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十 董诰等 纂修

◎后唐明宗"五"

◇更议帖经事例敕

进士帖经,本朝旧制,盖欲明先王之旨趣,阅才子之文章。

近代以来,此道稍坠,今且上从元辅,下及庶僚,虽负艺者极多,能帖经者极少,恐此一节,或滞群才,既求备以斯难,庶观光而是广。

今年凡应进士举,所试文策及格,帖经或不及通三,与放及第,来年秋赋词人所习一大经,许令对义,义目多少次第,仍委所司件奏。

◇非时冲替官宜勒赴任考满敕

应诸道见任州县官司,在任之时,若时违犯本道非时冲替,宜却勒赴任,考满即罢,其本判官当行责罚。

◇定朝见辞谢班位敕官爵之班,即分高下,见谢之位,岂有异同,宜立通规,以为定制。

今后宰臣使相,朝见辞谢,并於崇元门外,与诸官崇行异位,一时列拜,假满横行,即从旧例。

又入阁之仪,其翰林学士前任郡守等,今后入阁,宜依百官班例,不得先出。

◇罚京兆府官吏敕

为官未可避事,夹判不合申台,既有举明,须行责罚,府司官吏已下,等第书罚。

◇三传三礼科准明经例逐场去留敕

传科不精公谷,虚有其名;礼科未达周仪,如何登第?兼知前后空闻定制,去留皆在终场,博通者混杂以进身,肤浅者侥求而望事。

须颁明敕,俾叶公途。

自此后贡院应试三传三礼,宜令准进士九经五经明经例,逐场皆须去留,不得候终场方定。

仍具所通否粗,一一旋於榜内告示。

其学究不在念书,可特示墨义三十道,亦准上指挥。

如此,则人知激劝,事有区分,主司免致於繁忙,举子不兴於僭滥。

◇文书告敕宜粘连逐缝使印敕

凡是选人,皆有资考,每至赴调,必验文书,或不具全,多称失坠,将明本末,须示规程。

其判成诸色选人黄甲下后,将历任文书告敕连粘,宜令南曹逐缝使印,都於后面粘纸,具前后历任文书,都计多少纸数,具年月日,判成授某官。

◇张进等勒停见任敕

张进等或位分符竹,或职ヘ郡城,殊乖警备之方,致此攘之苦,更容虚诳,不戢元随,须举宪章,以为惩戒。

宜勒停见任。

◇革告身文牒事例敕

凡命职官,只凭告敕,条流虽切,谬滥不无。

况来自群方,固非遍识,徐因章露,始见罪尤。

先皇帝临御之初,郭崇韬制置甚切,虽加峻法,尚有讹风。

诚由本朝多事已来,伪室偷安之际,皆随往制,莫识严规。

秩高者以荫绪假人,广求财货;吏狡者以贪忄林得志,不顾宪章。

遂至传授身名,分张告敕,勘初任则多称失坠,论资考则只有公凭。

前后相蒙,真伪莫辨。

若不特行革,无由永绝根源。

宜令自此应除授选授州县官,引验磨勘,须召有官三人保非谬妄则奏拟,仍於告身内署出保官姓名,据本官所通三代名衔,有出身无出身,历任告敕文书,并逐任考数。

若是本朝及伪朝所授者,并只於将来新告身内一一收署,其文书纳留,不再给付。

如自中兴已来历任,待受新命后,都粘连缴,尾具道数,委吏部使印背缝,郎官於状尾押署给付。

或有失坠,即须於所失处州县投状,具三代名讳及出身历任,请公凭赴京,勘会甲库同,即重与出给。

如公然拆破印缝,不计与人不与人,将来事发,并令焚毁,其人当行极典。

自兹凡受新命,并依此例施行。

其见任内外文武朝臣,及诸司职守,诸道州府判官,并军州职员,有曾为州县官,及曾改名,所受本朝及伪署官告敕牒,历任文书,亦并须送纳入官,只以中兴已来文书叙理。

其见任州县官,及诸色前资官守选官等,所历任文书,亦仰速便送纳,委所司点勘,无违碍则准前收署,给与公凭,任赴将来求事参选。

其秦王茂贞墨制官员,并须得本道识认,具历任申奏,所司简勘不虚,亦给与公凭,将来降资受官,所贵凡是身名,免有混杂,仍限一周年内改正了绝。

其兴元已西。

应曾受伪蜀官员,缘地里遥远,许敕到后一周年为限。

