,魏颗之功无爽;出魂屡请,蒋济之子非虚。

虽生死之或殊,谅鬼神之有识。

不任感怆,追诔友于,式纪遗尘,庶同潘岳。

敢询前典,而为诔云:

猗欤我祖,承舜之绪。

爰从妫,下居颍汝。

凤飞於齐,辉映於许。

宛彼长陵,离江而举。

攀手桂林,笃生尧楚。

淮海丧乱,关河播迁。

忽倾庭荫,痛结天。

惟我兄弟,泣血连翩。

余虽弱冠,尔尚童年。

立锥无地,窥灶无烟。

余禀家风,世敦经史。

式崇儒教,俄而成市。

衣食是资,殷忧备履。

尔因修学,遂能克已。

孝敬有裕,才华难拟。

言行无择,自此扬名。

偏工篆隶,独擅嘉声。

爰参选部,乃任平城。

金科是执,玉律逾明。

尤便弓剑,本慕忠贞。

皇上龙潜,居汾之。

兵权攸总,诸侯是制。

郭六匈渠,称兵齐卫。

元桢受律,奋威投袂。

跃马星奔,抽戈电逝。

斩将搴旗,罕当锋锐。

忽中飞镝,在阵而毙。

於戏哀哉!人亡勇敌,众疾英奇。

况逢乱世,功无所施。

在位非重,居名极卑。

不登庙食,虚死何为?凡百君子,各慎尔仪。

独埋元壤,谁其赏知。

空令亲友,遥哭路歧。

无复蒲简,唯余墨池。

露团宿草,风响松枝。

山花开落,陇月盈亏。

一朝非命,千秋永离。

於戏哀哉!余於县府,春宵独寐。

忽觌尔灵,梦中相值。

执手呜咽,共伤憔悴。

语未及终,如电驷。

实感我心,寤乃惊悸。

恍焉如失,伏枕流涕。

曾闻贲父,鲁侯命志。

亦承扬赞,宋策云记。

矧伊义勇,取埒无愧。

非余所述,谁当在意。

兴言远感,发增情思。

援翰写心,式旌遗事。

嗟尔义夫,英声不坠。

於戏哀哉!

◇祭司马相如文

维大唐贞观元年岁次丁亥五月壬子朔十六日丁卯,相如县令陈子良谨遣主簿谯悦赍桂醑兰ゾ之奠,敬祭故文园令司马公之灵。

惟君夙敏,雅调雍容,含章挺生,慕蔺斯在,题桥去蜀,仗策入关,终倦梁园之游,还悦临邛之客。

杨意为之延誉王孙以之开筵。

弹琴而感文君,诵赋而惊汉主。

金门待制,深嗟武骑之轻;长门赐金,方验雕龙之重。

及乎茂陵谢病,游岱无归,空留封禅之书,遂感宸衷之悼。

是知声名籍甚,绝后光前,厥迹犹存,余芳无泯。

予忝宰兹邑,似觌遗尘,抚事怀贤,实劳寤寐。

夫游九原者,慕随会而增悲;望魏都者,伫侯嬴而顾步。

抑维往往彦,差拟其伦,缅彼风猷,载深长想。

至於苹蘩可荐,黍稷非馨,庶降明灵,幸垂嘉。

神其如在,希能飨之。

◎杜之松

之松,博陵曲阿人,隋起居舍人,入唐为河中刺史。

◇答王绩书

辱书,知不降顾,叹恨何已。

仆幸恃故情,庶回高躅。

岂意康成道重,不许太守称官,老莱家居,羞与诸侯为友。

延伫不获,如何如何。

奇谠独全,幸甚幸甚。

敬想结庐人境,植杖山阿,林壑地之所丰,烟霞性之所适,荫丹桂,藉白茅,浊酒一杯,清琴数弄,诚足乐也。

此真高士,何谓狂生?仆凭藉国恩,滥尸贵部,官守有限,就学无因,延颈下风,我劳何极。

前因行县,实欲祗寻。

诚恐敦煌孝廉,守琴收而不出;酒泉太守,列钟鼓而空还。

所以迟回,遂揽辔也。

仆虽不敏,颇识前言,道既知尊,荣何足恃?岂不能正平公之坐,敬养亥唐;屈文侯之膝,恭师子夏?虽齐桓德薄,五行无疑,眭夸故人,一来何损?蒙借家礼,今见披寻,微而精,简而备,诚经传之典略,闺庭之要训也。

