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谢灵运"四"
◇七济
翠媚□,朱裳妍形。
"《御览》六百八十六。 "
朝食既毕,摘果堂阴。
春惟枇杷,夏则林擒。
"《御览》九百七十一。 "
◇游名山志
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
今滞所资之累,拥其所适之性耳。
俗议多云:欢足本在华堂,枕岩漱流者,乏於大志。
故保其枯槁,余谓不然。
君子有爱物之情,有救物之能,横流之弊,非才不治。
故时有屈己以济彼,岂以名利之场,贤於清旷之域邪?语万乘则鼎湖有纵辔,论储贰则嵩山有绝控。
又陶朱高揖越相,留侯愿辞汉傅,推此而言,可以明矣。
破石溪南二百余里,又有石帆,修广与破石等度,质色亦同。
传云:古有人以破石之半为石帆,故名彼为石帆,此名破石。
永宁安固二县中路东南,便是赤石。
又枕海、巫湖三面悉高山,枕水,渚山溪涧,凡有五处,南第一谷,今在所谓石壁精舍。
石门涧六处,石门溯水,上入两山口,两边石壁,右边石岩,下临涧水。
神子溪南山与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涧数里。
华子冈,麻山第三谷。
故老相传,华子期者,禄里先生弟子,翔集此顶,故华子为称也。
桂林顶远则嵊尖疆中。
从临江楼步路南上二里余,左望湖中,右傍长江。
始宁又北转一汀,十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步许对横山。
"并见《文选注》引"地山者,王演《山记》之木榴山,一名地。
"《初学记》五。 "
新溪蛎味偏甘,有过紫溪者。
"《御览》九百四十二。 "
吹台有高桐,皆百围,峄阳孤桐,方此为劣。
"《初学记》二十八。 "
◇述祖德诗序
大元中,王父龛定淮南,负荷世业,尊主隆人。
逮贤相徂谢,君子道消,拂衣蕃岳,考卜东山,事同乐生之时,志期范蠡之举。
"《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注。 "
◇赠宣远诗序
从兄宣远,义熙十一年正月作守安成。
其年夏赠以此诗,到其年冬有答。
"《文选》谢瞻《答灵运诗》注。 "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魏太子
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宴,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
而其主不文。
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於今日尔。
岁月如流,零落将尽。
撰文怀人,感往增怆。
△王粲
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清多。
△陈琳袁本初书记之士,故述丧乱事多。
△徐少无宦情,有箕颍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刘桢卓荦偏人,而文最有气,所得颇经奇。
△应
汝颍之士,流离世故,颇有飘薄之叹。