仍各於本罢任处州府投状,具三代名讳出身历任,一一分析申奏,到日点勘,准前指挥。

如出限外,纵有申送到文书,并不叙理。

兼诸道亦不得以此身名奏荐,如违,罪在本判官,其本人别行严断。

庶得新恩迥异,旧弊永除,表为君一统之基,塞入仕多端之幸。

仍付所司。

◇加恩官员敕

本朝列圣,受册徽号,多施г泽,荡涤瑕疵。

今缘才过南郊,不可便行大赦,其中有恩未及者,宜示优矜。

其诸色官员中,或有经罚殿停替者,宜并许以停任时官资理选数赴调。

其诸征科不了勒定州县官等,除已赴南郊行事该恩外,虑有在外赴行事不及者,宜并准上许理选序。

贵普沾於恩惠,免永滞其身名,俾得自新,皆期受任。

◇长流卢嵩蔚州敕

卢嵩容易宰邑,造次怒人,不如法以行刑,遂寻时而致死。

原情则本非故杀,据律则当处极刑,小不忍而难追,内自讼而何及?法不可坠,义亦须明,但究彼根繇,似缘公事,罪虽其重,理稍可疑。

峻刑则虑致民骄,轻恕则恐滋吏酷,永从远窜,特贷余生,聊以慰往者之魂,兼可戒为官之属,嵩宜配蔚州长流百姓,纵逢恩赦,不在放归之限。

其出身历任告敕,付所司焚毁。

◇宥李范赵知远敕

李范已该恩赦,特放罪收纳文书。

赵知远以兄为父,未之前闻,既遇郊,特从恩宥,出身历任文书,付所司焚毁,放罪勒归乡贯,本道长吏与改昭穆奏闻。

其余南郊行事合减选人数,候将来选限满日,宜并不取逐处文解,不更经南曹点简,赴铨注拟。

◇封叙无得留滞敕

今年二月二十一日郊天赦书节文,朝臣及藩镇郡守亡父母祖父母,及父母在并妻室未г恩命,并与追封赠及叙封者,今赦书颁下,已及半年,所行追赠叙封,所司尚未奏覆,深虑留滞,各速指挥。

朝臣限两月内齐具录奏,外处与限一年,仍并据品秩准格列指挥,朝臣不得逾越。

◇令礼葬被害诸王敕先朝诸王,顷因同光末年宫门变起,诸王多奔北京,沿路为部下所害,宜於北京留守寻访,各依品秩礼葬讫奏闻。

◇禁州县於限前征科敕

访闻诸道州县官,自虚名,不惜人户,皆於省限已前,行帖催驱,须令人户贵买充纳。

且征科租赋,乃是常规,所务事集人安,不必急征暴敛。

况累降敕命,非不丁宁,只据规程,勿令逾僭。

此后为征科事办,亦不酬劳,本州不得申奏。

如违限稽慢,即准条流责罚。

如灼然添得廨署,招得流民,无害於公私者,可具事由申奏,固得特行优奖。

◇童子科出身不得遽授亲人官敕

其童子准往例委诸道表荐,不得解送,兼所司每年所放,不得过十人。

仍所念书,并须是部帙正经,不得以诸杂零碎文书,虚成卷数。

兼及第后十一选集,第一任未得授亲人官。

◇族诛李行德等敕

捧圣都军使李行德十将张俭等,摭求虚事,诬告重臣,奏陈而颇骇听闻,诘验而乃明谗谤,闲予心腹,倾我栋梁,为巨蠹以异常,罪一身而未塞,宜诛家族,惩彼奸凶,仰全家处斩。

◇授张延朗三司使敕

会计之司,国朝重务,总其使额,以委近臣,贵便一时,宁循往例,张延朗可充三司使,班位在宣徽使之下。

◇杨知万准非时选人例处分敕

杨知万实曾行事,寻已注官,只为父母转年,恩命遂寝,外别无违碍,自后相次丁忧,久住京城,诚宜伤愍,宜令铨司点简历任文书,准非时选人例处分。

或前资官中有与杨知万事状相类者,并准此指挥。

◇讨董璋敕

王者兴师讨伐,若行其时雨;农夫去草诛锄,务绝其本根。

具载格言,式符戎略。

而况天垂弧矢,尽殪狼星,国举干戈,当平贼子,得不朝申号令,夕议削除。

安邦守正翊赞功臣剑南东川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梓州剌史董璋,受国深恩,殿邦重寄,但恣贪残之性,莫分宵旰之忧,唯务包藏,显彰侮慢,朝廷每施含垢,具为掩瑕,略无悛革之心,转有狂迷之状,伺便而侵渔仁境,何名而点发义军,仍於关防,辄修堡砦,兼传书檄,招寇盗於晋州;寻纵贼徒,欲窥觎於遂府。