其丧礼新义,颇有所疑,谨用条问,具如别帖,想荒宴之余,为诠释也。

迟更知闻,杜之松白。

◎孔德绍德绍,越州山阴人,事窦建德为中书侍郎,尝草檄指斥太宗。

既克建德,执德绍登汜水楼,ㄏ殒之。

◇为窦建德遗秦王书夏王敬问唐秦王,彼朝发迹太原,奄有关内。

郑氏光启伊洛,崇建宗社。

予则创基燕赵,包举山东。

郑国何辜,兴师致讨。

深怀固存,不惮濡足。

方今千乘雷动,万骑屯,投石拔距,蒙轮击剑,统三燕之义勇,驱六齐之雄杰,制敌如拾遗,殄高墉若摧朽。

郑都鞠旅,誓众雪雠。

我师跃马砺戈,克荡氛。

彼则外无救援,内绝军粮,将听楚歌之声,方见崤陵之哭。

若能反郑国之侵地,守秦川之旧邦,更修前好,不乖来请。

◎张公谨公谨字宏慎,魏州繁水人,初为五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以州城归唐,授邹州别驾,累授左武候将军。

贞观中封邹国公,转襄州都督。

卒官,年三十九,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追封郯国公,圆形凌烟阁。

永徽中又赠荆州都督。

◇条突厥可取状

颉利纵欲肆凶,诛害善良,昵近小人,此主昏於上,可取一也。

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属,皆自立君长,圆为反噬,此众叛於下,可取二也。

突利被疑,以轻骑免,拓设出讨,众败无余,欲谷丧师,无托足之地,此兵挫将败,可取三也。

北方霜早,藁粮乏绝,可取四也。

颉利疏突厥亲诸胡,胡性翻覆,大军临之,内必生变,可取五也。

华人在北者甚众,比闻屯聚,保据山险,王师之出,当有应者,可取六也。

◎韦起起,京兆万年人,隋大业中官大理司直。

高祖入关,谒见长乐宫,授司农卿,封阳城县公,官至益州行台兵部尚书。

与窦轨有隙,被杀。

◇谏征王世充表

国家承丧乱之后,百姓流离,未蒙安养,频年不熟,关内阻饥,京邑初平,物情未附,鼠窃狗盗,犹为国忧,司竹,余氛未殄,蓝田谷口,群盗实多,朝夕伺,极为国害,虽京城之内,每夜贼发,北有师都,连结胡寇,斯乃国家腹心之疾也。

舍此不图,而窥兵函洛,若师出之后,内盗乘虚,一旦有变,祸将不小。

臣谓王世充远隔千里,山川悬绝,无能为害,待有余力,方可讨之。

今内难未弭,且宜宏於度外,如臣愚见,请戢兵。

务穑劝农,安人和众,关中小盗,自然宁息,秦川将卒,贾勇有余,三年之后,一举便定。

今虽欲速,臣恐未可。

◎房彦藻

彦藻事李密,为右长史,后从密归唐。

◇为李密檄窦建德文

公逸气纵横,鹰扬河朔,引兰山之骁骑,驱易水之壮士,跨蹑燕齐,牢笼赵魏,好通戎夷,声振华夏。

昔隗嚣之居陇上,非不险也;项籍之据彭城,非不强也。

然而援无所恃,躬违历数,遂使楚徒欷於垓下,秦泥不封於函谷。

故托身得地,窦融保西河之功;协契非人,刘表丧汉南之业。

魏公英雄电逝,类晨风之拂北林;率土星奔,甚涓流之赴东海。

今隋主拘囚於世充,身制於朱粲,白旗之首已悬,乌江之船未舣。

去月二十日,总管兵马,会同黎阳,莫不投盖蒙轮,贾勇求敌,远怀归义,分讨不庭。

公能观火鹿台,枉道垂报,或以冀方犹梗,愿协力齐盟,南临则黄河可清,北指则幽自卷。

公之远度宏规,高勋茂绩,必将俯盼伊吕,吞并韩彭,自余碌碌,复何足数?烽尚警,干戈未戢,想军旅之事,各有司存,指踪之劳,无疲於明镜也。

内怀悃款,形於翰墨,情之所寄,言不能适。

◎高俭俭字士廉,以字显,渤海人。

隋大业中为治礼郎,以事谪朱鸢主簿,交太守邱和署为司法书佐,后从和来降,官雍州治中。

太宗践位,累官吏部尚书加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申国公,拜右仆射,摄太子少师,加开府仪同三司,图形凌烟阁。

贞观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一,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文献。