△阮管书记之任,故有优渥之言。
△平原侯植
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遨游,然颇有忧生之嗟。
"并见《文选》。 "
◇无量寿佛颂
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
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
净土一何妙,来者皆清英。
颓年欲安寄,乘化好晨征。
"艺文类聚七十六。 "
◇王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以之百年。
储宫非不贵,岂若登云天。
王子爱清净,区中实嚣喧。
冀见浮丘公,与尔共缤翻。
"初学记二十三。 "
◇岩下见一老翁四五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
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
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初学记》二十三。 "
和范光禄祗洹像赞"三首并序"
范侯远送像赞,命余同作。
神道希微,愿言所属。
辄总三首,期之道场。
◇佛
惟此大觉,因心则灵。
垢尽智照,数极慧明。
三达非我,一援九生。
理阻心行,道绝形声。
◇菩萨
若人仰宗,发性遗虑。
以定养慧,和理斯附。
爰初四等,终然十住。
涉求至矣,在外皆去。
◇缘觉声闻合
厌苦情多,兼物志少。
如彼化城,权可得宝。
诱以涅,救尔生老。
肇元三车,翻乘一道。
"并《广弘明集》十五。 "
◇维摩经十譬赞"八首"
△聚沫泡合
水性本无泡,激流遂聚沫。
即异成貌状,消散归虚壑。
君子识根本,安事劳与夺。
愚俗骇变化,横复生欣怛。
"《艺文类聚》七十六。 "
△焰
性内相表状,非炎安知火?新新相推移,荧荧非向我。
如何滞著人,终岁迷因果。
△芭蕉
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
含萼不结核,敷华何由实。
至人善取譬,无宰谁能律。
莫昵缘合时,当视分散日。
"《艺文类聚》七十六。 "
△聚幻
幻工作同异,谁谓复非真。
一从逝物过,既往亦何陈。
谬者疑久近,远者皆自宾。
勿起离合情,会无百代人。
"《艺文类聚》七十六。 "
△梦
觉谓寝无知,寐中非无见。
意状盈眼前,好恶迭"一作「迷」。 "万变。
既悟眇已往,惜为浮物恋。
孰视婆娑尽,宁当非赤县。
△影响合
影响顺形声,资物故生理。
一旦挥霍去,何因相像似。
群有靡不然,昧漠呼自己。
四色尚无本,八微欲安恃。
"《艺文类聚》七十六。 "△浮云
泛滥明月阴,荟蔚南山雨。
能为变动用,在我竟无取。
俄巳就飞散,岂复得攒聚。
诸法既无我,何由有我所。
△电倏烁惊电过,可见不可逐。
恒物生灭后,谁复核迟速。
慎勿空留念,横使神理恧。
发已道易孚,忘情长之福。
"已上并见《释藏》肥九,《广弘明集》十五。 "
◇侍泛舟赞
泛兮游兰池,渚相委兮石参差。
日隐云兮月照林,风辽冷兮水涟漪。
"《初学记》二十五。 "◇书帙铭
怀幽卷赜,戢妙抱密。
用舍以造,舒卷不失。