焚烧民舍,驱虏耕牛。

览奏报以实繁,数愆尤而莫尽。

岂有武虔裕身为刺史,辄敢縻留,大程官手执宣头,略无遵禀。

而又淫刑害物,酷法作威,铁笼之炮炙未闻,金赎之科罪并发。

善人知惧,恶贯已盈,且擢以难穷,宜燃脐而不赦。

今则已征师旅,将扫妖氛,举烈火以燎毛,飞严霜而脱叶,匪朝伊夕,覆狡擒奸。

於戏,无礼於君,奋鹰而驱鸟雀;有功必赏,誓带砺而保山河。

殄寇则理在必然,兴兵则事非获已。

凡在遐迩,宜体朕怀。

其董璋在身官爵并削夺。

◇不准奏荐著紫官为州县敕

诸道奏荐州县官,前衔内有赐紫金鱼袋者,若循常例,州县官十六考方得叙绯,若已佩金章,固难为令录。

此后天下州府,不得奏荐著紫官员为州县官。

◇叙封舛错敕

叙封之例,敕格甚明,况在所司,备经其事,既成差误,盖是因循,显有纠弹,实为允当,欺即难恕,错即可矜,然欲示戒惩,须行责罚。

本行令史马仁,决臀杖七十勒停,本部判郎中裴坦,罚两月俸;王权等六人妻,进封叙封郡县邑号官诰,宜令所司追纳毁废。

◇未得公凭者准取本任文解赴集敕

先条流见任州县官,及前资守选官,所有历任文书,委所司点勘,无违碍则准前收署,给与公凭,任将来参选者。

访闻诸色选人,有今年合格者,因请公凭,久淹京阙,若候本道请解,即须来岁授官,多是甚贫,诚为可悯。

况已及选限,固取本任文解不及。

前件选人今年合格,已请得公凭者,宜令吏部南曹,准今冬选人例,简勘施行。

如是欠选者,候选数足日,准格取本任文解赴集。

◇加恩朝臣敕

朕闻君臣一也,善否同之。

比之於人,心安则体逸;方之於木,枝盛则叶繁。

朕自父天子民,宗文祖武,辅弼上凭於廊庙,献替次赖於缙绅。

四海无波,敢自矜於清晏;一人有庆,思共乐於雍熙,近又允副群情,增崇大号,虽中外元辅,已议序迁,而文武庶僚,未闻普及。

而况咸著恪共之绩,悉坚欣戴之诚,将显示於奖酬,当广颁於渥泽。

应在朝文武臣寮,并宜加恩,其有八月四日己后迁官者,不在此限。

◇定节度等使判官己下宾寮考限敕诸道行军节度副使两使判官已下宾寮,及防御副使判官推官军事判官等,若询前代,固有通规,从知咸自於弓旌,录奏方颁於纶。

初筵备称,确画斯陈。

朝廷近以旌赏勋劳,均分员阙,稍或便於任使,不免须议敕除。

既当委以裨赞,所宜定其考限。

前件职员等,宜令并以三十月为限。

如是随府,不在此限。

◇罢夜试进士敕秋来赴举,备有常程,夜后为文,曾无旧制,王道以明规是设,公事须白书显行,冀盛观光,尤敦劝善。

每取翰林学士,往例皆试五题,共观笔下ゼ词,不俟烛前构思。

其进士并令排门齐入就试,至门开时试毕,内有先了者,上历画时,旋令先出。

其入策亦须书试。

应诸科对策,并依此例。

余准前后敕格处分。

◇复钱Α爵位敕

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尚书令吴越国王钱Α,久列王公,恒输爱戴。

朕方礼加元老,恩遇远方,安重诲妄掇瑕疵,遽行阻绝。