高宗朝加赠太尉。

◇请诛元昌奏

王者以四海为家,以万姓为子,公行天下,情无独亲。

元昌苞藏凶恶,图谋逆乱,观其指趣,察其心府,罪深燕旦,衅甚楚英,天地之所不容,人臣之所切齿,五刑不足申其罚,九死无以当其愆。

而陛下情屈至公,恩加枭獍,欲开疏网,漏此鲸鲵。

臣等有司,期不奉制,伏愿敦帅宪典,诛此凶慝,顺群臣之愿,鹰之心。

则吴楚七君,不幽叹於往汉;管蔡二叔,不沈恨於有周。

◇文思博要序

大矣哉,文籍之盛也!范围天地,幽赞神明。

用之邦国,则百官以;用之乡人,则万姓以察。

非松乔而对振古,堇户牖而觌遐方。

故先王以之建极,圣人以之设教,师范百代,弥纶四海。

是以刊之金石,与天壤而相弊;书之竹素,与日月而俱悬者,莫尚於此。

爰自卦起龙图,文成鸟策,坟典开其绪,邱索导其流。

虞夏之书,犹旭日之始旦;殷商之诰,若覆篑之为山。

及曲阜佐周,摄政践祚,而又阙里自卫,将圣多能。

损益礼乐,极乎天而蟠乎地;祖述尧舜,系星辰而振河海。

郁郁焉鼓王风於九合,りり焉辟儒门於百代。

既而雅道虽废,学者未衰。

挟册如林,遂偶纵横之运;怀经成市,俄属坑焚之灾。

下土怨咨,上天回眷。

咸洛基命,悬赏而崇儒术;曹马御纪,疏爵而启胶庠。

人拾青紫,家握铅素。

求古文於孔壁,专门者重阐;收竹书於汲冢,异说者无遗。

逮乎有隋失御,群凶竞逐,辟雍蔓於荆棘,延阁殚於煨烬。

孟坚九流,与川渎而俱竭;宏度四部,随岳牧而分崩。

淹中许下,博古洽闻之生,尽殄散矣;兰台藏室,金简玉匮之文,咸残逸矣。

皇帝仰膺灵命,俯叶萌心,知周干坤之表,道济宇宙之外。

操参伐而清天步,横昆海而纽地维。

弓矢於灵台,执贽者万国;张礼乐於太室,受职者百神。

苍降祥,黔黎衤是福。

置成均之职,刘董与马郑风驰;开崇文之馆,扬班与潘江雾集。

绅先生聚蠹简於内,轩使者采遗篆於外。

刊正分其朱紫,缮写埒於邱山。

外史所未录,既盈太常之藏;中经所不载,盛积秘室之府。

比夫轩皇宛委,穆满羽陵,炎汉之广内,有晋之秘阁。

何异乎牛宫之水,争浮天於谷王;蚁垤之林,竞拂日於若木也。

帝听朝之暇,属意斯文,精义穷神,微言探赜。

纡楼船於学海,获十城之珍;驻羽盖於翰林,搴三珠之宝。

以为观书贵要,则十家并驰;观要贵博,则七略殊致。

自非总质文而分其流,混古今而共其辙,则万物虽众,可以同类;千里虽遥,可以同声。

然则魏之皇览,登巨川之滥觞,梁之遍略,标崇山之增构。

岁月滋多,论次逾广。

类苑耕录,齐玉犬而并驰;要略御览,扬金镳而继路。

虽草创之指,义在兼包,而编录之内,犹多遗阙。

并未能绝而负苍天,杜罗之用;激水而纵溟海,息钩饵之心。

帝乃亲萦圣情,曲留元览,垂权衡以正其失,定准绳以矫其违。

顿天网於蓬莱,纲目自举;驰车於策府,辙迹可寻。

述作之义坦然,笔削之规大备。

特进尚书右仆射申国公士廉,特进郑国公魏征,中书令驸马都尉德安郡公杨师道,兼中书侍郎江陵县子岑文本,中散大夫守尚书礼部侍郎颜相时,中散大夫守国子司业朱子奢,给事中许敬宗,朝攻大夫守国子博士刘伯庄,朝散大夫行太常博士吕才,秘书丞房元龄,朝散大夫行太学博士马嘉运,朝散大夫行起居舍人褚遂良,朝议郎守晋王友姚思聪"一作廉",太子舍人司马宅相,秘书郎宋正寺,笼缃素则一字必包,举残缺则片言靡弃,繁而有检,简而不失。

同兹万顷,塍埒自分,譬彼百川,派流无壅。

讨论历载,琢磨云毕,勒成一家,名《文思博要》,一百二十帙一千二百卷,并目录一十二卷。

义出六经,事兼百氏,究帝王之则,极圣贤之训,天地之道备矣,人神之际在焉。

昭昭若日月,代明於下土;离离若星辰,错行於躔次。

斯固坟素之苑囿,文章之江海也。

是为国者尚其道德,为家者尚其变通,纬文者尚其浦博,谅足以仰观千古,同羲文之爻彖,俯观百王,轶姬孔之礼乐,岂止刻石汉京,悬金秦市,比邱明之作传,侔子长之著书而已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