亮惟勤玩,无或暇逸。
"《艺文类聚》五十五,《御览》六百六。 "
◇佛影铭"并序"
夫大慈弘物,因感而接,接物之缘,端绪不一。
难以形检,易以理测。
故已备载经传,具著记论矣。
虽舟壑缅谢,像法犹在,感运钦风,日月弥深,法显道人,至自洹,具说佛影,偏为灵奇。
幽岩嵌壁,若有存形。
容仪端庄,相好具足。
莫知始终,常自湛然。
庐山法师,闻风而悦。
於是随喜幽室,即考空岩。
北枕峻岭,南映氵彪涧,摹拟遗量,寄托青彩。
岂唯像形也笃,故亦传心者极矣。
道秉道人远宣意旨,命余制铭,以充刊刻。
石铭所始,实由功被。
未有道宗崇大,若此之比。
岂浅思肤学,所能宣述。
事经徂谢,承眷罔已。
辄罄竭劣薄,以诺心许。
徽猷秘奥,万不写一。
庶推诚心,颇感群物,飞有革音之期,阐提获自援之路。
当相寻於净土,解颜於道场。
圣不我欺,致果必报。
援笔兴言,情迫其概。
群生因染,六趣牵缠。
七识迭用,九居屡迁。
剧哉五阴,卷矣四缘。
遍使转轮,苦根,未已,转轮在己,四缘云薄,五阴火起。
正觉,是极是理。
动不伤寂,行不乖止。
晓尔长梦,贞尔沈讠皮。
以我神明,成尔灵智。
我无自我,实承其义。
尔无自尔,必祛其伪。
伪既殊途,义故多端。
因声成韵,即色开颜。
望影知易,寻响非难。
形声之外,复有可观。
观远表相,就近暖景。
匪质匪空,莫测莫领。
倚岩军林,傍潭鉴井。
借空传翠,激光发ぁ。
金好冥漠,白豪幽暖。
日月居诸,胡宁斯慨。
曾是望僧,拥诚俟对。
承风遗则,旷若有概。
敬图遗纵,疏凿峻峰。
周流步栏,窈窕房栊。
激波映墀,引月入窗。
云往拂山,风来过松。
地势既美,像形亦笃。
彩淡浮色,群视沈觉。
若灭若无,在摹在学。
由其洁精,能感灵独。
诚之云孚,惠亦孔续。
嗟尔怀道,慎勿中惕,弱丧之推,阐提之役。
反路今睹,发蒙兹觌。
式厉厥心,时逝流易。
敢铭灵宇,敬告震锡。
"《释藏》肥九,《广弘明集》十五。 "
◇武帝诔
九有同悲,四海等哀。
矧伊下臣,思恋徘徊。
敢遵前典,式述圣徽。
乃作诔曰:
舜潜历岩,高晦泗渚,龙德而隐,风积乃举,皇之遁世,屯难方阻。
眷此区寰,闵尔沦胥。
太元之季,权戚携薄,隆安之初,主相蒙弱。
岳牧纠虔,朝廷纷错。
妖横乘巢,蛟喷鲸跃。
既扰奥区,遂斥帝廛。
乱离斯瘼,不后不先。
实赖明哲,授手康旃。
纪度回薄,余分成闰。
旧晋中微,伪楚籍衅。
蹑彼潜机,整此英阵。
推亡必朽,固存斯振。
卢循负险,肆慝遐岭。
殄我江豫,迫我台省。
民既摇荡,国将迁鼎。
乘驺归辕,式固皇境。
弘危济险,弭难释殆。
虎骑骛隰,舟师涨海。
倾穴寻窠,穷幽测昧。
昔去洛戚,息肩江{弥金}。
世更十君,年逾百祀。
国绝兴复,家成桑梓。
荒默莫恤,颓国谁耻。
夏典载禹,九道是行。
商诏述汤,兼攻是并。
勤彼周流,协此经营。
仗钺伐鼓,赫赫明明。
乃敕众师,竟执戎昭。
诲以三略,惠以六韬。
云撤周京,席卷秦郊。
复礼前茔,雪愧旧朝。
既清西关,将旋东道。
中憩徐豫,兼应燕赵。
业盛曩代,惠侔大造。
泽及四海,功格八表。
悠悠声教,绵绵川陆。
北献毡裘,南贡金竹,ヮ首冠弁,穿胸敛服,寒穴欣日,巢栖玩屋,匪惟遐谭。
灵物偕就,孰是人事。
自天所,甘露芝草。
祥云瑞宿,嘉禾连木。
素鸟皓兽,昔之所感。
讴颂同音,今之所应。
幽显一心,宋克虞德。
晋犹唐钦,曰总八绂。
於兹三龄,四维开张。