使钱传拜阙上章,倾怀请罪,言皆激切,事且凭虚。

情不可恕,罪不可逭,今已诛之,以雪其冤。

故告。

◇禁枉滥敕

朕猥以眇躬,荐承鸿业,念彼疲瘵,劳於寝兴。

或虑官不得人,因成紊乱;或虑刑非其罪,遂致怨嗟。

王化所兴,狱讼为本,苟无训励,必有滞淹。

近日诸道百姓,或诸多违犯,或小可斗争,官吏曲纵吏人,巧求瑕衅。

初则滋张节目,作法拘囚;终则诛剥货财,市恩出拔。

外凭公道,内徇私情,无理者转务迁延,有理者却思退缩,积成讹弊,渐失纪纲。

自今后切委逐处官吏州牧县宰等,深体予怀,各举尔职,凡关推究,速与裁。

如敢苟纵依违,遂成枉滥,或经台诉屈,或投匦申冤,勘问不虚,其元推官典,并当责罚,其逐处观察使刺史,别议朝典。

宜令诸道州府,各依此处分,所管属郡,委本道严切指挥。

◇详断张延雍等敕

张延雍中官旧居省署,荫子合补斋郎,为优牒稽迟,於本司催促。

苛克纵实,已该肆赦之恩;引验无闻,自掇两词之诘。

致淹折狱,宜示罚金。

宜罚一季俸。

余依法寺详断。

◇准失坠春关冬集人许举及第铨注事实敕举选人众,例是艰辛,曾因兵火之余,多无敕甲,不有特开之路,皆为永弃之人。

其失坠春关冬集者,宜令所司取本人状,当及第之时,何人知举,同年及第人数几何。

如实,即更勘本贯,得同举否。

授官者亦先取状,当授官之时,何人判铨,与何人同官上任,罢任何人交代,仍勘历任处州县。

如实,则别取有官三人保明施行。

◇加恤病囚敕

诸道州府各置病囚院,仍委随处长吏专切经心,或有病囚,当即差人诊候疗理,候据所犯轻重决断。

如敢固违,致本囚负屈身死,本官吏并加严断。

兼每月自夏初至八月末已来,每五日一次,差人洗刷枷丑。

◇诛张崇远敕

设禄任能,立法惩恶,苟有违犯,须举宪刑。

崇远流外授官,监中守职,虽官不请於俸禄,而职见请於依粮,赃罪既彰,死刑难贷。

宜决重杖一顿处死。

◇李献时务策敕

益国利民,方为良策,越常生事,则乱彝章。

李粗读儒书,曾居假宦,所进条件既广,征引仍繁,而於职略之闲,荒唐颇甚。

且乡闾之内,苦乐不无,则可沿古制而检绳,度物宜而均济,岂得请行峻法,大挠群情?详暴敛之品题,无稍通之气味。

况五兵乍息,兆庶小康,忽有此陈,未测何意?便合勘穷疏率,申举科条,尚缘言路方开,政刑务恤,特从宽宥,俾自省循。

◇禁臣寮私行举荐人敕国赖贤良,虽务搜扬之道,官繇请;实开侥幸之门,盖任不当材,则民将受弊,稍乖抡择,大紊纪纲。

近闻百执事等,或亲居内职,或贵列廷臣,或因宣达君恩,或因勾当公事,经繇列镇,干扰诸侯,指射职员,安排亲昵。

或潜申意旨,或显发书题,苟徇私情,罔循公道,争能峻阻,须至强行。

遂使受命者负势以临人,得替者衔冤而去职。

既亏慎举,渐益躁求,务要肃清,当行革。

自今已后,应内外臣寮,不计在朝出使,并不得辄发书题,及行所属,於诸处乱安排人,宜令三司兼诸道节度防御团练刺史等,或更有人,不畏新敕,犹蹑旧踪者,并仰密具姓名奏发。