九流昭明,敦俭务素。
钦贤爱萌,制规作训。
阐校修经,礼乐已甄。
云雨未弘,将陟井陉。
薄埽白登,北朔渴望。
飞旌衡朋,东岱灵迟。
玉牒金滕,天地不仁。
苍生寡福,己荷一遇。
弃我何速,梁颠太颓。
甘殒以赎,同轨毕至。
率土咸哀,殊方均服。
栾栾素,洒泪成雨。
响叫如雷,史臣考卜。
高山开基,贞龟无远。
迁灵有期,嗣皇擗В。
群后崩悲,孰云不戚。
痛百在兹,惟祖之夕。
流火始变,秋月未永。
飞漏急箭,鸣箫哀敫。
金觞虚奠,列驾长隧。
发辇华殿,华殿既谢,长隧是幸。
双盖踌躇,六闲引领,攀援容貌,眷恋俄顷。
哀哀百僚,长辞含鲠,奉教百朝,执鞭王始。
从履五牧,年历十祀,天光下济,谬蒙眷齿。
愧微刀笔,颇预游止,垂幕侍讲,接筵食理。
修曙朗夕,登台泛沼。
匪月匪日,无晏无早,如何一旦,缅邈穹昊。
徽容未远,圣灵超然,收泪即路,含戚何言。
风霜萧瑟,山海苍茫,地苦情矜,节速心伤。
孰是幽哀,实恋我皇。
情思如环,萱苏岂忘。
"《艺文类聚》十三,又见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 "
◇庐陵王诔"并序"
事非淮南,而痛深於中雾。
迹非任城,而暴甚於仰毒。
托体皇极,衔怨至尽。
岂惟有识伤慨,故亦率土凄心。
盖出罔己之悲,以陈酸切之事云尔。
哀哀君王,终仁且德,在枉无言,即罪有默。
曾是忍虐,古来一酷。
身微咎累,痛逾鸩毒。
何斯祸斯,乃怨乃辱。
命如可延,人百有赎。
矜急景之难留,悼惊波之易沦。
自君王之冥漠,历弥稔於此春。
怜鸣禽之响谷,视乔木之陵云。
咸感节而兴悦,独怀悲而莫申。
侯射隼於高墉。
赫王典以正刑。
服二辜於犭比犴,致九伐於南荆。
发酸痛於仁诏,令宠赠於哀心。
布凄怆於帝言,摅绸缪於皇音。
"《艺文类聚》四十五。 "
◇庐山慧远法师诔"并序"
道存一致,故异化同晖;德合理妙,故殊方齐致。
昔释安公振玄风於关右,法师嗣沫流於江左,闻风而说,四海同归。
尔乃怀仁山林,隐居求志,於是众僧云集,勤修净行,同法餐风,栖迟道门,可谓五百之季,仰绍舍卫之风,庐山之畏,俯传灵鹫之旨,洋洋乎未曾闻也。
予志学之年,希门人之末,惜哉诚愿弗遂,永违此世,春秋八十有四,义熙十三年秋八月六日死。
"案,《高僧传》作「义熙十二年卒,年八十三」,与此异。 "年逾纵心,功遂身亡,有始斯终,千戴垂光,呜呼哀哉,乃为诔曰:
於昔安公,道风允被。
大法将尽,颓纲是寄。
体静息动,怀贞整伪。
事师以孝,养徒以义。
仰弘如来,宣扬法雨。
俯授法师,威仪允举。
学不窥牖,鉴不出户。
粳粮虽御,《蜀犬》为苌楚。
朗朗高堂,肃肃法庭。
既严既静,愈高愈清。
从容音旨,优游仪形。
广演慈悲,饶益众生。
堂堂其气,其资。
总角味道,辞亲随师。
供奉三宝,析微辨疑。
盛化济济,仁德怡怡。
於焉问道,四海承风。
有心载驰,戒德鞠躬。
令声续振,五浊暂隆。
弘道赞扬,弥虚弥冲。
十六王子,孺童先觉。
公之出家,年未志学。
如彼邓林,甘露润泽;如彼琼瑶,既磨既琢,大宗戾止,座众龙集。
聿来胥宇,灵寺奚立。
旧望研几,新学时习。
公之勖之,载和载辑,乃修什公,宗望交泰,乃延禅众,亲承三昧,众美合流,可上可大,穆穆道德,超於利害。
六合俱否,山崩海竭。
日月沉晖,三光寝晰,众麓摧柯,连波中结,鸿化垂绪,微风永灭,呜呼哀哉,生尽冲素,死增伤凄,单絷土椁,示同敛骸,人天感悴,帝释恸怀,习习遗风,依依余凄,悲夫法师,终然是栖,室无停响,途有广蹊。
呜呼哀哉,端木丧尼,哀直六年,仰慕洙泗,俯惮{弟}筌。
今子门徒,实同斯难。
晨埽虚房,夕泣空山。
呜呼法师,何时复还,风啸竹柏,云霭岩峰,川壑如泣。
山林改容,自昔闻风。
志愿归依,山川路邈。
心往形违,始终衔恨。
宿缘轻微,安养有寄。
阎浮无希,呜呼哀哉。
"《释藏》轻八、《广弘明集》二十三。 "◇昙隆法师诔"并序"
夫协理置论,百家未见其是,因心自了,一己不患其踬,而终莫相辨。
我若咸叹,翻沦得拔,竟知於谁,冀行迹立,则善恶靡征。
欲声名传,则薰莸同歇。
然意非身之所挫,期出命之所恨者,目所亲觌,见之若人矣,慧心朗识。
发於髫辫,生自豪华,家赢金帛。
加以巧乘骑,解丝竹,秣绝景於康衢,弄弦管於华肆者,非徒经旬涉朔,弥历年稔而已。
谅赵李之咸阳,程郑之临矣。
既而永夜独悟,中饮兴叹。
曰:悲夫,欣厌迭来,终归忧苦,不杜其根,於何超绝?且三界回沉,诸天倏瞬,况齐景牛山,赵武企阴,催促节物,逼迫霜露。
推此愿言,伊何能久?慨然有摈落荣华,兼济物我之志。
母氏矜其心,姊弟申其操,遂相许诺,出家求道,一身既然,阖门离世,妻子长绝。
欢娱永谢,岂唯向之靡乐,判之盛年。
终古恩爱,於今仳别矣。
旅舟南溯,投景庐岳。
一登石门香炉峰,六年不下岭,僧众不堪其操,法师不改其节,援物之念,不以幽居自抗,同学婴疾,振锡万里相救。
余时谢病东山,承风遥羡,岂望人期,颇以山招,法师至止。
鄙人荣役,前诗叙粗已记之,故不重烦。
及中间反山,成说款尽,遂获接栋重崖,俱回涧,茹芝术而共饵,披法言而同卷者,再历寒暑,非直山阳靡喜愠之容,令尹一进已之色。
实明悟幽微,祛涤近滞,荡吝澡垢,日忘其疾。
庶白首同居,而乖离无象,信顺莫归,征集何缘?晚节罹,远见参寻。
至止阻阔,音尘殆绝,值暑遘疾,未旬即化,诚存亡命也。
此行颇实有由,承凶感痛,实百常情,纸墨几时,非以斯名。
盖钦志节,追感平生,自不能默已,故投怀援笔,其辞曰:
仰寻形识,俯探理类,采声知律,拔茅观汇。
物以灵异,人以智贵,即是神明,观鉴意谓。
爰初在稚,慧心夙察,吐嗡芳华,怀抱日月。
如彼兰苑,风过气越。
如彼天倪,云被光发。
求名约身,规操束己。
傥或遇世,曾未近似。
生以意泰,意管生理。
孰是欢慰,程郑赵李。
家畜金缯,才练艺技,骧首挥霍,繁弦绮靡。
酒娱调促,意妍服侈。
朝迫景曛,夕忌星徒,悠悠白日,凄凄良夜。
年往欢流,厌来情舍。
苦乐环回,终卒代谢。
弃而更适,生速名偕,谁能易夺?何术推移?精粗浑淆,善恶参差。
即心有限,在理莫规。
试核众肆,庶获所窥。
道家踬近,群流缺远,假名恒谁,傍义岂反?独有兼忘,因心则善。
伤物沉迷,羡彼驱遣。
变服京师,振锡庐顶,长别荣冀,永息幽岭。
含华袭素,去繁就省,人苦其难,子取其静。
昏之视明,即愚成绝。
智之秉情,对理斯涅。
吝既弗祛,滞亦安拔。
子之矜之,为尔苦节。
节苦在己,利贞存彼。
以明暗逝,以慈累徙。
欲以援物,先宜济此。
发轸情违,终然理是。
梁鸿携妻,荷见子。
鸡黍接人,行歌通己。
於世曰高,於道殊鄙。
始见法师,独绝神理。
形寿易尽,然诺难判。
乘心即化,弃身靡叹。
怀道弥厉,景命已晏。
矜物辞山,终身旅馆。
呜呼哀哉,魂气随之。
延陵已了,鸢蝼同施。
漆园所晓,委骸空野。