荐人贬所在官,求荐人配流边远州县,常知所在。

如逐处长吏,自徇人情,显违敕命,只仰被替本人诣阙上诉,勘问不虚,长吏罚俸两月,罚荐人比前条更加一等。

被替人不准是何职掌,却令依旧勾当,仍从再勾当后三年内,除别显有罪名外,不得妄有替移。

其余长兴二年五月一日已前所犯,不在上诉之限。

兼敕到后,但是州府,并於管驿处粉壁,具录敕命晓示,每令修护,永使闻知。

况国家悬爵待人,惟贤是举,稍闻俊,必令奖。

其有端士正人,雄文大学,言可以经纶王道,行可以规矩人伦者,但当显陈表章,明具论荐,名如得正,上不弃材。

所务绝彼幸人,岂可滞诸贤者。

◇禁私卖文书敕

访闻诸色官员之中,多有此色之事,须行革,以塞弊源。

应诸色常调选人,如有此色文书,便须焚毁。

如是元补正身,曾受中兴已来官诰,便许以近受文书叙理。

及诸色荫补子孙,如无虚假,不计庶嫡,并宜叙录。

如实无子孙,别立人继嗣。

已出补身得者,只许续荫一人。

凡新关资荫,皆系恩荣,将革弊讹,须行宪法,自本朝丧乱,多士因循,贪冒者叙补无常,彰败者未闻严断,遂成隳紊,莫识规程。

且一人身名,具三代名讳,传於同姓,利以私财,上则欺罔人君,下则货鬻先祖,行之不已,罪莫大焉。

柳膺显致讼论,合当诛殛,偶逢恩赦,特减死刑。

尚念承此弊者年深,同此罪者颇众,特矜已往,各许自新,别设严条,免令后犯。

今日己前,并依前项条理,其不合叙使文书,仍限一百日焚毁须绝。

如此后更敢公然将合焚毁文书参选求仕,有人纠告,及所司点勘彰露,所犯之人,传者受者,并当极法。

其告事人如有官序,别与超擢任使;如是百姓,与免户下差徭。

兼自此应合得资荫出身人,并须依格令及天成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礼部起进条件施行。