岂异岂矫,幸有遗余。
聊给虫鸟,呜呼哀哉。
缅念生平,同幽共深。
相率经始,偕是登临。
开石通涧,剔柯疏林。
远眺重迭,近瞩岖。
事寡地闲,寻微探赜。
何句不研,奚疑弗析。
帙舒轴卷,藏拔纸襞。
问来答往,俾日余夕。
沮溺耦耕,夷齐共薇。
迹同心欢,事异意违。
承疾怀灼,闻凶懑悲。
孰云不痛,零泪沾衣。
呜呼哀哉,行久节移,地边气改,终秋中冬,逾桂投海。
永念伊人,思深情倍。
俯谢常人,仰愧无待。
呜呼哀哉。
"并《广弘明集》二十五。 "
◎谢瞻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灵运从兄。
"案,《瞻传》云,瞻文章与族叔混、弟灵运相抗,是瞻为兄也。 考瞻卒於永初二年,年三十五,灵运诛於元嘉十年,年四十九,则灵运长於瞻二岁,疑有一误。 "仕晋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
解职,为刘柳建威长史,寻为武帝镇军参军,又为琅邪王大司马参军,转主簿、安成相、中书侍郎。
宋国中书黄门侍郎、相国从事中郎,出为豫章太守,永初二年卒,有集三卷。
◇安成郡庭枇杷树赋
伊南国之嘉木,伟邦庭而延树,禀金秋之清条,抱东阳之和煦。
肇含葩於结霜,成炎果乎纤露,高临甍首,傍拂阶路。
"《艺文类聚》入十七。 "
◇临终遗弟晦书
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
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
"《宋书·谢瞻传》,又略见《南史》十九。 "
紫石英赞"见《宋书·谢瞻传》,亡。 "◎谢晦
晦字宣明,瞻弟,仕晋为孟昶建威中兵参军,又为武帝太尉参军,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入为太尉主簿,转从事中郎。
宋台建,为右卫将军,加侍中。
宋受禅,迁中领军,以佐命功封武昌县公,转领军将军散骑常侍。
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寻与徐羡之、傅亮行废立,出为都督荆湘雍益宁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文帝即位,加使持节,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
元嘉三年,举兵拒命,为檀道济所破,伏诛。
"案,《何承天传》云,晦将见讨,使承天造立表檄,则晦传所载之二表及檄,当编入《承天集》中。 "
◇悲人道悲人道兮,悲人道之实难。
哀人道之多险,伤人道之寡安。
懿华宗之冠胄,固清流而远源。
树文德於庭户,立操学於衡门。
应积善之余,当履福之所延。
何小子之凶放,实招祸而作愆。
值革变之大运,遭一顾於圣皇。
参谋猷於创物,赞帝制於宏纲。
出治戎於禁卫,入关言於帷房。
分河山之组,继文武之龟章。
禀顾命於西殿,受遗寄於御床。
伊懦劣其无节,实怀此而不忘。
荷隆遇於先主,欲报之於后王。
忧托付之无效,惧愧言於存亡。
谓继体其嗣业,能增辉於前光。
居遏密之未几,越礼度而缅荒。
普天壤而殒气,必社稷之沦丧。
矧吾侪之体国,实启处而匪遑。