如敢故违,本司官员并本行人吏,别加严断,不计去任离司,罪无宽恕。

事从发觉,理任澄清,不惟正邦国典刑,抑亦保缙绅家法,有犯无赦,断在的行。

◇叙理中兴以来官告敕

应见任前资守选官等,所有本朝及梁朝出身历任告身,并仰送纳,委所在磨勘,换给公凭。

只以中兴已来官告及近授文书叙理,其诸色荫补子孙,如非虚假,不计庶嫡,并宜铨录。

如实无子孙,别立人继嗣,已补得身名者,只许叙荫一人。

其不合叙使文书,限百日内焚毁须绝。

此后更敢持合焚毁文书参选求仕,其所犯之人并传者,并当极法。

应合得资荫出身人,并须依格令施行。

◇朝臣假内仍给俸敕

有礼於君,克勤於国,为臣所重,自古皆然。

其或合朝不朝,即亏匪懈,无病称病,亦属自欺。

傥异下冰,须资勿药,臣疾非人情所欲,归宁光孝治之朝。

曹琛所奏文武官请归宁准式假及实卧病者,并许支给本官料钱,宜依。

或有病不赴朝参,故涉旷怠者,慢於事君,何以食禄,如闻纠奏,当责尤违。

◇禁京城人户侵越并许奏闻利便互买敕

伊洛之都,皇王所宅,乃夷夏归心之地,非农桑取利之田。

当乱离而曾是荒凉,及开泰而竞为修葺,从来闲寂,多已骈阗。

永安天邑之居,宜广神州之制。

宜令御史台两街使河南府专切依次第擘画,晓示众多,勿容侵越,或有利便,亦可临时详度奏闻。

◇禁受理赦书前词讼敕诸道州府,推断刑狱,或虑有司因循,仍以赦令前事,辄有申理,紊乱刑罚。

宜令尽举中兴已来所降赦书德音革恩敕晓示。

王者应天顺人,发号施令,布丝纶於远迩,示恩信於华夷,傥隐而不行,则主者有罪,须重提举,无致因循。

宜令御史台兼三京及诸道州府,应受词状及推勘详断之所,须具此令文榜壁,各令详审,无致逾违。

如或公然以赦书德音及恩敕前事,辄敢受而为理者,应状案经过之处,并当勘责,以故违敕命律格科罪。

兼自此后,凡有详断刑狱,并须依坐律令格式件条,及新敕革,次第施行。

◇禁不务农桑敕

皇王之业,寰海为家,民不扰而自安,事不紊而易治,皆修远大,以固雍熙。

朕自纂丕图,每勤庶政,民有耕耘之乐,时无饥馑之灾,然犹菲食如初,宵衣若旧,内则仗前后左右,外则委侯伯子男,共削烦苛,同除蠹弊。

康澄所奏机巧之事,游惰之徒,所在不无,未能全断。

令仰诸道长吏,详此晓示村巡,游惰者劝以归农,机巧者戒其越样。

此外或更有不利於民事,并可严行止绝。

将使俗无奇技,野绝闲游,为下有勤力之资,在上无荡心之事。

ㄩ肆人和之际,何禁讴谣?村闲桑隙之时,无妨欢乐。

即须辨认奸恶,不得分外骚扰人户。

所切者当轻徭薄赋,不急敛暴征,民不劝而自勤,财不营而自富。

况诸侯戮力,列辟尽忠,皆是腹心,总如鱼水,将期混一,永致和平。

◇禁侵射入官店宅庄园敕

无厌之求,既亏谦耻;不义而富,终取悔尤。

应诸道系省店宅庄园,或抵犯刑章,纳来家业;或主持败阙,收致抵当。

姓名才系簿书,诸利未经收管。

诸色人等,不度勋庸高下,不量事分浅深,相尚贪饕,竞谋侵射,惟利是视,以得为期。

诸色人稍立微功,朝廷必加懋赏。

通都大邑,尚以委人,废宅荒田,岂留润国?自有特恩颁赐,奚容越分希求?遂使畏惧者但处栖迟,僭逾更滋积聚。

失惩恶劝善之道,启幸灾乐祸之门,颇污教风,须行止绝。

◇王昭诲不停见任敕

王昭诲方念继绝,特授殊恩,久别邱园,许归祭奠,虽违假限,宜示优宏,不停见任。

◇停李乐钧官敕

同官相殴,据法当徒。

大理寺以所犯罪名,合该恩敕,虽备陈格律,而合议矜宽。

但李、乐钧等,处令佐之资,纵屠沽之行,既骂且斗,自画经宵,加以抗拒使符,执留县印,全乖事体,大紊纪纲。

至於偶在敕前,合从赦限,岂可遣兹凶辈,亲我疲民?免刑已是优宏,复职实非允当。

其李、乐钧,并勒停见任,余依所奏。

◇答周知微请复议典敕周知微官在郎曹,职参邦宪,虑有乱名之弊,举无破律之规,法虽重於一成,恩亦存於八议,盖前王之定制,固当代以常行,今睹敷扬,可嘉勤荩。

◇禁同表进策敕

投匦上章,条流不阻,合表进策,理例无闻。

而况七件之中,有长有短两人之内,孰否孰臧?方当选以公才,未可混其言路。

王鼎、陈廷毓宜各试以策问两道,定其优劣。

兼自此应诸色人进策,每五道别试策问两道,十道已下试三道,十道已上约此指挥,比校元进策条,词理可否,当与等第处分。

仍令匦院分明榜示,此后止绝,不得有同表进策。

所贵人知区别,事无行,庶坚激劝之诚,免误似伦之道。

◇量增奏荐员数敕

诸道奏荐州县官,各定员数,今宜增益,以广搜扬。

使相先许一年荐三人,今许荐五人。

不带使相先许荐二人,今许荐三人。

直属京防御团练使先许荐一人,今许荐二人。

念应举之流,甚艰杂於取事,当及第之后,尚迢递於授官。

小而得簿尉者全稀,老不为令录者极众。

即不得荐新罢任及过格之人,如未曾有官,即许奏初官。

已有官者,当别比拟。

◇带台省职州县官及得十六考者并依出选门例处分敕

州县官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监察裹行及省衔者,皆非正秩,尚出铨曹,况曾三度朝,岂可一例守选?所宜振发,以励操修。

应州县官内,有曾在朝行及佐幕,罢任后准前资朝官宾从例处分。

其带省衔已上,并内供奉裹行,及诸已出选门者,或降授令录者,罢任日并依出选门例处分。

不在更赴常调,便与除官,兼州县官其闲书得十六考者,准格叙加朝散阶,准出选门例处分。

如不书得十六考,虽已过朝散阶,不在此例。

◇令诸道搜访隐逸敕

朝臣相次敷陈,请搜沈滞。

簪缨之内,甚有美贤,山泽之中,非无俊彦。

若令终老,乃是遗才。

郑云叟顷自乱离,久从隐逸,近颁特敕,除授拾遗。

不来赴京,自缘抱病。

非朝廷之不录,在遐迩以皆知。

宜令诸道藩侯,专切搜访,如有隐逸之士,艺行可称者,当具奏闻,必宜量才任使。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