藉亿兆之一志,固昏极而明彰。
谅主尊而民晏,信卜祚之无疆。
国既危而重构,家已衰而载昌。
获扶颠而休否,冀世道之方康。
朝褒功以疏爵,命服於西蕃。
奏箫管之嘈Γ,拥朱旄之赫煌。
临八方以作镇,响文武之桓桓。
厉薄弱以为政,实忘食於日旰。
岂申甫之敢慕,庶惟宋之屏翰。
甫逾历其三稔,实周回其未再。
岂有虑於内"缺四字。 "其云裁。
痛夹辅之二宰,并加辟而靡贷。
哀弱息之从祸,悲发中而心。
伊荆汉之良彦,逮文武之子民。
见忠贞而弗亮,睹理屈而莫申。
皆义概而同愤,咸荷戈而竞臻。
浮舳舻之奕奕,陈车骑之桓桓。
观人和与师整,谓兹兵其谁陈。
庶亡魂之雪怨,反泾、渭於彝伦。
齐轻舟於江曲,殄锐敌其皆湮。
勒陆徒於白水,寇无反於只轮。
气有捷而益壮,威既肃而弥振。
嗟时哉之不与,迕风雨以逾旬。
我谋战而不克,彼继奔其蹑尘。
乏智勇之奇正,忽孟明而是遵。
苟成败其有数,岂怨天而尤人。
恨矢石之未竭,遂摧师而覆陈。
诚得丧之所遭,固当之其无吝。
痛同怀之弱子,横遭罹之殃衅。
智未穷而事倾,力未极而莫振。
誓同心於锋镝,我怯劣而愆信。
愍弟侄之何辜,实吾咎之所婴。
谓九夷其可处,思致免以全生。
嗟性命之难遂,乃窘绁於边亭。
亦何忤於天地,备艰危而是丁。
我闻之於昔诰,功弥高而身蹙。
霍芒刺而幸免,卒倾宗而灭族。
周叹贵於狱吏,终下蕃而靡鞠。
虽明德之大贤,亦不免於残戮。
怀今惮而忍人,忘向惠而莫复。
绩无赏而震主,将何方以自牧。
非分石之圜照,孰违祸以取福。
著殷鉴於自古,岂独叹於季叔。
能安亲而扬名,谅见称於先哲。
保归全而终孝,伤在余而皆缺。
辱历世之平素,忽盛满而倾灭。
惟尝与洒扫,痛一朝而永绝。
问其谁而为之,实孤人之险戾。
罪有逾於丘山,虽百死其何雪。
羁角偃兮衡闾,亲朋交兮平义。
虽履尚兮不一,隆分好兮情寄。
俱惮耕兮从禄,睹世道兮艰讠皮。
规志局兮功名,每谓之兮为易。
今定谥兮阖棺,惭明智兮昔议。
虽待尽兮为耻,嗟厚颜兮靡置。
长揖兮数子,谢尔兮明智。
百龄兮浮促,终焉兮斟克。
卧尽兮斧斤,理命兮同得。
世安彼兮非此,岂晓分兮辨惑。
御庄生之达言,请承风以为则。
"《宋书·谢晦传》。 "
◎谢元
"元字有宗,灵运从祖弟,元嘉中为殿中曹郎,领祠部,累迁尚书左丞,除太尉谘议参军,未拜,为何承天所幼免,有集一卷。 "
◇掖庭有故不举祭议
遵依礼传,使有司行事,於义为安。
"《宋书·礼志》四,元嘉七年四月,殿中曹郎领祠部谢元议,诏可。 "
◇刑法议
谓事必先正其本,然后其末可理。
本所以押士大夫於符伍者,而未所以检小人邪?为使受检於小人邪?案左丞称士庶天隔,则士无弘庶之由,以不知而押之於伍,则是受检於小人也。
然则小人有罪,士人无事,仆隶何罪,而令坐之。
若以实相交关,责其闻察,则意有未因。
何者?名实殊章,公私异令,奴不押符,是无名也。
民乏赀财,是私贱也。
以私贱无名之人,预公家有实之任,公私混淆,名实非允。
由此而言,谓不宜坐。
还从其主,於事为宜。
无奴之士,不在此例。
若士人本检小人,则小人有过,己应获罪,而其奴则义归戮仆,然则无奴之士,未合宴安,使之输赎,於事非谬。
二科所附,惟制之本耳。
此自是辨章二本,欲使各从其分。
至於求之管见,宜附前科,区别士庶,於义为美。
盗制,按左丞议,士人既终不为兵革,幸可同宽宥之惠,不必依旧律,於议咸允。
"《宋书·王弘传》"